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回眸与前瞻_彭南生

合集下载

南箭东金 生花之笔——访近代经济史专家彭南生教授

南箭东金 生花之笔——访近代经济史专家彭南生教授

I名家访谈南箭东金生花之笔—访近代经济史专家彭南生教授彭南生张卫东人物名片:彭南生先生,1963年生,湖北武汉人,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 究所教;f t、博士生导师,当代知名近代经济史专家。

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华中 师范大学科研部部长兼社科处处长,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彭教授是湖北省“楚天学者”特 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 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

彭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转型问 题研究,他提出的“中间经济”、“半工业化”等关于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研究的具有原创性的观 点,在近代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博士学位论文《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 手工业(1840—1936)》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 的发展与社会变迁》2009年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历史学研 教双优型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创新与实践》2013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获 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年度项目、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

其主要学术著作有:《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 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 发展与社会变迁》等。

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江汉论坛》等刊物发表 学术论文百余篇。

中国近代的经济与社会转型问题,本刊历来关 注并致力于刊发此类研究中的最新成果。

彭南生教 授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造诣湛深,同时也是本刊 的老作者,一直很关心本刊的发展。

由于长期的学 术合作关系,我们“名家访谈”这个栏目,承蒙彭 教授厚爱,百忙之中拨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学术专 访。

在这里,我们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张卫东(以下简称“张”):学者的学术经历,可谓千人千面,其间充满了趣味,请问您是如何走 上历史研究的道路的?彭南生教授(以下简称“彭”):如果从1981年进人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算起,到今天为 止,我在这所学校已经学习工作了整整35年的时 间。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 -回复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 -回复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回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籍:
1.《中国经济史》(吴承明著):这本书是中国经济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系统地介绍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国经济历史。

2.《中国经济转型》(周其仁著):这本书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和转型过程,对于理解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林毅夫、樊纲、张维迎等著):这本书汇集了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4.《中国的崛起与未来》(李稻葵著):这本书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了解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5.《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杜鹰、刘守英等著):这本书重点研究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对于了解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新视点》-华师 彭南生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新视点》-华师 彭南生

对辛亥革命(革命派) 对辛亥革命(革命派)的评价
李泽厚:革命不必要论 李泽厚: 章开沅: 章开沅:三个百年观
对民初宪政的评价
民初宪政的崩毁袁世凯和国民党有着不可推卸的 历史责任。 历史责任。
二、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新进展
1、整体状况:成绩较大、新域增多、方法创新 、整体状况:成绩较大、新域增多、
谢谢!
中间经济: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 半工业化: 技术进步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乡村手工业 的发展
(1)中间技术:手工业生产力的变革取向 手工工具的缓慢趋新 “石磨+蒸汽机”的技术模式 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 (2)手工业经营形式的近代性变迁 包买主制下的依附经营 业主制下的自主经营 合作制下的集体经营 (3)中间经济带:传统农业与民族机器工业中的近代手工业 近代手工业产值巨大 近代手工业在农村经济中不可或缺 近代手工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手工业对传统农业和民族机器工业还具有“后向联进”和 “前向联进”作用。
资本主义发 展与不发展
外国资本主 义的入侵
2、中心线索 、 市场经济的 经济现代化 发展和演变
3、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运行特征和动力 、
持续过渡性: 持续过渡性: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特征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动力 内部能动因素
4、对近代中国传统经济(手工业)评价 、对近代中国传统经济(手工业)
原始工业化: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对传统手工 业的一种新解释。
5、“过密化”与“大分流” 、 过密化” 大分流”
• 过密化的两个根本特点:一是人口压力太大,二是技 术没有进步;三是农业中难以形成剩余,从而拖累了 早期工业化的步伐。 • 大分流:19世纪之前,中西社会经济没有明显差异, 只是在1800年之后,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才导致了中 西发展距离的拉大,形成大分流。

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迎来了一段高速发展期。

本篇论文就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分析其研究内容、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一、研究内容的拓展和深化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内容得到了拓展和深化。

