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修改

合集下载

1021回采预案

1021回采预案

火成岩
破碎顶板 瓦斯
工作面火成岩侵入范围,顶板破碎,且 火成岩坚硬,影响工作面回采进度。
工作面直接顶为炭质泥岩 ,顶板裂隙 发育,顶板破碎,管理不当易造成顶板 冒落。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大,若管理不 当易造成瓦斯事故。
三、回采预案
1.过断层方案:
1、过断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挑顶、打底作业,以在揭露断 层时及时跟上顶板,防止托顶煤开采,并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2、采煤机割过后,及时伸出前梁支护顶板,并及时移架。 3、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必须严格按要求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管 理,保持工作面的平直顺,支架顶梁和顶板平整接触,不得出现 点接触或线接触现象,严禁接顶不实或空顶。确保支架状态良好, 支撑有力,保证支架不挤、不咬,严格控制架间隙,防止细颗粒 漏空导致顶板失稳。 4、严格控制釆高,严禁超高开采或釆高过低开采。工作面尽量 做到顺平顺直,防止局部片帮过大产生冒顶,工作面出现片冒时, 必须及时人工做超前支护顶板。 5、做超前支护按每组支架探两块八尺以上大板以“一板两柱” 的方式支护顶板,板间距不大于0.75m,顶板插严背实,煤壁逼 帮严实。 6、做超前需响炮时,炮眼布置为三花眼,眼深1.2~1.4m,眼 距0.6~0.8m,腰眼装药量150~450g/眼,底眼装药量300~ 600g/眼,正向装药、串联、封泥长度不小于0.5m。
1.地面位置 2.井下位置 3.工作面参数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 1021-2工作面位于12水 平1000采区,上覆7煤层1071下(2000年)、1073下 (2000年)均已回采,上覆8煤层1081下(2004年)已 回采,上覆9煤层1091下(2014年)已回采,上覆11煤 层无采掘工程,12煤层西南部1023已回采(2014年)。

102回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V1.2J)

102回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V1.2J)

山西和顺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0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一、巷道布置(一)采区巷道布置一采区是以走向长壁采煤法布置的采区,共布置三个工作面。

其中101工作面为首采工作面,102工作面是103工作面回采后的接续工作面。

(二)工作面巷道布置1、102工作面共布置四条巷道,即102工作面皮带顺槽、轨道顺槽、回风顺槽和高抽巷。

2、利用原103瓦斯尾巷修复后作为102皮带顺槽,通过102皮带顺槽联络巷与一采轨道上山相连,形成主进风系统,102皮带顺槽皮带机头与一采皮带上山平交形成运煤系统,皮带顺槽直接和一采皮带上山沟通。

3、利用原101工作面废弃的瓦斯尾巷修复改造后作为102工作面的轨道顺槽,与101工作面进风顺槽1号联络巷与一采轨道上山相连形成工作面的辅助进风系统;4、沿101工作面进风顺槽采空区间距6m布置102工作面的回风顺槽,通过横贯与工作面和一采回风上山相连形成工作面的回风系统;5、102高抽巷布置于工作面内上侧,与102轨道顺槽之间的平距为39m,与煤层顶板间距约25~45m,该巷道担负工作面瓦斯抽放任务;6、102皮带顺槽与轨道顺槽担负着工作面的运料工作;102回风顺槽与102轨道顺槽之间通过联络横贯调节瓦斯风排量,实现安全生产。

(三)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参数结合101及103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参数,具体如下:1)102皮带顺槽:原断面为矩形,规格:净宽×净高=4.5×2.7m,断面面积:12.15㎡。

采用锚网梯加锚索联合支护,顶板锚杆间排距为850×800mm,两帮锚杆间排距为900×800mm;锚杆规格:顶部锚杆ø20×2000mm,为左旋无纵筋金属锚杆,面侧帮部为左旋无纵筋阻尼树脂螺纹锚杆,ø20×1800mm,面外侧锚杆为ø20×1800mm金属锚杆。

锚索规格:ø15.2×6000mm,间距为4000mm。

煤矿2201工作面连采地质说明书

煤矿2201工作面连采地质说明书

内蒙古伊泰集团神木县苏家壕煤矿回采地质说明书回采位置:苏家壕煤矿2201回采工作面编制:张军审核:总工:编制单位:生产事业部驻苏家壕矿地质组提交日期:概况开采煤层2-2煤水平名称一水平采区名称二盘区地面标高(最低—最高)1300-1309.7 工作面标高(最低--最高)1210-1212 地面位置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苏家壕村苏家壕煤矿井田南部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位于2201回风巷与2201胶带运输巷之间,北部为实体煤,东邻一盘区回风大巷,南邻二盘区回风大巷。

