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学习心得笔记

合集下载

经方实践教学笔记(3篇)

经方实践教学笔记(3篇)

第1篇一、引言经方,又称古方,是指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

这些方剂历经千年,经过无数医家的临床实践,验证了其疗效的可靠性。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方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参加了经方实践教学课程。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践教学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二、实践教学内容1. 经方理论讲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经方的起源、发展、分类以及特点。

经方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历代医家的总结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中医方剂体系。

经方分为解表剂、理气剂、活血化瘀剂、清热剂、补益剂等,具有疗效确切、药味简单、易于掌握等特点。

2. 经方临床应用接下来,我们学习了经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我们了解了经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等方面的优势。

例如,小柴胡汤在治疗感冒、胆囊炎、慢性肝炎等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疾病中具有很好的疗效。

3. 经方药理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方的药理作用,我们学习了相关药理学知识。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经方的药理作用,我们认识到经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药理作用,这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4. 经方加减变化在实际临床中,患者病情千变万化,我们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对经方进行加减变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经方加减变化的规律和技巧,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

三、实践心得体会1. 提高临床诊疗能力通过经方实践教学,我深刻认识到经方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了经方的应用规律,使我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提高了临床诊疗能力。

2. 传承中医药文化经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传承经方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任。

通过学习经方,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经方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经方理论知识,还要通过临床实践来验证经方的疗效。

这要求我们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

经方用药心得(优秀5篇)

经方用药心得(优秀5篇)

经方用药心得(优秀5篇)经方用药心得篇1经方用药心得:探索与实践引言经方,指的是古代经典医籍中所载的经典方剂。

这些方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将介绍经方的发展历程、代表方剂及其代表药物,并通过实践案例来阐述经方用药的心得体会。

经方发展历程经方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对药物的认识较为有限,因此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用于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药物的认识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方体系。

代表方剂及其药物经方代表方剂为桂枝汤和麻黄汤,分别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和支气管哮喘等病证。

其中,桂枝的主要成分为桂枝皮,具有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功效;芍药主要成分为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

心得体会1.重视药物炮制药物炮制是经方用药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对药物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

例如,芍药经过炒焦后,可以增强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生姜经过炮制后,可以增强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

2.配伍的巧妙运用经方的配伍非常巧妙,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例如,在桂枝汤中,芍药与桂枝相配,相互制约,防止桂枝过度发散,同时增强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

3.关注个体差异经方用药时,需要关注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强调辩证施治经方强调辩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方,选用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通过对患者症状、病因等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实践案例患者张某,男性,25岁,感冒症状持续1周,伴有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症状,选用桂枝汤加减治疗。

具体用药方案为:桂枝20g、白芍15g、生姜3片、大枣10g、葛根15g、杏仁10g。

1剂/日,水煎服。

经过3天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服用3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学中医经方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

学中医经方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

学中医经方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中医经方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明智地制定未来的计划,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学中医经方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经方临床应用心得体会

经方临床应用心得体会

经方临床应用心得体会作为医学生,经方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方是中医奇宝,具有历史悠久、疗效显著、适应范围广、应用方便等优点,是传统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对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我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经方的一些体会心得。

一、经方在临床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传统中医药学的定义中,经方是指通过前人对于药物的认识、提炼、总结、归纳、整理和文献记载形成的治疗疾病的方剂。

在临床中,经方应用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高。

经方的组成方剂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副作用。

与单味药相比,经方的治疗效果可能在剂型、剂量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

2. 治疗意义明确。

经方中的复合方剂,能够起到相互协同、促进药效和改善患者症状等多种作用。

且有神形俱备、以病论治等特点,能够针对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方剂组合进行治疗。

3. 应用方法多样。

经方可以通过口服、饮片、外敷、减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且操作简便、费用较少,适用范围广,容易推广。

二、经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1. 湿热邪毒病。

湿热邪毒病在中医中属于湿邪为主、热邪为次的外感病性质,主要以发热、头痛、咽喉不适、肢体酸疼、口干舌燥、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主。

在治疗这类疾病中,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和中培肺等方剂,例如葛根清肺汤、大黄甘草汤等。

2. 脾胃虚弱病。

脾胃虚弱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腹胀腹泻、口干舌燥等症状,这类疾病适合使用调和脾胃、健脾益胃、温中散寒等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3. 肝肾亏损病。

肝肾亏损病主要表现为腰痛、肢体酸软、头晕失眠、性功能下降等症状,这类疾病适合使用滋补肝肾、益精补血、温补腰膝等方剂进行治疗,例如金匮肾气丸、补骨脂饮等。

三、经方在临床中的注意事项1. 剂量酌情变化。

经方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以达到药效最佳。

2. 搭配合理。

在经方应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搭配不同的方剂,避免形似而功效不同的副作用。

经方学习心得笔记

经方学习心得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经方学习心得笔记篇一:伤寒论学习心得伤寒论学习心得一,背诵为先我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学习《伤寒论》的。

