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及提高作物高产品质的途径研究
试述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试述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来源,而农作物的高产对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作物的高产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品质,保障人类的生活需求。
而农作物的高产离不开科学的栽培技术和良好的生长环境,下面我们就来试述一下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一、农作物栽培技术1.土壤肥力管理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而土壤的肥力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科学的土壤肥力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合理施肥,选择优质肥料,精准施肥,科学施肥,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灌溉技术3.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减少产量损失,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适时适量的田间管理适时的耕种和田间管理可以保证农作物在生长期间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高产影响因素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2.气候条件3.品种选择不同的农作物品种有着不同的特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生长效果。
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选择适合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4.生长周期管理5.科学管理科学的农作物管理技术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非常重要。
科学的管理技术可以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得到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的高产不仅离不开科学的栽培技术,还需要考虑到生长环境和管理措施等因素。
只有全面考虑,科学管理,才能使农作物高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高产的影响因素很多,以下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的简要介绍:1.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沃程度和质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重要的影响。
肥沃的土壤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土壤质地则影响土壤的排水性和通气性,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2. 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充足的灌溉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水分需求,促进植物的生长;而过量的灌溉或水分不足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产量。
3. 施肥管理:适量的施肥可以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调控,从而提高产量。
4.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种植的作物株数。
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但是过密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影响根系的发育和养分的吸收利用。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农作物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提高产量。
6.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包括适时的播种、定植和收割等措施,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适时的栽培操作可以减少生长期间的生物或环境胁迫,提高产量。
7. 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产量有所不同。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以及具有较高产量和抗逆性能的品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高产的影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和品种选择等多个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分析
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分析
农作物栽培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分种、品种和施肥技术,控制病虫害等,达到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和保护环境等目的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在进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优化。
农作物的高产依赖于多种因素。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土壤、水分、气候等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不同的土壤质地、肥力和水分状况,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都是不同的。
因此,在栽培技术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土壤质量,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品种,并通过设计科学的施肥方式和灌溉系统,保证土壤和植物的需要。
同时,气候和天气变化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应当根据其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节。
例如,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应当考虑采用提前播种、遮荫等技术措施,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此外,病虫害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定期检查和喷药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农作物被虫害和病菌侵袭,从而保证减少生产损失。
最后,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对农作物的高产产生重要影响。
农民应根据不同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栽培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管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作物的生产潜力。
总之,农作物的高产生产离不开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只有在对土壤、气候和管理措施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下,才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植物农学中的农作物丰产与品质提升技术
植物农学中的农作物丰产与品质提升技术植物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利用的一门科学。
农作物的丰产和品质提升是植物农学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科研的重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丰产与品质提升技术。
一、优质育种技术优质育种技术是农作物品质提升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杂交技术、基因编辑等手段,可以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品种。
例如,在水稻育种中,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开发出多个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此外,通过利用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更准确地筛选和选择理想的品质表现基因,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品质。
二、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对于农作物的丰产和品质提升至关重要。
正确的施肥方法可以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养分,并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
