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物联网现状和发
展趋势
物联网S2015-1
涛19号
物联网现状以及解决方案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电子标签)、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概念是05年正式提出来,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就相当于高速公路和市路的相比。

物联网利用互联网通讯的手段,实现物物交流,有效提高我们的管理效率,降低生产的消耗。

上面提及到的RFID技术,这是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

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物联网算术:
物联网= 感知设备+ 互联网
感知设备= 各种传感器(RFID = 被动传感器)
互联网= 通信网、互联网、广电网= 三网融合
物联网= 各种传感器+ 三网融合
国物联网大事件: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点“物联网”之火。

2009年8月24日:全球最大电信服务商——中国移动总裁在高调宣布“物
联网”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2009年9月:
2009年9月11日:中国正式组建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

2009年10月:
2009年10月27日:工信部长毅中撰文“物联网提高到战略性新型产业。


2009年11月:
2009年11月3日: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
技术,使之成为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2009年11月12日:省中科院和市组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省长、院长和书记之间高调出席。

2009年12月:
2009年12月23日:物联网火炬手——海涛,当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创新
奖。

2009年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物联网“决定国家未来”的高度。

2010年1月12日:市市长郭金龙调研物联网产业时指出,发展物联网技
术,提高首都信息化应用水平。

2010年1月16日:吴邦国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调研。

2010年1月23日:海尔发布世界首款“物联网冰箱”,可辨认食品相关信息。

2010年1月25日:工信部正式批准高新区为国家电子信息(传感网)示
基地。

2010年3月3—9日:十几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提出把物联网作为国
家战略新型产业。

2010年4月16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至2020年物联网将超过5万亿的规模。

2010年4月23日: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201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2010年5月18日:大唐电信、中科院和地方共同发起50亿的“中国物联网
产业基金”。

2010 年6 月8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组在京成立。

主席在双院院士大
会上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2010 年7月9日:物联网关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2010年7月26日:人民医院物联网院士工作站揭牌。

2010年7月27日:省举行物联网报告会,省委书记主持。

2010年8月10日:双流基地8个物联网项目落户,协议投资60亿。

2010 年8月9日:物联网总投资111亿,已进入小规模应用。

2010 年8月10日:我国提出的首个物联网国际规(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
系统)发布。

2010年8月16日: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院落户。

物联网现状:
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物联网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各省市、各企业均欲搭上物联网的这班快车。

因此,一时间,物联网是一个“大筐”,什么东西都要“往里装”。

有些省市计算物联网产值,往往把“沾一点边”的产品都计算到物联网中。

云里雾里,非专业人,甚至专业人士都很难说得清。

政府员工,媒体人士更是“不懂装懂”、“稍懂即成专家”。

搞得全国人民都知道物联网,都不懂物联网
物联网中存在的问题:
①、观念问题。

物联网是未来10-20年战略性新型产业,现在仅仅是起步。

而我们的媒体和政府往往会急功近利,有些地方,要5年达到几千亿;有些城市要
3-5年过上“物联网生活”。

这些宣传不利于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顺利发展,甚至会阻碍发展。

因此,我们应做到长期、持续的准备,这也许是中国人21世纪初引领世界科技浪潮的一次绝好机会,希望所有专业人士把握好时机。

②、技术问题。

物联网的一个基础是传感器,因此传感器是物联网很重要的技术。

由于传感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物联网一定比互联网和通讯网面临更多的技术难题,因此,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绝不是几项,而是很多很多和应用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共性的技术问题有,更多的是个性的技术。

所以各个相关企业应分头解决。

③、执行问题。

物联网是一项应用技术,政府项目的示效应很重要。

可是,多个省市都存在着“跟风”现象,“只打雷,不下雨”或“雷声大,雨点小”。

轰轰烈烈开会,慢慢悠悠规划,松松垮垮做事。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一项或几项具体的应用,进而完善及推而广之。

未来五年,真正意义的全球物联网很难实现。

但我们要逐步从局域物联网、行业物联网走向全国物联网。

近期的关键在于传感器及细分市场的应用软件。

近年来,远拓一直关注与物联网的发展,刻苦钻研,十年一剑,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在物联网这一区域做出了重大突破,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下远拓的物联网产品。

第一大类:传感器:
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对应不同的应用我们提供不同的传感器,覆盖围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安保、智能家居、智能运输、智能医疗等等。

震动传感器:YT-SHK震动传感器为自动柜员机专用震动传感器,采用新型高灵敏度传感膜而设计的全向振动传感器,具有全向检测、灵敏度可调、高抗干扰能力、产品一致性和互换性好、体积小、可靠性高等特点。

它可准确探知如敲击、爆破等破坏性振动,水平或垂直安装。

可配备警号进行声光报警输出。

配钞传感器:此为高可靠门感应开关。

当保险柜开启时。

可准确探知钞箱门开关动作,记录开启时间并联动录像。

重量:0.0025kg
净重量:0.0025kg
尺寸:2.0cm×1.5cm×0.6㎝< /p>
ATM机的配钞箱门上,当ATM机里的保险柜门开启时,它可探知并启动监控录像,准确记录开启时间。