以前阅读了《名老中医之路》,从中看出,名老中医们反复强调,中医入门的最佳门径就是踏踏实实背诵。

《伤寒论》是中医里面最光辉璀璨的明珠,刘渡舟教授称她为“中医之魂”。

日本人尾台榕堂先生说:“研究张氏方,能自幼而壮而老,造次颠沛,必在于斯,犹如身在当时,亲受训诲,则自然术精技熟,遇病开方,灵机活动,意之所向,无不如法,操纵自在,左右逢源,病虽万殊,又何难应之有!”。

深入学习《伤寒》《金匮》应该是每个中医的基本功。

我学习《伤寒论》是从背诵开始的。

去年寒假同学们都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就在空荡荡的教学楼顶读诵《伤寒论》,来年又花费了大约四个月的时间读诵,现在对《伤寒论》条文的熟悉,全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功底。

现在想起来,我深深感谢这段时光。

背诵《伤寒论》没有便捷的方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按着性子读,反复清晰地朗读,时间长了就会背诵了。

每天只需要读,不需要用力去背诵,要求吐字清楚,声声入耳,不可贪快。

有时候看起来最慢最笨的方法却是最快最好的方法。

按照我的经验,一个学期加一个假期,就可以比较熟练背诵《伤寒论》398条原文。

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

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

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后来我又背诵了全部经方的准确组成成分,以及后世的三百首方剂的组成。

我每每向人强调背诵原文的极端重要性,就有人说背诵会成为死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灵机活动”之类的话。

我也无可奈何。

我认为早期读书,强调背诵,对初学来说,确是一个最值得重视的好方法。

试述对经方的感悟及临床运用体会

试述对经方的感悟及临床运用体会

试述对经方的感悟及临床运用体会对于经方的感悟及临床运用体会经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

我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经方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经方不仅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更是中医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中医药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学习经方的理论知识,包括经方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分类、配伍规律等。

通过学习经方的基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药的性味归经、归类、功能主治等特点,从而更好地运用中药进行临床治疗。

经方是中医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情和病人,而经方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经方中的方剂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临床运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通过运用经方,我们可以有效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运用经方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经方的独特之处。

经方的配伍规律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不仅考虑了中药的性味、药理作用、归经等特点,还考虑了方剂中各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关系。

这些配伍规律的运用,可以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我遇到过很多病人采用了西药治疗后疗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而经方则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也说明了经方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经方还可以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中医药学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经方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也是经方在临床运用中的独特之处,也是中医药学与其他医学的区别之一。

经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更是中医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经方学习,运用心得整理

经方学习,运用心得整理

经方学习,运用心得整理葛根用于下痢,下痢越重,用药越重* 顾志君:连翘,通透十二经,善清血中毒素,大剂量应用还可以升高白细胞。

另外,和中消导不可小视* 《皇汉医学》:大人小孩呕吐不止,可用连翘加入任何药方之内* 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不是补益,也不全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

所以,对于反复发作的疾病,所谓往来寒热的疾病,一般都可以考虑小柴胡汤。

现在看来许多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常常反复发作的,具有往来的特征。

药理研究,也提示小柴胡汤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的作用。

所以,小柴胡汤是天然的抗病毒剂。

临床上一般都会加连翘、山栀,以清热泻火。

* 单纯性疱疹——小柴胡汤加味(连翘、山栀)* 带状疱疹,也属于热毒感染,也可以考虑小柴胡汤加连翘* 半夏泻心汤,可应付一半的中医脾胃病。

临床变动不能大,或加味一二,或肉桂,或大黄,或山栀子,或连翘,或厚朴,或附子* 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如见效以后,当守方,多服些日子。

* 人赖胃气以生,药亦赖胃气以运* 气血俱虚,其特征是羸瘦、形容枯槁,此时可以考虑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绝对不可以用于肥胖之人* 炙甘草汤是古代的止血强壮方,又称“复脉汤”。

方中大剂量的生地黄、阿胶是重要的止血药,人参、桂枝、炙甘草、麦冬是强心定悸的药,30枚大枣能给身体充足的糖分能量,所以用于体液极度匮乏,“脉结代,心动悸”的人,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和强壮汤* 炙甘草汤全方用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腹胀。

