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对策修订稿

合集下载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不足与建议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不足与建议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不足与建议企业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各个业务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规范操作,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标准和流程。

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风险,提升竞争力。

然而,企业标准化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也需要一些改进和建议。

首先,企业标准化管理可能存在过度官僚化的问题。

标准化管理往往要求员工按照固定的程序和规定来执行任务,这可能导致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丧失。

员工可能只是简单地按照规定的流程来操作,而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创新的能力却缺乏动力。

因此,企业在标准化管理中应鼓励员工的创新和灵活性,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其次,企业标准化管理可能缺乏灵活性。

标准化管理往往规定了固定的流程和操作规范,这样的管理方式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时可能显得僵化。

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标准和流程。

因此,企业在标准化管理中应注重制定变更的机制和流程,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另外,企业标准化管理可能缺乏全员参与和沟通的问题。

标准化管理往往由管理者制定和推行,员工往往只是被告知和要求执行。

这种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员工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高,同时也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传达不畅的问题。

企业应该鼓励全员参与标准化管理的制定和更新,加强内部沟通和信息共享,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管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此外,企业标准化管理在制定和执行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标准化管理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并且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难以承担这样的压力。

因此,建议企业可以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培训和引进标准化管理人才等方式,提升自身标准化管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标准化管理在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风险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企业可以通过鼓励员工的创新和灵活性、注重变更机制和流程、加强全员参与和沟通、提升管理能力等方式,改进标准化管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新形势下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新形势下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新形势下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建议标准化是国际贸易的推动器,特别是更多国际标准的发布和应用,为衡量进出口商品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快捷的路径。

我国在本世纪初启动了“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打造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企业迫切需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来挖掘国际市场。

一直以来,国际标准的制定是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和进军国际市场的基本要素和需要。

这是因为,标准一旦在全球范围内正式发布和实施,将对相关技术乃至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尽管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以及协调只能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来实现,但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是其所涉及的领域变得越来越宽泛。

从传统制造行业向高科技、服务以及社会管理领域扩展,例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技术、现代服务、金融风险、资产管理、信用评估以及社会责任等等。

绝大多数国际标准又与国际贸易、行业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还有一部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度重视标准创新,在其发布的五年战略规划中就提出了“更简单、更快、更好”的标准制定全新理念,这充分表明了未来国际标准须在时间节点范围内、高质量完成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更加简单、更快、更加高效的标准编制过程。

纵观我国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当前,我国的工程技术如信息技术、通信和高速铁路等发展迅猛,在这些领域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以及特高压电力传输标准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标准已经上升为国际标准,并实现了产业化。

与此同时,我国其他传统工业,例如:航运和海运、冶金、有色金属、工程机械、茶和火药等行业在技术和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与思考

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与思考

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与思考摘要:企业标准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当前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探讨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从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文章认为,企业标准化管理需要注重体系建设、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工作,同时需要加强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使企业标准化管理能够真正发挥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流程优化、核心竞争力正文:一、引言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标准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制定一整套管理流程和标准,从而使企业更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标准化管理也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管理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推广和实施。

但在实践中,企业标准化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在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只注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而忽略了体系建设。

因此,企业标准化管理往往难以形成有机的体系,流程间的协调性和关联性不够,影响企业整体的管理效能。

2. 流程优化不够彻底企业标准化管理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是流程的优化。

在实践中,企业往往只对流程进行表面优化,在关键流程上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改造,导致后续流程的瓶颈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 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运用不充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标准化管理需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如ERP、CRM等。

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对这些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应用还不充分,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影响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作用企业标准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有重要影响。

它的主要作用如下:1. 提升管理效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流程标准和管理标准,企业能够更好地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能,并且能够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更加协调,效率更加高效。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现状和要求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现状和要求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现状和要求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安全生产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个行业纷纷加强对安全生产领域的规范管理。

集团公司作为大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之一,更是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本文将从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要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1. 管理体系不规范目前,部分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标准化的工作机制也不健全。

此外,一些集团公司存在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层次混乱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集团公司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2. 安全隐患频发由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到位,集团公司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一些企业的生产设备存在维修不及时、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一些集团公司在培训、教育与管理方面的投入不够,员工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3. 沟通合作不畅由于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复杂,信息沟通和合作交流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这导致安全生产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安全隐患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子公司的沟通合作至关重要。

