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例文
社区矫正专项调研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专项调研调研报告社区矫正专项调研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对犯罪行为人进行重新教育和帮助,达到重新融入社会的目的。
近年来,社区矫正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动,各地也相继设立了社区矫正机构和建立了相关制度。
本次调研针对社区矫正专项进行,旨在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3)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4)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5)社区矫正工作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2. 调研方法:(1)网络调研: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和案例,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
(2)实地访谈:选择若干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实地访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社区矫正工作在法律的推动下得到了积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矫正效果不明显。
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矫正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其重新融入社会的能力。
2. 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架构相对简单,管理制度相对薄弱。
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的协调和配合,制定更为详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较为薄弱,专业素养不高。
需要注重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提升,加强其法律知识、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4. 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政策执行力度不够;(2)社区矫正机构内部协调不够;(3)社区矫正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4)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和推广不足。
5. 社区矫正工作改进的建议和措施:(1)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矫正措施的有效实施;(2)完善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架构,加强内部协调和配合;(3)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高其工作水平;(4)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知度。
最新整理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docx
最新整理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一)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强化责任需要。
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根据县综治办的要求,我乡认真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中的脱管人员、涉嫌重新犯罪和重新犯罪案件进行调研工作,认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有效监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我乡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专题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并安排部署、落实责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管理。
加大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力度,是规避治安风险、降低矫正对象再犯罪率的有效手段。
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采取“多方协作、联合布控、周闻其声,月见其人”的办法,防止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再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二、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加大对走访工作的人员投入,努力构建以司法所为领导,村委会、社区矫正工作小组为参与主体的联合矫正工作机制,加强同各级单位的联系,做到信息畅通、行动一致,拓宽同矫正对象的联系渠道,及时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积极寻找同矫正对象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电话、当面、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掌握矫正对象动态,方便对矫正对象进行得当的思想教育。
同时,密切监督,严防死守,避免因信息反馈不及时而引发的矫正对象再犯罪情况。
在矫正工作中,我们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以真情感动矫正对象,以此搭建相互信任的桥梁,大大的增强了矫正成功率。
通过宣传发动,组织了社区、配合公安派出所、综治部门为主的工作机构,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一是了解矫正对象最新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掌握他们的改造效果和改造中存在着的问题。
二是通过对照检查,严格社区矫正工作要求,查找矫正执行期间矫正工作存在的不足。
三是针对以上不足,切实整改,通过开展活动提高矫正工作水平和矫正质量。
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一、基本情况宣威市社区矫正工作于__年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今年以来,在全市26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开社区矫正工作,进入矫正实施阶段。
通过近三年的社区矫正实践探索和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的情况,目前的社区矫正取得了初步成效,可慨括为三个基本,一是基本上构筑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组织,具体表现为全市26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上对社区矫正工作给予保障;二是基本上按照中央、盛市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宣威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
三是基本上制定了工作流程、职责、制度,部门衔接、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制度框架,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奖惩考核、帮助服务。
但由于社区矫正立法滞后,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管理和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比较原则,责权不够明确,实际操作性不强,在社区矫正推进过程中,时常会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执法与执行上分离。
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目前适用社区矫正的“五种对象”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的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则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具体承担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和帮助教育工作。
由此,社区矫正从过去的公安机关单一管理改为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同管理体制。
