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天象气候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对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若干修订意见
![对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若干修订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426b8b045901020207409cca.png)
对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若干修订意见收稿日期:2006―05―08作者简介:何效祖(1966―),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04级博士生,甘肃省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联络处处长。
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等。
摘要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自2003年5月推出以来,各级旅游部门都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但各地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该标准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对其中旅游资源分类存在的概念模糊、前后重复、类型缺项、细分不够等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修订意见,并对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初步构想。
关键词旅游资源;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75(2006)―05―0062―06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是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确定旅游开发项目重点的主要依据。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下简称“国标”)自2003年5月推出以来,各级旅游部门基本上都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
2003年版“国标”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基础上,明确界定了旅游资源的类型体系、调查规范和评价方法等实用技术路线;为便于应用,对旅游资源类型的释义也作了简要说明。
本“国标”总体上内容全面,技术规范,便于操作,是一部应用性较强的技术标准。
但“国际”在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方法上明显存在不足,对个别旅游资源类型的释义也不够准确,各地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本文参照部分欧美国家的相关u标准,结合国情与笔者近两年参加评审甘肃省各市县几十个旅游规划的工作经验,重点对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问题提出一些修订意见。
一、关于“旅游资源分类”问题“国标”确定的旅游资源分类结构,分为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
但个别地方仍存在概念模糊、层次不清、前后重复、类型缺项、细分不够等问题,下文列举分析。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标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39b4254ba26925c52cc5bf47.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3.5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4 旅游资源分类4.1 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4.2 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第七章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
![第七章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482b468c02d276a200292e20.png)
(1)休养性康乐气候旅游资源 宜人气候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湿润与半湿润地区, 特别是海滨、海岛和一定海拔高度以内的山地、 高原,以及部分湖泊、河流、森林公园。 以三亚为代表的海南岛和以昆明为中心的云南 高原,是我国常年性宜人气候旅游地。消夏避暑 旅游以北戴河、大连、青岛等海滨及云贵高原和 东部一些名山为热点。海南岛三亚为冬季的避寒 胜地。
瞬变性大,游客能观赏到的概率很小。
4、配景性
气象气候景观一般无相对稳定的实体, 多数只能作为配景。作为旅游产品开发, 常常要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组合。
5、借景性
气象景观的出现常常要与其它一些旅游 资源相配合,借助于其它景观为背景。如 高山云海,海上日出,沙漠蜃景,名山佛 光等。
1、影响旅游流的时、空分布 在空间上,从全球范围看, 亚热带和 温带适宜于多数人的一般旅游; 在时间上,春秋季宜于旅游,往往形 成旺季。
行星运动、日月变化、彗星、流星、流 星雨、陨星、日食、月食、极光、太阳 黑子等.
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 指那些可以造景(风景气候与风景气象可以直接形 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育景(通过影响风景 地貌、风景水体和风景动植物以及各种人文景观而间接
作用于旅游资源),并有观赏功能的大气的物理现象和
海市蜃楼图片
(七)宝光景 宝光又叫佛光(祥光),是由光线的衍射作 用产生的,在多雾时站在山顶上,看到前面的 云雾天幕上出现一个人影或头影,周围环绕着 一个彩色的光环。 我国佛光以峨嵋山金顶佛光最为著名,每 年以12月至次年2月最多,平均每月可出现9~ 11次。在山西五台山、安徽黄山等地,也常见 到。据有关报导,近年来,山海关角山长城景 区已出现多次“佛光”奇观。
