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边界理论及其新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论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论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力的工作态度,它是由企业家在创办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质。
企业家精神包括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不断追求卓越等特点。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其精神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企业家精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这企业家精神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家精神在我国政府改革中的启示,首先体现在改革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方面。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这种积极性和创新性正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企业家在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时,需要具备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模式。
同样,政府在进行改革时,也需要秉持着一种积极的、勇于创新的态度,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企业家精神对政府改革的启示是,要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改革,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措施,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
企业家精神在我国政府改革中的启示体现在勇于担当和责任意识方面。
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需要承担各种风险和责任,同时也需要对员工和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样,政府在进行改革时,也需要有勇于担当和责任意识。
政府需要承担起推动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责任,也需要对国家和人民的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
企业家精神对政府改革的启示是,要勇于担当,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责,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企业家精神在我国政府改革中的启示还体现在市场洞察力和适应能力方面。
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快速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而政府在进行改革时,也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适应能力。
论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论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和倡导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政府理论。
因为这种理论和精神,已经在一些国家的政府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那么,对我国政府改革又有怎样的启示呢?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是什么呢?下面笔者将从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政府理论出发,探讨这些启示。
一、从企业家精神看政府改革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积极创新的精神。
它包括了勇于创新、勇于进取、敢为人先等特点。
对政府改革而言,政府部门需要更具创新精神,要敢于变革,要敢于尝试新的政策和机制。
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从企业家精神看政府改革,政府部门需要打破陈规旧章,不断进行自我革新,积极探索适应当下社会的改革措施和政策。
企业家精神还包括了勇于创业、敢于冒险的品质。
政府改革同样需要这种品质。
政府需要敢于挑战传统的政策和观念,大胆尝试新的政策和机制,勇于冒风险。
只有这样,政府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行改革,找到更适应时代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企业家精神还强调了以人为本、团队协作等价值观。
政府改革同样需要注重民生,需要更多地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注重加强民生工程建设。
政府部门需要团结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政府改革的进行。
以上所述,是从企业家精神看政府改革,企业家精神给政府改革带来了积极的启示。
政府需要更具创新精神,敢于挑战和冒险,并注重民生和团队协作。
这些启示对我国政府改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企业政府理论看政府改革企业政府理论是指将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政府管理的一种理论体系。
它强调了政府部门需要学习和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思想,以提升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那么,从企业政府理论看政府改革有什么启示呢?企业政府理论还强调了政府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政府改革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政府工作进行绩效评估,激励政府工作人员努力工作,提升政府管理的效能。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4篇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4篇读《企业的性质》有感4篇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篇一《企业的性质》文章开头就沿用前人罗宾逊夫人的思索方式,是否符合现实,是否易于处理。
然后给出大致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模型--边际替代概念。
这篇文章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即应该在文章开头就把最重要的观点或者思考方式告诉读者。
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过去在主流的经济理论中价格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个“黑箱”。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中只注重了价格机制发挥的作用,而忽视了其赖以成立的基础,只考虑到了给定的内生变量所发挥的作用,而没有将其置于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中去考察。
科斯教授将其形象的比喻成为“黑板经济学”。
但是经济学的研究最终要走到现实世界之中,我们要将生产、交换放置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之内,不仅考虑到价格和成本的变动对其的影响,也要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对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重点阐述了三方面的问题:企业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企业的界限。
一、企业存在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治理着的企业;第三是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
“当资源的导向依靠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二、交易费用科斯说,“建立企业是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人 认 知 能力 的假 设 , 属 于 排 除 非 理 性 和 无 理 性 以 后 ,
不 同于 强 理 性 ( 即新 古 典范 式 收 益 最 大 化 的假 设 ) 和
弱 理 性 ( 即有 机 理 性 [ o r g a n i C r a t i o n a l it y 〕 , 演 化 经 济
学 的理 性假设 ) 的中等 理性 , 预示 着行 为人意 图实现
业 ” 和 “ 市 场 ” 两 种 极 端 ( oP l a r ) 的 治 理 结 构 生 产 成 本 和治 理成本 差异 的模 型 分 析 , 以 及 不 同治 理 结 构 属
性 的考察 , 威廉姆 森 阐 释 了作 为一 种 治 理结 构 的企
业 的 边 界 ( f i r m a s a g o v e r n a n e e )
的科 学 纲 领 , 完全 理 性 是 新古 典 范 式 的硬 核 部分 修 ,
改 这 个假 定 意 味着 对新 古典 范 式 硬 核 的 冲击 。 由于
威 廉 姆森 的假 定 动 摇 了 新 古 典范 式 的 硬 核 , 使 其 不
得 不抛弃新古典范 式 惯 用 的边 际替 代 分 析 , 而改 用
三角 ” ) , 威廉 姆森 同样 选 择 “ 交 易 ” 作 为经 济 分 析 的
基本单 位 , 并 将交易 界定 为“ 产 品或 服务 在技术 可 分
界面之 间 的转移”
( W illia m s o n
,
198 5 ,
.
