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课程(PPT 30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维修体制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吸收了后勤工 程学的内容,维修策略注重结合企业和设备实际灵活运用。
生产维修 PM(第三代) ( Productive Maintenance ) (应19用6:0~1970年)
事后维修: 故障后果不严重,有冗余的设备,事后维修经济性较好,
预防维修: 故障后果严重的多数设备可采用
强调寿命周期 强调多部共管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第四代) (1970年至今)
2.全员生产维修 (TPM—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日本)
日本在美国生产维修的基础上,吸收了英国综 合工程学和中国鞍钢宪法群众路线的思想,提出 “全员生产维修”的概念。
强调全员参与 强调基础保养
设备维修策略
(二)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理论依据:摩擦学、摩损理论。 优点:可以减少非计划(故障)停机,将潜在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缺点:经济性考虑不够。 由于计划准确性的影响,可能产生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不注意设备的基础 保养。
2.美国为首的预防维修制
理论依据:摩擦学、周期检查、诊断。 优点:减少故障停机,检查后的计划维修可以减少部分维修的盲目性。 缺点:受检查手段和人经验的制约,仍可能使计划不准确,造成维修冗余或
改善维修: 设备严重、磨损、老化、疲劳的设备,应采用修复性的
处理,如更换零 件或通过零件表面处理,恢复磨损的几何尺寸等,称之
为纠正性维修。改 善维修以设备性能恢复性修复为主,允许小的设备改造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第四代) (1970年至今)
1.综合工程学(英国)
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丹尼斯·巴克思提出。其定 义为:“为使资产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把相关的 工程技术、管理、财务及业务加以综合的学科。” 英国政府以政府行为积极支持丹尼斯的理论,综合 工程学这一思想对其他国家也有所影响。
3.2 CBM(Ⅰ)
红外热图像仪
可视化声源定位实例
汽车发动机 电机
设备维修策略
在企业竞争激烈、注重经济效益的今天,对于不同维修方式
的选择,决定企业的维修成本和总效益。
(一)设备维修方法选择的因素
劣化部位及速度:是否能掌握劣化部位及速度。 趋势管理:可否测定劣化速度及倾向。 对生产之影响:是否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对设备之损害:是否单价高或可能引发其余设备重大故障。
缺点
◦因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较长。影响交货期。 ◦无计划性。材料、人员、技术准备都没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事后维修BM
事后维修应用
用于小型、不重要的设备中 注意事项是做好备品、配件的管理,缩短维修时间。
预防维护PM(第二代)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 (概1念950~1960年)
机械设备维修 --基础知
识
设备维修方式及发展
事后维修BM(第一代) ( BreakdownMaintenance ) (1950年前)
预防维护PM(第二代)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 (1950~1960年)
生产维修 PM(第三代)( Productive Maintenance) (1960~1970年)
为基础的预防维修( 定期维修TBM)而提出的。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第四代) (1970年至今)
3.状态维修 (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一般分以下三个等级: 3.1 CBM(Ⅲ)
最简单、费用最低的一种。配备简易手提式状态检测仪器, 由检测人员进行巡回定期检查。
◦国际上有两大体系共存, 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体制, 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体制。
◦这两大体制本质相同,都是以摩擦学为理论基础,但在形式和做法 上略有所不同,基本上属于TBM(Time Based Maintenance),即以 时间为基础的维修范畴。
预防维护PM(第二代)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 1(.1前9苏5联0为首~的计1划9预6修0制年)
全员生产维护TPM(日本)
概念
◦ 是以设备的综合效率为目标,以设备的时间空间为载体, 全员参与,在设备——生产之间建立一套彻底预防维护体 制。
五大要素
全效率
全系统
全员
TPM活动的要点
全员参与的改善提案活动
◦ TPM导入从公司的高中基层,都不可缺少。 ◦ 提案数量与比例
自主保全活动
◦ 改变工厂的面貌与管理水平的改善活动。 ◦ 员工自主管理意识得到质的飞跃(自已的工厂自已管理,自已的设
备自已维护)
倡导创新与改善
◦ 通过改善实现:零损耗、零浪费、零事故、零不良
致力于团队合作
◦ 公司内培养一种乐于学习,乐于改变的风气
TPM的5S活动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第四代) (1970年至今)
3.状态维修 (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随着监测手段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发展,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状态为基础的维修体制, 又称状态维修。状态维修是相对事后维修和以时间
不足。
应用:
◦ 用于重点设备
生产维修 PM(第三代) ( Productive Maintenance ) (1960~1970年) 生产维修体制是以预防性维修为中心,兼顾生产和设备设计制造而采
取的多样、综合的设备管理方法。最早被美国的GE公司采用。由下列四 部分内容组成:
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 2.预防维修(PM—Preventive Maintenance)。 3.改善维修(CM—Corrective Maintenance)。 4.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第四代) (1970年至今)
事后维修BM(第一代) ( BreakdownMaintenance ) (1950年 前 概)念
◦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
兼修时代:操作工=维修工 专修时代:操作工专门操作,维修工专门维修。 特点: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
