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发展与创新 |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238·
2019年第13期
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探究
张茂林
(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3)
摘 要: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根据深圳水系特点,就深圳水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某流域为例,提出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染现状;保障水安全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13-0238-02
作者简介:张茂林(1986—),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规划与河道整治设计。
1 总体概况
按照国家“水十条”和《深圳市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行动方案》的要求,深圳的治水工作将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以及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治水提质攻坚战,力争“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臭、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亮丽的城市名片”。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彰显水文化为原则,引进全新的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策略和思路,从而体现流域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整体性。文章针对深圳水系特点和水环境现状,提出某流域综合治理思路和方案,为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策略。
2 流域存在问题
(1)流域主干流水质有所改善、支流污染严重;(2)污水支管网严重滞后,雨污混流现象普遍;(3)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低急待提标;(4)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5)河道水环境容量小;(6)面源污染严重;(7)流域暗涵化河道较多;(8)部分区域内涝形势依然严峻;(9)水资源保护与水土保持能力不足。
3 总体技术路线
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确定应明确流域治理需求,从五位一体的治理需求出发,展开流域现状调查,包括对流域概况调查、环境条件调查和污染源调查等。以流域治理目标为导向,在流域规划思路的指引下,在现有《深圳市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的行动方案》《深圳市治水提质指挥部关于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的工作计划(2015-2020年)》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根据需求及调查分析研究成果,按近中远期分期实施治理措施,并对综合治理方案实施效果进行预评估,并在后期服务中对照评估进行验证分析。
4 总体思路及策略
4.1 总体工作思路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善流域人居环境质量。以截污治污为核心,以防洪排涝为基础,以生态修复为目标,以水源保护为优先,以活水补水为灵气,以沿河景观为纽带的总体思路对流
域统综合治理方案统筹规划。4.2 总体策略
(1)水资源保护。以水源保护及充分利用为目标,入库污染源治理为核心,修复水库自然生态为重点等措施,实现流域内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①清洁小流域建设(入库支流治理)。以水土资源保护、河道整治和新社区建设为核心,把小流域治理与整治社区环境有机结合,实施水土保持、污水处理、河道改造、环境卫生、景观改善同步治理,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全方位促进河流水质变清,整个流域范围生态环境逐步好转。②前置库工程。对供水水库设置入库前置库,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污染突发事件,为处理突发事件赢得时间,保障主库的正常供水。③根治环境污染源。首先要明确保护区,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为控制污染源的扩散,保护水源水质,对水库水源地内存在的历史遗留果园和农地造成面源污染进行治理或逐步清退、关闭,主要工程措施包括生态滞洪沟、生物塘、生态截流草沟的建设等。
(2)保障水安全。基于系统治理原则,通过源头控制、中游蓄滞、末端排放,构建可持续城市防洪排涝系统。①防洪。按照“蓄滞、强渗、增排”的原则进行防洪治理,蓄滞:利用上游已建水库进行调蓄错峰,降低洪水峰值,减少入河的洪水;强渗:采用透水性材料,加强地面雨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排:采用河道清淤清障、断面拓宽、堤防加高以及雨水管网完善等方式,增强洪水排泄能力。②排涝。根据河流域实际特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原则进行排涝治理,点:通过 “一点一策”完善内涝点的雨水排泄系统,缓解或者解决点的内涝问题;线:通过流域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解决涝的出路问题;面:以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系统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流域内防洪标准和应对强降雨的能力。③临河建筑物。按轻重缓急结合河道综合整治推进临河稳患点的消除工作,确保安全底线;对流域河道红蓝线的划定,并加强管理、执法,确保线内无新增违建。
(3)改善水环境。加快管网建设是改善水环境的核心,是重中之重的有效措施,雨污分流与强化截流双管齐下,污水厂出水提标与低冲开发标本兼治。改善水环境是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按照流域特点综合治污、污水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坚持雨污分流制,近期分流与合流并存,清源与截流并重,远期逐步实现全面分流制。在已建干流截污箱涵及污水干管基础上,构建沿河截流、污水支管网建设、排水户接驳的三个层次的污水收集系统,推进正本清源,污水厂尾水提标改造。①管网建设。按照“分片建设,建设一(下转第241页)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发展与创新 | ·241·2019年第13期
运输市场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 加强对公路运输超载超限车辆的监控力度