除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工业等方面的研究之外,更多的关注点转向了社会经济中的城市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贸易、金融和商业网络等方面。

同时,从统计学、社会学、地理学等角度探讨实证研究,拓宽了社会经济研究的视角,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提供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基础。

二、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完善近三十年来,随着学术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各种方法手段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比如,档案文件的利用、民间文献的整理以及口述历史、量化分析等方法等,使得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变迁过程。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GIS、网络数据挖掘等工具,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的帮助。

三、取得的成果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

在传统领域方面,农村土地制度、清代商业与贸易、民主改革与现代企业等研究课题深入挖掘中国社会经济的历史沉淀。

在新兴领域方面,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多彩。

同时,在方法和手段方面,数字化技术、民间文献、传统档案,以及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均贡献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展。

总之,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在内容拓展、方法创新和理论深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成就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历史、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一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一

1979年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科也出现了新的局面。

本文试就这一时期中国大陆近代经济史研究工作的主要成就与不足,以及大家所关注的若干学术问题讨论情况稍作重点评介。

一、主要成就与不足这一时期近代经济史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主要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明:[1](1)、发表的学术论著数量激增。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出版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专著约有600种,其中仅1986~1995年这十年间出版的就达500多种,是1949~1978年这三十年出版同类书数量的5倍多。

这一时期除原有的《历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分别主办的《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这三种专业刊物先后问世。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编委会创办)、《近代中国》(上海中山学社创办)等不定期刊物也相继出版。

这些刊物的创办,大大拓宽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论文的发表园地,促进了这一学科的繁荣。

这一时期在上述刊物,以及在其他经济类、文史类、社科类刊物上发表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约有5000多篇,占建国以来本学科发表论文数的90%以上。

其中,1986~1995年十年间发表的论文数近4000篇,约是1949~1978年这三十年间发表同类论文数的6倍半。

在翻译和介绍国外学者及台港学者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论著的工作方面,这一时期也比以前有明显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海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大陆的学术发展。

这一时期有关近代经济史资料的整理、编纂工作成就也很大。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航运、盐务、商务等部门和行业史资料书,英美烟草公司、满铁、鞍钢、伪满中央银行、金城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国银行、聚兴诚银行、汉冶萍、裕大华、大生、刘鸿生企业、吴蕴初企业等大型企业史料书,关于旧中国海关、海关锐收和分配统计、清代外债、民国外债、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江苏省工业调查统计、天津商会、苏州商会、南开经济指数资料、自贡盐业契约、张謇档案、盛宣怀档案、自然灾害档案资料等专题资料书,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晋冀鲁、晋绥、太岳、太行、东江、鄂豫皖、湘赣、闽浙赣、东北解放区、华中抗日根据地等根据地财经史料书相继出版;不少地方政府及业务部门也组织力量,编纂本地方本部门史志,所出版的地方工商史、农林史、金融史、财政史、港史、公路史、邮政史等资料书更是面广量大,不胜枚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也编纂了数十卷通史性资料书《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

历史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_近年中国经济史之计量研究综述_彭凯翔

历史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_近年中国经济史之计量研究综述_彭凯翔



与 行 政 财 政管 理 相 关 的 由 地 方 到 国 家 的 档 案 也 颇 丰 富 其 系 统 性 在 前 现 代 各 社 会 中 是 弥 足 珍 贵




不仅 如 此 与文 官体 系 相应 的 是 士 成 为




个重要 的社 会阶层 这


颇具 规 模 且 与其 他 阶层
心 的 对 象 是 变 量 变 量 的 特 征 及 其 关 系 之 研 究 难 以 诉 诸 个 别 的 考 据 势 需 依 赖 社 会科 学 的 理 论 与 计
量研 究 的方 法

