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中麦996
新乡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新乡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作者:李尉霞来源:《种子科技》2018年第11期摘要:利用不同小麦新品种在新乡地区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测产、考种等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为当地小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1-0101-02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 B新乡地处中原腹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干湿交替明显,四季分明、光热充足、地力肥沃、土层深厚,平均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非常适宜于小麦生长。
小麦是新乡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33.3万hm2,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
近些年,由于国家对于商业育种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小麦审定品种数量急剧增加。
为了筛选适合新乡市生态环境条件的小麦优良品种,引进了新审定的9个优良品种。
以周麦18作对照,在普通大田生产管理条件下,比较不同的小麦品种在新乡市的种植表现,为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本试验供试小麦品种共9个,分别为中麦895、丰德存麦5号、周麦32、新麦29、郑麦103、郑麦7698、百农207、先麦12、山农20,以周麦18为对照。
1.2 试验地点试验于2016年10月16日—2017年6月12日在新乡辉县豫北种业试验田进行。
土质为黏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有独立的排灌系统,肥力中等。
1.3 试验方法试验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面积约150 m2。
收获时单打单收,单独计产。
1.4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施用史丹利小麥专用复合肥50 kg/667 m2,同时撒施甲拌灵2 kg/667 m2防治地下害虫,然后将试验田用拖拉机整平、耙透。
返青期追施尿素10 kg/667 m2。
于2016年10月16日播种,用人工拉搂进行播种,播深3~5 cm。
2017年3月20日,用瑞超麦除草剂进行除草。
4月21日用烯唑醇、吡虫啉、氧化乐果防治纹枯病、麦蜘蛛、蚜虫,5月19日施用可立施防治蚜虫。
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0_的选育
2024年第3期育繁制种134DOI:10.19462/ki.zgzy.20231215010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0的选育赵 凯 黄 玲 冯维营 邵敏敏 王福玉 陈贵菊张玉丹 杨本洲 孙雷明 翟红梅 王 霖(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272031)摘要:济儒麦20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以丰收60为母本、08鉴75为父本,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产量水平高,抗病性好,高抗叶锈病和条锈病,高抗干热风,落黄好,越冬抗寒性1级。
2021-2022年度参加山东省高肥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745.5kg/hm2,比对照济麦22增产5.3%。
2022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220005。
关键词:高产;抗逆;济儒麦20;选育Breeding of a New Wheat Variety Jirumai 20 ZHAO Kai,HUANG Ling,FENG Weiying,SHAO Minmin,WANG Fuyu,CHEN Guiju,ZHANG Yudan,YANG Benzhou,SUN Leiming,ZHAI Hongmei,WANG Lin(Ji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ing 272031,Shandong)黄淮海地区作为我国冬小麦的优势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与经济稳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小麦的生产和需求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解决粮食供需矛盾成为农业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2-3]。
品种的更替既是品种农艺性状的优化过程,也是小麦生产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持续培育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5]。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以丰收60为母本、08鉴75为父本,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0(审定编号:鲁审麦20220005)具有广适、高产稳产、耐高温、抗逆性强等特点。
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96
麦类作物学报2020,40(9):封Journal of Friticcae Crops doi:10.7606/j.issn.1()()9-1041.2020.09.18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网络出版地J1I::hitps: kcms/detail/^1.1359.S.20200831.1323.034.html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一瑞华麦596杨永乐,夏中华,蔡士宾,金彦刚,任仰涛,常东伟,赵其兵,李珍富(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小麦商业化育种1: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宿迁223800)瑞华麦596是由江苏瑞华农业科技冇限公司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
其母本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镇麦10号,父本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春性小麦品种扬麦20,参试代号为瑞华596。
于2019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90005。
1特征特性瑞华麦596属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
幼苗直立,叶色绿。
分麋力中等,抗寒性较好。
株型较松散.穗层整齐.抗倒性较好。
拔节起身早,熟相较好。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长圆形•硬质。
生育期200.1d,比对照扬麦20早熟2.3d o 株高78.5cm.有效穗数477X101-hm穗粒数36,千粒重45.1go2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34&2kg•hm比对照扬麦20减产2.94%,11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63.7%,居所有参试品种第12位,2017-2018年度继续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区域试验.乎均产量6934.7kg•hm「2,比对照扬麦20增产3.39%,12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83.3%,居所有参试品种第8位。
两年平均产量7141.5 kg-hm-2,比对照扬麦20增产0.04%。
2018-2019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789.1kg-hnr2,比对照扬麦20增产3.72%,增产点率91.7%。
国审小麦新品种三款
农资广角·市场国审小麦新品种三款小新种款一、中麦578“中麦578”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作,历时20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1.特征特性。