从形式上说,作为执法主体的公安机关不再是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但仍然是“五种对象”监督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责任单位。
而从事社区矫正具体指导、管理、组织工作的司法行政机关在法律上却没有刑罚的执行权。
这种状况既影响了社区矫正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影响了刑罚执行工作的严肃性和实际效果。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执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重新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融合。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旨在对不同地区的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其工作模式、人员配置、服务内容、成效评估等进行综合评价。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各地区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现状和特点;2. 分析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 探讨社区矫正工作的改进方向和发展趋势。
三、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内容;2.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专业素养;3.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4.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社区矫正机构,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2. 调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3. 结合案例分析和专家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五、调研结论1. 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配置不合理等;2. 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改进和优化,如加强专业化培训、完善服务内容和形式等;3. 未来,社区矫正工作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建议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2. 完善社区矫正服务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3. 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多元化发展;4. 建立健全的成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七、结语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
通过本次调研,相信能够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希望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和相关部门能够对本报告提出的建议予以重视,并不断加强改进,为社会治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4篇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4篇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作用,县政协社法委组织相关委员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走访了司法局、镇乡、社区等部门,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赴兄弟县区进行考察学习,通过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考察学习,形成以下意见建议:一、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情况XX年4月,遵照省市工作部署及要求,我县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由公安转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在先期完成丹西街道试点的基础上,于同年5月份在全县铺开,至今已3年有余。
三年来,在县委、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通过司法等职能部门、各镇乡、社区的共同努力,社区矫正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截止XX年6月底,共累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716人,解除社区矫正482人,建立教育基地18个,公益劳动基地20个,先后组织集中教育4056人次,个别谈话教育2150人次,开展心理咨询214人次,公益劳动3926人次,帮助3名矫正对象落实低保、581名矫正对象落实责任田,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204人次,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控制在%以下。
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显着成效主要表现在:1、社区矫正工作网络体系更加健全。
县里成立了象山县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并在县司法局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部门,配备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作为县矫正委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全县18个镇乡街道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相关的农村、社区也都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形成了县、镇乡、村三级工作框架。
县司法局积极协调人事部门加强司法所建设,确保每个司法所有1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并按矫正对象与社区志愿者1:1的要求组建了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县、镇乡两级监管帮教网络。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精选多篇)1、《浅谈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心理调适与矫正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心理调适问题,以及良好心理状态对矫正效果的影响。
社区矫正工作是指对被判处缓刑或有条件不起诉等的罪犯,采用社区组织和矫正机构等方式,进行管理和矫正的工作。
其中,心理调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社区矫正的对象因为犯罪行为受到法律制裁,可能会感觉到自卑、愧疚等情绪。
而这些负面情绪容易对矫正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影响矫正效果。
因此,社区矫正工作者不仅需要对罪犯进行法律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更需要注意罪犯的心理调适。
在社区矫正中,心理调适主要包括对罪犯心理状态的观察、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等工作。
适当的心理辅导和疏导,不仅有助于罪犯情绪的稳定,更有利于矫正效果的提高。
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者也应该关注自身的心理状况,避免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到工作。
总之,社区矫正工作者在开展矫正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对罪犯心理状态的观察,及时采取适当的心理调适措施,从而提高矫正效果。
2、《浅析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作用》本文从社会安全和人性化矫正两个层面,探讨了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作用。
社区矫正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矫正方式,其作用和必要性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