然 而 受 某 些 阶 段 论 的 主 导 中 国 经 济 史 的 研 究长 期 纠 缠 于 土 地 分配 雇 佣 规 模 商


经济 发 展 的 水 平

对 于 现 代 经 济 学 界 而 言 之所 以 能 重 燃 对 世 界 经 济 长 期 变 迁 的 兴 趣 很大 程 度 上 要 归 功 于 麦 迪

森对 两千 年 来 各 国

G DP
的 鸟 瞰 式 估算

根 据他 的 估算 中 国在


百 多 年前



马 尔萨斯 陷 阱

斯 密 增长
等 经 典命 题 的 认 识
步探索 国家
市场

家族 文化 等 因 素 之 间 的 复杂 关 系


关 键词 计 量 史 学

历史
GDP
马尔 萨斯 陷 阱
斯 密 增长
国 家能 力

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前瞻

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前瞻

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前瞻19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由此掀起了经济上的革命性变化。

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已成为全球闻名的现象,这也反映在了国内民生水平的飞速提高和政府在各个领域的分配。

随着时间的推移,回顾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我们将能够看到一个由失败、成功和经验教训组成的历程,并能够对中国的未来做出一些前瞻性的预测。

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建立在严格的计划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基础上。

改革开放开始之初,经济、财政、社会、文化和生活的种种领域都有相当的失误和矛盾。

与西方国家的基础设施截然不同,中国的市场却严重不足,这使得资金在政府和商业领域的流动被大大限制,因此,很多国有企业也采取了损失的财政措施,却维持了全方位的就业保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了自身许多决策的错误,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变策略。

1993年,中国制定的《长期国家发展规划》对当时的中国超级市场开了大门,自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步伐,计划协调与私人企业合作推进,市场化和竞争的创新机制也得到了更大的空间和支持,这一切都让中国实现了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1994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计划,并在此阶段逐步开展市场化改革。

在这一时期,外资的投资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内资的实际利益也日益扩张。

此外,全球贸易的开放和引进对中国的民生水平和经济崛起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97年,中国加入WTO,这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并被全球各界广泛评价为“中国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时刻”。

通过这些措施和实验,中国逐渐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成为了一个全球领袖和主导者,同时也让国内的教育、医疗和政府负担承受下降至最低程度。

此外,改革开放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开阔视野和内心面试升华,与此同时,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也在逐渐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人心中的自我价值。

前瞻经济改革与开放所带来的市场化是目前最具活力的发展动力,它反映了未来市场竞争的趋势,同时也呈现出全球经济繁荣走向的一面风光,这一制度体系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必然将在未来数十年里持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一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一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一一、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一的论文报告一、引言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史研究三、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研究四、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和政策研究五、中国近代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研究一、引言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回顾近年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本文从近代中国的经济史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和政策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深入探讨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史研究近代中国的经济史研究主要涵盖了清末和民国时期的经济史。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向以工商业为主的现代经济转型的过程。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

其中,经济增长是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表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着工商业的发展,而传统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人口的增加和土地的开垦。

此外,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还探讨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其中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近代中国经济史的变迁过程以及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三、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研究是研究中国向现代工业化转型过程的一部分,其时间跨度从清末到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主要依靠西方资本和技术的引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独立自主的民族工业和军工企业。

此外,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研究还包括了工业化政策、工业部门的组织和管理、工人阶级的形成等多个方面。

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之间持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太原铁路车辆厂、天津玻璃厂等。

四、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和政策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和政策研究是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所产生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的变迁过程。

中国近代经济史著作

中国近代经济史著作

中国近代经济史著作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滨下武志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滨下武志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李伯重
《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李伯重
《理论、发现、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李伯重《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368~1988》——黄宗智《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彭慕兰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贡德.弗兰克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许涤新、吴承明
《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史》——范金民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严中平
《中国经济史新论》——杨德才。

改革开放相关文献

改革开放相关文献

改革开放相关文献
1. "改革开放40年回眸与展望"—中国人民大学期刊社,《中国改革开放研究》2018年第1期。

2.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问题与思考"—李宏灏、冯建芳,《经济学家》2018年第4期。