一方面,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养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通过科学施肥可以减少养分过量导致的土壤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
此外,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精确施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水分管理技术水分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水分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丰产和品质。
科学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根据农作物生长期的需要合理浇水,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和过量水分对农作物的影响。
另外,利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四、病虫害防控技术病虫害是农作物丰产和品质提升的重要限制因素。
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通过抗虫基因的导入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培育出抗虫病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丰产和品质。
五、精确农业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进行农田监测和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丰产和品质。
科学地制定种植方案、精确施肥、定期监测病虫害等,能够更好地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改良。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品质的的途径
河西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考试课程:作物栽培学考试方式: 课程论文系别: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班级:08级1班*名:***学号:*******得分: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品质的途径陈银辉指导老师:肖占文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08(1)班张掖 734000摘要:本文对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品质的的途径做了详细分析与讨论。
作物的品质的内因是遗传因素;外因主要有:地理条件、季节条件、温光条件、水分条件、营养条件。
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有:一、通过育种手段改善品质形成的遗传因素,培育优良新品种;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为优质产品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与之相应对措施,以保证作物的品质。
关键词:影响、品质、因素、提高、途径作物品质(crop quality)是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作物品质的评价标准,即所要求的品质内容因产品用途而异。
作为食用的产品,其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更重要,作为衣着原料的产品,其纤维品质是人们所重视的。
评价作物产品品质,一般采用两种指标,一是化学成分,以及有害物质如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二是物理指标,如产品的形状、大小、滋味、香气、色泽、种皮厚薄、整齐度、纤维长度和强度等。
作物品质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产品的经济价值高低,而且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因此,分析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品质的途径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1.1遗传因素作物产品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食味和蒸煮品质等,一般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例如稻米香味(受一个隐性基因控制)、籽粒长度、垩白率等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受主效基因和多基因的控制,正因为如此,作物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产品品质的差异;另一方面作物品种性状在遗传上一般都是数量性状,就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了。
试述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试述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农作物栽培技术是指在农田中种植各种作物的技术,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也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此外,农作物高产影响因素不仅仅包括种植技术,还包括环境条件、施肥水平、气候变化、害虫防治等方面。
1. 土壤:肥沃的土壤是农作物高产的基础。
土壤应具有合适的酸碱度、透气性和保水性,同时含有充足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2. 品种:选择耐寒、耐干旱、耐病害的优良品种,如提高单产和稳产。
3. 栽培制度:土地利用制度,如轮作制度、秸秆还田制度等,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持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4. 灌溉:适当的灌溉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采用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方式。
5. 种植密度:不同的作物种植密度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种植密度,以提高作物产量。
6. 施肥:合理施肥是保证农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同的作物要求的养分不同,应按比例施入不同的肥料。
1. 气候变化: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过度的天气变化可能会扰乱农作物的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2. 害虫防治: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受到多种害虫的威胁。
有效的害虫防治手段可以保证农作物高产。
3. 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种植是保证农作物高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作物特点及生长发育状态,合理的施肥、灌溉及农药使用等都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4. 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
例如,如精准农业、遥感技术、无人机等,使得农民能够更加准确地管理和监测农作物,从而提高产量。
总的来说,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农作物产量的大小以及农民的收益。
农民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和应对不良的环境和天气条件,以期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多的经济收益。
说明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说明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提高作物产量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目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本文将着重介绍几种常见的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科学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物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肥料是提供这些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
科学合理地施肥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提高产量。
施肥的时机、方法和用量都需要根据具体作物和土壤情况来确定,以确保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利用养分。
合理灌溉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作物在生长季节得到足够的水分。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合理安排灌溉。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水分过量或不足,以免造成浪费或影响作物生长。
第三,合理控制病虫害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病虫害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
