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计算题

合集下载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计算例题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计算例题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计算例题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是一种计算土地利用优化与合理性的指标。

它主要通过统计土地资源使用情况,计算土地利用率,并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赋予不同的评价权重,综合评估土地利用效益。

以下将以城市为例,计算其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首先,需要统计该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

假设该城市共有A、B、C、D、E五类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和绿地。

通过调查和数据统计,得出该城市各类土地面积如下:A类(居住用地):300平方公里B类(商业用地):100平方公里C类(工业用地):150平方公里D类(农业用地):400平方公里E类(绿地):250平方公里接下来,需要定义各类土地利用的评价权重。

根据该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需求,假设权重分别为:A类(居住用地):0.4B类(商业用地):0.2C类(工业用地):0.2D类(农业用地):0.1E类(绿地):0.1然后,计算各类土地的利用率。

利用率可以通过用地面积除以总面积来计算。

该城市的总面积为:300+100+150+400+250=1200平方公里。

因此,各类土地的利用率分别为:A类(居住用地):300/1200≈0.25B类(商业用地):100/1200≈0.083C类(工业用地):150/1200≈0.125D类(农业用地):400/1200≈0.333E类(绿地):250/1200≈0.208接下来,将利用率和权重相乘,得出各类土地的评价指标。

例如:A类土地的评价指标为:0.25*0.4=0.1B类土地的评价指标为:0.083*0.2=0.0166C类土地的评价指标为:0.125*0.2=0.025D类土地的评价指标为:0.333*0.1=0.0333E类土地的评价指标为:0.208*0.1=0.0208最后,将各类土地的评价指标相加,得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例如:综上所述,通过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统计、设置评价权重、计算利用率和评价指标,可以得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数值,为城市土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土地利用规划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学科,它涉及土地资源的评估、规划、设计、管理与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试题,检验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土地产出B. 保护生态环境C.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A. 合理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排他性原则D. 公平性原则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B. 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C. 测量土地的面积D. 计算土地的价值4.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包括以下哪项?A. 地形地貌B. 土壤类型C. 人口密度D. 气候条件5.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三区三线”是指:A.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线B. 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及生态保护绿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绿线、城市开发边界绿线C. 农业区、生态区、城镇区及生态保护黄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黄线、城市开发边界黄线D.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蓝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蓝线、城市开发边界蓝线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15年D. 20年7. 下列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规划实施应严格遵守规划内容B. 规划实施过程中不需要调整C. 规划实施应考虑地方实际情况D. 规划实施应进行监督管理8.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影响D. 文化影响9.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占补平衡”原则是指:A. 占用多少土地,就要补充多少土地B. 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C. 占用基本农田的,可以补充非耕地D. 占用建设用地的,可以补充农业用地10. 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A. 规划编制阶段B. 规划审批阶段C. 规划实施阶段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土地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

土地利用规划A卷

土地利用规划A卷

2012年土地利用规划A卷一、名词解释(6*3’=18’)1、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2、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现状各类型面积的比例关系、在总面积中的比重及在空间组合格局。

3、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4、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5、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6、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二、填空题(10*2’=20’)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生产力要素,又是生产关系即土地关系的客体;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又是巨大的社会资产;既是土地物质,又是土地资本。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2、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土地利用的微观设计。

3、_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_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

5、土地综合平衡受制于_社会经济综合平衡__,是其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具体体现;土地数量有限性与土地需求增长性构成土地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

6、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综合预测三类;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趋势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

7、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__地形图法___,_断面法____,_系数法__。

9、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土地利用分区是在规划区域内不可重复出现的;而土地利用类型则可以重复出现;土地利用分区模式中区内含有土地利用类型。

10、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水利工程用地包括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治涝工程、水电工程和输水工程五类三、简答题(4*7’=28’)1、试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1)目的:通过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内容: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影像因素分析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2、简述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百度答案)(1)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县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年1月5日适用学生: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一、案例分析题(总分30分,共2小题,第1题20分,第2题10分)1、据黑龙江省科研部门观测和水文部门推算,坡耕地每年亩流失水量约75立方米。

如以600万公顷坡耕地计算,每年流失水量约66亿立方米左右,这是造成岗地缺水干旱,洼地内涝的重要原因。

据克山、拜泉、尚志、宾县、阿城等市县调查,开垦六、七十年的坡耕地黑土层,一般都由原来的60—70厘米,减少到30厘米左右,土壤抗冲抗蚀性能降低。

据黑龙江省全省土壤普查资料统计,由于水土流失,坡耕地露出黑黄土、破皮黄、黄土蹶子和蒜瓣子黄土面积已达104.73万公顷。

据克山水土保持实验站多年观测资料分析,黑土坡耕地每年流失表土厚0.4—0.7厘米,有的地块达1厘米,折合土方2.7—4.7立方米。

黑龙江全省每年因水蚀和风蚀流失掉的土壤,再加之重力侵蚀的跑土量,大约在2—3亿立方米。

随着表土的流失,养分逐渐减少。

据调查,开发40—50年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一般降低1/3—1/2。

又据克山水土保持实验站试验观测分析,3度坡耕地,每年每亩流失氮磷素12—16公斤,钾24—32公斤,相当于500—1000公斤农家肥的肥力。

以此推算,黑龙江全省坡耕地每年流失氮磷7.2—9.6亿公斤,钾14.4—19.2亿公斤。

如果把这些流失的养分折合成化肥(标准吨)大约500—600万吨。

由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严重地影响了粮食产量。

据调查分析,每年每亩可少收粮食25—40公斤,黑龙江全省由于水土流失,每年少收22.5—25亿公斤粮食。

请结合上述资料,运用所学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知识,为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保持林布局的规划设计。

答:包括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和沟谷防护林。

(4分)(1)分水岭防护林在丘陵区山丘顶上顶部浑圆的,防护林配置在凸形斜坡的转折线上,一般带状横向配置,带宽10~15m,乔灌木三角形混植;(2分)顶部尖削的,防护林设在狭窄的分水线以下到坡耕地之间,采用宽度较大的乔灌混交或纯灌木林带。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2014秋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2014秋

C.占用耕地建砖瓦窑
D.经批准设立的工业开发区
16.在农业用地区内,鼓励()。D
A.进行村镇建设
B.建砖窑、建房、建坟
C.挖砂、采石、取土
D.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用地
17.县级规划成果包括()。D
A.规划文本 B.规划说明 C.规划图件及附件 D.以上三项都是
18.规划文本中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内容为()。B
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研究; 建设用地供需研究;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 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
2、请列出 5 个以上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乡镇政府提供的主要资料。
答:(1)基本农田调整情况汇总表;(2)各乡(镇)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人口现状详细情况;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根据地级规划所规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重点基础设施的布局,结合本县 的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县内的土地利用方向、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重点确定耕地、土地开发整理和城镇建设 用地控制指标和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乡;(2)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编制各分区用途管制规则;(3)制定实施 规划的措施。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 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 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2)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 途和限制条件;(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送审稿)要包括哪 10 方面的内容?
B.优先安排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
C.首先制定各类用地调整的指标 D.将指标分解至各乡(镇)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

