《海参养殖技术》
养殖海参的技术与经验
养殖海参的技术与经验
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备受消费者青睐。
如今,海参养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盈利产业。
那么,如何养殖海参呢?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海参喜欢生长在潮湿而温暖、水流畅通的环境中。
因此,选择位置应该避开寒冷、阴暗和污染的地方,并且应该确保具有良好的水资源。
然后,需要选择适合的海参品种。
在中国,海参品种繁多,主要有红参、黄参和白参三种。
在开始养殖之前,需要进行正确的水质管理。
保持水的清洁和透明,可通过进行晾晒和过滤。
另外,需要将海参养在专门制作的海参养殖池内,池底需要铺设沙子和废弃的贝壳,提供合适的环境。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杂物并注入新鲜的海水,这有助于促进海参生长。
最后,为了提高海参产量,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进行适宜的管理。
幼海参需要较高浓度的饲料和适宜的温度,而成年海参则需要更多的水流和温度调节。
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海参养殖效率。
综上所述,要想成功养殖海参,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和品种,进行水质管理、搭建海参养殖池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控。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是指在淡水或海水中繁殖海参,以获取大量的海参,以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包括调查和设计海湾,准备繁殖材料,建立繁殖场,制定繁殖计划,科学繁殖,维护和管理,以及海参收购活动等。
一般来说,调查和设计海湾是海参养殖技术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海湾的地理环境,调查海湾的湿度、温度、水质等,以及海湾的水流和海洋生物,以便为海参的繁殖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在准备繁殖材料方面,需要挑选优质的海参种苗,这对海参的繁殖质量至关重要,通常,海参种苗应具有良好的外观,活力旺盛,繁殖潜力强等特点,以确保海参的高产量和高品质。
再者,在建立繁殖场方面,需要根据海参养殖技术和海湾的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繁殖场,以保证海参的正常生长发育。
此外,海参养殖技术还包括制定繁殖计划,科学繁殖,维护和管理,以及海参收购活动。
制定繁殖计划是指根据海参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海湾的特性,确定海参的繁殖时间,繁殖方式,以及繁殖量等,以确保海参的繁殖效果。
科学繁殖是指根据海参的生长发育规律,建
立海参的繁殖系统,以及如何操作海参,以确保海参的繁殖效果。
维护和管理是指在海参繁殖期间,要定期检查海参的健康状况,及时处理疾病,控制繁殖条件,以确保海参的良好健康和高质量的繁殖效果。
最后,海参收购活动是指在海参繁殖完毕后,通过收购市场或拍卖会等形式,将海参出售给消费者,以获取经济效益。
总之,海参养殖技术是一种复杂的科学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地理环境、水质、繁殖材料、繁殖计划、管理技术等等,以获取大量的高品质的海参。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第3部分:养成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 环境与条件3.1 底质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
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
通常有如下几种:a)石块礁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
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
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为1.34m2,每667m2放400根~600根,按每池的进排水流向平放,或每2根管“井”字型摆放,或每3根管垒在一起呈三棱形摆放。
c)塑料管礁塑料管外径应不低于2cm、长不超过70cm,厚0.1cm,每667m2放600根,三个一组,捆成三棱形。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这样的记载:“海参体色黑褐,肉糯多刺,不仅其品质最佳而药性甘温无毒,具有补肾阴、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
因其药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由于海参一般需要3-5年时间的生长期,并且大多生长在水深5、6米至20米的深海中,生长周期长,采捕不方便,每年的收获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海参人工育苗业得到迅猛发展,为海参的大面积增养殖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和充足的苗种,各地渔民根据当地不同的海岸滩涂、岛屿港湾的地理优势,总结摸索出多种形式不同、方法各异的海参人工养殖新技术。
海上筏养法筏式养殖就是使用类似养鱼的网箱在海上进行海参的人工养殖。
筏式养殖的海区最好要选择三面环山、背风流缓、水深5-9米的优良港湾。
网箱用板材或是粗细适中的原木制成边长4米或是6米,高度可根据海水的深度和潮差大小定在3-4米。
每年的春秋两季,当海水温度达到8-12摄氏度,是投放海参幼苗的最佳时节。
这时,养殖车间里的海参幼苗每公斤约为200-400头,因为个体较大,身体强健,这时投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像这样6米见方的网箱,可投放每公斤200头左右的海参苗种20-25公斤左右。
在饵料和浮泥比较多的海区,网箱上的食物基本能够满足海参的需求。