工作面切眼东北部以前有炮掘老巷道,对本工作面影响较小。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情况回采工作面范围内地面地势整体平缓,局部略有起伏变化。

工作面东北部有部分村民废弃老屋,村民玉米地及部分杏树。

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较小。

走向长度(m)372.4倾向长度(m)110面积(m2)4096.4煤层煤层总厚(m)5.8~6.4 煤层结构(m)煤层倾角(度)0~26.1 1可采指数Km 1变异系数r(%)稳定程度稳定煤层厚度及结构变化综述1、煤层近水平,倾向SE,局部略有起伏。

煤层局部有薄层灰质夹矸,厚度0.05—0.2m不均等变化。

2、该工作面煤层厚度整体稳定,仅局部区域可能受原生冲刷影响,煤层厚度略有变化。

煤层底板以上2.5m左右有层软煤,厚度0.05-0.1m左右。

3、连采面回采区域煤层顶板向下0.8-1.8m范围内层理发育,层理面明显,煤层松软,连采过程中容易出现离层。

煤质M t(%)Ad(%)V daf(%)Qnet,d(MJ/kg)FC S t.d(%)Y工业牌号15-196.75-8.536-3827-290.2-0.3 Cy41煤层为黑色,条痕褐黑色,弱沥青~沥青光泽,阶梯状断口为主,部分棱角状、参差状断口。

镜煤中内生裂隙10~15条/5cm,裂隙被方解石脉或泥质薄膜填充,裂面见黄铁矿星散状斑点及薄膜分布。

中细条带状结构为主,部分线理状结构,水平层理。

22121采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22121采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汝州市神火顺通矿业有限公司圣达煤矿二1-22121回采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该工作面位于主井以西约250米,南与西翼回风巷、西翼进风巷相邻,北部靠近F14山头正断层(切眼相距山头正断层平均为37米),东部目前尚未布置采面,西部相邻为081泄水巷。

该面可采走向长,进风巷104米,回风巷97米,平均为100.5米,倾斜为75米,回采面积7537.5㎡,回采标高在9.7~-6.5米,地面标高在320~330米之间,回采垂深最大为343.5米,地面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层,厚度为60米左右,该面初次回采向南推进约20米,为了解除寒武系灰岩承压水对回采的威胁,已停产有待打钻注入水泥砂浆加固堵水完善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回采。

二、地质构造该采面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通过22121进、回风巷掘进,揭露共见大小断层4条,均为正断层,落差在0.6~3.5米之间,经综合分析判断:F1与F4系同一条断层,F2与F3系同一条断层,以上两条断层相距较近,构造挤压应力较集中,F1、F4为主断层,F2、F3为次生断层。

在上述断层地带矿压较大,顶板裂隙发育,岩石破碎,煤层很容易发生片帮,建议届时加强顶板支护管理,为减少顶板为煤壁的压力,采面煤壁应及时打上贴帮柱等防患措施,严防超前冒顶,造成事故。

现就采面所见断层的要素分别叙述如下:二1煤层22121采面断层一览表巷道名称断层性质倾向(°)倾角(°)落差(m)对回采的影响程度F1 正346 37 3.0 影响中等F2 正347 63 0.6 影响较小F3 正347 63 1.0 影响较小F4 正348 45 3.5 影响中等三、煤层赋存情况通过采面掘进揭露实测:煤层走向在99°~279°倾向北西,煤层倾角,南部为5°,北部为10°,平均7.5°,煤层厚度通过打钻孔均匀分布探测,厚度变化较大,最厚为11.6米(在煤厚变化较大处加密探测钻孔),分布在进风巷切眼口处;最薄处分布在回风巷的南端h4导线点处,厚度为2.9米,去掉上述煤层最厚与最薄两点,采面平均煤厚为5.5米,掘进中进、回风巷大部分地段为丢顶煤沿底板掘进,煤层起伏变化不大(断层构造带除外)。