可以通过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农药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第四,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适当增加作物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密植也要考虑作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和生长空间的需求,以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第五,科学的耕作措施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包括合理的耕深、翻耕、松土、培土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第六,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
包括及时除草、定期翻耕、松土、喷洒除草剂等措施,可以减少杂草对作物的竞争,为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第七,优质种子的选用也对提高作物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优质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抗逆性和产量潜力,可以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基础。
因此,在种子的选用上要选择具有优良品种特点的种子,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试述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试述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农作物栽培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水分供应,优化光合作用,从而获得高产和优质的农产品。
农作物栽培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灌溉、植株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土壤改良是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基础。
优质的土壤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应,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土壤改良包括耕作深松、有机物添加、矿质肥料施用和土壤调理等措施。
深松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发育;有机物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矿质肥料可以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提供作物所需养分;土壤调理可以调整土壤pH值和土层结构,改善土壤质量。
施肥是农作物栽培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施肥可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
基肥是在播种前或移栽前施用,主要用于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补充施肥,主要用于满足作物大量营养需求的阶段。
施肥的方法包括有机肥、矿质肥和微量元素肥等的施用方法。
合理施肥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进行,以充分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避免养分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灌溉也是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充足的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基本要求,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灌溉的时间、方式和量。
灌溉的方式包括喷灌、滴灌、淋灌等,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灌溉条件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
灌溉的量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保水能力进行调整,避免过度灌溉和欠灌的情况发生。
植株管理也对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影响。
植株管理包括栽培密度、修剪、支撑和整枝等方面。
适当的栽培密度可以提高作物的利用率和抗逆性;修剪可以控制作物的生长速度和方向,优化气候环境;支撑和整枝可以保持作物的竖直生长,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病虫害防治也是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浅谈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及一些因素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推荐下载
《作物学通论》课程论文指导老师:李伶俐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班级:植物保护1班姓名:李映虹学号:1107101007浅谈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及一些因素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摘要:作物科学是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
作物,即直接或间接为人类需要而栽培的植物。
近年来,因为环境与全球经济的变化,导致某些地区的作物低产,农民遭受损失的现象。
这使得我们更加重视作物生产,对国民经济建设起推动作用。
本论文,从外因和内因两个大方面分析了影响作物高产的因素,以及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以便在作物生产中有更高的效率及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作物高产外因内因措施形成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主体成分。
因此,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领域,作物产量潜力的改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是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不断探讨和不断发明创造的重要的学术命题,特别是在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作物高产特性及其改良的途径一直是各类作物遗传改良的一项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作物遗传育种工作者对各种作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培育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一般来说,.影响作物高产的因素概括起来有四个:地域因素、气候因素、遗传因素、种植技术。
这中间,有内因子(如遗传因素),也有外因(如气候因素)。
内因改变作物遗传的特性,外因控制作物生态因素。
因此,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获得早熟、抗倒伏、抗病等性状,科学工作者往往要综合这四个因素,因地制宜。
将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归纳为育种手段、栽培措施、优化投入、控制逆境和改善环境等等在外因方面一、提高光能利用率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1)增加种植次数(也称增加复种指数)。
不同地区种植作物的次数不同,南方可以一年两季、三季,而北方只能一季到两季。
(2)套种:也说套作。
即在某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在行间播种另一种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和生长期,增加产量。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1)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农作物栽培技术是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包括选优种、地力调节、深耕细作、科学浇灌、病虫害防治等。
采用科学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本文将重点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
一、农作物栽培技术1、选用适宜品种:选用适宜品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首要因素。
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才能保证作物能够适应环境,达到最大产量。
2、土壤管理: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所以要做好土壤的管理工作。
通过深耕细作、灌溉、施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科学施肥:适量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分析土壤的养分情况,确定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同时注意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有针对性地施肥,可以充分利用养分,提高作物产量。