煎煮时要加“清酒”文火久煎* 黄连黄芩治烦悸,甘草桂枝治动悸,龙骨牡蛎治惊悸,半夏茯苓治眩悸,人参麦冬阿胶甘草治虚悸* 脉浮与出汗、出血有关;脉沉与腹泻、过量发汗有关;脉浮紧,提示可以使用强烈的发汗剂;脉滑实,提示可以使用泻下剂* 咳加五味子、干姜、细辛;腹痛加芍药;口渴、小便不利加茯苓、白术;气上冲加桂枝;咽痛加桔梗;不呕去半夏;无汗、小便不利去桂枝;咳去人参*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咳嗽胃痛;防己黄芪汤治汗出而肿的糖尿病;黄连阿胶汤治漏下不眠;白虎加人参汤治出血* 大剂量黄连除烦,小剂量黄连消痞* 心下痞硬,提示一种虚弱消瘦的体质,提示汗、吐、下之后病人津亏液涸,提示病人饮食不佳,提示脉弱无力,提示舌面干燥,提示用参、草、枣等补益中药* 呕吐——柴胡桂枝汤证为“微呕”,小柴胡汤证为“心烦心呕”,大柴胡汤证为“呕不止”;大黄甘草汤证为“食已即吐”,大半夏汤证之“胃反”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腹痛——小陷胸汤证“按之则痛”,大陷胸汤证“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是不按也痛,大小建中汤证之腹痛也有轻重之别* 肿——甘草附子汤证“身微肿”,桂枝芍药知母汤证“脚肿如脱”仅限于脚,防己黄芪汤证“腰以下当肿及阴”,气部位在腰以下,越婢汤证则“一身悉肿”,其范围更为广泛* 下利——葛根汤证的“自下利”与葛根芩连汤证“利遂不止”迥然不同* 桂枝汤是古代益补剂,凡是在寒冷、饥饿、极度劳累、精神紧张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均可使用* 麻黄汤是发汗剂,但是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

经方应用体会

经方应用体会

经方应用体会经方是中医药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我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经方的体会如下:一、综合治疗效果明显经方是通过多种药物的组合应用来治疗疾病,其中每一味药物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相比于单一药物的应用,经方的综合作用更加明显。

通过经方的应用,可以调和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整体调节的效果。

同时,经方中的药物组合可以相互协同,增强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我曾经应用桂枝汤来治疗感冒,患者服用后症状明显改善,寒热症状减轻,头痛、鼻塞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这说明经方的治疗效果确实明显。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经方的应用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体化定制的治疗方案。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所以经方的应用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方剂。

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曾经遇到一位患者,患有失眠的症状,经过详细询问和辨证分析,我为他开了定方。

他服用后不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而且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

这说明经方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三、副作用小经方是中药的一种,相比于西药来说,中药的副作用要小很多。

我在临床应用经方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过严重的不良反应。

一方面,中药活性成分含量较低,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中药在配伍时有一定规则,副作用可以相互扬弃。

所以,经方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当然,在应用经方时,仍然需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四、疗效持久经方的治疗效果相对持久。

这是因为经方可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持久的治疗效果。

我曾经应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等症状,患者服用后,不但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且长期服用后,可以明显感觉到体质的改善,腰膝酸软的症状基本上消失了。

这说明经方的治疗效果可以持久。

五、预防保健作用明显经方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

中医认为,经方中的药物可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和保健的效果。

经方医案心得

经方医案心得

经方医案心得经方医案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医术的瑰宝,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通过研读经方医案,我深切感受到了其独特的价值和丰富的医学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

经方医案教会了我如何系统地运用经典方剂。

方剂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经方医案则是方剂应用的重要依据。

在阅读经方医案时,我发现方剂的组成和应用往往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医案中的病情和用药情况,我逐渐掌握了方剂的基本原则和运用方法。

例如,我发现在治疗感冒时,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等,而在治疗消化不良时,常用的方剂有保和丸、香砂养胃汤等。

这些方剂都是经过临床验证的,对于相应的病症具有独特的疗效。

经方医案启迪了我的思维方式。

中医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而经方医案正是体现了这一思维方式的典范。

在阅读医案时,我发现医生往往通过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例如,有一位患者因头痛多年,多次就医无效。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观察其舌苔、脉象等,最终确定其属于肝郁血瘀型头痛,并开出了逍遥散加减的方剂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患者的头痛症状明显改善。

这个医案告诉我,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只有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经方医案还让我明白了中医药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在经方医案中,这些理论常常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验证。

例如,有一位患者因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医生根据中医理论中的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等观点,开出了四君子汤的方剂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患者的食欲明显增加,身体也逐渐恢复健康。

这个医案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而完整的,只有深入理解并准确应用这些理论,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经方医案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医案,我深刻体会到了其独特的价值和丰富的医学知识。

我学经方的10个心得

我学经方的10个心得

我学经方的10个心得首先,我先说一个事。

今天讲的内容,全部是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

如果讲错了,责任全由自己承担,与我以前跟诊学习过的各位老师无关。

我很喜欢陆渊雷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学问与年俱进,今日以为是者,安知它日不以为非?”我觉得,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己前边认识的过程。

每过一段时间,就把前期的部分认识否定掉。

在以往学习过程中,有两家的学术思想对我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一是黄煌老师,另一个就是胡冯经方医学体系。

大约在2007年的时候,我读到了黄煌老师的《经方一百首》第一版。

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

这本书在经方方证层面写的非常细致。

在2014年,有机会随冯老学习。

这段学习经历,对我提高也很大。

胡冯经方医学体系最大的优势在于辨六经。

我以前常和其他人说,把这两家的优势结合起来,则日常门诊中常见的病种都可以解决了。

我一开始听冯老讲课听不懂,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才听明白,冯老在讲什么。

要想听懂冯老讲课,首先要看懂两篇文章。

一个是老版的《经方传真》的序言,另一篇是胡老《辨证施治概要》。

这里头有很多基本概念要学明白了,才能理解胡冯经方医学体系。

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后,再看日本人写的《中医诊疗要览》的时候,就觉得比较简单了。

