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发展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发展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发展

甘肃政法学院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题目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发展

信息工程学院院(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3级本科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完成时间 2015 年 11 月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浪潮,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使图书馆工作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馆舍智能化,工作高效化,服务人性化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感知节点的实现、大数据处理、技术标准、配套软件的研发、安全及成本方面等关键问题,以促进智能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联网环境下发展创新,必将朝着智能图书馆的方向发展演进。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图书馆;发展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ibrary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of things a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a major, bring a series of profound changes for the library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used to mak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library work.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an realize intelligent premises, work more efficient and humanized service advantages, bu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must solve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realization of sensor nodes, data processing,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the supporting softwa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afety, and cost aspects such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library.Libra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ety as a whol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will be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library evolution.

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Intelligent Library;Development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1.1背景内容 (1)

第二章概述 (1)

2.1物联网概述 (1)

2.1.1起源 (1)

2.1.2定义 (2)

2.1.3用途范围 (2)

2.2智能图书馆概述 (2)

2.2.1定义 (3)

2.2.2优点 (3)

2.2.3发展现状 (3)

第三章智能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其特点 (4)

3.1智能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问题 (4)

3.1.1感知节点技术 (4)

3.1.2海量数据的处理 (4)

3.1.3技术标准 (5)

3.1.4配套软件 (5)

3.1.5安全问题 (5)

3.1.6成本问题 (5)

3.2智能图书馆的特点 (6)

3.2.1馆舍智能化 (6)

3.2.2管理高效化 (6)

3.2.3服务人性化 (6)

第四章总结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由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物联网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论题。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把智能家居、智能校园、智能城市等智能化理念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环境当中,图书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而发生变革,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发展成为了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1.1.1背景内容

我国对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几个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并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工业自动控制、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众多领域,不仅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8月视察无锡科技园时提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1]。温总理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2010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从此掀开了物联网研究和应用的新篇章。

第二章概述

2.1物联网概述

2.1.1起源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2]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物联网的内涵发生了

1

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2.1.2定义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2]国际电信联盟( 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根据以上信息对物联网有如下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是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对信息具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它具有智能性、泛在性和融合性等特征。

2.1.3用途范围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多种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众多领域。

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则比如: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2

2.2智能图书馆概述

2.2.1定义

智能图书馆亦称为智慧图书馆,是把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是智能技术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发展,是在二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具备两者的设计思想、基本要求、特征和功能。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设备,它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的分析,利用无线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让图书馆的建筑、设备资产、文献资源、以及读者服务等能够实时主动的获取相关数据,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为读者提供一个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的服务环境。

2.2.2优点

传统的图书馆图书管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损耗,减少人力成本,提升服务品质,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图书管理应运而生。与传统的图书管理相比,智能图书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使图书管理更加智能化,工作更加高效化,服务更加人性化,并可对环境等因素做出及时判断与反映,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智能图书馆是在物联网技术环境下,运用多种智能技术把图书馆建设成一种现代化的智能设施。

2.2.3发展现状

物联网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馆藏进行智能管理。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全新的物联网的RFID技术在图书馆可以使图书自助借还、盘点、查找、定位、顺架、分拣等一系列工作变得智能和高效,极大地提高了馆藏资源使用率和服务管理效率。从目前应用的现状看,RFID 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较为广泛的应用,国内图书馆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如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厦门集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的应用。2011年9月无锡建成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智能图书馆,该馆是以网络图书服务为主的开放型现代图书馆,可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手机、电子书等终端向读者提供随身便捷的服务,足不出户的“宅”族也能随时看书。图书馆中有限的区域内添置了不少智能元素,实现了24小时自助借还或者其它个性服务。现每年都会有一批图书馆应用物联网的RFID技术,其发展趋势锐不可挡。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的成熟与应用,未来的发展取决于物联网的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

第三章智能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其特点

3.1智能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问题

智能图书馆发展初期,主要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然而随着智能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出现的一些问题:感知节点技术、海量数据的处理、技术标准、配套软件的开发、安全方面及成本问题,这些都是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的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1.1感知节点技术

感知节点方面,在智能图书馆中,对图书、设备、人员、环境的感知是系统运行的首要步骤。在功能方面,一是图书等信息的采集能力,二是对信息要能存储、并且处理和通信。这些都需要传感器节点技术的支持而实现。而目前传感器网络中能够提供的信息感知节点种类和功能都比较有限,按照智能图书馆的功能需求,每一个感知节点不仅要具备采集信息的能力,还要有简单的存储、处理和通信的功能,这依赖于传感器节点技术的发展。另外,感知节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有大量的网络带宽支持,网络规划和感知节点布局要相互配合。