22602下段回采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22602下段回采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22602下段回採工作面平安技术措施编制时间:2021年6月24日编制人:罗文斌生产股长:张兴源 05、6、24安监股长:黄国栋 05、6、24生产主任:肖义和 05、6、24平安主任:唐水林 05、6、24技术主任:徐路生 05、6、2422602下段回採工作面位于22採区北翼,地质结构複杂,为了确保生产平安,特制定以下平安技术措施。

1、工作面初採时要加固好切眼,抬好中栌和边栌。

2、在距工作面前方20米範围内抬栌,做好超前支护,准时加固机头、机尾支护。

3、加强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敲邦问顶制度,开工前必需对工作面平安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急后,方可作业。

4、在迴风巷距上出口20米的地方,堆放四个立方米的备用坑木,以备急用,上、下平安出口必需保持畅通,并保持有1—2根超前槓子。

5、严禁使用损坏的金属л樑和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严禁金木混支。

6、在22602下段回採工作面进风流中装设瓦斯断电仪,并保持正常运转,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都应符合《煤矿平安规程》第100条规定,瓦斯断电仪把握第十台刮板道以内的电源,遇瓦斯和二氧化碳超限时准时切断把握区域内的电源。

7、经常检查设定在二联巷和十一台刮板道的风帘子,确保22602回採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

8、加强对电器装置的管理,杜绝失爆现象。

9、其他未尽事宜,严格依据《煤矿平安规程》和《22602回採工作面作业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22602下段掘进补充平安技术措施编制单位五工区生产股编制人罗文斌生产股长张兴源 05 3 9 安监股长黄国栋 05 3 9 生产主住肖义和 05 3 10 安...22602下段切眼贯穿採空区平安技术措施编制时间2021年6月4日编制人兰恆清产股长罗小平 05 6 4 安监股长黄国栋 05 6 4 生产主任肖义和 05 6 4... 11011工作面下巷整修平安技术措施郑州分公司河南国电能源东兴煤业编号 c 2021 12 06 施工地点 11011工作面下巷施工单位编制人编制时间审批意见表 11...。

【精品】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范例

【精品】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范例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该面地表有高压线路由南向北穿过工作面,回采将对其有一定影响。回采后应进行观测,有情况及时上报矿调度处理。
走向长
(m)
倾斜长
(m)
面积
(m2)
360064
1856
194
煤层层情况
煤层总厚
(m)
2.80~3.85
煤层结构(m)
煤层倾角
(度)
3°~12°
3.19
1.02(0.12)2.05
1.褶曲:该面整体呈单斜构造,局部有小的褶曲构造。煤层总体走向为NW,倾向SW,倾角3°~12°,平均6°左右。
2.断层:据掘进资料,该面掘进中揭露断层5条,其中F5、F4二条断层对回采影响较大,预计回采中还将有小断层出现。
3.节理:据掘进中揭露本面顶板节理基本不发育(间距在1米以上多密闭)、按面裂隙率分类属弱裂隙性;其主要发育方向有两组:走向分别为45°、120°,对回采影响程度不大;仅在局部地段(皮带巷250~300米)较发育、部分微张,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页岩
0.40~1.80
1.08
黑色,中等坚固至不坚固,岩体变为层状碎裂结构,节理较发育,含植物碎片化石。为1类不稳定直接顶为主。
伪顶
(上述页岩)
变薄处表现为伪顶,节理发育、易呈碎块状冒落。
直接底
细砂岩
1.10~1.92
1.34
深灰色,胶结疏松,局部地段下部相变为砂质页岩。
老底
(不明显)






概况:据掘进揭露结合邻近已采面采后资料总结,本面地质条件分类(《矿井地质规程》第)应属中小型断层Ⅰ类、陷落柱Ⅱ类;总体为中等偏简单型构造的工作面。

10010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10010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最大涌水量
瓦斯
影回采 的其它 地质情

煤尘 煤的自燃 地温、地压
普氏硬度(f)
30m3/h
正常涌水量
5m3/h
低瓦斯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 1.30m3/min。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自燃倾向性属自燃煤层
未发现异常
煤层
类矸
直接顶
直接底
2-3
4
5
5
块 走向长 倾斜长
容重
可采储
斜面积 煤厚


断层名称 走向 造
F102 运-1 247 情 F102 回-1 133
F102 回-2 168 况
倾向
243 223 78Fra bibliotek倾角30 65 40
性质
正 正 正
落差 (m)
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1.8 对工作面有一定影响
0.4 对工作面有一定影响
0.4 对工作面有一定影响
陷落柱名称 长轴 短轴
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工 业 回采
储 段 (m) (m)
(t/m3