然而如愿者为数不多。原 因在于云海的展现,也有 季节差异。年平均40 天的 云海,主要出现在11 月至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fee58f9f18583d0486459c4.png)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一、前言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X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开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X、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开展的根底,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展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X〔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根底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展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X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与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X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国行政区代码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及市场分析
![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及市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e3e17f581b6bd97f19ea7a.png)
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四)评价的方法
2、定量评价 (1)单因子评价法(海滨浴场评价标准、滑雪场所评价--
P169) (2)多因子评价法(指数表示法、综合评分法、旅游地综合评
F、建筑与设施(7亚类)
FD 居住地与社区 (8基本类型) 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FDB 特色街巷 FDC 特色社区 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FDE 书院 FDF 会馆 FDG 特色 店铺 FDH 特色市场 FE 归葬地(3基本类型) FEA 陵区陵园 FEB 墓(群) FEC 悬棺 FF 交通建筑(6基本类型) FFA 桥 FFB 车站 FFC 港口渡口与码头 FFD 航空港 FFE 栈道 FG 水工建筑(6基本类型) 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FGB 水井 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 FGD 堤坝段落 FGE 灌区 FGF 提水设施
性 性 度 度 度 度 丰 组 影 状 地 价价 价 度 合 响 况 位 值值 值
1、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评价
(2)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评价与开发等级
旅游资源的质 量、特征评价
旅游资源的价 值、功能评价
旅游资源的规 模、密度评价
旅游资源的结 构、组合评价
开发 价值 综合 判断 评估
国际级优质资源
列入国家计划重点开发
2、种类齐全。 通过调查,全州共有旅游资源8个主类,25个亚类,116
个基本类型,详见表1。
案例分析-湘西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 --湘西旅游资源分类表-地文类
主类
地 文 景 观 (A)
abw_1118_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abw_1118_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dfa5eb5a6c30c2258019e99.png)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
D、 天象与气候景观调查:
包 括 光 现 象 ( 图 DA1) 和 天 气 与 气 候 现 象 (DB1)、(DB2)、(图 DB3) 。对光现象旅游 资源应注意调查日月星辰观察地、光环现象观察 地和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对天气与气候现象旅 游资源应注意调查云雾多发区、避暑气候地、避 寒气候地、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和物候景观。
法
●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提交要求
●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提交要求
END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第一节.旅游资源调查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意义 二、旅游资源调查基本要求 三、 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与内容 四、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五、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EXIT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
H、 人文活动调查:
人文活动调查包括对人事记录、艺术、民间习俗和现代节庆。 人事记录主要指人物和事件;艺术调查则包括文艺团体和文学艺术 作品; 民间习俗调查包括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民间节庆、民间演 艺、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宗教活动、庙会与民间集会、饮食习俗 和特色服饰;现代节庆调查包括对旅游节、文化节、商贸农事节和 体育节等的调查。
END 第5页 共12页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
(1)、自然旅游资源调查
自然旅游资源调查包括A、地文景观、B、水域风 光、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等4类。
A、 地文景观调查:
包括综合自然旅游地(图AA1)、 (图AA2)沉积与构造 (图AB1)、 (图AB2)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图AC1)、图(AC2)、图 (AC3)、 (图AC4) (图AC5)自然变动遗迹(图AD1)、 (图AD2) (图AD3) (图AD4)和岛礁(图AE1)。 (图AE2)。(图AE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17)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17)](https://img.taocdn.com/s3/m/4de5d91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7d.png)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和提交⽂(图)件。