如果发现食物不够,就要进行喂食。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选择流水通畅的海区,拖一些微生物含量丰富的泥沙进行补充,也可以用藻类自制一些人工合成饵料进行喂养。
平时要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及时清除网箱内的鱼苗、螃蟹、海星等天敌以及牡蛎、海绵体等杂物。
筏式养殖海参最大的优点就是管理方便,收获率高,一般需要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收获成品海参了。
海滩圈养法凡有虾池、盐池,略加改造就可以进行养殖。
还可以在海边滩涂挖土建池。
通常选择不易风浪潮破坏的滩涂建池。
池的大小、形状依地理环境而定,一般要求长不少于50米,宽不少于30米, 水深最低潮时在0.8-1.3米之间。
“圈养池”设进出水闸门各一个或多个,闸门处要安装过滤网,防止鱼类和各种敌害进入。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增养殖技术第一节刺参的生物学特性一、刺参的外部形态刺参体呈扁平圆筒形,两端稍细。
体长20~40cm,宽3~6cm。
体分背、腹两面。
背部分2个步带区和3个间步带区,上有纵向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的肉刺(疣突)。
腹面较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规则的3条纵带。
口位于体前端,稍偏于腹面,周围环生分枝状楯形触手20个。
依个体大小,生殖孔位于前端背面距头部1~3cm 间步带区,呈一凹陷。
生殖季节生殖孔处色素较深;不在生殖季节生殖孔难以看清。
肛门位于后前端,稍偏于背面。
二、内部构造1、体壁:最外层为角质层,具有保护功能。
角质层之下为表皮,表皮下为厚的结缔组织,在表皮和皮层之间埋有许多骨片。
肌肉层由环肌和纵肌两层组成。
外为环肌,纵肌成束在环肌之下,五条纵肌分居于5个步带区,前端固定于石灰环上,后端依附于肛门周围。
在环肌和纵肌之下,有一层薄膜为体腔膜。
膜延伸与肠相连,称悬肠膜。
悬肠膜共3片,分左悬肠膜、右悬肠膜和背悬肠膜。
体腔内含有体腔液,当身体收缩时可做不定向流动,具排泄和呼吸功能。
2、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一条纵形管,在体腔内弯曲2次,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排泄腔组成。
口中没有咀嚼器,刺参将食物连同泥沙一起吞入消化道内,吸收其中所含的食料。
食道周围有10片石灰质骨片,5片位于主步带区,另5片位于间步带区。
肠为圆桶形,在体腔内先后经过右侧下行、左侧上行、中下方再上行,弯曲2次,分为3段,依次称作第一小肠、第二小肠和大肠,或称为前肠、中肠、后肠。
肠管靠悬肠膜的连接悬挂于腔体内。
肠末端膨大成总排泄腔,末端开口即肛门。
3、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在总排泄腔的旁边,有一条短而粗的薄壁管,由此管分出左右两个分枝的盲囊,左大右小,伸入体腔中,外形呈树枝状,故称呼吸树。
海水由肛门进入总排泄腔,然后流入呼吸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左侧呼吸树外侧分布有背血管网。
呼吸的氧气通过背血管网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液携带到各器官,二氧化碳经此途径随海水排出呼吸树进而排出体外。
海参优质高效的养殖管理技术
海参优质高效的养殖管理技术海参属棘皮动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营养丰富。
而刺参是我国北方一种最主要的食用海参,适于生长在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的北部沿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长刺参资源的不断减少,野生海参产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适宜生活在水质澄清,潮流畅通、饵料丰富的海区,在暂时风浪较大、水质浑浊的海区亦能生存。
对水温的要求,在-3℃和34℃都能生存,最适温度12℃--18℃,超过20℃时则进入夏眠状态,低于5℃则停止生长。
对盐度的要求在18--33之间,对底质而言,较硬的泥沙底质适于刺参的生长,在有岩石、礁石、水草、海藻丰富的地区更佳。
(一)养殖环境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有大量海藻生长的岩礁地带。
底质对海参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底质为泥质或烂泥底质的,可进行如下改造: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如下改造方法:(1)投石法:一种是条状投石,长度不限,宽0。
5--1。
0米,条与条间距2。
0--3。
0米;二是采用堆状投石法,即每隔0。
5--1。
0米透石一堆,每堆高0。
5米左右;三是采用满天星投石法,即随意往虾池投放石块。
(2)人工参礁:一般用水泥制作,参礁制作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于刺参藏匿和栖息,大小重量以便于搬运为宜。
有空的参礁,孔径10厘米左右,便于刺参的栖息与采捕。
(3)其它材料:亦可投掷一些树枝、树杈、树桩、筐篓等,不但有利于刺参的栖息,而且木质腐蚀后可作为刺参的饵料。
(二)稀软底质的虾池必须人为的创造悬空的底质以适宜于刺参的生长,方法有二:①底质稀软,投物易淤陷,不利于刺参的存活,故必须采用水泥柱、石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桩,然后用铁丝和尼龙绳连接,再把筐篓、轮胎、瓦片、树枝、竹制品、人工礁等物吊于绳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
②用接近地面的矮桩,将绳索和旧网片架起一个层面,投放上面所提及的材料即可。
二、刺参的养殖过程(一)参苗的运输方法(参苗的运输可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1、湿法:把参苗放在帆布桶或其他容器中,加海水,充气泵充气;或将参苗放在塑料袋中,加海水,充氧气后将袋口扎紧,进行运输。
海参养殖技术要点
