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庾信诗文苍凉悲哀的原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庾信回忆起了梁朝时的生活情景,即使是偶尔一时的,也会 感到生活能够和梁朝一样的。这可作为他北迁后依然创作出了 很多绮艳诗的解释吧。
然而,绮艳诗只是庾信北迁之后创作的一小部分,从整体 上讲他诗歌开始向悲哀苍凉的风格转变。周明帝后,北朝政权 开始排斥南朝的浮华文章而要求朴实的文章。
自有晋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太祖(宇文泰)欲革 其弊,因魏帝祭庙群临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自是 之后,文笔皆依此体。(《周书》卷二十三,《苏绰传》)
一般的文学史中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就是庾信在候 景之乱中守备朱雀航,但他却由于恐惧凶残的候景军而先于众 人逃跑了。
《北史·庾信传》:“候景作乱,梁简文帝(萧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命信率宫中
[作者简介]李文海(1975-),男,甘肃武都人,西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讲师。
63
语 文 学 刊
2008.11
一般来说,梁代的诗文几乎都是在以皇帝、王子为中心形 成的文学沙龙中创作的。庾信是东宫(萧纲)集团的成员,所以 他在梁的诗文都是应和太子萧纲(简文帝)的爱好而创作的绮 艳作品,也就是文学史上所谓“宫体”和“徐庾体”的诗作。但是, 在经过“候景之乱”、梁朝被灭和自己被留长安这样重大的人生 变故之后,庾信的诗文并没有陡然发生变化,他依然创作出了 很多“绿珠歌扇薄,飞燕舞袖长。琴曲随流水,箫声逐凤凰。” (《和赵王看伎》)之类的绮艳诗。怎么样去看待这一现象呢?其 实,庾信留北,一部分原因是强制,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赵王的 爱戴和推崇。“赵僭王招……学庾信体,词多轻艳”(《周书》卷十 三,《赵僭王招传》),由此看来赵王与庾信的关系,和梁太子萧 纲与庾信的关系比较相似。庾信还得到赵王的物质帮助,为此 他撰有《谢赵王赉丝布等启》九篇。据《周书》卷四十一,《王褒 传》记载:“世宗(周明帝)即位,笃好文学。时褒与信,才名最高, 特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等赋诗谈论,常在左右”。可看出,庾 信也经常宴坐赋诗。有许多奉和赵王的诗作大概就是在这种宴 会上创作的。而庾信在梁朝时的许多奉和诗(奉和太子萧纲作 品的诗)就是创作与东宫的文学沙龙中。这种相似的情形大概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第七首) 这首诗以思念故土起,但主要的还是抒发“恨心终不歇,红 颜无复多”的个人厄运的感伤情绪。 下面两首诗是庾信借助他人一生中的悲剧故事自我欣赏, 从而使沉陷在悲剧感伤中的自己求得精神的平衡和自我拯救: 悲歌度辽水,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关键词】存在;意义;否定;苍凉;悲哀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诗歌的发 展方面,庾信的贡献很大,可以说是唐诗的先驱。清刘熙载说: “庾子山《燕歌行》开初唐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古体为唐 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亦不可胜举”(《艺概》)。庾信的作品可 分为绮艳诗和苍凉劲拔诗两大类,但这两大类却不能简单地对 应为梁朝时的作品和北朝(北魏、北周包括西魏)时的作品。现 就庾信后半生诗歌中主要呈现出苍凉悲哀情绪的原因作以简 单分析。
在死犹可忍,为辱岂不宽。 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 其面虽可热,其心长自寒。 匣中取明镜,披图自照看。 幸无侵饿理,差有犯兵栏。 拥节时驱传,乘亭不据鞍。 代郡蓬初转,辽阳桑欲乾。 秋云粉絮结,白露水银团。 一思探禹穴,无用鏖皋兰。
(第二十首) 许多古人因为屈辱而选择了死亡,而自己却忍受屈辱厚颜 无耻地活着仕宦异朝。虽然自愧得面红耳赤,不胜寒心地严厉 苛责自己,但最后都以哀叹归乡绝望的心情而结束全诗。 总之,庾信通过对自己的严厉苛责,既然否定了自己,也就 从精神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而变得轻松了。因此,不论这种自我 苛责的强弱如何,都与行动无关,终归是一种消解于极度悲哀 中的自我安慰的表现。 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来。而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就再也 不能复原,于是抱恨终身,这些偶然的不幸通常都不会让人丧 失活下去的勇气,但会感到自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欲死不能, 饱尝痛苦地生活着。这样的人有什么可以挽救的办法呢?这样 的人要能得救,就必须衡量求生的意义和去死的理由。生的意 义和死的理由虽然可以找到几条,但却是难以量化和明晰的, 在这种时候,人往往为追求心理上的平衡而报种种幻想。在许 多情况下,这种幻想只停留在心中,不久就随着心理的变化而 被忘却,消失了。其中也有极少数人说出幻想,把幻想写成文 章,这时,幻想就结出了作品的果实。这些作品反过来又作用于 作者的幻想,改变了它的内容,而变化了的幻想又被写成文章。 作品就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被创作出来的,这种创作起了净化 作用,拯救了苦闷的灵魂。庾信就是通过大量自我存在意义否 定的创作活动,使他在心理上稍稍摆脱了懦弱和变节带来的屈 辱感,从而达到了灵魂的片刻宁静,也正是这些创作活动给后 人留下了一篇又一篇悲哀苍凉而又劲拔的诗文。