在社会安全层面,社区矫正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社区矫正能够有效缓解监狱、拘留所等司法机关的过度拥挤状况,从而减轻司法机关的负担。
其次,社区矫正能够让罪犯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提高罪犯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减少犯罪再次发生的概率。
最后,社区矫正能够促进社区的稳定和安全,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安全水平。
在人性化矫正层面,社区矫正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社区矫正能够为罪犯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矫正环境,避免罪犯在监狱等机构中遭受虐待和侮辱。
其次,社区矫正能够更好地保护罪犯的权益,包括监督司法机关是否合法使用相关手段等。
最后,社区矫正能够帮助罪犯更快地回归社会并重建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
综上,社区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促进社会安全和人性化矫正,为罪犯提供更加优质的矫正服务,全面提高社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社区矫正的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的调研报告《社区矫正:现状与问题》一、研究背景社区矫正是指对刑事罪犯进行非监禁的矫正和管理,使其能够逐渐重返社会、回归正常生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区矫正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调研分析。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提升矫正效果,保障社会安全。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三种方法,以全面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
四、调研结果1. 社区矫正的现状经过实地走访,我发现社区矫正工作已初步建立,但与监狱矫正相比,社区矫正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存在一定问题。
同时,社区矫正在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职业培训、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支持辅助措施还不够完善。
2. 社区矫正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一些矫正对象在融入社会、找工作等问题上面临较大的困难。
一方面,社会对矫正对象持有偏见,难以接纳他们;另一方面,矫正对象本身也缺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
此外,一些人员对社区矫正的法治观念、规章制度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3. 完善社区矫正的建议专家访谈后得出结论称,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方面,应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资源支持和人员培训力度,提升机构的整体能力。
同时,社会对矫正对象的接纳和支持也应得到加强。
在矫正对象本身方面,应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职业技能和社交能力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社区矫正工作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结合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应加大对社区矫正的资源投入和人员培训,同时加强社会对矫正对象的支持和接纳。
我们相信,随着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于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状况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标和意义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罪犯进行社会化教育、思想矫治和行为改造,援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本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接受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
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选取了我县5个社区矫正机构进行调研,并邀请了相关工作人员、矫正对象以及家属进行访谈。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社区矫正工作梗概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始于20XX年,经过多年的进步,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工作机制。
目前,全县设有5个社区矫正机构,包括县城和郊区各2个,以及中心机构。
这些机构负责督导和执行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规划,如打算就业、教育培训、心理辅导等工作。
四、社区矫正工作的进展和成效通过深度调研,我们发现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起首,在社区矫正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协作逐渐加强。
其次,在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改造方面,取得了一些乐观的效果。
一些矫正对象能够主动接受教育和培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社区矫正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离监罪犯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五、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也务必正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起首,社区矫正机构的人员配备亟待优化,工作压力较大。
其次,矫正对象的思想改造和行为改变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再次,社区矫正工作与就业、教育等部门的衔接有待提高,以便更好地援助矫正对象从新开始。
六、优化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为了优化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起首,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人员配备和培训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与就业、教育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建立更有效的合作机制。
同时,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宣扬力度,增强社会对矫正对象的理解和支持。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指对已经被判处缓刑、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进行监管和帮助,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正常生活。
为了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情况,本次调研以某市社区矫正机构为对象,对工作人员、矫正对象以及相关社区居民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二、社区矫正工作概况:根据调研结果,该市社区矫正机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包括矫正对象的接收登记、风险评估、矫正计划制定、监管执行等环节。
目前,该机构共有50名工作人员,负责监管500名矫正对象,每人平均负责10名。
三、社区矫正工作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大多数矫正对象在参加社区矫正后,能够逐渐重返社会、找到工作,并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
同时,也有少部分矫正对象存在再次犯罪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措施和社会帮扶。
