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比较
中、美规范轻钢结构建筑积雪荷载设计比较
标 准 与 规 范
中、 美规 范轻钢结构 建筑积雪荷载设计 比较
唐 潮 ( 多 维 联 合 集 团有 限公 司 ,北 京 1 0 0 0 7 0 )
摘 要: 轻 型 钢 结 构 建 筑 由 于 自身特 点 对 雪 荷 载 比 较 敏 感 , 尤 其 对 于 高低 相 邻 建 筑 , 雪 荷 载 的 不 均 匀 分 布 不 容 忽
s u g g e s t i o ns f o r t he c i v i l e n g i ne e r s we r e p u t f o r wa r d. K EY W O RD S: l i g h t — we i g ht s t e e l s t r uc t ur e;s no w l o a d; d r i f t s n o w l o a d;s l i di n g s n o w l o a d
Co M PA RI SoN oF TH E DESI G N M ETH o D S o F SNo W Lo AD Fo R TH E Ll G H T. W EI G H T S TEEL STRUC TURE I N CH I N ES E AN D THE AM ERI CAN Co DES
Ta ng Cha o
( D u o w e i U n i o n G r o u p C o . L t d,B e i j i n g 1 0 0 0 7 0, C h i n a )
中美欧钢结构标准设计方法比较
态。
112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 (1) 弯曲屈曲 。 对于理想的轴心压杆稳定计算 : 在弹 2 2 π λ 性状态下 ,即 σ = EΠ ; 弹塑性受力状态下 ,对弹性模量 cr
γ γ 构件) ; 欧洲规程取 γ 为力求对结果不受可 M (γ M0 、 M1 、 M2 ) 。 靠度水平的影响 ,本文在不考虑 γ R 的情况下 ,对不同标准的 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
( 11) ≤110 2 <2 - λ 2 ( 12) < = 015[1 + α(λ - 012) + λ ] λ同美国规程 ,α是缺陷系数 ,根据截面类型和宽厚比不
x =
(10)
式中 , rM1 为局部安全系数 , 取 110 ; x 为稳定系数 ; 其余
(6) (7)
式中 : n 为在节点或拼接处 , 构件一端连接的高强螺栓 数目 ; n1 为所计算截面 ( 最外列螺栓处 ) 上高强螺栓数目 ; A 为构件的毛截面面积 。 对于轴心受拉构件 , 我国规范考虑净截面屈服 ( 高强螺 栓摩擦型连接除外 ) 状态 ,美 、 欧标准均取毛截面屈服设计 , 我国规范较保守 ; 美 、 欧标准还考虑了净截面断裂的受力状
114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Fe 是按弹性稳定理论计算弯扭屈曲临界应力 ,以 λ e 代替 λ c
按公式 (9) 进行弯扭屈曲计算 。 该法适用任何截面类型 。 欧洲规程 : 采 用 换 算 正 则 长 细 比 计 算 。 1、 2、 3 类 截面 : λT =
A Fy , N cr 是按弹性稳定理论计算的弯扭屈曲临界 N cr
NΠ A ≤f
中美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比较
中美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比较
孙彤;王士奇
【期刊名称】《钢结构》
【年(卷),期】2006(021)002
【摘要】主要介绍中美冷成型钢设计规范在发展历程、使用范围、设计方法及有效宽度和冷作强化效应计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总页数】4页(P77-79,72)
【作者】孙彤;王士奇
【作者单位】山东省冶金设计院,济南,250014;山东省冶金设计院,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9
【相关文献】
1.中美钢结构设计规范设计方法比较 [J], 谌湛;吴帆;曾文革;程超
2.中美钢结构设计规范关于角焊缝的限值及计算方法比较 [J], 刘仲洋;陈伟;刘亚利
3.中美钢结构设计规范关于高强螺栓计算方法比较 [J], 刘仲洋;陈伟;张会芳
4.钢结构中美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定的比较 [J], 赵咏梅
5.中美钢结构设计规范对比及工程应用分析 [J], 陈永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美钢结构基本构件安全度差异的比较分析
全球 化 的潮流 , 中国企 业 越 来 越 多 的参 与 到 涉外 工
程 , 时 也 有 相 当 数 量 的 国 内 项 目 由 国 际 的 工 程 公 同
构设计 人 员使用 不 同规范 时参考 。
司进 行总 承包 , 就必 然 要 求 结 构设 计 与 国际 规 范 这
接 轨 , 较 中 国 钢 结 构 规 范 与 国 际 通 用 钢 结 构 规 范 比 的差 异 , 别 是 安 全 度 差 异 对 于 涉 外 工 程 设 计 有 着 特
范 中 的 轴 心 受拉 、 心 受 压 、 弯 构 件 、 弯 构件 等 基 本 构 件 强 度 或 稳 定 性 的 安全 度 差 异 进 行 了计 算 分 析 和 比较 , 得 了 中美 钢 结 轴 受 压 获
构 设 计 规 范 安全 度 水 平 差 异 的 定 量 数 据 , 供我 国钢 结 构 设 计 人 员 参 考 。 可 关键词: 结构 ; 计规范 ; 全度 ; 钢 设 安 比较 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 U 9 T 31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8— 7 7 2 1 ) 2— 0 2—0 10 3 0 (0 0 1 0 1 5
.
