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

合集下载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主题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任务,高校要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首先必须做到思想政治素质合格。

多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

为全面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级人才的需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高校也在经历着一系列诸如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方法、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招生与毕业分配、学费、人才培养模式等与学生切身相关的重大改革。

面对这些改革,如何让学生正确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以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理想目标,只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保证学生的思想稳定、健康成长,为国家陪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存在的问题1、不稳定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不稳定的心理意识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表现出随意性和主观性,在政治观点和政治追求上缺乏坚定性和自觉性。

同时,由于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内部因素和成分处在活跃和多变的状态,外界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内在运动。

他们今天同意这家观点,明天就可能淡忘或转移;今天“创造”的东西,不久就可能为他们自己所否定。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摘要: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特有的。

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它就已经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

当今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欲强、重视精神生活的群体,更加容易受到宗教传播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后的我国大学校园,宗教信仰现象越来越呈现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受到的宗教影响越来越强烈。

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为研究课题,试图探索针对这种宗教信仰现象,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宗教信仰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83-02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特有的。

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它就已经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

我国拥有众多民族,而且也拥有广大宗教信徒。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宗教信仰也逐渐成为人们多样化的信仰选择之一,宗教信徒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宗教升温现象越演越热。

当今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欲强、重视精神生活的群体,更加容易受到宗教传播的影响。

恩格斯先生曾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脑中的幻想的反应。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信仰宗教呢?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或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也如此相信甚至信仰宗教是有何原因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为研究课题,试图探索针对这种宗教信仰现象,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意义大学生宗教信仰这一概念指的是大学生群体对于某种非科学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笃信并由此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危机,而大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170党的建设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或社会群体,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

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关对策及建议。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始终代表着时代的主流,引领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其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出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从而使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了一些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迷茫等问题,引发大学生信仰缺失,出现众多信仰危机现象 ”。

目前信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信仰多样化,“三观”不正;2、信仰非理性化、功利化、世俗化;3、主流价值信仰弱化或缺失,缺乏人文关怀。

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塑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政治信仰需要去引导和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在主流发展是好的前提下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传统文化的缺失、西方价值观念渗入的影响、部分官员干部腐败、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对政治信仰教育存在欠缺的影响、家庭教育缺乏政治化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认识模糊的影响等。

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教育,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民族政治建设、利用舆论宣传手段积极应对“西化”挑战,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大学生信仰教育探析学生信仰教育

大学生信仰教育探析学生信仰教育

大学生信仰教育探析学生信仰教育一、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弗洛姆在《为自己的人》中讲“人不能毫无信仰而生活”。

信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知识的积累、信仰的探索和形成过程中。

他们的信仰状态是动态的,尚处于摸索、寻找中;他们对信仰的追求是积极的、主动的而非消极的、被动的;他们已经认识到科学信仰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引导大学生的发展。

其次,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处于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之中。

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依然在继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外资、技术、商品等的同时,一些西方的低俗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传入中国,它们正在影响着中国的大学生。

青年人是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谁拥有青年,谁就拥有未来。

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打破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企图。

再次,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然而,我国现在还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安居难成为社会痼疾。

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在重重矛盾中,面对各种诱惑,处于成长阶段的部分大学生信仰出现非理性化、功利化的趋向。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存在的问题一是政治信仰的模糊化、边缘化;二是在政治取向上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其原因根源于市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不完善、外来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还有学校思政教育的陈旧和苍白、个人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等。

标签: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原因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信仰是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

”[1]而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

是以某种政治价值为终极价值追求的精神生活的模式,是在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基础上,进而奉为自己言行准则并身体力行的精神支撑。

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理性,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政治行为的行动指南。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通过调查,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着正确的政治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关注;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示认同,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信心;基本上大学生都认为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高潮,取得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诚然,虽然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在看到这些主流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还有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有缺失的。

这部分大学生的数量尽管不多,但必须引起重视,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缺失主要表现在:1、政治信仰的模糊化,边缘化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并对其进行抛弃。

当前有部分大学生搞不清楚我国是在搞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更有甚者认为我国应走资本主义,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

