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练习及答案

机电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练习及答案
机电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练习及答案

机电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系统不属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是()。

A、门禁系统

B、电视监控系统

C、巡更系统

D、火灾报警系统

2、在线式巡更系统是利用报警系统和()的设备实现巡更功能。

A、门禁系统

B、综合布线

C、电视系统

D、电话系统

3、空调设备过滤网的阻力状态检测可用()来监控。

A、压力开关

B、流量开关

C、压差开关

D、空气开关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火灾参数的检测

B、火灾信息的处理与自动报警

C、消防设备联动与协调控制

D、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5、现场控制器的模拟量输入信号一般采用()电信号。

A、0~10mA

B、0~20mA

C、0~10VAC

D、0~10VDC

6、铂温度传感器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接线电阻应小于()。

A、1Ω

B、2Ω

C、3Ω

D、4Ω

7、热泵机组的控制采用非标准通信协议时,提供数据格式的应是()。

A、监控设计方

B、设备施工方

C、设备供应商

D、设备采购方

8、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机安装,在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下,室内安装高度离地不宜低于()。

A、2.2m

B、2.5m

第1页

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资深工程总必须知道的: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 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建筑智能化工程资料全套标准

一、前期准备阶段 0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0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1)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2) 4. 工具借用清单 (3) 5. 技术交底纪要 (4) 6. 图纸会审记录 (5) 7.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单 (6) 8. 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 (7) 9.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8) 10. 工程开工报告 (9) 二、施工过程阶段 (10) 11. 施工日志 (10) 12. 设计变更表 (11) 13. 工程洽商会议记录 (12) 14. 工程签证 (13) 15. 设备安装记录 (14) 16. 管道、线缆安装记录 (15) 1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6) 三、施工收尾阶段 (17) 18. 工程竣工报告 (17) 19. 工程延期说明 (18) 20. 系统调试合格证书 (19) 21. 系统调试及试运转记录 (20) 22. 设备材料验收交接单 (21) 23. 报验申请表 (22) 24. 移交资料清单 (23) 25. 验收报告 (24) 26. 工程总结报告 (25)

一、前期准备阶段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备注: 1、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及现场施工负责人接收并保存。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备注: 1、以上内容由产品采购部填写,并分交项目经理、现场施工负责人及仓管人员; 2、如有设备不能按计划供应或型号更换时,应及时通知项目经理与甲方进行协商,以 便不影响工程工期。

4. 工具借用清单 工程名称: 现场施工负责人(签字、日期):仓管员(签字、日期):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1弱电管、线、槽施工标准及要求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按施工图,施工手册进行施工。未经总工签名、项目经理同意并向监理公司申报,不得随意改动施工方案。对施工完成部分要做好成品保护。管槽施工必须横平竖直。吊线、格墨、打平水、拉直线(预埋管线除外)。 1.1.1板槽安装及注意事项 1).垂直敷设的线槽必须按底架安装,水平部分用支架固定。固定支点之间的距离要根据线槽具体的负载量在1.5至2米之间。在进入接线盒、箱柜、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不大于0.5米。线槽固定支点间距离偏差小于50毫米。底板离终点50毫米处均应固定。 2).不同电压、不同回路、不同频率的强电线应分槽敷设,或加隔离板放在同一槽内。 3).线槽与各种模块底座连接时,底座应压住槽板头。 4).线槽螺杆高出螺母的长度少于5毫米。 5).线槽两个固定点之间的接口只允许有一个,所有接口跨接处均装上接地铜线或片,每层保证可靠的重复接地。 6).线槽交叉、转弯、丁字连接要求:平整无扭曲,接缝紧密

平直无刺无缝隙,7).接口位置准确,角度适宜。 8).槽板应紧贴建筑墙面,排列整齐。 9).导线不得在线槽内进行接头,接线在接线盒内进行。 10).穿在管、槽、架内的绝缘导线,其绝缘电压不应低于500V。 11).管线槽架内穿线宜在建筑物的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配线施工之前,将线槽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 1.1.2电缆桥架的安装 1).电缆桥架必须根据图纸走向及现场建筑特性设计弯头、马鞍、长度等。 2).电缆桥架安装必须横平竖直。 3).电缆桥架安装必须根据桥架大小,精确计算出承托点受力情况。要求均匀、整齐美观及牢固可靠。 4).桥架角弯必须有充分的弧度,防止将电缆拆散。 5).电缆桥架必须至少将两端加接地保护,本工程要求每隔20M接地一次,由于图纸上无明确如何接地,建议在桥架内加设一条BV16平方毫米的双色地线。 1.1.3线管的敷设: 1)视不同场合不同用途,选用镀锌管线管作线缆护套,室