罗 刚
LUO Ga g n
( 海 核 工 程研 究 设 计 院 , 海 2 0 3 ) 上 上 0 23
摘
要 : 中 国《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 B50 720 ) 美 国 钢 结 构设 计 规 范 A S 6 -5 中 的 L F .0 5以 及 A D8 对 钢 G 0 1 - 3 》、 0 IC3 00 R D 20 S 9三 本 规
现 实 的指 导 意义 。美 国钢结 构 学 会颁 布 的 “ p c i S ei— f
钢结构中美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定的比较
锅 炉 制 造 BO ILER MANUFACTUR ING
文章编号 : CN23 - 1249 (2008) 02 - 0029 - 04
No. 2 Mar. 2008
钢结构中美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定的比较
赵咏梅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6)
2 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与抗震承载力 验算及变形验算
2. 1 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GB50011 - 2001 和 JGJ99 - 98 规范规定 ,地
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公式为
S =γG SGE +γEh SEhk +γEv SEvk +ψwγw Swk
∑ SGE = SGK +
ψ E
i
Q
ik
式中
:
S为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
中美规范相比 :中国规范取常用的 4 个 λ值 分别为 0. 6、0. 8、1. 0、1. 2,按公式求出 φ,取平均
值 ;当采用 Q235 钢材时 , fay取 235 N /mm2 , E 取 206 ×103 N /mm2 ,可以得出在通用长细比情况下 的 ψφ/γRE为 0. 75,考虑抗力分项系数后 ,中美两 国规范的抗力系数大体相当 。
3. 2 梁柱构件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验算
为了保证强柱弱梁的实现 ,使框架在地震作
用下梁先于柱产生塑性铰 ,要求交汇节点的框架
柱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梁的受弯承载力之和 。
GB50011 - 2001规范要求满足以下公式 :
∑ ∑ Wpc ( fyc - N /Ac ) ≥η Wpb fyb
式中 : Wpc、Wpb分别为柱和梁的塑性截面模 量 ; N 为柱轴向压力设计值 ; Ac 柱截面面积 ; fyc、 fyb分别为柱和梁的钢材屈服强度 ;η为强柱系数 。
中外钢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水平的比较
R =
、 英国钢结构设计规范 BS5950
[ 10 ]
, 从综
1 1 ( ) γR R k = γR R f yk , a k
( 3)
收稿日期 :2001 - 04 - 23 作者简介 : 侯建国 ( 1955 - ) ,男 ,湖北武汉人 ,教授 ,主要从事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
关键词 :钢结构 ;设计规范 ;综合安全系数 ;安全度水平 ;比较 中图分类号 : TU433 文献标识码 : A
Comparison bet ween safety level of Chinese code of steel structure design and that of f oreign codes
BS5950
设以 KC1 , KC2 分别表示 GBJ 17288 Ⅰ、 Ⅱ 级结 构的综合安全系数 , KC3 , KC4 分别表示 GBJ 17 288 修订稿 Ⅰ、 Ⅱ 级结构的综合安全系数 , KC5 , KC6 分 别表示文献 [ 7 ]及本文建议的荷载分项系数取值方 案的综合安全系数 , K F i ( i = 1 , 2 ) 分别表示美国及 英国规范的综合安全系数 , 则中外规范综合安全系 数差值的百分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浅议国内钢结构设计规范与欧美的几点差别【范本模板】
浅议国内钢结构设计规范与欧美设计规范的几点差别摘要:关于钢结构焊缝连接的计算和构造,各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别。
本文以我国新修订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为基础,结合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LRFD一2001、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EC3和ISO规范,对各本规范中关于角焊缝的绕角焊问题、端面接触承压时的焊缝计算问题、角焊缝焊脚尺寸的限值问题以及角焊缝的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其中的差别,有关分析结论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关键词:钢结构设计规范角焊缝限值端面接触承压绕角焊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迫切地需要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去认识并熟悉欧美规范,同时不断完善我国的结构设计标准,并最终让国际世界了解并接纳我国的标准。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LRFD一2001以及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EC3关于角焊缝计算方法、绕角焊问题、端面接触承压时的焊缝计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找出了各本规范的差异和共同之处,希望能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欧美标准提供一点帮助。
1 关于端面接触承压时的焊缝计算问题钢结构的连接节点中经常会遇到杆件端面接触承受压力的情况。
我国设计规范中认为当端面承压时,端面如刨平顶紧,则压力N可全部通过接触面直接传力,但此时应验算端面承压的强度。