二、要求1.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集团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完善管理层次。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制度和规范,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和要求,以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落实。

2.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集团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对各子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整改和改进措施,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解决,避免事故的发生。

3. 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集团公司应加大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4. 加强内部沟通和业务交流集团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沟通合作机制,加快信息共享和传递。

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

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

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质量、安全、环保等,而标准化管理的不规范和不完善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问题和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一、问题分析1. 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一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上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 标准化管理系统不完善一些企业在建立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例如标准文件不完备、标准执行不到位、标准培训不足等,导致管理体系无法有效运转。

3. 标准化管理流程不规范有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流程上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如审核程序不严格、记录不完整、整改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会影响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标准化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标准化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来操作和执行,但是一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上存在欠缺,导致管理人员无法胜任标准化管理的工作。

5. 标准化管理与现实情况脱节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一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上存在与现实情况脱节的问题,标准要求过于苛刻,无法实际执行,或者标准要求过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二、控制措施1. 提高标准化管理意识企业需要全员参与,加强标准化管理的意识,推动标准化管理向纵深发展。

通过组织员工参与标准化管理的各项活动,提高员工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包括建立标准化管理文件、制定标准化管理规程、明确各项标准的执行程序和责任,确保标准化管理的有效运转。

5. 强化标准化管理监督企业需要加强对标准化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标准化管理的持续改进。

6. 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企业在制定标准时需要考虑现实生产经营情况,既要符合标准要求,又要能够实际执行,确保标准化管理与实际生产经营相结合,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课题研究论文: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与思考

课题研究论文: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与思考

123329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与思考前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粗放型的企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当前,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当代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础,将标准化与企业的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

1、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1.1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标准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标准化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第一,标准化管理使得企业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方面更加主动,这样由于发挥政策的指向性作用,并且标准化管理提倡不断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质量;第二,在企业中推行标准化管理对技术部门、管理部门等企业的核心部门都有较为严格的工作标准,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约束,有助于企业管理正规化。

第三,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不断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使得我国企业的产品越来越多被国际市场所认可,逐步打破一些国家为国际贸易市场设置的技术壁垒。

第四,标准化管理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使得生产过程和产品本身更加环保健康,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标准化管理在我国企业中采用的时间还较短,经验尚浅,因此在标准化管理取得了诸多成绩的同时,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上的漏洞显出我国标准化管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首先,由于一些企业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尚浅,大型国企较为安于现状,不能意识到竞争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危机,因此虽然一些标准已经颁布,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得不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其次,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这就导致了一些标准制定的细节不够具体,而且制修订周期太长等原因,使得出台后的标准往往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再次,企业用于标准化管理所投入的资金较为短缺、技术较为落后,标准化管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行业标准化的现状与改进方案

行业标准化的现状与改进方案

行业标准化的现状与改进方案一、行业标准化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科技发展的迅猛,行业标准化日益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1. 标准缺乏统一性当前,许多行业内存在大量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制定的标准,并且这些标准之间没有足够的协调。

这种情况导致了企业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对接和合作,在全球市场上难以形成统一竞争力。

2. 标准制定流程繁琐目前,一些行业在制定具有权威性的标准时缺乏有效组织和协调机制,导致了制定过程复杂耗时,并且易受个别利益集团影响。

消耗时间长并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3. 人才齐备度不高标准制定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才团队参与,但是当前许多行业缺乏相应人才,并未形成完善的标准制定体系。

这导致了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无法真正达到行业的需求。

二、改进方案为解决行业标准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加强政府引导和协调作用政府在行业标准化中需要发挥更加积极的角色,加强引导和协调作用。

一方面,政府可以推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制定标准的统一性,避免重复竞争。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标准制定组织机构,提供专业人员和资源支持。

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行业标准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制定行业标准时,应重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合作来推动国际标准对话。

3. 建立科学可靠的标准制定流程为了提高效率并确保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行业标准,我们需要建立起科学可靠的标准制定流程。

在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相关行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并注重透明公正的决策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平衡。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了提高行业标准化水平,我们需要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设立相关专业课程、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行业内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

企业标准化工作总结及计划

企业标准化工作总结及计划

企业标准化工作总结及计划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化工作可以提
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需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新的计划,进一步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首先,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总结。