优点
充分利用了零部件或系统部件的寿命。
生产维修 PM(第三代) ( Productive Maintenance ) (应19用6:0~1970年)
事后维修: 故障后果不严重,有冗余的设备,事后维修经济性较好,
预防维修: 故障后果严重的多数设备可采用
强调寿命周期 强调多部共管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第四代) (1970年至今)
2.全员生产维修 (TPM—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日本)
日本在美国生产维修的基础上,吸收了英国综 合工程学和中国鞍钢宪法群众路线的思想,提出 “全员生产维修”的概念。
强调全员参与 强调基础保养
设备维修策略
(二)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理论依据:摩擦学、摩损理论。 优点:可以减少非计划(故障)停机,将潜在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缺点:经济性考虑不够。 由于计划准确性的影响,可能产生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不注意设备的基础 保养。
2.美国为首的预防维修制
理论依据:摩擦学、周期检查、诊断。 优点:减少故障停机,检查后的计划维修可以减少部分维修的盲目性。 缺点:受检查手段和人经验的制约,仍可能使计划不准确,造成维修冗余或
改善维修: 设备严重、磨损、老化、疲劳的设备,应采用修复性的
处理,如更换零 件或通过零件表面处理,恢复磨损的几何尺寸等,称之
为纠正性维修。改 善维修以设备性能恢复性修复为主,允许小的设备改造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第四代) (1970年至今)
1.综合工程学(英国)
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丹尼斯·巴克思提出。其定 义为:“为使资产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把相关的 工程技术、管理、财务及业务加以综合的学科。” 英国政府以政府行为积极支持丹尼斯的理论,综合 工程学这一思想对其他国家也有所影响。
3.2 CBM(Ⅰ)
红外热图像仪
可视化声源定位实例
汽车发动机 电机
设备维修策略
在企业竞争激烈、注重经济效益的今天,对于不同维修方式
的选择,决定企业的维修成本和总效益。
(一)设备维修方法选择的因素
劣化部位及速度:是否能掌握劣化部位及速度。 趋势管理:可否测定劣化速度及倾向。 对生产之影响:是否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对设备之损害:是否单价高或可能引发其余设备重大故障。
缺点
◦因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较长。影响交货期。 ◦无计划性。材料、人员、技术准备都没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事后维修BM
事后维修应用
用于小型、不重要的设备中 注意事项是做好备品、配件的管理,缩短维修时间。
预防维护PM(第二代)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 (概1念950~1960年)
机械设备维修 --基础知
识
设备维修方式及发展
事后维修BM(第一代) ( BreakdownMaintenance ) (1950年前)
预防维护PM(第二代)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 (1950~1960年)
生产维修 PM(第三代)( Productive Maintenance) (1960~1970年)
为基础的预防维修( 定期维修TBM)而提出的。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第四代) (1970年至今)
3.状态维修 (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一般分以下三个等级: 3.1 CBM(Ⅲ)
最简单、费用最低的一种。配备简易手提式状态检测仪器, 由检测人员进行巡回定期检查。
◦国际上有两大体系共存, 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体制, 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体制。
◦这两大体制本质相同,都是以摩擦学为理论基础,但在形式和做法 上略有所不同,基本上属于TBM(Time Based Maintenance),即以 时间为基础的维修范畴。
预防维护PM(第二代)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 1(.1前9苏5联0为首~的计1划9预6修0制年)
全员生产维护TPM(日本)
概念
◦ 是以设备的综合效率为目标,以设备的时间空间为载体, 全员参与,在设备——生产之间建立一套彻底预防维护体 制。
五大要素
全效率
全系统
全员
TPM活动的要点
全员参与的改善提案活动
◦ TPM导入从公司的高中基层,都不可缺少。 ◦ 提案数量与比例
自主保全活动
◦ 改变工厂的面貌与管理水平的改善活动。 ◦ 员工自主管理意识得到质的飞跃(自已的工厂自已管理,自已的设
备自已维护)
倡导创新与改善
◦ 通过改善实现:零损耗、零浪费、零事故、零不良
致力于团队合作
◦ 公司内培养一种乐于学习,乐于改变的风气
TPM的5S活动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第四代) (1970年至今)
3.状态维修 (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随着监测手段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发展,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状态为基础的维修体制, 又称状态维修。状态维修是相对事后维修和以时间
不足。
应用:
◦ 用于重点设备
生产维修 PM(第三代) ( Productive Maintenance ) (1960~1970年) 生产维修体制是以预防性维修为中心,兼顾生产和设备设计制造而采
取的多样、综合的设备管理方法。最早被美国的GE公司采用。由下列四 部分内容组成:
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 2.预防维修(PM—Preventive Maintenance)。 3.改善维修(CM—Corrective Maintenance)。 4.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
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第四代) (1970年至今)
事后维修BM(第一代) ( BreakdownMaintenance ) (1950年 前 概)念
◦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
兼修时代:操作工=维修工 专修时代:操作工专门操作,维修工专门维修。 特点: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
优点
充分利用了零部件或系统部件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