明确一些基本概念表,指体表。

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组成的躯壳,若病邪集中的反应于此,便称为表证。

里,指人体的里面。

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组成的消化道,若病邪集中的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里证。

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

若病邪集中的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半表半里证。

下面是阴和阳。

阴,即阴性;阳,即阳性。

人体得了病,必定要影响人体机能的改变。

这种改变不是较正常太过,就是较正常不及。

如果太过,出现了亢进的、兴奋的这些表现,这类太过的病症,即称为阳证。

如果不及,出现了衰退的、消沉的、抑制的这样的病症表现,便称为阴证。

下面是寒和热。

寒即寒性,热即热性。

经方心得体会

经方心得体会

经方心得体会经方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

经方是指中医药学中的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这些经典著作是中医药学的宝库,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经方的重要性和价值,下面是我的一些经方心得体会。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经方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医药学的灵魂。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因为它是中医药学的源头,是中医药学的根基。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因为它是中医药学的精髓,是中医药学的灵魂。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宝库,因为它包含了中医药学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是中医药学的珍贵财富。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传统和创新经方是中医药学的传统和创新,是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创新。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传统,因为它是中医药学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创新,因为它是中医药学的创造和创新,是中医药学的创新和发展。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传统和创新的结合,因为它既传承了中医药学的传统,又创造了中医药学的创新。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经方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因为它包含了中医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原理,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实践,因为它包含了中医药学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是中医药学的实践基础。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为它既包含了中医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又包含了中医药学的实践经验和技术。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精华和精髓经方是中医药学的精华和精髓,是中医药学的精华和精髓的集中体现。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精华,因为它包含了中医药学的精华和精髓,是中医药学的精华和精髓的集中体现。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精髓,因为它包含了中医药学的精髓和精华,是中医药学的精髓和精华的集中体现。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精华和精髓的集中体现,因为它既包含了中医药学的精华和精髓,又包含了中医药学的丰富知识和经验。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宝库和财富经方是中医药学的宝库和财富,是中医药学的宝库和财富的集中体现。

试述对经方的感悟及临床运用体会

试述对经方的感悟及临床运用体会

试述对经方的感悟及临床运用体会经方,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中医师,我深刻认识到经方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并从实践中获得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经方是中医学的宝库,它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治疗经验。

经方包括了古代医家的智慧和经验,总结了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通过学习和运用经方,我深入了解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等,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药物的性味归经作用,使我对中医学的整体认识更加深入。

经方在临床运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的疗效是以整体为基础的,经方作为中医药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经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整整体的平衡。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经方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暂时的缓解。

这种整体化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经方还有一些独特的临床应用体会。

临床实践中,我发现经方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效果。

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肝胆疾病、内分泌失调等疾病,单一的西药治疗效果有限,而经方可以通过调整整体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经方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并能够起到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通过临床实践,我发现经方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

经方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学习和运用经方,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治疗经验,同时也从临床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感悟。

经方作为中医药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我还发现经方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效果。

中医经方心得体会范文7篇

中医经方心得体会范文7篇

中医经方心得体会范文7篇我们没个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都必须要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流于形式的体会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只有认真写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医经方心得体会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中医经方心得体会范文篇1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书则是为了实践。

1、注重细节在病房里工作,不但要记住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而且要记住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全部细节:药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注重细节。

我们得经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等。

给血压高的患者量血压,给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方案,给有损伤的患者包扎换药等等。

2、培养思维在临床工作,我觉得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这点也是我有所欠缺的,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接触病人后形成初步临床诊断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

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就要求实习医生详细正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尽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关信息是进行正确临床思维的关键,尽管现在先进检查设备很多,但是辅助检查只能取到辅助诊断,印证结果的作用,只有详细的病史和可靠的体征才是对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观依据。

此外,还要建立严密的逻辑思考,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生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科学,不严谨的联想,应对病人信息进行选择性编码,结合病人主要表现及其相关的背景因素,将各个方面的症状整合起来思考,抓住问题的实质,有限度地寻找相关理论来解释,而最终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悟其实个人觉得,这一点在于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悟。

其实在中医科实习的体会远远不止上述几点,心之所向,即为天堂,我们心中充满世界,充满爱,自然你便能给你的身边带来爱,你的身边都满满的是爱,那你的世界,不就是一个爱的世界吗?世人多疾苦,在医院实习的时间,自己看到了许多病人背后的事,家境,付出,责任,承担,辛勤,汗水,泪水,荣耀,使命。

读经方感悟心得体会范文(2篇)

读经方感悟心得体会范文(2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中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以来,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经方的神奇疗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神奇的世界,对中医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有了全新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读经方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经方的魅力经方,顾名思义,是指中医学中具有悠久历史、广泛流传、疗效显著、经久不衰的方剂。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创立了诸多经方,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等,这些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经方的魅力在于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经济实惠。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许多经方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具有很高的治愈率。