四、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到了工作人员、矫正对象以及相关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以下问题及对策:1.监管措施不够严密:建议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日常巡查和监控,确保其行为符合规定,并加强对矫正对象和其家庭成员的心理辅导和社会帮扶,减少再次犯罪的风险。
2.矫正对象融入社会困难:建议加强对矫正对象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接纳矫正对象。
3.社区矫正机构人员数量不足:建议增加社区矫正的财政投入,增加工作人员数,以更好地实施监管和帮助。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社区矫正工作在改造和帮助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加强监管措施、完善矫正对象的帮扶措施以及增加工作人员数量等。
社区矫正工作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再次犯罪的风险,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例文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例文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社区矫正工作是中国刑罚执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教育、帮助和监管,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实现二次社会化。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和提高矫正成效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矫正人员、矫正员、监管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一线矫正员和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社区矫正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不足:社区矫正机构的资源相对紧缺,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
很多社区矫正机构的矫正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矫正人员的个案管理需求。
(2)监管不到位:部分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手段和手段不够完善,矫正人员出现违规行为时监管措施不力,导致一些矫正人员滋生二次犯罪的可能性增加。
(3)矫正成效有限:一些调查对象认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不明显,矫正人员的积极改造和重返社会进程缓慢。
2.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1)资源不足问题:社区矫正机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资源缺乏,是制约社区矫正工作发展和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投入,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
(2)监管不到位问题:监管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些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手段和手段不够完善。
应加强对矫正人员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矫正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监管措施的实施效果。
(3)矫正成效有限问题:社区矫正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和培训使矫正人员能够重新融入社会,但部分调查对象认为矫正成效有限。
要提高矫正成效,需要通过加强矫正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其融入社会的能力。
四、对策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大资源投入: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司法局社区矫正情况调研材料3篇
司法局社区矫正情况调研材料3篇司法局社区矫正情况调研材料第1篇1、人员不足严重制约社区矫正工作正常开展。
从县级到乡镇矫正人员队伍力量都存在严重不足,目前,我县普法股、基层股、社区矫正股三股合一,很多工作难以兼顾。
乡镇司法所也大多属于1人所或无人所,公益性岗位招录工作也不尽如人意,如此现状基层根本不能承担那么繁重的工作任务。
而且,矫正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心理矫正工作,需要专业的心理矫正队伍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力度,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工作队伍,壮大工作力量。
2、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
建议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要尽快落实,以便稳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启动交接后的一些实际工作要钱要人,无钱无人的工作真是举步维艰。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责任大,差事苦的工作,假如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不落实,容易造成敷衍了事,闭门造车,相互搪塞的工作局面,社区矫正工作就会失去真正意义。
3、标准不一严重制约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
社区矫正对象人员情况难以做到准确、完整掌握,比如在外地法院判决缓刑的本地人,这类人属于何地矫正不是十分清楚,假如是本地矫正,那这类信息怎么衔接的确是个问题。
建议上级部门制定出一套严密的信息衔接、沟通的流程,以便工作人员遵照执行。
即便出台了衔接制度,也要及时抓好各部门的责任落实,有些工作流程的缺位会给衔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衔接不力严重制约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
交接工作困难重重,部门协调不力,本来交接工作要求见档见人,但在交接实际过程中,某些派出所要求要么全移交要么不移交,理由是交接工作完成后,此项工作当然就是司法行政机关负首责,他们以后就不再具体管理这项工作,只是配合。
建议尽快出台一些具体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责任到位。
司法局社区矫正情况调研材料第2篇社区矫正是完善刑罚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恰逢《社区矫正法》自本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县人大常委会社区矫正工作调研组一行五人,在XX带领下,于8月下旬-9月上旬,先后到县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及X司法所等,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实地视察等方式,对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国社区矫正从20xx年开始试点,20xx年在全国全面试行,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是安徽省第一批试点县,自20xx年开始试点。
区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3篇
区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3篇区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第1篇为深入推进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近日我们组织专人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了调查研究,有关情况如下:一、我区社区矫正工作总体情况20xx年,我区正式启动社区矫正工作。
几年来,社区矫正工作本着"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工作方针,按照"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管理"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抓基础,定制度,强管理,显实效为重点,努力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防止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确保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自全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20人,解除矫正74人,现在册矫正人数46人,正在接受社区矫正委托调查12人。