p
1) 。
但是,
“ 除 非 能 将影 响 交 易 费 用 的各 种 因 素确 定 下 来 , 否 则
se , 1 98 8 ) 。 上 世 纪 70 年 代 以 来 , 威 廉 姆 森 所 做 的 工 作 则 是在 制度环境 确定 的前 提 下 , 研 究包 括企 业 (科 层 ) 、 市场 和混合组 织在 内的治理 结构 的 相对效 率与 治理模 式选择 , 努 力 将“ 科斯 梦 想 ” 向现实 推 进 。 如
政府、市场、企业及其边界——对推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更好发展的若干省思
的基础性作用” , 要“ 毫不动摇鼓励 、 支持 、 引导非
公 有制 经济 发展 , 保 证 各 种 所 有制 经 济 依 法 平 等 使 用生 产要 素 、 公 平参 与市 场竞 争 、 同等受 到法 律
是企业 、 利润和企业家的出现 , 才有效地解决了这
个 问题 。所 以 , 2 0世纪 颇具 思 想影 响力 的一 位 美
国女 性 爱 茵 ・兰 德 ( Ay n R a n d , 1 9 0 5 —1 9 8 2 ) 认
为, 在人类历史上 , 每个时代都有 自己的英雄。在 古代 , 勇 士、 征服者是英雄 , 如拿破仑、 成 吉思汗 等。那么 , 在当下 , 谁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呢?兰德
・
7 2・
湖北省社会主 义学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报
2 0 1 4年 0 2月( 第1 期)
观察 与思考
政 府 市 场 企 业 及 其 边 界
对 推 进 我 国非公 有 制 经济 更 好发 展 的若 干 省 思
董 明
( 中共浙 江省 委党 校 , 浙江
[ 摘
杭州
3 1 1 1 2 1 )
家、 诺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 蒙代尔也说 :
的一惯强大 , 使得非公经济人士在面对政府公权 力时, 总体上仍然处于一种小心翼翼的迎合 , 乃至
热衷 于被 行政 吸纳 , 或者 执着 于“ 向官府 谋取 捕 鼠 专 利 而 不 是 自己 主 动 去 制 造 一 个 更 好 的捕 鼠
企业边界的变化:知识理论的解释及其发展
如果 一个 环节 的生 产需要 a) 为企 业 是 个 生产 单位 。 业 边 界 的决 定 更 应 考 虑生 最 好采 用市场 的方 式进 行治理 : 1认 企
产 效率 问题 。沃 克 和韦 伯 ( le n b r18 ) 为 , 利 用另 一环节 的知 识 。 最好采 用一 体化 的方 式 。蒙特 维 Wakra dWee ,9 7 认 则 Mo tvre 19 ) 他 企业 在做 自身 制造还 是 外购 决 策时 。 产成本 比交易 费用 德 ( need 。9 5 的论 文证 实 了德姆 塞茨 的观 点 , 以 生 由 更 重要 的指 标 。德 姆 塞 茨 ( e e 1 8 ) 为 , 业是 否 电脑产 业为例 对企 业边 界 的变化 进行 了研 究 。他 认 为 , D ms ̄,9 8 认 企 需 内部生产取决于自身生产成本 。 而交易成本分析则假设企 于 电脑 主机 的设 计依 赖 于集成 电路 的特性 。 要利用 集成 必 在 O世 0年代  ̄ O 7 业能够 同样好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模糊了我们的观 电路 的知识 , 须进 行知 识 的转移 , 2 纪 6 察 。科 斯 ( o 。9 8 也 承认 自己缺乏对 企业 异质性 及生 年 代 电脑 的生 产 一般 都 后 向一 体 化集 成 电路 的设 计 和 生 C me 1 8 ) 他也认 为设 产成本的分析 , 这导致在《 企业的性质》 一文中没有把在企 产 。同 时在对集 成 电路 行业 内部进 行 分析 时 , 计 与 生 产 两 个 环 节 纵 向 (onr n r a d 19 ) Cn e adPa l ,9 6 也从 ha 业 内部 生 产所 需 的成 本 与 在其 它 企业 生产 所需 的成本 进 行 比较 。
德 姆 塞茨 分析 了产 品转 移与 知 识 转移 的不 同效 率 对 知识具 有 的隐 专 用性 、 为不 确 定性 以及 交易 频 率 都很 高 时 , 不 一定 企 业边 界 的影 响 。 由于产 品相对 容易 转移 。 行 也 导致纵 向一体 化 , 可能 更 多地 采 取 外包 、 略联 盟 等 中 性 特 性阻 碍 了它 的顺 利 传递 , 而 战 德姆 塞 茨 ( e s ̄,9 1认 D r e 19 ) n
《21世纪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新趋势5200字(论文)》
21世纪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新趋势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二、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因素 (2)(一)产业战略观 (2)(二)企业理论观 (3)三、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3)(一)人本理论 (3)(二)激励理论 (4)(三)知识创新理论 (5)四、总结 (6)参考文献 (7)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提速,企业管理理论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进行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市场竞争优势,创造市场价值。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在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战略管理理论时必须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社会需求、经济发展趋势等相关理论综合企业管理,形成企业管理理论,以便更好的管理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
以此为背景,本文对企业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对企业管理理论形成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结合当下的社会需求,从以人为本、激励、知识创新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推动企业战略管理的现实化,促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关注人的心理、及其驱使的行为等对组织效率、目标影响的行为科学理论开始在西方出现并流行。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通过在霍桑工厂的实验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Informal Organization )的概念,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员工满足度应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人们开始认为,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其行为与组织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要提高组织的效率必须加强对人的管理,除了生产方式的改进,重视对人的管理是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环节,必须通过行为规范、组织条例、规章制度等硬性条款来规范人的行为。
