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棋界自古以来就有着“纵横十九道,迷煞多少人”的说法,围棋盘上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错落有致、变幻无常、包罗万象。为什么这些小小的棋子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围棋的世界。

首先我们来讲讲它的构成,围棋由棋子和棋盘两者共同构成。棋子分黑白两色。多为扁圆形。棋子的数量以黑子181、白子180个为宜。棋子呈圆形。中国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盘面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共构成19×19=361个交叉点。盘面上标有九个小圆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天元”。下让子棋时所让之子要放在星上。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三个部分。有时在比赛中还有棋钟这一设臵,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台计时器,用来限制对弈者的下棋时间。

现在我们来讲一下围棋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围棋起源于古老的中国,但究竟是在何时出现,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传说围棋是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尧帝发明的,尧帝也就是帝喾之子,“禅让制”的开山鼻祖。传说当时围棋用来研究作战方案,现代学者则认为围棋最早是人们用来研究天文的工具,至少是围棋的发明和进化与人们的天文观象有关。棋盘上361落点,除去中间一点,所剩360点合于360周天之数;棋盘一分为四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每部分90个点是一个季度的天数,周边共72点对应72候(古代用“候”代指时令,一候5天,一年分72候)。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广泛流传了,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便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到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班固、李尤、黄宪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东汉王朝的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

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三国时期,魏、吴两国盛行围棋。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出现了一批弈坛高手。进入南朝后,围棋进入了一段时间的黄金时代,但到了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传统将娱乐之好规范在饮宴、琴书、射御之间,认为博弈有废事、赌博之嫌,这种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因此隋朝的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制度,这是中国围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战火纷飞,围棋的水准大大下降。到了宋朝,围棋进入昌盛阶段,但到了南宋,辽朝、金朝、元朝,中国围棋的衰退时期。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围棋进入了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但后来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古代棋坛彻底没落。围棋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在世界各国的通讯发展前,围棋就以扬名各国,围棋很早就流传到了亚洲一些国家,随着这些国家围棋活动的开展,到了大唐盛世中外围棋的交流也开始出现,并越来越频繁。

目前围棋主要流行于中日韩三国(这三国的围棋水平,围棋人口都是远超其它国家的),因此也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局势,在亚洲其它地区也有发展。特别是朝鲜,他们的最高水平已达到中日韩三国的较弱的职业棋手。

在欧洲,美洲,围棋普及事业也已有所发展(主要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较快),例如欧洲每年都有有盛大的欧洲围棋大会,整个欧洲的围棋爱好者都会赶来参赛。虽然有大量中日韩高手不断迁至欧美国家进行教学,但总的来说这些国家围棋人口还是很少,围棋水平还是很弱,有些国家的最高水平只有中日韩的业余4

段左右。因此,世界围棋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但在近代围棋发展却止步不前,在上世纪50年代,曾有一位来访的日本五段女棋手,横扫当时中国的顶尖高手,另中国围棋颜面扫地。不过,在最近30年,中国围棋发展迅速,从聂卫平,马晓春到常昊,胡耀宇,中国棋手的实力不断加强,中国的围棋人口也不断增多。

围棋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运动,自然有许多的优点,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3点:

1、使逻辑思维更严密,围棋别名“手谈”,听这个名字大家就知道这是一项动脑、动手,却不动嘴的活动,在对局的过程中必须步步为营,再加上反复对弈练习,自然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此外,下棋时如何突破盲点、寻找新的路径等练习,也有助于激发创意。

2、专注力更强。下棋过程中,除了思考自己的棋路,还必须时刻主要对手如何出招,必须做到全神贯注,静下自己的心,这样才能稳扎稳打,掌控全局。

3、EQ更高。对弈时应当注重对局礼仪,在对弈过程中难免有输赢,如果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调整心态重新出发,那对于性格的培养将会有积极的影响。并且围棋讲究胜负,一招失误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所以可由此培养统观全局的意识。

围棋在中国出现了一千多年,渐渐的也出现了不少故事与传说,例如我们学过的奕秋诲棋,弈秋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棋手,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由于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他有两个学生:一个诚心学艺,十分专心;另一个大概只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

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所以孟子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这便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历。

接下来我来给大家讲一下中国棋坛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是一个无冕之王,被称为民间棋圣。这个人就是吴清源。吴清源出生于中国福建名门望族,但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小小年纪的他就担负起了养家的重责。为了挣100大洋的学费,他曾跟段祺瑞下过棋。段祺瑞倒台后,他只能去公园里与人对弈赢取微薄的奖品。不过他的才华很快得到日本商人山崎的赏识,获其支助赴日留学,那一年他才14岁。在日本留学的前八年,吴清源都是中国籍。直到1936年,中日关系持续恶化,国家间的交恶或多或少地延伸到了棋盘内外。吴清源没有日本国籍,很难长留日本继续学棋修业。而一旦回到中国,他不仅无法依靠围棋生活,恐怕还得日夜为性命担忧。再三犹豫后,吴清源选择加入日本籍。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二战初期,在日军铁蹄横扫中国和东亚大陆的同时,棋士吴清源在日本本土上孤军奋战,仅凭个人之力,在震古铄今、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并把所有的对手打到降级,迫使败者改变交手身份以表示弱者不具备和强者公平竞争的能力——吴清源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被誉为“昭和棋圣”。虽然吴清源加入了日本国籍,但日本人始终认为他是中国人。之后的20余年,吴清源不仅在十番棋擂台上击败了当时所有的超一流棋手,而且还提出了新布局理论,革除了许多过去平庸的定式下法,为围棋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吴清源重新加入中国国籍。1961年,吴不幸遭遇车祸,吴氏渐渐淡出一线比赛。1979年,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国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