我区现有一个基层司法所(老庄子司法所),负责空港城开发区和老庄子镇的社区矫正工作,街道办事处、庆北办事处和社区管理办公室的社区矫正工作由其本单位管理。
为使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业务练兵、岗位学习为主,到丰润、路南等先进县区参观见学等形式强化业务学习,明确职责,从思想上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履行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依法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奠定了基础。
20xx年社区矫正实行新的档案管理办法后,我们严格执行审前调查评估、交付与接收、矫正实施、解除矫正、档案归档等整个工作流程,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案,针对不同对象个体特征,制定矫正方案,坚持周联系月汇报,让每个监管对象服从监外执行的纪律,积极主动地配合社区矫正机关的监督管理。
抓好帮教措施的落实,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对象,关心其生产、生活,使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能安心进行矫正,有效的防范了矫正对象再犯罪。
二、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缺少专门机构和人员。
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基层社区矫正由司法所和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管理。
受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区仅有一个基层司法所,即老庄子司法所,负责空港城开发区和老庄子镇社区矫正工作,街道办事处、庆北办事处和社区管理办公室的社区矫正工作由其本单位管理。
社区矫正规范执法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规范执法调研报告社区矫正规范执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社区矫正是我国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犯罪人员进行社区矫正,使他们能够逐渐恢复为社会的一员。
社区矫正的规范执法是保证矫正效果的关键,因此需要对社区矫正规范执法进行调研,以了解当前的执法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选择了某市的几个社区矫正机构作为调研单位。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社区矫正民警进行,实地访谈主要针对受矫正人员及其家属、社区矫正民警和相关社会组织进行。
三、调研结果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社区矫正规范执法存在以下问题:1.执法标准不统一:不同社区矫正机构对于矫正对象的标准不一致,导致执法过程中的差异化对待。
这不仅会给受矫正人员带来混乱,也会降低社区矫正工作的公信力。
2.执法人员素质不高:部分社区矫正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过度或者不作为的情况。
一些民警对于矫正对象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执法的不准确性和不公正性。
3.监管措施不严格:社区矫正机构在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管时,存在一定的宽松管理现象。
一些矫正对象并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报到,甚至没有正常履行矫正义务。
4.对矫正对象的帮教不足:社区矫正机构对矫正对象的帮教工作存在欠缺。
一些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导致他们无法逐渐融入社会。
四、改进措施1.制定统一的执法标准:各地社区矫正机构应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执法标准,明确对矫正对象的要求和处理方式,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社区矫正机构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执法能力。
同时,加强对矫正对象的了解,保证执法过程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加强监管措施:社区矫正机构应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管,对未按规定报到的矫正对象进行严格处理,确保其按时按地履行矫正义务。
4.加强帮教工作:社区矫正机构应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帮教工作,提供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有效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社区矫正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社区矫正,是指对被判处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取保候审的罪犯及时进行言传身教,引导其积极改正罪恶行为,并辅导其参与社会积极活动的一种刑罚形式。
社区矫正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社区矫正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不断地推出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
二、社区矫正的工作方式及组织结构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包括监督管理、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关系重建等多种形式,其中监督管理占据着核心地位。
社区矫正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了社区矫正中心、矫正所、矫正站等机构。
这些机构通过对被判刑人员的监督管理等方式来对其进行矫正,以期望达到社会秩序、安定的目的。
三、社区矫正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对矫正对象的心理辅导不够及时、有效;二是对矫正对象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够,导致其求职就业困难;三是社区矫正机构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来对被判刑人员进行矫正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被判刑人员的心理辅导,并设置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同时增加社区矫正机构的专业人才。
四、社区矫正的成效及未来展望尽管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通过社区矫正工作,一些被判刑人员得以不再犯罪,有的还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未来,我们希望社区矫正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对被判刑人员的矫正效果,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语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我们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社工人员的不懈努力,社区矫正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社会治安稳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4篇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4篇一、基本情况我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启动后,迅速在我市两个试点区展开。
从两个区的开展情况来看,基本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思想认识到位。
两城区被确定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市(区)后,区委、区政府均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
两个区司法局均制订了严密的计划,确定了专人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并派专人随省厅和市局同志一起到兄弟单位进行了学习考察。
(二)领导机构健全。
目前,两城区的33个街办(乡镇)都成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