智能化技术方案

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 技 术 方 案

第一章总体概述 智能小区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兴起反映了国际社 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在住宅领域的完美应用,是21世纪的新概念住宅。作为一种新型住宅,智能小区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 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同时,它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 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和环保化。它是人类社会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目 前小区的智能化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卖点。 1、智能小区作用 智能化系统作为小区很重要的配套,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智能化”,在于它所采取的诸如多元信息处理、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一系列高新 技术,实现服务、信息和系统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和可 持续发展的最终经济目标。除具备前面所述的特征外还将为业主提供以下各种环境: 安全环境:实现防火、防盗、防煤气泄漏、防抢等安全要求;住宅既不应

该像鸟笼,家家窗户安装防盗栅栏,也不应该像兵营,保安整日到处巡视。智 能小区应采用高科技手段,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使居民在住宅里有充 分的安全感。 舒适环境:一方面,小区应拥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地,实现良好绿化与人工 景观和住宅设计的和谐统一,为社区文化提供天然绿色环境;另一方面,利用 高科技手段,节约能源,实现系统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建成舒适、高效的智能 住宅。如通过在小区内设置背景音乐系统,住户听着轻盈祥和的音乐,在小区 内漫步,不仅可以减轻一天工作、学习的压力,还可以给业主愉悦的心情。 开放环境: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住户提供图像、视频、语音、 文本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选择,实现与外界方便、通畅的交流,足不出户地享受 各种社会服务(包括购物、教育、医疗和娱乐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家 庭办公和社交活动),形成一种新的社区文化环境。 服务环境: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程式化、公 开化。“自动化”主要实现设备的自动检测及报警、各种费用的自动收取、各 种信息的自动发布以及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等;“科学化”则反映在运行体制 和方法的正确性,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细化管理过程;“程式化”则规范小区 物业运行行为,保证科学性的实现;“公开化”是指增加小区物业管理的透明 度,实现住户的透明消费,保证物业良好动作。不难看出,物业管理的“自动 化、科学化、程式化、公开化”突出了服务的思想,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智能小 区建设宗旨,突出了业主就是上帝的服务精神。 2、需求分析 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防范方面的设计,要考虑设计周界防越报警系统,还应 设计电视监控系统,来加强管理和取证。设计可视对讲系统,保证业主的出入安全,并有效管理来访人员。设计背景音乐系统,为业主提供优雅的环境。设计电 子巡更系统,有效的监督保安人员的值勤情况,确保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设计依据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超高层智能化设计

超高层智能化设计 一、超高层建筑的建筑特征 超高层建筑具有显著的建筑特征。其建筑高度高、总建筑面积大、投资大,目前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功能更为复杂多样而且经常以多功能的综合建筑群或城市综合体的模式出现;不仅竖向交通占用空间很大,而且通常有竖向通道的转换,设备层、转换层内的相关专业设备及管道多而密集;设备竖井多,布置集中、密集;塔楼部分每层建筑功能相对单一,每层面积不是很大;避难层设置多(常以避难层作为功能分区);对消防、抗震等防灾要求都很高。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针对超高层建筑特点并结合当前主流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的系统形式和技术路线(如模拟和数字、以太网和总线、自成套系统和非自成套系统等的选择),才能有效地解决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超高层建筑特点体现在一明、一隐两个方面。明显的特点是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带来的竖向分区,其功能性分区之间均设置有避难层或设备层,每一个功能区建筑规模都较大,一般在几万m2左右,竖向分区一般在3个以上。隐含的特点是存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来维护、管理建筑物的日常运营。 二、通信系统 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通信系统,因其规模庞大,一般由当地电信运营商承担建造,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传真、因特网等多媒体综合传输