(m2) (m)
储 量(t) 率(%)
号 (游标值) (常数)

(t)
量 1 579
80
43600 1.0 1.47 64092 95 60887


存在问题:

1、根据各类报告显示,10#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
2、根据各类报告显示,10 号煤层属于自燃煤层。
简单,煤层赋存较好。

M
A
V
QDTG
(MJ/Kg
(%) (%) (%)

xxxxxxx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xxxxxxx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
Qgr·d
Mj/kg
C·daf
(%)
St·d
(%)
Y
(mm)
工业牌号
1.18
37.7
32.2
35.4
72
0.26
8
SM
xxxxx工作面内3煤属于中灰、中高硫、高热、中等固定碳、低变质瘦煤。
问题
及建议
1、xxxxx回风顺槽距原30304运输顺槽老巷只有4.5m,该区域为应力集中区,回采期间顶板压力较大,易出现冒顶事故;采取三排支护,超前距不得小于30m支护,严格执行一梁两柱措施,确保回采期间的安全。
编号:DZCLK—20100106
XXXXX有限公司
xxxxx综采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
审核:
科长:
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Fra bibliotek编制单位:地质测量科
接到委托书时间:2010.08.03
提交时间:2010.08.10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煤层名称
3煤层
水平名称
+980水平
采区名称
三采区
工作面
名称
xxxxx工作面
3煤层主要以亮煤为主,金属光泽,夹镜煤条带,层状构造,块状结构,粉粒状次之的形式赋存,煤层内生裂隙发育。
煤层走向43°,倾向313°,煤层倾角12~21°,一般16°,xxxxx工作面煤层最大埋深293m,最小埋深47m,位于切眼上口附近。







顶底板
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细砂岩
回采对地表设施的影响
回采期间采动波及地表,可能会造成对应地表发生开裂、塌陷及切眼附近山体崩塌;山体崩塌威胁人生安全及损坏农作物,地测科、工农办经常及时对地表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对可能受山体崩塌威胁的地方提前标定警戒,并安排专人巡查,严禁人员入内。

2110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修改

2110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修改

图3-1 2-1煤顶板侏罗系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3.2沉积研究成果分析根据《葫芦素矿井沉积相与富水规律研究报告》中沉积研究分析,按照钻孔揭露地层的砂地比数据,进一步对21102工作面顶板85m范围内的直罗组下段、延安组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分区,见图3-2、图3-3。

由图3-2可以看出,21102工作面整体延安组三段含水层富水性属于中等,只有在运输顺槽附近,HK23号钻孔以北300m范围富水性属于强富水性,其影响范围较小。

图3-2基于沉积地质研究的延安组三段富水性分区图由图3-3可以看出,21102工作面整体直罗组下段含水层富水性属于中等~强,其中H07钻孔和H17钻孔之间的范围富水性属于强富水性,总体上位于工作面中部偏北的位置,在运输顺槽一侧,该富水区位于距离切眼1790m~3800m的范围内,在回风顺槽一侧,该富水区位于距离切眼2290~3900m的范围内,富水区长度为1800m左右。

工作面其他范围富水性中等。

图3-3基于沉积地质研究的延安组三段富水性分区图3.3顶板放水孔成果分析根据钻孔施工以及疏放水情况分析,在试验钻孔中,H5、H6和H8终孔涌水量较大,为45-60 m³/h,水压较高,为4.2-4.6MPa,主要原因可能是2B16富水异常区的影响,有可能沟通上部含水层,导致水量和水压均较大;H7、Y5、Y7、Y8、Y9、Y10这6个钻孔的水量在10~30m³/h之间,水压均在1~3Mpa之间;H4和Y6两个钻孔,由于终孔垂深小于80m,终孔时水量小于5m³/h。

根据钻孔涌水量随垂高的变化情况,绘制钻孔涌水量随垂高的变化曲线图,见图3-4。

由图可知,垂高小于80m时,钻孔涌水量绝大多数小于20 m³/h,最大为28 m³/h(Y9钻孔);垂高大于80m时,钻孔涌水量较大,为45-60 m³/h(H5和H6钻孔)。

