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降低分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英语降低分值
作者:康果
来源:《高中时代》2014年第01期
英语,让学生压力山大
北京市中高考改革,降低英语分值比重从私心上来讲,大多数人是叫好的。
语言的学习,有了语境自然习得,若为应试计,上课补课加强班,累到不行换得高分,可学来的还是地方版英语,那就惨了。
就像大多数学生遇到的,上学期间,总会有一个操着浓重方言给学生上英语
课的老师,大家听不懂,老外也听不明白。
也有可喜的例子,英语成绩平平的中学生办了留学,到国外一年下来口语就溜得不行了。
当然,支持加重英语比分的,也可以来说反例,比如某某学生英语好,结果因之得了许多好报等等。
所以,回到中考和高考制度本身来说,降低英语分值,显然是减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语数外,孩子们学习难度最大的就是外语了。
个个都上兴趣班,若不是为应试,有几个学生是凭兴趣在学的,新政之下,倘还有学生不计功利,乐意去上英语课,那才叫真兴趣,才值得家长买单。
诚然,指挥棒高悬,让学子与家长们不顾应试大背景,只管个人兴趣,委实艰难。
也难怪英语成绩特好的孩子们要失意叫屈——相对于已经产生的巨大投入与取得的成绩,这政策变换,岂不就是损失。
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来说,回归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来说,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让孩子们腾出一点啃英语的精力,关注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上来,比如国学内容的增设,一定是利大于弊的事。
语文,曾称国文,表明这课目学习不仅仅是在学讲话、学写字作文,更重要的是把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传承,透过对历代先人的文本学习,落实到实践中去。
如此,孩子们学习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文化”了。
舍了这些精神内涵,所学课程就不足以称为“文化课”。
而从文化精华的萃取来说,生长在中国的孩子,学习语文(国文)可能有的收获,自然要比外语更多。
说起来简单的道理,却也不敢多言。
因为,考试政策的改革,如果没有从教育的终极目的上去引领现行教学制度与内容,而是简单地倡导国学,很可能就滋生了另一种狂热——英语补习靠边站,国学补习赶紧上。
那无非是此处减负,彼处增负,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罢了。
“方块字”大战“ABC”
作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大国,日本对英语的学习一直是忽冷忽热、忽远忽近,直到2003年日本全国90%以上的小学才以某种形式将英语引入了课堂,主要引入的是生活英语,但是到了中学应试教育盛行,导致日本人将英语学成哑巴英语。
(这一点跟中国人很像)同时由于民族主义情绪盛行,出现抵制英语学习的情况,但是近期日本高考英语教育再次面临改革。
几经改革,日本的英语学习面临难度降低和与实用英语相结合的趋势。
日本人学习外语比中国人不知差了多少倍。
日本的外语托福成绩在亚洲34个国家与地区的排名,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倒数第一,而中国一直保持在前4名。
日本人学英语有天生的不足,因为英语里好几个元音都是日语里所没有的。
他们有许多音总是发不出来或者发不准,而且日语与英语很难沟通。
所以,在日本,虽然学生在中小学也学英语,但是95%以上的日本人是不会讲英语的,即使会讲也讲得结结巴巴。
但为什么英语这么差劲的日本人,却能够走向世界,这么善于学习?日本人绝大多数不会英语,但是还有那么极少数的5%的英语特别棒,他们从小就在英美国家与地区生活,学成回国后就致力于学术著作的翻译工作。
所以,日本人的英语虽然差,但是日本却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翻译人员。
是他们用最优秀的翻译在第一时间里把外国最好的东西翻译介绍到日本。
明治维新时期的福泽谕吉与新渡户稻造就是这样优秀翻译的先驱。
我们国家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翻译大师,如严复、胡适、鲁迅等等,这些人当年所做的工作与日本翻译有点类似。
如果日本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要过英语“四六级”,才让他们有资格读大学或者大学才能毕业,那么整个日本的学生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学英语,也难达到日常会话的程度,那么就不可能会有今天日本的发达。
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人的聪明远在中国之上。
在台湾,英语高考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其中包括56道单选题和两道非选择题。
单选题的题型为词语考察、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三种,而非选择题部分包括中译英和作文。
从整份试卷的构成可以看出,台湾英语高考并没有十分注重听力和口语的考察,书面形式的阅读和写作成为英语考试的重点。
韩国英语高考的难度远大于中国,这个可以从韩国高考试题的使用单词个数、卷面单词总数、平均阅读速度等硬性指标上得到体现。
韩国高考英语科的难度还体现在对词汇量的要求上,韩国高考词汇量的要求大概为7000个单词,据参与韩国高考英语命题的专家说,韩国官方不提供高考词汇表,且不准命题人员参考和保存任何词汇表。
双语更锻炼大脑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晓多门语言的人与其他人相比,在大脑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
会多门语言的人在逻辑思维、处理多重任务以及理解和消化不同观点方面,表现出更强大的能力。
他们工作效率也更高,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认知功能不易衰退,能大大减少和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
美国政府让孩子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汉语,究其原因并不是中国如何强大,而是为了用外语开发孩子们的大脑。
科学家说,学习第二门语言能让大脑更敏捷;教育学家说,在21世纪,不会外语就是文盲。
不一定双语大脑就更加聪明,但一定更加灵活机敏。
在如今的多语言时代,如果继续忽视这一事实,必将损害自己的利益。
学语言要趁早,对于语言学习来说,从没有“开始得太早”这一概念。
事实上,人的大脑在出生前就已经具备双语的能力。
三个月大的胚胎就已拥有听觉。
子宫里的胚胎能听见的最大声响就是妈妈的声音。
无论妈妈说的是一种还是多种语言,加上其特有的韵律与音位,孩子的大脑就能感知并熟悉。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都必须具备同时处理多重任务的能力,比如,你在写邮件的时候,电话响了,你匆忙去接电话,突然又有人来到你的办公室,你不得不暂时把电话放在一
边,先招呼一下客人,然后,你得把中断的电话和邮件一一完成。
这时候,你的大脑一定在高速运转,而如果这么多事是同时而不是按序发生,则会更有挑战性。
在处理多重任务时,双语大脑明显转换更快、效率更高。
双语者与单一语言者的主要差异也许更加本质:那就是双语者具备更强的监测环境的能力。
双语者不得不经常转换语言,就像是混血儿,可能和父亲谈话用一种语言,和母亲谈话用另一种语言,大脑总是在两种思维状况下切换。
在对德意双语者和只会意大利语的人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他们大脑的监测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双语者不仅表现得更好,甚至能在大脑中负责监测功能的部分不那么活跃的情况下也能完成得更好,这代表他们这部分的大脑功能比单一语言者更加高效,这就是为什么会一种以上语言的大脑要比会一种语言的大脑更灵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