2、在一些政治取向上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最为明显的是在入党动机和学生干部选择上。

大学和谐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和谐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 在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进 题, 科学分析影响学校和谐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 更加积极 程中, 由于利益分配的调整, 新旧体制的冲突和中西文化的碰 主动地正视矛盾、 化解矛盾,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
撞, 社会上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 、 信仰迷失、 道德滑坡和思 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使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 一切力 想混乱等现象 , 高校内部各种观念也出现了相互碰撞。在这 量充分地凝聚, 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 一切创造知识的源 种背景下, 构建新的大学文化并运用好这一文化载体, 是社会 泉充分涌流。
施。在建立与发展和谐大学文化理念中, 正确认识高校思想 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的共性构成它们结合的现 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 成为当前亟须进一步思考的重要课题。


和谐教 育理念下 的大学文化与 思想政治教 育
1大学和谐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 . 社会主义和谐 的交叉性。大学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内容上是一 社会具有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 种相互交叉 、 互为依存的关系。两者都是运用精神和道德等
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建设 导思想就是要以发展求和谐, 以为师生求和谐, 以风正求和 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 学校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 谐, 以民主法制求和谐, 以提高治校能力求和谐, 学会运用和 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 也是促进和 谐社会思想去看待和解决学校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一系列问
育的 导 向作 用 。
关键词: 大学和谐 文化 ;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 ; 载体 ; 导向
中图分类 ̄ :6 1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3— 64 20 )3一 10— 3 10 2 1 (0 8 0 O 1 0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引言: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塑造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关键时期。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方法、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1. 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培养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 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国家利益的深刻关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担当社会角色。

3. 培养创新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科学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社会建设者。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 知识渗透法:通过课堂教学、公开讲座、学术论坛等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当前时事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政治思想修养。

2. 实践教育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

3. 样板示范法:鼓励和表彰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榜样效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心理辅导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个人学业与生活的困惑与压力,增加幸福感。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问题1. 教育内容单一:现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操作指导,不能满足学生对多样化知识需求的要求。

2. 教育方式陈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相对陈旧,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缺乏新颖、生动的引导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政治认同
5 . 、37 7% 6. 7 %和 4 . 的人 认 为 在 这 三 方 面 ,政 府 所 做 的 努 8% 2 力很 不成功 。
( ) 治 价值 观 认 同 。 四 政
政 治学 院所 做 的问卷调 查显 示 。9 %的被调 查学 生 “ 自 9. 2 为 己是一 个 中国人 ” 而感 到 “ 常 自豪 ”9 . 非 ,8 %的学 生赞 同“ 3 热
举 办 北 京 奥 运 会 、 奥 会 表 示 “ 常 满 意 ” “ 意 ” 由 于 当 残 非 或 满 。
及其 与政治体 系保持一 致的价值 取向和相应 的行为活 动。Ⅲ
调查 显示 , 当前 大学生 政治认 同状 况 良好 。 同时也 表现 出 但

定 的矛盾性 和复杂性
( ) 治共 同体 认 同。 一 政
作 者必须 思考 的问题。

社会 主义 制度 的较 高认 同不 同 , 学生 对 于我 国 当前 基 本 大
政治制 度表 现 出的更多 的是茫 然 。许 多学 生对于基 本政 治 制度 。 如人 民代表 大 会 制 度 、 党 合作 和政 治协 商制 度 等 多 的具体 内容及 运行 机制却 不 甚 了解 , 现 出一定 的政 治认 表 同茫然 和冷漠 。
学 生 入 党 动 机 的 考 察 上 。 在 我 所 做 的 调 查 中 , 问 及 你 的 当
应该 服从 国家和集 体利益 。
( ) 治 制 度 认 同 二 政
政 治 制 度 认 同 主要 包 括 对 当前 社 会 制 度 及基 本 政 治 制 度 的认 同 。调 查 表 明 , 大学 生对 社 会 主义 制度 认 可程 度
政 治 价 值 观 认 同 是 对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和 价 值 观 念 的 认

