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阶段历史

合集下载

马来西亚的历史和地理方面

马来西亚的历史和地理方面

马来西亚的发展过程中收到殖民影响
• • 华人与印度人在2世纪与3世纪在这个区 域建立许多贸易港与城镇…… 首度的殖民统治发生于1511年,葡萄牙 舰队攻占马六甲,建立殖民地。直到 1641年,荷兰联合柔佛攻下马六甲。此 后,荷兰与柔佛保持联合关系。半岛北 部各王朝则渐渐成为暹罗的藩属…… 英国的势力在1785年开始进入马来半岛, 那一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向吉打苏丹租借 了槟城…… 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日本占据马来亚, 各族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然而大众对独 立的支持亦逐渐增长……
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实 力的上升以及中美之间的关系
马来西亚在东南亚诸国的相对地理位置
• 自然地理 • 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 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 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 • 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南濒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东马 来西亚为砂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 线部长4192公里。全国分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 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 • 马来西亚政区地理 • 雪兰莪、登嘉楼以及东马的沙巴、砂拉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 都吉隆坡、纳闽和布特拉再也(简称布城,Putra Jaya,联邦政府行 政中心)。

仅从直观的地缘关系上看,马来西亚同美国的关系是比较远的,但是我们也 应该知道,美国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施加影响的行为一直也没有 结束过,以美国构筑防华三重岛链为例,第一岛链包括日本主要的岛屿、冲 绳、菲律宾、台湾地区,第二岛链包括了关岛及澳大利亚周边,而夏威夷则 是第三岛链。虽然马来西亚并没有明确的被放入这三层岛链之中,但是光看 这些国家我们也知道,马来西亚的位置是十分实力上升的矛与盾:

马来西亚的历史

马来西亚的历史

马来西亚的历史马来西亚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多元文化国家,其丰富的历史为现代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远古时代的定居开始,逐步探索马来西亚的历史发展。

起源与早期文明时代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现今马来西亚地区出现了人类聚居的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明。

早期居民倚靠渔猎和农耕为生,形成了一系列以部落为单位的社会组织。

古代王国的崛起公元1世纪至15世纪,许多重要的王国在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岛相继兴起。

其中最有名的是斯里维贾亚亚瓦德王朝和马六甲苏丹国。

斯里维贾亚亚瓦德王朝建立了庞大而富有的王国,被认为是马来半岛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而马六甲苏丹国则通过其战略位置和贸易活动,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殖民时代与欧洲殖民者的到来16世纪,欧洲的殖民势力开始涌入马来西亚。

葡萄牙是第一个在马六甲驻扎的殖民者,紧随其后的是荷兰和英国。

这些欧洲国家通过控制贸易路线,建立殖民地和拓展势力,对马来西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英国最终成为马来西亚最重要的殖民统治者。

殖民统治与独立运动英国在19世纪末开始加强对马来西亚的控制。

他们通过殖民政策将马来半岛的各民族纳入统治,并建立殖民地政府机构。

然而,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马来西亚开始出现独立运动的浪潮。

早期的独立领导人如图阿曼·奥斯曼、阿贝都拉和年轻的纳吉布·阿都尔·拉扎克为马来西亚的独立奋斗。

马来西亚独立与后殖民时代1957年,马来亚半岛宣布独立,建立了马来亚联邦。

此后,与沙巴和砂拉越合并成为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国家。

尽管独立后马来西亚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如种族紧张局势、经济发展等,但国家通过政策和改革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

多元文化国家和现代发展马来西亚是一个以多元文化而著称的国家,拥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社群。

这种多元文化的共存为马来西亚带来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和社会风貌。

此外,马来西亚也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马来西亚简介介绍

马来西亚简介介绍

日期:CATALOGUE目录•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马来西亚的文化特色•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马来西亚的旅游资源•马来西亚的社会生活与教育体系•总结与展望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及区域划分历史沿革及重要事件01020304早期历史殖民时代独立运动马来西亚成立外交关系经贸合作人文交流030201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及合作马来西亚的文化特色伊斯兰教影响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官方宗教,对马来西亚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多元种族与信仰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国家,其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三大主要种族。

各种族间的和谐共处是马来西亚文化的重要特征。

宗教自由与尊重宪法保障宗教自由,各种宗教信仰在马来西亚得到尊重和保护。

多元文化及宗教信仰官方语言汉语(包括粤语、普通话等方言)和泰米尔语在马来西亚也有大量使用者,是这多元文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与泰米尔语文学传统语言及文学音乐与乐器舞蹈表演传统艺术艺术、音乐与舞蹈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高速发展人均收入较高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03农业基础稳固01服务业为主导02制造业重要组成主要产业及经济结构开放型经济政策税收优惠措施完善的法律保障贸易投资环境及政策马来西亚的旅游资源1 2 3吉隆坡槟城亚庇热门旅游城市景点推荐椰浆饭椰浆饭是马来西亚的国菜之一,用椰浆烹制的米饭搭配各种香料、肉类和蔬菜,口感丰富。

海南鸡饭海南鸡饭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传统美食,选用嫩滑的鸡肉搭配香浓的米饭,味道鲜美。