图3-4钻孔涌水量随垂高的变化曲线图根据试验钻孔的钻探资料可初步推断,2-1煤层顶板以上0-92.5m范围内分布有2-3个含水层,第1个含水层位于直罗组与延安组界面附近,单个钻孔揭露出水量大部分均在1 m³/h以内,个别钻孔水量相对较大,Y9孔垂高33m时出水量8m3/h。

211212119_E8202综采工作面过复杂地质异常带的技术实践

211212119_E8202综采工作面过复杂地质异常带的技术实践

价值工程1工作面概况E8202工作面位于矿井井田东翼,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工艺,采空区采用全部垮落法。

E8202综放工作面顺槽长2500m ,工作面开切巷长169m ,E8202综放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变化较大地质构造相对较为复杂,虽无大型断层,但自西向东沿巷道走向上8号煤层呈“V ”型向斜构造。

其中E8202上顺槽轨道巷1000m-1350m 呈+11°上坡;E8202下顺槽皮带巷最低点在900m 位置,900-1350m 呈+19°上坡(平均坡度为+19°,最大坡度为+25°);E8202工作面900-1350m 煤层倾角32°至18°,工作面倾斜长度从174m 增长至201m 。

具体如图1所示。

E8202综放工作面范围内8号煤层厚度发育情况相对较为稳定。

但局部存在一处异常变薄区。

该异常区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呈纺锤形发育,最大影响长度为750m ,最大影响宽度为300m 。

该异常区主要影响E8202上下顺槽900-1200m 区域。

该异常区域内8号煤层逐渐变薄(最薄处煤层厚度为2.0-1.0m ,甚至会出现尖灭的可能)。

具体如图2所示。

依据本E8202工作面的地质条件,该工作面配备MG200/500-QWD 型电牵引采煤机,ZF7800/18/35D 型液压支架,下端头采用一组ZT19200/17/33D 型液压支架及三组ZQL2*3600/17/33D 型液压支架进行超前支护,上巷采用四组ZQL2*3600/17/33D 型液压支架进行超前支护,工作面采用SGZ764/2×250型输送机运煤,下顺槽采用SZZ800/315型转载机和两部胶带输送机运煤(一部皮带型号为DSJ100/80/2×315,二部皮带型号为DSJ100/80/2×160)。

2工作面回采期间遇见的问题及处理办法2.1大倾角俯采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薄煤影响区域,确保工作面正常推进及煤质是矿井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目标为进一步掌握8202工作面900-1350m 间煤层赋存情况减少地质构造对工作面的影响,矿井在8202上顺槽每隔20m 向下顺槽进行钻探及坑透物探;通过探测数据及8202上下顺槽掘进期间揭露的地质情况分析,对回采影响最为严重的薄煤区贯穿整个工作面,薄煤区呈西南至东北走向,煤层厚度0.6-1.5m ,沿顺槽走向影响长度25m 。

正旺煤业2号煤自燃机理及防治技术

正旺煤业2号煤自燃机理及防治技术
在 工作面两巷内,向 工 作 面 喷 射 MEA防灭火 材 料 ,该防火材料由灭火剂和发泡剂组成,使用时加 水制成浆液利用注浆栗注人到钻孔中。操作流程如 图 5 所示。
闸门
压力表
出浆管
进水管
注浆泵y
图 6 煤袋墙支设示意
该方式现场取材,施 工 方 便 ,堵漏效果较好,需 要 加 强 监 督 管 理 ,每 班 规 定 专 人 对 挡 风 墙 的 质 量 和 挡 风 帘 的 悬 挂 位 置 进 行 视 察 ,如 出 现 煤 袋 墙 上 部 不 接顶等漏风现象立即组织人员堵漏。
图 1所示。
1)
潜伏期。工 作 面 开 采 后 ,在常温甚至低于
常温下,采空区的遗煤与氧气接触,发生氧 化 反 应 ,
在煤体表面形成氧化物,煤的活性增强。
2)
自热期。在该阶段,采空区遗煤的化学反
应速度加快,并 且 生 成 C0 和 C0 2 等气体,同时释放
热 量 ,随着热能的积蓄,温 度 逐 渐 升 高 ,温度的升高
2. 2 着火点试验
在 21102运 输 巷 中 取 样 ,实验室内利用碎煤机
将 煤 样 破 碎 ,筛 分 出 15 ~ 2 0 目、35 - 5 0 目、60 ~
80 目、90 〜110 目、120 ~ 150 目、160 ~ 190 目和 200
目八组不同的粒径,编 号 为 1 ~ 8 。将不同的煤样置
第30象第6 期
由 试 验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2 号 煤 最 低 着 火 点 为
364.2 T ,相对较低,在一定温度下容易发生自燃。
2. 3 吸氧量试验
将 煤 样 破 碎 筛 分 为 7 ~ 1 5 目、16 ~ 2 0 目、25 ~
4 0 目和45 ~ 7 0 目四组,每 组 2 份试样。采用的仪器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二1煤层水平名称一水平采区名称25采区工作面名称25021工作面地面标高(m)+162~+500m工作面标高(m)+39~-57m地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东风井西北500m至660m区域,地表为低山丘陵地带,东高西低,地面起伏较大,地面无重要建筑物。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25021工作面位于+88水平大巷北侧,东部为23022备用回采工作面,北部为未开拓井田。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由25021工作面回采情况推算,回采该工作面可能造成地表出现裂隙,下雨时可能造成地表渗水,地面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造成其他影响。