例如,麻黄汤对于感冒、流感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白虎汤对于发热、口渴、烦躁等病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这些方剂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只要严格按照医嘱,很少有副作用,让患者能够放心使用。

二、经方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是我国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其理论基础是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指将人体病变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并根据六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来辨证论治。

经方的运用,正是基于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

在阅读《伤寒杂病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六经辨证的奥妙。

张仲景通过对六经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人体病变的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治疗疾病的科学依据。

例如,桂枝汤适用于太阳中风证,麻黄汤适用于太阳伤寒证,白虎汤适用于阳明热证,这些方剂的治疗原则正是基于六经辨证。

三、经方的临床实践经方的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运用经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1. 严谨的辨证:辨证是中医治疗的前提,只有准确辨证,才能选择合适的经方。

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严谨辨证,切勿盲目用药。

2. 灵活的加减:经方虽然疗效显著,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何学习经方:从《经方实验录》读书笔记分享学经方的心得

如何学习经方:从《经方实验录》读书笔记分享学经方的心得

如何学习经方:从《经方实验录》读书笔记分享学经方的心得昨日于本地书店购得《经方实验录》(曹颖甫着,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2次印刷)与《经方100首》(黄煌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2006年1月第一版)。

《经方实验录》虽有电子版,但好书总要有纸版为好,可以放在床头睡前翻看,也可以拿在手里走过来走过去,边读边思考,避免久坐血行不畅之弊。

我的读法,是以《经方实验录》为主,参看《经方100首》相关内容。

《经方实验录》无疑是学习经方极佳的书籍,于医理论述颇详。

今日读了《经方实验录》中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的医案,有一些想法,即时写下来,以求教于方家。

汉唐中医倪海厦论太阳伤寒兼太阳中风汉唐中医倪海厦医师行文随感而发,有时会夹带少量医案,可供学习。

关于麻黄汤与桂枝汤的思考关于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医理,《经方实验录?第一一案?麻黄汤证其五》“佐景又按”中论述得非常精辟。

tuenhai摘录如下:tuenhai读到上段时,会心一笑。

所谓营卫之说,有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的感觉。

既然麻黄汤为治太阳病之属于肺脏寒实者,那么引伸开来,肺主呼吸,全身皮肤毛孔也主呼吸,故麻黄汤亦可治全身皮肤毛孔“寒实”的症状,典型就是发热,恶寒,不汗。

肺脏之外在当为人之手,麻黄汤或能治手“寒实”的症状。

画龙一点睛,思路立即活了,若固守营卫之说,当不能有此顿悟。

“桂枝汤为治太阳病之属于肠胃虚寒者”,tuenhai以为,“桂枝汤为治太阳病属于脾胃虚寒者”或更为确切,盖脾胃五行同属土也。

忘文生义识中药,过目不忘记药性有的朋友可能没有接触过中医,看tuenhai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其实我的程度和你是差不多的。

我并不经常读书,但每读书,不死记硬背,必求“理解”,学习方法和多数朋友有些不一样罢了。

下面就给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医的朋友讲讲如何过目不忘识记中药药性。

麻黄汤中,麻黄主要用来发汗散寒。

如何来实现过目不忘?我们看“麻”字,就是广林,就是大面积的“林”,人身上大面积的林在哪里呢?就是皮肤上无处不在的汗毛。

经方临证感悟

经方临证感悟

经方临证感悟经方,即中医药学中的方剂,是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疗某种疾病的药方。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经方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具有丰富的临床应用价值。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经方临证有了一些感悟。

首先,经方临证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学是一门宏大而复杂的学科,其中的理论体系非常庞大。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临床情况,判断病症的本质,并且根据理论指导选择合适的经方进行治疗。

因此,对中医药学的理论知识要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方的应用。

其次,经方临证需要结合个体化的诊疗。

每个病人的体质、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经方时,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疗。

只有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因、病机,才能够准确地判断病症的特点,并选择适合的经方进行治疗。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耐心地与病人交流,详细了解病情,做到因人而异,因病施方。

另外,经方临证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

经方的研究和应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医生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才能够熟练地应用经方进行临床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经方的应用规律,进一步完善经方的疗效。

同时,医生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新的经方,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经方的应用。

最后,经方临证需要不断地与其他医学领域进行交流与融合。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现代医学和其他医学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经方临证时,需要不断地与其他医学领域进行交流与融合,吸取其他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经方的应用。

同时,也需要与其他医生进行经验的交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观点,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综上所述,经方临证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临床实践中,经方的应用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个体化的诊疗,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并且不断地与其他医学领域进行交流与融合。

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应用经方进行临床治疗,提高疗效,造福患者。

经方应用体会范文

经方应用体会范文

经方应用体会范文近年来,在中医药领域中,经方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推崇。

作为中医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方应用在调理疾病、提升养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了一些常用的经方,并对其应用进行了一些体会。

以下是我对经方应用的体会,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首先,我发现经方应用的养生效果显著。