半冬性、全生育期226.2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2.3天。
幼苗半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
株高80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
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好。
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每667平方米(1亩)穗数42.1万穗,穗粒数28.6粒,千粒重50.1克。
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
品质检测结果:两年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2克/升、805克/升,蛋白质含量15.1%、14.8%,湿面筋含量31.8%、32.5%,稳定时间11.3分钟、22.7分钟,吸水率60%、61%,最大拉伸阻力471Rm.E.U.、588Rm.E.U.,拉伸面积121平方厘米、125平方厘米。
2017—2019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品质指标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
2.产量表现。
2017—201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485.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59%;2018—2019年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82.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45%;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90.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27%。
3.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667平方米用基本苗18万左右,晚播应适当加大播量。
种子包衣和返青至拔节初期药剂喷施重点防治纹枯病和茎基腐病。
追肥宜在拔节中后期基部节间定长时进行。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4.建议种植区域。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运城市15个小麦新品种引种展示试验
运城市15个小麦新品种引种展示试验师范生(山西省运城市农业种子站,运城044000)摘要:为加快小麦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筛选适宜运城市种植的高产优良新品种,确保粮食生产增产增收,2020-2021年度运城市安排引进15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引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冀麦418、乐土808、邯麦19、烟农1212、石农958、冀麦325稳产性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运城市小麦主推品种在当地小麦主产区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引种展示;主推品种Introd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of 15 NewWheat Varieties in Yuncheng CitySHI Fansheng(Agricultural Seed Station of Yuncheng City,Yuncheng 044000,Shanxi)运城地处35°N黄河金三角核心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8万hm2以上,总产超过13亿kg,产量占山西省50%以上,是山西省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也是我国黄淮冬小麦的优势生产区[1]。
为加快小麦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掌握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品质特性,摸索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筛选适宜当地生产的小麦主推品种,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运城市农业种子站组织实施了2020-2021年度小麦新品种引种展示试验[2]。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由运城市农业种子站依据当地小麦品种种植情况统一安排引进国审及省审的相同生态区小麦新品种15个,其中,对照品种为济麦22(CK),品种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2020-2021年度运城市小麦引种展示试验品种信息品种审定(引种)编号选育(引种)单位烟农1212国审麦20200049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麦23晋引种〔2017〕第3号山西普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济麦44晋引种〔2020〕第3号山西普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济麦262晋引种〔2018〕第3号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等石农086晋审麦20170001石家庄大地种业有限公司石农958晋引种〔2020〕第3号山西云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云麦766晋审麦20190004山西云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石4366晋引种〔2017〕第3号新绛县泰丰种业有限公司乐土808晋引种〔2019〕第3号新绛县泰丰种业有限公司冀麦325国审麦201602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冀麦418国审麦2016026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邯麦19国审麦20180049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山农25国审麦20180060山东农业大学等圣麦20晋审麦20190001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济麦22(CK)国审麦200601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试验于2020年在运城市盐湖、永济、新绛、闻喜、绛县、芮城等小麦主产区建立小麦新品种引种展示点6个,生产条件具有代表性,前茬玉米,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
小麦新品种蒙麦313品种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证研究
小麦新品种蒙麦313品种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证研究李琦
【期刊名称】《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年(卷),期】2024()1
【摘要】淮北地区是安徽省冬小麦主产区。
蒙麦313是安徽丰硕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适应安徽淮北地区气候及小麦生产特点,以中麦895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基于此,着重介绍了蒙麦313小麦品种的育种目标、实现路径、选育方法和过程、品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探讨了该品种在安徽淮北地区各生育阶段的栽培管理要点和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淮北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总页数】4页(P88-91)
【作者】李琦
【作者单位】蒙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种子管理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1
【相关文献】