本标准适⽤于旅游资源开发,其他⾏业部门也可参考。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民共和国⾏政区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然界和⼈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吸引⼒,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并可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可作为独⽴观赏或利⽤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类型的独⽴单体结合在⼀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的研究和记录。
3.5旅游资源共有因⼦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对旅游资源单体进⾏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4旅游资源分类4.1 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4.2 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4.3 分类结构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旅游资源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代号,见表1。
abw1118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abw1118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981ed8531126edb6e1a1045.png)
PPT文档演模板
•END
abw1118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
F、建筑与设施调查:
这类人文旅游资源调查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共包 括综合人文旅游地(图EA1) (图EA1) 、单体活动场馆 (图EA1) (图EA1)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图EA1) (图EA1) (图EA1) (图EA1) 、居住地与社区(图EA1) (图EA1) 、归葬地(图EA1) (图EA1) 、交通建筑和水 工建筑(图EA1) (图EA1) (图EA1) (图EA1)等七个亚 类。
PPT文档演模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ND •第3页 共12页
abw1118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
2、旅游资源调查的重点内容
对调查区及其外围重要的或新的旅游资源应进行重 点调查。以充分挖掘旅游区的潜力,拓展多样的旅游产 品,适应多种旅游需求。同时也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 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特别是对那些 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有可能发挥其特殊旅游功能的地 区应进行重点调查,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开发和保护 的重点。具有特殊旅游功能的地区要注意其除观光外的 其他旅游功能的调查,如登山、探险、滑雪、垂钓、狩 猎、漂流等。对交通线和交通枢纽附近的旅游资源应进 行重点调查,这些地方游客容易进入,旅游资源只要有 一定特色,就极易形成近期开发的重点景区。
abw_1118_旅游资源调 查与评价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0/29
abw1118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学•习学目习的目的:
评与价通通评的过过价目本本的的章章目、的的的意学学、义习习意和,,义原了了和则解解原、旅旅则熟游游、悉资资熟旅源源悉游调调旅资查查游源与 调资查源与调评查价与的评内价容的、内工容作、程工序作;程掌序握;旅掌游 资握源旅调游查资、源旅调游查资、源旅开游发资评源价开的发方评法价。的熟 悉方《法旅。游熟资悉源《分旅类游、资调源查分与类评、价调》查的与国评家 标价准》。的认国识家旅标游准资。源认调识查旅与游评资价源工调作查是与旅 游评规价划工编作制是的旅基游础规,划而编旅制游的规基划础是,为而科旅学 性游旅规游划开是发为提科供学依性据旅,游即开调发查提—供—依评据价,— —规即划调—查——开—发评价——规划——开发。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https://img.taocdn.com/s3/m/d3e39610376baf1ffc4fad52.png)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2003-02-24 发布2003-05-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天象气候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天象气候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c2db5de28ea81c758f578b1.png)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要突出单体 所处地理环境(山地或海岛等)、海拔、 岛屿距陆地距离、植被覆盖情况、夏天 平均气温值、基本气候条件、周围环境、 相关历史古迹与人物传说、配套服务管 理设施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重点采集 避暑气候地的范围、面积、夏天白天最 高气温与晚上最低气温、适宜避暑度假 天数、舒适度指数、朝向等基本特征项 数据。
• 我国著名的山顶 日出观光地主要 有庐山的汉阳峰、 泰山的日观峰、 黄山东海的翠屏 峰、华山的东峰、 衡山的祝融峰、 峨眉山的金顶等。
·
• 日落景观以庐山的 天池亭最佳,还有 浙江普陀的“普陀 夕照”、杭州西湖 的“雷锋夕照”、 河北承德的“馨锤 夕照”河南的“潇 湘夕照”等。
·
·
• 月光则是我国历代文人骚客、现代旅客追崇的对 象,最为知名的月景有北京的“卢沟晓月”、西 湖的“平湖秋月”与“三潭映月”、无锡的“二 泉映月”、济南大明湖的“明湖秋月”、上海豫 园“登楼得月”等
中国的避暑胜地:“一庄一河十 四山”:避暑山庄、北戴河、河 南鸡公山、江西庐山、浙江莫干 山、普陀山、天目山、雁荡山、 安徽黄山、九华山、山西五台山、 四川峨眉山、新疆天山、青岛崂 山、福建武夷山、宁夏钟玲山。
DBB避暑气候地(承德避暑山庄)
DBB避暑气候地(北戴河)
DBB避暑气候地(河南鸡公山)