此时开始,管理及管理创新开始找到了人的心理维度,以前的理性人假设不能完全描述企业中员工的状态。
美国管理大师哈默(1990)’提出“企业重组”(BPR)的概念。
论组织边界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论组织边界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作者:林影陈俊梁来源:《现代企业》2019年第04期组织边界问题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组织变革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研究组织边界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组织边界及其意义1.组织边界。
美国社会学家W.理查德·斯科特(W. Richard Scott,1932.12.18-)于1964年从一般组织理论角度首次提出“组织边界”的概念。
斯科特认为组织具有相对固定的边界,能够为组织划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他还提出,组织向外界开放的同时,必须关注自己的边界,组织的边界要与所处环境相适应。
根据阿尔钦(Armen Albert Alchian,1914.4.12-2013.2.19)的观点,环境的投入与产出对一个组织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组织边界是基于发展需求与环境产生交互关系的互动领域。
同时,他认为组织边界与组织已经控制的领域有关,如果将组织活动的实质看成是对人类行为的理性控制的话,那么组织的边界便在控制消失的地方。
通过界定组织边界的概念,我们可以判断哪些东西属于组织内部,哪些东西应归于组织外部。
2.研究组织边界的意义。
在企业的管理与运营过程中,明晰组织的边界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分工作为一种生产方式,首先是独立的经济组织之间的专业化与协作,其次才是经济组织内部工作的专业化与协作,组织边界就是经济组织间专业化与协作的具体形式。
没有组织边界,企业便无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自我定位,就失去了组织目标和立足点,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性的问题。
恰如德鲁克所说,“组织的使命必须是单一的,否则,其成员会感到困惑难解”,“只有专一的使命,才能使组织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组织边界正是对组织使命在经营活动范围方面的诠释。
组织边界在组织内部调整和改革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组织边界明确了组织在社会分工方面的定位,内部结构构成以及创造价值的形式,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前提。
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与创新实践
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与创新实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创新的飞速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和创新实践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们将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
一、战略动态调整的背景和意义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科技的迅速更新,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战略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战略动态调整的意义在于,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变革,通过适应市场的需求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调整战略,才能使企业顺应市场变化,体现企业的领先优势并持续发展。
二、企业战略动态调整的方法1. 定期审查战略企业应该定期对战略进行审查,了解市场动态、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向,从而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布局。
2. 快速响应市场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也是企业战略动态调整的一种方法。
企业应该通过领先的技术开发、柔性的战略计划、灵活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等手段,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3. 与时俱进企业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环境变化。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需要不断深入了解新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前沿知识,并及时应用到企业的战略中去。
三、创新实践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创新实践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不断追求创新和变革,才能引领企业持续发展。
创新实践的作用在于:1. 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只有在创新上取得突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 开拓新市场通过持续创新实践,企业能够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引领市场发展。
3.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实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实践,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
四、企业创新实践的推进1. 加强组织创新管理企业要积极建立创新文化、完善创新组织结构、完善创新机制,通过加强组织创新管理来推进创新实践。
2. 突破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障碍。