感知技术是形成物联网的基础技术,该技术依靠传感器等主要器件,摄取物理信息的技术,对实际世界内容进行感知。在传感器的作用下,能够对其范围内物体的信息进行整合。其中,物体识别技术是以RFID技术为代表,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集合了无线通信、系统集成、标签封装等现代化技术,该技术是未来物联网应用发展的主要技术;位置识别技术相对成熟,它将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代表;地理识别技术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代表,以空间数据库为基本,采用系统工程以及信息科学理论,对空间数据执行科学管理及综合式探讨。目前,这些技术都处于不断发展完善阶段中。

在物联网中,结点技术的使用,可以把图书馆内所有的资源和读者的通信协议进行交换和共享,读者不需要动身通过网络就能够完成。

3.1.2海量数据的处理

在信息处理方面,对海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是智能图书馆在信息处理中的核心,是智能图书馆实现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根本。在智能图书馆中,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设备获取的数据具有海量、冗余、异构、高维、时间序列相关和空间位置分散等特点。对物联网海量数据的存储、预处理和挖掘是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这需要开发相关的信息处理平台,实现科学的数据表示、

4

数据过滤及分析处理。因此,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急待深入研究。

3.1.3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方面,虽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但仍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这给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下的智能图书馆建设带来许多问题。就RFID技术来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RFID技术标准,其中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空中接口、RFID的数据编码格式及安全检测也是最为关注的一个标准问题,在世界各国不同的图书馆间RFID系统的不同,构成了各图书馆系统之间相互操作的障碍。

3.1.4配套软件

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中,物联网和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相应的程序接口实现对接,必须要引入先进的设备。由于各个馆的实际应用系统存在差异,开发人员对图书馆的应用系统的特点并不是很了解,这就更需要开发人员和图书馆相关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相互的合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发出适合自己图书馆需求的配套软件。在用户对智能图书馆进行使用时,用户需要满意的服务,方便对信息资源进行查询和读取,物联网下图书馆系统功能应用软件的全面开发,可以满足用户对智能图书馆服务方面的需求。

3.1.5安全问题

在物联网技术环境下智能图书馆的构建过程中,图书馆RFID系统的安全模型是首要安全问题。物联网的开放架构本身潜伏着内在的安全隐患,如标签被复制窃取、随意扫描、篡改及伪造等;信息在通信中遭受干扰、窃取和拒绝服务等攻击,利用标签进行跟踪、定位,这些都是物联网本身存在的风险。以RFID标签为例,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地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就使得标签中所存储的大量信息很容易被泄露,RFID系统本身也容易受到安全威胁,如攻击者作为一个正常的读写器具有扫描标签的能力或者攻击者具有克隆标签的能力,即可改写标签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中不安全的因素也渗透到物联网中。目前,在智能图书馆领域大量的RFID安全认证被提出,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的特点也对RFID安全协议提出了特殊的需求,因此图书馆 RFID 系统安全模型构建也成为了智能图书馆构建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3.1.6成本问题

智能图书馆的构建,应考虑其成本问题。物联网系统中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即使要实现局部的物联网,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首先,虽然国内电子标签的

5

价格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图书馆藏量巨大,要完成全馆藏书RFID电子标签的改编,其成本非常高。其次。要组建庞大的网络系统和各种接入设备设施,投入也相当巨大。最后,实现各种传感器和智能系统的布局,需要对原有的馆舍进行一定的改造,同样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3.2智能图书馆的特点

3.2.1馆舍智能化

基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图书馆馆舍,会成为一个结合故障分析、能耗管理、设施监控、物业管理的全面的智能化平台,可以完成对环境、安防、设施、照明等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控制和统一的自动化管理。通过对图书馆中布置分布式传感网络,对室内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和监控,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智能化调整。另外,馆藏文献的自动定位、自动顺架、自动盘点以及无人值守的安防管理,无控制台的借阅和阅览服务,如影随形的地图导航服务以及基于读者位置的信息推送服务等都是馆舍智能化的表现。

3.2.2管理高效化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文献资源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首先,精简了文献采编工作。利用RFID技术代替以往的条形码,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由于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所有图书出版商在图书出厂时就附上射频识别标签,并通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图书采取分类。这样,文献采编人员只需要在RFID标签信息里加入馆藏地点信息,书刊便可进入流通环节。其次,实现书刊的准确快速上架与清点。RFID技术具有准确定位功能,系统可以自动实现所有图书的存放,严格依照提示信息进行上架与清点,能够有效减少出错率。最后,RFID技术还有利于读者自助借还图书,有效防止书刊丢失。如此,图书管理人员只需要对特殊状况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减缓了图书馆人员的工作压力,让其有更充分的时间参与培训,公共服务等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还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3.2.3服务人性化

