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社会空间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社会空间分析
人在社会化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空间,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空间区别于又包含着物理空间,主要强调结构空间的心理和社会意义。

社会空间可以区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分别用于描述社会空间的公共性、共享性和独占性、排他性。

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源于成长中的学生对于自主生活空间,也就是私人空间的追求。

探讨大学生校外租住问题的解决之道,需要从对社会空间尤其是私人空间的分析和研究入手。

标签:大学生;校外租房;社会空间;私人空间;公共空间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高校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学生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住宿条件较之以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住宿需求。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宁愿放弃学校提供的住宿条件选择到校外租房。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甚至成为现在高校中一个比较“热”的话题。

这种大学生“租房热”的现象背后直接反映的就是大学生家庭支付能力的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反映了学生对自主生活的追求以及高校周边住房供给的增加。

目前,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教育界的很多学者从学生管理和教育角度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讨论,但是很少有人从社会学角度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空间的变化及心理要求来理解和思考这一问题的社会意义。

因此,透过社会空间视角及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空间的变化观察和理解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对于丰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大学生心理、指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
(一)基本情况
2004年6月,针对日渐突出的大学生租房问题,教育部明确发文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时隔一年,教育部在下发的《高等学校学生住宿管理通知》中又取消了这一规定〔1〕。

但事实是不论教育部是否发文通知,大学生校外租房都没有停止过,而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据调查,很多高校都有大约10%的学生在校外住宿,而且选择校外租房的学生大多数为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约占75%。

高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倾向于校外租房是有其一定原因的。

一般而言,刚进校的低年级学生,由于新环境、新同学对其还有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来自陌生环境的压力使得他们需要在集体的环境中得到缓解和释放,一般不会到校外租房。

而高年级的同学,伴随着他们对校园生活的适应,独立的个性也逐渐形成,再加上集体成员间生活习惯上不和谐,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个人对私人空间的追求等因素,有一些学生就会想要一个能暂时性离开学校的个人活动空间,从而选择了校外租房,成为校园中的“租客”。

(二)校外租房的类型
在校外租房的大学生由于租房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1.学习型
校内集体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就空间属性而言是多人共享的公共生活空间,在其中,任何同学都不能自行其是,空间和谐要求每一个人必须保持对其它宿舍成员的尊重和友好。

然而,作为学生,每个人对学习有不同的要求,而集体宿舍所提供的学习条件是有限的,尤其是自己的时间安排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或影响他人。

因此,为创造良好的学习、备考环境,许多学生不得已选择外出租房。

这成为一些学生选择校外租房的主要原因,这一类型学生可以将其称为“学习型”租客。

2.情侣型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开始向往独立的生活和浪漫的二人世界,很多校园情侣选择在校外租房,开始创造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校外租房能增加两人相处的机会,使彼此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对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尽管这种理由不过是旁观者的一种理性分析,但爱情却是促使很多学生选择校外租房的关键原因。

3.逃避型
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校园生活健康、和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在大学生中间,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就客观因素而言,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宿舍人际关系就很难协调。

主观因素上个人性格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优越的家庭地位使他们已经养成了自我中心主义处事方式,在脱离了父母的庇佑,进入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后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罔顾他人感受,造成在宿舍、班级人际关系十分紧张的现象〔2〕。

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些学生利用校外租房来“逃避”与人接触,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

4.方便型
个人生活习惯,生活内容的不同也是大学生选择校外租房的一个原因,个人生活习惯、生活内容与学校的刚性规定的矛盾使得一些同学不得不寻找能够满足自己生活需求的环境。

学校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对所有事件的统一管理,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一些学生很难将自己的生活习惯调整到和学校的规定一致,为了能够更有精力适应大学生活,一些学生选择了校外租房。

还有一些勤工助学族,由于他们上下班时间可能与宿舍规定时间相冲突,不得不选择自由性更大的校外住房。

5.享受型
目前,随着个体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大学生消费的经济分层也日益突显。

对一些消费层次相对较高的学生而言,学校所提供的条件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而且,由于家庭条件不同,家庭条件好的尤其是少数富家子弟面对多数困难同学时无法旁若无人地放开消费享乐,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和不便,于是这些学生便自己寻找一个不影响他人的生活空间。

随着社会生活中自由的不断扩大,不论政府或是学校怎样限制,大学生校外租房已经成为并且仍将成为一种或公开或秘密的现实而长期存在。

校外租房有一定的好处,至少可以锻炼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提供充分自主的学习环境等,当然也有一定的弊端,最主要的就是安全问题。

但即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校外租房存在安全隐患,但年轻人的自信和对自主空间的强烈要求,也足以使他们把这种可能性弃置脑后,而追求自己看中的独立自主和生活自由。