业务。在建筑物内设置的用户电话局是城市级别的通信网络的一部分,设计者应考虑预留物理上分开的双通信接入系统路由,以满足如城市SDH(同步数字体系)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需求,在超高层建筑物内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竖向分区的特点,分别采用分级和分区的设计措施: 1、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宜建立两级通信网络系统。一级通信网络系统由提供建筑物整体业务的中心程控交换机等局端设备组成。在不同使用区域构建二级通信网络系统,如办公、酒店、商业等区域,采用网络型程控交换机,分别提供各类业务需求。 2、可考虑如图1所示的无源光网络通信接入技术在建筑物内的应用。可将光网络单元(ONU)部署在避难层的电信主室内,管理避难层之间功能区的数据、语音业务。 通信系统的网络组成方式需要结合当地电信运营商的本地资源情况进行部署,其组成方式直接影响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因此设计者应立足于超高层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运营商尽可能早地共同制定出网络方案,才能更好地把握设计品质。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2H312040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施一般由工程承包方负责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和运输,管线施工,设备的安装及检测,系统调试开通及通过有关管理部门的验收,直至交付使用。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十个子分部工程。本目重点是: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要点,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2H312041 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智能化设备需求调研→智能化方案设计与评审→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实施要点 1、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应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从招标文 件中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设备的位置、控制方式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然后针对智能化产品进行工程生化设计。 2、( 3、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建 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例如:在室内墙壁和吊顶上安装消防及保安的各类探测器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划分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确定贯彻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在工程合同中应明确各系统供应商的设备、材料的供应范围、接口软件及其费用,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影响工程进度。 1、设备、材料的供应界面的划分 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中要明确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主要是明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机电工程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供应范围。例如:空调空调工程承包商提供的设备有变风量空气处理机,新风机及其控制系统等设备,各种阀门、风门等,电动调节阀、执行器和风门驱动器等(也可由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提供);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应提供的设备有温度、流量、压差与压力传感器、压差开关等设备及相应的软件等。 2、系统设备接口界面的确定 ,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变配电设备、发电机组、冷水机组、热泵机组、锅炉和电梯等大型建筑设备实现接口方式的通信,必须预先约定所遵循的通讯协议。当设备控制器对外采用非标准通讯协议时,则需要供应商提供数据格式,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进行转换。 例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通过TCP/IP通讯协议或RS232接口方式等共享其它系统的部分数据,实现各系统的交互与联动;冷水机组、热泵机组 、锅炉设备也可以提供设备的通信接口卡、通信协议和接口软件,以通信方式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相连。 3、智能化系统施工界面的协调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5T14:48:18.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詹锐斌 [导读] 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文章站在设计的角度,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电梯、消防、卫生、电力、功能五大系统进行分析,供相关研究参考的同时,为优化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方案提供方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建筑设计;核心筒 引言: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为了有效的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实际问题,超高层建筑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提升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必须从核心筒的设计优化展开,这一点既满足了建筑设计方式升级的需要,也适应时代对于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 一、电梯系统设计优化方案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核心筒设计中,电梯系统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并在比重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性。在对电梯系统进行设计时,要从电梯井与电梯厅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说明。 (一)电梯井道 电梯的数量与其具体的分布形式,直接的控制着整体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其他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如果电梯的数量较多,需采用群控的方式进行管理时,单面的数量尽量不应超过4部,并尽可能在设计时采取面对面分布的方式,减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看指示信号不及时的情况。 以写字楼为例,在选用电梯时,尽量避免使用载重在1000kg以内的电梯,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轿厢狭小而产生的压抑感,尽可能使用1150kg以上的电梯,将使用中的舒适度进行提升[1]。 同时,在设计中对电梯型号进行选择时,由于不同品牌的电梯对于井道的要求不同,在井道尺寸、冲顶高度、底坑深度等系列参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水平。所以,具体超高层建筑设计中,为了使核心筒中电梯的设计更为合理,应当以自身的实际使用条件为基础,对其进行选择,并至少预留三种不同的品牌,供招标使用,并配以具体的井道方案。 另外,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电梯的安全系数,在发生故障时,使梯内人员可以进行有效的逃生与自救,应当以11m为标准,在未停站的位置处设置逃生门。条件允许的工程中,可在每两层的厅门处设置逃生门。 (二)电梯厅 电梯厅的设计,是整个建筑中电梯最为密集的区域,应当对各竖向分区的分布进行合理的控制,并由此作为确定电梯设置形式的基础内容。 “一”字型的设置,是最为常见的设计形式,可以有效的保证各电梯厅之间保持独立的状态(如图 1 所示)。同时,对于停滞使用的电梯厅可以作为其他功能区域被合理的利用起来,实现使用效率的提高。 “T”型设计,在方形的核心筒设计中较为常见,当电梯终止使用时,可以将楼板打开,形成新的挑高前厅。 “十”字型的设计,也是十分常见的设计方案,将电梯设置在“十”字通道的两侧,可以将通道作为电梯厅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其宽度水平进行控制,一般单面梯保持在2.5M-3M,双面电梯尽量在3M-4M左右,以使其空间不至于产生拥挤感。 图 1 “一”字型单侧电梯厅 二、消防系统与楼道间的设计 安全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发生火灾或是其他突发性事故时,必须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所以,消防通道在建筑中位置的布置就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在保证其功能性发挥的同时,还有对其覆盖范围进行设计处理。 一般情况下,消防通道在设计时,应当分置于整体建筑的两端,防止其由于过度集中而产生拥堵的情况。当高层低区的面积较大,需要增加消防通道时,可以在核心筒以外的空间进行加设,以免对整体核心筒结构产生影响[2]。 三、卫生系统的设计 在卫生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男女相邻的设计方案,以此可以将前室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水平,同时还可在给排水系统上进行设计优化,使得整体的管线设置更加集中,方便后续工作中的维修与管理。由于清理间功能的特殊性,必须设置在卫生间的临近位置,以保证其功能作用的发挥。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对楼层的利用效率进行优化,需不断的对电梯的分区进行变更处理,而这一点,就会对卫生系统中的用水房间位置产生新的要求。虽然在变更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管道,尤其是横管,但为了提高楼层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行变更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四、电力系统下,强弱电间的设计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强电、弱电间,应当进行分开的独立设计,以免较强的磁场对信号的传输产生负面影响,并在空间上保证其面积范围在5m2左右。这样做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桥架出线的密集化,是体现设计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应当尽量保证强、弱电间与用水房间的隔离,如设计中两者处于临近关系,则必须用双墙或是混凝土墙对其进行分隔处理。 在弱电系统的处理中,复杂度水平较高,与相关的网络、视频、消防等设施息息相关,是实现超高层建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弱电系统在设计时展现出的智能化水平,也是体现其设计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弱电间的设计中,应当预留足够的空间,