物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图书馆服务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首先,在物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利用RFID技术可以开展一系列自助服务,不受图书馆人员的干预,在开放的时间里,完全由读者自己完成自助办证、查询、借还、复印、打印、扫描、充值以及自助缴费等多种智能化的服务。其次,读者可以轻松运用不同手持设备通过RFID、WIFI、蓝牙等无线技术,实

6

现对图书馆实体文献、服务场所、读者、馆员的智能查询和定位服务。最后,智能图书馆系统,对馆舍的一系列智能化管理,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读者拥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同时也提升了学习效率。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使图书馆馆舍变得智能化,管理变得高效化,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更加人性化,为读者和图书管理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

第四章总结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出现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正在崛起。尽管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图书馆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也存在许多难题。面临的突出性问题急需解决,诸如馆舍感知节点的建设与布局、相关技术标准、配套软件的开发、建设成本及安全因素等方面的问题。但可喜的是我国已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升为战略高度,同时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也显现出物联网技术运用发展的广阔前景。我相信,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完善及迅速推广运用,不久图书馆将真正进入智能化的新时代。

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发展的论述,即是在物联网技术环境下,对智能图书馆发展的探讨。首先简述了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智能图书馆的发展背景。接着从起源、定义及其用途范围三方面对物联网进行概述,对智能图书馆从定义,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其发展现状方面进行了概述。第三章从技术、安全及成本等几个方面论述智能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也是整篇最主要的论点。另外,还论述了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在馆舍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方面所体现出的特点。最后,对物联网技术环境下的智能图书馆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性概述。

致谢

在此,首先感谢这篇论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发展》的指导老师岳老师,非常感谢她在我完成此篇学年论文的时候给予的学术指导和写作意见,在百忙之中能不辞辛劳的抽出宝贵的时间进行指导。再次,感谢相关书籍的出版社和中国知网等网站,因为你们提供的相关资料信息,我才能更好的完成这篇论文。最后,感谢所有在我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的其他人们。

7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总理视察研究院[J].新华E观察,2010,8.

[2]物联网概念的起源及演变[J].中移物联网,2014,11.

[3]刘莹,赵云鹏.物联网环境下智能图书馆发展研究[J].民营科技,2014(7).

[4]许晶宇,祝森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27(3):97-99.

[5]杨丹,丁文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智能图书馆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4,34(164):53-56.

[6]李峰,李书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5):

66-70.

[7]彭力.物联网技术概论[M].第2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08:4-28.

[8]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7:1-35.

[9]董曦京等.图书馆RFID技术理论与实践[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08:12-64.

[10]彭力.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基础[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9:13-59.

8

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成绩表姓名专业班级

论文题目指定任选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评分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

年月日

主管院长签字________(盖公章)

年月日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专业班级:物联网141 学生姓名:周钟婷 指导教师:李生好 设计时间:2017.5.8——2017.6.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下达日期:2017.5.8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1.显示器件:引领TFT-LC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致力于加快AMOLED、柔性显示、增强 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型显示器件及薄膜传感器件的进步。 2.智慧系统: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在显示、人 工智能和传感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屏联、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物联网解决方案。 3.智慧健康服务:将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跨界结合,发展信息医学, 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 教学团队主任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 (2) 第二章显示器件事业技术应用 (2) 第三章智慧系统事业技术应用 (2) 3.1智能制造 (2) 3.2智慧屏联 (2) 3.3智慧能源 (2) 3.4智慧车联 (3) 第四章智慧健康服务事业技术应用.................... .. (3) 第五章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 . (3) 5.1计算机博弈的困难................... .. (3) 5.2机器翻译所面临的问题................... . (4) 5.3自动定理证明和GPS的局限.......... (4) 5.4模式识别的困惑 (5) 第六章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5) 6.1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5) 6.2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大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I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摘要 智能家居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和通信网络技术,将各种家用设施(如照明、安防、家电等)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到一起,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生活。传统的智能家居系统一般是通过有线线路布线和进行各种控制和通信的,人们难以脱离各种线缆的羁绊,而且系统的可扩展性能也很差。现代近距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冲破这种束缚,营造更舒适的家居生活。家居网络可以大致分为数据网络和控制网络两大部分,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网络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并进行了系统设计。 本文主要按照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 首先分析了智能家居系统的一般构成以及控制系统在智能家居的地位,并通过传统智能家居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短距无线网络的现代智能家居系统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接着对智能家居控制的系统构架以及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基于IEEE802.15.4的zigbee技术是目前最适合无线家居控制系统的无线标准,并对该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从系统和应用的角度来研究智能家居控制网络,设计了一个基于近距无线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演示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与传感器、摄像头监控、开关控制等功能节点的设计。 关键词:家居控制网,Zigbee,物联网