传感器路由:YT—SRT传感路由器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微控制器、以太网收发器、信号检测电路、控制输出电路,实现由网络到物体(终端)的智能管理,或者物体到物体(M2M)的智能管理。

本传感路由器可挂接多个物体(终端),每个物体(终端)被分配唯一的ID 号。

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本传感路由器,发出管理命令,传感路由器对用户命令进行分析,然后采取相关的控制动作,以实现用户的期望。

本传感路由器还可以接收物体(终端)的信号,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以控制远程传感路由器上挂接的物体(终端),即M2M智能管理。

人体活动监测器:采用先进严密的人体运动监测算法,整合高等数字集成电路处理技术,使用SMD布线集成电路组装,探测距离0-5米可调。

当有物体接近ATM机时,可准确告警并开启录像进程。

它体积小功耗低,可在烟雾、粉尘、水汽、化学气氛以及高、低温等恶劣环境下工作安装架构简便,性能稳定可靠。

振动记录仪:YT-SHK-R振动记录仪是一个可重复使用的三轴振动记录仪,是为减少生产、运输、储存、生产过程中的损失而专门设计的。

产品紧凑,轻便,连接选配的电池可连续使用3个月,特别适合贵重货物的日常监视。

更重要的是,通过该产品,可以准确获知货物何时何地受过非正常的物理处理,或者是劣质的包装,而这些因素可以对您的产品,声誉和金钱造成损失。

记录仪按预先设定将三维方向的振动数据及振动发生时间记录下来,并可将数据打印列表以备事后分析。

通过专用管理软件,YT-SHK-R以及相应的数据可以非常快的和非常有效的读出来,简化管理和监视。

紧急报警器:YT-303A是紧急报警触发设备,作为安防系统中的设备,它可以戴在小孩或者老人的手腕,当孩子或者老人遇到危险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按下YT-303A的报警键,它立即向CIE(控制指令中心)发送出报警信息,CIE会使报警设备发出声音和灯光提醒,家里人听到或者看到报警信号能立即提供帮助。

YT-303A完全符合IEEE802.15.4 Zigbee HA协议标准,适用于任何Zigbee HA协议的网络中。

第二大类:云技术
卡号获取模块:银行卡卡号的捕捉不仅方便案发后快速检索定位监控影像资料,更为法律举证提供了权威保证。

但是卡号的安全捕捉具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各家标准不一。

具体
比较请见“技术优势一览表”。

远拓科技的卡号获取模块在极其底层的读卡器上采集银行卡卡号信息,是最安全的一种卡号捕捉方式。

物联网的鹏飞发展,已经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物联网战争,我们远拓科技正在精心研究物联网产品,我们会让生活更美好,更安全。

物联网是未来信息科技发展的方向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

物联网时代来临
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

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抓住机遇,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
物联网是对现有信息产业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世界主要国家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

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同时在客观上推动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一个国家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有重点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迎接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做好产业准备。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对未来经济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其中的一个重要容就是提出本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战略,并制定促进措施。

比如,美国正在加快实施“智慧地球”科技战略;欧盟制定了“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发挥政府引导示与企业研发推广的合力,启动了物联网的应用;等等。

可以说,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在世界围展开。

这对我国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应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尽早谋划,抓紧突破关键技术,努力使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从未来前景看,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具有很大空间。

目前,信息市场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而物联网正是一个重要的潜在市场。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促进流通有序高效运转,推动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消费安全系数,而且可以为扩大需拓展广阔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从现有条件看,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无论在产业实力、技术研发方面还是在政策支持、舆论环境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我国物联网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早,一些较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已进入应用阶段;我国是世界上可以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化的国家之一,从前端传感、中间信息传递到后端信息处理和应用的物联网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传感网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尤其是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在确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政策取向之后,又把“感知中国”作为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把物联网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一些城市和地区也相继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规划和设想。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还面临技术、资金、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制约,需要集中政府、企业、行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加以推进。

为了尽快把物联网培育成为我国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至少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规划。

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和部署,抓紧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发挥好规划的引导作用。

二是强化创新。

努力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三是培育需求。

加强物联网技术与工业化的结合,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四是专项带动。

积极探索技术应用和技术研发互动的有效形式,形成以技术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消除传感网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制约。

五是资金支持。

政府要加大投入,并引导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同时,运用市场机制筹措资金。

六是加强合作。

推动科技、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七是防风险。

充分了解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并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做好相应准备。

智能交通物联网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探讨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它的概念由来已久,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曾在一份报告中这样描绘“物联网”时代: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等等。

一、中国发展物联网的核心涵
1、抢占信息化制高点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它的概念由来已久,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曾在一份报告中这样描绘“物联网”时代: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等等。

物联网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业之中,如交通、建筑、电网、桥梁、隧道、公路、市政系统等,然后与现有的通信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我国制订物联网国家战略意义深远,一是改变现有互联网及通信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二是创造一个庞大的网络及行业应用市场,推动经济腾飞。

从国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国家在推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为了抢占信息化制高点,我国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将发展物联网战略放在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

温家宝总理特别强调,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中将传感网列入“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工信部已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专题规划,正在积极研究推进。