当端面未进行刨平顶紧时,规范中未作规定,而设计习惯则按全部压力N由焊缝传递来确定焊缝的尺寸。
事实上,即使端面不刨平顶紧,通过端面的部分接触,也可以传递部分压力.关于这个问题,国外规范如ISO规范第8。
10条和欧洲《钢结构建议》第7.1。
6条中都规定:假如接触面是相互平行和紧贴的,焊接节点中不同部件间的压力可通过接触传递。
接触面间的局部不平整容许达到2mm,此局部空隙不要求必须用焊缝填充,但要求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接触面间的相互滑动或接触面被拉开.在防止侧向位移的措施中可以考虑摩擦力的作用。
北美规范与中国规范关于冷弯薄壁型钢C形截面受弯构件设计的比较
北美规范与中国规范关于冷弯薄壁型钢C形截面受弯构件设计的比较徐磊;周绪红;苑小丽;刘競楠;刘永健【摘要】Nominal flexural strengths of cold-formed steel C-sections evaluated by the North American standard CSA S136-07 and the Chinese standard GB 50018-2002 were investigated . To quantif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ominal flexural strength between the two standards ,6 m span joists with typical C-sections subjected to the uniformly distributed load and uniform bending mo-m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two standards are resulted from both the difference in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 section modulus and the difference in computing the lateral-torsional buckling stress . T he lateral-torsional buckling stress evaluated based on GB 50018-2002 is generally not less than that of CSA S 136-07 w hereas the flange effec-tive width of C-section calculated by GB 50018-2002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CSA S136-07 . T he adequacy of flange to prevent lateral-torsional buckling and the applied load pattern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ult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ominal flexural strength between the two standards .If the flange is inadequate to resist later-torsional buckling and local buckling does not govern ,the strength associated with GB 50018-2002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CSA S136-07 if members are subjected to the uniformly distributed load bu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for case of uni-form bending moment ;in the case that flange is adequate to resist later-torsional buckling but lo-calbuckling governs the strength ,then the nominal flexural strength obtained from GB 50018-2002 becomes less than that of CSA S136-07 in both foregoing applied load patterns .%对比了北美规范CSA S136-07和中国规范GB 50018-2002关于冷弯薄壁型钢C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名义抗弯强度。
中美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比较讲座.ppt
ASCE/SEI
7-05是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和结构可靠度理论编制的,作为美国各种结 构设计规范统一的概率设计准则和荷载取值 依据(包括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等,类似 于我国的荷载规范,并包括了类似于我国抗 震规范中的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动参数及地 震作用的取值标准等内容。
AISC的规范委员会在1986年继ASD设计规 范修订版后,推出了LRFD设计规范,作为与 ASD并行的设计规范,供设计人员选用。 LRFD规范在1991年和1993年历经两次修订, 其最新版本为1999年12月27日发布的第三版 AISC(2000b)。
ASCE/SEI 7是一个针对各种结构形式的荷载规范,除规 定了直接作用(如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取值规定外,还规 定了间接作用(如地震作用)的取值规定,包括抗震设防目标、 场地特性、设计地震作用、地震响应计算方法、结构体系与概 念设计等抗震设计方面的内容,至于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 和抗震构造规定等具体的抗震设计内容,ASCE 7则援引到其 他专门的规范,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还要求符合ACI 318规 范的规定;钢结构抗震设计还要求符合ANSI/AISC 34105“Seismic Provisions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 (《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这一阶段的地方性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除了上述的UBC之外,又相继出现了 NBC“National Building Code”(《国家建筑 规范》)和SBC“Standard Building Code” (《标准建筑规范》)NBC主要用于美国东北 部各州;SBC主要用于美国中南部各州。