1.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濮麦806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37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3.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华麦7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4.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江麦816”在裴圩镇种植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5.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金麦6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
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889收稿日期:2023-03-28作者简介:朱红彩(1980 ),女,副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㊁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新品种㊁新技术推广等,E-mail:398537483@㊂通信作者:范永胜(1980 ),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㊁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㊂文献著录格式:朱红彩,彭东,王映红,等.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4):889-893.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40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朱红彩,彭东,王映红,王玲燕,马海涛,窦士树,赵建选,范永胜∗(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㊀453000)㊀㊀摘㊀要:为利用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了解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对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千粒重㊁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㊂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基础较为丰富;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8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㊁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㊂供试材料根据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聚为5类群,第Ⅱ类群在育种中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资源材料加以利用,第Ⅲ类群品种可以作为矮秆抗倒㊁早熟材料加以应用,第Ⅴ类群品种均属于优质强筋品种,在育种中可以作为优质强筋㊁高产资源加以利用㊂关键词:小麦;新麦系列;主要性状;综合分析;育种中图分类号:S512.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4-0889-05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of new wheat seriesZHU Hongcai,PENG Dong,WANG Yinghong,WANG Lingyan,MA Haitao,DOU Shishu,ZHAO Jianxuan,FAN Yongsheng ∗(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xiang 453000,Henan)㊀㊀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good use of 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main traits of Xinmai series varieties,11main agronomic and quality traits of 27Xinmaiseries wheat varieti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range of quality traits was large,among which th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stability time was the largest,the genetic variation degree of germplasm resources was high,andthe genetic basis was richer,and there was a complex correlation between agronomic traits and quality traits,and there were8pairs of trait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with 1000-grain weight and yield being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protein and wet gluten and water absorption,protein and stabilization time being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constraint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quality traits.According to agronomic traits and quality traits,the tested materials can be clustered into five groups,group Ⅱcan be used as the resource material for improving panicle characteristics in breeding,group Ⅲcan be used as dwarf straw lodging resistance and early maturing materials,and the varieties in group Ⅴare all high-quality strong gluten varieties,which canbe used as high-quality strong gluten and high-yield resources in breeding.Keywords :wheat Xinmai series;main traits;comprehensive analysis;breeding㊀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抓好小麦生产,全国夏粮有保障㊂河南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出了一系列新麦品种[1-5],在河南省乃至黄淮冬麦区小麦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新麦9号㊁新麦18㊁新麦26等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主导品种,其中,新麦18号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强筋品种新麦26是黄淮冬麦区南890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片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202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新麦26已成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的标杆品种;新麦45被列为 全国第三届/第四届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 专家推荐品种,是河南省 四优四化 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主推品种[2]㊂一些学者对新麦系列品种进行了研究,王映红等[2]分析了近十几年来新麦系列品种遗传基础及性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麦系列品种容重与蛋白质含量㊁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呈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容重㊁蛋白质含量㊁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呈负相关,新麦系列中筋㊁强筋和春性3种品种类型的产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王士坤等[3]对新麦系列16个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分析表明,与对照(周麦18)相比,新麦系列品系大部分表现为增产,株高较低,但籽粒黑胚率高;杨海峰等[4-10]对超强筋小麦新麦26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㊁新麦58的品质分析表明,这些品种主要指标均达到国标强筋小麦标准,品质稳定性好,年际间受栽培条件及气候影响较小㊂但关于新麦系列小麦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综合研究分析较少㊂为此,本试验以2000 