一、单项选择1.农业用地主要考虑土地的()A.养育功能 B 承载功能 C 仓储功能 D 景观功能2. 居民点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主要考虑土地的() A.养育功能 B 承载功能 C 仓储功能 D 景观功能3.土地仓储功能得以发挥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 A.耕地 B 工矿用地 C 迹地 D 水域4.土地景观功能得以发挥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A 风景旅游地 B望天田 C 苗圃 D 盐田5.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主要考虑土地的()A.养育功能 B 承载功能 C 仓储功能 D 景观功能6.从1996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来看,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是A.耕地 B林地 C牧草地 D未利用地7.我国是多山地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共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为A.66.1% B 33.9% C 88.1% D 11.9%8.我国现有耕地中()A高产田约占75% B中产田约占75%C 低产田约占75% D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各占1/39. 从1996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来看,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是A.耕地 B农用地 C 建设用地 D 未利用地10.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的表达错误的是()A.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当数量少B.土地垦殖系数高,地区分布不均衡C.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D.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11.国家对全局土地利用的宏观组织是通过A.土地利用规划设计 B.区域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C.部门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目前土地利用规划按行政区划单位划分为()A.全国—省—市—县—乡五级规划 B.全国—省—县三级规划C.省—市—县三级规划 D.省—县二级规划13.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A.行政区划体制编制 B.地貌类型区域编制C.自然流域编制 D.经济区域编制14.依据地租、地价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将城市中心区规划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 居住用地 D.仓储用地15.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对土地利用类型产生影响的是A.农产品生产地的土壤肥力B.农产品生产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C.农产品消费地的土壤肥力D.农产品的品质16.在“杜能圈”中,距城市最近的郊区为()A.精细城郊农业 B.集约种植业 C. 粗放种植业 D.林业和牧业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审批,具有法律效力A. 可以随意改变B.不能改变C.在实施中可以修正D.没有弹性1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覆盖其行政区域范围的A. 全部土地资源B. 主要土地资源C.已开发利用土地资源D.后备土地资源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段一般为A. 1年B.5年C.10年D.30年20.任何一个行政区划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A.同时只能有一个B.同时有两个C.可以有多个D.根据需要编制若干个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A.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土地利用B.只考虑农业用地内耕地、园地、林地的结构C.只是农业部门的土地利用D.主要是各项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22.跨行政区界线的性专项规划()A.不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和指导B.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关C.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D.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和指导23.我国现阶段编制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用的模式是()A.总体蓝图模式B.分区控制模式C.指标控制模式 D分区控制与指标控制相结合的模式24.下列衡量小康的指标中,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A.恩格尔系数 B.吉尼系数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恩格尔系数是指A.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B.食品以外的其它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C.生活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D.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26.全国小康的量化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A.5000元B.2400元C.1400元D.1100元27.土地利用结构是指A.八大类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B.农业用地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比例C.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之间的比例D.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28.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称为A.土地利用率B.土地生产率C.土地垦殖率D.土地农业利用率29.已利用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称为A.土地垦殖率B.土地利用率C.土地生产率D.复种指数30.建筑容积率是指()A.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B.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C.建筑总面积/建筑物基底面积D.居住面积/建筑面积31.建筑物基底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称为A.建筑容积率B.居住密度C.建筑密度D.平面系数32.用人口自然增长法进行人口预测的计算公式:P(t)=P(to)(1+K)(t-to)+(c-d)中,K指()A.人口增长率B.人口自然增长率C.人口出生率D.人口死亡率33.用人口自然增长法进行人口预测的计算公式:P(t)=P(to)(1+K)(t-to)+(c-d)中,(c-d)指()A.规划期内迁入人口B.规划期内迁出人口C.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数D.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率34.用劳动平衡法进行人口预测的计算公式:P= A/1-(B+C)中,A指()A.基本人口数B.服务人口数C.被抚养人口数D.总人口数35.劳动平衡法一般适用于A.农村居民点的人口预测B.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C.行政区域内总人口的预测D.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的预测36.城市化水平与下列那一项指标成反相关A.规划区域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B.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的人口数C.城市(建成区)的大小D.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平均距离37.吴友仁教授对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时采用A. 商品粮供给率预测法B.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C.基建投资规模预测法D.农业人口转化预测38.周一星教授采用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预测 20世纪末我国城市化水平应为A.56.6%B.68%C.48%D.30%39.年平均增长率法预测未来作物产量的计算公式:an =ao(1+r)n中,r指()A.预测期末作物单产B.预测基期作物单产C.年平均增长率D.预测年期40.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作物产量,绘制历年产量动态变化趋势图,以纵坐标为作物产量,则横坐标一般为A.年限B.施肥量C.降雨量D.年均温41.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作物产量,绘制历年产量动态变化趋势图,再依据图形选择的线性趋势预测模型中,直线型为A.Y=a+bxB.Y=ab xC.Y=a+bx+cx2D. Y=bo +b1x1+b2x2+b3x3+======+bnxn42.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的重点是A.耕地需求量预测B.园地需求量预测C林地需求量预测 D.渔业、副业用地需求量预测43.指标概算法预测居民点用地需求量时,中小城市规划人均用地定额指标(m2/人)()A.70-90B.80-100C.90-110D.100-12043.指标概算法预测居民点用地需求量时,特大城市规划人均用地定额指标(m2/人)()A.70-90B.80-100C.90-110D.100-12044. 需求推测法预测规划期间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的公式是A Z2=NJ2B H=(N/P-F)×n/2×d×eC M=M1+M2D M=(m1+m2+m3+m4)K+S∑Pii=145. 预测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时,渠道工程用地面积依据长度和宽度计算,渠道横断面要素通过水力学公式:Q=ωV,ω=(b+mb)h 确定,公式中m表示A渠道比降 B糙率系数 C水力半径 D边坡系数4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综合平衡法最终确定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B.土地用途变更计划表C.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D.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表4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划定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划区的主要依据是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B.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C.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结果D.土地生产潜力分析结果4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成果图是()A.土地利用现状图B.土地适宜性评价图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D.工程规划设计图49.在大城市的周围建立各种类型的卫星城,依据城镇布局理论的A.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B.门槛理论C.带形城市理论D.聚集经济效应理论50.我国首都北京市域城镇的布局形式是A.卫星式B.带状式C.多边形式D.自由式51.下列运输方式中连续性最强的是A.铁路运输B.水路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52.下列运输方式中灵活性最大的是A.铁路运输B.水路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53.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各批货物重量分别乘其运送里程的综合运输量称为A.货运量B.货物周转量C.客运量D.客运周转量54.客运周转量的计量单位为A.“吨”B.“人”C.“吨公里”D.“人公里”55.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远景交通量预测时,由消耗标准燃料数量(亿吨)和全国人口数(亿人),推算公路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的公式是A 、Qfk =6.944 P F 1.4655+2.5 P B 、Qf=0.5562 P F 1.0228 +0.06 PC、 Qk=0.007384 PI 1.55+2.5 P D 、Q=0.004678 PI 1.0818+0.06 P56.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远景交通量预测时,由人均工业总产值(元/人)和全国人口数(亿人),推算公路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的公式是A 、Qfk =6.944 P F 1.4655+2.5 P B 、Qf=0.5562 P F 1.0228 +0.06 PC 、Qk=0.007384 PI 1.55+2.5 P D 、Q=0.004678 PI 1.0818+0.06 P 57. 高速公路的年平均交通量和计算行车速度分别为()A大于25000(辆)和200(公里/小时)B 10000~25000(辆)和120(公里/小时)C 5000~10000(辆)和100(公里/小时)D 2000~5000(辆)和 80(公里/小时)58.一般来说,一级公路总用地宽度为A. 65 米B. 30~40 米C. 25~30 米D. 20~30 米59.在河水水位高于两岸附近农田地面高程时,河流引水方式采用A.无坝渠道引水B.有坝渠道引水C.机械提水D.倒虹吸引水60.淡水需求量最大的用水方式是A.工业用水B.居民生活用水C.农业灌溉用水D.家畜家禽用水61.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最低的灌水方式是A.地面灌溉B.喷灌C.滴灌D.渗灌62.灌溉渠道水流的方向是()A 农渠→斗渠→毛渠→干渠→支渠 B毛渠→农渠→斗渠→支渠→干渠C支渠→干渠→斗渠→毛渠→农渠 D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63. 农田排水系统水流的方向是()A容泄区→干沟→支沟→斗沟→农沟→毛沟B毛沟→农沟→斗沟→支沟→干沟→容泄区C容泄区→干沟→斗沟→支沟→农沟→毛沟D毛沟→斗沟→农沟→支沟→干沟→容泄区64.斗渠、农渠的纵坡比降(i)一般设计为A. 1/2000~1/5000B.1/5000~1/10000C.1/1000~1/3000D.1/200~1/100065. 支渠的纵坡比降(i)一般设计为()A 1/2000~1/5000B 1/5000~1/10000C 1/1000~1/3000D 1/200~1/100066.划分季节牧地时,应在低洼、避风、向阳的地方配置为A.春季牧地B.夏季牧地C.秋季牧地D.冬季牧地67.养殖水面要求的酸碱度(PH值)为A.< 5 .5B.> 8 .5C. 6 .5~8 .5D. 5 .5~6 .568.蓄水保土能力最强的梯田是A.坡式梯田B.隔坡梯田C.水平梯田D.波浪梯田69.规划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时间称为A.投资回收期B.追加投资回收期C.投资效果系数D.比较效果系数70.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实行A.指令性计划B.指导性计划C.国家计划D.地方计划二、多项选择1、土地的特性包括()A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B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C土地沃度的差异性 D土地利用的不可持续性E土地位置的空间性2.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垦荒、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导致的土地问题有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次生盐渍化D.土地沼泽化E.土壤肥力提高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与土地(尤其耕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利用的思路应包括A.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B.在地球上国际间、区际间移民垦荒C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控制各项用地指标D.从土地利用广度扩展,提高土地利用率E.向土地利用深度挖掘,提高土地产出率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有A.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当数量少B.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C.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D.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E.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5.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是A.耕地总面积19.51亿亩,占土地总面积(144亿亩)的13 .55%B.全国85%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南部,15%的耕地分布于我国西北部C.全国40%的耕地分布在山区D.低产田(包括酸性田、盐碱地、水土流失地、风沙干旱地、洼涝地)约占耕地的1/3E.全国受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56.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A.土地供需综合平衡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C.土地利用宏观布局D.土地利用微观设计E.编制和实施中期、年度土地利用计划7.土地利用规划以其任务可分为三类,即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全国性规划C.土地利用专项规划D.长期规划E.土地利用详细规划8.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有A.地租和地价理论B.土地区位理论C.持续利用理论D.生态经济理论E.人地协调理论9.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有()A.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B.因地制宜原则C.综合效益原则D.逐级控制原则E.动态平衡原则10.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有A.勘测与调查B.分析与综C.决策与论证D.数学模型E.规划与设计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是A.整体性B.短期性C.战略性D.控制性E.长期性12.《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确定全国土地利用的总目标是()A.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B.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C.土地利用结构明显改善D.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E.土地生态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有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B.土地适宜性评价C.土地需求量预测D.土地生产潜力分析与评价E.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14.拟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选方案的原则有A.切实保护耕地原则B.统筹兼顾原则C.因地制宜原则D.三效益统一原则E.公众参与原则15.拟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选方案的依据有A.有关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B.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C.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土地供需分析结果E.其它规划(农业区划、国土规划、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城市总体规划)16.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方法中,常用的优化数学模型有A.线性规划模型B.多目标规划模型C.模糊线性规划D.灰色线性规划E.土宜法1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土地利用分区一般有A.农业用地区(包括基本农田区和一般农田区)B.园地区C.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D.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E.独立工矿用地区、自然保护区18.居民点用地选址时,在建筑方面应满足A.地形朝向要求B.水文和水文地质要求C.土质要求D.安全要求E.节约用地要求19.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有A.历史推断法B.规划指标法C.分区测算法D.图纸叠加法E.模型预测法20.运用指标比较法进行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时,主要指标有A.经济服务半径B.交通运输条件C.居民点占地面积D.原有居民点利用率E.安全卫生条件21.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A.计算行车速度B.行车道宽度C.路基、纵坡D.平曲线半径E.停车视距22.水利工程用地类型包括A.防洪工程用地B.灌溉工程用地C.治涝工程用地D.水电工程用地E.输水工程用地23.水量供需平衡计算时,来水量计算包括A.河川径流计算B.当地地面径流计算C.地下水量计算D.调入水量计算E.工业和生活废水水量计算24.耕地规划时,耕作田块配置应考虑其A.长度、宽度B.外形C.规模D.方向E.质量组成25.农田防护林配置应考虑A.林带结构B.林带方向C.林带间距D.林带宽度E.林带交通口、树种选择与搭配26.目前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主要有A.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B.土地整理规划C.土地复垦规划D.水土流失地整治规划E.风沙地整治规划27.下列水平梯田断面设计基本关系式正确的有A.田面宽度 B=H (ctgα- ctgß )B.田坎高度H=L/sin aC.田坎占地宽Bn(2b)=H .ctgβBnD.田坎占地率r(%)=───×100%B+BnBE.土地利用率R(%)=────×100%B+Bn28.风沙治理的原则是A.因地制宜B.因害设防C.农林牧相结合D.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E.造林种草和保护天然植被相结合29.土地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有A.健全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B.合理灌溉,避免地下水位上升C.井渠结合,井灌井排D.防治渠道渗漏E.采取正确的农林措施,抑制土壤返盐30.实施土地利用计划的工作内容包括A.分解落实土地利用年度计划B.严格把好建设用地审批关C.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D.加强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E、建立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报告制度三、填空题。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题题库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题题库