海参养殖技术要点一、海参养殖方式1、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滩面平缓、管理方便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
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制作,也可以是钢筋网衣编制而成,均须牢固的固定于海底。
优点是养殖海参的安全系数较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断的疏散,否则对生长有一定限制作用。
此种方式目前大面积应用的较少,具备此种养殖环境条件的海区,是海参中间培育的理想方式。
2、室内控温养殖根据海参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使养殖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以便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
黄海水产研究所通过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对“刺参夏眠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参的夏眠现象是因水温而致,且海参夏眠的水温随着个体的增长而降低,即个体越大夏眠水温越低。
同时显示,经过夏眠的海参体重明显下降,平均失重为原体重的1/3至1/2,这也是自然水域中海参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在高温期间,采用控温可以解除海参的夏眠,使海参始终处于正常的活动、摄食、成长的状态,从而完全可以避免养育海参夏眠对养殖造成的弊端。
养殖设施:养殖池不宜太大,以长条池为好,便于流水。
池内设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多层或多孔的海参“隐蔽物”,以便于管理和清理;水温:适宜水温**好保持在10-13度;苗种规格和放养密度:3~5cm或更大一些为好,放养量视养殖条件而定,一般50~100头/m2 为宜;投饵:首要的是要保证饵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投饵量以控温状况而变化,一般在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8%范围内,投饵量调节的主要依据是视刺参对上一次投饵的摄食情况;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中**重要的是观察,观察包括海参的活动是否有异常、摄食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等等。
及时清池、调节水温、防病治病。
3、围网养殖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如山东长岛海域,因其自然环境的优势,大小岛屿和明暗礁石较多,可以在这些岛屿和礁石之间,加固围网养殖海参。
其优点在于海参仍然像生活在自然海区一样,同时可以减少逃逸便于看管。
海参养殖技术:(一)海参发病原因、征兆和育苗保苗疾病防治
一、海参发病原因和征兆彭张华1、海参发病原因及发病的特点由图可见导致海参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种质、饵料、营养和免疫力是影响海参体质的重要因素。
目前养殖状况下饵料营养基本能满足海参所需,但由于种质质量参差不齐,苗种质量难以控制,养殖过程中海参更易发病,因此,在水体环境适宜的前提下,需要通过提高免疫力来增强海参体质,增强海参防御病害能力,减少海参发病几率;●海参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加之水中病原超标,易使海参被动感染;●水质变差,有害有毒物质过多,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参易发病。
2、海参发病的征兆海参在发病前会在短期内出现一个发病征兆,即海参出现“亚健康状态”,通过细微的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现象:•①参苗不伸展、呈现蜷缩状;•②海参在附着基上下分布不均匀;•③拖便太长(两万头以上的苗有少量拖便属正常现象,但拖的太长就是状态不好);•④挑苗筐看翻起的粪便,不规则、易碎、断断续续类似虚线,说明参苗状态不好;•⑤参苗体色暗淡、无光泽;•⑥摄食量明显下降。
当出现以上现象时,说明海参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快就会大规模发病,此时是疾病预防、治疗的最关键时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海参育苗、保苗期间常见病害防治1、烂边病的发生与防治【发生时间】: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病因】:弧菌是致病原之一。
【主要症状】: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
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防治措施】: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天停药3天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连同内服,外泼“派尼均安”1ppm;治疗时,“肠速康”2ppm+敏感抗生素。
2、烂胃病的发生与防治【发生时间】:此病多在大耳状幼体后期发生,死亡率可高达90%。
【病因】:一方面是由于饵料品质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如单独投喂金藻类、扁藻等饵料);另一方面,一些细菌感染幼体也可以导致此病发生。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增养殖技术第一节刺参的生物学特性一、刺参的外部形态刺参体呈扁平圆筒形,两端稍细。
体长20~40cm,宽3~6cm。
体分背、腹两面。
背部分2个步带区和3个间步带区,上有纵向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的肉刺(疣突)。
腹面较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规则的3条纵带。