Things Based System Design of Smart Home ABSTRACT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is using a computer, the embedded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will all sorts of household facilities (such as lighting, security, home appliance, etc) through the family network connectivity to together, thus provide people with more convenient comfortable life. The traditional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is generally through the cable line wiring and various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people is hard to escape the fetters of various cable, and system extensible performance is also very poor. Modern sidewal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akes the people can get the chains, build the household life more comfortable. Household network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data networks and control network of two parts,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control network relevant technology and system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to discuss.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general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composition and control system in intelligent household position, and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intelligent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current market the limitations of the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short-range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the modern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is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n the intelligent household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key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points out that the IEEE8O2. Based on zigbee technology 15.4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wireless home control system's wireless standards, and the standards were studied. Then from the Angle of system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ntelligent household control network, design of a close wireless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household control demonstr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main controller and sensor, surveillance camera, switch control design of functional nodes. Keywords:home control nets, Zigbee, Content networking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工厂的广泛应用,针对智能工厂中设备检测及设备之间组网控制,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中子系统模块既能独立实现各自功能,又能通过子系统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对子系统模块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联动控制系统;无线通信 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oT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factories,a set of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IoT is designed for the equipment inspection in the intelligent factory and the networking control between devices. Each subsystem module in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ir own functions independently,but also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the subsystem module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subsystem module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intelligent linkage control system;Wireless communication 前言 “工業4.0”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为核心发展的智能制造。CPS包含了将来无处不在的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和网络控制等系统工程,使物理系统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功能。它注重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的紧密结合与协调,主要用于一些智能系统上如设备互联,物联传感,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导航等[1]。 “工业4.0”主要分为三个主题: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智能工厂是指工厂生产系统智能化,通过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2-5]。 智能工厂按照重视可持续性的服务中心的业务来设计,因此,服从性、灵活性、自适应以及学习等特征、容错能力,甚至风险管理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智能工厂的装备将实现高级自动化,主要是由基于自动观察生产过程的CPS 的生产系统的灵活网络来实现的。通过可实时应对的灵活的生产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彻底优化。同时,生产优势不仅仅是在特定生产条件下一次性体现,也可以实现多家工厂、多个生产单元所形成的世界级网络的最优化[6]。 本文提出了一种广泛适用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联动控制系统方案,实现了对智能工厂设备自动化控制,实现多个生产单元设备的自动组网,实现智能工厂设备的状态监控。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 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 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 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 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 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 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 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 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 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 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 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 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显示屏等,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无论你是在办公室、大街上、家中、汽车上,只要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你都能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有了该系统,外出旅行者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也开始实现不停车收费、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智能抓拍违章车辆等功能。 目前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有三部分: 1)城市智能交通 为了缓解越来越大的城市交通压力,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把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和各种道路交通相关的服务信息传输到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对来自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交通控制与交通组织优化

工业物联网:浅析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关系word版本

工业4.0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一一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也向智能化转型。 两大主题: 1.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2.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 程中的应用。 发展优势 在生产能力上,工业 4.0将确保仅一次性生产,且产量很低时的获利能力,确保工艺 流程的灵活性和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工业4.0将使人的工作生涯更长,工作与生活更加平衡,高工资时产业仍有强大竞争力。 实现方式 主要是通过CPS(信息物理系统),总体掌控从消费需求到生产制造的所有过程,由此实现高效生产管理。 工业3.0与工业4.0的比较 3.0 0

工业4.0能实现什么 1.生产智能化 丄運S斗以t匸卄輔丫⑷竹咐IP 2.设备智能化 3.能源管理智能化 4.供应链管理智能化智能制造 工业4.0是一个产业的技术转型,是产业的变革。工业4.0提出的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基础上,通过感知、人机交互、决策、执行和反馈,实现产品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企业管理及服务的智能化,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本质:是基于?“ CPS实现“智能共厂” 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实现“柔性生产”