炒粿条炒粿条是马来西亚一道受欢迎的小吃,用粿条搭配蔬菜、海鲜或肉类炒制而成,口感爽滑。

美食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及购物攻略浮潜01热带雨林探险02购物攻略03马来西亚的社会生活与教育体系社会生活、民俗与禁忌社会生活禁忌政府重视教育公平,实施免费的基础教育,并提供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以确保所有阶层的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教育体系及政策教育政策教育体系知名大学马来西亚拥有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学,如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等。

马来西亚文化

马来西亚文化

宗教与信仰
1
马来西亚的宗教包括伊斯 兰教、佛教、基督教、印 度教和锡克教等。马来人 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民族, 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而 华人和印度人则主要信仰 佛教和印度教。这些不同 的宗教信仰在马来西亚的 文化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
宗教与信仰
2
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主 要宗教之一,穆斯林人口 遍布全国。伊斯兰教对马 来西亚的社会和文化有着 深远的影响,例如在马来 人的传统服装、艺术和建 筑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伊斯
语言与文学
马来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大多数马来西亚人使用的语言。马来语与印尼语 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马来西亚的英语普及程度也很高,特别是 在教育、商业和政治领域 马来西亚的文学深受马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马来西亚的文学作品 通常涉及到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社会不平等和殖民主义等主题。一些著名的马来西亚作 家包括阿都拉·赛义德、安俗与习惯
社会风俗与习惯
社会风俗与习惯
马来西亚的社会风俗和习惯也很有特色。在马来西亚,人们通常用右手抓食饭用具,只有 在西式餐饮场合才使用刀叉。在公共场合,人们通常会穿着得体,避免过于暴露或过于花 哨的服装。在打招呼时,人们会用双手合十并微微鞠躬。此外,在马来西亚还有一些特殊 的礼仪规则,例如在清真寺必须穿着得体并禁止吸烟等
传统手工艺与工艺品
马来西亚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和工艺品,其中包括蜡染、木雕、银器和陶瓷等。这些手 工艺品通常以马来文化、传统和自然为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文化意义。在 马来西亚的许多城市和乡村中,手工艺品制造是一项重要的行业,许多人以此为生
蜡染是马来西亚最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一,以精细的图案和复杂的图案而闻名。在马来西亚 ,蜡染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和装饰品等方面。木雕也是马来西亚传统手工艺品之 一,通常以马来文化、传统和动物为主题。银器和陶瓷也是马来西亚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 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马来西亚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马来西亚历史发展是怎样的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马六甲海峡所具有的海上重要通道地位,带来了贸易和外国影响,从根本上影响着她的历史,下面是店铺分享的马来西亚历史发展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马来西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在文化上和语言上,今天的马来西亚与马来群岛之间并没有多少的区别,然而,出自于外部的影响,今天的马来群岛地区被分划成六个不同的主权国家,即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东帝汶。

1957年8月31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独立;1963年,马来亚联同新加坡、沙巴及沙捞越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首都为吉隆坡,联邦政府则位于布城,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1、史前时代在马来半岛、沙巴与砂拉越均有考古遗留出土,人类在这个区域栖息的最古老证据可追溯到距今四万年前,这些旧石器时代猎人可能是塞芒人的祖先,这个矮黑人群体在马来半岛具有极深的渊源。

瑟诺伊人似乎是个复合群体,有一半的母系DNA谱系来自塞芒人,另有一半来自晚近从中南半岛迁来的祖先,学者主张他们是早期南岛语族农耕者的后代,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将语言与技术带到半岛南部,他们与塞芒人结合起来并混血。

原生马来人具有较多样的源头,即使他们显示某些与海洋东南亚的关连,有些人具有来自中南半岛的祖先,约在距今二万年前的最晚近的冰期高峰,某些人类学家支持原生马来人源自今天中国云南的说法,接下来则是在全新世早期,经由马来半岛往马来群岛的人口扩散。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原生马来人遭到次生马来人推往内陆,次生马来人是铁器时代或青铜时代的人群,其祖源部分来自柬埔寨与越南的占族,这些次生马来人是半岛上第一个使用铁器的人群,他们是现在马来西亚马来人的直接祖先。

2、早期王国印度文明对马来群岛的影响,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古代印度人称马来半岛为黄金半岛(梵文:Suvarnadvipa),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上,也称马来半岛为黄金半岛(拉丁语:Golden Chersonese),马六甲海峡则称为象牙海湾(拉丁语:Sinus Sabaricus),印度商人来到马来群岛购买丰富的森林和海洋产品,并与和当时来到这里的华人商人进行贸易往来。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历史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历史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历史马来西亚吉隆坡是一个兼具现代化城市与丰富历史的地方。

它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积淀了许多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为您介绍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历史沿革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第一章:吉隆坡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吉隆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一千多年前。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这个地区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曾有人类居住。

早期的居民主要以渔猎为生,并建立了一些小型聚居点。

在14世纪,吉隆坡地区逐渐被马六甲苏丹国掌控。

这个时期,吉隆坡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城市,吸引了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和船只停靠。

马来、中国、印度等不同文化的影响开始在这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

第二章:殖民时期的吉隆坡吉隆坡的发展走向全新的里程碑是在19世纪初,当时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此地设立了定居点。

由于吉隆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英国人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行政中心,并开始引入现代化的设施和管理制度。

吉隆坡在殖民地时期的发展迅速。

铁路、道路和港口的建设使得吉隆坡的交通更加便利,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和移民涌入。