口位于体前端,稍偏于腹面,周围环生分枝状楯形触手20个。
依个体大小,生殖孔位于前端背面距头部1~3cm 间步带区,呈一凹陷。
生殖季节生殖孔处色素较深;不在生殖季节生殖孔难以看清。
肛门位于后前端,稍偏于背面。
二、内部构造1、体壁:最外层为角质层,具有保护功能。
角质层之下为表皮,表皮下为厚的结缔组织,在表皮和皮层之间埋有许多骨片。
肌肉层由环肌和纵肌两层组成。
外为环肌,纵肌成束在环肌之下,五条纵肌分居于5个步带区,前端固定于石灰环上,后端依附于肛门周围。
在环肌和纵肌之下,有一层薄膜为体腔膜。
膜延伸与肠相连,称悬肠膜。
悬肠膜共3片,分左悬肠膜、右悬肠膜和背悬肠膜。
体腔内含有体腔液,当身体收缩时可做不定向流动,具排泄和呼吸功能。
2、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一条纵形管,在体腔内弯曲2次,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排泄腔组成。
口中没有咀嚼器,刺参将食物连同泥沙一起吞入消化道内,吸收其中所含的食料。
食道周围有10片石灰质骨片,5片位于主步带区,另5片位于间步带区。
肠为圆桶形,在体腔内先后经过右侧下行、左侧上行、中下方再上行,弯曲2次,分为3段,依次称作第一小肠、第二小肠和大肠,或称为前肠、中肠、后肠。
肠管靠悬肠膜的连接悬挂于腔体内。
肠末端膨大成总排泄腔,末端开口即肛门。
3、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在总排泄腔的旁边,有一条短而粗的薄壁管,由此管分出左右两个分枝的盲囊,左大右小,伸入体腔中,外形呈树枝状,故称呼吸树。
海水由肛门进入总排泄腔,然后流入呼吸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左侧呼吸树外侧分布有背血管网。
呼吸的氧气通过背血管网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液携带到各器官,二氧化碳经此途径随海水排出呼吸树进而排出体外。
海参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海参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海参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的海产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参的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然而,海参养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为了保障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
一、海参养殖技术1. 基础设施建设海参的养殖需要建立充足的养殖场地,选择适宜的水域或土地进行布置。
建立合适规模的养殖池塘或槽,确保海参能够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2. 规划养殖过程在进行养殖前,应制定详细的养殖计划,包括品种选择、养殖密度、饲料类型和投喂量等。
科学的养殖规划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 管理水质海参对水质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养殖密度较大时,更需要严格控制水质。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维持适宜的水质条件,如保持水温、pH值和溶氧量等在合适的范围内。
4. 合理投喂海参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植物饲料和动物饲料。
根据养殖的阶段和品种特点,选用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投喂方式。
饲料的投喂量应适宜,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海参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海参疾病防治1. 疾病预防预防疾病是海参养殖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首先,要生态化养殖,保持水质清洁;其次,加强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定期清除废弃物和死亡海参,防止病原体的滋生;同时,注意对养殖环境进行调节,避免极端气候和水质波动。
2. 疾病监测定期进行养殖水域和海参的疾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监测包括水质监测和海参体质检查,如体色、体形、呼吸情况等。
3. 病害诊断一旦发现疑似疾病症状,需要及时进行病害诊断。
可以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或者将疑似患病的海参标本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确诊。
4. 疾病治疗根据疾病的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其他科学的治疗手段。
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投药,以避免对环境和海参本身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海参养殖技术的学习和疾病防治的重视是保障海参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海参的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提高,海参逐渐走入百姓的餐桌,对海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但是我国海洋领域受污染严重,而海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
因此,海参的养殖业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海参养殖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方法一:底播海参就是在自然海域0-20米水深播撒海参苗让其自然生长,养殖周期要4年以上。