企业变化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企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互联网的兴起,到移动支付的普及,再到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亲身感受到了企业变化带来的影响,以下是我对企业变化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拥抱变化,适应新环境面对企业变化,首先要做到的是拥抱变化,积极适应新环境。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企业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从传统的线下业务转向线上线下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在变化中立足。
1. 提升自身能力为了适应企业变化,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学习互联网营销、数据分析等技能。
通过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我能够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2. 适应团队协作在变化中,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学会了与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同事沟通、协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创新思维,引领企业前行企业变化要求企业具备创新思维,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以下是我对企业创新的一些感悟:1. 关注市场需求在创新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
例如,在移动支付普及的背景下,企业可以推出更多便捷的支付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2. 跨界合作企业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整合资源,实现共赢。
例如,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打造一站式购物体验;科技公司与传统制造业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3. 创新管理模式企业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员工积极性。
例如,采用扁平化管理,让员工有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
三、强化执行力,确保变革落地企业变化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确保变革落地。
以下是我对企业执行力的感悟:1. 明确目标企业要明确变革目标,制定详细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同时,要定期评估变革效果,及时调整策略。
2. 强化团队执行力企业要加强团队执行力,提高员工执行力。
边界管理:企业管理的新重点
边界管理:企业管理的新重点作者:王炳成宋平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2期内容摘要:文章以边界管理的视角,对边界管理中的心理边界、物理边界与社会边界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三种边界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应用这三种边界进行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边界管理心理边界物理边界社会边界企业管理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了劳动分工的优越性、亨利·福特发明了移动装配法后,劳动分工已成为今天的任何组织必须思考的问题。
的确,劳动分下使企业员工掌握了专项技能,使和产率大幅度地提高,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然而,人类的追求是人止境的,效率低下(与期望相比)等“大企业病”如今已成为企业高管们头疼不已的事情。
如何才能加强管理,使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边界理论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思路。
组织边界又可分为心理边界,物理边界和社会边界三种。
市场是由众多企业构成的,但各个企业是彼此独立不同的,它们各白有不同的愿景、目标,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员工有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些不同整体上构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别,这就是企业间的社会边界;换个角度来讲,集团及组织通过建立社会边界来使他们自身区分于其他的集团和组织。
为了提高效率,企业普遍采取了根据业务流程将相关职能划归到不同的部门中去,并命名加以区别,这些部门虽属同一个企业,但各自的职能不同,业务流程不同,所需要的人员技能不同,使得部门之间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制度化地划分就是物理边界;抽象一些的讲法是:物理边界制约组织成员之间、组织内部的成员以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可能发生的交换类型的那些规则和规定。
部门中的员工,长时间的磨合,工作中的默契、经验共享,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对本部门的认同感,这就是心理边界;心理边界描述那些帮助群体交流、做出行为以及加深他们对特定事物的理解的特定术语和符号。
在为三家大型企业集团的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企业管理层对边界的认识水平及管理能力,对于企业变革及规范化的成功,工作效率的再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都只有决定件的意义。