4、灌溉技术:合理的灌溉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在灌溉过程中,要根据作物的需要来确定时机和量。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避免出现渍涝或缺水等问题,促进作物的生长。
5、病虫害防治:全面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采用物理措施、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等方法,预防和消灭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二、高产的影响因素1、农作物品种:适宜的品种是农作物高产的基础。
在选育品种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选育和改良,选取那些具有高产、耐病虫、适应性强等特点的品种。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好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非常大。
富含养分的土壤可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这就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展。
3、水分供应:作物对水分的需要量大,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有时会导致绝收。
当然,供水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4、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太阳光照强度的高低、温度、湿度、降水量都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综述分析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逐步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对于粮食的需求也正在不断增加。
粮食需求逐渐成为社会发展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从当前我国的农作物生产结构以及耕地数量、面积的总体配比情况来看,社会的发展对于粮食的整体需求正在不断的增加,我国正在面临着粮食需求的供应问题。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与高产的途径的研究能够帮助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在现有的农作物栽培以及种植工作的基础上,使用高科技进行技术改良工作,并且不断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从而不断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本文将从当前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农作物栽培的原有技术,从技术的应用角度以及农作物栽培的高产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通过开展相关的研究不断提高当前农作物的整体栽培质量与产量。
一、农作物栽培技术分析我国范围内主要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种:配方施肥技术,此项技术对农作物的施肥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旱地农作技术,此项技术在干旱地区应用,结合了修筑梯田、节水播种和化学抗旱功能,小畦沟灌、间歇性水流灌溉技术;清简栽培技术,该项技术属于中低产增产技术范畴,多在地方农作物综合治理中体现;合理密植技术,该技术作用是改善作物的光合作用效果,将有限的阳光进行充分运用。
农作物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和光化学之间会存在相互的影响,但是若光合作用过程有任何不利影响因素,均会造成光合作用效果下降,所以农作物种植栽培应先明确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将作物种植密度进行明确。
合理密植技术属于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中比较常见的,应用较多。
上述几种栽培技术,直接关系到农作物产量高低,因而不管是应用技术,还是作物栽培,均要先对技术和作物特点做好充分了解,选择最适宜的栽培技术,保障作物产量。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效果的影响因素1、播种时期播种时期适当,是农作物栽培效果的有效保障,也是作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基础。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完成有效播种,农作物种子便可以获得良好的发芽环境,温度和水分均处于适宜范围,为作物后续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以及进一步提高作物高产品质的途径
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以及进一步提高作物高产品质的途径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我们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持续良性的发展下去。
那么影响作物生长品质的因素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栽培技术。
当然,要提高作物高产品质的途径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可以看作是育种的因素。
通常的育种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引种、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
1)引种是指从外地乃至国外引进品种,经试验试种后直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是解决当地生产上急需新品种的迅速有效途径。
引种具有简便易行、见效快的优点。
引种能否成功,决定于引种地区与原产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异程度,差异越小引种越容易成功。
引种时需要考虑的生态条件包括:气温、日照、纬度、海拔、土壤、植被、降水分布及栽培技术水平等,其中气温和日照长度是决定性的因素,而纬度和海拔则与气温和日照长度密切相关。
系统育种是对自然变异进行个体(单株、单穗、单铃等)选择的育种方法,主要用于自花授粉作物、常异交作物和无性繁殖作物,是所有育种方法中最基本的,简易、快捷、有效。
其特点是优中选优,连续选优。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亲本间的杂交在后代中创造变异并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是作物育种中应用最广、育成品种最多的基本育种方法。
通过杂交,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亲本品种的理想基因,结合到同一杂合体中。
再通过鉴定与选择,则可以获得超过亲本的新的重组类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制定育种计划,包括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处理。
2)3)为进一步提高作物的高产品质,首先就是要保证种子的优越性。
中国在可预见将来的育种目标主要是抗逆稳产,特别是抗病虫。
窄谱抗性将发展为广谱抗性,抗单一病虫害育种将发展为多抗性育种,“垂直”抗性将与“水平”抗性结合,使育成品种的抗性更为持久。
由于营养需要的不断提高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品质育种也日见重要。
重要农作物的产量调节及高产优质育种的研究
重要农作物的产量调节及高产优质育种的研究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农作物的产量调节和高产优质育种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产量调节和高产优质育种来促进农业发展。
一、重要农作物产量调节制定有效的产量调节策略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产量调节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生产规律,从而在不同条件下实现高产稳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产量调节措施:1. 灌水管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施行适当的灌溉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从而促进生长。
同时,合理调整灌溉水量也能够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适当调整施肥方案,同时加强施肥后的管理和监测,可以确保植物充分吸收养分,避免过量施肥和缺乏营养的问题。
3. 栽培方式选择适合不同作物生长的栽培方式,可以有效地调节作物的产量。
例如,对于小麦、玉米等作物,采用密植或机械化种植的方式,能够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
4.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进行轮作休耕,可以有效地减缓土壤贫瘠和土壤环境污染,同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二、高产优质育种高产优质育种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对农作物进行育种改良,以达到提高产量、提高品质的目的。