这样底播参与自然繁育的野生参已经混养在一起了,质量和营养价格都很高,但由于受海域的限制和养殖周期长、产量低、看管不易、容易被偷盗,捕捞成本高等因素,底播参的产量有限,只占全国海参产量的10%不到,而且只有一些大品牌才有自己的养殖海域。
方法二:虾池养殖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瓦片、石头、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海参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饵料。
同时,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投喂鼠尾藻、裙带菜、海带等藻类。
由于虾池养殖水位较浅,光照充足,海参生长很快,所以营养积累很低。
方法三:海上筏式养殖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养殖时一般采用鲍笼、扇贝笼、塑料桶养殖,并大都与鲍混养。
参苗体长为5厘米左右,密度为200头~300头/平方米,吊挂水层在5米-8米之间,笼间距为3米~4米。
方法四:海底沉笼养殖选择潮流通畅、风平浪静、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网笼,可为圆形,也可为长方形,外罩网衣,内放若干石块。
放养密度为3厘米~5厘米参苗200头~300头/平方米,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或海带、鼠尾藻等。
方法五:大棚养殖在室内修建养殖池进行养殖,由于可对室温、水温加以控制,所以养殖周期最短,一般1年左右就可以出产。
较多的人力投入也让海参的生长条件相对优越,光照和食物充足,生长快但营养积累少。
以上资料由山东购精彩提供,仅供参考。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一、海参池塘环境条件。
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
池塘大小以10~15亩为宜,其它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
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
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二、保护种质资源。
随着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滞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由于海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的粗放性,而亲参来源圈子相对狭小,加上工人放流或浅海投石养殖使其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原有的性状,造成海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不断接近,种质状况下降。
而近年来广泛采用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苗种质量却逐年下降,加之育苗期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为养殖所提供苗种的质量难以保证。
为此,一定要加快建立海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以保证海参地质资源不受破坏;二是可通过网外引种、国内运海区进种和优良品种杂交等有效途经,解决海参种质退化问题;三是要搞好海参新品种繁育技术的攻关研究,加快海参品种的改良换代,推动海参养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海参苗种质量要求。
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
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
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
购苗时应用PCR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四、海参放苗规格密度。
按照规范要求,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头/公斤,放春密度为5~10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8~12个月;规格在 300~50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
五、海参人工参礁设置。
依据海闯的生态习性,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
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
海参的养殖技术
海参的养殖技术引言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需求。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海参的养殖已经成为一个逐渐兴起的产业。
本文将介绍海参的养殖技术,包括养殖基础、饲料管理、水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养殖基础1.选址海参的养殖场应该选择在水质优良、水温适宜的地方,避免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的地区。
同时,养殖场应该远离工业区和农药使用区,以免对海参生长造成伤害。
2.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场需要建立适当的池塘或海水养殖池,确保充足的养殖空间。
同时,需要安装合适的水肺供氧设备,以保证海参能够正常呼吸。
此外,还需要建设配套的水处理设备,保持水质清洁。
3.种苗选取种苗的选取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应该选取体型健康、生长迅速的海参种苗。
注意避免采购带有病菌或寄生虫的种苗,以免传染给其他海参。