和谐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及创新路径

和谐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及创新路径
甚 者 : 南 省 琼 台师 范 高 等 专科 学校 ; 海 海 日趋 强 烈 。 至 严 重 超 出 了对 精 神 的 需 求 , ( ) 二 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保持 些 大 学 生 的 的 政 治 信 仰 不 高 , 想 政 治 生 机 活 力 的 动 力 源 泉 ,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思 南 , 口 ,7 10 海 5 1 0 是
而提 出的 一 项 重 大 任 务 。 而 构 建 和谐 校 园 创新 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也指 明了 苦 奋斗的作风 更是欠缺 , 能灵活运 用马 不 也 是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 重要 组 成部 新 的奋 斗 方 向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是 思 克 思 主 义 的 世 界 观 和 方 法论 来 分 析 和 解 决 分 , 建 和 谐 校 园 离不 开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的 重 要 领 域 , 谐 视 野 下 问 题 , 到 问 题 需 要 解 决 的 时候 , 往 采 用 构 因 和 遇 往 为 高校 学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直接 关 系到 人 才 不 断 深 化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创 新 的 理 实 用 主 义 的利 益 为 标 杆 。其 次 , 现 在 教 表 培 养 的 质 量 , 是 当代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论 与 实 践 研 究 , 且 对 其 当 代 发 展 中 的 难 育者 自身 方 面 , 育 这 自身 教 育 思 维 过 于 但 并 教 育 正 面 临 着 新 的挑 战 , 于传 统 陈 旧 的 思 点 进 行 深 入 探 讨 分 析 , 于 推 动 当 前 和 谐 单 一 陈 旧 , 路 狭 窄 , 常 是 孤 立 、 止 地 由 对 思 经 静 想 政 治教 育 方 法 与现 代 社 会 发 展 差距 在 不 视 野 下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分 析 具 体 的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方 法 , 而 对 一 些 先 进 的教 育理 念 和 方 法 缺 少 研 究 和 断 扩 大直接 导 致 高校 学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效 的 战 略 意 义 。 果 非 常 不 明 显 , 以 和谐 视 野 下对 大 学 生 所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进行 创 新 势在 必行 。 关 键 词 : 谐 视 野 ; 想政 治教 育 ; 新 ; 和 思 创 理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

04 大学生道德信仰 教育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道德信仰教育
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培养大 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关键作用。
教学内容
应涵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增强 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促进精神成长
道德信仰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 精神成长的需求,帮助他们建 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
管理能力。
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目标
01 02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道德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能 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社会 和谐稳定。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大学生道德信仰 教育的意义与目 标
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意义
培养道德品质
通过道德信仰教育,帮助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 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
具有高尚品德的公民。
增强社会责任感
道德信仰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 承担起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 责任,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道德信仰的分类
个人道德信仰
个人道德信仰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持有的道德观念和原 则,它主要受到个体的文化背景、家庭教育和自身经历等因 素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道德信仰
社会道德信仰是指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它 主要通过社会舆论、教育和社会制度等方式进行传播和强化 。
02 大学生道德信仰 现状及问题

【精心整理】大学生政治信仰

【精心整理】大学生政治信仰

【精心整理】大学生政治信仰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指他们对于政治观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信仰和态度。

由于大学生处于成长和思想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政治信仰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社会环境等。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信仰:一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相信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至上,并希望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这些学生可能会加入社会主义团体、参与社会主义活动,并倡导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

2. 自由主义信仰:另一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人自由、人权和市场经济。

他们相信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主张政府不应过度干预市场和个人生活。

这些学生可能对自由主义组织和思想感兴趣,积极参与自由主义的讨论和活动。

3. 民族主义信仰: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大学生可能会倾向于民族主义思想,强调本民族的利益和价值。

他们可能对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感到关注,提倡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尊严。

这些学生可能会支持民族主义团体、参与相关的活动,并宣扬民族主义的理念和观点。

4. 多元主义信仰:一些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多元主义思想,认为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他们主张社会应该包容不同的思想和信仰,通过对话和交流来解决政治分歧。

这些学生可能会参与多元主义组织,倡导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社会。

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多样化的,每个大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信仰和观点。