我们发现,企业标准化工作在
制定标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导致标准的执行不够严格。

同时,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和培训不够到位,导致员工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此外,标准化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标准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新的标准化工作计划。

首先,我们将加强标准的制
定过程,引入更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让员工深刻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并且掌握标准化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最后,我们将建立更加严格的标准化工作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标准的执行效果。

在新的标准化工作计划下,我们相信企业标准化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

我们将
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标准化工作,能够树立企业的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不断努力,推动企业标
准化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和有效改善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和有效改善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和有效改善作者:王烨郭文龙来源:《商情》2016年第30期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及其体系自创立以来,先后为国内数百家企业所引进和采纳,结合企业的实际不断实践、总结和发展,不仅在我国广大的企业界得到广泛和应用,而且在管理科学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阐述了标准化管理在企业创造价值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找出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改善管理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

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及其体系自创立以来,先后为国内数百家企业所引进和采纳,结合企业的实际不断实践、总结和发展,这也是确保标准化管理体系“紧跟”并适当超越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

标准化管理不仅在我国广大的企业界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而且在管理科学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标准化管理的含义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产业、网络技术的发展,手工生产朝着机械化大生产发展,标准化日益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成为提高企业、产业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抢占产业的制高点往往转化为争夺标准的话语权。

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企业谋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涵盖了内部物流、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市场销售、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等企业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统地设计全面管理脉络,有机协调企业的各项管理,实现功能的最大化,解决了企业目前存在的管理脱节、交叉重叠、合力发挥不明显等多种弊端。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形成“管理一盘棋”的意义重大。

二、标准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1、实施标准化管理能促进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以达到“决策制定零失误、产品质量零次品、产品客户零遗憾、经营管理零库存、资源管理零浪费、组织结构零中间层、商务合作伙伴零抱怨、竞争对手零指责”的境界为目标,以满足“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行为要求为基本标准,通过健全完善一套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的游戏规则,为管理的实施构造一个抓手,以保证“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的控制标准的实现,在达成“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措施方面不断努力,以协调企业发展的利益关联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激励和引导他们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的意志行为。

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措施探讨

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措施探讨

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措施探讨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意识不断加强,也不断加强其内部管理水平。

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应当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因此为了企业的进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要充分做好企业标准化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工作;有效措施引言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和监督等内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从而促使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获得最佳秩序和最高收益。

1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1.1 国内企业标准化发展现状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是现代化企业科学管理方法之一,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在应用和实践。

标准化工作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也为我国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企业标准化逐步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几乎涵盖了企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及生产全过程。

此外,我国目前标准化法规逐步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

1.2 国外企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标准化一直是国外公司发展策略的基础。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通常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的“策略性标准化管理TM”。

其优势在于使各分支机构的管理者对标准化有一定认识,并便于其实施标准化管理工作。

同时还建立了以商务为动力在全公司范围的标准策略委员会(SSC)。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签署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这个协定提出了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市场准入的资格条件必须达到标准。