天象气候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①审美价值:独特的天象与气候要 素不仅是其他自然景观的构成要素, 而且本身所具有的观赏性,也会使 游客产生愉悦的美感。 ②疗养价值:气候条件是进行疗养 活动的一个重要环境条件,许多 “气候宜人”的环境适合开展疗养 旅游活动。
③体验价值:由于温度、湿度、 风、光等给人带来直接的身体体 验,这种身体体验往往能给游客 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种更高层 次的旅游形式。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7a55ff676a20029bd642d4d.png)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Tourism Geography of China)课程编号:ZB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导游法规等后续课程: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总学时:51学时总学分: 2.5学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及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对中国旅游地理有较系统的认识,从而正确地认识、评价我国的旅游资源,增强旅游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3学时)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二、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三、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四、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本章重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本章难点: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旅游行为地理(3学时)第一节旅游者一、旅游者的定义二、旅游者的特点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一、旅游动机及其种类二、旅游动机的激发三、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四、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第三节旅游流一、旅游流概述二、世界旅游流三、中国旅游流本章重点:旅游者的界定及特点,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旅游客流。
本章难点:旅游动机的激励。
第三章旅游资源地理(3学时)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二、旅游资源的特性三、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二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旅游资源调查二、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中国旅游资源地理一、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本章重点: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分布规律,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9f09ee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e.png)
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概念旅游资源:能够吸引顾客产生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被利用来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并能产生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旅游资源评价:基于开发旅游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二、旅游资源评价目的1、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2、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依据3、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4、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资料和判断的标准5、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拟定未来旅游资源结构和开发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由于评价的目的、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导向等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大体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具体应用时则根据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理想;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法使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者的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评价的结果主要与评价者的经验与水平有关,因此也叫做经验评价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资料和精确度要求不高,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结论的非精确性和推理过程的相对不确定性;定性评价法主要有“三三六”评价法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方法“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2“六”字“七”标准六字:指美、古、名、特、奇、用;美是指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为有悠久的历史;名是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指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表示给人新奇之感;用是有应用价值;七项标准:指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采用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2 