他们的政治信仰还可能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受到个人成长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并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选择。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 目:广 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成果 ( 2 0 0 8 S Z 0 0 5 ) 作者 简介 : 何林 ( 1 9 7 5 一) ,男 ,玉林 师范学 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 ,法学硕士 ,研究方 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2 4・
第9 卷・ 第2 想政治教育正是紧紧围 绕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灌输马克思
主义基本理论,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 义精神实质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 为观察和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科学方法 ;通过思
收稿 日期:2 O 1 3 . 0 1 . 1 2
高校 思想政 治教育 的主要对 象是 享有独立 人格 、
家庭美德教育 , 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 团结协作、 互 助友 爱 、 无 私奉献 、 积 极进取 精神 , 形成 正确 的道德
观念、组织观念 、制度观念、纪律观念和行为习惯 ,
在 全社 会形成 知荣 辱、讲 正气 、 促 和谐 的风 尚 , 营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党对我国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 社会 这一 重要 任务 ,为高 校思 想政 治教 育提供
了 良好 的发展 契机 。大 学 生是 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 事
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对改 革开 放和 现代化 建设 的信 心 ,增 强对党 和政 府 的信 任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事业 , 确保和谐社会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 2 . 凝 聚大 学生 追求和 谐社 会 的共 同理想 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 目标和任务 ,需 要在全国形成齐心合力 、同舟共济、团结一致 、不 懈奋 斗 的社 会局 面 。其前提 是使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9年9月第10卷 第3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 .2009Vol .10 No .3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乔春梅(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710100)摘 要:本文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要树立的新理念、、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具体措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对人的教育,这其中自然包括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教育。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在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加以创新,以增强其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提到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面前,这对于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的。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和一些社会负面现象,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辨别是非能力较差。

大学生朝气蓬勃,对新事物反应敏锐,善于思考,积极关心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高度关注社会大势。

但有时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未能看到本质问题。

部分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政治信仰淡化,思想政治观点处于不稳定状态。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社会经济生活多样化、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复杂多元化、网络新技术、西方思潮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具体讲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网络建设,抵御渗透,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索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

高校作为思想意识的集中地和文化的辐射源,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共识,把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引导大学生认同、接受、内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有中国特色的,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特征相适应的,必须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这客观上需要我们首先解决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问题,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基础和指路明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紧紧围绕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观察和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确保和谐社会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

和谐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摘要:网络不断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的模式,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

文章浅析了网络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局面的方法和手段;呼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关键词:和谐;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常用的工具,它渗透到校园的各个领域,网路技术大大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也增强了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开拓了新的虚拟空间和渠道。

网络在改变着学生的道德观、理想观及就业观等,也逐步改变学生的校园生活模式,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自己封闭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

因此,如何有效的占领高校阵地的主旋律,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手段,使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信息时代使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一)网络信息加剧了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信仰、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选择的转型性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对高薪技术的垄断,推行网络文化帝国主义,肆意通过网络宣传西方文化、非主流思想等。

现在的学生多为90后,相对比较叛逆,攀比心理强,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淡薄,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思潮的冲击。

互联网上不同的道德、思想、伦理、意识形态的融合、渗透与冲突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极为明显,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1]。

一是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伦理道德、民族精神等造成潜移默化的侵蚀、扭曲和消磨,二是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受到极大的削弱。

(二)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明辨是非和行为选择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也是个信息垃圾站。