在物联网概念成为热门之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已经存在,形成以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为主角,以传感器、芯片、通信模块厂商为终端设备提供商,分布在各个行业、地域中的产业格局。

从长期来看,按照物联网的需求,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确实能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但近期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产业链上各个合作伙伴协同解决。

2、交通物联网的概念
交通物联网是在物联网战略背景下提出来的。

在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的背景下,交通物联网可以实现交通工具全程追踪,保证运输的安全;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实现车辆能自动获得更丰富的路况信息,实现自动驾驶,等等。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可见交通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如高速公路不停车电子收费、智能公交系统、移动应急指挥与调度、交警移动执法、机动车违章行驶监测、电子口岸、车载防盗系统等,只不过这些仅是物联网的雏形,还尚未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在未来,可以想象通过车车相连、人车相连、车路相连的庞大网络实现智能交通,从而解决诸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问题。

【中安网原创稿件声明】中安网文章时应遵循以下三个规则:1、保持原创文章中图表、图片、音视频的完整性;2、完整标注文章作者[文章前后有说明];3、中安网原创中部分容也要完整标注来源“中安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二、物联网与智能交通
1、智能交通的核心是人、车、路协同
智能交通是一种平衡的应用科学,是为了平衡交通使用者、车辆以及有限道路之间的关系,未来的交通系统可以通过站台查看下一班公交何时能到达,还剩多少空座位,可以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而绕开拥堵的路段,可以在最快的时间获知前方车辆刹车或者发生事故并采取避让措施。

因此,智能交通系统中获取数据是重要的第一步。

通过随处安置的传感器,交通管理者可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帮助监控和控制交通流量;通过在车安装GPS终端机及射频标签,交通参与者可以随时与周围的信息源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有效的交通信息,指引车辆更改路线或优化行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智能交能即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发挥人、车、路的协同作用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交通物联网的概念也正好完美诠释了这一涵。

交通物联网的提出,也极推动了智能交通的发展。

以为例,在交通物联网背景下,市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中,引入交通物联网感知、网络、平台、应用的四个层次容,实现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物联网时代的“智慧交通”创新设计。

要建立真正有效的交通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发挥智能作用。

例如,一座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物联网设备,就不可能形成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汽车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汽车在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之间的对话。

2、相关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的核心是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交通车联网的关键技术是如何实现车与路、车与车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互动,而能在此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无疑是无线技术了。

目前在汽车定位、通信及收费领域应用较多的是DSRC(短程通信技术)以及VPS(车辆定位技术)技术。

DSRC是一种微波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子道路收费方面。

而VPS则是一种GPS + GSM技术,在汽车导航、求助及语音通信方面有着较广泛的应用。

由于这些技术都是现有的技术,这里将不作赘述。

另外,红外线及超声波技术也是使用广泛、简便环保的技术。

其他的交通物联网核心技术还包括射频识别装置、视频检测器、地磁感应器、无线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与无线通信、行业应用软件等。

在这些技术当中,以底层嵌入式设备芯片开发最关键,引领整个行业的上游发展。

基于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融合,将使现有产品得到升级,使服务更加智能化,可以远程进行设备管理、调度和维护。

软件是物联网应用的核心和灵魂,各大软件企业都投入巨资研发相关软件和中间件(SaaS、SOA、云计算等),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在交通物联网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交通是一门复杂科学,每个交通物体都具备不确定性。

云计算作为一种高度可扩展的计算方式,通过互联网将资源以“按需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而且“按需使用、按用计费、用完即散”,正好满足复杂交通的要求。

从技术层面,我国推动交通物联网发展的重点技术包括:(1)DSRC短程通信技术;(2)车辆运行状态检测技术;(3)基础设施及环境性能检测技术;(4)辅助驾驶技术;(5)新一代交通控制系统。

三、推进交通物联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标准问题
交通物联网的发展必然涉及通信的技术标准,而各类层次通信协议标准如何统一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中国在快速增强研发的同时,也早已开始打造“交通物联网”的本土产业标准。

最值得一提的是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的短程通信技术,在我国已实现标准化而且已经推广多年。

由于当前交通物联网的任务主要面向需,制订本土标准有利于给企业更多的话语权。

可以理解的是标准制订面临着国国际上的压力,推动难度不小,但这势必延缓未来大规模的行业应用。

但交通物联网相关技术甚广,如何统一终端和接入标准都是推进交通物联网的问题。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采集信息的主要终端工具,如同物联网的“眼、耳、鼻”,这些采集信息工具标准不一,已严重制约物联网的发展。

由于采集信息的传感系统非标准化,运营商平台很难对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运营服务。

一方面,应用开发商面对不同的开发接口,开发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另一方面,因为传感标准不一,行业用户很难自由采购合适的终端,无法货比三家,受制于某个厂商的高价,进而也就无法成为运营商客户。

而车载终端GPS设备亦是如此,作为普及较广的终端产品,GPS设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该产品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对其功能和接口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至今在全国围仍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2010年6月8日在成立。

联合工作组由全国11个部委及下属的工信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全国智标委等19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