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及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启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及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启示【摘要】边际产业扩张是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在很大的程度上符合了我国中小的现状,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勇敢的跨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以国际市场广阔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来提升自己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关键词】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Theory of Marginal Industry Dilation and Its Inspires to Our Country’s Middle and Small Size Enterprises【Abstract】The theory of marginal industry dilation is an importan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ory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Its connotation fits for the tru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middle and small size enterprises. Our count ry’s middle and small size enterprises should be directed by this theory, go abroad bravely and develop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 The expansive environment and ardent competition will develop our country’s middle and small size enterprises and prepare it to face the challeng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Keywords】The Theory of Marginal Industry Dilation Middle and Small Size Enterprises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一、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介绍20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与美国、西欧共同构成国际直接投资的“大三角”格局。
企业战略旅游企业国际化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文档资源★★★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将成为旅游强国。
但中国旅游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这个目标相比显得过于滞后。
我们知道,旅游业天生是开放的、外向型的、国际化的产业,具有服务贸易的典型特征。
从目前旅游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都有一批营销网络遍及全世界的大型国际旅游集团。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大型跨国旅游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开展国际化经营,如何拓展国际市场,如何成长为大型国际旅游集团的,对这些旅游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的分析将给我国旅游企业的境外发展带来借鉴和启示,有利于旅游强国目标的实现。
一、旅游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对一个具体的旅游企业的国际化而言,由于它在国际旅游消费者消费环节中所处的位置、是否主动到客源国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国际化过程选择的主导要素等有所不同,从而在现实中表现为由低级到高级多种形式。
1、初级形式旅游企业最初的国际化探索是初级的、被动的。
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某一旅游企业坐等国外的旅游企业主动来访,该企业只是充当境外旅游经营商的境内接待组织。
二是该企业不再等客上门,而是主动到国外促销自己的旅游产品,让境外旅游者可以事先预定自己的产品。
第二种情况相对于第一种情况而言,国际化的意识和程度更深一些。
第三种情况是在前两种的基础上,该旅游企业到境外旅游市场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
这种办事处不是独立法人,不能独立开展业务,只是作些宣传推广工作,为打入境外旅游市场做准备。
2、初级形式中级形式是在初级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拓展。
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某旅游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与国外的一家或数家旅游企业合作,从事境外旅游者的招徕、组团接待工作。
这只是一种市场交易关系,而且由于双方分处两个国家,执行和约的监督成本和违约后的索赔成本相当高。
二是旅游企业为降低交易成本,通过进入境外旅游企业的边界,变可控程度较低的市场交易为可控程度较高的组织内部的管理交易。
这种形式通过合资的方式来学习和积累国际经营的经验,是一种初步成熟的形式。
企业边界的名词解释
企业边界的名词解释企业边界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确定的范围和边界,用于界定企业内部和外部事务的关系和职责。
企业边界的界定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企业边界的不同层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内部边界内部边界是指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边界。
在一个组织内,不同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分工和合作的关系。
内部边界的界定首先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以确保职能的划分清晰,并避免工作职责的重叠和沟通协调的不畅。
例如,在一个制造型企业中,可以明确生产部门负责产品的制造,销售部门负责产品的销售,财务部门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等。
通过明确内部边界,可以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效率。
二、外部边界外部边界是指企业与外界的边界,涉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等外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
外部边界的明确有助于企业正确理解和应对市场需求,提供符合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外部边界的界定还需要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建立供应链关系,确保物流和供应的顺畅。
例如,在零售业中,企业需要明确零售终端与消费者之间的边界,同时与供应商之间的边界,以保证产品的正常调拨和流通。