20世纪末,美国人看到了将抗震规范统一起
GB 50011-2001将抗震设防烈度值、设计基本地震加 速度值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
中美钢结构节点设计差异对铁塔设计的影响
S h a a n x i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C o m p a n y , X i ’ a n 7 1 0 0 4 8 , S h a a n x i , C h i n a )
ABS TR ACT:B a s e d o n c o mp a r i s o n s b e t we e n t I l e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3 8 1 4 ( 2 0 1 3 ) 1 1 - 0 0 3 3 — 0 3
中图分类号 : T U 3 9 1
文献标志码 : A
中美钢 结构 节点 设计 差异对 铁塔 设计 的影响
崔宏祥1 , 李 亚琳 2
( 1 . 陕 西省 电力设 计 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 2 . 国 网陕西省 电力公 司 , 陕西 西安 7 1 0 0 4 8 )
鬈
规 范
f d 抗 ( N 拉 ・ 强 1 1 1 度 1 1 - 2 ) f , 抗 / ( N 剪 ・ 强 m m 度 )
值、 设计方法 、 保证 手段 和焊缝 的计算方法等方 面
与 我 国规 范有 一定 的差 异 , 这 些 差异 直 接 导致 了按 我 国规 范设 计铁 塔重 量上 的增 加 。 1 。 2 高强 螺栓拧 紧 状态 校验方 法 比较
美 国 常用 的高 强 螺栓 主要 有 A 3 2 5 和A 4 9 0 两 种
KE Y WO RD S: s t e e l s t uc r t u r e ; j o i n t ; s t e e l t o w e r
的螺栓数 目 要 比美国规范多出近一倍 ; 除螺栓本身
中、美、澳三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澳三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冷弯薄壁型钢是一种结构钢材,在建筑工程中有广泛应用。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不同,因此需要进行规范对比研究,以便为钢结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美、澳三国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分析其异同点及其对设计的影响,以提高钢结构设计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1. 搜集中、美、澳三国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规范体系、设计参数、材料选用等方面。
2. 重点研究三国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参数上的异同点,如截面形状系数、屈曲反力系数、弯曲扭转常数、材料拉伸强度等参数。
3.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三国不同规范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的影响,如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性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际项目的设计案例,进行规范对比和参数分析,得出结论。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引言。
介绍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中、美、澳三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概述。
介绍三国的规范体系、设计参数、材料选用等方面。
第三章: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参数的对比分析。
分析三国在截面形状系数、屈曲反力系数、弯曲扭转常数、材料拉伸强度等参数上的异同点。
第四章:实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三国不同规范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的影响,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性等方面。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总结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六、预期结果通过比较中、美、澳三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的异同点及其对设计的影响,可以为钢结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参考,提高其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性。
在钢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维护方面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促进钢结构的发展。
中美规范中关于钢结构性能设计方法的比较
于行 业标 准 , 并 非 强制 性 规 范 , 影 响 力较 小 。 鉴 于此, 借 鉴 其 它 国家 的 先进 理 念 与做 法 .提 升 我 国铜 结 构 性 能设 计 的整 体 水 平, 已成 为业 界 的 当务 之 急 。