谈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谈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困惑 。很 多 大 学 生 性 格 孤僻 , 到 挫 折后 自 遇 暴 自弃 . 者 通 过 虚 拟 网 络 逃 避 现 实 的 种 种 压 力 , 为 上 网 而辍 或 因 学 、 同学 失 去 联 系 的 大 学 生数 量 与 日俱 增 。 与 3 新 时 期加 强 和 改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的 途 径 31 加 强 感 恩 教 育 。 升 学 生 道 德 素 质 . 提 加 强 和 改 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须 对 大学 生 实 施 知 恩 、 必 感恩 、 恩和施恩 的人文教育 , 报 以提 高 他 们 的道 德 修 养 、 进 个 促 体 的 自身 发 展 、 强 社 会 的 信誉 度 。学 生拥 有 了感 恩 之 心 也 就 拥 增 有 了做 一 位 高 尚人 的思 想 基 础 , 对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 这 营 造 和 睦 融 洽 、 极 向上 的 校 园 氛 围有 着 重 要 的作 用 。高 校 学 生 管 积 理 者 要 善 于 利 用 感 恩 教 育 活 动 净 化 学 生 心 灵 ,引 导 学 生 用 感 恩 的心 对 待 身 边 的 人 和事 。 32 加 强 励 志 教 育 . 强 学 生 自信 . 增 高 校 学 生 管 理 者 要 善 于 引导 学 生 牢 固 树 立 人 人 都 可 以成 才 的观 念 . 大 程 度 地 发 掘 学 生 的 闪 光 点 , 学 生 真 实 地 感 受 到 每 最 让 个 人 都 是 重 要 的 , 是 无 人 能 比 的 。 同时 , 励 学 生 有 选 择性 地 都 鼓 阅读 励 志 佳 作 , 学 生 逐 渐 融 人 到 书 中 的角 色 里 , 受 坚 强 。 再 使 感 次 ,高 校 可 以将 激 励 晨 会 引人 校 园 。 每 天 利 用 课 前 的 五 至 十 分 钟, 以班 级 为 单 位 开 展 激 励 晨 会 , 别 人 的成 功 经 验 , 仅 可 以 听 不 丰 富 学 生 阅历 , 学 生 每 天 保 持 高 昂 的状 态 , 可 以锻 炼 学 生 提 让 还 前适应社会的能力。 33 加 强 诚 信 教 育 , 升 学 生 人 格魅 力 - 提 诚 信 是 和 谐 社 会 的基 本 特 征 , 是规 范个 人 与 个 人 、 人 与 社 个 会 之 间相 互 关 系 的道 德 品质 和行 为准 则 。 它 作 为 一 个社 会 的 基 础 道 德 的重 要 内容 与 市 场 经 济 以及 整 个社 会 道 德 体 系 的稳 定 与 发 展 密 切 相 关 。 信 也 关 系 到 大 学生 的就 业 。 多 单 位 在 招 聘 员 诚 很 工 的 时候 。 往 把 “ ” 在 首 位 , 一 个 高 级 管 理 人 才 也 必 然 是 往 德 放 而 德 才 兼 备 的人 。 因此 , 等 学 校 要 扎 实 推 进 大 学 生 诚 信 教 育 , 高 引 导学 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 、 值 观 , 点滴做起 , 价 从 为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培 养 高 素 质人 才 。 34 加 强 务 实 教育 . 强 学 生社 会 适 应 性 _ 增 “ 实 ” “ 实 ” 一 个 衡 量 知 识 价 值 、 学 方 法 、 秀 人 才 务 、求 是 治 优 的 重 要 标 准 。 谐 社会 的构 建需 要 全 方 位 的创 造 型 务 实人 才 。 和 解 决 大 学 生 就 业 问题 更 需 要 加 强 大 学 生 的务 实 教 育 。高 校 管理 者 就 要 引 导 学 生 树 立 “ 就 业 后 择 业 ” “ 入 基 层 ” “ 平 凡 的 工 先 、深 、在 作岗位做不平凡的事 ” 观念 , 扬勤勉敬业 、 的 发 吃苦 耐 劳 、 于奉 甘 献 的 精 神 , 于 拼 搏 、 实 工 作 , 求 真 理 , 足 社 会 对 人 才 的 需 勇 扎 追 满

试析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现实背离与有效形式

试析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现实背离与有效形式

试析大 学生政 治信仰教 育的现 实 背离
与 有 效 形 式
陈娟 珍
( 福建师范大0

要 : 何 国家 和 民族 , 任 在任 何 时期 都 是 重 视 信 仰 的 塑造 和 引导 的 。社 会 转 型 时期 , 物质 极 大 丰 富 , 信
第 1 期
陈娟珍 : 试析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的现实背离与有效形式
4 5
学 生 “ 了 国家 和 民族 的利 益 , 为 要舍 小 我成 就 大我 ”但 社 会却 教 授学 生 “ 生 自私论 ” 自我 主义 , 人 的 人生观 , 得过 且 过 的混世 主 义人 生 观 , 以及 看破 红尘 的 悲观 主义 人生 观 ……学 校 教育 与 现 实生 活