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 2010-10-20 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通过对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的治理,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及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服务,投资回报公道,适合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目前国际上对智能建筑尚无同一的确切定义。从各个国家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来看,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环境为平台,应用现代4C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系统集成等先进的科学原理,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治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公道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从治理学的角度看,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1)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对治理人才要求有很大不同,智能建筑物业治理的实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智能建筑物业治理在运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宽。此外,还要求智能建筑治理人才具备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高新技术。(2)智能建筑物业治理与传统建筑物业治理的关系及功能上有很大不同,智能建筑物业治理在传统物业治理的服务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服务与治理、机电设备自动化监控治理、三表数据远程与收费治理等内容,具有治理科学规范、服务优质高效的特点。 智能建筑在国内外的现状与发展,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于美国哈特福德市,它是由一座金融大厦改造而成的,并在大厦出租率、投资回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成功。纵观国外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以下特点:智能建筑与节能环保以及业主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联。智能建筑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智能建筑迅猛发展的背后,智能建筑的建设与治理也存在着一些题目:1.整体水平不高,设计质量低;2.施工规范、验收标准不健全;3.系统集成商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4.重建设轻治理;5.生态、节能和保护环境方面重视不够。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 随着城市空间压力的进一步加大,超高层建筑得以迅速兴起和应用。在实践过程中,体量大、功能强、需求复杂、功能齐全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应用特征。面对着人们越来越高的居住要求,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智能化技术的设计应用已成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1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内涵 智能化建筑是基于传统建筑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表现形态。其以建筑结构作为基本的应用平台,通过电气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的设备系统、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系统、服务系统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化、高效化、便捷化、节能化、环保化和健康化。从应用过程来看,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使得各个独立的资源和功能相互连接、协调,实现高效化的统一管理。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电气系统与互联网系统的充分结合是智能化建筑应用的核心所在。 2超高层建筑智能化应用的必要性 智能化系统是超高层建筑的大脑所在,其通过系统内部的资源协同和功能划分,使得整个建筑在功能、防护、舒适度等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应用优势。从建筑工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进行超高程建筑的智能化应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这一因素的改变使得我国的建筑耗能持续增加,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要实现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科学化,就必须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工程行业能源问题的充分解决。基于此,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城市超高