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吉隆坡的面貌,并令城市逐渐成为东南亚重要的城市之一。

第三章:吉隆坡的现代化进程马来西亚于1957年独立,吉隆坡成为新成立的国家的首都。

这标志着吉隆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随着国家的独立,吉隆坡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的现代化进程。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使得吉隆坡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高楼大厦、购物中心、现代化的交通系统等现代化设施纷纷涌现。

吉隆坡开始变得繁忙而拥挤,成为一个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都市。

第四章:吉隆坡的文化与旅游吉隆坡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

马来、华人、印度人等不同种族和宗教的文化在这里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

吉隆坡的文化活动和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吉隆坡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

世界闻名的双子塔、吉隆坡塔、国家博物馆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吉隆坡的美食文化和购物天堂也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轨迹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轨迹
收稿 日期 : 0 1 6— 7 2 1 一o 2
等教育基本上是根据英国殖民政府统治上的需要
作者简介 : 刘苗苗 (93 , , 18 一)女 黑龙江泰来人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硕士研究生 。
5 6
而建立起来 的, 其高等教育体系深受英 国高等教 育模式的影响 , 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教学媒介语 、 教学内容 、 课程设置、 管理体制、 交流对象等诸多 方面。例如, 这一时期的本地高校采用的教学语 言是英语 , 而非本地语言 ; 教学 内容采用 的也是简 化后的英 国教科书; 课程设置与英 国国内高校的 课程设置基本相似 ; 在高校管理体制上 实行 “ 大
新加坡成立 的海峡殖 民地及马来亚联邦 医科学 校。该校是在当地华人和马来人 的强烈要求下 ,
由英 国殖民政府利用公共资金创立而成 ; 它也是
来西亚社会的各个层面打上了深刻 的烙印 , 其高
等教育发展也基本受英国政策的控制 。早期的马 来西亚高等教育有以下特点: ( 高等教育体 系沿袭英国模式 一) 沿袭英国及欧美教育体系是马来西亚与其他 国家教育 的根本区别 。 独立 以前 , [( 2 J 马来西亚

员会成立。卡尔 ・ 桑德斯委员会的任务是对马来 亚和新加坡 的大学教育进行调查 , 并提出建议。 该委员会建议将英王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弗士 学院合并 , 成立马来亚大学。 14 年 1 , 9 9 0月 马来亚大学成立 , 校址设在新 加坡 , 其主要任务是为当时的马来亚和新 加坡培
第1 2卷第 4期
V0. 2 No 4 11 .
沙洋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 n lo h y n a h r l g o r a fS a a gTe c e sCo e e l

马来西亚历史

马来西亚历史

马来西亚历史- 正文马来西亚由马来亚(简称西马)和沙捞越、沙巴(简称东马)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隔南中国海相距约600公里。

“马来亚”一词源于南印度泰米尔语“Malonylom”,意为“山”。

民族有马来人、华人、印度次大陆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人)、欧亚混血种人、泰人和土著民族达雅克人等。

在西马,马来人占总人口53%,华人占35.6%,印度次大陆人占10.6%,还有少数其他民族。

在沙捞越,达雅克人占总人口39.6%,华人占30.1%,马来人占18.7%。

在沙巴,达卡山人占总人口28.2%,华人占21.4%,马来人占6.8%。

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印度教、天主教等。

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吉隆坡。

古代根据考古材料,1万多年前马来半岛上就有人类居住,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旧、新石器时代和阶级社会的铜器和铁器时代。

公元 2世纪初,在马来半岛建立狼牙修、羯荼等古国。

6世纪,狼牙修成为马来半岛北部强国。

该国人民、贵族和国王的衣饰有严格区别,居住条件悬殊,阶级对立明显,奴隶制占统治地位。

生产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盛产沉香。

许多印度商人来吉打贸易,因此该国深受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狼牙修在515~568年期间曾四次遣使到中国。

7世纪开始衰落。

6世纪末至7世纪初时,吉打国脱离狼牙修独立。

671年,中国义净曾路过该国前往印度。

据8~9世纪到过吉打的阿拉伯商人记载,当时吉打商业繁盛,为沉香、樟脑、檀香、象牙、锡等物资的交易中心, 9~10世纪时成为室利佛逝(三佛齐)的属地。

12世纪末,三佛齐衰落,暹罗王朝统治了马来半岛北部。

14世纪末,麻喏巴歇征服了三佛齐,统治了马来半岛并控制了马六甲海峡。

1405年,拜里米苏剌建立马六甲王国(又称满剌加王国)。

马六甲王国是一个封建制国家。

国王是最高统治者。

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各位大臣。

臣属各邦每年要向国王纳贡和服役。

农民耕种土地须交纳地租。

马来西亚国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浅析

马来西亚国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浅析

知识文库 第10期237马来西亚国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浅析周雅慧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选用内容是否科学得当,是完成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和作用,体现历史课程的宗旨与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国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例、结构设置、内容选取内容,以期获得供我国借鉴学习历史教科书编写参考的可取之处,填补我国历史教学界对马来西亚历史教科书研究的空白。

1 马来西亚历史教科书编写概况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

经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突飞猛进,被称为 “ 亚洲四小虎”之一,是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人口拥有多个民族,主要为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

马来语为国家国语,编写历史教科书的部门为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该机构为马来西亚的语言与文学规划及发展署,兼该国的主要出版社。