3.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的变革与成长"—丁建平,《改革开放》2018年第5期。

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法制建设与发展"—李国德,《中国法学》2018年第1期。

5. "改革开放的历史铭刻与现实风景"—胡祥明,《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6.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回顾与思考"—谷本秋子、吕锐,《国际经济评论》2018年第3期。

7. "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挑战"—潘建伟,《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8.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研究:回顾与展望"—田爱华、黄昂,《教育学报》2018年第10期。

9.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化政策研究:回顾与展望"—骆鸣洪,《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3期。

1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与思考"—胡勇、万益勤,《城市规划学刊》2018年第1期。

民国经济史研究综述

民国经济史研究综述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理论建构经济史是一门介于历史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历史研究的基本观念与方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料考据、实证等,是史学研究者的基本素养。

但是,经济史研究不应只像政治史研究等,满足于将历史现象弄清楚,还要进一步分析各种经济因素的内在联系,揭示经济运行的方式及其机制,只有弄清这些联系与方法,才能真正明晰唯物史观的深层内涵,这就需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概念、方法来分析历史上的经济现象,进行科学解释。

近代异域之风的东渐,老一辈学者对理论与方法的重视,对近代经济史研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改革开放后的一批学者,运用西方与自生的新理论与方法,或进一步拓宽视域,或对老问题重新加以解释,不仅使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也为文革后的近代经济史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

本世纪以来,国外经济学与经济史理论方面的著作纷纷被译介到国内,再次引起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热潮,呈百花齐放之势。

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史方面的国外汉学名著如黄宗智的姊妹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马若孟的《中国农民经济》等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同时也为国内研究开拓新视角、新领域、新内涵。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基本研究范式与思考由于经济史学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史研究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范式,一种偏重历史学方法,注重文献诠释和史料考证;一种偏重经济学方法,注重经济理论和数量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在经济史研究中运用经济学范式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而在具体的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和史学范式的冲突也引发了双方学者的争论、困惑与思考。

在此基础上,学者认为两者亦有明显差异。

其一是经济学研究往往简化个体特征,在某些假设前提下、理论框架基础上,通过抽象、演绎寻求数据分析下之共性。

而历史研究更注重还原研究对象真实的一面,通过对史料的挖掘,突出研究对象的个性和差异。

其二是强调“述而不作”。

注重史料的更多、更新,史实的更真、更全。

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的新探索——评介彭南生著《半工业化》

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的新探索——评介彭南生著《半工业化》

n v t e s i t n u nsi ae . o ai p r sa d h ma it c rs v i c
[ e od] h a n u r lao ; io c e pcv ; r cnm ; a w r idsi i t n K yw rs Te l d si i t n hs r a pr ete r a eoo yr dt a uta z i H fI taz i t l s i ul i o o d n r ao l
— —
D c ,o , n—s e g h l d s il ain 比 z n z Na g h n  ̄T eHa I ut ai t fn r z o
XI ANG i g i n M n l g a
( ea m n oH m ni dSc l c ne, unsint to Tcnl y H ag i ue450 ) D pr et f u ai s n oi i c H agh I i e f eho g , uns bi 303 t t a e aSe s st u o , hH
[ bt c] h okTe a d sila o hne et nig ae o na l, e ig”eoo y A s atT ebo h lI u r i tncagsh ik t r vl t i m r n r H f n taz i t h npt n u ry g cnm
近 代 乡 村 手 工 业 在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中
兴 起 以 后 , 村 不 同 地 区 、 同 行 业 的 手 工 业 乡 不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面 貌 , 该 区 分 不 同 情 况 , 行 应 进 分 类研究 。彭南 生教 授 2 0 0 7年 推 出力 作《 半 工业化—— 近代 中 国乡 村 手 工业 的发 展 与 社 会 变迁 》 ( … 以下 简 称 《 工 业 化 》 , 半 ) 以厚 实 的 研 究 , 近 代 中 国 乡 村 半 工 业 化 现 象 的 兴 对 起 、 展、 发 中断 的 整 个 过 程 进 行 了 全 面 系 统 的