层建筑中,消费群体对于建筑安全度、高效度、舒适度便捷程度等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建筑技术与新兴信息技术的充分结合。由此可见,在超高层建筑发展过程中,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信息通讯的结合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实现这些智能技术的交叉使用,才能确保超高层的高效化发展,进而满足人们的应用要求。 3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是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系统性较强的实践过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代施工工艺的成熟,超高层建筑中的智能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体的技术应用表现如下: (1)运维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传统建筑模式下,超高层建筑的运维管理受到电气设备、管线道路等诸多内容的干扰,使得整个运维过程难度较大,且效率较低。而在智能化建筑应用过程中,BIM 技术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得以充分应用。BIM 技术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包含了数据存储服务器、能耗采集服务器、设备运行管理服务器等诸多内容;其在大数据云平台的支撑下,使得运维管理的系统运行、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了管理的三维可视化。另外,通过对人员、设备、能源及运维报表等内容的系统把控,其使得整个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更加集中,实现了运维管理的高效准确。 (2)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得建筑工程领域的电子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利用,有效的实现了建筑工程的网络化、智能化。从应过程来看,物联网技术、宽带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网络技术应用的三个主要表现方面。物联网技术是对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对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思想战略的共识,在建筑界,生态、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是对这一思想的积极回应与努力。然而国内目前普遍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本质还没有予以清晰的认识,更是出现了一些将生态、绿色建筑作为口号谋求商业利益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公正、客观、系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切实的推动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安全;节能环保;通信技术;照明技术;信息集成技术智能化技术在其应用中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智能化优势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得到非常好的运用,其主要表现在:大大改善操作者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些危险场合或重点施工应用得到解决;环保、节能;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故障诊断实现了智能化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产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为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实现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将生态发展与建筑行业结合在一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的建设,可将现代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在节能环保、环境检测、通信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促进了绿色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当前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由于地域、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统一的定义。但是绿色建筑的三个主题是明确的:即: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定义是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用绿色的观念和方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

建筑智能化节能减排技术解析

建筑智能化节能减排技术解析 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就有着一定的针对性,需要选择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下面是为大家分享建筑智能化节能减排技术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现代绿色智能建筑发展战略 首先,就是要着重发展现代绿色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在设计阶段就应以环保的理念来进行,这样就对于以后的施工是有着指导作用。 例如,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就有着一定的针对性,需要选择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而且,对于建筑后期建筑应用以及建筑的维护阶段都是有着一定的科学管理的。 其次,就是有效的提高智能建筑技术,一般智能建筑主要就是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 * 络系统等。不过对于这些系统目前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需要依赖很多国内外的生产厂商,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很多大的项目系统集成基本上都是需要国外大公司进行的,目前在智能建筑绿色节能在技术、施工以及应用维护等很多方面都是不够成熟的。

所以,在发展现代智能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就必须对节能装置的应用进行有效管理,其中的管理人员也必须要有着专业培训,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系统问题。 太阳能节能技术 通常来讲,所说的太阳能节能技术就主要是指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太阳能集热器技术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能辐射,然后通过自身的转化,产生的热能,之后将产生的热能传送给需要的物体,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热传递。 目前对于这种方式我们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对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广泛应用是非常有利于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太阳能节能技术还可以用来进行采暖、提供热水等很多生活方面,对于工业生产上干燥、蒸馏、高温处理等等也是有着很好地作用的。 在这里主要就是针对于采暖、提供热水和太阳能高温炉进行的,首先就是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提供热水主要就是利用太阳能中的集热器对水温进行加热,然后对住户供应热水的一种方式,目前这种方式在城乡居民中得到了普遍使用。

建筑智能化施工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施一般由工程承包方负责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和运输,管线施工,设备的安装及检测,系统调试开通及通过有关管理部门的验收,直至交付使用。 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 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十个子分部工程。 本目重点是: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要点,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智能化设备需求调研→智能化方案设计与评审→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 工程承包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实施要点 1、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应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从招标文件中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设备的位置、控制方式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然后针对智能化产品进行工程生化设计。 2、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建 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例如:在室内墙壁和吊顶上安装消防及保安的各类探测器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划分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确定贯彻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在工程合同中应明确各系统供应商的设备、材料的供应范围、接口软件及其费用,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影响工程进度。 1、设备、材料的供应界面的划分 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中要明确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主要是明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机电工程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供应范围。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 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