例如,我曾经配制了一种名为六味地黄丸的经方,该方药是由当归、黄精、山药等多种中草药组成的。

据说,该方药可以滋养肝肾,补血益气,对于一些肾虚所致的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面色无华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我就将这个方子推荐给了一个患有肾虚的中年妇女。

经过一个月的服用后,她告诉我她感觉精神好多了,腰也不疼了。

这件事让我深感经方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对于一些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是非常有效的。

其次,我发现经方应用可以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比如,我遇到了一个患有胃病的病人,他的主要症状是胃酸过多,导致胃痛、消化不良等问题。

我在给他配制了一种名为藿香正气水的经方药后,还结合了一些饮食疗法,并建议他适当锻炼身体,避免过度劳累。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他告诉我他的病情有了很大的改善,胃痛也减轻了很多。

这让我更加相信了经方与其他疗法结合的重要性,通过综合调理,可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此外,我还发现经方应用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明显。

比如,我碰到了一个患有高血压的老人,他的主要症状是头晕、心悸、失眠等。

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体检,我为他配制了一种名为降压安神汤的经方药,并且建议他注意饮食、控制情绪、适当运动等。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他的血压明显下降了,症状也有所缓解。

这让我对于经方在慢性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可以调理人体的整个系统,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最后,我发现经方应用需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宜。

同样的经方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我曾经为两个患有失眠的人配制了同样的经方药,但一个人效果很好,而另一个人却没有明显的改善。

学习经方的一点体会

学习经方的一点体会

学习经方的一点体会一、自学中医的门径在《伤寒论》我是一个业余中医爱好者,虽不明医道,但一直笃信中信,崇尚中医,爱好中医。

初学中医,在二十年前。

当时读了秦伯未的《中医入门》、《谦斋医学讲稿》,而后通读了中医药大学的全部本科教材二至三遍,并读了《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等传统中医启蒙读物。

感叹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蔚然可观,但对所谓辨证论治,觉得其理甚为圆通,可以理解,却难以具体操作和实践,也就是说,面对一个病人,要落实到具体的方子,对我等初学者来说实在太不容易,还是难以开出方子。

后来又读了方药中的《辨证论治七讲》,以内经病机十九条为依据,列出了辨证开方的分步法,反复读了几遍,也还不甚了了。

于是我开始反复思考:古人学医,三年师承,即可出师开业。

这是为何?是因为相对师承而言,自学者没有实践的机会吗?1998年左右,开始重读伤寒论。

并开始每日记诵,同时参看一些注解,以解已惑。

复习五版《伤寒论讲义》,并参看成无已《注解伤寒论》,觉得其理昭昭,实践却难;后读刘渡舟《伤寒挈要》、《医宗金鉴伤寒心诀白话解》,觉得稍微易于理解和实践奉行。

并以按图索骥的方法,从自己开始,逐步推广到亲友,试了葛根汤、当归四逆汤、麻黄汤、桔梗汤、外台茯苓饮等经方,觉得真配得上"效如桴鼓"四个字。

于是,笃信经方。

xx年左右,了解到胡希恕,认识到"方证对应"的大法门,觉得其理简要易于理解,其操作方便易于奉行。

大道至简,莫非这就是我等自学中医者,进入经方大门的不二法门?兴奋不已,于是将找得到、买得到的胡老书籍通读多遍,愈读愈加信奉敬仰,心中窃喜,仿佛沙漠中彷徨迷路者陡见绿洲,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后来,循胡老之"瓜蔓"读了《皇汉医学》、陆渊雷、大冢敬节等,并了解到日本古方派如吉益氏等,心中真有点为"吾道东矣"而痛心之感。

再后来,读到岳美中、刘渡舟,以及江尔逊、赵守真、李翰卿、门纯德、黎庇留等,愈加相信方证对应之法门。

经方应用体会范本

经方应用体会范本

经方应用体会范本一、简介经方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的基础。

它是通过对中医经典文献的研究与总结,归纳出的中药方剂和治疗原则。

经方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许多疾病的治疗和调理。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对几种经典的经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应用经验,以下是我对其中几种经方的应用体会的简述。

二、四物汤四物汤是《金匮要略》中的一方,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四味药组成,是补血养血的良方。

我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将其用于病人虚血不足、气血不和引起的月经不调、脱发等症状。

经过长期观察和回访,我发现四物汤对于改善病人的血液状况和调理内分泌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在一些产后妇女中,四物汤也可以促进产后恢复,调理子宫,增强体质。

当然,四物汤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一些具有肝肾不足的人和经期出血过多的人应慎用。

三、消渴汤消渴汤是《伤寒论》中的一方,由知母、黄连、石膏、麦冬等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和高血糖引起的口渴、多尿等症状。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消渴汤常常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在配合饮食调理和运动的同时,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血糖水平和症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消渴汤并非万能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需要结合个体情况,个别调整药物配方和治疗方案。

四、清热解毒汤清热解毒汤是《伤寒论》中的一方,由黄连、黄芩、连翘等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在我临床实践中,清热解毒汤往往是治疗这些疾病的基础方剂,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我还注意到,清热解毒汤对于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结核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虽然清热解毒汤对于一些急性病毒感染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五、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金匮要略》中的一方,由山药、熟地、茯苓、泽泻、牡丹皮、丹皮等药物组成,是一种滋阴强肾的方剂。