2010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2010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① 彭南 生 以 近 代 江 南 地 区 的 碑 刻 资 料 为 分 析 基 础 , 同虚设 。 唐博以北平为中心对这一制度进行了研究 。 讨论了晚清
他 认 为 管 理 活 动 中 新 旧 共 存 的 过 渡 特 色, 导致了政策与执行之间的落 江南地区地方官署对民间 经 济 活 动 的 管 理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瑠 瑏 瑡 瑏 瑢 瑏 瑣 瑏 瑤 瑏 瑥 瑏 瑦 瑏
: 《民国时期的平民住宅及其制度创建 — — — 以北平为中心的研究 》 , 《近代史研究 》 2010 年第 4 期 。 唐博 : 《清地方官对民间经济活动的管理 — — — 以近代江南地区的碑刻资料为分析基础 》 , 《安徽史学 》 2010 年第 2 期 。 彭南生 : 《债权变革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 — — — 以中央苏区革命前后的民间借贷为中心 》 , 《中国农史 》 2010 年第 2 期 。 游海华 : 《论晚清修律时期的商业立法 》 , 《北方论丛 》 2010 年第 3 期 。 隋亮 : 《从一田二主到永佃权 — — — 清末民国民法对永佃制的继承和改造 》 , 《政法论坛 》 2010 年第 6 期 。 邹亚莎 : 《北方法学 》 , 《房地产契证制度与清末社会稳定 — — — 以南京地区房地产契证为范例的分析 》 2010 年第 1 期 。 曹伊清 : 《清末 〈公司律 〉 〈公司条例 〉 》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0 年第 6 期 。 杨凤等 及民初 之比较 : 《我国近代公司章程制度的实施效果分析 ── 以公司法律的变革为线索 》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10 年第 5 期 。 常健 : 《近代上海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初探 — — — 以河浜资源为中心 》 , 《中国经济史研究 》 2010 年第 3 期 。 吴俊范 : 《近代上海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过 程 研 究 — — — 基 于 GIS 的 近 代 上 海 法 租 界 个 案 研 究 ( 1898 —1914 )》 , 《复 牟振宇 : 《近代江门的侨资房地产业及其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 1862 —1949 年 )》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 2010 年第 2 期 。 吴宏岐等 : 《清末民初房产交易中民事习惯的历史考察 》 , 《中州学刊 》 2010 年第 4 期 。 郑永福等 : 《近代中国外商房地产投融资及经营模式探析 — — — 以上海 、 》 , 《中国房地产 》 2010 年第 2 期 。 赵津等 天津为例 : 《晚清开埠通商与东北城市运动述论 》 , 《东北师大学报 》 2010 年第 6 期 。 费驰 : 《近代梧州口岸开放与城市经济重构 》 , 《梧州学院学报 》 2010 年第 1 期 。 侯宣杰 : 《近代天津城市商业空间探析 》 , 《消费导刊 》 2010 年第 6 期 。 王静

变革开放40年的中国经济史研究

变革开放40年的中国经济史研究

变革开放40年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繁荣。

这个过程中,经济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经验,也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史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夕,那时候中国经济处于落后的状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得不到发展。

1956年,国家开始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大规模的国有化使得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基本消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然而最终仍然没有实现经济的现代化,造成经济发展缓慢、低效和不均衡的局面。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史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代到来,中国决定改革开放,摒弃计划经济模式,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的改革方向主要是在农村进行的,推出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农村经济自由化,繁荣起来。

1980年,国家又实施了“特区政策”,以深圳、珠海等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开始建设。

特区引入了外资金融和外来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大幅度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开放进程。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发生了诸多变化。

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中国大规模地与世界经济接轨,经济体制得到了改革和完善,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主体。

中国的消费市场迅速扩大,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外商投资大大增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经济总量也逐年增加。