迄今为止,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已经出版了5000多种图书。

在马来西亚,历史学科在初中和高中都被归入核心课程,自1956年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成立以来,总共出版过四次历史教材,进行过三次修订。

马来西亚教育部设置有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历史为文理科的必考课程。

2 马来西亚国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结构、章节安排马来西亚国民版初中教科书共有三册,具体为第一、二和三册,分别用于13-15岁适龄学生学习,而高中教科书共有两册,具体为第四册和第五册,分别用于16-17岁适龄学生学习,一本教科书供一年的学习量。

本文具体分析国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

马来西亚高中历史教科书从组成部分来看,可以分为:学习目的栏、知识导图、信息窗、课中练习、插图、网络知识指引、总结、课后测试与评估八个部分。

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在编写高中历史教科书时,使用专题式结构,具体涵括了文明史、宗教史、英国侵略时期的社会历史、民族主义发展历史以及近代马来西亚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等内容。

关于世界历史的内容具体介绍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道的开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3 马来西亚国民版历史教科书的特点 3.1 马来族原住民历史占比大依据马来西亚教育部政策倡议中心于2015年颁布《中学历史教学与教科书测量改进措施》中,对现有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进行剖析,指出世界历史的部分十分有限且不够平衡。

马来西亚历史文化简介

马来西亚历史文化简介

马来西亚历史文化简介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历史文化丰富多彩。

这个国家位于东南亚,由马来半岛的南部和婆罗洲岛的北部组成。

马来西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时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本文将对马来西亚的历史文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古代历史马来西亚的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时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马来半岛上,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遗址,这些遗址表明当时的人类在这里生活、狩猎和墓葬。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来半岛上的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许多不同的文化在这个地区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二、近现代历史到了近现代,马来西亚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6世纪,欧洲列强开始进入东南亚地区,并对马来西亚进行了殖民统治。

英国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成为了这个地区的最大殖民者,他们通过武力和外交手段控制了整个马来半岛。

在殖民统治期间,英国对马来西亚进行了大量的资源掠夺和剥削,导致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

然而,在20世纪初,马来西亚人民开始进行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其中最著名的领袖是苏格兰人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Tunku Abdul Rahman),他领导了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并成功地推动了马来西亚的独立。

1957年8月31日,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宣布马来西亚独立,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首任总理。

独立后的马来西亚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

在政治方面,马来西亚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军事政变。

在经济方面,马来西亚实行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ialization),大力发展本地工业和制造业。

这些政策使得马来西亚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三、文化遗产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形式。

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和手工艺品等。

马来西亚史

马来西亚史

《马来西亚史》芭芭拉·沃森·安达娅伦纳德·安达娅华人的发展书籍内容概论第一章过去的遗产五世纪开始,中国的文献出现了南洋方面的内容。

与“扶南”地区、马六甲地区出现了商业贸易,并且开始兴盛,中国文化在一定情况下有传播。

第二章马六甲王国和它的继承者马六甲王国建立初期,中国皇帝为马六甲题字,马六甲成为第一个收到中国皇帝题字的外国国家。

永乐年间郑和下南洋,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中国人大量涌入该地区,并逐渐定居于此,与马来人们通婚繁衍,进而产生新的族群——峇峇娘惹。

第三章马来贸易国家的衰亡欧洲殖民国家开始介入,马来统治者从对华贸易中获取了大量收益。

马来诸国的经济发展持续吸引了大量中国移民,扩大了原先的中国人小社区,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马来半岛,到后期廖内群岛、霹雳州地区的槟榔种植园产业和工业生产几乎全被中国人支配了。

华工开始从19世纪贯穿马来国家的政治活动。

第四章“创造一个新世界”1.中国人主导了商业化农业和采矿业。

中国人在当地人员增加很快,1827年中国人是新加坡最大的居民团体,同时这样的情况也在其他城市出现。

来到马来世界的中国人主要目的之一是摆脱他们在国内所受贫穷生活,移民开始出现在东海岸,影响马来世界的变化速度。

2.这时期中国人与马来人发生冲突很少,马来行政人员有很多能够将潮州话,写汉字。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秘密团体”,以保存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但是各个社团之间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3.由甲必丹(kapitan china)协调纠纷的传统开始不在适用于这一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一个甲必丹去世可能会预示不同中国人团体间的权力斗争开始。

秘密团体开始挑战现存政府的权威,中国人群体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日益严重,爆发了很多骚乱。

第五章英属马来亚的形成1.马来社会中国居民数量依然稳步增加,马来人与华人的文化、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加速了华人社区发展成一个独立自主单元。

华人秘密社团依旧存在,但是作用开始变化,更能为社会所接受。

马来西亚独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研究

马来西亚独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研究

马来西亚独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马来西亚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一漫长而复杂的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今天的城市形态。

本文将对马来西亚独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1957年至1970年代初马来西亚独立之初,城市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主要城市人口较少,基础设施也缺乏。

政府开始大力投资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吉隆坡、槟城、槟岛等城市开始崛起。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相关问题,例如缺乏住房、基础设施不足等。

政府不断提高投资额,推动城市化进程。

第二阶段:1970年代至1990年代1970年代,马来西亚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政府开始制定城市化政策,吸引外资,大力推进城市建设。

在这一阶段,吉隆坡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槟城也开始发展。

新城市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例如城市犯罪率上升、环境污染等。

第三阶段:1990年代至今1990年代,马来西亚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时,城市化进程已进入成熟阶段,政府主要面临的任务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技术和建设基础设施。

