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保健行业现状
中国现代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健品行
业的缓慢起步和迅速崛起,代表事件是福建杨振华 第二阶段是 90
年代,保健品行业开始进入恶性膨胀和无序竞争的阶段,代表事件
是三株和 太阳神等保健行业领军企业的迅速崛起和消亡;第三阶段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保健行业重新 洗牌和逐步寻求标准规范的几起几落。 从80年代到 90年代末, 保健品市场容量一直都在增
长,并且在 2000 年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 500 亿元,达到辉煌的顶峰。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 里,保健品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 2001年、 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 43%和 29.8%, 2002 年销售额仅为 200 亿元。直到 2003 年突然到来的非典,才让人们重新开始重视保健,促使 保健品行业开始回暖,整体销售额达到 增长率达到 13%,销售额为 340 亿元;
2005 年保健食品市场份额为 年,再次出现了
负增长情况, 销售额只有 450 亿。保健品行
业的市场份额在 到增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或者说从 点。
中国保健品生产企业从 80 年代的不到 业
占绝大多数,大型企业极少。投资总额在 1 亿元以下 5000 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占 38%。投资在
5000 万元以下 1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占 6.66%,投资在 100万元以下 10万元以上的小型企业占 41.39%。投资不足 10 万元的作坊式 企业占到了 12.5%。并且保健品行业的企业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各领风骚三五年,如脑 黄金, 三株,太阳神, 都是在短时间内在全国或区域范围内获得极高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但 是又很快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如同烟花一般转瞬即逝。 而相关调查显示, 登记在册的中国保 健品企业中,存活 15 年以上的仅有 5家。
保健品市场四大跟风现象
“每天两粒深海鱼油,提高记忆力,降低高血脂。
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各种保健品广告开始在电视、 逐也
在随着广告词的更替而不断变化。
一项专门针对中国保健品市场进行的大规模调查报告指出, 近 20 年来, 四类保健品在中 国市场上曾风靡一时,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对此, 《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保健协会秘 书长徐华锋、 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王大宏。
助消化抗疲劳保健品。这一类保健品最早出现在中国市场上,早期家喻户晓的“太阳神” 、 “三株口服液” 、“昂立一号”都打出了调节肠胃道功能、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抵抗疲劳 的招牌。 一时间, 全国掀起了购买热潮。 资料显示, 1993 年,太阳神的营业额高达 13亿元; 三株在全国所有大城市、 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 600 个子公司, 在县、乡有 2000 个办事处,行销人员总数超过
补血补脑类保健食品。 “有一段时期,仿佛整个中国的人都在贫血,都在失眠健忘。 ”这是 美国一位全球保健品市场分析专家在其报告中所说的。的确,从“红桃 K ”到“血尔”、“朴
雪”,从“安神补脑液”到“脑黄金” 、“脑白金”,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在补血补脑。 国农村地区贫血率的确比较高,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 ”陈霞飞说,但这不是单纯用保健品
第一个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保 851 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300 亿元; 2004 年市场延续了 2003 年的上升趋势, 470 亿元。但是在 2006 6 年里并没有得 2000 年到 2006 年总体销售额刚好回到了原 100 家发展到今天的 5000 多家,其中中小型企 1 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 1.45%;投资总额在 ”“要想人不老,多用螺旋藻。 ” ,, 从 广播中 “狂轰滥炸” ,人们对保健品的追 15 万。
就能解决的,需提高整体饮食水平和营养意识。
排毒减肥类保健产品。 减肥保健品是每年夏天的保健品市场主角。 尤其近两年,“清肠道, 润肠毒, 减油脂” 的保健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记者在王府井大街一家药店的保健品柜台看 到,各种减肥、排毒类保健品占据了 2/3 ,大宣传广告吸引着许多人上前咨询购买。
补维生素和钙类保健品。 根据中国营养与保健品食品分会的统计, 最受欢迎,销售额超过 68 亿人民币,各种维生素也名列前茅。 这与政府倡导和媒体宣传都有很大关系,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放着一瓶钙。 实并非人人都缺
钙。 人们为何盲目跟风
除了上面这些全国规模的保健品跟风现象,像鱼肝油、蛋白粉、螺旋藻、阿胶、 风靡一时。 记者在 10家药店及商场保健品专柜随机调查了 30 名购买者, 人用或者听了广告宣传就会购买。 《生命时报》进行的网络调查也显示,被问及购买保
健品 的目的时,8 0%的人表示是为了 “强身健体”,10%的人希望“通过保健品治疗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病” 。而且,大部分人服用保健品之前都没有征求医生的意见。那么,人们买 保健品为何爱跟风?专家分析有两大原因。
一是消费者缺乏理性鉴别能力, 对保健品的认识存在误区。 徐华锋指出, 首先相当一部分人 认为保健品有百利而无一害,全家老少都能吃,而且吃得越多越好。其次, 还有些人希望保 健品能治病,把它当药用。 “事实上,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所需要的保健品不同,盲 目大量服用,还会增加胃肠负担,甚至引发毒性反应。 ”徐华锋说,保健品当然也不是越贵 越好, 例如昂贵的蛋白粉,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 如果消化好, 完全可以从肉蛋中获 取蛋白质。
二是保健品市场不够规范, 北京市工商局市场处的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 工商局经常接到 关于保健品的投诉,不法商家的牟利手段不外乎以下几种:打着义诊的旗号忽悠人们购买; 利用“赠药”、“免费试
用” 、“赠送礼物” 等促销手段吸引人; 夸大保健功效, 渲染治病作用, 在宣传时往往将保健功能过度“演绎” ,如“免疫调节”往往被宣传成提高免疫力,甚至有 “抗传染病” 、“抗肿瘤”等作用;依托名人效应,大肆进行虚假宣传。
“这些年来,随着保健品行业的日趋规范,正规厂家忽悠百姓的情况大大减少了。但也存
在着夸大疗效、销售人员资质不够等问题。 ”徐华锋说。
专家支招杜绝跟风 陈霞飞指出, 中国人在购买服用保健品过程中, 需要更多的营养保健知识, 这样才能正确选 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
首先,要清楚不是人人都需要补。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机能,因此 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如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 身体虚弱、 大病初愈的人或者是缺乏某 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人。 其次,缺啥补啥,先咨询医生。正常的成年人通过膳食能获得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不需 要额外通过保健品补充。对于通过膳食仍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的人,要先经过专业的检查, 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再次,勿轻信宣传。不要轻信所标百分比,如吸收率、有效率、治愈率、使用率等。消费 者在购买保健品现在补钙类保健品在中国 现在补钙的理念深入人心, ”徐华锋说,事
灵芝等都 八成人表示看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