作家作品
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 《南史·贼臣传》:“建康令庾信率兵千余人屯航北,及景至,
彻航。始除一舶,见贼军皆著铁面,遂弃军走。南塘游军复闭航 度景。”
不管怎么说,临阵逃跑都是一个人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奇耻 大辱。后来他到江陵服侍元帝,出使西魏。当他到达长安的时 候,西魏的五万兵在内应帮助下袭击江陵,转瞬间都城陷落。庾 信被强制留在长安,后又在西魏和西周为臣。这两个重大的变 故,使得庾信的内心产生很大的落差,在北朝被尊宠的地位和 被赏识的才华并不能抹去他内心的耻辱感。怎样来获得平衡? 诗歌于是成了他抒发心中的忧闷,排遣悲哀情绪,聊以自救的 工具。也就是通过借助感伤梁朝的灭亡和个人的厄运,对沉溺 于这种悲哀中的自己进行抚慰和拯救。《拟咏怀诗》二十七首表 现最明显的就是这种悲哀沉郁的情绪。
(第十首)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苏武别,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第二十六首) 此 外 ,在《拟 咏 怀 诗》中 还 有 很 多 结 句 都 充 满 了 悲 伤 的 情 感,如“空营卫青冢,徒听田横歌”(第八首),“怀秋独悲此,平生 何谓平”(第九首)。“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第十一首),“天 道或可问,微兮不忍言”(第十二首),“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 忧”(第十八首),“天下有情人,居然性灵天”(第十九首),“独怜 生意尽,空惊槐树衰”(第二十一首),“徒劳铜爵妓,遥望西陵 松”(第二十三首),而且频繁借用项羽、李陵、苏武、荆轲、阮籍、 嵇康等经历一生厄运的人物的故事。以悲哀歌咏悲哀,寻求精 神上的平衡。 在这些表现悲哀感伤的诗中,也有许多苛责自己仕宦北朝 的表白。但是这种苛责紧紧停留在思想上,并没有从实际上影
周氏吞并梁荆,此风扇于关右,狂简斐然成俗,流宕忘反, 无所取裁。高祖(宇文邕)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 咸去浮华。(《隋书》卷七十六,《文学传》)
所以政策上的转变是庾信诗作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原 因。那内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上有这么一段话:“庾 信的性格,既非果敢坚毅,又不善于自我解脱,亡国之哀、羁旅 之愁、道德上的自责,时刻纠绕于新,却又不能找到任何出路, 往往只是在无可慰解中强自慰解,结果却是愈陷愈深。”性格是 天生的,虽然后天的各种教育告诉他面对危难应如何勇敢,面 对敌人应守节不变等等。但是真正的困难来临之后,性格中的 懦弱成分自然又占了上风。这便是庾信在候景之乱和长安被留 的种种表现的内在的性格原因。
响自己的行为。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惟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第四首) 这首诗虽然否定自己仕宦北朝的错误态度,但对那种状态
无可奈何,只好“惟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并且这种悲哀不是 外向的,而是沉溺于内心中。因此,尽管有时为自己仕宦北朝而 辩解说“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第三首),但随后就立即被 消解于“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第三首)的自我否定的悲伤 中。这种思想倾向在其他诗作中也屡见不鲜。如:
语文学刊
自我存在意义的否定
—— —浅析庾信诗文苍凉悲哀的原因 ○ 李文海
(兰州商学院 商务传媒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庾信的诗作在后期主要呈现出苍凉悲哀的风格,除了当时当权者开始排斥浮华文风的外在政策 原因外,庾信面对侯景叛军的临阵脱逃、被留长安后的屈膝仕北,成了他生命中的奇耻大辱,而性格的懦弱又使 他不能以自杀等激烈的方式去摆脱,所以对自我存在的否定就成为他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并且通过诗歌 将这种情绪宣泄出来,这就是庾信后期诗歌苍凉悲哀的内在原因。
2008.11
64
语 文 学 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