在这一时期,马来西亚城市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了不断加速的态势。

除了吉隆坡和槟城等传统城市之外,更多的城市不断崛起,例如槟北区、吉打等地。

同时,城市犯罪率、空气和水污染等问题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结语马来西亚独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充满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今天马来西亚的城市形态。

今后,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发展不断变化,马来西亚城市化进程也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马来西亚历史

马来西亚历史

马来西亚历史马来西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

在这个地区出现了几个独立的王国,如著名的马六甲王国、吉打王国、斗湖王国等。

它们的兴起是由于东南亚地区的商业活动不断发展,尤其是马六甲地区的港口成为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中转站,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海盗前来。

14世纪初,马六甲王国兴起,成为了马来亚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们和中国、印度以及阿拉伯的商人交流,与印尼的伽援佐王国展开激烈的正面交锋。

这个王国也是伊斯兰教的中心,吸引了不少穆斯林前来朝拜。

随着贸易和文化的转移,伊斯兰教的思想愈加深入人心。

在16世纪,经过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权力争夺,马六甲王国崩溃,成为了殖民地。

在殖民统治时期,马来亚被荷兰、英国和葡萄牙分别统治。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属殖民地的统治下,马来语被罗姆字母表拼音化,并且学校开始采用英国的教学体系,如在马六甲的圣保罗中学和乔治市的圣约翰学校。

在这个时期,华人和印度人迁入马来亚,增加了种族多样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来亚曾经被日本人占领。

在这个时期,当地人深受剥削和折磨,许多人被送往印度尼西亚等地劳动。

这个经历对当地人产生深远影响,也增强了他们的国家主义情绪。

在战争结束后,英国重新接管了这个地区,并开始进行独立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马来亚出现了一个叫作印度支那共产党的组织。

他们展开了抵制殖民统治的抵抗,并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在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独立,成为第29个英联邦国家。

在这个时期,马来语成为了官方语言,中文和英文仍在广泛使用。

在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包括北婆罗洲、砂劳越州和新加坡。

但在两年后,新加坡被驱逐出马来西亚,变为独立国家。

近年来,马来西亚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经济的变化。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马来西亚推出了“马来西亚计划”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控制通货紧缩、加强亚洲区域合作等。

这些措施推动了马来西亚的发展,使其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重心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马来西亚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不同种族、宗教、文化的挑战,仍然需要加强社会和谐,寻找共同点,进一步发展。

马来西亚历史中的马六甲王朝

马来西亚历史中的马六甲王朝

马来西亚历史中的马六甲王朝马来西亚历史上的马六甲王朝是一个重要的王朝,它在15至16世纪期间统治着马六甲地区。

该王朝对马来半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马六甲王朝的重要历史时期,探讨其对于马来西亚历史的重要性。

一、建立马六甲王朝马六甲王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5世纪初期,当时一位名叫希里•巴巴的暹罗王子在马六甲地区建立了一个港口城市。

通过巧妙的贸易策略,他吸引了来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商人。

这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使得马六甲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

二、繁荣时期在希里•巴巴的统治下,马六甲王朝迅速崛起并进入了繁荣时期。

商人们纷纷来到这座港口城市,带来了各种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马六甲的繁荣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在宗教、艺术和建筑方面。

许多佛教寺庙、清真寺和宫殿建筑兴建于此时。

三、国际影响力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马六甲王朝逐渐建立了国际影响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与中国的贸易联系。

许多中国商人来到马六甲,带来了丝绸、瓷器和其他传统商品。

这种贸易交流使得马六甲成为了中马两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并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政治变迁然而,马六甲王朝的政治并不总是稳定的。

在希里•巴巴去世后,一系列王朝更迭和权力争夺导致了政治混乱。

最著名的是在16世纪初期,葡萄牙人入侵了马六甲,并接连统治了数十年。

葡萄牙人的到来改变了马六甲的状况,但也导致了许多反抗运动。

五、对马来西亚历史的重要性马六甲王朝对于马来西亚历史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首先,它是马来西亚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王朝,为后来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马六甲王朝的繁荣时期吸引了各个国家的商人和移民,形成了今天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基础。

最后,马六甲王朝的衰落和外来侵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反抗,这些事件对马来西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马六甲王朝在马来西亚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繁荣时期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文化交流,并且对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来西亚简介介绍

马来西亚简介介绍
马来西亚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地理与气候 • 历史与文化 • 经济与产业 • 社会与人民生活 • 美食与旅游景点 • 政治与法律体系
01
地理与气候
地理位置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是一个半岛国 家。
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靠近赤道,处于 东经95°-105°和北纬2°30′-7°30′之间 。
马来西亚国土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与 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接壤 。
私人卫生
马来西亚的私人卫生机构也很发达,包括大型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和私人诊所等。这些机构服务周到,但费用相对 较高。
医疗保险
马来西亚的医疗保险市场非常活跃,提供了多种医疗保险 计划,包括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计划和私人医疗保险计划 。
社会福利与援助
社会保障
马来西亚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 善,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政府还为 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援助。
私立教育
马来西亚的私立教育机构日益增多,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阶段。这 些私立学校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但学费相对较高。
双轨制教育
马来西亚的双轨制教育制度允许学生在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学 生的需求。
卫生体系
公共卫生
马来西亚的公共卫生系统相对完善,包括医院、诊所、卫 生站和药店等设施。政府设立了医疗援助基金,为低收入 家庭提供医疗援助。
气候特点
01
马来西亚的气候类型主 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 带季风气候。
02
常年高温多雨,四季差 异不大。
03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 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 雨量的70%-90%。
04
4月至10月为旱季,降 雨量明显减少。