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要用技术标准手段来支持和促进企业生产管理和贸易服务,并已经将其列入标准化的重要研究领域。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研究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标准化工作的成绩,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有助于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标准化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一标准化工作的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修订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普遍提高.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各行业部门对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原国家标准2500多项,修订国家标准9500多项,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万项,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制修订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的国家标准总数为23843项,正在制修订中的国家标准12726项,国家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8%.初步确立了国家标准体系,初步解决了标准的老化、缺失、水平低等问题,使国家标准的标龄缩短到5年以内,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我国标准体系,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着.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在国级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35个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处,担任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以我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18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73项;在ISO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同时,我国已经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核心议事层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话语权,实现了我国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的历史性突破.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国家战略部署以及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ISO 和IEC制定的2万多个国际标准中,中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只有73项;可见,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和范围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在控制产业和技术、维护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开拓全球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等方面,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2.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由于标准立项过程的市场驱动机制不强,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意识较为淡漠,标准制修订过程缺乏开放性和透明性,标准实施状况反馈机制缺乏,致使标准不能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吻合,不能真实、全面、有效地反映相关各方的利益,即使存在问题或不符合需求也难以进行修订等.3.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全社会包括各级政府、企业、普通群众、市场监管的相关部门等来讲,“标准”制定出来后,最重要的是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个标准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国家经济建设.近些年来,尽管许多行业都有所谓的“国家标准”,但是依然有许多问题被不断地曝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标准的执行力度存在问题.4.部分标准尤其是涉及生命健康的安全标准之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的部分标准尤其是一些涉及生命健康的安全标准低于发达国家标准,监测的标准低,项目也少.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麦乐鸡“橡胶门”事件,麦当劳方面声称,使用相关的两种添加剂符合中国现行国家标准,但是英国的麦当劳就没有发现这两种添加剂,因为英国的相关标准不允许添加这两种物质.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对此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而一些发达国家较为严格,我国则相对宽松.5.部分标准的检测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我国的标准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标准早就制定了,统一且都被认可的检测方法却仍在“难产”和“临时抱佛脚”的等待之中.当年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所以造成那么大的恶劣影响,检测方法的落后以及被钻空子利用,事实上正是一个重要背景——因粗陋的“凯氏定氮法”以简单的含氮量来测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于是,高含氮量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被不法厂商当作“蛋白精”大量加入牛奶,而长期未被监管部门察觉.二、对策与建议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一围绕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促国际化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健全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和参与机制,尽早介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占据产业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的数量和范围,充分反映我国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其他国际标准组织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组织中高层管理职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支持我国企业、科研机构等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鼓励我国专家积极承担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及工作组召集人,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发挥更大作用.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和评议工作体系,形成快速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继续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平台,围绕我国主要进出口产品,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采集、分析、处理、通报发送和预警发布体系,充实、完善产品出口信息库、标准文献数据库,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产业利益.加强对我国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重点出口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关联度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增强我国产品的全球市场适应性,减小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二巩固并优化现有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加强标准研制,巩固并不断优化完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体系,深入调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以及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标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优化完善标准体系.按照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业标准体系,加快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安全生产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步伐,以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效率.加强标准化政策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社会事业发展政策及地方政策的协调配合衔接,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一体化结合,强化标准化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不断拓展社会相关领域标准化的范围,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加强地方特色标准制定,完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培育地方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标准修制定工作机制,进一步缩短计划周期,实行常年公开征集制度,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根据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立项条件向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直接向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提出国家标准修制定项目建议,使立项过程更具有市场或需求驱动特征,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国家标准制修订技术审批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国家标准颗粒度不均衡、重复立项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标准制定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实施标准草案在指定网站或杂志上公开征求意见和广泛协商一致,建立标准实施的反馈机制.三营造标准氛围,加大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强化宣传引导,为科学发展标准化营造良好的观念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法律法规与基础知识,结合世界标准日、质量月活动,组织策划标准化研讨推广活动,通过制作发放标准化知识市民宣传手册,利用展览、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标准化知识,培育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标准化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完善标准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大标准的推广和实施的工作力度,标准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经济战略,而且贯穿于研发、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承担的使命,在全社会倡导以标准为依据的生产、服务、贸易、消费和创造等行为,建立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遵守、实施标准的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完善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健全市场准入和市场推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认证认可和生产许可等工作力度,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促进标准有效实施,加大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加大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保护资源、环境和消费者利益.四推动科技研发与标准协调发展,以科技手段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及相关检测方法坚持推动科技研发与标准协调发展,是标准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通过完善机制及相关政策、落实资金保障、推进人才合作一系列手段促进科技研发与标准创新协调发展,通过科技研发,提升标准的科学性,改善标准的相关检测方法.与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紧密合作,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有关政策的出台和深化,加强对专利、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并反哺创新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探索,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化手段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转型,通过标准研制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标准创新并取得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组织给予有力支持和相应奖励.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扶持资金到位.通过设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奖、标准示范项目、标准示范基地等,重点支持农业、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资源以及能源与环境、公共安全、服务业、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产业领域标准的研制、采用和推广实施.充分依托并发挥国内外高等院校与专业科研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广泛深入推进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专业科研院所等的标准化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标准研究、标准提升、标准实施和标准推广等方面的专题合作.与各国家和标准化机构组织在标准化信息、才人培训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充分借鉴国外标准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与思考

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与思考

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与思考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标准化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选择。

企业标准化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许多企业并没有能够真正做好标准化管理,尤其是中小企业,标准化管理尤为薄弱。