(三)社矫工作者队伍加强。
两城区各司法所多是一人所,为适应工作需要,两城区采取聘用社区矫正辅助人员的办法,选聘具有法律经验、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员充实到社矫办公室,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同时,还积极挖掘社区资源,发动退休老干部、知识分子、有威望的同志加入到社区矫正志愿者行列,使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目前,两城区33个街办(乡镇)司法所共有专职人员33人,社矫辅助人员39人,社矫志愿者147人。
(四)工作措施有力。
两城区各司法所均能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
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街道(镇)、社区(村、居)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司法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制度上,两个区都出台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方案)》、《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矫正对象须知》等规章制度,力求工作规范。
从试点的情况来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矫正试点期间两个区共117人接受社区矫正,经过矫正工作人员扎实有效的矫正帮教,没有发生一起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现象。
矫正对象能够较快地融入社会,部分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还走上了致富路。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看,目前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旨在帮助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犯再罪。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是保证社区的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对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进行调研,并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二、工作流程社区矫正对象工作的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入狱期、刑满期和终止矫正期。
入狱期主要是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矫正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刑满期则将矫正对象转移到社区进行进一步的辅导与指导;终止矫正期则是对矫正对象进行社会适应与职业培训。
三、工作机构社区矫正对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公安、司法、教育等。
然而,目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仍有待加强,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导致社区矫正对象工作的不协调。
四、资源配置在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目前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有的地区由于资金、人员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社区矫正对象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五、社会支持社区矫正对象的成功融入社会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然而,目前社会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普遍存在偏见与歧视,导致他们在重新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
因此,建立起支持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
六、心理辅导社区矫正对象常常需要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尽快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然而目前心理辅导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需求。
建议加大对社区心理辅导的投入,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七、就业培训就业培训是社区矫正对象重回社会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的就业培训机构数量有限且培训质量不高,导致矫正对象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缺乏支持。
因此,应加大对就业培训机构的投资,并提高培训质量。
八、再犯率控制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率是衡量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实施各种创新的矫正方法,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可有效地降低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率。
九、技术应用社区矫正对象工作中,技术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例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AI算法等,可以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控,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以保障社区的安全。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共5篇)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共5篇)第一篇: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市社区矫正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社区矫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行刑方式,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罪犯进行改造,极大地降低了行刑成本,避免了监禁改造的“交叉感染”,保证了社区矫正人员家庭和社会关系不受破坏,学习、工作、生活不受太大影响,更有利于其顺利回归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内在要求。
一、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一)基本情况。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于**年开始试点,**年在全国试行,湖北省作为全国的第二批试点省份,于**年开始试点。
我市作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地区,于**年在孝南区广场街进行试点,**年在全市全面推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司法厅和市政法委的具体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各级社区矫正组织按照“提认识,建机制,增投入,夯基础,重创新,强队伍,勤督办,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止今年6月30日,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人,累计解除矫正**人,累计重新犯罪*名,现在矫**人,其中重点人员**名,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
全市共建有矫正宣告室16个,心理咨询室7个,教育基地20个,社区服务基地55个,技能培训基地4个,就业安置基地6个。
累计开展集中教育35000人次,开展心理辅导280人次,技能培训54人次,扶贫帮困382人次,落实奖惩措施**人次,其中*人收监处理。
(二)工作特点1、组织网络体系基本建成。
我市市县乡三级均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任组长,公检法司等2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机构,80%的村、社区设有社区矫正工作站,形成了自上而下、组织健全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社区矫正调研报告一、背景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社区服务和监管,帮助犯罪人员实现重新社会融入,降低再犯率,减少监狱人员的负担。