L 0 C A R B O N 0 R £ D 2 0 1 4 / 4
建筑 ・ 节能
中美规 范中关于钢 结构性能设计方法的比较
古娟妮 ・ , 郑 昊z
( 1 广 东省城市 建设技师学 院, 广东省 广 卅 I 市5 1 0 5 2 0 ; 3 . 广 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 , 广 东省 广州市 5 1 0 5 0 2 )
综 上 对 比 可 以看 出, 与过去的“ 小震不坏 , 中 震 可修 , 大 震
不倒 ” 这 种 单 一 的 性 能 目标 不 同 , 新版《 抗规》 与《 高规 》 对 性 能
设 计 的 内容 比之 前 旧规 范 有 所 改善 .不 仅 有 多种 性 能 目标 可 以 选择 , 而 且 对 各 个 性 能 水 准 的描 述 也 够 具 体 。, 总之 , 两本 规 范 对 于性 能设 计 的 内容 比之 前 有很 大 的提 高 .但 是 存 在 的 最
2 国内规 范中关于性能设 计的规 定
《 抗震 建 筑设计 规 范》 ( G B 5 0 0 1 1 — 2 0 1 0 ) 1 3 1 ( 以下 简称《 抗 进 入 屈 服 的构 件 的一 般 是 以位 移或 者 变 形 来 控 制 的 .两 本 规 此外, 这 两 本 规 范 最主 要 是 针 对 混 规》 ) 不 同于 8 9规 范 中提 出的 “ 小震 不 坏 , 中震 可修 和 大震 不 范 对 于 这 个 问题 没有 涉及 。
中美钢结构规范轴心受拉构件可靠度比较
极限状态方程为:
一般来说, 上式可以用结构抗力R 与荷载 效应S 来表示: Z=g(R , S)- R- S=0 (3)
Z=g(X, X2, X})一 一, 0
(2)
v Q 取1.4,LRFD- 2001 y 。 取1.2, ya 均 均 均 取1.6; v 。 钢 度 项系 GB50017为 材强 分 数, 2003 中 为 材 分 数YR, 即 钢 抗力 项系 对Q235 钢
一 礼
变 量:钢 屈 强 标 值fY构 截 面 材 服 度 准 ,件 面 积
布, 活载服从极值I 型分布, 设计抗力值服从对 数正态分布, 活载按照GB50009- 2001 《 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中办公楼及住宅楼面活载标 准值, 取为2000k N/ mz, 荷载效应计算值S
得。有关计算条件如下表。
称Xi(i = 1,2, ..,n)为 基本 量, 结构 变 且 相 独 其统 参 为:均值。 标准 互 立, 计 数 X., 差。 构件取0. 9,
X, 。 由可靠度定义 a 二N Z/ a Z , 本文运用 JC法分别计算采用Q235 明起见, 荷载效应组合仅考虑恒载和一种活载
学 术 论 坛
200 7 NO . 34 S C IE NC E & 丁 ECHNOL OOY INF ORMA TION
中美钢结构规范轴心受拉构件可靠度比较
聂志华’ 黄春文2 熊义泳’ (i . 南昌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南昌 330099; 2 南昌工程学院人事处
南昌 330099)
摘 要:利用可靠度理论, 对我国 《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 17- 2003 和美国 《 钢结构建筑物荷载及抗力系数设计规范》LR FD- 200 1 中 轴心受拉构件的可靠度进行了比较, 得出一些关干中美钢结构设计规范轴心受拉构件可靠度设置水平的结论 , 可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钢结构 设计规范 可靠度 中图分类号:T U39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791(2007)12(a 卜0193- 01
中美钢结构设计规范对比及工程应用分析
建筑与结构设计A 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中美钢结构设计规范对比及工程应用分析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Steel Structure Design Codes and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alysis陈永强(蓝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43)CHEN Yong-qiang(Bluestar Engineering Co.Ltd.,Beij ing100143,China)【摘要】以中美两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为研究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内容进行简要对比,为研究中美两国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异提供参考。
[Abstract]Taking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steel structure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research content,some representative contents are selected for brief comparison,so as t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teel structure codes.【关键词】中美;钢结构;设计规范[Keywords JChina-US;steel structure;design specification【中图分类号1TU391【文献标志码】A[D01]10.13616/ki.gcjsysj.2020.08.2081引言我国钢结构设计起步相对较晚,美国作为第一阵营的发达国家。
本文以我国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为基准,对比美国钢结构AISC-ASD、AISC-LRFD以及AISC360等标准。
中美欧钢结构标准设计方法比较
进行调整 , 有切线模量理论 、 双模量理论 、 Shanley 理论等多 种理论 [5 ] 。 但构件实际上不可能是理想的 , 总会有缺陷存在 ( 如残余应力 、 初弯曲等缺陷 ) 。 这些缺陷对构件的稳定承载 力有很大的影响 。 考虑实际缺陷的存在 , 钢结构设计标准主 要通过三种方法来确定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5 ] : ①以 分叉屈曲荷载为准则 ; ②以截面的边缘屈服为准则 ; ③以构 件的极限荷载为准则 。 美国规程 : 对于紧凑或不紧凑的轴心受压构件 : NΠ A g ≤0185φFy