二、饲料管理1.饲料配方合理的饲料配方对于海参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海参主要以藻类、浮游生物和有机底泥为食,需要提供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饲料。
可以选择市售的海参专用饲料,也可以使用自己配制的饲料。
2.饲料喂养饲料的定量和定时喂养对于海参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一天喂养2-3次,每次投喂适量的饲料,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同时,要定期检查海参的饲料消耗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3.饲料保存饲料的保存要注意避免霉变和变质。
将饲料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开封后的饲料要及时密封,减少氧气接触,防止饲料变质。
三、水质控制1.水质检测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和盐度等重要指标。
保持水质的稳定对于海参的生长非常关键,应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水质处理方法,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2.水质处理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例如,如果溶解氧含量较低,可以增加水的搅拌强度或增氧设备的使用来提高溶解氧含量。
另外,定期更换部分或全部的养殖水体,也有助于保持水质的稳定。
3.水质保持定期清洗养殖池和设备,清除废料和积物,防止水质污染。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1海参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养殖
海参(Ascetta)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生物,它生活在深海底部,以珊瑚礁作为自然居住地,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虽然海参可以在大海中自由生存,但现代人工养殖技术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海参的发育和繁殖。
2海参有什么抗病能力
海参是一种有益的海洋动物,具有很强的抗病性,不易受病毒的侵害。
经过精心的营养投入和充足的休息,它的抗病能力会得到加强。
3海参水族箱的设计
养殖海参的水族箱要符合海参的饮水条件,并且要具备高温和水质循环功能,以满足海参的饮水需求。
此外,还需要安装过滤装置,以维持水族箱内水质的稳定,并增加海参的抗病能力。
4海参营养及免疫保健
海参以海洋小虫、冷冻食用鱼和虾动物为食物,要求食物清洁,无杂质,并在规定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放养。
此外,要注意给海参提供营养和免疫保健,严格控制海参的溶解氧、氨氮、PH值等环境参数,并经常对水族箱进行检查和清洗,以确保海参健康成长。
5繁殖技术及预防措施
海参的繁殖周期一般为8个月,可以根据海参的体质和性情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及相关的养殖技术。
除了要注意温度、PH值和溶解氧的控制外,有必要定期给海参进行体检,以提高安全性。
此外,还要注意改善海参的行为习惯,使其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增强其免疫能力。
以上就是海参养殖技术措施的介绍,正确使用以上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海参的健康发育,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海参的习性及参虾混养海参在我国沿海有60多种,可供食用的20余种,其中刺参、乌参、乌元参、梅花参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名贵海味品。
现将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属狭盐性动物,生活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澈、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岩礁底或沙底。
其生活区多富有底栖硅藻及大型藻类。
幼小个体多生活在大叶藻基部及礁石、砾石下,成年个体逐渐移向深水区,即分布在水深8~20米的海底。
刺参用触手扫、扒底质表层中的底栖硅藻、海藻碎片、细菌、微小动物、有机碎屑等,将这些物质连同泥沙一起摄入口中。
其摄食量相当大。
摄食强度具有季节性,3月份摄食量最高,8月中旬最低。
当水温达到20℃~24℃时,要进行“夏眠”。
在我国的黄、渤海区,其“夏眠”期大约为100天左右。
当其受到强烈刺激或遇水质浑浊等恶劣条件刺激时,会将全部脏器从肛门中排出体外。
与此相适应,其再生能力很强,条件适宜时,失去的脏器及切断的体段均可再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二、刺参人工养殖情况:搞好刺参人工养殖的关键是解决大规格苗种。
因此,当年繁殖的体长1~1.5厘米的稚参需经过海上或室内“中间育成”使之成为3厘米的幼参。
以不投饵为前提的“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选择在有机质和浮泥容易进入,并沉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该湾应具备有机悬浮物较多,且风浪较小的条件。
育成设施为改良的鲍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60×30厘米,笼外包罩的网衣,其网目应依入笼参苗的大小选定,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
试验表明,每笼放入的参苗不应超过400头,经过3~3.5个月育成,体长可达3厘米以上,成活率为82%~100%。
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用器材,应力戒参苗的机械损伤及从网缝中逃逸。