大学 生政 治信仰 教 育的现 实背 离
( ) 一 信仰 目标设 定 的现 实落差
高校 以社 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作 为 大学 生政 治信 仰教 育 的 出发点 和着 力点 ,从 观念 本 身 而言 , 已 经 站 在 了时代 前沿 , 有 内在 吸引 力和凝 聚力 , 教 育效 果却 差强 人意 , 为根 本 原 因是 信 仰教 育 具 但 最
仰却有所缺失 , 曾经奏效的、 简单化的信仰教育方式相对于 当代 大学生而言, 显然是不和谐 的、 矛盾 的和 无效 的。如何在现实社会 生活视 阈下 , 索与之相 匹配和适应 的大 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效形式 , 高校 思政教 探 是
育 工作 者 努 力 的 方 向 。 文试 从 大 学 生政 治信 仰教 育 的 目标 现 实性 、 式 人性 化 、 本 方 内容 具体 化 、 体 社会 化 等 载 方 面进 行 分 析 阐 述 , 增 强 当代 大 学生 政 治 信 仰教 育 的 时代 感 和 实效性 。 以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培育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培育

所 谓 的依 附性 政 治 人 格 是 指 一 切 不 具 有 主 体 意识 、 主体 能 力 、 体 性 格 和 行 为 的 政 治 人 格 。它 主
民在 2 1世 纪共 同奋斗 的 目标 。当代 大学 生 是 未来 的建设者 和社 会主 义 事业 的接班 人 , 祖 国的未 来 是
是 个体 在 政 治 生 活 中表 现 于 外 的 自我 , 政 治 自 是
我 。[ ”

和民族 的希 望 。因 此 , 使 大 学 生 转 变 观 念 , 和 促 用
会 表现 出什 么 样 的 政 治 行 为 。政 治 心 理 是 政 治 主 体对 一定社 会政 治现 象 自发 产 生 的感 性 的 、 系统 非
的主观 反 映形 式 。这 种 非 系 统 的主 观 反 映形 式 具
有 和谐 的 政 治 精 神 的 人 , 括 信 仰 坚 定 的政 治 人 包
风尚, 引导 大 学 生 树 立 积 极 向上 的社 会 心 态 , 崇 使
实现政 治社会 化 的重 要 过程 。“ 于政 治体 系 中的 对 个体 成 员来讲 , 治社 会 化 是社 会 成 员 通过 教 育 和 政 其 他途 径获 得 政 治 态 度 、 治 信 仰 、 治 知 识 和政 政 政 治 情 感 , 而 形 成 政 治 人 格 , 为 政 治 人 的 过 从 成

要 : 学 生政 治人 格 的 培 育 既是 和谐 社会 的基 本 要 求 , 是 人 才 综 合 素 质 培 养 的 重 要 内容 。 目前 部 分 大 学 生 大 也
信 仰 不 够 坚定 , 体 独 立 意 识 和 尊严 意识 不 强 , 政 治没 兴 趣 。面 对 当代 大 学 生存 在 的 这 些 问 题 , 通 过 加 强 思 想 个 对 应 政 治 教 育 , 导 大 学 生参 与 社 会 实践 等 , 育 他 们 的 政 治 人 格 。 引 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理想信念培育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理想信念培育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理想信念培育分析刘延雷(邯郸学院,河北邯郸056005)思想政治教育长久以来便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相对鲜明,是为了实现政治目标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学生符合阶级、社会的要求。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理想信念培育进行详细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培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培育的目标相统一,都是以培育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为出发点。

就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情况而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理想便是实现“中国梦”。

大学生作为即将融入社会中的新鲜血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坚定学生“实现‘中国梦’、为‘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