通过育种改良,可以改善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耐寒性和生长周期,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效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产优质育种措施:1.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作物进行交配,产生新的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杂交育种是目前种植业中非常普遍的育种方法。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它可以直接改变植物基因序列,达到加强作物抗病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指在农田内对作物进行耕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的一系列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因此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农作物栽培技术及其高产影响因素。
一、良种良法在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中,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良种良法。
良种是指品种要良好,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肥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品种,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良法是指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包括适时适量的施肥、灌溉、植保、病虫害防治等。
二、土壤保肥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肥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要保持土壤的肥力,首先要进行土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合理施肥,确保作物的生长需要。
要加强土壤有机质的管理,通过施入有机肥、翻耕、翻复灭蓝等措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要注意土壤的保水保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
三、科学施肥施肥是农作物栽培中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要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长需求,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确保作物的生长需求。
还可以采用复合肥、有机肥等多种施肥方式,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
四、合理灌溉灌溉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条件,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要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的水分状况,采取适宜的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还要注意灌溉水的水质和水温,不要因为水质不好或者水温过高造成作物根系损伤和生长停滞。
五、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可以采取多种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在不同生长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六、适时适量管理在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适时适量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适时包括适时播种、适时施肥、适时灌溉、适时收获等,都要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需求进行。
适量包括适量施肥、适量灌溉、适量植保等,不要过量施肥、过量灌溉、过量植保,避免造成作物的生长障碍。
作物栽培论述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论述题及答案1.试述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改善品质的途径答案: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2)气候生态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季节因素、温光因素。
(3)栽培措施。
改善品质的途径:(1)选育和采用优质品种。
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品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引起品质性状变化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子是最重要的,选育和选用优质品种是改善作物品质的首选途径。
(2)作物和品种的合理布局。
一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耕作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另外,不同作物的品质形成需要不同的生态条件,因此形成了一定作物优质产品生产的区域性,为了充分利用特定地区生态环境生产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应在适宜区域扩大种植优质作物和品种,形成优质农产品重点产区。
(3)调整播期。
改变播期时,使生态因子的组合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作物品质。
2.试述小麦一生三个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答案:小麦一生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营养生长阶段:从出苗到拔节(返青)1、生育特点:①生长中心:根、叶、蘖的生长。
②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③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决定穗数的时期。
2.主攻方向:争取苗齐、苗匀,培育壮苗。
为丰产奠定基础。
(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起身)到抽穗1、生育特点:①生长中心:根、叶、蘖生长和茎伸长,穗分化发育。
②营养特点:光合产物用于营养体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长逐渐加快,需肥水逐渐达到高峰。
③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巩固和决定穗数,决定小穗数,小花数和穗粒数的时期,奠定粒重基础的时期。
2.主攻方向: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调节群体合理发展,争取壮秆大穗。
(三)生殖生长阶段:抽穗到成熟 1、生育特点:①生长中心:生殖器官的生长为主。
②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充实,形成收获产品,营养生长基本停止,需肥水逐渐减少。
③与产量的关系: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
影响作物高产因素[精选.]
一)遗传因素作物的主要经济性状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的含量的食味等品质都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因此,作物的产品品质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作物之间和品种之间都存在品质的差异。
另一方面,作物的品质性状在遗传上一般都是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培育选用品质优良的品种是提高产品品质最根本的途径。
(二)环境因素1.地理因素。
同一作物产品品质的优劣,因种植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有很大差异,如小麦从北向南,籽粒变大、皮厚、灰分多,而籽粒的硬度、蛋白质和出粉率降低,品质下降。
这样就形成了一些优质种植区。
如新疆的棉花、吐鲁番的葡萄、中牟的大蒜和西瓜等。
调整作物布局是改善作物品质的重要途径。
把作物调整到它最适宜生长的地区,可有效提高品质。
2.光照由于光合作用是形成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因此光照不足会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
例如,南方麦区的小麦品质差,其原因之一就是春季多阴雨,光照不足引起的籽粒不饱满,籽粒容重低。
3.温度对禾谷类作物来说,灌浆结实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粒重,影响品质。
例如,水稻遇到15C以下的低温,会降低籽粒灌浆速度;超过35C的高温,又会造成高温逼熟,影响品质。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日平均气温在30C以下,随着温度升高,面团强度随之增强,面包烘烤品质得到改良。
气候冷凉和温差较大的地区有利于大豆油分的积累;亚麻和油菜籽的含油量则在较低温度(10C)时最高(分别为46.6%和51.8%),并随着温度增加而降低;向日葵和蓖麻对温度呈曲线反应,在21C含泊量最高(40.4%和51.2%),而在较高和较低温度下的含油量较低。
4.水分作物品质的形成期大多处于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因此需水量大、耗水量多。
如果此时遭遇水分胁迫,一般都会明显降低品质。
我国北方小麦灌浆后期常遇干热风天气,如果供水不足,就会严重影响粒重。
相反,水分过多,则会抑制根系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地上部的物质积累和代谢,降低品质。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农作物种植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如何掌握农作物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点研究之一。
