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网养鱼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围网养鱼项目

1大围网养鱼

1.1任务来源:

围网养鱼可以有效地消灭针螺,同时可充分利用水体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增加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湖区滩地治理与开发的一种方法,效果显著。

1.2 调查对象升金湖

360亩围网共9人合作,集体承包、平均投资、共同管理、平均分享利润。总投入包括:网具材料费:内外网、石笼线、网绳费共15985元,按每年20%折旧,则网具折旧费为3217元;毛竹桩按二年使用期,折旧费为1050元,材料费共用去4267元。饲料费:精饲料5000公斤,价值3500元;水草180万公斤,价值36000元。鱼种费:14299元。人员工资:按3人5个月,共4500元。上交承包费:1800元。其他开支:2000元。总投资6.64万元。年均产鱼150万公斤,总收入961.5万元,成员户纯均收入6.1万元。每天派3~4只渔船去大湖区捞水草,每天有3~4人定时检查,主要检查外围网所安的筋网笼内有无鱼,若有鱼出现,证明内围网已破(主要是老鼠咬破),立即查寻,及时补网,并将网笼内的逃鱼再放回围网内。

1.3 调查区域、人员、时间以及方法

对升金湖围网养鱼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调查人员为环境评价师,与2012年10月12日进行调查。方法:环境评价师接受任务后,采用座谈会、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于10月16 日完成了升金湖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本调查报告。

2升金湖围网捕鱼的基本情况

升金湖地处长江南岸,和安庆市隔江相对,跨东至、贵池两县,湖区正常水面约有14一15

万亩,渔业可利用水面为11.78万亩。据调查,该湖环境条件十分优越,四周植被良好,地表径流丰富,水质良好呈绿色;经测定含钙较高(30mg/l以上),总N、总P、si、Fe都属正常范围;升金湖水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水草、底栖动物等特别繁茂,是鱼类优质的天然饵料。新深林场在位于升金湖西北边湖滩内围了630亩围网。围网区内丰水期平均水深3.5米,最深处达5米,枯水期平均水深1米。围网区内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等饵料资源丰富,据测定,含浮游植物量为180.8万个/升,其中鱼类易消化的硅藻占61一84%;浮游动物量为2.4万个/升;底栖动物量4.9公斤/亩;水生高等植物量为2.3公斤/平方米,这些

为鱼类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饵料。围网区内水质清新,更适宜进行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妨的养殖。

3环境调查

3.1调查方法

搜集整理关于升金湖围栏养殖的全部资料。再对升金湖湖水,表层沉积物和水生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接着对升金湖围栏养殖对生态环境(水质、表层沉积物、水生植被)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3.1调查结果

升金湖围栏养殖现有面积630亩,年产量2922.gt,年产值2447万元,年利润32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饲养的鱼健康无病,且没有用激素喂养鱼类,为健康安全的食物。生态环境好,水质、表层沉积物和水生植被都在正常范围内。基地所在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4结论

4.1 选址

要求水位落差不大,天然饲料丰富,底质较平,无地下溶洞,不影响水上交通,安装防逃设施材料的成本较低且便于安装。据观察发现其符合要求。

4.2拦鱼设备

此基地的拦网采用的是双层、双排,底网用石头及地锚固定;两层网片之间设置防逃观察笼梢;精养高产区内层用双面笼,网高为最大水深的2倍,鱼种网用2一4号聚乙烯网(目大1.11一1.13厘米)成鱼网用7一8号网片(目大1.卯一2.22厘米)。

4.3水

基地水:水流缓慢,最大流速在0.3米/秒以下。水深1.5一3米,水位差在1米以内,远离航道污染源。

基地种:选择优质健壮、规格适宜的鱼种,草鱼2加一250克/尾,青鱼500、1侧洲)克/尾,团长舫50-200克/尾,鲤鱼25-75克/尾,铆鱼20一100克/尾、幼鱼150一500克/尾。

4.4环境保护措施

湖边必须要按照湖体所设计的功能标准,提高非重污染企业排污的排放标准,对一些非重污染的涉水项目,需严格按照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的要求,认真加强管理,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对基地环境的不良影响。要有人负责保证周边水体质量的稳定,要做到合理投喂食物,不要乱用激素以及饲料,防止对水体造成污染,严格控制氮磷的使用,防止表层沉积物增厚以

及水生植被破坏。同时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基地各项环境管理,建立符合标准的食品生产特点的环境管理机构和环境监测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