因此,本文将结合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和思考展开阐述。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1.标准意识不强在实际的操作中,企业标准化管理往往被视作一个次要的工作内容,很多企业长期以来还停留在自己经验主观判断的阶段,缺乏更全面的标准体系。

标准管理对企业文化需求比较大,要求员工自觉遵守标准规范,加强标准意识,树立标准化管理的认识。

2.标准制定不规范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企业制定的各项标准,遇到具体问题也不往标准的方向去解决,没有能够形成标准的养成与遵循。

透过制定标准,可以促进企业各职能部门与员工的协同合作,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与标准执行标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规避风险等。

3.培训和宣传缺失标准化管理涉及到所有员工的共性认知,因此,缺乏标准化管理必要的人员培训和宣传会极大地降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效果。

只有引导员工真正了解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方法,综合运用来指导企业生产、销售、质量等方面,才能够更好地推行标准化管理。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思考1.标准化管理与现代企业经营所需的快速响应性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日益需要迅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而标准化管理则往往需要过程化和条理化的工作方法,这与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要求存在着表面上的冲突。

因此,企业应该在标准化管理上注重对标准管理的灵活运用,整合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

2.标准化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在实施标准化管理中,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但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效益。

因此,企业应该在制定标准化管理方案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坚持“有标准、可遵守、有收益”的原则,逐步实现标准化的目标。

专精特新企业的标准化现状与发展路径

专精特新企业的标准化现状与发展路径

专精特新企业的标准化现状与发展路径专精特新企业的标准化现状与发展路径一、引言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在高技术领域中专注于特定领域,并以技术创新和独特竞争优势为基础的新兴企业。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风险和困难。

然而,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推动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专精特新企业的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路径展开讨论。

二、专精特新企业的标准化现状1. 分散的标准化努力:由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性和特定性,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往往是分散的。

这导致企业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从而限制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互联互通。

2. 依赖于外部标准:当今世界正面临着技术和创新的快速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往往依赖于外部标准来规范其产品和服务。

这使得企业在标准的领域上处于被动地位,难以真正实现自主创新和技术领先。

3. 标准化投入不足:由于专精特新企业资源有限,标准化工作往往被较低地位对待。

企业往往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上,而在标准化方面投入相对较少。

4. 缺乏标准化意识:由于专精特新企业对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内部缺乏强力推动标准化的动力。

这导致企业在标准化方面的投入和行动较为被动和散乱。

三、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路径1. 加强标准化意识:专精特新企业应该增强对标准化的意识,认识到标准化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标准化,企业才能在技术和市场上实现更好的协同和互联互通。

2. 积极参与标准化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应积极参与到标准化的制定过程中,争取自主地参与和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通过参与标准的制定,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3. 提高标准化投入:专精特新企业应逐步增加标准化投入,将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

企业要加大标准化研发和推广的财务和人力资源投入,培养一批专业的标准化人才。

4. 推动标准化与创新的融合:专精特新企业应该在标准化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探索标准化与创新的有机融合。

4、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

4、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

4、企业标准化⼯作现状分析企业标准化⼯作现状分析虽然各企业推⾏标准化⼯作的时间长短、深⼊程度和涉及的范围不尽相同,但其凸现的普遍问题和弱项相当集中。

以下是我们针对⼀些推⾏实施标准化⼯作较为成熟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的综合分析。

代表着⼀定的共性问题和普遍问题,甚⾄也是⼀些阻碍企业提升和发展的瓶颈问题。

我们针对⾏业实际和科学管理⽅法的有效研究和实施,对于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分析和措施。

⼀、标准与制度体系建⽴⽅⾯的优势与问题1、标准与制度⽅⾯的优势:(1)建⽴了标准化和规章制度体系从现今企业推⾏企业标准化的实际状况了解到,⼀般都能够建⽴标准化和规章制度体系。

如⼀个⼗分注重标准化⼯作的供电企业,管理标准模块划分,管理标准制定和发布、管理标准的实施和修订等。

都有了⼀定的积累。

(2)建⽴了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般企业在推⾏标准化⼯作之后,公司企业标准化体系基本能够做到健全,如企业技术标准能够做到较全⾯的收集,技术标准模块划分也继承了许多优秀企业的设计,管理标准和⼯作标准模块也遵循⾏业通⽤的划分原则。