公路运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部分运输企业为了获取到经济效益,会选择利用各种不同类型方式,比如超载超限的运输等。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治理的时候,为了从根本上对超载超限问题进行深入的治理和控制,可以加强对超载车辆、超限车辆的监控力度。也就是在提出治理措施的时候,要从源头上出发,对公路运输过程中的所有车辆,进行严格的监控,一旦发现有超载超限的车辆,要立即对其进行警示,并且对其进行严肃的处罚。在监控措施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可以在一些主要的交通干线、十字路口等特殊位置上,安装监控摄像头,同时还要在公路上安装符合实际要求的自动化车辆称重系统。这样来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一旦出现超载超限车辆,系统可以立即对其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其中包括具体的重量、超过的重量等。在针对这些超载超限车辆进行处罚的时候,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样有利于保证处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除此之外,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方法来实现对超载车辆的监控和管理,比如可以利用计重收费等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公路运输超载超限问题,而且还能够促使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 利用流动车辆监测和固定检测的方式
现阶段,在针对我国公路运输超载超限问题进行具体治理的时候,其根本目的是尽可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保证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在治理措施的具体落实过程中,一般都会对道路的具体运输情况进行监测,在一些重要路口安装检测设备,这样有利于对来往车辆进行固定检测。但是对于一些经常跑运输的司机而言,由于其已经比较了解哪一路口、哪一位置有固定检测,因此仍然会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加大对流动车辆监测的设置力度,这样能够保证检查效果。
3 结束语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超载超限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当前运输行业缺乏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这种背景下,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的有效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治理该类问题。
参考文献:
[1]旷绚.铁路超限货物运输货物尺寸测量方法研究[J].铁道
货运,2019,37(1):37-42.
[2]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2019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摘要)[J].中国水运,2019(1):10-13.
[3]张瑞海.超载治理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J].交通世
界,2019(Z1):264-265.
[4]陈旻瑞,黎川,吴烈阳,等.高速公路收费数据的货运车辆绕
行行为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1): 299-301.
(上接第238页)片,见效一片”的思路,优先实施重点污染区域,全面加快推进排水支管网系统、排污口接驳工程的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②正本清源。推进正本清源,从源头上实现雨污分流,实现污水厂的减负降能,最大限度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③污水厂提标。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基本为一级A或一级B,尾水直接排入河道,仅能满足景观水体要求,距离河道水质考核目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为防止污水处理厂出水成为新的污染源,对流域内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提标改造势在必行。
(4)修复水生态。蓄滞联动水体增量,补水、活水、亲水,湿地增容净化水质。①推动包括流域内非供水水库的联动、人工湿地出水等多渠道开辟河流补水新途径,再生水回用、清洁基流剥离、雨洪水利用前提下,发挥河道流域特点,通过河洲滩地、壅水、深潭、人工湿地等工程措施,增强水体交换能力,增加河流水环境容量。
②在河道综合整治中,有条件的河段岸带应采用自然护岸或具有自然护岸“可渗透性”的抗冲刷护岸,它可充分保证护岸与周围之间的水份交换和调节功能,为植物、动物提供生境空间,同时具有一定抗冲强度。③通过机械疏浚、壅水深潭的构建、投加生物菌种、投放水生动物等方式方法对河道内源污染底泥及受污染水体进行处理。逐步恢复河流水文调节、水体自净、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功能,实现河流自然本底功能修复。
(5)彰显水文化。展示客家文化特色,丰富滨水公共生活。以景观提升为目标,客家文化为特色,补水亲水为灵气,打造城市建设相匹配的堤、园、路一体的市政设施和生态园林、水文化等综合基础设施,实现滨水人居环境提升的要求。强化河流文化特征,重视水文化方面历史遗迹的保护,建立沿河文化遗产廊道,塑造当地有特色、有个性、有内涵的滨水文化示范博览区,传承流域人文社会发展的脉搏。
5 结束语
在综合整治城市流域水环境时,应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及现状,对水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不同的手段来恢复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该治理工程中以截污治污和为核心,以防洪排涝为基础,以生态修复为目标,加强水源的综合治理和保护,以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水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赫俊国,李相昆,袁一星.城市水环境规划治理理论与技术
[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伍业钢.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M].南京:江
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3]张莉颖.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思路研究——以某流域水环
境综合治理项目为例[J].绿色科技,2017(1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