定量评价法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以全面系统的方法,将有关旅游资源的各评价因子予以量化,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较之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准确;但是定量评价难以动态的反映旅游资源的变化,对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难以表达,且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选用某个评价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为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这种方法一般多见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的评价,如登山、滑雪等尤为适用;比较有影响的旅游要素的单途径单因子有日本洛克计划研究所的地形适宜性评价;乔戈拉斯的海滩和海水浴场的评价;美国土地管理局的滑雪旅游资源评价;我国的气候的适宜性评价;2单途径多因子评价法:选用一个评价途径的多个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为单途径多因子评价法;此法比较简单,在旅游资源类型单一的情况下有较好的评价效果;3多途径综合评价法: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评价途径的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为多途径综合评价法;此法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价,比单因子评价法更能接近实际情况或者说能降低犯错误的概率,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多因子评价法;4因子综合评价法:该方法首先是给出各个因子的具体指标值,再按照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求出总的综合指数值,最后按评价标准划分不同的评价等级;其计算公式为:式中ωj-参数的权重;Lpij-某类因子指标具体值, 根据计算结果,参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即可得到评价结果;5因子加权加和法:因子加权加和法具有补偿性,个别指标下降会因其他指标上升而使总和不变,故该法仅适用于同类型指标评价;因为如果是进行综合评价或考虑最小限制因子的作用,所有指标中任何一项较低,总评价结果都不可能高,故可采用边乘法来计算;6模糊评价法:该方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给每一个评价因素赋予评语,将该因素与系统的关系用0~1之间连续值中的某一数值来表示;其具体工作程序是:建立评价因素集—确定模糊关系—分组综合评价—总体综合评价;罗成德运用模糊评价法以地表岩石、构造、侵蚀速度、地貌组合、旅游环境、知名度、愉悦感或奇异感七项因子对旅游地貌资源进行打分,对峨眉山、张家界等10个景区点进行评价;首先,建立聚类因子模糊评分标准,根据旅游地貌资源方程,对7个自变量因子赋分;然后对于蛾眉山、张家界等10个景区点按7个指标分等定分;接着建立模糊相似矩阵,计算模糊等价关系矩阵;最后,进行模糊聚类,对模糊等价关系矩阵取不同置信水平入进行聚类,根据入不同的取值范围,即可将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地貌资源综合评价为若干等级;一等:括峨眉山、张家界、路南石林、凌云山4个景区;二等包括西昌土林、青城山2个景区;三等包括弥勒白龙洞、沙湾石林、白云峡3个景区;四等包括风洲岛1个景区;7层次分析评价法:按照各类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把它们分为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建立不同层次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跟据对同一因素相对重要性的相互比较结果,决定层次各因素重要性的先后次序,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基本步骤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划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等—>构造判别矩阵可由客观数据、专家意见或分析者的综合获得—>排序及检验求上述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8主成分分析评价法:是将多维信息压缩到少量维数上,构成线性组合,并尽可能反映最大信息量,从而以尽可能少的新组合因子主成分反映参评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主导作用,从而判定出可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四、旅游资源评价的程序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确定后,首先确定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其次获得各评价因子的评估值1、确定个评价因子的权重1确定评价因子评价因子的选择与确定是科学评价的关键,因此在选择评价因子时要本着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原则,选择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有重要影响的因子;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明确评价因子的层次关系,并形成一个具有层次网络结构的评价因子体系;唯一性和区分性的原则,评价因子相互之间应该是并列平行关系,因子不能重叠与兼容,要有唯一性和可区分性;2建立评价因子权重系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和重点就是给定评价因子予以恰当的权重值,个评价因子权重的获得,常常采用特尔菲法:可请地理、建筑、经济、旅游管理等有关行业专家20-30,直接咨询其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然后采用所有专家的平均意见为平均因子权重值;此法亦可分为几轮进行,最终得出评价因子结果;也可不要求专家评价出评价因子的权重值,而要求就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给出定性的结论,然后将其量化,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后获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2、旅游资源因子评价1评价因子指标分级:根据评价因子的含义及重要性程度,进行模糊等级划分,没一个等级都应有