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社会空间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社会空间分析

人在社会化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空间,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空间区别于又包含着物理空间,主要强调结构空间的心理和社会意义。社会空间可以区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分别用于描述社会空间的公共性、共享性和独占性、排他性。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源于成长中的学生对于自主生活空间,也就是私人空间的追求。探讨大学生校外租住问题的解决之道,需要从对社会空间尤其是私人空间的分析和研究入手。

标签:大学生;校外租房;社会空间;私人空间;公共空间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高校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学生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住宿条件较之以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住宿需求。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宁愿放弃学校提供的住宿条件选择到校外租房。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甚至成为现在高校中一个比较“热”的话题。这种大学生“租房热”的现象背后直接反映的就是大学生家庭支付能力的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反映了学生对自主生活的追求以及高校周边住房供给的增加。目前,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教育界的很多学者从学生管理和教育角度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讨论,但是很少有人从社会学角度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空间的变化及心理要求来理解和思考这一问题的社会意义。因此,透过社会空间视角及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空间的变化观察和理解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对于丰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大学生心理、指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

(一)基本情况

2004年6月,针对日渐突出的大学生租房问题,教育部明确发文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时隔一年,教育部在下发的《高等学校学生住宿管理通知》中又取消了这一规定〔1〕。但事实是不论教育部是否发文通知,大学生校外租房都没有停止过,而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据调查,很多高校都有大约10%的学生在校外住宿,而且选择校外租房的学生大多数为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约占75%。高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倾向于校外租房是有其一定原因的。一般而言,刚进校的低年级学生,由于新环境、新同学对其还有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来自陌生环境的压力使得他们需要在集体的环境中得到缓解和释放,一般不会到校外租房。而高年级的同学,伴随着他们对校园生活的适应,独立的个性也逐渐形成,再加上集体成员间生活习惯上不和谐,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个人对私人空间的追求等因素,有一些学生就会想要一个能暂时性离开学校的个人活动空间,从而选择了校外租房,成为校园中的“租客”。

(二)校外租房的类型

在校外租房的大学生由于租房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1.学习型

校内集体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就空间属性而言是多人共享的公共生活空间,在其中,任何同学都不能自行其是,空间和谐要求每一个人必须保持对其它宿舍成员的尊重和友好。然而,作为学生,每个人对学习有不同的要求,而集体宿舍所提供的学习条件是有限的,尤其是自己的时间安排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或影响他人。因此,为创造良好的学习、备考环境,许多学生不得已选择外出租房。这成为一些学生选择校外租房的主要原因,这一类型学生可以将其称为“学习型”租客。

2.情侣型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开始向往独立的生活和浪漫的二人世界,很多校园情侣选择在校外租房,开始创造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校外租房能增加两人相处的机会,使彼此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对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尽管这种理由不过是旁观者的一种理性分析,但爱情却是促使很多学生选择校外租房的关键原因。

3.逃避型

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校园生活健康、和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在大学生中间,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就客观因素而言,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宿舍人际关系就很难协调。主观因素上个人性格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优越的家庭地位使他们已经养成了自我中心主义处事方式,在脱离了父母的庇佑,进入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后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罔顾他人感受,造成在宿舍、班级人际关系十分紧张的现象〔2〕。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些学生利用校外租房来“逃避”与人接触,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

4.方便型

个人生活习惯,生活内容的不同也是大学生选择校外租房的一个原因,个人生活习惯、生活内容与学校的刚性规定的矛盾使得一些同学不得不寻找能够满足自己生活需求的环境。学校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对所有事件的统一管理,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一些学生很难将自己的生活习惯调整到和学校的规定一致,为了能够更有精力适应大学生活,一些学生选择了校外租房。还有一些勤工助学族,由于他们上下班时间可能与宿舍规定时间相冲突,不得不选择自由性更大的校外住房。

5.享受型

目前,随着个体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大学生消费的经济分层也日益突显。对一些消费层次相对较高的学生而言,学校所提供的条件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且,由于家庭条件不同,家庭条件好的尤其是少数富家子弟面对多数困难同学时无法旁若无人地放开消费享乐,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和不便,于是这些学生便自己寻找一个不影响他人的生活空间。

随着社会生活中自由的不断扩大,不论政府或是学校怎样限制,大学生校外租房已经成为并且仍将成为一种或公开或秘密的现实而长期存在。校外租房有一定的好处,至少可以锻炼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提供充分自主的学习环境等,当然也有一定的弊端,最主要的就是安全问题。但即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校外租房存在安全隐患,但年轻人的自信和对自主空间的强烈要求,也足以使他们把这种可能性弃置脑后,而追求自己看中的独立自主和生活自由。

二、社会空间及其构成

(一)社会空间的含义

大学生“租房热”的出现只是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对私人空间的一种追求,这种现象客观上也反映出空间问题对于社会中的人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索默经过专门的研究和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以把自己包裹起来的个体空间,如同一个无形的气泡,为人们划定了一定的空间范围,当这个气泡受到他人侵犯,当事人便会不安、不适,甚至恼羞成怒。而且通常情况下,气泡的大小与空间的大小成正比〔3〕。这里所说的空间是与人相关的空间,是与自然空间相对的空间,因此可以称之为社会空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相互熟悉的人在进行交谈时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车站、银行等公共服务窗口排队等候的陌生人之间则保持更大的距离,这个距离是空间的最直接体现,也可以称之为物理空间。物理空间是物体或抽取了心理和社会意义的事物形成或占据的几何空间,数理几何学所研究的空间就是物理空间。物理空间具有实在、有形和可量测的特点。

但在社会生活中,人际互动所涉及的空间,除了一般的物理意义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心理和社会意义。如同野生动物成年后都有领地意识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内心逐渐出现了基于安全和个人尊严感的秘密。这些秘密只属于主体个人,并由他自主决定与何人共享以及共享的程度如何,任何对这些秘密的探查和接触,有可能造成对主体生活安全和人格尊严的侵犯。在这里决定秘密共享者为何人以及何种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另外一种空间,这种空间就是心理空间。所谓心理空间就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呈现的个体对他人的心理开放程度,开放度越大,心理空间越小;否则,反之。社会互动距离就是心理空间的重要衡量指标。还有一种空间,它是以一定的物理空间为基础,在社会互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这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空间,它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

三种空间类型虽然被明确地划分开来,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空间是融物理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