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病证的证候、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映中医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的规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及部分难治病、急危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及实际操作程序。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地位、任务,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及其依据,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特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各论分别介绍52个病证以及各章所属病证共同的主要证候及特征,病机述要、治疗要点等基本知识,我教研室拟定主要讲授34个病种,教学时数为108学时,共6学分。
目录
总论 (2)
感冒 (2)
咳嗽 (3)
哮病 (3)
喘证 (4)
肺痈 (4)
肺胀 (5)
心悸 (5)
心痛 (6)
不寐 (6)
汗证 (7)
血证 (7)
胃痛 (7)
呕吐 (8)
噎膈 (8)
腹痛 (9)
泄泻 (9)
痢疾 (9)
便秘 (10)
胁痛 (10)
黄疸 (11)
鼓胀 (11)
头痛 (12)
眩晕 (12)
中风 (13)
郁病 (13)
水肿 (14)
淋证 (14)
消渴 (15)
腰痛 (15)
虚劳 (16)
内伤发热 (16)
痹病 (17)
痿病 (17)
癌症 (18)
参考书目 (19)
课时分配表 (20)
教学内容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熟悉中医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的特点。
3.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病证分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了解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
1.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地位。
2.简介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3.简介中医内科病证的分类及其依据。
4.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的发病学特点。
5.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的证候学特点。
6.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特点。
7.介绍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8.说明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指出注意与前期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的衔接,和与其后期课程伤寒论、金匱要略和温病学的关系。
各论
一、感冒
【目的要求】
1. 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以及预后。
2. 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
3. 熟悉“寒包火”感冒、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l. 介绍四时感冒的临床证候特征,并说明四时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2. 叙述感冒的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
3. 明确感冒辨证属表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透邪。
4. 分别讲解三证感冒的症状特点。
5. 简要介绍感冒的调护及进展。
二、咳嗽
【目的要求】
l. 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
2. 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养正气。
3. 掌握各类咳嗽的辨证施治。
【教学内容】
l. 介绍咳嗽的概念。
2. 分析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内伤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
3. 讲述咳嗽的辨治原则。
4. 重点讲解咳嗽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
5. 简介咳嗽的调摄护理。
6. 综述咳嗽研究进展。
三、哮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逆。
2. 明确哮病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而实多虚少,标实本虚。
3. 掌握哮病发作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4. 熟悉哮病发作时区别寒哮、热哮;平时着眼肺、脾、肾的具体辨证。
【教学内容】
1. 介绍哮病的概念,并简要交待哮与喘的区别与联系。
2. 指出哮病发病的内因—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而诱发。
3. 说明哮病病位主要在肺而关系到脾肾;病理变化是内伏之痰为诱因所触发,以致气因痰阻,痰随气升,气道狭窄而致喘息哮鸣有声。
4. 讲述哮病的辨证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发作时辨别寒证、热证及寒包火证;平时辨别肺、脾、肾三脏的亏虚。
5. 指出哮病以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说明发作时祛邪利气。
冷哮证、热哮证、寒包热哮证的辨治。
6. 简介哮病的调摄护理。
7. 综述哮病研究进展。
四、喘证
【目的要求】
l. 了解喘证的病理机制,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两脏。
2. 掌握实喘、虚喘的鉴别和各型论治。
3. 熟悉寒热互见,虚实挟杂理论和喘脱的治疗。
【教学内容】
1. 介绍喘证的临床特征。
2. 说明喘证病因为外感风寒或风热,内伤可由饮食不当,情志不调及劳欲、久病所致。病位主要在肺和肾,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为痰热壅肺,宣降不利;虚喘属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反复发作可致喘脱。
3. 讲述喘证的辨治要点
4. 介绍喘证大发作时,导致喘脱危证的应急处理。
5. 简介喘证的调摄护理。
6. 综述喘证的研究进展。
五、肺痈
【目的要求】
l. 了解肺痈的临床特征。
2. 熟悉肺痈病理演变过程各个阶段的辨证要点。
3. 掌握肺痈的治疗大法及各个阶段的具体治法。
4. 重视排脓解毒,不能早投补敛,以免留邪。
【教学内容】
l. 指出肺痈的临床特征。
2. 介绍肺痈的病因。
3. 讲解肺痈的辨证论治。
4. 强调溃脓期是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
5. 简介肺痈调摄护理知识及研究进展。
六、肺胀
【目的要求】
1. 了解肺胀的临床表现,并与有关病证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