关键:是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生产力飞速发展 智能制造的构成 智能制造是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模式,他借助计算机建模仿真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巨大潜力,优化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大幅度减少物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各种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实现循环再用,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基于工业4.0构思的智能工厂将由物理系统和虚拟的信息系统组成,称之为物理信息生产系统(CPPS,是为未来制造业勾画的蓝图,其框架结构如图所示。 移动互麻凤 和物联网的 协伺交互 这种新的生产模式必将导致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企业组织模式以及人才需求的巨大变化。 首先是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分离。工业 4.0提出以通信和服务为基础构建网络化智能共 产的设想,如图所示。

物联网智能交通方案设计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 建设方案

目录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3)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3)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3) 1.3 产品优势及特点 (4) 1.4 物联网信息平台设备清单 (6) 二、智能交通系统 (6) 2.1 系统概述 (6) 2.2 系统技术方案 (8) 2.3 智能小车系统 (8) 2.4 道路交通管理系统 (9) 2.5 路灯自动控制系统 (11) 2.6 ETC系统 (11) 2.7 智能停车系统 (12) 2.8 城市照明系统 (13) 2.9 支持的实验 (14) 2.10 智能交通实训系统设备清单 (15) 三、配置清单及规格参数 (16)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物联网信息平台以光载无线交换机和上层应用程序为核心,构建WiFi无线局域网,覆盖物联网实验室及其周边区域,配合实验室现有的有线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建立融合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络的物联网关键部分——网络层。 物联网信息平台是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和基础,在此基础上配合解决方案中的其他物联网接入设备和控制设备可以实现物联网基础教学、物联网基础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RFID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学习及应用、智慧教室、物联网创新应用等功能,学生可亲身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给未来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图(4)物联网信息平台组网图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以物联网信息平台为核心构建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在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创新: 实验室建设的创新 以工程实践为背景,将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3层架构清晰、完整地体现出来,构建整体化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实现系统内的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使各个实验区和实验设备不再是信息孤岛;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的应用案例

智能监控系统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 1.需求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迈人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平台的智能化社会,人们对工作、生活等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正在兴起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则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感应器嵌入到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等中,通过现有网络链接、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但由于体制、行业利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的三表远程计量、住户安全监控、小区管理等系统大都自成体系,独立设备、独立线路结构、独立的管理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无疑会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极大浪费,同时会给住户带来使用上的极大不便及增加维护、维修的工作量.基于以上考虑,本着以下五个原则设计了本智能监控系统. 1)充分利用好住宅区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尽可能保护住户的现有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投资. 2)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标准.在构建小区智能监控系统时采用符合业界标准的、先进的、成熟的技术,避免短期重复建设和技术落后,充分借鉴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少走或避免走弯路,做成一项精品工程。

3)高度的安全性.全面有效监控家居安全,无论是家庭防盗,还是住户的水、电、气使用及其它家用设施的安全,包括网络的自身安全。 4)可扩充性.在满足住户现有设备安全监控的前提下,对小区及住户未来的发展需求作总体规划,便于在进行监控网构建时软硬件上留下一定的扩充余地。 5)操作界面友好,提供在线帮助,操作简单。 2.系统架构 2.1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l所示,从网络结构上看,系统主要由三层网络组成,最底层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沸沸扬扬的物联网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得以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尤其在当今日趋拥堵的城市交通缓解中,将智能信息系统应用于交通系统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本文将从我国交通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交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ansportation Systems,ITS)通过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当中广泛应用先进的感知技术、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全方面感知,对交通工具进行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全时空控制,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旨在提供关键的有效信息,提升人和货物的移动性,提升驾驶舒适度;减少事故,减少拥塞,减少环境影响。围绕这个目标,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实现以下服务。 1)交通管理:交通情况检测,交通协调,动态收费管理,排放管理等。 2)公共交通管理:运输车辆追踪,运维车辆调度,多车种协调等。 3)旅行者信息服务:个人路径导航,动态搭车,旅行信息查询等。 4)车辆安全:路口安全提醒,路口冲突避免,自动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等。 5)商业车管理:车队管理,航队管理,货物跟踪,电子清算,动态称重等。 6)紧急情况管理:丢失车辆追踪,被盗车辆控制,紧急情况响应,无线求救支援。 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的研究 传统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落后并且手段单一,不能实现24小时的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采用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和公交以及其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对交通信息要素的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流量分析预测和交通状况研判,为路网建设和交通控制策略调整及相关交通规划提供辅助决策和反馈。 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下的智能交通体系通过实时全天候采集和智能分析并结合车载无线定位装置等多种通讯方式,实现了车辆路径规划、动态诱导和区域路网交通管控,能够使整个交通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为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提供实时信息。为情报分析和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目前智能交通体系中车辆信息采集方式有固定式采集和浮动车式采集。固定式采集方式通过安装检测设备,从而对机动车信息进行检测。而浮动车将采集所得的位置和时间数据上传给数据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预处理,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算法将数据匹配到电子地图上,计算或预测车辆行驶速度、旅行时间等参数,对路网和车辆实现“可视化”管控。浮动车采集技术是固定点采集技术的重要和有益的补充,它实现全流程的信息采集,结合固定点式采集,能够为路网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数据。