练习题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耕地需求量预测测3、耕地与建设用地需求4、耕地与居民点需求预测5、人口、耕地与居民点预测1.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 (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土地建设利用率;水域中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养殖水面-水利建筑用地 总未利用地=水域中未利用地+未利用地(1)土地总面积=1200+300+550+50+150+78+90+750+450+50=3668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1200/3668*100%=32.72%(2)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1200+300+550+50+180) 3668*100%=62.16%(3)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2100/1200=1.75(4)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100%=550/3668*100%=14.99%(5)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450/750*100%=60%(6)土地建设利用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土地总面积*100%=(150+78+90+450-180)/3668*100%=16.03%土地总面积耕地 园地林地 牧草地 城镇村用地 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小计已利用1200 300 550 50 150 78 90 750 450 502、耕地需求量预测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680 kg,蔬菜占有量24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粮食自给率为9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解: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自给率)/(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680kg/人×90%)/(15000 kg/hm2×2.5)=1.632万hm2经济作物用地=(1.632×3)/7=0.70万hm2蔬菜用地=(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240kg/人)/(30000 kg/hm2×2.5)=0.32万hm2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1.632万hm2+0.70万hm2+0.32万hm2=4.984万hm23、耕地与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某地预测到202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3,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答:(1)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500kg/人)/(15000 kg/hm2×3)=1.11万hm2经济作物用地=(1.11×3)/7=0.48万hm2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1.11万hm2+0.48万hm2=1.59 万hm2(2)求建设用地需求量:城市建设用地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65%×100 m2/人=0.65万hm2村镇建设用地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35%×120 m2/人=0.42万hm2因此,建设用地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村镇建设用地=0.64+0.42=1.06万hm24、耕地与居民点需求预测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9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解:1)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500kg/人)/(15000 kg/hm2×2)=1.67万hm2 经济作物用地=(1.67×2)/8=0.42万hm2蔬菜用地=(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160kg/人)/(30000 kg/hm2×2)=027万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1.67万hm2+0.42万hm2+0.27万hm2=2.36万hm22)求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65%×90 m2/人=0.585万hm2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35%×120 m2/人=0.42万hm2因此,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村镇居民点用地=0.585+0.42 =1.005万 hm25、人口、耕地与居民点需求预测某地201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土地垦殖率为36.56%.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2)耕地需求量?(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答:(1)期末总人口:116*(1+4.5‰+16‰)^9=139.24万人城市人口:139.24*62%=86.33万人村镇人口:139.24-86.33=52.91万人(2)粮食需求量=(139.24*420/1000-15)/( 15*2)=1.45万hm2蔬菜需求量=(139.42*160/1000+10)(30*3.5)=0.31万hm2经济作物需求量=1.45万*3/7=0.62万hm2耕地需求量=1.45万+0.31万+0.62万=2.38万hm2(3)城镇居民点用地需求量=86.33*96=8287.68 hm2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52.91*125=6613.75hm2居民点用地需求量=8287.68+6613.75=14901.43m2=1.49万hm2(4) 2.38万hm2 / 36.56%=6.51万hm2=65100m2人均土地指标=65100m2/139.24=467.54 m2/人人均耕地指标=23800m2/139.24= 170.93m2/人下表是某省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有关评价指标和权重,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填写空白表格并选出最佳方案。

