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的总体规划
•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面对受灾面积广 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困难局面, 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充满挑战。 • 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 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重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特别是2008年9月19日国务院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 划》,明确了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建目标等内容,并 将完成重建目标的时间确定为“3年左右”,使灾后恢复重建正式进 入实质性阶段。 •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规定,灾后恢复重建的指 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 筹兼顾、科学重建。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 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 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灾区各级政府 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 持下,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 •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重建目标是:实现 “六有”目标,即“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 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区“基本生活 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2009年2月11日,青川县东河口地震 遗址,何清跃开着四轮拖拉机拉沙石。 他身后就是自己原来的房屋下。
2008年5月15日,青川县东河口村, 何清跃在自家房屋的废墟上痛哭。他 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在地震中失踪。





23公里外的安昌河畔,北川新县城: 37米多高的北川新县城第一高建筑羌族 碉楼已经封顶,静静地俯视着脚下已经竣 工的3000多套安居房。这个月,老县 城1万多居民将告别板房喜迁新居。 黄泥墙、木板门、红灯笼、青砖瓦, 具有浓郁羌族风情的建筑依山势高低错落 分布在古街两边,在远处云雾缭绕的青山 映衬下,今天的汶川县水磨镇仿佛一幅美 丽的图画。 在什邡市红白镇,从杮子坪村到红白 村,从五桂坪村到峡马口村,灰瓦白墙、 坡型屋面、仿木门窗,错落有致的民居, 与银杏古树、依依杨柳和青山绿水相得益 彰,仿佛江南。 北川县擂鼓八一中学,在大山中难得 的开阔地带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学楼, 带独立卫生间的学生宿舍,有着塑胶跑道 的绿茵场。由济南军区援建、清华大学设 计的这所现代化中学,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为9度。 被摧毁的厂房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遭受重创的东汽在异地迁建后焕发生 机: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今年产值可达到 200亿元,是震前的一倍;产品结构大 调整,在风电、核电、太阳能等领域跻身 “一流”行列。
重建具体类型
• • • • • • 1.倒塌毁损民房恢复重建。 2.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3.工商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 4.农业、林业恢复生产和重建。 5.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6.其他恢复重建。中央财政对震 后地质灾害治理、环保监测设施 等给予项目投资补助。
灾后重建的结尾
• • 如果说,抗震救灾时期的英雄壮举体现了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 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 精神,那么灾后重建这一伟大历程,使这 一精神又丰富了新的内涵。 灾后重建,并不是简单地回复原样,而是 在新的起点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加快西部的发展进步,改善民生,推进可 持续发展,推进生态环保,保护民族文化。 如果说有一种灾后重建的精神,求真务实、 以人为本应当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难兴邦。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 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灾后重建的人间奇 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彰显了中华民族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创造 奇迹的中国人民,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 来。 这一年,多少人夜夜不眠,默默奉献这一 年,多少人重拾希望,再建家园泪水一时 模糊了双眼,生活的希望却从来不曾失散 我们不会忘记痛苦,痛苦只会让我们更加 勇敢向前我和你,心连心同在一个屋檐让 爱温暖你的眼睛,使它不再忧愁不欢让爱 握紧你的双手,使它不再感觉孤单生活的 路上,我们会越走越宽。肩并肩,心相连, 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重整家园。
灾后重建
——重建的意义
重建的意义
• “重建”实际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是按照在明 确的发展目标之下整体规划的生存设施(包括生 活、生产经营和社会管理)与山河动植物等生态 分布和历史文化遗存、传承的人文布局的关系设 定,去进行建筑的物质“重建”。 • “重建”的规划和实施,都应有基于善治理念 的多方合作——使政府和民间力量同舟共济,各 得其所;着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 做实规划环评,推进战略环评;真正“以人为 本”——用规划、重建和建后三阶段的社会评估 去检验我们是否真的面对每一个人,更多地将日 常关怀留给了普通人。

(四)弘扬传统、突出特色。充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 风俗民情,在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技术应用等方面突出地方特色和 民族特色,弘扬传统文化,体现民族风格。在注重引入低成本适用新 技术的同时,优先采用传统技术和地方工艺,继承、发扬传统有效的 抗震构造技术和建造工艺,提出适应当地情况的农村恢复重建实施组 织方案,引导灾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整改情况