2022年审定的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为材料,对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性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㊀㊀以2000 2022年国家㊁河南省审定的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为材料(表1)㊂1.2㊀数据处理与分析㊀㊀数据来源于审定公告及相关文献[5-10],对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产量㊁株高㊁生育期㊁穗数㊁穗粒数㊁千粒重㊁容重㊁蛋白质含量㊁湿面筋含量㊁吸水量㊁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分析㊂根据统计学原理,对各品种的产量㊁农艺性状和品质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全部数据采用Excel2007软件和DPS v7.05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产量表现㊀㊀从表2可以看出,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3.57%;其次是产量(14.53%);容重和生㊀㊀表1㊀新麦系列品种Table1㊀Xinmai series varieties序号品种审定编号1新麦12豫审麦20020022新麦9号国审麦20030083新麦11国审麦20030284新麦13国审麦20030095新麦16豫审麦20030026新麦18国审麦20040057新麦19国审麦20060158新麦9817国审麦20070129新麦21国审麦200901410新麦26国审麦201000711新麦23国审麦201301612新麦29豫审麦201401113新麦30豫审麦201402614新麦32国审麦2018001315新麦36国审麦2018004116新科麦169国审麦2018003317新麦39豫审麦2018004718新麦35国审麦2019001919新科麦168国审麦2020007520新麦51豫审麦2020004021新麦28豫审麦2021007422新麦38国审麦2021004223新麦45国审麦2021001724新麦40国审麦2022014125新麦52国审麦2022008026新麦9389豫审麦2022009427新麦60豫审麦20220093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48%和2.30%;株高和吸水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85%和4.82%;其余5个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4%~6.81%;表明除了容重和生育期之外,其余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㊂说明新麦系列小麦的容重和生育期比较稳定,遗传改良的空间较小;稳定时间变化幅度最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可选择范围大,有较大的改良空间㊂2.2㊀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㊀㊀从表3可以看出,新麦系列小麦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有8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穗数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穗数与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㊁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吸水量与湿面筋含量㊁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㊂结果分析表明,新麦系列小麦产量提升与千粒重增加密不可分,穗数和穗粒数两者呈相互制约关系㊂鉴于小麦㊀㊀表2㊀新麦系列品种的农艺性状㊁品质和产量表现Table 2㊀Agronomic traits ,quality and yield performance of Xinmai series varieties指标株高/cm生育期/d 穗数/(万㊃hm-2)穗粒数千粒重/g 容重/(g㊃L-1)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min 产量/(kg㊃hm -2)最大值85.00232.00672.0039.8048.50824.5016.6035.2064.4027.259120.00最小值71.00215.00522.0029.8035.00773.0013.1027.5053.40 1.003973.50平均值78.29225.47601.4434.4842.91799.5514.5831.5059.00 6.757611.29标准差 3.80 5.1937.94 2.35 2.8411.860.92 1.93 2.85 6.991106.20变异系数/%4.852.306.316.816.611.486.286.144.82103.5714.53表3㊀新麦系列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Table 3㊀Correlation between agronomic traits and quality traits of Xinmai series varieties性状株高生育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生育期-0.14穗数0.01-0.36穗粒数0.130.32-0.39∗千粒重0.120.02-0.120.09容重-0.050.140.190.10-0.17蛋白质含量-0.22-0.020.26-0.24-0.13-0.10湿面筋含量0.16-0.13-0.09-0.180.13-0.190.45∗吸水量-0.06-0.100.30-0.34-0.100.060.41∗0.39∗稳定时间0.050.170.40∗-0.17-0.120.070.61∗∗0.080.44∗产量0.05-0.160.250.230.56∗∗-0.010.230.06-0.030.22㊀㊀注: ∗ 表示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 <0.05); ∗∗表示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 <0.01)㊂品种是多种性状的集合,难以用单一性状进行准确评价,因此,需采用多元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评价㊂2.3㊀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㊀㊀对27个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种性状采用规格化转变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图1),在遗传距离为1.14时可为5类㊂第Ⅰ类群只包括新麦12,该品种属于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最低㊂第Ⅱ类共包括17个品种,可继续分为3个亚类,Ⅱ1类包括新麦9389㊁新麦52㊁新麦51㊁新科麦169㊁新麦29㊁新麦16㊁新麦13和新麦9号;Ⅱ2类包括新麦35㊁新麦36和新麦11;Ⅱ3类包括新麦39㊁新麦60㊁新科麦168㊁新麦32㊁新麦30和新麦18㊂第Ⅲ类包含新麦23和新麦19㊂第Ⅳ类包含新麦40㊁新麦21和新麦9817㊂第Ⅴ类包含新麦38㊁新麦28㊁新麦45和新麦26,该类群属于优质强筋小麦品种㊂从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和品种性状平均表现(表4~5)可以看出,第Ⅰ类新麦12是2002年河南省审定的旱地小麦品种,产量较低㊂第Ⅱ1㊁Ⅱ2㊁Ⅱ3类群品种的特点是穗粒数多㊁千粒重较高,Ⅱ1类品种属于大穗多粒型;Ⅱ2类品种属于株型偏高㊁籽粒大型;Ⅱ3类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其中新麦39属于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明显高于新图1㊀新麦系列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聚类图Fig.1㊀Cluster diagram of agronomic traitsand quality traits of Xinmai