8355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3

8355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3

1.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

A 、15万亿B 、17万亿C 、20万亿D 、13万亿2.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 之比。

A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B 、城市人口增长率C 、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D 、农业用地增长率3.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 、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 、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4.城镇体系规划是测算 的重要依据。

A 、建筑用地B 、居民点用地C 、城市用地D 、非农业建设用地5.居民点规模具有 和用地规模。

A 、建筑规模B 、人口规模C 、居民点形态D 、规划区规模6.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

A 、城市建设用地B 、城市建筑面积C 、城市行政辖区用地D 、市区用地2004年1月江苏省专业证书后教育考试8355土地利用规划学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横杠内。

7.居民点布局形式大体有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和。

A、四边形式B、集中式C、自由式D、直线式8.劳动力和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

A、资本B、生产资料C、土地D、交通9.当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

A、物质载体B、物质条件C、重要资产D、生产资料10.具有肥力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

A、土壤B、土地C、载体D、生产资料11.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着作用。

A、载体B、基地C、地基D、操作场所12.编制和实施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C、国土规划D、城市规划1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1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人民政府批准。

A、县级B、市级C、省级D、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15.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2002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试题A卷一、填空题(10分,1小题1分)1.土地功能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景观功能,土地的资产功能。

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3.根据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经营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型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有综合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整体性原则,。

5.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和。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分为:,指标控制模式,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和用途分区、分区用地规则和耕地警戒线指标模式。

7.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有:规划目标和内容都单一,规划方法手段多样,。

8.预测作为一个系统,包含预测对象、预测者和三个主要组成元素。

9.耕地田间灌排渠道的组合形式:灌排相邻布置;;和灌排合渠。

10.形成耗散结构必须能满足四个条件:第一是远离平衡态;第二是系统和外界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第三是系统各部分存在反馈耦合;第四是。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提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国家是…………○①美国②日本③英国④中国2、某县城1996年城区面积为7.2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是………………○①建城区②规划区③规划控制区④用地区3、划定基地农田保护区,这是对…○…内部规划。

①农用地②耕地③园地④林地4、某县将一河流中的滩涂开发为耕地,土地分类滩涂属于……………………○①未利用土地②已利用土地③水面④农用地5、在报酬递减规律中,生产要素合理投入阶段是……………………○①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②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③边际报酬小于0 ④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且大于06、根据韦勃工业区位论,原材料系数<1时,工厂企业选址应位于……………○①产品的中心消费区②原材料产区③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中间④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之间的某一地点7、根据中心地理论大城市的商品种类……………………………………○①多②少③中间④无关系8、根据中心地理论的市场原则,中心地系列为…………………………○①1,2,6……②1,3,12……③1,6,42……④1,2,8……9、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河流一般用的颜色是……………………○①红色②蓝色③黄色④绿色10、《城市规划法》,颁布是在…………………………………………○①1999年②1989年③1986年④1954年三、概念题(30分,每小题3分)1.土地开发2.土地复垦3.土地生产潜力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5.耕地规划单元6.土地利用7.土地整理8.土地利用方式9.土地利用率10.基本农田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6分)1.土地开发规划的综合开发规划及其内容?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对其进行评价?3.如何对果园内部进行规划?4..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的程序和方法?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分区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是什么?五、计算题(20分,每小题10分)1.某地区土地总面积2660公顷,其中耕地1200公顷,园地350公顷,林地320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40公顷,交通用地15公顷,水域20公顷,未利用土地15公顷。