本文将从栽培技术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农作物高产的原因。
一、栽培技术1.土壤管理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农民在土壤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土壤湿度。
合理浇水和覆盖保水膜,有利于土壤活力的提高,促进根系发育。
(2)土壤松化畦轮制度。
在开垦新地时,适当加入有机肥和化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3)翻耕制度。
通过翻压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2.种子选择优质的种子是农作物高产的基础。
因此,选择育种优良、耐病性强的品种种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施肥管理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营养,不同品种和生长期需要的营养也不同。
因此,在合适的时间和方式下合理补充肥料,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是保证高产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药剂和时间,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的害虫和病菌。
二、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包括气温、降雨量、湿度等多种气象要素。
因此,农民需要在栽培中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来制定科学的栽培方案。
2.品种因素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某种特性,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栽培方式,可以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
3.土壤因素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栽培中,农民需要注意合理土壤管理,防治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
4.采摘因素采摘也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采摘时间、方法和器具等方面的选择都需要科学合理,以保证农作物品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农作物高产要保证栽培技术的正确运用,同时要注意气候、品种、土壤和采摘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和高质量生产。
影响作物高产因素
一)遗传因素作物的主要经济性状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的含量的食味等品质都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因此,作物的产品品质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作物之间和品种之间都存在品质的差异。
另一方面,作物的品质性状在遗传上一般都是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培育选用品质优良的品种是提高产品品质最根本的途径。
(二)环境因素1.地理因素。
同一作物产品品质的优劣,因种植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有很大差异,如小麦从北向南,籽粒变大、皮厚、灰分多,而籽粒的硬度、蛋白质和出粉率降低,品质下降。
这样就形成了一些优质种植区。
如新疆的棉花、吐鲁番的葡萄、中牟的大蒜和西瓜等。
调整作物布局是改善作物品质的重要途径。
把作物调整到它最适宜生长的地区,可有效提高品质。
2.光照由于光合作用是形成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因此光照不足会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
例如,南方麦区的小麦品质差,其原因之一就是春季多阴雨,光照不足引起的籽粒不饱满,籽粒容重低。
3.温度对禾谷类作物来说,灌浆结实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粒重,影响品质。
例如,水稻遇到15C以下的低温,会降低籽粒灌浆速度;超过35C的高温,又会造成高温逼熟,影响品质。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日平均气温在30C以下,随着温度升高,面团强度随之增强,面包烘烤品质得到改良。
气候冷凉和温差较大的地区有利于大豆油分的积累;亚麻和油菜籽的含油量则在较低温度(10C)时最高(分别为46.6%和51.8%),并随着温度增加而降低;向日葵和蓖麻对温度呈曲线反应,在21C含泊量最高(40.4%和51.2%),而在较高和较低温度下的含油量较低。
4.水分作物品质的形成期大多处于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因此需水量大、耗水量多。
如果此时遭遇水分胁迫,一般都会明显降低品质。
我国北方小麦灌浆后期常遇干热风天气,如果供水不足,就会严重影响粒重。
相反,水分过多,则会抑制根系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地上部的物质积累和代,降低品质。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影响农作物高产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壤条件、气候环境、栽培措施等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影响农作物高产的因素。
土壤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土壤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
土壤的肥力水分和通气性是影响农作物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
充足的肥力能够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
而适当的水分提供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通气性则是保证根系有足够的气体交换,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在实际的农作物生产中,要做好土壤的改良和保育工作,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排水条件,提高土壤的通气性,这样才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气候环境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植物对于气候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对于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都是有利的。
而且,气温、光照、降雨等气候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在低温环境下,很多作物会产生霜冻伤害,导致产量的降低;在干旱环境下,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在农作物的栽培中,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并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农作物的栽培措施也是影响农作物高产的重要因素。
在栽培措施中,科学施肥、合理密植、适时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都能够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施肥是保证农作物生长需要养分的前提条件,适当的施肥能够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而合理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适时的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则是能够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充足的水分供应和健康的生长环境,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农作物的高产。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种子和无公害生产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种子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及提高作物高产品质的途径研究
作者:刘博艳刘盼
来源:《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2019年第06期
摘要: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我们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持续良性的发展下去。
那么影响作物生长品质的因素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栽培技术。
当然,要提高作物高产品质的途径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
关键词:影响作物生长;因素;高产品质
前言
要进一步提高作物高产品质,发展的重点一定要放在科技创新上,研制更高效更能适应环境的作物种子和幼苗;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使其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栽培技术要走向规模化,用机械化代替劳动力,充分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可以看作是育种的因素。