二、社会空间及其构成
(一)社会空间的含义
大学生“租房热”的出现只是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对私人空间的一种追求,这种现象客观上也反映出空间问题对于社会中的人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索默经过专门的研究和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以把自己包裹起来的个体空间,如同一个无形的气泡,为人们划定了一定的空间范围,当这个气泡受到他人侵犯,当事人便会不安、不适,甚至恼羞成怒。

而且通常情况下,气泡的大小与空间的大小成正比〔3〕。

这里所说的空间是与人相关的空间,是与自然空间相对的空间,因此可以称之为社会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相互熟悉的人在进行交谈时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车站、银行等公共服务窗口排队等候的陌生人之间则保持更大的距离,这个距离是空间的最直接体现,也可以称之为物理空间。

物理空间是物体或抽取了心理和社会意义的事物形成或占据的几何空间,数理几何学所研究的空间就是物理空间。

物理空间具有实在、有形和可量测的特点。

但在社会生活中,人际互动所涉及的空间,除了一般的物理意义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心理和社会意义。

如同野生动物成年后都有领地意识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内心逐渐出现了基于安全和个人尊严感的秘密。

这些秘密只属于主体个人,并由他自主决定与何人共享以及共享的程度如何,任何对这些秘密的探查和接触,有可能造成对主体生活安全和人格尊严的侵犯。

在这里决定秘密共享者为何人以及何种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另外一种空间,这种空间就是心理空间。

所谓心理空间就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呈现的个体对他人的心理开放程度,开放度越大,心理空间越小;否则,反之。

社会互动距离就是心理空间的重要衡量指标。

还有一种空间,它是以一定的物理空间为基础,在社会互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这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空间,它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

三种空间类型虽然被明确地划分开来,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空间是融物理空
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为一体的。

社会空间以一定的物理空间为基础,人是社会空间的重要因素,而有人的存在必定会有心理空间的存在。

因此,社会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包含着三种理想类型或者说三个维度的空间,即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

(二)社会空间的构成
社会空间根据其共享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

所谓公共空间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共享并具有某种公共性的社会空间。

概括地说,公共空间大体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社群内的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并进行各种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二是指社群内普遍存在着的一些制度化组织和制度化活动形式〔4〕。

在我们周围公共空间随处可见,例如商场、网吧、酒吧、庙会、祠堂等等,这些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即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参与到这个空间中,形成共同在场并可以进行人际互动,个体的人际交往由此变得更宽,个体还可以通过公共空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

所谓私人空间,是指个体的一种生活状态,即个人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方式自由活动的领域。

与公共空间相反,私人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排他性,即这个空间并不是共享的,它的主人是特定的,空间本身只对主人开放,外人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是无权进入的。

私人空间体现的是个体意识,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由于社会群体的形式和规模具有层次性,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也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划分。

例如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中,每个成员自主的生活空间相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就是私人空间,而为全家人所共享的空间就是公共空间;同样家庭中如新婚的小夫妻共有的空间为他们的私人空间,而大家庭的空间则为公共空间。

两种空间的相对性也决定了两种空间的相互渗透。

因此,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三)社会空间与社会化
社会空间随着人的社会化进程而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人的社会化进程相关,即伴随着社会化进程,公共空间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休息、娱乐的公共场所成年人也可以去,但是很多成年人能去的公共场所未成年人却不能去,因为这些公共场所只是针对成年人的特点设定的,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没有达到和成年人一样的标准,所以未成年人是被禁止入内的。

但是当这些小孩子成长为成年人时,他们就和其他人一样有权进入各种各样的公共场所,网吧门口牌子上的标语“未成年人禁止入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还有酒吧、足浴、台球厅、棋牌室等等都是只有等到小孩子成年之后才可以去的公共场所。

其次,私人空间的变化也与个体社会化进程呈正相关,即随着个体社会化水平
的不断提高,私人空间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一点从个体成长过程中心理方面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来。

伴随着社会化进程,个体的认知、思想、观念等会发生不同的转变,不再简单地认为事物不是好就是坏,对现象的认识能从多角度着手,对意义的理解也能更深刻,等等,这些变化导致了个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心理方面的变化。

例如,个体的人小时候在与他人交往时,心思比较单纯,有什么秘密大家可以分享,别人问什么也基本上是有问必答,自己的喜怒哀乐不知道掩饰,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逐渐有了不想为外人所知的秘密,对朋友关系的远近也有了区分,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情,学会了“说谎”,可见个体对私人空间的要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

此外,很多人都有从小喜欢记日记的习惯,他们把不想与他人分享的心事或是关于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放在日记本里,这也是个体对私人空间追求的表现。