我在临床实践中将其用于治疗一些肾阴虚引起的症状,例如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

经方学习笔记

经方学习笔记

经方学习笔记何庆勇教授1、桂枝加葛根汤是治疗颈椎病第一方。

桂枝加葛根汤的方证是:项背发紧、僵硬或疼痛,局部恶风恶寒,有汗,或触诊局部发凉,脉弦紧。

桂枝加葛根汤证一共十个字:脖子疆硬,怕风怕冷,有汗。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如果触诊颈项局部发凉,也是桂枝加葛根汤。

你把手摸到大椎穴下面,发现是冰凉的,有汗。

用桂枝加葛根汤的十个字:项背发紧,怕风怕冷,有汗。

或者局部触诊发凉。

用方经验:必须重剂葛根四两,至少要用到50克,最大剂量可以用到120克,一般用到60~70克。

还有一个就是重剂先煎。

对太阳病项背强不舒服,强直拘急,流汗,怕风,我们用桂枝加葛根汤以外,也可以用针灸,下“后溪”、“申脉”,“大椎”放血去热,上下强硬处再拔火罐。

只下“后溪”、“申脉”也可以。

面部中风、口歪眼邪、在对侧“合谷”下针,先麻醉,再“地仓”透“颊车”,矫正后,针“人中”、“承浆”定位,再开“桂枝加葛根汤”给病人服用,如果桂枝三,葛根重用到六,吃下去,第二天全部回正,麻感会全去掉的。

临床上,小孩子的感冒,常会见到桂枝加葛根汤证,因为小孩子很皮、很好动,流汗很多的情况下吹到风,因为津液流失很多,所以也需要用到葛根。

还有一种情形,体力劳动工作的人,冬天劳动的时候,汗出的同时伤于寒,到了来年夏至以前,发为温病,可能也会用到桂枝加葛根汤或者是葛根汤。

临床上,看到扁桃腺发炎,针灸用少商、商阳放血,扁桃腺点刺放血;配合列缺、照海。

汤药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加上连翘、银花、浮萍、蝉蜕,这里的葛根用到四钱就可以。

葛根这药可以升水,这水除了把肌肉的水提升到表面上发汗发掉以外,最重要的是葛根可以从肠胃里面一路通出来,还有喉咙很干燥的时候,葛根也可以生津,让下面的津液往上走,上到喉部来。

“本草”写葛根可以通痹、发痈;通痹、肌肉麻痹没有感觉,用葛根;发痈疽。

可能是长肿瘤在里面,可能只是发炎在里面很深的地方,不在皮肤表面上,葛根可以把它推出来,所以葛根很好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经方学习心得笔记
篇一: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
一,背诵为先
我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学习《伤寒论》的。

以前阅读了《名老中医之路》,从中看出,名老中医们反复强调,中医入门的最佳门径就是踏踏实实背诵。

《伤寒论》是中医里面最光辉璀璨的明珠,刘渡舟教授称她为“中医之魂”。

日本人尾台榕堂先生说:“研究张氏方,能自幼而壮而老,造次颠沛,必在于斯,犹如身在当时,亲受训诲,则自然术精技熟,遇病开方,灵机活动,意之所向,无不如法,操纵自在,左右逢源,病虽万殊,又何难应之有!”。

深入学习《伤寒》《金匮》应该是每个中医的基本功。

我学习《伤寒论》是从背诵开始的。

去年寒假同学们都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同学
就在空荡荡的教学楼顶读诵《伤寒论》,来年又花费了大约四个月的时间读诵,现在对《伤寒论》条文的熟悉,全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功底。

现在想起来,我深深感谢这段时光。

背诵《伤寒论》没有便捷的方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按着性子读,反复清晰地朗读,时间长了就会背诵了。

每天只需要读,不需要用力去背诵,要求吐字清楚,声声入耳,不可贪快。

有时候看起来最慢最笨的方法却是最快最好的方法。

按照我的经验,一个学期加一个假期,就可以比较熟练背诵《伤寒论》398条原文。

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

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

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后来我又背诵了全部经方的准确组成成分,以及后世的三百首方剂的组成。

我每每向人强调背诵原文的极端重要性,就有人说背诵会成为死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灵机活动”之类的话。

我也无可奈何。

我认为早期读书,强调背诵,对初学来说,确是一个最值得重视的好方法。

清·章学诚说:「学问之始,非能记诵。

博涉既深,将超记诵。

故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

」(《文史
通义》)涉山济海,少不了舟车,做学问也是如此。

只要不
是停留在背诵阶段,而是作为以后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那么,这样的背诵便不得以「读死书」诮之。

二,千经万论皆过目,一方一药最关心
对《伤寒论》的学习应该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我仅仅才刚刚开始,思路不成熟,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感受。

