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测试:专题一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2018湖南衡阳一模)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
B. 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
C. 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
D. 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
2. (2018陕西榆林高三模拟)下表是明清时期土司地区有关科举制度的规定。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科举制()
A. 利于维系民族间的和谐
B. 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客观性
C. 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D. 消除了民族间的文化差距
3. (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年)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A. 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 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 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 阁臣多来自翰林院
4. (2018辽宁大连高三一模)清朝对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创新。入关前到清初
实行八旗制;清代前、中期实行以八旗驻防制为主体、多种体制并存的管理体制;晚清时期则普遍设立州县,最终建立行省体制。清朝东北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反映了()
A. 满汉民族关系十分融洽
B. 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C. “大一统”思想不断发展
D. 地方治理困难重重
5. (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也是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出游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亚
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 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D.沉重的人口压力
6. (2018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三诊)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
劳力,日给钞贯”。这一规定客观上推动了()
A. 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的巩固
C.激发工匠生产积极性
D.商品经济的发展
7. (2018山东聊城高三二模)乾隆《嘉定县志》载,“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
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
用。”这表明,当地()
A.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棉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D. 男女分工集体协作
8. (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有学者在研究16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
A. 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
B. 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
C. 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
D. 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
9. (2018河北唐山一模)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
A. 突出人性
B.冲击理学
C.服务市民
D.维护专制
10. (2017江苏东台高三5月模拟)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
书”“五经”,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
B.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C.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11. (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一一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
一书中议论的是()
A.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 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D.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12. (2018河南适应性考试一)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直截简明,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明中期以后迅速传播开来。这说明()
A. 经济生活影响市民价值取向
B. 心学已经取代了程朱理学
C. 心学适应君主专制强化需要
D. 科举制推动了心学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 (2018海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自〔清〕张廷玉等《明史•宰辅年表一》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要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
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1)据材料一,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