具体描述2评价因子量化打分:评价因子的评分值一般以取10分,也可连续的实数0-10来表示因子分值的变化范围,也可将其划分为不同档次,给予不同分值3计算评价值:对每一因子评价后,进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综合评价值一般取100分;4评价等级划分:根据旅游资源评价总分,一般可将旅游资源划分为特品级、优良级和普通级;四旅游资源评价的成果1旅游资源评价报告旅游资源评价的报告因旅游资源的类型、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方法等的不同而各异,一般情况下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旅游资源评价概况:包括旅游资源评价的性质、对象及其意义:评价的任务、内容与基本原则;评价工作的技术路线、方法与程序等;②旅游资源生成环境分析评价: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简介、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行政区划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③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评价:包括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④旅游资源分类型评价:按一定的分类体系,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评价;⑤旅游资源地域分布评价:包括总体分布特征,分类型的分布特征;⑥旅游资源等级评价:⑦旅游资源类型组合评价:⑧旅游资源特色评价:⑨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评价:⑩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2旅游资源评价图件主要有旅游资源各类评价图和总评价图;。
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b80a419cc7931b764ce1504.png)
3)环境质量调查。调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 环境保护情况,包括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等人 为因素造成的大气、水体、土壤、噪声污染状况和治 理程度,以及自然灾害、传染病、放射性物质、易燃 易爆物质等状况。
7
2、旅游资源本身的调查 包括对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成因、级 别、规模、组合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 提供调查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图、照片、录像及 其他有关资料,以及与主要旅游资源有关的重 大历史事件、名人活动、文艺作品等。 3、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条件的调查 1)旅游要素调查。行、住、食、游、购、 娱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 2)客源市场的调查。 3)邻近资源及区域内资源的相互关系。
26
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在该区域旅游业中的作 用。这个作用的大小是由区域旅游资源的观赏性、历史 性、科考性及社会文化性等特性所决定的,是旅游资源 质量和水平的反映。例如特别优美的自然风光,由于美 学特征突出,因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某些历史悠久 的珍贵文物古迹,或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或是国 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区域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各种作 用的组合就是旅游资源的功能组合,它是旅游资源价值 的具体体现。旅游资源的价值越高,旅游意义越大;旅 游资源的功能结构越复杂,提供开展旅游活动的形式就 越多。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评价,就是对区域旅游资源 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以 27 及可供开发利用的特殊功用的分析评价。
8
三、调查的方法 1、资料统计分析法
几乎所有的调查都可始于收集现有资料,通 过收集旅游资源的各种现有信息数据和情报资料, 从中选取与资源调查项目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 究。这种基本的统计分析资料方法,对确定一个 调查区的旅游特色和旅游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也 是旅游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依据。这种方 法包括对现有资料的收集、预测和对调查过程中 所取得的资料的统计、分析等。该方法适用于调 查区资料较多且对于旅游资源分析有价值的区域。
《旅游资源开发》课程标准
![《旅游资源开发》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91dd8cd0d233d4b14e690c.png)
《旅游资源开发》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目标(一)课程定位《旅游资源开发》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个性化发展模块”中的专业选修模块课程。
在旅游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开设,是以《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开设为条件,并为满足旅行社认识实习和酒店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要求设计课程内容,为学生将来从事旅行社和景区管理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旅游资源开发》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为旅游管理专业今后多渠道全方位实施工作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突出各类旅游资源的成因及文化背景;将导游员、服务与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分解成学习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导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基本概念、原理、技术方法、最新理念,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完成旅游业调查与实践。