建筑智能化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建筑智能化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遍布在各个行业的运行当中,在各种智能化技术当中,建筑智能化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发展。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建筑智能化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企业获取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国内外;现状;趋势 智能建筑,从定义上来说,就是把建筑工程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建筑是办公设备智能化、服务管理自动化的结合,运用智能建筑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建筑办公环境。智能建筑主要是几大技术的结合,这几大技术主要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工程建筑技术[1]智能化的过程就是对建筑设备的智能监控过程,就是对使用者相关信息审核的过程,就是对建筑环境进行自动优化的过程。智能建筑所利用的信息技术必须是安全可靠的,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为人们提供出最优化的建筑。但是智能建筑也不是完美的,在国内外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传输技术等不断改善,当前的智能建筑是建立在物联网的技术基础上的,特别是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在智能建筑中,要进行刷卡人的身份鉴定,作为智能建筑,其安防系统可以在家庭中设置感应器和传感器等,从而确保家庭的安全。在智能建筑中,智能家居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智能家居包括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在智能家具中,很多先进的智能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智能技术的应用当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对作业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面对突发事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在建筑智能化中,光纤传感器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筑结构的表面贴上光纤传感器,可以对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及时发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2]。建筑智能化还实现了电梯的自动管理和信息化处理,帮助电梯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管理,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建筑智能化还体现在节能减排当中,在空调环境内安装了环境感知软件,可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侦测,自动收集空调环境内状况的相关的资料,对空调环境内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控,防止能源的浪费。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整体要求也变的越来越严格,建筑工程必须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要求。随着建筑智能化和国内外的信息技术发展,建筑材料和结构都有了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建筑

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方案通用版

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工程施工部署 根据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选调我总公司主力施工队伍,调配良好的机械设备,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施工工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采取严格的科学组织管理手段,密切与建设单位合作,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快速,优质,安全地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努力创建优良工程。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现作如下部署: 1、我公司如中标,在三日迅速调集主要管理人员、施工机械和劳动力进入工地,形成施工能力,同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并根据工程需要和施工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必须的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做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布置好管线路,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2、由于本工程的施工现场相对较为适合,故施工现场计划安排必需的施工生产及现场办公设施;其生活设施按照文明施工的要求与施工生产设施分开搭建。本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设施计划安排现场工地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室、材料库、施料堆放场地以及临时厕所等设施。生活设施则计划安排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厕所等设施。

3、土建工程的施工应采取全力突击施工的方式,尽快完成土建工程的施工,消除天气影响因素,确保工程进度,减轻后期施工的工期压力。 4、抽调各专业工种技术骨干,并配足各专业施工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队伍。科学组织现场施工,充分利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法,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5、由于本工程周围环境要求清洁卫生,达到市容清洁卫生标准。故我公司一旦中标,将对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用地及道路均采取硬化地坪处理,消除污染源,为整个工程的文明施工和保护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 6、抓紧做好各种工程材料、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工作,并随工程计划进度,配套供应。安排专人作好市场调查,力求就近选择加工单位和大宗材料供应,减少转运环节和损耗,降低工程成本。 7、为保证工期进度,按工种分工序组织施工突击作业队,各工种各专业人员配备齐全,计划一线施工人员最高峰时,拟进10-20人左右。同时组织必要的劳动竞赛与物质奖励,开展赛质量、赛进度、赛安全,赛文明的施工活动。 8、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堵绝一切安全事故隐患,防火、防盗。

浅谈建筑智能化新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45182856.html, 浅谈建筑智能化新技术 作者:王梵宜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12期 摘要:建筑智能化可以帮助业主、物业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实现在费用、舒适度、便利性 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追求目标。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其智能化的程度也将随着科技发展而逐步提高,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建筑智能化,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对建筑智能化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特征;新技术;应用;发展 1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 建筑智能化就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 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 建筑智能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专业性特征。建筑智能化的专业性及技术要求比较高,其核心技术为智能化技术及数字技术,这也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能梳理掌握施工操作要求,还要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操作及技术等有着深厚的了解。(2)系统性特征。建筑智能化将建筑功能、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技术利用集成系统高效的结合在一起,其能够对建筑相关设备及信息优化管理,改善了建筑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并且使得项目的整体性及各个系统间的关系变得的更加系统化。(3)节能性特征。建筑节能是建筑近年来的发展要求,因此建筑智能化也必须遵循节能的理念。比如楼宇对讲控制、智能照明、自动化空调系统等,都已经利用到节能技术,采用环境感知功能来进行自动的调节,降低了能耗。 3 建筑智能化新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3.1 建筑智能化的网络新技术(WLAN)分析 WLAN技术是利用射频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所构成局域网络,使得无线 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真正做到信息随身化。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1)在智能建筑内进行电子购物等电子商务机无线局域网的连接;(2)在智能建筑内可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等无线信号转发的功能;(3)在智能建筑内通过无线局域网提供活动地点的会议电视、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4)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远程医疗诊断、家庭教育、市民求助等服务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