然而,社区矫正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在这里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和调研,以便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调研过程我所在的调研团队对本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我们走访了当地的社区矫正办公室、矫正人员住所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与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民众、矫正辅导员等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三、调研结果1. 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意识普遍存在缺乏。
调研发现,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对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感认识不足,对于矫正目标和矫正措施的落实存在偏差。
需要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2. 社区民众对社区矫正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调研发现,由于对犯罪人员的恐惧和对社区安全的担忧,部分社区民众对社区矫正持有负面看法。
需要加强社区矫正宣传工作,增加社区民众对社区矫正的了解,消除抵触情绪。
3.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监管力量不足。
调研发现,由于社区矫正人员数量不足和监管力量不强,导致社区矫正的监管工作存在疏漏和盲区。
需要增加社区矫正人员数量,加强对社区矫正的监控和管理。
4. 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调研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在融入社区过程中,往往面临生活、工作、教育等方面的困难,现有的社会支持体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需要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帮助。
四、建议和对策1. 对社区矫正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矫正工作的有效进行。
2. 加强社区矫正的宣传工作,增加社区民众对社区矫正的了解,减少对社区矫正的抵触情绪。
3. 增加社区矫正人员数量,加强对社区矫正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进行。
4.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帮助,帮助矫正人员实现社会融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例文精心整理:更多出色文章请查阅: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禁刑罚执行对应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不脱离社会,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它采用开放型、更注重思想改造效果的改造方式。
社区矫正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是改革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使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不大的罪犯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进行教育矫治,对于罪犯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概况基本情况截止**年9月30日,全县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344 人、累计解除163人,累计重新犯罪2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181人,其中管制8人,缓刑91人,假释42人,暂予监外执行22人、剥夺政治权利18人。
永善县社区矫正工作发展历程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云南省于20XX 年开始试点,昭通市水富县20XX年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矫正试点,永善县于20XX年3月全面启动社区矫正工作。
1、社区矫正工作从无到有。
永善县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法部门的密切配合。
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20XX年3月由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12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永善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组,县司法局局长兼任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全县15个乡镇都已全部成立了相应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组和办公室。
各乡镇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摸清矫正对象底数,为全县做好矫正对象的衔接接收工作打下基础。
2、社区矫正工作逐渐规范。
近年来,社区矫正工作在永善启动以来,由于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且无经验可借鉴,只能在实践中摸索。
在工作之初,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行政人员切身感受国家立法中没有赋予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刑罚执行的法定权力,司法行政部门在执行矫正中缺少有力处罚手段,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强制力较弱,部分社区矫正对象不服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严重;异地审理裁判缓刑法律文书未及时移送,工作缺乏衔接;监督力度不够,脱管、漏管现象严重;人户分离现象较为突出,相当一部分社区服刑人员未按时报到和外出打工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人处于放任脱管状态,导致矫正管理措施不易落实,给社会治安留下隐患。
今年以来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环境和执法力度大为改善,主要是国家在立法方面的逐步完善,20XX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服刑的罪犯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
社区矫正工作从此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20XX年3月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也明确了对除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以处的四类社区服刑人员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为此,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该办法成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操作规范和基本依据,全面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流程,针对性、操作性更强。
更主要是明确了县级司法局是开展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增加了职责、赋予了职权,承担了新的责任。
如果不按规定履行职责,因脱管、漏管、失控引发重大事件造成重大影响,司法局或司法所将难辞其咎。
伴随社区矫正方面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过程,永善县社区矫正工作也经历了从摸索到逐步规范的过程。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实务1、做好社区矫正基础工作。
前期工作和探索中我们发现社区矫正对象的掌握上仍然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工作乏力、配合不紧密、衔接不到位、监管措施不力、脱管漏管的现状后,社区矫正办公室请示县委政法委主持召开了由法、检、公、司等领导组成员单位参加的联席会,明确相应职责,形成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