series麦12,随着审定年份推迟产量水平逐步增加,说明育种工作有明显的进步㊂第Ⅲ类群品种早熟㊁矮892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秆,其中新麦19是当年审定全国32个国审小麦新品种中唯一的半冬性早熟高产抗病强筋品种,2006年起被列为河南省半冬性小麦主导品种和河南省良种推广补贴品种㊂第Ⅳ类群品种植株偏高㊂第Ⅴ类群品种品质指标均达到了强筋品种标准,突出特点为产量较高㊁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较高,稳定时间较长,平均稳定时间为21.7min,平均产量8097.8kg㊃hm -2㊂表4㊀各类群农艺性状Table 4㊀Agr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groups类群株高/cm 生育期/d 穗数/(万㊃hm -2)穗粒数千粒重/g 产量/(kg㊃hm -2)Ⅰ75.0230.0570.030.035.03973.5Ⅱ178.2226.2602.436.143.17782.6Ⅱ282.2228.3548.535.545.47662.0Ⅱ375.5227.0581.835.244.07099.5Ⅲ74.5216.5628.532.940.87301.8Ⅳ83.0219.2626.032.143.07672.0Ⅴ78.9227.6644.633.242.18097.8表5㊀各类群品质性状Table 5㊀Quality traits of various groups类群容重/(g㊃L-1)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min Ⅰ802.013.931.561.3 1.9Ⅱ1804.813.729.358.3 3.7Ⅱ2787.314.032.155.7 3.7Ⅱ3795.815.232.859.5 3.8Ⅲ799.515.030.755.4 4.3Ⅳ798.814.333.861.0 2.3Ⅴ804.115.932.262.221.73 结论与讨论变异系数是反映各农艺性状变异程度的统计量,在配制亲本时,可以从变异系数较大的农艺性状中选择材料作为亲本进行遗传改良[11]㊂从新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综合表现表明,新麦系列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基础较为丰富㊂新麦系列27个小麦品种从品质类别可分为强筋小麦(占比21.9%)和中筋小麦,没有弱筋品种;从抗旱性可分为水地品种和旱地品种;从抗寒性可分为弱春性和半冬性品种,弱春性品种有新麦11㊁新麦12㊁新麦9817㊁新麦21㊁新麦23㊁新麦29,2014年以后新麦系列审定的半冬性㊁优质强筋品种较多,育种者根据特定的育种目标选定优质的种质资源㊂新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千粒重是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相互影响较小㊂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㊁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蛋白质含量㊁湿面筋含量㊁吸水量㊁稳定时间等品质重要指标之间相关系数较高,关系更密切㊂这与崔文礼等[12-13]研究结果一致㊂在制定育种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协调性㊂新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麦系列品种被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新麦12是审定年份较早的旱地品种,产量较低,除新麦12外,其他类群产量性状变化幅度不大㊂第Ⅱ类群千粒重和穗粒数优势特别突出,在育种中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的材料加以利用㊂第Ⅲ类群品种株高㊁生育期明显低于总体平均值,可以作为矮秆抗倒㊁早熟材料加以应用㊂前4大类群属于中筋小麦品种㊂第Ⅴ类群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平均值最高,均属于优质强筋品种,在育种中可以作为优质强筋㊁高产资源加以利用㊂特别是新麦26和新麦45,这2个品种可作为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种质材料㊂新麦26主要品质指标均明显高于加麦2号,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全国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上被评为超强筋㊁面包与面条兼用小麦[14],也是我国黄淮南部麦区唯一的超强筋小麦品种,自2010年审定以来,新麦26目前已推广了13年,在强筋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全国排名第1位,在黄淮海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530万hm 2,是目前全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㊁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㊂综上所述,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种质资源丰富,优质强筋品种特点突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㊂因此,在利用新麦系列小麦资源材料时,可根据育种目标来选择运用㊂参考文献:[1]㊀王映红,蒋志凯,马华平,等.新麦系列优质强筋品种育种体系分析[J].种子,2022,41(4):138-143.[2]㊀王映红,马华平,李晓航,等.新麦系列品种遗传基础及性状变化趋势研究[J].耕作与栽培,2022,42(3):15-18.[3]㊀王士坤,杨丽娟,路永才,等.新麦系列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J].耕作与栽培,2022,42(3):7-9.[4]㊀杨海峰,李洋,范永胜,等.超强筋小麦新麦26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㊁新麦58的品质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2):254-257.[5]㊀董昀,赵宗武,马华平,等.新麦16号小麦品种特性及选育方法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05,34(9):24-26.[6]㊀胡宁,董韵,蒋志凯,等.新麦19号特征特性㊁栽培要点及在育种中的应用[J].种子,2008,27(8):115-116.[7]㊀朱红彩,范永胜,赵娟,等.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2):54-56. [8]㊀朱红彩,范永胜,张素平,等.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32的选育及推广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28-30.[9]㊀范永胜,朱红彩,屈涛,等.新麦36高产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7):27-28,32.[10]㊀杨海峰,朱坤,屈涛,等.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45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4):80-82,109.[11]㊀蒋永超,于立河,薛盈文,等.引进春小麦种质资源与黑龙江省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10):1378-1385.[12]㊀崔文礼,汪辉,陈瑞瑞,等.扬麦系列品系若干品质性状研究[J].种子,2021,40(3):76-79.[13]㊀宋健民,戴双,李豪圣,等.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6):1114-1126.[14]㊀李豪圣,刘建军,宋健民,等.优质强筋小麦济麦229选育实践与思考[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8):21-24.(责任编辑:王新芳)。
小麦新品种中麦816通过国家审定
在本研究中,不同群体选系的抗性表现不同,fgs01、fgs02、fgs03、fgs06、fgs08、fgs09、fgs10、fgs11、fgs12、fgs13、fgs16、fgs17、fgs20等13个群体选系对大斑病抗性较好;群体fgs04、fgs05、fgs07、fgs14、fgs15、fgs18、fgs19等7个选系抗性均表现为感病或高感,这些材料需要进一步改良以后才能够利用。
2.2.2 对丝黑穗病的抗性 20份外来玉米群体选系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试验地人工接种下的发病率和抗性评价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20份选系中表现高感(HS )的材料有2个,分别为fgs03、fgs19,占鉴定材料总数的10%;表现感病(S )的材料有5个,分别是fgs07、fgs09、fgs10、fgs15、fgs17,占鉴定材料总数25%;表现中抗的材料有6个,分别是fgs02、fgs04、fgs05、fgs11、fgs14、fgs18,占鉴定材料总数的30%;表现抗病的材料有5个,分别是fgs01、fgs08、fgs13、fgs16、fgs20,占鉴定材料总数的25%;表现高抗的材料有2个,占鉴定材料总数的10%。