积极的思政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明确国家的走向,认清自身肩负的艰巨任务。

帮助学生认识多元化的价值观,锻炼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将国家的利益与学生自身的利益进行有机结合,树立学生正确、积极、坚定的理想信念。

通过心理疏导给予学生克服困难源源不断的动力,增强学生实现理想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培育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自21世纪以来,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国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

与此同时,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水平日渐提升,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当下,人们面临的诱惑也五花八门,一些不良观念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建设。

此外,网络时代的来临,在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契机的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由于网络中的思想意识良莠不齐,多种不同意识形态的三观充斥着学生的眼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正确思想政治观念以及理想信念的形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培育的策略(一)践行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大学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相对较强,更加愿意接受新鲜、有趣的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作者:池勤剑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第07期【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协调专业知识教育与政治信仰培养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破解的难题,和谐理论为寻找两者的平衡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和谐的大学教育根本在于知识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平衡,寻找专业知识、实用知识与政治信仰的最佳结合点,防止出现获取专业知识和塑造政治信仰两大教育目标的失衡。

和谐理念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相结合,是中国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和谐向度政治信仰党的和谐理论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个重大成果,其在建设和谐教育、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必将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党的和谐理论的价值已经不只是一种哲学、一种修养、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战略、一种理想和一种力量。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坚持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反对极端,强调辩证统一;反对消极,强调始终不懈。

从和谐教育实现的政治信仰培养目标来看,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教育有的放矢和内涵明确:专业知识教育和政治信仰培养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提高。

和谐教育强调教育建设的有序状态。

有序是和谐教育的结构表现形式,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高校有序状态的衡量标准是看高校能否保质保量地实现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而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养则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和灵魂。

和谐的大学教育根本在于知识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平衡,寻找专业知识、实用知识与政治信仰的最佳结合点,防止出现获取专业知识和塑造政治信仰两大教育目标的失衡。

和谐理念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相结合,是中国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于高等教育的和谐向度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问题的解决,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加强大学功能教育,确立政治信仰培养的和谐心态;对政治信仰的考查,造就政治信仰培养的和谐习惯;对时代特征和政治价值特点的追问,增强政治信仰培养的和谐意识;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塑造政治信仰的和谐责任。

第一是大学功能与政治信仰教育的目标定位。

现代大学的双重职能:一是传播知识和开发知识;二是培育德性和选择价值。

大学的双重职能要求大学培育人才的目标不仅是有知识的人,而且是有信仰的人。

高校是孕育新知识、新技能的重要园地,也是培育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代表力量的重要阵地。

但是,在现实实践中,大学生中间却可能存在着在知识追求和信仰塑造两方面的矛盾。

从人才培育的角度,如何顺利完成“政治信仰教育”和“引导国家未来”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国家教育体系最高层面的高等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和谐的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就是适应和谐教育建设的整体要求,服务于国家政治教育战略,通过对大学生信仰教育规律的探索,来完成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政治人”的历史任务。

和谐教育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状态,只有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才会促使矛盾向着积极的方面转化,从而形成更高一级的和谐状态。

一个社会是否最终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否具有联系各个社会群体的强大精神纽带。

和谐精神与和谐教育理念强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高校加强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和谐心态,就要从时代精神出发,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科学地弘扬与融合三重关系:一是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关系;二是消除文化贫困与实现权利公平的关系;三是政治文化自觉与建立政治文化认同的关系。

第二是知识教育与政治信仰教育现代大学生是否生活在“政治信仰缺失”的时代,这是相当一些高校学生在学习思考和讨论人生时关注的一个话题。

虽然,当前对一些学生来说,谈论人生信仰(政治信仰)往往不是件时髦的事。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在大学里学习,所关注的首先是自己知识的增长,同时,作为社会中先进分子,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对祖国、社会、民族的命运与所接受的高等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换言之,当前高校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英语、计算机等技能的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深处,深刻在认识和处理着知识技能与政治信仰的关系问题。

由于视野范围、逻辑起点和信息接受不同,不同学生对此理解的深度也有所不同。

但是,对于大学生群体,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拒斥政治信仰问题,政治信仰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另一方面,也不希望把青春年华与某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信仰理论纠缠在一起,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