(3)领导对标准化建设⼯作⼗分重视⼤多数企业能够根据标准化管理计划安排,进⾏每年⼀度的修订⼯作。

企业标准化修订⼯作基本能够遵循⼀年⼀次微调,三⾄五年⼀次全⾯修订的计划。

并且针对问题和⼯作能够提出明确的计划和措施,能够明确阶段内容和完成时间。

(4)拥有⼀批具备基本管理思想和技能的⼈员。

⼀般企业在持续⼏年的标准化⼯作推进中,都会获得⼀定的⼈员素质提升和⼯作质量的改善,我们从⼀些推⾏较好的企业所提供的⽂本⽂件可以推测,企业在经历了长期的管理引⼊和实践中,造就了⼀批具有⼀定管理思想和技能的⼈员队伍。

这对于企业进⾏不断的管理提升和优化奠定了⼈员基础。

2、标准与制度⽅⾯的问题:我们提供对管理优秀的企业和管理落后的企业综合考评,发现他们有着许多通⽤遗留的标准化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企业反战和管理提升,有着⼗分深层和长远的影响。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应对策略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应对策略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长时间的工作和实践经验,对企业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对策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原因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了相关责任追究制度。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主体有侥幸心理,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低,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后期工作去补救。

此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营者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重视目标管理和责任管理模式;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重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导致安全生产管理缺乏一定的基础。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关键环节2.1突出工作重点,实施标准化,努力取得实效。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涉及面广、内容复杂。

企业在推进标准化过程中,要遵循重实效的行动原则,将软件环境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在工作中寻找突破口。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一是继续建立完善制度,从上到下严格执行。

向企业一线生产部门下发一系列规范和指南,组织员工学习,通过现场检查、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其运行的可行性,并反复修改补充,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体系。

二是深入开展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努力将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可以以团队为单位,共同探讨,广泛收集有效控制危害的方法和措施。

三是大力整顿工作现场,尽可能消除现场物体的不安全状态。

从而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生产现场的硬件设施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要严格解决安全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责任,确保按时完成。

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

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

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企业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缺的基础性工作,企业标准化最根本的目标即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内容是其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是一项有组织地制定并贯彻标准的一项活动。

企业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对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促进企业高效生产经营、提供社会就业、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中提到企业标准化工作最基本的任务即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企业标准并严格按要求执行,应当将企业标准化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

因此,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不断提高标准化能力,以此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促进自身稳步发展。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改善策略引言在生活、工作中,“时时、事事、处处”有标准:我们生活、工作中的每件物品背后都有其各自的“产品标准”,由“产品标准”产生的信息流涉及采供、包装、设计、生产、检验、贮存、销售、环境、安全、计量等各个环节,从这个角度出发,是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几乎全部被“标准”围绕着、影响着?“标准化”其实就是“制度化”、“流程化”、“自动化”,没有“标准化”的今天,世界该是多么的无序和混乱。

“标准”带来的规则和制度、带来的统一和协调、带来的效率和效益在工业化的现代社会里也被国人越来越能体会到,其作用也越来越被社会、企业、员工所认可,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让产品走向世界,标准作为通用的语言,必须先行。

1概述(1)简述。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现代生产安全管理方法,在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和相关岗位,其工作都要符合相关部门制定的安全标准,全面落实管控措施,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绩效。

在最新发布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中是这样定义的: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及
对策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要: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关键是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为企业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保证。

关键词:标准化制订效益
企业标准化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企业标准化是包括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它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用标准化这条法规进行管理是逐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起步点,是管理战略史上的重大转变,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我国加入WTO以后,要使企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要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大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就必须加大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力度。

标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公司在标准及标准化推广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两张皮、夹生饭、靠边站。

那么什么是标准什么是标准化呢标准与标准化有什么本质区别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的综合情况为基础,经相关部门协调沟通达到一致认
可,由主管部门批准、以规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简单地说标准就是规程、规定、规则、准则。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活动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标准是标准化活动过程的产物。

标准化是相对动态的,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才能表现出来。

在标准化活动中,标准的贯彻实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没有标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标准化。

了解了标准与标准化的区别与联系,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企业的标准化现状:
1、企业各级人员标准化意识淡薄,虽然初步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但没有将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参与竞争的手段,导致标准执行情况不理想。