在20份选系材料中,抗病材料占鉴定材料总数的65%左右,说明供试材料整体抗性表现较好,大多数选系可以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3 结论根据20份群体选系的生育期并结合FAO 标准对供试材料进行熟期划分,生育期变幅在97 111d 之间,全部选系均属于极早熟材料。
20份选系中,单株产量大于70g 的选系共9个,有5个选系的产量超过了90g ,最高达到了98.3g 。
玉米大斑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鉴定的20份材料中有2份表现为高感(HS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10%;有5份材料表现为感病(S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25%;有6份材料表现为抗病(R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30%;有6份材料表现为中抗(MR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30%;有1份材料表现为高抗(HR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5%。
新乡市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以2019-2020年为例
5 1 生育期调查
由表 1 可知ꎬ 所有参试品种出苗、 越冬、 返青时
最晚ꎬ 4 月 15 日ꎮ “ 中麦 578” 、 “ 西农 979” 扬花最
早ꎬ 4 月 15 日ꎻ “ 百农 207” 、 “ 师栾 02 - 1” 、 “ 新麦
成熟最早ꎬ 5 月 26 日ꎻ
“ 中麦 578” 、
“ 中麦 895” 、
号” 熟期次之ꎬ 5 月 27 日ꎻ “ 郑麦 379” 熟期最晚ꎬ 5
月 29 日ꎮ 其余参试品种熟期 5 月 28 日ꎮ
表 1 生育时期及群体动态记载
处理
郑麦 7698
中麦 578
百农 AK58
周麦 27
百农 207
西农 979
2020 年 2 月 18 日用苯醚甲环唑 20g667m 防治纹枯病ꎻ
-2
4 月 18 日用阿维菌素 20mL667m 加劲勇 10mL667m
-2
分别防治小麦红蜘蛛和蚜虫ꎻ 5 月 8 日用醚菌脂 50%
10g667m 防治小麦白粉病加氟环唑 30% 治小麦条
-2
锈和叶锈病ꎮ
4 天气影响
46 0
44 0
43 4
47 6
48 6
41 0
47 2
42 8
48 8
55 8
46 8
49 9
43 7
47 2
48 0
46 7
47 9
45 5
39 9
31 3
37 1
34 8
29 7
27 6
33 6
30 9
32 4
34 8
43 7
33 2
31 7
31 6
中麦69小麦品种简介
中麦69小麦品种简介《中麦69小麦品种简介》篇一嘿,今天咱就来唠唠中麦69这个小麦品种。
你可能会想,小麦品种有啥好说的,不就都是那种黄澄澄的麦粒嘛。
可这中麦69啊,那可真是有点东西。
我第一次听说中麦69的时候,还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小麦名字呢。
就像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那些小麦,感觉都长得差不多。
可是后来,我才发现我错得离谱。
我家附近有个种粮大户王大爷,他就种了中麦69。
有一次我跟着我爸去他田里玩,那场面,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中麦69的麦苗啊,就像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小士兵,整整齐齐地站在田里。
它们的叶片绿得就像刚被染过色似的,在阳光的照耀下,还泛着光呢,就好像每一片叶子上都镶了一层小钻石。
王大爷跟我们说,中麦69这个品种啊,那适应性可强了。
不管是稍微干旱一点的地儿,还是肥力一般的土壤,它都能生长。
这就像一个不挑吃穿的好孩子,给点阳光就灿烂。
我当时就想,这小麦可真够皮实的。
而且啊,中麦69的产量还挺高的。
我听王大爷说,要是管理得好,那收成可不得了。
他还比划着说,就这一块地,种了中麦69之后,产量比以前种的其他品种高了不少呢。
我当时就觉得这中麦69像是一个会下金蛋的母鸡,默默在田里为农民伯伯创造财富。
不过呢,我也有点小疑惑。
我就问王大爷,这中麦69这么好,为啥不是所有的农民都种呢?王大爷笑了笑说,可能是因为有些农民还不太了解这个品种,也许是他们习惯了种那些种了很多年的老品种,不太愿意尝试新东西。
我觉得也是,就像我们有时候吃饭,总是习惯吃那几道菜,不太想尝试新口味。
但是我想啊,这么好的中麦69,如果能让更多的农民知道它的好处,那肯定能让大家的收成更好。
这就像有个宝藏,你发现了,就得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家一起分享这个财富。
中麦69说不定就是小麦品种里的一颗新星,以后会在更多的田地里闪耀呢。
我又想,要是我是个科学家,我就去研究怎么让更多的人轻松地种上中麦69,怎么把它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可我知道我不是,我只是个普通的学生,我能做的可能就是把中麦69的好告诉更多的人。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_的选育
DOI:10.19462/ki.zgzy.20231129005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的选育朱 莹1 曹金霞1 朱俊凯1 张艳琼1 王汝琴2 杨德祯1何震天2 朱艳港1 陈士强2 刘晓斌1(1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扬州225012;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7)摘要:扬辐麦14(原名扬辐麦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6254.55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5.75%;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748.50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6.78%;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3.00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
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关键词:小麦;高产;扬辐麦14;辐射诱变;选育Breeding of a New National Authorized Wheat Variety Yangfumai 14 ZHU Ying1,CAO Jinxia1,ZHU Junkai1,ZHANG Yanqiong1,WANG Ruqin2,YANG Dezhen1,HE Zhentian2,ZHU Yangang1,CHEN Shiqiang2,LIU Xiaobin1(1Jiangsu Kingearth Seed Co.,Ltd.,Yangzhou 225012,Jiangsu;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or Lixiahe Region in Jiangsu,Yangzhou 225007,Jiangsu)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区是我国第二大麦区,也是我国中筋和弱筋红皮小麦优势种植区。
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93的选育
中麦93(曾用名CA1209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
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70。
已申请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71913.1。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粮食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题。
因此,我国小麦育种工作始终将高产作为首要目标,在高产基础上再提高品质和抗性。
中麦41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培育的国审小麦品种(国审麦2010016),具有矮秆,多穂,抗寒性好,抗倒伏,抗病等优点,但成熟偏晚,籽粒小,籽粒粉质。
针对其优缺点课题组选用了大粒、早熟品种京垦49与其杂交,为得到中麦415更多的优良性状,次年进行了回交。
中麦93就是为改造中麦415的不足而育成的新品种,兼具了双亲优点,具有高产、抗病、中早熟、落黄好,籽粒较大等特点。
在国家区域试验中,其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中麦175,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中麦93组合是:中麦415/京垦49//中麦415。
亲本中麦415为本所培育品种;京垦49是北京市原东北旺试验站培育的冬小麦品种,于2006年引进。
按照双亲优缺点互补原则,2006年配置单交组合,同年秋播复交F 1代,次年用母本进行回交。