三、技术边界技术边界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的边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必须不断适应和应用新的技术。
技术边界的界定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从而制定合适的技术战略。
例如,在互联网领域,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技术边界,决定是否进行自主研发,还是通过技术合作和并购来拓展技术边界。
四、知识边界知识边界是指企业在知识管理和创新方面的边界。
知识边界的界定有助于企业通过知识的整合和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企业在界定知识边界时需要考虑哪些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哪些知识可以进行外部引进,以及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流通和共享。
例如,在高新技术领域,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创新边界,以便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并推动技术创新。
五、社会边界社会边界是指企业与社会公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边界。
企业边界的变动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产 权 主 体 下 , 利 于 资 源 的 集 中 , 止 技 术 和 商 有 防
的 组 织 形 式 。 据 科 层 组 织 的 这 种 特 点 , 恩 ・ 尔 依 罗 阿
业 秘 密 的泄 漏 , 时 便 于 母 公 司 进 行 管 理 。 同
进 入 新 经 济 时 代 后 , 界 市 场 由 卖 方 市 场 转 向 世 买 方 市 场 , 业 外 部 环 境 发 生 变 革 , 来 越 符 合 哈 企 越 默 的 3 观 点 : C so r 顾 客 越 来 越 有 主 动 权 , C 即 u tme , 过 去 接 受 标 准 产 品 , 在 提 倡 个 性 ; o eio 同 现 C mp t in, t
企业的发展 , 企业的边界也随环境的变化 而发生变动。 本文具体探讨企业边界的变动形式 , 并对
我 国企 业如何在 这 种环境 下求得 生存和 发展 提 出战略 性 对策 。
关键词: 科层制 企业 内部边界 企业外部边界
Ab ta t Hir rh s o c h 。 s e iin o m fo g nz t n, w ih c u e h sr c: eac y wa n e te mo t f ce tfr o ra i i h c a sd te ao dsic nep ie b res icu ig isd nepie : r e n u sd ne rs o e.W i it te tr rs od r , n ld n n i e e tr rs b d ra d o tie e tr ie b r r n o p d t h
降 低 生 产 成 本 , 可 以 盈 利 ; 应 的 组 织 结 构 要 求 就 相
高 度 的 分 工 化 , 保 证 产 生 专 业 化 效 果 ; 密 的 层 以 严
企业创新发展的理念与路径感悟
企业创新发展的理念与路径感悟企业创新发展的理念与路径感悟:一、创新理念1. 必须追求创新。
企业必须不断追求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2. 创新不只是技术问题。
创新不只是在产品或技术上做出改变,也可以在管理、运营、市场营销等方面创新。
3. 创新需要鼓励和支持。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二、创新路径1. 开放创新。
企业应该积极与外部的科技机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能力提升。
2. 人才引进。
企业应该大力引进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3.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应该以创新为核心理念,将创新渗透到企业文化中,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投资创新。
企业应该在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5. 全员参与。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建立创新机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三、创新思维1. 敢于冒险。
企业必须要敢于冒险,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才能不断迭代并不断完善。
2. 创新求变。
企业应该不断地寻找新的市场需求和机遇,并及时调整和改进产品和服务。
3. 开放思维。
企业应该拥抱开放思维,不断接纳外部的想法和建议,并加以吸收或改进。
4. 创新目标。
企业应该明确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将创新与企业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创造更大的价值。
5. 跨界联盟。
企业应该与其他公司或行业建立联盟,共同推动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
以上是本人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理念与路径的感悟,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希望企业在不断探索中不断成长壮大。
企业边界:理论、性质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 关键词 】 企业边界 企业边界的性质 分析框 架
一
、
企 业 边 界 理 论 的 早期 研 究
MC 表示企 业协调 的边际成本 , MC 表示 市场 交易的边 际成 本。 如果企业在内部完成 这些活动 , 则会发生生产成本和协调 成本。生 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购买机器 、 厂房等 的投入 ,
【 摘要 】 本文对 企业边界 的性质进行 了分析 , 为企 业 认
性 质 决 定 企 业 边界 的性 质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企 业 边界 变动 的
三 种 分 析 框 架进 行 了梳 理 。
较, 企业的最优边界得到了确定 , 即在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 本等 于利用企业协调 的边 际成 本的那一点上 ,如 图 2所示 。
多种技术流派 的学识” 。持有这种观点的国内学者有李海舰 、 原磊 , 曾楚宏、 林丹明。 李海舰等认为 , 企业边界是由企业 自身 的核心能力决定的 , 企业边界主要体现 为一种能力边界 , 是指
产生交易成本 , 而企 业则
图 2 市场 交 易的 边 际 成 本 等 于 会带来协调成本 。 通过比
维普资讯
论 探 索
■ ——————■■■■■■ ■■■—■————一
e O N T E M P O RA RV £ e O N
企 业 边 : 论 性 质 界 理 及 其 变 动 趋 势 分 析
。
一
.