10月至11月末生长迅速,以后随水温下降而生长变慢,从2月上旬开始,随水温上升,生长速度再度增加。
苗种的个体越大生长越快。
在养殖过程中,苗种若经过分级选别后再入笼养殖,其生长整齐且速度较快。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海参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海参养殖逐渐成为养殖业中的热门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参养殖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进行海参养殖。
海参养殖技术的前期准备1. 水质保证:养殖海参需要水质清洁、富含营养物质,因此在开始养殖之前,需要进行养殖水体的净化和改良工作。
首先,要确保水源的质量高,无明显污染,建议使用自流水或地下水。
其次,可以通过安装过滤系统,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杂质,保持水体的清洁。
2. 海参池建设: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土地条件进行海参池建设。
海参池的规模和设计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同时要考虑光照、温度、水深等因素。
通常,池塘的深度应在2-3米,池塘周边需要建设合适的防护设施,防止外界动物入侵。
海参养殖技术的养殖过程1. 种苗选育:种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选择具有良好生长特性和抗病能力的栽培品种或加工品种作为种苗,可保证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种苗可从养殖基地或海参加工企业购买,注意选择健康活泼的个体。
2. 饲料投喂:海参是底栖动物,主要以藻类和底栖生物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投喂高营养的饲料对海参的生长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饲料,如螺旋藻、海藻粉等。
投喂要适量,避免饲料浪费。
3. 水质管理:保证合适的水质对海参的生长非常重要。
需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包括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
合适的水温和盐度有助于海参的生长和免疫力提高。
4. 疾病防控:海参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疾病的防控。
可以定期检查海参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消毒、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等。
海参养殖技术的后期管理1. 养殖环境维护:定期清理海参池塘的底泥和杂草,保持海参养殖环境的清洁和良好的通风。
及时修理和更换池塘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发生意外。
2. 成熟期管理:海参的养殖周期较长,通常需要1年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TV7农业种植正版光盘——刺参的人工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辽阔的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刺参就是其中之一。
本片就向您介绍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刺参苗种的繁殖和选育、产品参的养殖。
《CCTV7水产养殖正版光盘——刺参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1.虾池养殖刺参 2.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上) 3.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下) 4.海中丑八怪。
《正版图书——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图书
目录
一、概述
(一)我国主要的海参品种
(二)海参的价值
(三)山东省刺参增殖、养殖的发展沿革
(四)海参养殖的现状
(五)海参养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刺参的生物学
(一)刺参的外部形态
(二)刺参的内部构造
(三)刺参的生态习性
(四)刺参异常的生理活动
(五)刺参的摄食和生长
三、刺参的繁殖
(一)繁殖能力
(二)生殖腺的发育与分期(三)刺参的生殖习性
(四)刺参的个体发育
(五)刺参的敌害
四、刺参的人工苗种繁育
(一)刺参人工育苗的设施与要求(二)亲参的采捕与促熟
(三)刺参幼体饵料的培养(四)采卵与孵化
(五)幼体选优
(六)浮游幼体的培育
(七)稚参培育
五、刺参的中间育成
(一)刺参室内中间育成
(二)虾池及高潮区水池中间育成(三)低潮区水下中间育成(四)内湾笼式中间育成
(五)海上筏式中间育成
(六)塑料大棚中间育成
六、刺参的池塘养成
(一)养殖场的选择与建造
(二)清池除害与池塘处理
(三)隐蔽物的制作与投放
(四)进水及饵料生物的培养
(五)参苗的出池与运输
(六)参苗放养
(七)水质调控
(八)饵料与投饵
(九)日常观测与管理
七、其他养殖方式
(一)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二)海上筏式养殖
(三)海底沉笼养殖
(四)陆上水泥池养殖
(五)潮间带围堰养殖技术
八、刺参增殖技术
(一)增殖场的环境及选择要点(二)放流增殖途径与方法
九、刺参的采捕
(一)采捕期
(二)采捕方法
十、刺参的加工
(一)刺参鲜品的加工
(二)干刺参的加工方法
(三)刺参煮熟冻干品加工
(四)刺参肠的加工
(五)刺参性腺的加工
(六)刺参的精深加工。
《CCTV7水产养殖正版光盘——刺参养殖》+《CCTV7农业种植正版光盘——刺参的人工养殖》+送《正版图书——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快递=1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