各级管理人员在管理体制上没有调动和发挥全员参与和支持标准化工作。

2、标准制订、修订方面。

制、修订的标准工艺描述不准确,质量指标不严谨。

对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不够,不能深入一线跟踪生产操作,只是停留在生产部门反映怎么修改就怎么修改,至于修改后的工艺参数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没有进行充分地验证。

3、标准制修订周期长,各生产经营部门在实施标准过程中,主要考虑经济利益,标准指标有放宽现象。

4、标准执行下发前,缺乏有效的培训;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监督;执行后缺乏有效的考核。

导致同一个标准不同的员工执行起来有差异。

针对企业现状,我公司要进一步完善的标准体系,以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持久、健康地发展。

1、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及管理标准体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企业标准体系是在企业方针、目标和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形成的。

我企业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所制订的标准在内部应以食品安全标准为主,在外部满足食品安全的同时一方面应满足顾客要求,另一方面应市场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做到随时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修订及发布情况,及时制修订标准,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

2、建立公司标准化管理机构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企业的标准化活动,不是企业中的某一个部门的独立活动,而是各个部门都要涉及到的一项整体性活动,因此在管理上我公司建立一个专门的标准化管理机构。

特成立以技术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及技术标准(规范)制定工作小组,以确保生产经营各环节标准的研究制定及标准化体系构建等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公司的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及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

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配套健全的标准化工作体系,从领导组织上保证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发展。

3、建立一套必要的规章制度。

要使标准化活动过程和程序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从而确保标准化活动进行的正常有序,应当建立一套标准化管理制度,初步确立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方针、目标和任务,赋予企业标准化机构的权力和责任,从制度上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对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4、企业标准化工作与质量工作紧密结合
效益是标准化工作的目的,而质量是企业效益的关键,要实现高质量,就要使用标准化这一手段,标准化是确保和提高质量的过程,而质量管理是贯彻标准的实践,以标准化工作为基础,加强质量管理。

我公司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可以推动标准的贯彻执行和标准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可以使标准化工作和质量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两个体系的作用,并使其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形成本企业的独有特
5、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标准化队伍
对标准化专职和兼职人员进行专门的标准业务知识培训,使之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标准化原理,国内外标准化工作动态等,具备标准的制订、修订、实施及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标准本身就是将重复性的工作或事物进行总结并归纳,形成共同遵守的文件或制度,所以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凭借听到的或想到的来制订或修订,要想制、修订操作性强,能指导生产实践的可行
性标准,要求我们标准制、修订人员必须脚踏实地,铺下身子,认真总结、分析,提炼出有效的工艺参数及流程,再加以实践验证确认,最后形成有效的标准文件。

对应措施:制、修订作业标准时,一方面严格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进行制、修订;另一方面要针对需修订的作业指导书,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员工执行标准的情况及标准存在的问题,全面收集生产一线的数据,再结合食品安全标准及技术工艺的要求进行制、修订,使工艺描述准确,技术指标严谨。

6、提高企业全员标准化意识,确保企业标准的实施。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企业全员参加的工作,要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就必需对企业全员进行标准化培训。

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如宣贯上级新标准,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体系,参加各种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标准知识讲座,在技术培训中宣贯基础标准,宣传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标准化意识。

企业标准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作用。

标准制订以后,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保证体系,规定考核的内容、细则和要求,同时把经济责任制考核和标准化工作考核融为一体,将各部门及个人执行标准的好坏同经济利益直接挂勾,使标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

如果标准执行出现了问题,标准化工作就无从谈起。

企业要想向标准化要效益,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我们中层、基层管理者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标准及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标准化意识提高了,标准执行下发前,我们就会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有效的标准培训;探讨研究标准执行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且如何解决,为标准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执行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监督,教育员工严格执行标准,培养员工良好的操作习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标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人员问题、标准问题、基础设施问题、管理问题),为标准执行提供畅通的渠道,同时也可以不断完善标准。

3)标准执行后的考核,应制定标准执行考核制度,重点从正激励上做文章,使员工主动执行标准,愿意执行标准。

让员工体会到执行标准的甜头,让企业尝到标准化带来的效益。

总之,为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做好标准化工作,为企业快速、可持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