《土地利用规划(一村一)》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一村一)》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一村一)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3.降水量的单位为( )。

A.cm B.m
C mm D.ha
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
5.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

A.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影响土体颜色
C.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

A.果园 B.林地
C迹地 D.望天田
7.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

A.基本农田规划 B.城市规划
C.风景旅游规划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

A.耕地灌溉率 B.绿色植物覆盖率。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

⼟地利⽤规划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 地球陆地上能够⽣长植物的蔬松表层为( B )A.⼟地B.⼟壤C.⼟层D.表⼟2.⼈⼒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的陆地还不能是(A )A.法律意义上的⼟地B.经济意义上的⼟地C.⽣态意义上的⼟地D.社会意义上的⼟地3.国家领⼟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的( B )A.整个部分B.特定部分C.平⾯部分D.⽴体部分4.⼴义的⼟地的平⾯观认为⼟地指( A )A.整个地球表⾯B.地表C.平地和⼭地D.整个陆地5.⼈们通常把地球表⾯由泥⼟与砂⽯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D )A.陆地B.地表C.⼟壤D.⼟地6.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劳动⼒和(D )A.资本B.⽣产资料C.交通D.⼟地7.我国城市⼟地资产总值约为(C )A.13万亿B.15万亿C.18万亿D.20万亿8.当⼟地被投⼊⼈类社会⽣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C )A.物质载体B.重要资产C.物质条件D.⽣产资料9.⼈类赖以⽣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是具有肥⼒的( B )A.⼟壤B.⼟地C⼟层D.表⼟10.农作物所需⽔分、养分、空⽓和热量的供应者与调节者是具有肥⼒的(B )A.陆地B.⼟地C.地表D.⼟壤11.地球表⾯积是个(C )A.可变数B.未知数C.常数D.已知数12.⼟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D )A.载体作⽤B.地基作⽤C.操作场所作⽤D.基地作⽤13.不同沃度的⼟地使资本⽣产率产⽣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C )A.客观条件B.必要条件C.重要条件D.宏观条件14.具有景观功能的⼟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B )A.社会价值B.美学价值C.⽣态价值D.环境价值15.不同沃度的⼟地使资本⽣产率产⽣差别,是重要条件对于形成(C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D.矿⼭地租16.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地为其(B )A.载体B.仓库C.基地D.场所17.⼈类劳动可以影响⼟地利⽤⽅式,但⼈类绝对不能创造新的(C )A.陆地B.地表C.⼟地D.⽤地18.⼟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地的(A )A.有⽤性B.资产性C.有限性D.⾃然性19.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发展进⾏超前性的调配和(D )A.调整B.估计C.预测D.安排20.⼟地对下列哪种部门作为地基、场地和操作基地发⽣作⽤。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历年期末试题及答案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历年期末试题及答案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