以后按照改良系谱法经5年选育,于2012年夏收出圃,秋播参加产量鉴定试验,定名为CA12092。
具体选育过程如下:2006年夏配置单交组合,同年秋播种植成单交F 1代;2007年夏用母本进行回交,同年秋播种植成复交F 1代,组合号是BJ07179,2008年夏收该组合中选10个单株;2008年秋种植F 2代,10个株行,其中第1个株行(系谱号BJ07179-1)表现较好,中秆、多穗、穗较大、早熟、落黄好。
中选6个单株;2009年秋种植F 3代,6个株行,其中第2个株行(系谱号为BJ07179-1-2)表现突出,株型紧凑,穗多,早熟,中选9个单株;2010年秋种植F 4代,9个株行,其中第5个株行(系谱号为BJ07179-1-2-5)中选,共选出4个单株;2011年种植F 5代,4个株行,2012年夏第3个株行(系谱号为BJ07179-1-2-5-3)表现非常突出,抗寒性好,株高中等,穗多,抗白粉病,早熟,落黄好。
中筋高产抗病冬小麦新品种—石冬0349
麦类作物学报 2024,44(2):280J o u r n a l o fT r i t i c e a eC r o ps d o i :10.7606/j.i s s n .1009-1041.2024.02.18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8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61.1359.S .20231218.1013.004中筋高产抗病冬小麦新品种—石冬0349收稿日期:2023-10-26基金项目:八师石河子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023R C 05);八师石河子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2021N Y 01:小麦子课题三);天山英才培养计划第一作者E -m a i l :897906274@q q .c o m (张文涛)通讯作者E -m a i l :306494796@q q.c o m (林霞)张文涛,洪雪梅,林霞(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石冬0349是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油料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烟2801为母本,新冬33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㊁多抗适应新疆北疆生态条件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22年8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通过审定,审定编号:新审麦2022年049号㊂1 特征特性石冬0349属冬性小麦,生育期271d ,比对照新冬33号晚熟1d ,比对照新冬18号早熟1d ㊂幼苗半直立,叶色中绿,旗叶叶姿直立㊁蜡粉中到强,株型居中㊁茎秆蜡粉强㊂单株成穗率1.14,分蘖力中等,株高87.75c m ㊂穗圆锥形㊁白壳㊁长芒㊁中等蜡粉,护颖形状卵圆形㊁方肩;穗长10.08c m ,结实小穗数17.19个,穗粒数48.25粒,主穗粒重2.58g ,千粒重44.46g ㊂籽粒卵圆㊁白粒㊁角质㊁落粒性中㊂2 产量表现2017-2019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在14个承试点两年平均产量为8092.1k g㊃h m -2,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9.0%,比对照新冬33号增产12.0%,增产达显著水平㊂2020年生产试验,7个承试点的平均产量为8354.58k g㊃h m -2,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8.5%;比对照新冬33号增产10.9%,居参试品系(种)第3位㊂3 抗性表现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越冬性好,生长势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强,2019-2020年连续两年经石河子大学植保系专家鉴定,该小麦品系高抗叶锈病,高抗白粉病㊂4 品质特性2018和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该品种容重分别为805g ㊃L -1和798g ㊃L -1,粗蛋白质(干基)分别为15.79%和14.98%,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2.9%和32.2%,吸水量分别为62.8%和63.3%,面团形成时间分别为6.2和4.8m i n ,面团稳定时间分别为6.2和4.4m i n ,最大拉伸阻力(R m ,135)分别为394和258E U ,延伸性(E ,135)分别为185和168mm ,拉伸面积分别为101和61c m 2,属于中筋小麦品种㊂5 适种地区及滴灌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在塔城㊁伊犁㊁奇台㊁乌伊公路沿线北疆冬麦区种植㊂适播期为9月15日-10月5日㊂播种量为360~390k g ㊃hm -2,每公顷基本苗525~600万株为宜㊂播前施足基肥,在翻地前施尿素15k g ㊃h m -2,重过磷酸钙225k g ㊃h m -2或者施磷酸二铵225~300k g ㊃h m -2㊂种子处理采用0.12%~0.15%的25%三唑酮(粉锈宁)拌种或3%敌委丹(苯醚甲环唑)包衣,防止雪腐㊁雪霉㊁根腐等病害的发生㊂返青后施肥以尿素为主,水溶性复合磷钾肥为辅,随水滴施,拔节期后施肥3次,每次施尿素150k g ㊃hm -2和水溶性磷钾肥45k g ㊃h m -2,随水滴施,灌水周期10~12d ,滴水量5400~6000m 3㊃h m -2㊂苗势过旺的高水肥麦田,起身前可喷矮壮素1次,用量3.75~4.50k g ㊃h m -2㊂抽穗期喷施粉锈宁防治叶锈病㊂小麦进入腊熟后期(穗中部籽粒变为黄色)要及时收获㊂。
四川省8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
科普惠农近日,四川省农业厅发布第五十次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蜀麦830、川农32、绵麦312、川育27、蜀麦133、川麦602、川麦82、科成麦6号等8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
据四川省种子站品种管理科科长邓丽介绍,这次公布的8个新品种中优质弱筋小麦占了一半,是有史以来优质专用品种占比最高的一年,符合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在四川省农科院小麦专家蒲宗君看来,这批小麦新品种还有两个特点。
一是产量明显提高。
前几年区试两年平均每667m 2产量大多徘徊在350k g 左右,而这批审定品种区每667m 2试产量390k g 以上达到4个,占审定品种50%,特别是蜀麦133、川麦602这两个品种继川麦42、川麦104之后区试产量再次突破400k g ,且这两个品种还是适宜加工、商品性更好的白粒小麦。
二是四川省小麦条锈菌小种变异频繁,白粉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在这种情况下,这批小麦新品种抗性水平明显提高,对条锈病达到中抗到高抗,对白粉病达到中抗(耐)水平。
K 【科普惠农种植天地Z H O N GZ H I T I A ND I 近日,由重庆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实施的“双季高粱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再生季高粱示范片,通过了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测产验收。
专家组由四川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重庆市农技总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重庆市科委农村科技处刘从军副处长一行,实地考察指导了忠县乌杨镇团结村(贫困村)的再生酿酒高粱示范情况,院特作所所长张晓春研究员陪同考察。
专家组认为,位于团结村的23.2h m 2再生酿酒高粱示范片选用了中早熟优质酿酒高粱新品种“晋渝糯3号”,同时配套实施了适期早播、合理留桩、高频促芽再生、平衡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连续克服了头季高粱收获后、再生高粱砍秆期持续20d 以上的干旱,以及持续1个月的阴雨天气;现场测产验收结果表明,再生高粱平均每667m 2产量仍达到349.4k g ,加之头季平均每667m 2产量556.9k g (已测产),两季每667m 2产量达904.8k g ;按忠州酒业订单保护收购价3.6元/k g 计,每667m 2效益可达3257.3元。
2017-2018年度郑州市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种类 种植前 收获后
西夏 0.214
表 5 应用不同有机肥土壤硒含量变化渊单位院mg/kg冤
顺宝
禾立嘉
祥美
0.220.213来自0.2210.224
风化煤 0.226
常规渊CK冤 0.208
硒作用明显遥 2.5 应用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
收获后袁取样不同有机肥处理土壤样品渊0耀20 cm冤袁
经检测袁土壤硒含量 0.208耀0.227 mg/kg袁与种植前基 础土样硒含量比较袁禾立嘉尧祥美和风化煤处理土壤 硒含量增加袁西夏和顺宝处理土壤硒含量降低遥 与常