( compact) 、 紧凑 非紧凑 ( noncompact) 和细长 ( slender) 截面 。
三本标准均采用极限荷载理论 ,该理论能较为全面的考 虑残余应力 、 初始弯曲 、 初始偏心等不利因素影响 。 三本标准 轴心受压构件弯曲屈曲的比较就是 φ 的比较 ,结果见图 1 。
截面具有发展全塑性的能力 , 具有非常好的转动能力 ; 非紧 凑截面在局部屈曲出现之前可发展部分塑性 ; 细长截面则是 弹性局部屈曲先于截面屈服出现 , 承载力计算时 , 通过折减 系数 Q ( Q = Q s Qa ) 来体现屈曲应力与屈服应力 Fy 比值 。 临界力 Fcr 按下式确定 : λ c 从图 1 可以看出 ,λ c ≤210 时 ,我国规范的 a 类曲线介于 欧洲规程的 a0 与 a 类之间 , b 类曲线与欧洲规程的 b 类基本 一致 , c 、 d 类曲线略低于欧洲规程的 c 、 d 类 ; 美国规程的稳 定系数曲线基本同我国 a 类曲线 ;λ > 2 10 时各曲线趋于一 c 致。 我国规范的 a 、 b、 c、 d 类截面基本同欧洲规程的 a 、 b、 c、
中美标钢结构设计对比分析
中美标钢结构设计对比分析摘要:某项目中采用的钢材为美标钢材,不易采购,造价高且管理风险较高,需要采用中国钢材进行替换。
针对此情况,本文采用对比中、美两国规范的计算方法出发,同时分析了中、美规范中钢材的化学成分、受力性能等特性,提出了采用按照强度和刚度等效的原则进行中国钢材替换美国钢材的设计准则,并完成了常用中国型钢和美国型钢的替换表。
关键字:钢材国产化设计原理许用应力法1 概述AP1000技术是我国引进的第三代先进核电堆型,对AP1000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材料国产化是提高我国自主化设计水平的基础。
因此做好结构用钢材国产化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采用中国钢材替换美国钢材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美国规范计算方法、钢材的强度取值和中国规范均不相同,需要证明采用中国钢材替换美国钢材,并采用美国规范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安全可靠的。
(2)美国规范中钢材和中国钢材的物理特性、型号、化学成份、材料强度、试验方法等规定均不一样,需要证明采用合理的替换原则使得替换后的钢构件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3)美国规范中对钢构件的各种构造要求和中国规范不一样,需要采用适当的措施保证替换后的钢构件满足中国规范要求。
本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从规范的计算方法出发,同时分析了中、美规范中钢材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受力性能等,提出了采用中国钢材替换美国钢材的替换准则。
2 计算方法2.1美国钢结构规范设计方法2.1.1设计原理美国钢结构计算方法: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
容许应力法为使用比例配置对结构构件进行设计的方法。
安全性由一个安全系数Ω提供。
钢材的容许应力值等于钢材的标准强度值除以一个安全系数Ω。
2.1-12.1.2荷载组合根据SEI/ASCE7规范2.4节和ANSI-AISC N690规范6.3节要求,抗震Ⅱ类厂房钢结构部分对应的荷载组合如表2-1所示:表2-1美国规范荷载载组合根据AISC-S335-1989版规范,材料的许用应力取值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构件的抗拉、抗压、抗弯许用应力 2.1-2(2)构件的抗剪许用应力 2.1-3Fy为钢材最小屈服强度。
中美钢桥梁规范若干项点的对比分析
中美钢桥梁规范若干项点的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对中美两国钢桥梁规范中部分项点要求进行了对比,比较了其规定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分析了如此规定的原因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希望对国内企业承接美国钢桥梁项目能有所帮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等厚或不等宽对接;组装间隙;钢衬垫;尺寸允许偏差;锤击;矫正.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veral Point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Steel Bridge SpecificationsSun Jiandu(China Railway Baoji Bridge Group Co., Ltd Baoji 721006)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requirements of several pointsof steel bridge specific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rovisions of the items,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such provision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 hope it will be helpful for domestic enterprises to undertake American steel bridge projects.Key words: unequal thickness or unequal width butt, assembly gap, steel backing, size tolerance, hammering, correction0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30多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建造了多座具有世界影响力和里程碑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比较孙 彤∗ 王士奇山东省冶金设计院,济南 250014摘 