B. 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c. 土壤表层形成干泪层;加快了蒸发D. 有植物覆盖的土衰;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A.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c.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D.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9. 联系村庄之间和通往附近城镇的道路为 ..A. 村间路B. 机耕路c. 田间路 D. 乡间路10. 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A.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B. 土地供需综合平衡c.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D.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1 1.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A. 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B. 降雨因子c.土壤可蚀性因子 D. 坡度因子12. 山地丘陵;正确的叙述是 ..A. 地面突出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大于 500m ;为山地B. 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 630 万 km 2c.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66% 左右D. 以上三项都是13. 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是由于 ..A.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造成的B. 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c.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D. 海拔高度、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共同造成的14. 以下说明是蒙古质土的是 ..A. 土温变幅大;白天升温快B. 宜耕期长c. 氧气充足 D. 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好15. 草场每年同一时期放牧的方式;称为 ..A. 季节性重复放牧B. 一区连续放牧c.迟延放牧 D. 休闲轮牧制十、2 1.冻土十一、22. 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十二、四、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24. 请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25. 请简述风沙地开发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五、问答题{每题 12 分;共 24 分26. 请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7.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个方面的问题2688第2套.试卷代号:273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土地利用规划试题2015年7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是 ..A.上层滞水 B_.潜水C.承压水 D.雨水2.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不属于交通用地的是 ..A.沟渠 B.公路C.民用机场 D.农村道路3.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 ..人;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B.计算更为精准C.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的“可视化” D.动态规划功能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的时限一般是.A.二至三年 B.三至五年C.五年或十年 D.十年或二十年5.上地利『钼总体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 ..人.因地制宜原则 B.层次性原则C.主导性原则 D.协调原则6.能表征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指标是 ..A.绿色植物覆盏率 B.单位耕地马力数C.建筑密度 D.土地虽殖率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A.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C.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D.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8.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 B.降雨因子C.土壤可蚀性因子 D.坡度因子9.土壤腐殖质的热容量比空气、矿物质大;比水 ..A.大 B.相当C.不确定 D.小10.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A.人均用地面积 B.交通密度C.土地开发利用率 D.土地垦殖率11.降水量的单位为 ..A.cm B.mC.mm D.ha12.联系村庄之间和通往附近城镇的道路为 ..A.村间路 B.机耕路C.田间路 D.乡间路13.草场每年同一时期放牧的方式;称为 ..A.季节性重复放牧 B.一区连续放牧C.迟延放牧 D.休闲轮牧制14.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 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1 5.山地丘陵;正确的叙述是 ..A..地面突出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大干500m;为山地B.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630万kmzC.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6%左右D.以上三项都是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6.基本农田17.耕地利用单元简称田块三、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8.土壤是指能够支持_______生长的陆地表面的____..19.地表面或其他植被表面;不时地有辐射能收入;也有辐射能支出.这些表面上的辐射能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或辐射平衡.20.我国植被;土壤的分布;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遵循着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1.上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根据全社会所有生产部门的用地需求和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 ;合理、统筹协调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22.耕地的规划要考虑“_______、水、____、林、____”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四、筒答题每题8分.共16分l23.请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24.请简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五、问答题每题1 2分.共24分25.请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26.请回答土地复垦技术有哪些类型试卷代号:273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土地利用规划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D2.A3.B4.C5.D6.A7.B8.D9.D 10.B11.C 12.A 13.A 14.A 15.D二、名词解释l每题5分;共10分16.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通常包括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教学实验田等..17.指由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可以进行耕作;灌排、收获等田间管理的沟渠路林等田间工程设施齐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三、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8.植物疏松表层19.收支差值辐射差额20.水热条件21.土地自身的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22.山田路四、筒答题每题8分;共16分23.答: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4分..具体包括:土地供需综合平衡1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1分;土地利用宏观布局1分;土地利用微观设计1分..24.答: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两条肉涵;一是耕地数量上的平衡2分;二是耕地质量上的平衡.两者缺·不可2分.耕地总置动态平衡应该是在保证耕地质量前提下的平衡2分;如果是将优质耕地占用_厂;用新开劣等耕地充抵;这样的耕地总量平衡是无意义的2分;五、问答题每题1 2分.共24分25.答: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t①所研究地区的土地资源的数鼍和质量3分;②所研究地区的气候资源及水资源状况3分;0所研究地区的技术、经济条件2分;④所研究地区由社会、文化状况制约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平均需要2分l⑤所要计算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间段2分.26.答:小同类型的踱弃地、其复垦后的用途要求不同;采用的复垦技术不一样;第一;砖瓦窑取土坑的复鼹2分;第二;煤矿塌陷区的复垦2分I第三;煤矸石堆场的复垦2分l第四;城市垃圾场的复垦2分;第五;污染地的复垦2分l第六;建筑地基的复垦2分.第3套.试卷代号:2732座位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土地利用规划试题2016年7月┏━━━┳━┳━┳━┳━━━┳━━━┳━━━┓┃题号┃┃┃┃四┃五┃总分┃┣━━━╋━╋━╋━╋━━━╋━━━╋━━━┫┃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土地类型:2.水资源变率: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水资源的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和水的保证率..2.土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的变化造成的..3.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在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制图规范中;按照水热条件的组合类型分为__________个高级土地类型土地纲..4.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大小等有关..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几方面..6.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___;工程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评卷人┃┣━━━╋━━━━┫┃┃┃┗━━━┻━━━━┛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说土地资源有非再生性;是因为 ..A.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不断地被植物消耗B.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C.水土流失造成土地丧失松散的土层;裸露出坚硬的基岩 D.土地会随着人类的不断使用而逐渐耗竭2.政府代表公共利益;要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 ..A.兼容性B.折衷性C.政策性D.动态性3.气温日较差;错误的叙述是 ..A.随海拔增高而减小B.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C.随季节不同而异D.气温的日较差也受地形的影响4.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B.人均淡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C.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D.以上三项都正确5.壤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 ..A.河流故道B.风沙区C.黄土高原D.河间洼地6.有效积温是指 ..A.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B.作物在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C.作物在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D.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7.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包括 ..A.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B.建立基本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C.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D.以上三项都是8.土地利用规划处理大量数据、图形;现在已经广泛应用 .. A.线性规划 B.多元分析C.地理信息系统 D.主因素分析9.田间灌排渠系主要指 ..A.干渠和支渠B.支渠和斗渠C.斗渠和农渠及其所围成的耕作田块内的临时渠道D.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四级渠道10.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是 ..A.环境影响预测法 B.土地供给分析法C.综合平衡法 D.土地承载力评价11.村内的交通道路称为 ..A.村间路 B.机耕路C.田间路 D.乡间路12.加强草地的保护、改良和建设的措施有 ..A.修建草地围栏B.草地打井、截流、引洪淤灌等C.棚圈建设D.以上三项都是269513.多种轮牧方式联合使用;叫做 ..A.季节性重复放牧 B.-区连续放牧C.迟延放牧 D.休闲轮牧制14.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水汽来自 ..A.太平洋 B.{北冰洋C.大西洋 D.印度洋15.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其中“板”指的是 .. A.营养元素含量低B.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C.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D.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多做不多给分1.简要说明黏质运积物土壤和壤质运积物土壤的特点..2.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3.简要说明城市垃圾场的复垦技术..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1.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2.说明果园用地的选择基本条件..试卷代号:273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土地利用规划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6年7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土地类型:选择一些土地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按照相似性或共同性将土地划分为一个个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即是土地类型..2.水资源变率: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称为水资源变率..