马来西亚国家介绍及马来西亚和一带一路

马来西亚国家介绍及马来西亚和一带一路

3.1941年日本发动 马来亚闪击战
• 由探险家詹姆 士布鲁克成立 的砂拉越王国 被交由英国治 理
4.独立运动热潮 • 马来亚联合
邦正式宣布 独立 • 砂拉越和沙 巴相继独立
走向兼并
一岛多国:新晋独立的印尼、 砂拉越和沙巴
英国人的“战略建议”使得砂 拉越和沙巴对印尼越来越“避 嫌”,寻求与马来亚联合邦 “联姻”
• 狼牙脩 • 三佛齐帝国 • 马六甲王国 • 柔佛苏丹王朝
3.殖民时期
• 1511年:葡萄牙 • 1641年:荷兰 • 1785年:英国
1.史前时代 • 原住民 • 玲珑谷地
4.日治时期 • 1941年12月 • 太平洋战争
5.独立建国
• 马来亚 • 马来西亚 • 新加坡
4 马来西亚历史
新加坡为什么要/能脱离马来西亚?
• 巴基斯坦:东巴西巴 的民族完全不同
• 马来西亚:西马的三 个民族在东马均有
• 东巴西巴之间 隔的是印度
• 东马西马之间 隔着一片海
马来亚和东马的合并是自 愿的,而且经过仔细谈判
谈成的条件
02 马来西亚民族
2 民族
马来西亚是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民族为主体多元民族的国家,共有32个民族, 除此三大主体民族之外,还有塞芒人、赛诺伊人、贾昆人等,及少量欧亚混血人等土著民。 马来西亚的三大民族,追根寻源都算不上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民族,他们是在悠久的历史岁月 中逐步迁移到马来半岛、沙巴及沙捞越地区居住的。55%24%7.3%马来人来源
01.
02.
03.
华人来源
01.
02.
03.
印度人来源
01.
02.
03.
马来西亚的民族问题
01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特别是各 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其中 以印度教影响尤为深远。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 的文化特色。
• 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由于马来人在政治上势力很大,伊斯兰教也成 为马来西亚的国教,全国各地的主要清真寺无不雄伟壮丽。除伊斯兰 教以外,马来人还保留着原始宗教,其代表性的仪式是称作昆德利的 共食仪式。这种共食仪式起着维持社会连带关系的重要作用。可以说 马来人的社会组织是由伊斯兰教规范和传统习惯二者合一共同维系的。
遊客們也應以「SALAM」的問候方式回敬對 方。
• 探訪前先以電話聯系。 • 踏入馬來人住家時,千萬記得脫鞋。 • 禮貌地接受對方端來的茶水。
• 不論是進餐時使用一隻手吃飯,或是接受與贈送任 何東西,記得使用右手。
• 不能用右手食指來指地方,指物件或指人,相反的, 以右手姆指(握緊其餘四根手指) 才是比較合宜的方式。
• 吉隆坡市内的国家清真寺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1 965年建成,整个建筑仿照麦加的清真寺,造型优美,
祈祷大厅高大宽阔,可同时容纳8000人礼拜。大厅屋
顶由49个大小不同的圆拱构成,形成18条放射状光芒,
寓意全国13个州和伊斯兰教5墓。清真寺的大尖塔塔尖
高73米,有电梯可直达塔顶,尖塔塔尖呈火箭型,意思
• 历史与文化:
多元种族与多元文化形成了马来西亚 独特的历史。除了马来人土著与原住民之 外,來自中國,印度,印尼和世界其他地 区的移民共同形成了多元族群和多元文化 的特色。马来西亚文化的多元性质絕大部 分是由于國家長期以來和外界互动交流以 及曾被葡萄牙,荷兰及英國等殖民而形成 的結果。这些文化相互激盪后非常明显地 熔成一炉,形成了独特的宗教,社會,文 化,傳統,服裝,言語以及食物等等。马 来西亚于1957年8月31日正式宣布独立,並 在1963年并入沙巴与沙捞越两州连合組成的 马来西亚联合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阶段:印度文明的支配第二阶段:伊斯兰教文明的兴盛第三阶段: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第四阶段:新移民的到来第五阶段:马来西亚联邦成立第六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第七阶段:现代马来西亚第一阶段:印度文明的支配印度文明的支配。

从印度输入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主导了早期马来西亚的历史。

从7世纪到14世纪,在苏门答腊的三佛齐文明达到高峰,其影响力延伸至苏门答腊、爪哇、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的大部分地区早在公元前3 世纪,在半岛上已经有人建立了定居点,并针对当地的气候、地形、材料和技术以及人群修建了与之相宜的建筑。

最常见的是位于沿海和河边的定居点,因为河流能够提供食物、运输航线,以及为舟船提供避风港。

陈文辉指出,在1511 年被葡萄牙殖民者征服之前,“马来人已经为其房屋研究出一套非常精巧的建筑学,其中体现了当代的标准化、预制加工、现场组装和表现力原则”[3]。