基于物联网数字工厂与智能工厂的整合研究

基于物联网数字工厂与智能工厂的整合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数字工厂的发展和数字孪生工厂的起源,探讨了如何从数字孪 生工厂的角度重新定义数字工厂,从而更好地将数字工厂的建设与未来工厂的实 践结合起来。智能数字双工厂是数字工厂经过30年不断演进和升级换代后最先 进的表现形式。新一代数字工厂建设的标准化、面向微观的仿真技术、过程工业 和中小制造业的数字孪生应用等是后续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整合研究 1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开发与技术攻关 在工程应用层,主要包括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协同开发、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数字仿真 工厂、基于制造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数字车间三个模块。将其应用于MBD技术、基于模型的 工艺设计与管理,重点研究了工艺/设备仿真与仿真技术优化设计、基于制造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数字化车间开发与应用等单点技术。 多工具、多平台集成应用:突破了三维流程设计、三维流程仿真验证、三维AO/fo准备、现场可视化、集成应用等技术难点,实现了多系统集成,保证数据流畅共享,促进业务流程 优化。 消耗品工艺设计与管理:以整机MBOM为基础,自上而下构建整机MBOM数据。在装 配工艺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装配说明书中的MBOM和安装清单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需要消耗相应MBOM中的数据。 过程指令动态发布:实现过程指令的动态发布。AO/fo包括三维草图、装配动画、过程 数字模拟等,并将所示卡释放到制造端。 基于仿真技术的过程/设备仿真与优化设计。过程仿真技术的发展包括:装配仿真、数控加工仿真、管道制造仿真等实现过程优化设计。 通过数字化化工厂的布局设计和可视化技术,检查化工厂的设计、布局和安装过程,对 化工厂的各种资源,包括机床、输送带、通道、AGV、起重机、集装箱和操作人员进行数字 化显示,优化化工厂的布局设计。 基于制造过程管控与优化的数字车间。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如安灯技术、设 备互联互通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信息显示技术等,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 况和生产执行状态,及时处理生产现场的问题。 2基于物联网平台集成数字化和虚拟化工厂的方法 2.1创建域模型 本文介绍了虚拟化和数字工厂的概念,并对每个领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具 有属性和关系的特定领域的概念集。由于资源/产品信息是异构的、分布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抽象模型来识别相关领域中重叠的概念及其对应的语义。物理实体有许多虚拟表示,如机 床和温度传感器。每个虚拟实体必须只有一个唯一的ID标识。虚拟实体是物理实体所需属性集的同步表示。如果物理实体的温度发生变化,则还必须更新其对应虚拟实体的温度属性。 数字实体是由数字表示的元素,例如数据库、三维模型或PLM中的物理实体。设备是将实体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结课作业题目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院系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2018年4月

1物联网综述 1.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things)概念是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峰会上首次提出。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既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数据信息接入互联网进行数据的通讯与交换实现智能化识别、监控、跟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的数据信息与互联网连接的过程和结果。由此可见,图书馆作为数字信息存储丰富、知识汇聚与传播的重要机构,以更好的服务于对象需求为前提,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不可或缺。 1.2 RFID技术 根据2005年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的定义,物联网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感知能力的互联网技术,它依靠一系列信息感知设备,如:各类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扫描仪、图像识别等,通过识别感知把客观事物和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实现互联网视域下对物体的识别,定位,跟踪,控制,管理,构建物质之间的互联网网络架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是感知能力,所谓感知其实就是识别,因此识别技术在物联网的所有技术中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而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当前进行物质识别的主要手段。通