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水量水质2.海拔高度3. 124.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组合方式5.土地供给分析土地供需平衡分析6.植树造林修梯田、修地坝水坝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C 2.C 3.B 4.D 5.C6.C 7. D 8. C 9. C 10. C11.B 12. D 13. D 14. A 15. C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多做不多给分1.答:黏质运积物质地黏重;土壤的通透性差;不适宜栽培果树、瓜及花生、甘薯、马铃薯等作物3分;但它的保蓄能力强;养分含量较多;有后劲;所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类作物是比较适宜的3分..壤质运积物质地适中;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能力都比较好;适宜于各种作物的栽培2分..2.答:利用补播技术增加草层的植物种类、草地的盖度;提高草地的产量和质量2分;利用封育技术使草地得以复壮2分;利用浅耕翻技术;创造有利于优良根茎禾草生长的环境;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2分;有条件地区可进行草地的灌溉和施肥2分..3.答:城市垃圾场复垦有两个步骤;首先是清除垃圾;然后是复垦垃圾堆占的土地4分..清除垃圾要找到垃圾填埋地;并且要避免污染地下水..垃圾填埋地一般选在地下径流的下游;最好是封闭洼地;用黏土衬底填埋坑;以防污物渗入地下水2分..垃圾填埋地可以覆土后用以植树造林;甚至可以复垦为农田2分..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1.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6分..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1分..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1分;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1分;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酌土地生态系统1分;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1分;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1分..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2.答:1平原地区;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地下水位在1.5~2.Orn以下;在丘陵山区;坡度不超过30..;以免造成水土流失..2坡向;北方宜选阳坡;以便采光增温..3土质;以砂性土和轻壤土为宜;土层厚度应在1~1. 5m以上..4避免风害影响;不选风口..5要求有水源灌溉条件..6要求交通便利..7尽量利用山地丘陵;或较零散土地或居民点周围边角土地;不占大片农田..前5点;每点2分;后2点;每点1分第4套.试卷代号:2732座位号|二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地利用规划试题2016年1月┏━━━┳━┳━┳━━━┳━━━┳━━━┳━━━┓┃题号┃┃┃三┃四┃五┃总分┃┣━━━╋━╋━╋━━━╋━━━╋━━━╋━━━┫┃分数┃┃┃┃┃┃┃┗━━━┻━┻━┻━━━┻━━━┻━━━┻━━━┛┏━━━┳━━━━┓┃缮分┃评卷入┃┣━━━╋━━━━┫┃┃┃┗━━━┻━━━━┛一、名词辩释每题5分;共10分1.大气辐瓣:2.土壤质地: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l..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首先是政府作为公共剩益的代表;要对±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__________;由于规划要从囯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__________2;水资源的三要素为________ ; __________ 和水的保诞率.. 3.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规划强调__________________;;逐级控制;分为圈家、省级、地巿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_________ ;合理配置±地资源..4.耕地利用单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的规划设计;二是耕地利用单元内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姑设计..5..山区±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_;工程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l..下列不属于主地资源特性的是 ..1.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A.面积的有限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2.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C.土地利用结抅优化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徵观设计3.气温日较差;错误的叙述是..A.随海拔增髙而减小B随讳度的增高而增大C.随季节不同而异D气温的日较差也受地形的影响4.土壤蒸发;正确的是A.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防止蒸发的措施是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B.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C.土壤表层形成千涸层;加快了蒸发D.有植物覆盖的土表;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5.土地的讳向地带性规律是由于..A.躯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造成的B.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C.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D.海拔高度、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共同造成的6.以下说明黏质土的是..A.土温变幡大;白天升温快B宜耕期长C.氧气充足D.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好7.下列不得列入独立工矿用地的是..A.规划期间不改变用途的独立工矿用地B.已列人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规划工矿建设用地C.占用耕地建砖瓦窗D.经批准设立的工业幵发区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A.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C.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9.基本农田是..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C.包栝新幵荒地、休闲地10.节水灌漑技术包括A.喷灌C.渠道防渗和低虽管道输水11.联系村庄之间和通往附近城镇的道路为A.村间路C.田间路12.草场每年同一时期放牧的方式;称为A.季节性重复放牧C.迟延放牧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D.土地利用结抅和布局调整B.高产稳产田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B.霉灌D.以上三项都是oB.机耕路D.乡闻路..B.—区连续放牧D.体闲轮牧制13.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B.降雨因子C.土壤可烛性因子D.坡度因子14.山地丘陵;正确的叙述是..A.地面突出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大于200m;为山地B.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630万km2C.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6. 4%左右D.以上三项都是15.盐渍土特点为“痩、死、板、冷、渍”;其中“痩”指的是..A.营养元素含量低B.霉生物数量少;活性低C.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D.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四、筒答题{每题8分;共l6分;任答褥题1.简要说明点质运积物土壤和壤质运积物土壤的特点..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3.建设人工鱼塘在选择用地方面应如何考虑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1.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进行耕地规划的程序..2.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方面的问题试卷代号:273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土地利用规划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6年1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大气辐射:地球大气具有一定的温度;它日夜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称为大气辐射..2.土壤质地: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槭组成..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l..1.政策性整体性2.水量水质3.自上而下因地制寰4.耕地利用单元翻身要素田闯工程设施5;植树造林修梯田、修地视水项三、单选趟每题2分;凝30分j1.C2. A3.B4. B 5;B6.D7.C8. B 9; B 10. D11. A 12. A 13. D 14. D 15.A四、简答题每鼷8分;共i6分;任答两题1.答:黏质运积物质地观重;土壤的通透性差;不适宜栽培果树、瓜及花生、甘薯、马铃薯等作物3分;但它的保蓄能力强;养分含量较多;有后劲;所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类作物是比较适宜的3分壤质运积物质地适中;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能力都比较好;适宜于各种作物的栽培2分..2.答: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揩施和技术措施四个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地方性法规;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要制定配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贯彻执行..积极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启动和发展土地市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4个方面;各2分3.答:人工鱼塘用地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含盐、含铁量少2分;2土壤渗漏少2分;3安全;无洪水、湖沙和大风等威胁2分;4交通便利;运输通畅2分..五、问答题每题l2分;共24分1.答:1配置作物种楦区和轮作区;2裉据自然地形;划分几个田块;3确定各种水土保护林带的设置;4裉据地形特点和等高线方向;确定合理的耕作方向;5结合林带、田间渠系配置耕作田块;6配置田间道路..每点2分2.答: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治理与利用的辩证关系..首先是山、水、田综合治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着手;整体考虑;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3分;注意立体农业开发;一些地方“山上林草戴帽、山腰果树盘绕、山下粮田富烧”的立体农业幵发模式;十分成功3分;在山区;水土保持是治理的根本;在适当的地方檀树;乔灌萆结合;增加植被覆盖度;还要结合工程措施2分山区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树木生长期板;取得经济效益慢;要注意种楦速生树种;并加强人工抚育..北方干旱、半千旱山区;不适宜种楦乔木的;应以灌木和萆为主..山区土地类型多样;可考虑栽培一些特殊的经济作物;如柑橘、茶叶、烤烟、板栗、柿子、核桃等2分最后;由于林果生产经营周期长;在政策层面上;要解决好山区土地使用权长期或至少50年不变的问题2分第5套.试卷代号:2732 座位号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田末考试土地利用规划..试题-一2017年7月┏━━━┳━┳━┳━━━┳━━━━┳━━━┳━━━┓┃题号┃┃┃三┃‘四┃五┃总分┃┣━━━╋━╋━╋━━━╋━━━━╋━━━╋━━━┫┃分数┃┃┃┃┃┃┃┗━━━┻━┻━┻━━━┻━━━━┻━━━┻━━━┛1-降水强度:2.耕地利用单元:一、名词解释l每题5分;共10分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具有一定的_______;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_______ 2.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的总耗水量..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4.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够饲养的家畜头数;称为_____________..要使其合理;必须将____________控制在草地可承受的范国内..5.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明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的是 ..A.采伐山地的森林;不仅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的状况;同时也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B.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C高质量的土地资源用途广泛;既可种农作物;又可植树造林 D.土地利用促进或影响社会发展2.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 ..A.植物生产功能 B.建设承载功能C.生态功能 D.以上三项都是3.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 ..A.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C冬季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最高D.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到达水平面的直接辐射最小4.昼夜温差比较大 ..A.作物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B.白天温度高;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C.夜间温度低;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D.影响作物的质量5.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C.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B.人均淡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以上三项都正确6.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为 ..A.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B.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C.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D.以上三项都是7.规划文本中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内容为 ..A.筒述规划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一‘、‘ B.简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主要问题c.阐述规划目标、近期规划任务和土地利用方针D.阐述规划期各类用地调控数量、结构变化.:8.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是 ..A.环境影响预测法 B.土地供给分析法c综合平衡法 D.土趣丧载力评价9.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 a。