o 志辉 张淑 英 刘 家顺 ( 霍 河北鲤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30 ) 609
合于商品契约 的环节采用市场交易。作为 实体组织的企 业是 组要素契约 的结合 ,从不同于市场契约 的要素契约的意 义 上说 , 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之所以发 生要 是“ 。 素契 约对市场契约或商品契约的替代 ,是 因为有些交易活动 效率低 下。 企业是将 交易效率低 的活动卷入分工 , 却不要对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边界理论及其新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摘要:企业和市场都是对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企业边界的存在是基于节约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共同作用,企业边界变动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
本文分析了企业边界理论发展历程,及其新发展,以及我国企业如何在新经济时代环境下的企业边界变动中发展提出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企业边界理论新发展启示
一、有关企业边界理论分析
关于企业和市场的边界划分,新古典经济学研究传统地认为企业是一个“黑匣子”,无论是“局部均衡理论”还是“一般均衡理论”都是关于市场交易的理论,即价格在平衡供求关系中的作用。
企业的边界理论就在于界定交易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在市场完成还是在企业完成。
现代企业理论的基本假定是把在市场上所观察到的契约形式看作是在信息制约给定条件下使生产要素间交易费用极小化的某种反应。
新兴古典经济学是从研究个人着手,认为企业的出现有其自身的客观性和演化性。
1.企业边界的存在与分工的关系
在科斯(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以前,企业理论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文献里有阐述。
亚当·斯密(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理论。
劳动分工来源于人类的交换倾向,市场范围限制劳动分工。
市场范围的扩大导致劳动分工的扩张,而劳动的扩张会带来劳动生产力的增
加。
劳动生产力的增加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
马歇尔(1890)认为,企业与市场存在着明显界限,企业的边界在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
马克思也十分重视分工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他指出协作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认为企业规模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技术手段。
不论是企业还是市场它们只是代表不同的分工形式,企业的运行靠等级制和行政权力,市场的运行依赖价格调控。
2.交易费用理论
在科斯(1937)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企业之所以形成是为了减少市场交易费用从而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
如果在企业内部交易的费用小于在市场进行的费用,企业的边界就会扩大,反之缩小。
他的理论被称为“交易费用学派”。
自20世纪80年代来,学者们继续发展了交易费用学说。
威廉姆森(1989)从描述交易特征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程度和交易重复发生频率来考察企业的边界。
资产专用性是指一种资产被其他使用者用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而不牺牲其生产性价值的程度,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的加强,双方依赖的程度会相应提高,其结论:投资的减少是因为契约的不完全性造成市场交易费用。
买卖双方应合并为一个企业,目的是减少这一费用。
克雷普斯认为, 买卖双方之间的“声誉”建立并不需要双方保持长久的交易关系,只要有一方长期能存在就可以使“声誉”发挥作用。
“企业”可以定义为这个长期存在的一方,“声誉”是企业的
核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可以减少交易费用。
3.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差异
科斯和威廉姆森只是笼统的指出了企业是不同于市场的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但对于不同企业权威机制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性,他们并
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若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最初是无差异的话,则同样的信息技术对企业内组织成本的影响应是相同的,因此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随着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减少,企业边界应该趋于收缩,不会出现扩张和收缩同时并存的现象。
因而只有企业的权威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才使得采用信息技术后企业内组织成本发生不同的改变,相比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企业的边界才会趋于扩张或收缩。
二、企业边界理论新发展—价值基础观
1.价值基础观产生的背景
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看,现有的理论已不足以全面地理解复杂
背景下的现代公司。