截至目前,中国的GDP已经超过13万亿美元,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三、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展望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放缓,因此需重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推进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加入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开放型经济体,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越来越密切,有望在未来几十年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平台。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籍,供您参考:
1.《中国现代化经济史》(作者:陈志武):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历程的
著作,涵盖了清朝末期至21世纪初的经济史。

书中既有宏观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分析,也有微观的企业和产业发展案例。

2.《中国经济史》(作者:刘翔宇):这是一本详细讲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专业著作,
包括了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改革等阶段。

书中对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制度和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

3.《中国经济百年回眸》(作者:陈平、黄奇帆等):这是一本总结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经
验和探讨未来发展模式的书籍,包括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阶段性变化和未来趋势。

书中还涵盖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及其影响。

4.《中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特点》(作者:王树增):这是一本介绍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
展的学术著作,分析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中国资本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比较。

5.《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作者:郑永年等):这是一本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学术
著作,包括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制度、经济结构调整、外部开放和国际影响等方面。

书中对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评价和探讨。

以上是一些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政策制度、产业发展和变革趋势,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南箭东金生花之笔——访近代经济史专家彭南生教授

南箭东金生花之笔——访近代经济史专家彭南生教授

南箭东金生花之笔——访近代经济史专家彭南生教授
彭南生;张卫东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17(000)001
【总页数】15页(P5-19)
【作者】彭南生;张卫东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执著治学,探寻真知——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生彭南生教授访谈 [J], 彭南生;上官定一
2.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的新探索——评介彭南生著《半工业化》 [J], 向明亮
3.一部反映近代经济转型特色的力作--彭南生教授《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读感 [J], 定光平;饶晓青
4.佳苑学子--彭南生教授 [J],
5.彭南生教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著作近日出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研究的三大突破——以彭南生为例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研究的三大突破——以彭南生为例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研究的三大突破——以彭南生为例苏全有;常城【摘要】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Chinese modem handicraft industry history research obtained great progress, the distinguished scholar PENG Nan-sheng is one of the leader, mainly displaying in three big breakthroughs: first is the overall, macro on the basis of"intermediate economy" research, second is" half industrialization"theory is the original exploration, third is regional,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ural handicraft industry economy history research. By the course of his study, you can peep the entire history of modem Chinese handicrafts, especially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trends and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lies.%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彭南生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主要贡献在于三大突破:一是整体、宏观基础上的“中间经济”研究;二是“半工业化”理论的原创探索;三是区域、行业视角下的乡村手工业史研究。

同时,通过对彭南生学术历程的探讨,可以窥视出整个史学特别是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研究的创新趋向及突破所在。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即将刊发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即将刊发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即将刊发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研究》
【年(卷),期】1984()6
【摘要】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编委会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八四年下半年)已编定,近日内将发稿印行,并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该《资料》曾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通讯》第一辑的名称在内部发行,现定每年出两本,公开发行。