各司法所基本做到从矫正对象衔接、登记报到、入矫教育、矫正执行、日常管理、解除矫正的常规性工作。
初步建立了对矫正对象因人施教、一人一个矫正方案、一人一份档案台帐的工作模式。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实施后,永善县于今年9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对外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清查的专项工作,对未按时报到、能取得联系但外出超过1个月、未经批准擅自外出至今下落不明的三类人员进行清查,对下落不明的6名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向原判决、裁定机关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或收监执行建议书,对44名能联系的外出人员提出警告,要求完善相关手续,目前已有5人提出变更居住地申请。
这次清查工作为永善县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执法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效杜绝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同时县司法局也从适用社区矫正前调查评估、交付与接收等方面严格按规范进行衔接,从接收阶段起就杜绝脱管的发生。
2、启动社区矫正动态监控系统。
将信息化科技手段运用到社区矫正工作之中,是实现有效监督、管理、教育,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脱管失控的重要措施。
今年8月永善县启动了该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时定位、跟踪管理、历史轨迹查询等一系列信息化管理。
全县对管控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矫正人员纳入动态监控信息系统管理,对严格管理的重点监管人员必须纳入动态监控,目前已对86名社区矫正对象配备了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手机,司法所对其实施手机定位管理,最大限度防止漏管、脱管,极大地提高教育管控水平。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对外出无固定场所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形式与现实管理监督体制存在冲突。
对于一些因生活所迫必须外出打工的服刑人员,因其无特殊技能,没有固定的职业和居所,使异地委托监管难以执行,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外出管理规定必须回到原居住地,异地司法行政部门以此为由不予接收,但社区服刑人员如果回原居住地生活又将难以为继。
如黄华镇邓某因犯交通肇事罪判处缓刑,其民事赔偿几十万元,只有外出打工,其外出打工地点和场所经常变换,无法异地委托管理,但如强制要求其回来,其生活将面临困境,但如不按此执行,执行机关也面临失职。
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人员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各司法所工作开展力度不均衡。
部分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知识、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全县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队伍主要是司法所工作人员。
基层司法所力量还比较薄弱,15个司法所中一人所有10个,且有5个所工作人员年龄已逾50岁,几乎不懂电脑应用,有关社区矫正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只能请乡镇懂电脑的其他人员帮助。
司法所人员往往身兼多职,任务繁重,导致帮教人员少,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到位比较困难。
司法行政工作内容多,又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很难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社区矫正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工作上,工作方法简单。
学习和工作二者难以统一,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社区矫正工作缺乏组织保障。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有明确的监管措施和处罚措施,有完善的规范化的程序,很多具体工作需要专人跟踪、专人负责,工作量较大,虽已明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但目前县司法局没有成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社区矫正工作,仍然由司法局内设的基层科负责,基层科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紧缺已不能适应这项工作的需要。
社区矫正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无专门工作经费,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特别是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平台启动以来,每年仅动态监控管理信息平台需资金10万元,还不包括日常的工作经费。
三、对策和建议对因生活困难确需外出打工且无固定居所社区服刑人员应严格审批,灵活管理。
主要针对经风险评估重新犯罪风险低、日常考核良好、有正当理由的社区服刑人员,要求其在外定居、就业情况必须定期、不定期向原居住地司法所报告,原居住地司法所应主动了解其居住、就业去向,掌握其动态。
相关部门应明确此类人员外出条件、程序的统一性规定,方便基层操作和管理。
加大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的根基,司法所人员是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区矫正执法人员。
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司法所力量,增加编制,及时补充缺编人员,逐步落实“每个司法所应当有三名以上人员组成的要求”,基本实现有人办事、能办好事的目标。
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社区矫正业务知识的培训,熟练正确运用工作方法和技巧,到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考察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确保队伍整体素质。
强化社区矫正工作组织保障。
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和工作力量建设,尽早实现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管理机构的常设化、专门化、专业化,使社区矫正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适应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工作执法主体地位的需要。
在不新增机构、适当增加人员的前提下,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方式,履行县级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职能。
建议在县区司法局建立具有执法资格的机构即社区矫正大队,乡镇司法所成立社区矫正中队,统一行使管理权、奖惩权、监督权、考察权等执法权;同时大力强化执法力量规范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能力。
建立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机制。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有专项工作经费作为物质上保证。
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费、业务培训经费、行政运行经费、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在册人数按标准核拨工作经费,形成长期的动态增长机制。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既要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新形势下《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实施给司法行政工作带来的新机遇,相信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帮助支持配合,永善县社区矫正工作必将迈上新台阶,必将为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再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