从以上对生活空间的讨论可以看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主体对社会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主体要求有更大的活动范围,要求融入到更广阔的天地,与更多的人进行互动,所以对公共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另一方面,当人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时,便要求自己周围存在一个不容他人侵犯的范围,这个范围会随着个人的经历而逐渐增大。

所以,社会化过程中私人空间是逐渐变大的。

而大学生校外租房主要与对私人空间的追求相关。

三、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空间社会根源
由于社会化过程中个体所要求的社会空间是逐渐变大的,尤其是随着主体思想、认知、心理等的发展,对私人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宿舍根本无法满足个体的这种需要,一是由于宿舍是一个公私相混合的空间;二是由于在这个混合空间内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和对立。

于是大学生纷纷转向校外,选择到校外租房居住。

首先,大学宿舍是一个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相混合的空间。

作为公共空间,它为宿舍成员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和活动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经过长期的相处,彼此之间在各方面都具有了相似性或相同性,相似的思维、相同的价值取向和相同的交流模式,甚至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识。

作为私人空间,它又为保护个体隐私提供了条件。

隐私的构成实质包括两个要件:一为“隐”,二为“私”。

前者指与公共事务无关的私人领域,这是隐私的根基所在;后者则指某种不为人知晓或不愿为人知晓或接触的事实形态〔5〕。

因为私人空间是一个不能被外界打扰的封闭的空间,个体隐私的安全在这个空间中能够得到保障,这也使得主体在这个空间中的行动有了自主性。

在不受公共空间的压力和他人私人空间的干扰下,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对与自己有关的任何事可以独立做出判断或决定,对于自己有关的任何东西有绝对的处理权。

但是在宿舍这样的公共空间中私人空间是很难保持独立自主的,于是选择到校外租房便应运而生。

其次,在宿舍这样一个狭小的场域内,冲突和对立的产生不可避免,从社会空间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是很难严格的区分开的,从而使得私人空间很可能无形中受到公共空间的排挤而产生矛盾。

在宿舍这个公共空间里个人的种种习惯经常暴露在他人的目光下,当个人的某种习惯与多
数人的习惯不相同时,还可能受到公共排挤。

例如,某个人属于晚睡晚起类型,但是其他人都是早睡早起类型,这种作息时间的差异,可能会使得其他人借助公众的名义要求某个特殊的人改掉不一致的习惯。

(2)宿舍成员之间关系的逐渐密切,会使得一些人忽视了日常生活中该有的对私人生活的尊重,往往不经意以公众的名义对他人的私人空间进行侵犯,出现私人空间被挤压的现象。

(3)除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发生冲突外,不同的私人空间之间也可能相互冲突。

个体在私人空间中能保全自身的意志,但在相对的公共空间中,由于个体在思维方式和心理承受力、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个人对利益这一主导因素的权衡,使得宿舍场域中,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然的〔6〕。

一方面,宿舍是公共的,私人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双方可能都在这一空间中各行其是,但是彼此都认为对方侵犯自己的自主生活。

这样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私人空间被对方侵犯,冲突自然产生。

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彼此关系不和,一方故意侵犯另一方的私人空间,这也会导致冲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学生宿舍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帘子现象,到现在转变为直接在校外租房热,都是大学生为了逃避矛盾,减少冲突的手段和途径。

从上文可以看出,大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对私人空间有着强烈的要求,但是在宿舍这个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相混合的地方,私人生活、私人秘密很难得到尊重。

于是,他们放弃了校内宿舍,通过到校外租房来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私人空间。

明乎此,高等学校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就不必对此提供任何未经深入研究的或肯定、或否定的简单判断,应当从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空间尤其是私人空间的要求入手,来探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郭建平.大学生在外住宿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6):174.
〔2〕赵红梅,卢迈.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2):94.
〔3〕邹红梅,何文琦.略论人际交往中的距离〔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04):54-55.
〔4〕曹海林.村落公共空间演变及其对村庄秩序重构的意义——兼论社会变迁中村庄秩序的生成逻辑〔J〕.天津社会科学,2005,(06):61.
〔5〕马特.无隐私即无自由——现代情景下的个人隐私保护〔J〕.法学杂志,2007,(05):24.
〔6〕周金运.透视高校宿舍中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J〕.理论观察,2008,(01):107.
Social Space Analysis of Students Renting Houses Outside SchoolHAN Xiao-jiao,SI Han-wu
(College of Humanities&sciences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 Ling 712100,China)Abstract:Social space is the basic problem of sociology which i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and human interaction. Social
space i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physical space but also contains it. Social space mainly emphasizes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ignificanceof structure space.Social space can be divided into public space and private space,which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public,shared and
exclusiveness,exclusive sex of the structure space.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renting houses outside school is due to students chasing
their own living space or private space in their growing up.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renting houses outside school
requires start wit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social space,especially private space.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renting houses outside school,social space, private space,public spa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