除此之外,由于太阳的位置以及周边国家带来的影响,从东海岸至西海岸的建筑在楼梯、开口和墙壁之类的装饰性元素的处理上都不尽相同。

另外,屋主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房屋的大小以及细节设计的数量和复杂程度。

第二阶段:伊斯兰教文明的兴盛伊斯兰教早在10世纪传至马来西亚,但直到14世纪和15世纪,三佛齐覆灭后不久,伊斯兰教才在马来半岛奠定根基。

这个地区分裂成众多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苏丹国,其中最突出的是马六甲苏丹王朝。

伊斯兰文化对于马来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同时它也受到马来民族的影响在传统上,马来人都聚居在以某个首领为首且缺少物理屏障的非正式规划的村庄之中。

土侯管辖数个村庄;苏丹拥有对百姓和村庄的完全控制权。

苏丹的宫殿是最大的、设计最复杂的建筑物,同会议厅、举行朝贡仪式的建筑物(Balai Mengadap)之类的其他行政管理组织一同建于村庄附近。

自13 世纪末伊斯兰教传入后,许多马来人都信奉了该教,因此,在这些村庄中随处可以见到作为宗教和学习中心的清真寺。

之后,其他的宗教建筑,如佛教寺庙和印度教寺庙变成了安顿那些殖民者带来的外国劳工的场所。

教堂和犹太教堂也出现在那些充斥着信众的城市之中。

第三阶段: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葡萄牙是欧洲第一个在马来西亚建立势力的殖民强权,于1511年占领马六甲,紧接着是荷兰。

然而,英国先在亚庇、古晋、槟城与新加坡建立基地,最终取得在当今马来西亚领土上的霸权。

1824年英荷条约规定了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即后来的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界线早期马来亚受到的西方建筑影响源自于殖民政府。

自16 世纪初葡萄牙人到来后,早期的定居点摆脱了乡村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棋盘式街道、砌筑结构,并引入了城市广场[4]。

之后,荷兰人展示了将砖块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方式。

在英国政府统治期间,如马六甲、乔治城[5]、新加坡和古晋[6] 之类的港口城市,得益于殖民贸易商的商业贸易活动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马六甲海峡沿岸的海峡定居点的迅猛发展应归功于该地区所拥有的最为成功的港口。

“在15 世纪,马六甲击败了其他的竞争港口。

其整体风格、艺术、穿着以及社会习俗已被广泛效仿。

马六甲的马来语已经成为了该地区的官方语言”[7]。

早在19 世纪,这些城市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方面一直发挥着带头作用。

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创了锡和橡胶的新市场,在道路、铁路和港口方面的建设达到了巅峰。

因此,对于行政管理方面的建筑、商业和公共建筑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那些年代,建筑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混合欧式、地区和当地风味的新古典风格。

出于行政和休闲用途由殖民者所修建的建筑范例包括位于吉隆坡的苏丹阿都沙末大厦(1897)[8]、槟榔屿乔治城的市政厅(1903)[9] 以及位于吉隆坡的雪兰莪俱乐部(1884)[10]。

第四阶段:新移民的到来殖民者为了满足经济的需要,大量引入华人和印度人的劳动者,以满足在马来半岛和婆罗洲所产生的殖民地经济需求,[1]间接对马来民族的经济和职业上的支配势力造成威胁。

之后不久,英国意识到了监管马来亚新建工程的必要性。

早在1923 年,他们在马来亚创立了建筑学院,该学院为新加坡建筑协会的一个分支机构[11]。

在该学院成立之后,马来亚的建筑师对于马来亚的新建工程的未来表示乐观[12]。

与此同时,马来亚成为锡和橡胶的主要生产地,经济活力十足。

为了发展,新的中心城市大规模地引入了商店、学校、办公楼和大厦之类的新颖建筑。

修建于1920 年代的位于吉隆坡的建筑物,包括大体育馆酒店和咖啡馆[13],Y.T. 李设计的马来亚国家联合组织大厦(1921)[14]、李氏橡胶大厦(1921)[15]、斯万与麦克拉伦事务所设计的博克大厦(1929)以及A.C. 诺曼设计的维多利亚研究院(1929)。

在很多建筑上仍能找到这种当时盛行的西方装饰艺术设计的影子。

“这种建筑装饰艺术风格代表着与那些迄今为止仍然在马来西亚的现代建筑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古典风格分道扬镳”[16]。

能够体现这种装饰艺术的建筑例子包括新山综合医院(1938)、帕尔默与特纳事务所设计的柔佛州务卿大厦(1939)、巴生的苏丹苏莱曼回教堂(1932)、凯斯与多德斯维尔事务所设计的吉隆坡大华酒店(1932)[17]、槟城渣打银行(1930 年代)[18]、吉隆坡中华会馆(1934)[19]、布提-爱德华兹及合伙人事务所设计的吉隆坡华侨银行(1937)、A . O . 考尔特曼设计的位于吉隆坡的马来亚橡胶研究院(P R I M,1937)[20] 与吉隆坡东方大厦(1939)[21]、吉隆坡的大英东方大厦(1936)。

1930 年代,巴西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受勒·柯布西耶的设计理念的影响(尤其是勒·柯布西耶在深遮阳上的运用的影响)发展出了晚期现代建筑风格,这一建筑风格曾在当时的马来西亚风靡一时。

