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做法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做法与思考
现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存在两大问题:(1)专业教师太少,这部分教师,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对新教育理念及观点的领会不够,教育方向、目标的定位,教育教学经验、效果等的把握还很不到位;(2)非专业教师过多,特别是私立园和农村偏远幼儿园,而且存在队伍不稳定状况。这亟须农村幼儿园把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且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让教师在幼儿园里再学习、再成长。
幼儿园教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改善态度、情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地吸收、内化、实施,形成共同远景,构建学习型团队,引领自我超越,促使每位教师在工作中快速成长,让幼儿园成为每位教师理论验证、实践经验、专业成长的另一所“学校” 。
立足于幼儿园实际,掌握分析在园教师的现有发展水平,创建校本培训并形成特色。以提高教师基本素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采取鼓励性原则、分层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合作性原则,运用多种培训模式对教师进行
培训形成机制。采取的具体做法
是:
一、掌握教师的现有水平,规划教师的成长,针对性地培训
一边引领教师对新的教育观点理念进行学习领会,一边调整纠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从教师的教育随笔、观察记录以及幼儿水平发展评估、教学反思等文字资料中,我们看到教师的感性理解超过理性思考,反思评价中理论知识明显不足;在一日活动观摩中,发现教师在活动组织中语言不精炼、提问不到位;游戏中缺乏对幼儿的有效观察和指导; 在户外活动的组织上,教师对幼儿运动负荷的掌控不够;在教学管理中,教师乐理知识掌握不够等。介于教师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教师的成长与全园工作进展同步,让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幼儿园的发展同步,形成具有特点的培训工作,并依据教师的实际水平,对他们的专业成长做出规划,打造“名师工程”,培养管理型教师、
名师、骨干教师、合格教师等激活教师的专业追求,使每位教师都能够找准方向扬鞭奋蹄。
二、多种培训模式方法相结合渗透交融,保障培训的实效性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念,锤炼师资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才能更好更多地积累经验,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师可采用讲座和参与式培训相结合,深入领会《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并将所学及领会落实到教育教学行动中,让教师在学习
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促进每个教师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1.做好骨干创新型、经验守旧型、发展进步型、新手停滞型教师的分层培训工作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速度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质量。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可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找准影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分析发现,专业引领、能力因素以及物质匮乏等是影响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因素。第二步,开始积极创造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利条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物质先行一有效领导一骨干影响一外出学习一全体跟进。第三步,寻求多渠道多元化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训方式,主要采取:行家引领,内外结合,追求研训工作的绩效性;强弱结合,强强结合,追求研训工作的可行性;园所联合,资源共享,追求研训工作的实效性;学习一实践一反思,螺旋递进,
追求研
训工作的长期性。
对于新手停滞型教师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根据其薄弱
学科,指定骨干型教师进行一对一“老带新” “强带弱” 的帮扶,互帮互学,多从方法上给予指导,创造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对于发展进步型教师,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勇挑重担,积极参加园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优质课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历练;对于经验守旧型教师,引导他们冲破经验,尝试创新,多参与观摩、研讨,转变他们的观念。
2.加强教学研究,改变教学行为,提升专业化水平,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在研究理论、借鉴他人经验、研究自身教育行为的过程中,提高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开展同课教学、一课三研活动等。养成课后进行现场说评课的习惯,让教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群体讨论中形成共同的关注点、思考点和对话点,由园领导点评指导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思路,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让听课教师写评课稿,讲课教师写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实践与研讨中,新老教师不断比较、思考、跟进,取长补短,使新教师逐步学会反思的方法,使反思有指向性;老教师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使反思纵深发展。教师在研、磨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研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同层级水平的教师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细化集体备课程序,将备课作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课程理解能力,促进各层级教师专业发展
本着每学期只针对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探索、规范、提高的宗旨,每学期将一个领域作为重点说课内容。让每一个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不是形成教案,而是解决问题。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都应成为一次教研活动,在畅所欲言、思维碰撞中大胆反思、提炼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行为、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备课过程应充分发挥组长、班长的示范引领作用。每进入一个新的主题,组长都应组织教师对单元课程说明进行仔细研读,帮助教师熟悉主题活动的目标,了解课程脉络走向,确保活动开展符合逻辑又相互关联,能够围绕主题设计和组织各类活动。在每一次的备课中,要求各班教师要对所认领的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切实按照备课把“四关”要求进行备课活动:第一关,班长作为师傅带领配班教师对教材进行研读,对设计的教案进行初步审核,由配班教师负责说课。第二关,在集体备课时,针对教师说课中的问题,组长带领老师进行研讨,对教案进行再次梳理。第三关,根据集体备课时的研讨结果,由班长负责,再次与配班教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第四关,最终审定关,即对上传的活动设计方案进行再次审核,凡是未修改完善到位的活动方案一律不予通过,后果由班长全权负责。以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