问题的焦点是,如何思考和防止“重技能知识,轻政治信仰”现象的可能出现?在许多大学生看来,社会发展首先需要实用知识的储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国际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的历史背景下,新世纪的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具体来说,在新世纪知识经济快速更新,职业转移更加频繁,机遇、风险和竞争更加激烈,工程技术、人文管理将会涉及越来越多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这一切要求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成为文理渗透、工企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在掌握知识技能与塑造政治信仰的过程中,会出现时间和精力分配的问题。

既然社会上有人认为社会前进的动力由政治控制转到了科技推动,那么追求更为实用的知识技能,就成为了不少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和行动追求的目标。

当前在这点上,最明显的证明就是许多大学生拥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以追求高学历、高职位、高待遇。

一方面,对于大学生获得更多证书和渴望更高的人生追求,当代中国社会应该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十年寒窗换回的不只是一张文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学识,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这种积极进取精神,如果不是从片面地追求实用知识的角度出发,就符合知识和信仰的和谐精神实质,因为在当代中国,大学生显然正在完成从追求真理到服务社会的现代转型。

另一方面,防止“轻政治信仰”现象在高校的可能出现便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由于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既有和谐的一面,也会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以科学的、理性的、辩证的、系统的现代思维方式,寻找和谐理论与政治信仰培养之间切实的结合点,尽可能增强理论的正功能,减轻其负效应,从而完成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的新突破。

将和谐的基本价值真正转化为全体大学生普遍的政治心理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

从教育的过程来看,在现代社会,知识教育和政治教育不应冲突。

知识教育在无形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因为一方面,知识教育是需要教育的载体和工具,有说服力的信仰教育往往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另一方面,知识教育在不断开启人的智慧的同时,也使人得到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正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得以全面展开的前提。

因此,把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可以使信仰教育有机地融入知识教育之中,强调教育要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同时,在强调知识技能时,要努力挖掘专业知识和实用知识中与政治信仰的相通之处,来服务于大学生,避免出现偏向知识教育而忽视政治信仰教育,防止片面追求知识而可能因此造成的大学生信仰迷茫和对政治信仰的缺失问题。

第三是对时代特征和政治价值特点的追问。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建立科学的政治信仰,需要充分认识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

可以说,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为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当代中国社会根本性的转变。

围绕这个中心,大学生需要完成从封闭到开放、从浪漫到现实、从情绪化到法理化的人格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实用人才,新知识,新技能,被大学生广泛关注,在某些大学生中就可能出现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情况,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缺乏应有的兴趣。

因此,和谐教育中的政治信仰教育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时代特征与政治信仰的关系。

与时代特征相联系,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表现出新内容和新特点:与父辈相比,他们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却失去了铁饭碗的保障、福利房的安乐;在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之后,却要承担更大的谋生就业的风险与压力,生活在更多需要自己奋斗的社会。

大学生既要保持是几代人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重视个人奋斗和个人创造;既要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要关心自身生存的环境条件、手段和方式。

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政治信仰教育就需要接受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第四是先进政治文化与主导价值的倡导。

先进政治文化的创新发展是社会和谐安定的稳压器,先进政治文化的创新发展有力地推动着政治现代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养过程中,则需要密切联系先进政治文化的创新和主导价值的倡导。

政治信仰培养与社会主导价值密切相关,对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培养需要以核心价值观来指导。

当然,“主导价值”是与“主体价值”和“主流价值”有所区别的价值规范。

对于大学生来说,“主体价值”是大学生所追求的比较前卫的个体价值;“主流价值”则是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接受,从而可能影响未来社会走向的社会价值;“主导价值”则是主导意识形态文化所提倡的价值。

主导价值是一个国家产生凝聚力、保持自己民族独立性的灵魂。

在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培养自己政治信仰时所必须决定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和谐教育方式,使大学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在这里会无处不在地洋溢着生命活力和时代精神。

总之,在当代中国大学,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都要体现和谐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应该始终是主题,并应贯穿于整个教育全过程。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