过RFID技术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此后通过传感器的传输,通信技术的支持,最终实现物品的全程透明管理及信息的交换与共享。RFID技术的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每个物体都有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识别码,给每个物体标上独特的标签,这里有个问题,如果在识别的过程中标准不一,就会给后续的流通带来很多不便,因为统一制定物体共同的识别标准已成为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国际通行的RFID识别国际准则主要有ISO14443和ISO15693两种,这两个标准对物联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国外研究现状 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各国的图书馆均获得了广泛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很多国家甚至把物联网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而给予高度重视。回顾物联网在国外图书馆应用的发展史,新加坡是最早实践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国家。新加坡国立图书馆通过RFID技术给每本图书都进行了RFID标签,并与其他国家联合研制了RFID技术的应用平台。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的管理高效便捷,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诸多便利。RFID技术使读者的借书和还书变得轻而易举,借书时通过把书和借书卡插入扫描器就可以完成整个自动借书过程,而不需要工作人员的干预,还书时更是直接把书放置到指定位置即可,大大降低了借、还书的时间,操作步骤简便,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就图书馆管理人员来说,也大大便利了图书管理工作,通过图书标识的自动识别,方便对图书进行分类存放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

用物联网 (IoT) 构筑智能制造业

“用物联网(I o T)构筑智能制造业” 《I o T系列》第2部分 2014 年 1 月

制造业:IOT 和下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以来,上至国家,下至公司企业,制造业从来没有停止过变革。2012 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制造业的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机遇》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中称:“制造业对于国家的繁荣非常重要,仅制成品出口数据的差异就可以解释 128 个国家/地区收入变化的 70% 以上。”1《经济学人》在 2012 年称,人类已进入由制造业数字化支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也有人将此称为“智能制造业”。 美国质量学会 (ASQ) 在 2013 年 12 月份做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制造商中,只有 13% 表示自己的组织采用了智能制造技术。在这些声称实施了智能制造技术的组织中,有82% 表示效率有所提升,有 49% 表示产品缺陷减少,有 45% 表示客户满意度提高。3 物联网 (IoT) 的开发和采用是智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制造类企业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运用传感器和计算机自动化,但是,那些传感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基于 PC 的控制器和管理系统与 IT 和运营系统严重脱节。这些系统采用分层的数据孤岛式架构,往往缺乏与内部系统的联系。制造类企业采用这些传统结构有着他们的原因,其中包括害怕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开放、高度互联的 IP 网络结构是 IoT 价值主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传统结构有着很大不同。在制造和工业市场中,向 IoT 更具开放性的网络架构和数据共享方式过渡会遇到很多挑战,不过,IoT、大数据和 M2M 优化这些先进技术结合所带来的机遇更加不可限量。 IoT 描绘了这样一个系统:现实世界中的物品、这些物品中的传感器,以及连接到这些物品的传感器全都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连接联入互联网。物联网将来自这些无生命物体的数据“联”起来并共享这些数据。IoT 也能收集和传输来自与有生命物体(例如人、动物和植物)连接的传感器的数据。无论是工业设备,还是医疗设备和汽车等形形色色的日常物品,所有事物都能在 IoT 中“联”起来。IoT 可以与系统也可以与人共享这些数据。(要详细了解 IoT 的定义,请阅读本系列的第 1 部分“The IoT Primer”[IoT 初探]。) 一段时间以来,制造业在封闭的硬接线网络环境中为高价值生产设备配备了大量仪表。工业标准传感器、控制器和网络价格昂贵,针对现有设施开展升级项目并非易事。通过刺激半导体大批量制造,IoT 在消费端的发展带动了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成本降低。然而,传统设备和标准的客户群巨大,这也限制了工业标准设备升级。随着具备 IP 通信功能和嵌入式控制功能的工业标准“智能”传感器成本的降低,这些解决方案不仅会在制造设备中全面普及,而且还会用于一些尚无大量自动化投资的新领域,例如辅助配套设备4 (BoP) 和供应链物流领域。通过从这些传感器收集数据,并将数据传递给工厂一线工人、工厂管理人员、软件系统和供应链中的诸多环节,制造公司将能从 IoT 中受益。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一、前提简介: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二、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相互结合以后,其发展前景以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基于此,文章将分析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阐述两项技术结合以后的实际应用,旨在为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标签:物联网;人工智能;IBM;Google;百度 前言 随着对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甚至全世界将逐渐形成智能化的物联网系统,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专家、学者的重视。面对ARM公司对手机芯片设计的垄断,各个行业逐渐开展对物联网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拓宽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但其技术水平依然落后于ARM公司。对此,需要将现代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互结合,提高智能化物联网水平。 1 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契合 1.1 专家系统 物联网的系统中,存在一种智能服务器或者一个智能化的计算机程序,无论是智能化服务器还是智能化程序都具有专门的经验、知识,可以通过专家系统的网络部署,对物联网内部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使专家系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功能,并且能够增加用户的数量,而这一功能的实现主要得益于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对相关数据的采集。 1.2 智能控制 在应用物联网的过程中,其主要环节就是控制,因此实现对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控制是提高物联网技术、扩大应用范围的关键。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物联网领域中,最大程度的增加物联网的使用价值,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所有已经连接、安装完毕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控制中心发出的信号、指令,并依据相关信息开展自我操纵与自我管理,实现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物联网智能控制功能时,其接收的信息、命令基本来源于同一类用户或者同一个用户,在此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作业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1]。 1.3 智能化模块 智能模块分为不同的信息层,在实现其各自功能的前提下,能够提高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平。具体分层如下:

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概说 【提要】文章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提出智慧图书馆是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更高级阶段。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最后,文章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的发展是渐进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并迅速波及全球,在图书馆界,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标志的智慧图书馆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自2009年IBM率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各种各样智慧的概念,如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医疗等成为人们研究和描画的重点。其中,智慧图书馆也概莫能外。 目前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描述,例如从智能建筑的角度等。检索近期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较多地与物联网、云计算及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等概念相联系。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之上的新型图书馆,具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基础,人物互联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构成,而实现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提升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精髓。可以说,智慧图书馆的外在特征是泛在,即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供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服务;而其内在特征是在继提供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之后,提供以人为本的智慧服务,满足读者日益增长与不断变化的需求。可见,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技术提升、服务理念创新、管理形态转型的一场革命。 2、智慧图书馆的构建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之间的关联

1. 1 物联网基本概念 物联网( T he internet o f thing s) 是将各种物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 物联网是一种通过各种信息标示和传感设备, 如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将物体连接成网, 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最终实现物体的实时、智能化管理的网络。 1. 2 物联网的原理和结构 1. 2. 1 原理部分 物联网是通过在物体上嵌入电子标签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 由相应阅读器读取其中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将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 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从而达到对物品实施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 RFID) 技术,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电信网等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智能交通是将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等的最佳途径。可以预见,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21 世纪现代化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的模式和发展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3. 1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之间的关联 智能交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其主要特点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的综合运用于整个运输系统, 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使人、车、路密切的配合、和谐的统一, 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智能交通领域是物联网重要的应用领域, 也是物联网最有可能取得产业化成功的行业之一。智能交通系统( IT S) 所涉及的技术较多, 从数据的采集到信息的发布和共享其中涉及到各种技术且跨度较大, 但稍加对比不难发现, ITS 许多方面都与物联网技术息息相关,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物联网与ITS关联 1) 物联网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 可为ITS提供较为全面交通数据。底层的数据是系统的基础。IT S 离不开基础数据的采集, ITS 需要时刻不间断的掌握路网上的交通信息才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道路交通。实时、准确和全面的交通数据是智能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物联网最重要和本质的特点就是实现物物相连, 只要嵌入有电子标签的物体都可以成为被采集的对象。大量交通参与者, 无论是人或车, 甚至是道路相关设施的信息都将快速的汇集到物联网中, 利用物联网ITS 可以方便的采集到路面上各类交通数据。 2) 物联网可为交通数据的传输提供良好的渠道, 为交通信息的发布提供广阔的平台。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传输渠道, ITS 如果能与物联网无缝的连接, 利用物联网的底层的传输体系, 通过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 ITS 所需的交通数据即可实现从采集设备到处理中心的传输。ITS 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底层的设备为上层提供数据, 有时上层也会有向下传送相关指令的要求, 也就是说, IT S中数据或信息的传输不是单向的, 兼有上传和下行的需求。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 应用毕业论文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毕业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专业班级:物联网141 学生姓名:周钟婷 指导教师:李生好 设计时间:——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下达日期: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1.显示器件:引领TFT-LC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致力于加快AMOLED、柔性显示、增 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型显示器件及薄膜传感器件的进步。 2.智慧系统: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在显示、人 工智能和传感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屏联、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物联网解决方案。 3.智慧健康服务:将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跨界结合,发展信息医 学,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 教学团队主任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 (2) 第二章显示器件事业技术应用 (2) 第三章智慧系统事业技术应用 (2) 智能制造 (2) 智慧屏联 (2) 智慧能源 (2) 智慧车联 (3) 第四章智慧健康服务事业技术应用.................... .. (3) 第五章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 . (3) 计算机博弈的困难................... .. (3) 机器翻译所面临的问题................... . (4) 自动定理证明和GPS的局限.......... (4) 模式识别的困惑 (5) 第六章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5)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5) 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大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摘要:(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它是、用于、和扩展人的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