1950 年代,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成为马来西亚建筑的一个重要参照。

此时,勒·柯布西耶正受聘负责印度昌迪加尔城市的规划工作,当时有一位名叫麦克斯韦·弗赖的员工也参与了该项工程的设计和建设。

后来,该名员工与其妻子简·德鲁分别于1947 年和1964 年共同完成了两部具有影响力的热带建筑书籍——《热带乡村住宅》和《干燥与潮湿地区的热带建筑》。

1961 年,麦克斯韦·弗赖还以评审员的身份受邀参加了吉隆坡综合医院举办的竞赛。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住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此外,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和外籍工人涌入城市也要求城市能够提供更加健康和更加系统化的生活环境。

1952 年,为了支持吉隆坡的发展,政府新建立了一些卫星城市,如八打灵再也。

“然而,这些以西方网格规划和区域规划方法为基础的城市快速发展战略都是以消耗本国乡土建筑遗产为代价”[26]。

第五阶段: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在国家独立初期,建筑师们非常热衷于搜寻能与新建国家相匹配的建筑风格。

“国家刚刚获得独立,人们正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迈向新生活。

那时,人们觉得一切皆有可能”[27]。

在那个时期的马来西亚不仅涌现了一批英国建筑师,同时还涌现了一批本土建筑师,如T.S. 梁、Y.T. 李和冯英梁,以及本土建筑企业,如由林苍吉、陈文辉和威廉姆·林少伟成立的马来西亚建筑师合资公司(M A C)。

此时,马来西亚本土企业与外籍企业一样在市场上占有相等的工程份额。

“1960年代,马来西亚建筑师合资公司(M A C)的林苍吉,威廉姆·林和陈文辉从勒·柯布西耶的昌迪加尔城市规划以及保罗·鲁道夫和密斯·凡·德·罗的设计作品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种现代刚塑性建筑风格。

这种崭新的、令人震惊的建筑风格为建筑师们指明了马来西亚建筑的未来发展前景”[28]。

建筑师们一面寻找着真正符合本国建筑身份的建筑风格,一面也开始思考如何将国际建筑风格更好地融入本土建筑风格。

“建筑师们以世界流行的、适宜本地气候和建筑材料的现代建筑风格来表达民族愿望。

[29]其中,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建筑物都是以纯粹的几何形状结合高度精密的结构构件用混凝土建成,例如:由马来西亚公共工程局的W . 艾弗·希普利在1963 年主导设计完工的吉隆坡国会大厦。

它不仅融入了国际建筑风格,同时也以钢筋混凝土材质诚实地反映了一个新成立国家的民主思想意识,树立了一个新成立国家的形象。

”此外,还有由马来西亚公共工程局建筑师设计、由霍华德·阿什利主导完工的国家清真寺,它包括几个巨大的矩形空间,矩形空间中包含有完美契合在一起的延伸水平面和折叠式混凝土板屋顶,这一设计符合公开和透明的民主价值观。

其他代表性建筑物还有由B E P 建筑公司设计的吉隆坡渣打银行(1964)、由S.E. 朱克斯设计的国家体育馆(1962)、由BEP 建筑公司设计的素邦国际机场(1965)、由BEP 建筑公司设计的威士玛商业中心(1970)、由詹姆斯·库比特及其合作伙伴设计的八打灵再也大学教学医院(1965)、由M A C 设计的芙蓉市森美兰州清真寺(1967)、由B E P 建筑公司设计的八打灵再也E P F 大楼(1962)、由吉隆坡市政厅设计的阿卜杜勒·拉赫曼陛下公寓(1969)、由公共工程局设计的位于吉隆坡市的马来西亚国家银行(1970)、由乔伊斯及威尔斯建筑事务所与博尔赛库图建筑公司联合设计的吉隆坡综合医院(1965 - 1974),以及由BEP 建筑公司设计的八打灵再也的马来西亚大学东姑大礼堂(1966)。

遍布马来西亚全国的典型建筑例子当属公共工程局的建筑设计师所设计的办公楼、医院和学校。

他们的设计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他们通常将外走廊设计成悬臂结构起遮阳作用,并且采用线性空间规划和水平通孔达到对流通风的目的。

这类建筑风格的代表性建筑物有由BEP 建筑公司的S.P.M. 迈耶设计的EPF 大楼(1962)以及由乔伊斯及威尔斯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吉隆坡综合医院(1961)。

其中,由何高鸿设计的国家博物馆(1963)就是将传统建筑风格融入现代技术和建筑的最初尝试。

另外,在独立后,政府引进了新经济政策,这个政策旨在增加原住民,包括马来人、伊班人和迪亚克人等在国家财富增长中所占的利益份额。

引进了旨在推动鼓励经济增长的5 年计划。

这些政策和计划在1970 年代取得成功,在那时出现了更多按国际质量和标准制定的发展和建筑计划。

“1970 年代精神以贸易、国家发展计划和统一的国家政治抱负的持续扩大为特征。

”[30]第六阶段:经济高速发展1970 年代在吉隆坡出现了建筑业的急速发展,例如,库普兰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李氏橡胶大厦(1980)、B E P 建筑公司设计的希尔顿酒店(1972)、P W D 事务所设计的市政厅(1970 年代末)、D P 和S . P·周及拉坎-拉坎事务所设计的安邦坊(1973),以及库普兰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马来西亚本土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