要:主要介绍中美冷成型钢设计规范在发展历程、使用范围、设计方法以及有效宽度和冷作强化效应的计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冷成型钢;计算方法;设计规范;有效宽度;直接强度法COMPARISON OF CHINESE WITH NORTH AMERICAN CODE OF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AL MEMBERSSun Tong Wang Shiqi(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14, China)ABSTRAC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North American code of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al members, such as course of development, serviceable range, design method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effective width and strain hardening, which are mainly presented and some advice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Cold-formed steel, Calculation method, Design code, Effective width, Direct strength method1 引言冷成型钢构件由钢板通过冷加工制成,相对于热轧型钢,板件宽厚比较大,可以加工成多种形式的经济截面,得到令人满意的强度重量比,达到优化截面的目的,设计时可以不受现有截面形式的限制,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1]。
对于冷成型钢构件的设计,中国现行规范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以下简称中国规范),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澳大利亚、欧洲、南非等国家都有自行制定的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这些规范基本上都是基于北美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North American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sign of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al Members,2001)(以下简称北美规范)。
虽然中美冷成型钢设计规范都是使用有效宽度的设计方法考虑屈曲后强度,但在使用范围以及考虑因素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为了使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两个规范,本文主要介绍两规范存在的差异,并通过纯弯构件有效宽度的计算实例予以说明。
2 中美规范对比虽然中国规范在一些方面借鉴了北美规范,如在考虑屈曲后强度时都是使用有效宽度的方法。
但在发展历程、使用范围以及有效宽度和冷作强化效应的计算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异,以下详述中美两规范的差异。
2.1 发展历程∗孙彤(1964.5-),男,高级工程师中国自五十年代起开始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进行研究,1969年颁布了第一部《弯曲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草稿,1975年修订为《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TJl8-75)试行,1987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l8-87),2002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l8-2002)。
国外冷弯薄壁型钢的计算理论研究始于美国,1939年美国钢铁协会(AISI )出资在康纳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由乔治·温持(George Winter)教授负责对冷弯薄壁型钢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大量的试验。
在此基础上,世界上第一本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构件的容许应力设计(ASD )设计规范于1946年问世。
1991年,第一版荷载抗力系数设计(LRFD )规范由AISI 发行,1996年,AISI 将ASD 规范和LRFD 规范合并成一本规范, 1999年,AISI 发布了1996年版AISI 规范的补充,2001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个国家把以前版本的美国AISI 规范和加拿大的S136规范合并在一起,形成了现行的《北美冷成型钢构件设计规范》。
2.2使用范围中国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仅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经冷弯(或冷压)成型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构件壁厚不宜大于6mm,也不宜小于1.5mm(压型钢板除外),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壁厚不宜小于2mm,不适用于承受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承重结构[2];对用于承重结构的冷弯薄壁型钢的带钢或钢板,只限于采用符合现行规范《碳素结构钢》GB/T700规定的Q235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规定的Q345钢,只有在具有可靠依据且符合相应有关国家标准要求时才能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非加劲板件、部分加劲板件和加劲板件宽厚比的限值,Q235钢分别为45、60、250,Q345钢分别为35、50、200;主要受压构件的长细比限值为150,其他构件和支撑为200。