使学生学会撰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业发展建议及导游词编写要点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完成旅游资源开发认知(包括认识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包括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历史古迹类类旅游资源、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民俗民风类旅游资源、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旅游人造景观、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调查(包括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提炼旅游资源开发理念、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五个模块共19项学习任务。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以旅游职业能力调查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开发和“工学结合”为平台,形成工作任务驱动,模拟与仿真结合的设计理念。
(一)设计理念从旅游职业岗位(群)而言,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旅行社、饭店宾馆、景点景区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的导游、接待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高等应用性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 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是指海面或荒漠地区光折射 易造成虚幻景象的地方。海市蜃楼是由于大气中 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剧烈变化,导致空气密度 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变化,从而引起光线的折射和 全反射现象,使得远处地面景物出现在人们眼前 的一种奇特现象。其类型可分为正像的“上现蜃 景”和成倒像的“下现蜃景”两类。前者多出现 在春夏之交的海上,时间较为固定。后者多出现 在夏季的沙漠。
三
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 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是指海面或荒漠地区光折射 易造成虚幻景象的地方。海市蜃楼是由于大气中 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剧烈变化,导致空气密度 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变化,从而引起光线的折射和 全反射现象,使得远处地面景物出现在人们眼前 的一种奇特现象。其类型可分为正像的“上现蜃 景”和成倒像的“下现蜃景”两类。前者多出现 在春夏之交的海上,时间较为固定。后者多出现 在夏季的沙漠。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南极)
物侯景观
• 物侯景观是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受外界因素综合影响
而表现出来的季节性现象景观,不仅包括各种植物的 发芽、展叶、开花、结实、叶变色、落叶等季变现象, 包括各种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 毛、迁徙等变化现象,而且包括始霜、始雪等气候现 象。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是各种生物性 物候景观,要突出对群落类型、形态特征、种类组成、 形成原因及演化历史、珍惜程度、典型物候景观、栖 居动物及动植物的特征变化、景观特点、周围环境等 内容的描述,重点采集物候景观的面积或规模、郁闭 度、数量、发生时间、气候特征等基本特征项数据。
DBB避暑气候地(江西庐山)
DBB避暑气候地(浙江莫干山)
DBB避暑气候地(浙江普陀山全景)
DBB避暑气候地(浙江天目山)
DBB避暑气候地(浙江雁荡山)
DBB避暑气候地(安徽黄山)
DBB避暑气候地(山西五台山)
DBB避暑气候地(四川峨眉山)
DBB避暑气候地(新疆天山主峰)
DBB避暑气候地(安徽九华山天台禅寺)
总结
• ①气候:指一个地区在多年时期内气候系统的平均 状态,是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所形成的一 种自然环境状态,包括极端的天气现象。 • 它通过水文、生物、土壤等多种地理因素,形成特 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 • ②天象 :指各种天文现象 的总称。 • ③天象气候类旅游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 之一。天象气候资源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各 种要素,不仅是构景、造景、育景的重要元素,也 是人类旅游活动的重要客观条件。
·
• 日食是地 球遮挡太 阳的一种 现象,只 能发生于 朔
• 月食是地球遮 挡太阳,月球 没有可以被反 射的阳光,失 去光亮的一种 天象,发生于 望。
·
二
光环现象观察地
• 光环现象观察地是指大气中光的折射、反射现象所所构成奇幻景观的 地方,包括霞光、彩虹、极光、佛光等内容。 •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应对光环现象常发生季节和多发时间、多 发地段、持续时间、景象性质和形态及其变化规律、特定气候和天象 条件、成因、周围相关景象与事物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重点采集光 环现象的持续时间、多发时间后频率、发生方位、发生规模等基本特 征相数据。
天象与气候现象
一、云雾多发地 二、避暑气候地 三、避寒气候地 四、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五、物侯景观
云雾多发地
• 概念:指云雾、雾凇和雨凇出现频率较高的地方。云、雾、
•
雨所构成的气候景观是温润地区或温湿地区季节性出现的气 候景观。 ①、薄雾、淡雾、细雨:独有的轻纱状景观,赋予大自然一 种独特的朦胧美。像:西湖细雨蒙蒙的美景,“水光潋滟晴 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DBA云雾多发地 (杭州西湖):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要突出单体 所处地理环境(山地或海岛等)、海拔、 岛屿距陆地距离、植被覆盖情况、夏天 平均气温值、基本气候条件、周围环境、 相关历史古迹与人物传说、配套服务管 理设施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重点采集 避暑气候地的范围、面积、夏天白天最 高气温与晚上最低气温、适宜避暑度假 天数、舒适度指数、朝向等基本特征项 数据。