【总页数】1页(P32-32)
【关键词】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汇刻书;主编;编辑人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中国近代经济史学术研究范式、理论和规律转换的新成果——《中国经济史新论1840—1949)评述 [J], 于文善
2.金字塔式的中国经济史新著--评《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J], 魏海源
3.中国近代经济史上若干史实和史料问题——读《中国近代经济史》 [J], 代鲁
4.介绍《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 [J], 韦示
5.《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评介——兼论建国以来“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科书的缺陷与不足 [J], 班耀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早在 1956 年 , 严中平先生 就曾撰 文指出 :中国近 代经 济史研究无论在经济学研究中还是近代史 研究中都是 薄弱环节 , 如果再不加强这一薄弱环节 , 其 他专史和通 史都很难深入前进了 。(参看严中 平 :《中 国近代 史研 究上的一个薄弱环节》 , 《人民日报》 1956 年 7 月 17 日) 改革开放后 , 刘大年 1981 年曾撰文指出 , “ 近代经济史 研究是当前深入研究近 代史的最 重要课 题和突 破口” (《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处突破》 , 《光明 日报》 1981 年 2 月 17 日)。 丁日初则提出了加强中国近代 经济史研究 的若干建议(《学术月刊》 1983 年第 1 期)。
图一 1979 ~ 2006 年间中国近代史论文曲线图
纪念性史学的存在也是推动中国近代史研 究繁荣的重要因素 , 从根本上说 , 纪念性史学旨 在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 、重要历史人物的集体记 忆 , 彰显其现实意义 , 本无可厚非 , 但过度强调其 “当代”功能 , 往往容易形成政治与学术联姻 、学 术性刊物与学者推波助澜的局面 。由于经费容 易筹集 , 论文易于发表 , 便有学者像“赶集”似的 , 赶制“时令”性文章 , 再赶个大早“卖” 掉 。 因此 , 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或历史人物诞生的周年纪
包括史学理论与方法在内的西方历史学论 著的大量翻译 , 扩大了研究者的视域 , 新的选题 、 新的解释不断涌现 , 助长了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 在前一阶段 , 受到政治气候的影响 , 指导历史研 究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 学者们 主要关注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高潮 , 研究领域比 较狭窄 。 改革开放以来 , 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现 代化理论到 90 年代的市民社会理论 , 从美国汉 学家的冲击 —反应模式到法国年鉴学派的整体 史观 , 从“过密化”论到原始工业化理论 , 中国学 者接触了太多的各种历史论著 , 于是 , 现代化理 论 、世界体系理论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全球地 域化理论等等 , 都被尝试运用于近代史研究 , 尝 试的过程中虽然也存在着生搬硬套的现象 , 但域 外历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介绍毕竟极大地拓展 了学者们的视野 , 一些看来已有定论的话题被重 新提出来加以分析 。如上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 代初期关于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与基本分期问 题的讨论 , 从“两个过程” 、“三次高潮” 、“四个阶 梯”的争论到近代化 、非线性史观的出现 , 不仅反 映了学术界对近代中国时代中心问题的思考 , 也 体现了学者们对学术话语权的挑战 。这一看起 来了无新意的话题却被学术界争论了 10 余年之 久 , 可谓老树发新枝 , 增添了近代史研究的活力 。 更重要的是 , 在新的理论与方法的启示下 , 一些 过去不受重视的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 , 如八九十 年代对商会史研究 、对政府经济政策的探讨 , 新 世纪以来出现的同业公会史研究 , 均成为推动近 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力量 。
1978 年以来 , 我国的学 术事业获得了长足 的进步 , 中国近代史研究也不例外 。作为近代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经济史研究稳步发展 , 甚 至一度被学 者们视 为近 代史研 究的 突破 口 。① 论著质量 、数量 、学术思想 、研究领域与理论方法 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有关中国近代经 济史研究成果的分类辑录 , 除各种网络版本外 , 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于
· 19 ·
史 学 月 刊
2009 年 第 2 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回眸与前瞻
彭南生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湖北 武汉 430079)
[ 关键词] 近代经济史 ;学术综述 ;回归本真 ;放归整体 [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近代经 济史研 究取得 了很大 的成 绩 , 论 著数 量成倍 增长 , 伴 随着正 本清 源 , 回归学术本真 , 经济史学界对既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延续与深化 , 同时开辟 了新的学术 领域 , 相关学科 理论 与方法的引入 , 拓宽了近代经济史研究者的学术视野 , 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突破 时限 、放 归整体 , 未来的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 [ 中图分类号] F 129 =52 ,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583-0214(2009)02-0019-14