通常的育种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引种、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
1)引种是指从外地乃至国外引进品种,经试验试种后直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是解决当地生产上急需新品种的迅速有效途径。
引种具有简便易行、见效快的优点。
引种能否成功,决定于引种地区与原产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异程度,差异越小引种越容易成功。
引种时需要考虑的生态条件包括:氣温、日照、纬度、海拔、土壤、植被、降水分布及栽培技术水平等,其中气温和日照长度是决定性的因素,而纬度和海拔则与气温和日照长度密切相关。
2)系统育种是对自然变异进行个体(单株、单穗、单铃等)选择的育种方法,主要用于自花授粉作物、常异交作物和无性繁殖作物,是所有育种方法中最基本的,简易、快捷、有效。
其特点是优中选优,连续选优。
3)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亲本间的杂交在后代中创造变异并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是作物育种中应用最广、育成品种最多的基本育种方法。
通过杂交,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亲本品种的理想基因,结合到同一杂合体中。
再通过鉴定与选择,则可以获得超过亲本的新的重组类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制定育种计划,包括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处理。
为进一步提高作物的高产品质,首先就是要保证种子的优越性。
中国在可预见将来的育种目标主要是抗逆稳产,特别是抗病虫。
窄谱抗性将发展为广谱抗性,抗单一病虫害育种将发展为多抗性育种,“垂直”抗性将与“水平”抗性结合,使育成品种的抗性更为持久。
由于营养需要的不断提高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品质育种也日见重要。
同时,通过育种改良株型、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使作物的成熟期更加适宜,也将成为增加复种和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条件。
至于育种的途径与方法,则任何时候都有常规与非常规之别。
常规为主、多种方法互相配合,综合运用,将使育种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单倍体技术与诱发变异结合,可提高隐性突变体的出现频率;组织培养与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结合,可更快地筛选出有用材料;染色体工程将成为常规育种中导入外源基因的通用技术;质核置换也会产生有利的遗传变异等。
所有这一切都可能使作物育种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产生新的革命。
2、环境因素
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肥料和土壤等几方面的因素。
1)光照与作物。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及形态结构有重要作用。
光对植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指光对植物形态生成的作用,就植物生长过程本身而言,它并不需要光。
只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植物在暗处也能生长。
但是,在暗处生长的植物,形态是不正常的。
如在无光下生长出来的植物是黄化苗。
间接影响主要指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这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植物叶片每固定1 mol(摩尔)的CO2,大约需要468.6 kJ(千焦耳)的光能,因此光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来影响植物的生长。
正因为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如此巨大,因此如果能够控制光照强度与时间,就能控制作物的生长,使作物得到我们所期望的收成。
2)作物与温度。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是建立在植物各种代谢过程共同作用的基础上的,代谢过程受影响时,作物生长也势必受影响。
在作物代谢中所包括的各种反应里,除光化学反应外,其余所有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都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通过对代谢过程中各种反应的作用影响作物生长速度。
3)作物与水分。
水分是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料;水分的多少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作物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支持和保持作物细胞组织的紧张度,使植物植株茎叶挺直;水分是作物体本身最大组成部分,它给植物的蒸腾作用,用以调节植株体温和整个生理过程;水分还影响作物的开花、授粉、受精及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
就是说,水分对作物的生长影响是一个绝不可忽视的问题。
4)作物与肥料和土壤。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特性的综合表现,也是土壤不同于母质的本质特性。
包括自然肥力、人工肥力和二者相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
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
它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各种自然因素质量、数量及其组合适当与否。
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天
然植被。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土壤的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才能用以为人类生产出充裕的农产品。
经济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统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
仅仅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壤,不存在人类过去劳动的任何痕迹。
而具有经济肥力的土壤,由于其中包括人工肥力,则凝结有人类的劳动。
由于人工肥力是凭借人的生产活动形成的,人们就可以利用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促使人工肥力的形成,并加快潜在肥力转化,使土地尽快投入生产。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创造人工肥力,充分发挥自然肥力作用的动力。
土壤肥力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土壤肥力变好变坏既受自然气候等条件影响,也受栽培作物、耕作管理、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
农业生产上,能为植物或农作物即时利用的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叫“有效肥力”,不能即时利用的叫“潜在肥力”。
潜在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
3、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有很多,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就是土壤耕作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土壤耕作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和适度的孔隙比例;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清除杂草和疏松表土;形成高产土壤。
在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其它生活条件都适宜时,合理施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生产条件及产量水平,按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肥料品种,确定适宜的用量和配合比例,并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是充分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作物病虫害与农田杂草对农业生产有严重的危害性。
我国作物病虫害和杂草有1400多种,其中病害500多种,害虫700余种,杂草200余种。
病虫草害每年都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防治作物病虫草害是保证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如果要进一步提高作物高产品质,一定要改良遗传因素,改善环境,提高栽培技术。
让农业走上现代化、规模化、高效性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王一曼.作物高产的优质栽培.农业教育.2015,6
[2]张成.作物高产因素与优质栽培的关系研究.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1
[3]周知.影响作物高产的因素.农业与科学,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