DBC避寒气候地(海南三 亚)
DBC避寒气候地(广西北海)
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 定义:指易出现极端与特殊气候的地区或地点,如风
• •
区、雨区、热区、寒区、旱区等典型地点。 极端气候:指当某地得天气、气候出现了不容易发生 的“异常”现象,即某地的天气、气候严重偏离其平 均状态。如:干旱、洪涝、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应突出资源所在地的地理 环境、极端或特殊气候的类型、气象水文条件、景观 特征、科学价值、周边环境、大型或特殊极端气候事 件及其影响力等内容的描述,重点采集极端与特殊气 候显示地的范围、发生时间、发生频率等基本特征项 数据。
天象气候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光现象
• 一、日月星辰观察地
日月星辰观察地是指观察日月星辰的地方。观察日月星辰是人们 认识宇宙的重要方式,也是天文爱好者喜爱参与的一项活动,日出、 日落、月光、日食、月食、日月并升、流星雨等均对旅游者有极大的 吸引力。日出、日落的景观只有在天地的地平线才能看到,其最佳观 察点大部分在可以见到地平线的海滨和前无视线遮挡的中低山地顶峰。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应对观察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海拔、 周围夜晚灯光影响情况、常年空气微力质量、气候特征、观察仪器设 备、科学价值、有关的人和事件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重点采集观测 地海拔、观测地空气质量、景观出现频率、与持续时间等基本特征项 数据。
•
雾 凇
•
也 叫 冰 凌 、 树 凝 。
或度超 无的冷 光物却 泽体的 的表降 表面水 面时碰 粗所到 糙形温 的成度 冰玻等 覆璃于 盖状或 层的低 。透于 明零
•
雨 凇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应对云雾多 发地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植被覆盖 情况、资源类型、气候特征、科学价值、 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出现 的高发时间与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内容进 行重点描述,重点采集观察地海拔、云 雾多发区的发生范围、发生频率、持续 时间、影响程度、气温、水文等基本特 征项数据。
避暑气候地
• 定义:气候(10-22度)上适宜避暑的地区。 • 避暑气候地分类: • ①、高山高原型:充分利用气温的垂直变化规
律,如:庐山、莫干山、鸡公山; • ②、海滨型:充分利用海滨地区比热大、总体 气温比内陆低的优势,如:大连、青岛、北戴 河; • ③、高纬度型:充分利用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 如:黑龙江漠河、挪威哈默菲;
DBB避暑气候地(青岛崂山)
DBB避暑气候地(福建武夷山)
DBB避暑气候地(宁夏钟玲山)
避寒气候地
• 概念:气候上适宜避寒的地区。 • 避寒胜地分布:热带、亚热带等低纬度地区或海
•
洋性气候区,如:海南三亚和海口、云南西双版 纳、广西北海。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应突出对避寒气候地 所在处地理环境、冬季平均气温值、基本气候条 件、周围环境、植被覆盖情况、相关配套管理服 务设施、相关人物与传说故事等内容进行描述, 重点采集避寒气候地冬季白天最高气温、晚上最 低气温、气候适宜度指数等基本特征项数据。
·
• 日食是地 球遮挡太 阳的一种 现象,只 能发生于 朔
• 月食是地球遮 挡太阳,月球 没有可以被反 射的阳光,失 去光亮的一种 天象,发生于 望。
·
二
光环现象观察地
• 光环现象观察地是指大气中光的折射、反射现象所所构成奇幻景观的 地方,包括霞光、彩虹、极光、佛光等内容。 •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应对光环现象常发生季节和多发时间、多 发地段、持续时间、景象性质和形态及其变化规律、特定气候和天象 条件、成因、周围相关景象与事物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重点采集光 环现象的持续时间、多发时间后频率、发生方位、发生规模等基本特 征相数据。
天象气候类旅游资源的分类
• 2个亚类、8个基本类型。 • 亚类一:DA光现象: • DAA日月星辰观察地、DAB光环现象观察 地、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 亚类二:DB天象与气候现象: • DBA云雾多发地、DBB避暑气候地、DBC 避寒气候地、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E物侯景观。
天象气候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 价
第一节 第二节
光现象 天象与气候现象
第一节
光现象
• 一、日月星辰观察地
日月星辰观察地是指观察日月星辰的地方。观察日月星辰是人们 认识宇宙的重要方式,也是天文爱好者喜爱参与的一项活动,日出、 日落、月光、日食、月食、日月并升、流星雨等均对旅游者有极大的 吸引力。日出、日落的景观只有在天地的地平线才能看到,其最佳观 察点大部分在可以见到地平线的海滨和前无视线遮挡的中低山地顶峰。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应对观察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海拔、 周围夜晚灯光影响情况、常年空气微力质量、气候特征、观察仪器设 备、科学价值、有关的人和事件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重点采集观测 地海拔、观测地空气质量、景观出现频率、与持续时间等基本特征项 数据。
天象气候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①审美价值:独特的天象与气候要 素不仅是其他自然景观的构成要素, 而且本身所具有的观赏性,也会使 游客产生愉悦的美感。 ②疗养价值:气候条件是进行疗养 活动的一个重要环境条件,许多 “气候宜人”的环境适合开展疗养 旅游活动。
③体验价值:由于温度、湿度、 风、光等给人带来直接的身体体 验,这种身体体验往往能给游客 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种更高层 次的旅游形式。
• 我国著名的山顶 日出观光地主要 有庐山的汉阳峰、 泰山的日观峰、 黄山东海的翠屏 峰、华山的东峰、 衡山的祝融峰、 峨眉山的金顶等。
·
• 日落景观以庐山的 天池亭最佳,还有 浙江普陀的“普陀 夕照”、杭州西湖 的“雷锋夕照”、 河北承德的“馨锤 夕照”河南的“潇 湘夕照”等。
·
·
• 月光则是我国历代文人骚客、现代旅客追崇的对 象,最为知名的月景有北京的“卢沟晓月”、西 湖的“平湖秋月”与“三潭映月”、无锡的“二 泉映月”、济南大明湖的“明湖秋月”、上海豫 园“登楼得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