· 20 ·
年也都对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的中国近代史研 究论著进行了辑录 , 限于篇幅 , 本文只涉及中国 大陆地区 。
一 中国近代史研究总体态势下的经济史
以 1978 年为界 , 可以将 1949 年以来的学术 研究划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 , 即 1949 ~ 1977 年间的 28 年 ,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年(因 论文统计截止 2006 年 , 本文数据的有效年份也 是 28 年)。比较前后两个阶段的中国近代史研 究 , 前一阶段在发展中严重受挫 , 后一阶段在平 稳中蓬勃发展 。 从论文总数看 , 1979 ~ 2006 年 间 , 公开发表的论文总数达55 720篇 , 从时间序 列上考察 , 各种研究论文从 1979 年的1000余篇 增长到 2006 年的2600余篇 , 增长了 160 %。 著 作数量也有了大幅提高 , 除 1990 年数字不详外 , 著作总数达16 229部 , 从 1979 年的近 200 部增 长到 2006 年近 800 部 。 30 年间的论著 数量虽 略有起伏 , 但线性分析结果表明 , 总体平稳 , 且呈 现出良性发展趋势 , 如图一 。
念 , 尤其是逢五 、逢十纪念活动中 , 学术讨论会 、 纪念性论文往往呈井喷式增长 , 如 1981 年辛亥
革命爆发 70 周年 , 有关辛亥革命史的论文由前 一年的 80 篇猛增至 364 篇 , 增长 355 %, 此后有 关辛亥革命史的纪念性史学虽有所降温 , 但在 1991 年仍 由上一 年的 45 篇 增至 145 篇 , 增 长 222 %, 亦十分可观 。五四运动史的研究也由于 逢十纪 念而 体现 出明 显的波 动 , 如 1979 年 和 1989 年适逢五四运动发生 60 和 70 周年 , 论文 数分别为 201 篇和 153 篇 , 纪念过后则迅速回落 至 45 篇和 57 篇 。 抗日战争史是另一个纪念性 史学色彩浓 厚的领域 , 1985 年抗 战胜利 40 周 年 , 除各种学术讨论会外 , 论文由 上一年的 100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he Studies of Economic History in Moder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t ute o f Mod ern Hi story o f Chi na , CCN U , Wuhan 430079 , Hubei , Chi na) Keywords :modern economic histo ry ;academic r eview ;the re tur n o f the red;se t in the histo ry backg round as a who le Abstract:In the recent 30 y ears since the refo rm and o pening up, the study of the economic histo ry o f mo de rn China ha s made g reat achiev ements .T he numbe r of research w or ks has been do ubled .A lo ng w ith ge tting to the r oo t of the pr oblem , the re tur n o f the red, the research of economic histo ry co ntinues to explo re and ex tend further a nd deeper and at the same time new academic fields hav e been opened .T he int roduction of the theo ry and me tho ds o f related subjects broadens the ho rizo n o f academic re searcher s.On this basis to fur the r breakthro ug h time limit and set the pro blem in the histo ry backg round as a who le , the economic histo ry study in mo der n China is suppo sed to make g reater achiev ements in the future .
前后两个阶段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同发展
局面主要源于政治环境的变化 。1978 年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 , 政治上推行改革开放 , 理论上 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 学 术研究迎来了较为宽松的大环境 。史学界着手 正本清源 、拨乱反正 , 形成了一股“ 反正”史学思 潮 , 如对实事求是与史学研究的关系 、阶级斗争 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讨论, 成为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中国近代史学界讨论的热点 。 通过 讨论 , 学者们提出了阶级斗争不再是历史发展的 唯一动力 、人类的物质经济利益是历史发展的根 本动力 、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合力推动历史运动 等观点 , 学术界基本上形成了求真求实的史学研 究品格 , 从而为下一阶段中国近代史研究 、尤其 是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哲学基础 。 于是 , 中国近代史学界开始对“文革”时期被颠倒 的若干重大 历史事件 、重要历史人物 进行再评 价 , 如对义和团运动的再讨论 , 对太平天国领袖 洪秀全 、杨秀清 、石达开 、韦昌辉 、李秀成等人的 再评价 ,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再认识 , 等等 , 成 为 80 年代初显见的重点 。 一时之间 , 商榷性论 文成为近代史研究的主要风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