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袁 其产量和面 积均居世界首位袁 但每年仍需要进口大量优质专用 小麦袁 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了总量相对自足 和品质明显不足的结构性问题[1]遥 近年来袁随着国家
粮食核心区的大力建设袁 河南省小麦的单产以及总 产稳步提高袁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数量偏少袁产量水 平也不尽人意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我 国当前社会矛盾的转变袁 广大消费者对优质专用小
试验设在新郑市庄稼人花生专业种植合作社试 验地遥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袁东西行向设 23 个小区袁小
区长 12 m袁宽 3 m袁无重复袁每个小区面积为 36.0 m2袁 小 区 四 周 设 保 护 区 遥 播 种 日 期 为 2018 年 10 月 26 日袁播种量按每亩 10 kg 计算遥 根据当地生产实际 情况确定田间耕作尧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遥 1.3 试验方法
镇平县2017—2018年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镇平县2017—2018年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作者:石焕勤周静刘正旭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11期镇平县是小麦种植大县,国家粮食核心区之一,常年小麦播种面积5.85万hm2左右。
为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步伐,镇平县种子管理站、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种子技术服务站在常年小麦利用品种的基础上,新引进一批近年来通过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进一步鉴定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为全县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及合理利用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一)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11个,分别为兰考198、泛麦8号、矮抗58、洛麦21、漯麦18、先麦10号、濮麦10号、洛麦26、郑麦9962、濮麦26、华育198,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衡观35为对照。
(二)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重复3次,12个小区。
小区长10 m,宽2.4 m(含畦宽),面积24 m2。
种植密度为300万苗/hm2,重复间留观察道1 m,四周设保护行。
(三)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镇平县安子营乡王孟瑞村,土壤为黄棕壤土,肥力中上等,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排灌条件好,前茬作物为玉米。
2017年10月8日用拖拉机犁地,耕深25 cm,底肥施史丹利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750 kg/ hm2;10月15日按试验要求人工播种;11月20日化学除草1次。
2018年3月13日追施尿素180 kg/hm2,5月31收获。
(四)气候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镇平县整地墒情充足,腾茬整地速度快,有利于适时播种。
播种时墒情足,出苗整齐,每667 m2基本苗为22万左右。
冬前气温偏高,墒情适宜,大分蘖相对较多。
2018年3—4月,全县雨水充沛,提高了成穗率,亩成穗数明显提高。
4月中下旬受低温和高湿影响,纹枯病及红蜘蛛轻度发生,条锈病中度偏重发生,赤霉病轻度发生。
由于4月低温形成的倒春寒造成部分品种穗顶部不孕和籽粒缺位,结实性明显降低;后期雨水偏多,光照不足,千粒质量有所下降。
什么麦种高产
什么麦种高产1、众信麦998:是我国第1个亩产超过900kg的小麦品种。
2、谷神麦19号:2021年测产验收时的最高亩产是860.6kg,打破了安徽小麦单产的纪录。
3、山农28:在黄淮冬小麦区域试验中,连续4年产量都是参试品种第1位。
4、丰德存麦20:2020年测产验收时的最高亩产是855.2kg。
5、烟农1212:共有11次平均亩产超过800kg。
6、山农30:创造了我国2019年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
一、众信麦998众信麦998的选育单位是河北省众人信种业有限公司。
2021年测产验收时平均每亩的产量是898.26kg,最高亩产是928.6kg,是我国第1个亩产超过900kg的小麦品种。
它的适种范围比较广,抗倒、抗寒、抗旱性强,是高产的小麦新品种。
二、谷神麦19号谷神麦19号的选育单位是安徽谷神种业有限公司。
2021年测产验收时的最高亩产是860.6kg,打破了安徽小麦单产的纪录。
它有很强的抗病性和抗倒性,是高产的小麦新品种。
三、山农28山农28的选育单位是山东农业大学。
2020年测产验收时的最高亩产856.9kg,在黄淮冬小麦区域试验中,连续4年产量都是参试品种第1位。
它的三因素协调,抗寒、抗倒、抗病性、落黄性好,适宜在我国山东全省,安徽、江苏、河南中北部等地区种植,是高产的小麦品种。
四、丰德存麦20丰德存麦20的选育单位是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2020年测产验收时的最高亩产是855.2kg,它的特征是矮秆大穗,抗病性和抗倒性强,适合在黄淮南部的河南、陕西、安徽、江苏等小麦主产区推广种植,是高产的小麦品种。
五、烟农1212烟农1212的选育单位是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2016年测产验收时的最高亩产是828.5kg,2019年的最高亩产是840.70kg,它连续6年总共有11次平均亩产都超过了800kg。
适宜在山东、河南、安徽、山西、河北等小麦主产区种植,是高产的小麦品种。
六、山农30山农30的选育单位是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测产验收时的最高亩产是828.7kg,创造了我国2019年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枣庄市台儿庄区小麦新品种展示对比试验研究
为充分发挥良种对农业生产的关键作用,指导农民科学选种,筛选出适合台儿庄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笔者于2019-2020年在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彭楼村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地块,开展了45个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点在台儿庄区中东部马兰屯镇彭楼村嘉森家庭农场,该地属北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中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12.1℃,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28.5℃,最低气温在1月,平均0~1.6℃。
土质为砂姜黑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亩平均产量为555kg ,有水浇条件。
1.2试验材料参试品种共45个,包括徐麦36、济麦22、济麦229、岱麦217、荷麦21、藁优5766、临麦9号、鲁原118、山农30、山农32、中麦4072、鲁原502、圣麦102、烟农999、鲁研128、圣麦127、山农24、泰科麦33、济南17号、荷麦25、淄麦28、山农36、鑫麦296、荷麦24、良星68、济麦23、山农29、鑫瑞麦29、岱麦366、莘麦818、SH5311、登海206、淄麦29、登海202、红地95、荷麦22、荷麦19、荷麦20、鑫麦807、峰川9号、岱麦728、烟农1212、鑫瑞麦38、山农28、济麦44等。
1.3试验设计每个品种播种面积为333.3m 2,南北长242cm ,行距22cm ,小区宽40cm ,小区北为生产路,采取由东向西的排列方式,南北向种植,试验不设重复。
1.4播种方法2019年10月25日播种,每亩基施N 、P 2O 5、K 2O比例为25∶10∶10的复合肥50kg ,采用种肥同播的方式,实行机械宽幅播种,用种量为16kg/亩,小麦行距22cm ,小麦播种带7cm ;播种时带镇压器,及时进行播后镇压。
1.5田间管理试验于2020年4月15~17日田间浇水;4月28日查看小麦田间病虫害,发现条锈病、白粉病有轻微发生;4月30日进行小麦“一喷三防”;5月13日枣庄市台儿庄区小麦新品种展示对比试验研究作者简介:徐佰鸽(1987-),女,硕士,农艺师,从事基层农技推广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