《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习题集

《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习题集

《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习题集作业一1.土地(利用)规划与经济、社会、科教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关系。

2. 土地利用规律体系如何划分。

作业二1.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规划的关系2.区位与土地规划的关系3.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作业三1.垦殖系(指)数2.复种指数3.森林覆盖率4.国民经济的投资效益系数5.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作业四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作业五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2.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3.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4.简述层次分析法步骤,若给定各层次指标相对分值,判定给定分值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计算各因素指标的权重及总排序因子指标权重。

评价目标目标次因素层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因子层土层厚度土壤养分水源质地水土流失覆盖率土壤污染层次结构比较判断矩阵为: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水土流失覆盖率土壤污染自然因素 1 4 2 水土流失 1 2 5 生态因素 1/4 1 1/2 覆盖率 1/2 1 3 社会经济因素1/2 2 1 土壤污染 1/5 1/3 1 土层厚度土壤养分水源质地土层厚度 1 4 3 7土壤养分 1/4 1 1 2水源 1/3 1 1 3质地 1/7 1/2 1/3 1附表各阶矩阵的 RI 值答案:层次分析法表各阶矩阵的RI值总排序:∑==ni iiCIW CI 1∑==ni iiRI W RI 1RI CI CR /=∴权重为0.328,0.091,0.109,0.043,0.083,0.044,0.016,0.286ZCI =0.5714×0.0069+0.1429×0.0018+0.2857×0=0.0042 ZRI =0.5714×0.9+0.1429×0.58+0.2857×0=0.5971 ZCR =ZCI/ZRI =0.007<0.1√ 一致性通过。

土地利用专业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

土地利用专业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

土地利用专业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国际组织关注土地利用问题?- A. 联合国- B. 世界卫生组织-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欧洲联盟- 答案:A2. 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土地利用?- A. 气候条件- B. 土地所有权- C. 人口密度- D. 自然灾害- 答案:B3. 土地的四种基本利用类型包括以下哪些?- A. 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B. 城市用地、森林用地、旅游用地、水域用地- C. 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 D. 医疗用地、教育用地、娱乐用地、交通用地- 答案:C4. 土地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A. 合理安排土地的利用和开发- B. 增加土地的所有权转移频率- C. 限制土地的使用权人数- D. 保护土地的普遍公益性- 答案:A5. 下面哪个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土地利用的管理和保护?- A. 市政法规- B. 土地管理法- C. 劳动法- D. 商标法- 答案:B二、简答题6. 请简要介绍一下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开发的方向和规模、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强度、土地利用的布局和结构等。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安排土地的利用和开发,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并实现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7. 列举几种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简要描述每种类型的主要特点。

答: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

- 居住用地:用于建设住宅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学校、医院等。

具有人口密集、服务设施完善的特点。

- 农业用地:用于农业生产,包括耕地、草地和林地等。

主要用于粮食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

- 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工厂、工业园区等用地。

需要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以确保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 商业用地:用于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商场、超市、饭店等。

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商业繁华地段。

8.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计算题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计算题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计算s四、土地利用程度1.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4150.72/6871.08*100%=60.41%2. 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5302.4+1025.46)/6871.08*100%=99.91%3.农业利用率=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5302.4/6871.08*100%=77.17%4.建设用地利用率=建设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1025.46/6871.08*100%=14.22%6.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4150.72/4150.72*100%=100%7.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65900/6871.08=9.59实验三: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实验材料:计算机、基础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资料、人口资料、农作物播面单产水平、复种指数等农业资料)。

实验任务:1.河南省某乡镇人均粮食占有量约500kg,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人均蔬菜占有量约140 kg,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为5.8万人,规划期末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343.672hmhm粮食作物用地:(58000*500)/(2*15000)=966.672蔬菜作物用地:(58000*140)/(2*30000)=135.332hm经济作物用地:966.67*2/8=241.672hm年耕地需求量:966.67+135.33+241.67=1343.672hm2.某地预测到202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土地利用规划学(2)

土地利用规划学(2)

三、填空题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进行部门间土地资源分配和时空组织是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 中国台湾土地法第一条解释土地的意义:“本法所称土地,谓水、陆及天然富源”。

3. 土地是由地球上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完整复杂的一个综合系统。

4.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遇见的未来能够产生价值的土地,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它是土地的一部分。

5. 土地的自然属性反映了自然的存在状态。

简单的说,土地是由土地自然物和土地资本物组成的以自然态方式存在的土地物质实体。

6. 土地关系的核心是土地权属或产权关系。

7.土地的功能有仓储功能、承载功能、景观功能、养育功能。

8.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规划的空间范围分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9. 工业区位论的两个影响因素:运输费用、劳动成本。

10.克里斯塔勒设计了几种由大中小多级城市和相应的不同规模的层层六边形市场区组成的网络系统,然后将界限值等级不同的商品,分别纳入到各级城市与市场区的经营范围中。

11.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2.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相互关系的学说。

13.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既定量、保质、定位、规定用途。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包括主件和附件两部分。

1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个编制阶段:准备阶段、方案编制阶段、规划审批阶段。

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土地利用规划》一、填空题1、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2、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规划强调自上而下、因地制宜,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耕地利用单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利用单元自身要素、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二是耕地利用单元内的规划设计。

4、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有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5、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折衷性 ;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5、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8、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够饲养的家畜头数,称为载畜量。

要使其合理,必须将放牧强度控制在草地可承受的范围内。

9、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及种稻改良。

10、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植物生产功能、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

11、气温的日变化对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12、按照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类别分为砂土类、壤土类和黏土类。

13、土地类型的形成,不但受大区域的水热条件的影响,还受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

14、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15、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安排农用地。

16、土壤是指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

17、地表面或其他植被表面,不时地有辐射能收入,也有辐射能支出,这些表面上的辐射能的收支差值,叫做辐射差额或辐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解答如下:
求耕地需求量:
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自给率)/(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80万人×480kg/人×80%)/(15000 kg/hm2×2)
=1.024万hm2
经济作物用地=(1.024×2)/8
=0.256万hm2
蔬菜用地=(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
=(80万人×140kg/人)/(30000 kg/hm2×2)
=0.1867万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
=1.024万hm2+0.256万hm2+0.1867万hm2
=1.4667万hm2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 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解答如下:
(1)求耕地需求量:
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500kg/人)/(15000 kg/hm2×2.5)
=4/3万hm2
经济作物用地=(4/3×3)/7
=4/7万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
=4/3万hm2+4/7万hm2
=1.9048 万hm2
(2)求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城市居民点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
=100万人×55%×100 m2/人
=0.55万hm2
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
=100万人×45%×120 m2/人
=0.54万hm2
因此,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村镇居民点用地
=1.09万hm2
3.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解答如下:
求耕地需求量:
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
=(90万人×500kg/人)/(15000 kg/hm2×2)=1.5万hm2 经济作物用地=(1.5×2)/8=0.375万hm2
蔬菜用地=(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
=(90万人×160kg/人)/(30000 kg/hm2×2)=0.24万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
=1.5万hm2+0.375万hm2+0.24万hm2
=2.115万hm2
求居民点用地
城市居民点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
=90万人×65%×80 m2/人
=0.468万hm2
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
=90万人×35%×100 m2/人
=0.315万hm2
因此,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村镇居民点用地=0.783万h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