历代注解《伤寒论》的书籍汗牛充栋,各有特色,如何慎重挑选合理的注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可能关系到一生研究《伤寒论》的大体思路。

从我的阅读来看,研究《伤寒论》的中医基本可划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占据绝对主流的辨证论治学派,主张治病要根据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辨“证型”,代表人物有刘渡舟,熊曼琪,梅国强,李克绍等,主流医家几乎
都是主张“辨证论治”;一派是人数较少的主张辨六经
辩方证药证的“方证对应学派”,代表人物有日本吉益东洞、尾台榕堂、汤本求真等,中国的有胡希恕、黄煌、刘志杰等。

我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文献的考察之后,认为仲景本人的思想可能更倾向于辨六经辩方证药证的“方证对应学派”。

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是我学医思路的一个大转变。


个学期,在学校学生学术活动中,我申报了一个《从大历史角度审视伤寒论》的小课题,准备继续深入研究《伤寒论》的本源特色,现在正在进行中。

为何更倾向于“方证对应”?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仲景原文以及其它文献证据支持“方证对应”是仲景医学的主要特点;第二个是,作为入门的学习方法,方证对应更容易尽快看到实际疗效,可以提高青年中医学医的信心。

于是除了教材之外,我认真听了胡希恕《伤寒》《金匮》讲课录音,研读了《皇汉医学》以及黄煌教授的书籍,开始治疗一些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科的时候学习哲学,知道中医受哲学思想的影响非常大。

个人感觉现在的中医界有把问题复杂化神秘化的倾向,一个好的理论一定是简单的,可重复验证的,对于各种眩人眼目的新思想,神秘化的解释,我往往选择敬而远之。

或许是自己悟性不够,我更倾向于实实在在的东西。

今年春天,阅读黄龙祥所著《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其治学态度之严谨,立论证据之充分,给我很深的教益。

极大影响了我的治学思想,是我选择方证相应的思路的助力之一。

什么是方证相应呢?方就是指方剂和药物,证就是某个方剂或者药物的应用指征或者证据。

这个“证”是从病人的症状,体质,生活状态等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里面挖掘出来的。

每一个证都是实在的东西,没有多少推理的过程。

方证关系的形成来源于经验,是经验的积累,可以重复验证。

“有是证用是药,无是证无是药”是方证对应的要求。

受着这种
思想的影响,我当下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某一个方剂,某一个药物的功效主治,应用指征上面。

三,小试牛刀
医学是一门实践技术,我尝试治疗了一些有缘的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

比如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遗精、葛根汤加苍术治疗肩痛、麻杏甘石汤治疗咳嗽、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虚人外感、桂枝加葛根汤平稳血压等,最让我欣喜的是用苓桂术甘汤合桂附地黄丸治好了奶奶的角膜云翳,奶奶已经八十五岁了,取得如此好的疗效是超出我的期待的。

我刚刚学医,就走上经方的道路,应该是比较顺畅的。

大冢敬节说“在学习的初期,没有涉及杂学,而能够直接全力攻读了《伤寒论》,这是汤本先生予我的恩赐”。

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给了学子们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我也深深欣喜自己的选择。

但是学问浅薄,经历尚少,有一些感想也不怎么深刻。

龙野一雄说;“著者研究古方为主,最初混合的学习古方和后世方会陷于经验主义,而不能深入地研究。

因此建议读者先根据古方学到一个体系。

但是真正把古方研究到深处,自
然就会想到后世方,到这种程度时,对后世方也会正确地理解。

希望在初学的阶段,还是正确地学习古方。

”汤本求真氏亦云:“必须先就古方医术研究有得,行有余力,然后及于后世诸方可也。

”我的未来的学习计划先是首先继续
深入学习《伤寒》《金匮》,再慢慢延伸到《肘后方》、《小品方》、《外台秘要》、《千金方》、《医心方》等这些中古时期的方药治法,然后进入四大家以及明清时期的医学知识学习。

07年开始接触中医,到现在深深感觉医学知识博大精深,疾病千变万化,我的知识实在太贫乏。

以后还要在多个方面多下功夫,充实自己。

篇二:经方退热临证心得
经方退热临证心得
关键词经方发热医案
“经方”乃指《伤寒杂病论》之方。

因其辨证严谨,理
法方药丝丝入扣,用之得当,效果显著,临证时用之治疗许多
疑难杂症,每获良效。

笔者从以下3则病案来探讨经方退热的心得体会。

1葛根汤证
林某,女,28岁。

已怀孕70余天,因饮食不洁出现腹
痛腹泻,解黄色水样便,伴发热,体温38.5℃,头痛、恶寒、无汗、全身骨痛、呕吐、纳呆。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滑紧略数。

因其家人畏惧西药伤及胎儿,故求诊中医。

综观脉证,属葛根汤证,处方:葛根30g,生麻黄12g,桂枝、白芍、炙甘草各8g,木香(后下)、法夏各10g,陈皮15g,生姜8片,大枣8枚,2剂。

并交代病人,先用四碗水煎煮生
麻黄约20分钟后,去其上沫,再将剩余的药放进去同煎,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