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平安中心校齐兆贤在当前的社会,物质化程度越来越高。

部分人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同时在繁忙的农村因琐事较多,生长背景,经济条件与发展状况等各方面的问题,部分家长得文化程度较低,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认识并不深入,关于农村学生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何为家庭教育?教育学曾指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与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极其重要。

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
首先究其原因,来自于经济思想上的差异。

孩子首先进入的是家庭,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部分家庭文化程度较低,家长属文盲或半文盲的教育水平,会在某些方面产生过激行为。

在孩子身边,抽烟,喝酒,打麻将互不耽搁,那么试问,在这种条件下,孩子会怎样?入学后,孩子的生活园地还在家庭。

由于经济上的关系,生活上的依赖,学习的场所,使学生与家长形成了密切的关系。

家长的政治态度和对问题的看法,甚至思想作风、爱好特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

家庭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教育对孩子
以后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

其二,因追求好的生活,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留守儿童问题愈加严重。

其三,在农村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培养一个孩子,应采取所谓的放养政策,家长的存在只是为孩子提供优越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一家一个独生子女的现状,使得孩子被众多长辈们捧在手掌上,倍加呵护着,事事包办着,认为父母、长辈给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养成了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习惯,在孩子中也会经常出现因为一件小事引发矛盾,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与人沟通交流,没有感情付出的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同时,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生活漠不关心忽略了孩子本身内在的优越感,故培养出的孩子不可一世。

还有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对孩子不打不成才。

有的家长有采取过度教育的方式,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

但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只能依赖市场上各种各样鱼龙混杂的辅导材料以及补习班。

买一两本还不过瘾,一买就是一堆。

上一节课还不够多,一上就是一天。

同时,在农村对孩子实施暴力时有发生,因学习成绩不好,日常生活打骂屡见不鲜。

个别学生因暴力事件变得叛逆不驯,
生活更加混乱,学习更加困难。

在这两种极端的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对孩子的培养造成了摧残。

对今后的发展更是埋下了隐患。

其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取得一致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不少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大多数家长即使与老师交流,也仅仅是局限于学业上。

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段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有时学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形成了现今特色的“5+2=0”现象。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文明安静、奋进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为了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解决这一问题。

1、家长要正确引导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共性。

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学到知识,得到提高?家长要善于引导和教育。

这种引导和教育不仅口头上说说,还要落实在行动上。

目前,孩子们课余或节假日时间,有的去游戏厅打游戏,有的骑自行车在马路上逛来逛去,有时玩得入了迷忘记了做作业和吃饭。

这时做家长的要善于引导,找孩
子谈心,启发孩子把每天在校的所见所闻说给你听,然后再引导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时,你可提醒孩子好好地回忆,认真探索,让孩子多想想。

写好以后让孩子读给你听。

当你发现读的不流畅时,建议孩子认真修改,直到孩子写得语句通畅,意思表达的清楚为止,这样就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

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如教孩子读书、下棋、集邮、种花、美术、音乐、写字等。

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培养孩子善于思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提高素质,以创造我们民族新的伟大时代。

2、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
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已渐渐淡漠,但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随着岁数的长大,知识的丰富,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对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孩子今天没有完成的作业,经过批评教育改正了,过几天又可能重犯。

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火冒三丈,厉声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对抗心理。

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孩子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要有针对性更细致、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家长切不可把自己的孩子武断地视为“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

我们有些家长闲时对孩子的学习就过问一下,对孩子的过分行为也能管一管,教育一下,忙时就把孩子抛在一边。

有的家长心情好时就会和孩子谈谈心、鼓励他们学习,心情不好时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

还有一些家长忙时闲时心情好时、坏时对孩子都不管,任其发展。

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确教育,引导,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导孩子学不该学的东西,带着孩子去打麻将,甚至赌钱。

家长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家长教育孩子应知此知彼,平等相处
自己的孩子喜爱什么,不喜欢什么,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都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又存在哪些缺失,他的理想又是什么?做家长的应该清楚。

譬如,孩子喜欢慈祥的爱,家长应该给予多关心爱护,以鼓励性为主,但不可宠爱;孩子需要严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严肃认真,时刻谨慎小心,切不可轻率。

一般的孩子是既需要慈仁的母爱教育,也需要严厉的父爱教育。

既要表扬,又要批评,但要以表扬为主。

对孩子既要爱,也要严。

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
因为爱必须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情形鞭策下,才能努力地向前发展,不断进步。

5、关注“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心理疏导。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

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

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大志向的效果。

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

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

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

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作为监护人,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教育他们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

小学教育工作复杂,需要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结
合。

就社会而言,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处理好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培养新时代的社会接班人是重中之重。

就学校而言,为人师者有传道授业解惑,全面了解学生,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做针对性的教育。

就家庭而言,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善于引导与教育树立小学生高尚品德,促进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

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