(一)由于地址选择、产权关系等因 素,截至2009年10月底,审计调查的3个 受灾省22个重灾县中,有9个县城镇居民 住房恢复重建达不到计划要求,其中一部 分城镇居民住房尚未按计划开工建设,多 数城镇居民重建户主要通过投亲靠友、租 房或在板房居住的方式临时安置;四川省 中江县、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成县、陕 西省宁强县和略阳县及宝鸡市陈仓区等6 县,共有854户居民又重新住进了应拆除 的房屋。 对于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进展缓慢 问题,3个受灾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 取多种措施,加快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 工程进度。上述854户重新住进应拆除房 屋的城镇居民,已有446户1300多人迁出, 对其余408户居民,有关县政府正在采取 措施重新安置。 (二)截至2009年10月底,审计调查 的甘肃省138所学校,仅建成投入使用27 所,占抽查学校数的20%,而审计调查四 川省319所学校和陕西省296所学校,已建 成239所和214所,分别占抽查学校数的 75%和72%。
(五)农民主体、自下而上。坚持农民的灾后重建主体地位,保障 农民对规划编制的参与权,广泛征求农民对规划的意愿和建议,并将 合理化建议纳入规划内容。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坚持农民意愿与村民组织、 县乡政府意见相结合,提出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强的村镇规划方案。 (六)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既要满足当前指导灾区农村恢复重建 工作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和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长远发展需要。要在推进灾区农村尽快恢复 正常生活生产、保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依据自然和经济发展 规律,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基础设施、生产 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灾后重建出现的资金问题

两年来,四川、甘肃、陕西灾后重建已经 完成投资超过7400亿元,完成灾后重建投 资计划的70%以上。其中,对口支援省份完 成投资已经超过640亿元,完成预期目标的 80%以上。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没有阻挡灾后重建的 步伐。中央财政创造性地把扩内需和灾后重建 结合在一起,安排了总计超过3000亿元的 地震灾后重建基金。 这样大规模的灾后重建,没有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巨大的积累,没有一声令下举国相助的 体制,是不可想象的。 巨大的投入,不仅来自政府。民间资金和社 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成为灾后重建的重 要力量。 “钱从哪里来?”是许多地方灾后永久性农 房重建工作的最大难题。 都江堰市共有12万户农户受灾,近8万户 农户房屋严重受损或倒 塌,需要重建资金上百 亿元。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利用靠近成都市区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的优势,都江堰市鼓励农民拿出部 分宅基地与城市居民进行融资联建。



重建的小学
5月11日拍摄的都江堰向峨乡永久安置小 区下图:2008年5月18日拍摄的受灾的都 江堰向峨乡一年来,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 经过灾区群众的不懈努力,灾区面貌发生 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灾后第一所学校
震后新建的涌泉新村一 角(5月10日摄)。汶川地震 将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 镇涌泉村许多民房震毁,在 党和政府以及新加坡爱心企 业、人士的关怀下,当地政 府震后不久在废墟上统一规 划设计,指导村民开展自建 工作。经过4个多月的重建, 今年春节前夕,一个新的涌 泉村重新矗立起来,村民们 住上漂亮的新居。

• • •


重建的基本原则

(一)民生优先、保障安全。从推进灾区农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的实际 需要出发,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优先恢复灾区农 民最急需的基本生活生产设施。同时,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和防灾减灾要 求,确保居民点建设场地与建筑选址安全可靠,提高抗震减灾能力。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以原址重建为主、异地新建为辅,要在全 面调研、科学评估、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审慎确定重建方式。充分尊重当地农 民生产生活习惯,尊重当地因适应地形地貌特点长期历史形成的农村居民点 格局,保持当地民族风格与传统风貌,突出地方特色和乡土特色,防止不顾 条件盲目推行集中和简单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 (三)保护生态、保障生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落实耕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注重“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 建设要求。广泛借鉴国内外灾后重建的有益经验,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 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于耕地、林地等农业生产资料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已不具备基本生存发 展条件的农村居民点,要对农民长远生计做好统筹安排。
5月6日,青川县板桥乡浮寨村灾后 农房重建示范点,成排的民居正在拔地 而起。四川省青川县是5· 12地震重灾区, 受灾面积广,房屋受损严重。青川群众 积极投身重建家园,目前该县3.2万户 居民完成了重建任务,占重建规划的 60%。不少群众搬进了新建房屋,过上 安乐的生活。
北川重建之后的景象
• 一阙壮阔豪迈的史诗,在世人眼前展开。仅仅两年时 间,当我们再度来到汶川地震灾区,这个人们记忆中山河 破碎的悲伤之地,已浴火重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一切。 • 北川老县城:遍地的瓦砾、倾斜的楼房、崩塌的山体,一 片寂静。
2009年5月6日,青川县东河口村, 百度文库清跃脚下是他刚买不久的100多平 方米的宅基地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