如钱德勒详细地描述了现代公司的进化及特征,强调了科层“看得见的手”不同于市场“无形的手”在配置资源(数量及价值)上的不同,并指出公司不仅是一个合约的主体,其本质具有学习和革新能力的,企业的存在理由是它是培养革新能力的一个温床,而这种优越的能力是确保企业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寻求竞争优势的前提,即能力过剩必然导致边界的扩大,而高度的纵向
一体化又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成功。
但钱德勒的观点与那些主张以虚
拟化的治理结构取胜的观点相冲突,即未来市场竞争中,组织治理模式应该更加具有弹性,而并非高强度的官僚治理;应该与其他组织形成一种网络化结构,而不是独立地控制市场。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包现象的大量出现。
外包允许供应商去接管一些原本由企业内所从事的活动,它使得企业进入了市场供给的高度激励之中,并有助于企业消除一些固定成本,所以成为近来很有吸引力的一个战略选择。
从外包的承包方角度来看,它们接受这一方式,不是仅仅在于将此作为一种简单的交易行为,而是希望能够在交易关系中进行模仿式学习,以至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
2.价值的管理者—企业
对于任何一种治理模式都存在不同的潜在收益与成本,即交给市场完成或者自己完成的程度的不同最终将导致企业所能够创造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市场的失败将导致一体化组织治理的形成,企业组织价值的降低也必将促使市场交易的形成,其边界的最终确定点就在于是否还存在追求价值最大化动机。
对企业边界的理解,先后经历被动的交易成本观、主动的资源基础观,以及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的价值基础观三个阶段。
交易成本理论强调的是机会主义,由于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于是需要一体化;资源基础观强调的是有限理性,由于资源与能力的默会性无法使交易顺利进行,于是需要内部化相关的活动。
目前交易成本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主要是从纵向一体化模式与市场治理模式的战略性比较来探讨企业边界,这样处理有利于说明研究的目的,因为这
种背景下交易成本成为一个最为有效的解释变量。
基于综合角度来分析企业边界的价值基础观在逻辑上最具有说服力,因为交易行为与生产过程都是经济活动的一个部分,从而在决定公司边界时不仅要考虑交易成本,也要考虑学识、路径依赖、技术机会、资产的选择与补充,企业边界的判定标准就是对不同模式之间的成本与收益综合比较。
三、我国企业应对企业边界变动的启示
企业在营销和运作市场方面的长期投入和经验积累,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
拥有实力、品牌和声誉的大企业拥有吸引投资的能力、得到银行贷款的能力、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以及拥有客户资源和良好供货商的能力,这些都是交易效率高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外部环境的变化,深刻地改变着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组织形态。
1.加快建设扁平化结构
随着跨国公司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稍微的疏忽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我国企业要改革组织结构,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代替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结构来应对这一挑战[2]。
2.建设核心能力
根据企业边界变动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边界变动要围绕核心能力来进行。
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再造围绕核心业
务的识别、整合;企业间的价值网是组合各企业的核心能力,因而企业要关注核心能力的建设。
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之初是有竞争优势的,但随着核心能力被模仿或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异,原有核心能力的价值将发生贬值,企业的竟争优势逐渐丧失。
加强核心能力的管理是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保证。
企业通过多元化进行规模扩张,要围绕核心能力来进行,企业应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资源,分类经营,有序收缩,重点扩张”的方针。
3.构建企业间联盟
中国已日益成为世界市场中的一部分,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已日益广泛和深入,同时中国企业间也加快了彼此间合作,企业间联盟势在必行,在实现构筑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企业应努力与外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价值网络,参与企业可以在整个企业间的合作,也可以在公司部分产业之间的合作,各企业资源共享,形成相对紧密的社会联系,同时以一种宽松的有弹性的合作协议把参与企业联系起来。
在合作领域内,模糊了企业间的边界。
关于企业间的联盟形式有产权或股权控制方式的联盟、虚拟方式的联盟即在信用基础上的联盟、混合式的联盟即上述两种方式的混合[3]。
4.打造企业的综合能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能力的竞争即全方位的竞争,企业要做谋求在不同能力之间的均衡与协调发展。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
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的能力建设侧重点不同,但他们都需要预测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控制能力,预测要准、决策要慢、执行要快、控制要严。
参考文献:
[1]贺小刚.企业边界的新探索[j].科学.经济.社会,2006(1)
[2]段从清.扁平化管理下的秩序保障[j].经济管理,2004(4)
[3]李晏墅,陈晓东.基于全球战略的组织结构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