北美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适用于由厚度不超过1 in (25.4mm )的碳素或低碳钢片、带钢、钢板、型钢等冷加工形成的结构构件设计,如果适当考虑了动力效应后,冷成型构件除了用于建筑上,还可以用于其他结构上[3];规范规定可以使用15种钢材,不仅包括A36(Q235)和A588 (Q345)钢,也包括很多更高强度的钢材,如A875、A1003和A1011等;非加劲板件、部分加劲板件和加劲板件宽厚比的限值分别为60、60、500;受压构件长细比限值为200。
2.3 设计方法以及表达形式中国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规范采用的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设计公式采用应力的表达形式。
与北美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荷载与抗力系数设计(LRFD )类似[2]。
北美冷成型钢结构设计规范将传统的容许应力设计法(ASD)和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LRFD)以及极限状态设计法(LSD )融于一本,其中极限状态设计(LSD )仅限于加拿大,而荷载与抗力系数设计(LRFD )、容许应力设计(ASD )限于美国与墨西哥。
LRFD 与LSD 设计方法是通过适当的抗力系数实现,而ASD 设计方法是通过适当的安全系数实现,设计公式采用力的表达形式[3]。
2.4冷作强化的计算方法中国规范规定的计及冷作强化效应的冷弯薄壁型钢强度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2]:()f l t f N i i ⎥⎦⎤⎢⎣⎡∑−+==1'210121πθγη 式中:η——成型方式系数,对于冷弯高频焊(圆变)方、矩形管,取=1.7;对于圆管和其他方式成型的方、矩形管及开口型钢,取=1.0;γ——y u /F F ,钢材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对于Q235钢取=1.58,对于Q345钢取=1.48; n ——型钢截面所含棱角数目;i θ——型钢截面上第i个棱角所对应的圆周角,以弧度为单位;l ——型钢截面中心线的长度,可取型钢截面积与其厚度的比值。
该公式是金昌成通过理论推导给出的简化公式。
式中考虑了成型方式、y u /F F 和t R /的影响,y u /F F 越大或t R /越小冷成型后的屈服强度也就越大,反之亦然,该计算方法考虑了成型方式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多次成型会更大地提高屈服强度。
北美规范中考虑冷加工对钢材力学性能影响的全截面抗拉屈服强度可按下式计算[1,3]:yf yc ya )1(F C CF F −+=m y c yc )//(t R F B F =()79.1/819.0/69.32y u y u c −−=F F F F B068.0/192.0m y u −=F F式中:ya F ——全截面抗拉屈服强度;yc F ——角部平均抗拉屈服强度;yf F ——平板部分的平均抗拉屈服强度;C ——弯角面积与总横截面面积之比。
本公式由卡恩(Karren )根据热轧型钢提出的冷成型钢考虑冷加工效应的屈服强度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y u /F F 及t R /对冷成型截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该公式不适用于y u /F F <1.2、 t R />7,和角度最大值超过120º的截面。
文献[4]中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规范计算结果偏于保守,但考虑到国内对厚壁冷成型钢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不足,偏于保守地取值也是必要的。
并且该公式在理论上较为严谨,克服北美规范中的缺陷,在准确性、可靠性及通用性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应用简便;而北美规范由于没有考虑成型过程中存在末屈服区及其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在t R /较大时可能给出低于母材屈服强度的结果,同时由于在理论分析中采用有限范围的数字解的回归以及表达技巧等原因,使得该公式物理含义不够清楚,准确性、可靠性及通用性不甚好。
2.5 有效宽度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有效宽度时,中国的冷成型设计规范给出的受压板件有效宽厚比的计算公式是以板组(而不是单板)作为分析单元的,考虑了相邻板件对计算板件的约束影响,首次考虑了板组效应的影响,并且弯角部分不单独考虑,只把整个截面宽度当作平直部分考虑,即如图1(a)所示,考虑翼缘B对腹板A的约束,而不再考虑弯角部分C的影响[2]。
而北美规范单独考虑弯角部分,如图1(b)所示,认为弯角部分C全部有效,然后再计算截面平直段的有效宽度,且不考虑翼缘B对腹板A的影响[3]。
以下以纯弯C型钢构件为例,其中上部翼缘均匀受压,腹板非均匀受压,截面尺寸如图2所示,F y=345MPa,计算截面的有效宽度,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规范计算工程简单,结果偏于保守,并且考虑了板组效应的影响,而北美规范计算较为繁琐,未考虑板组效应的影响。
表1截面有效宽度计算表(单位:mm2)中国规范北美规范板件有效宽度个数汇总板件有效宽度个数汇总受压腹板447.4 1 447.4 受压腹板380.8 1 352.3受压翼缘107.6 1 107.6 受压翼缘84.7 1 84.7受压卷边 5.5 1 5.5 受压卷边21.5 1 21.5受压弯角———受压弯角19.9 2 39.8受拉翼缘152.6 1 152.6 受拉翼缘169.1 1 169.1受拉卷边26.6 1 26.6 受拉卷边34.2 1 34.2受拉弯角———受拉弯角19.9 2 39.8 截面有效宽度690.3 截面有效宽度819.33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 中国规范对壁厚的限制是6mm,并且只限于使用Q235和Q345钢,对板件宽厚比和构件长细比的限制也较为严格;而北美规范可以使用更高强度的钢材,对厚度、板件宽厚比和构件长细比的限制也较为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