走向长(m)900 倾斜长(m)194 面积(m2)174600煤层情况煤层总厚(m)1—3.52.5煤层结构煤层倾角(度)250~33028°30′较简单可采指数(%)95 变异指数(%)稳定程度变化小该工作面的二1煤为黑色粉状,偶见块状,鳞片状薄层,玻璃光泽。

煤质情况A(%)V(%)QDTg(千卡/千克)S(%)Y 工业牌号10.51~30.16 10.04~15.40 5000 0.31~0.32 0 贫煤该煤层为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贫煤,主要用作火力发电,沸腾层发生炉等工业用煤,同时也是上好的民用燃料。

煤层顶底板情况顶板名称岩层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基本顶中、细粒砂岩4-10浅灰色,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次圆状,分选好,泥质胶结,层面含炭质及少量白云母片,具水平层理。

直接顶细砂岩1-2浅灰色,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次圆状,分选好,泥质胶结,层面含炭质及少量白云母片,具水平层理。

伪顶泥岩0.41-0.52深灰色、厚层状上部含植物化石碎屑,下部岩石破碎,中下部夹薄层的粉砂岩,含少量的菱铁质结核及植物化石伪底炭质泥岩0.2~0.5 深灰色,薄煤状,含炭质。

直接底细粒砂岩4-10浅灰色,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次圆状,分选好,泥质胶结,层面含炭质及少量白云母片,具水平层理。

19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9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902工作面存在的问题及目前采取的技术方案一、1902工作面切眼地质条件从2011年3月底1902开始施工切眼,在施工到80米时遇一构造,特聘请了徐州中矿勘探技术有限公司进行顺便电磁法和坑透探测。

及多名专家进行现场判断为落差为25米,倾角为40-45°的逆断层。

因此切眼向外后移25米。

在施工外切眼时还是遇到断层只好强行贯通,贯通后岩石长度为60米。

在2012年3月08日1902综采工作面开始放顶煤试生产,岩石部分打眼放炮。

随工作面推进至5月28日,轨道顺槽推进52米,胶带顺槽推进56米,工作面显现出背-向斜褶曲构造形态,背斜至向斜高差40m,同时出现叠瓦状正断层组,断层倾角35-40°,H=1.0~3.8m,使地层倾角由-35~+20°反复变化。

工作面推进到6月15日,胶带顺槽推进58m,轨道顺槽推进60m,直接顶板全部垮落地层倾角反复变化加剧,同时煤层结构发生变化,在工作面支架上方煤层节理发育,破碎。

支架56#——85#歪斜、挤架,其中64——76#架比较严重。

加上工作面向斜轴部10~30m范围内顶板出现淋水,因工作面下山推进,均积存在工作面低洼处。

二、1902工作面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1、工作面走向长度460m,倾向184m,目前胶带顺槽推进82m,轨道顺槽推进84m,轨道顺槽超前2m。

2、工作面33#——76#岩墙部分需打眼放震动炮松动岩石。

3、由于工作面向斜、背斜逐渐向溜头方向移动,并且高差逐渐变大,带动工作面的局部倾角变化在15°~21°,使工作面变长,运输机尾逐渐向工作面方向缩短,引起溜尾支架调斜。

4、由于工作面向斜构造,造成低洼处积水。

5、煤层结构不稳定,工作面上方煤层松软,支架不易逮顶。

6、市场经济疲软煤质差限制工作面出煤的时间。

三、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案针对1902工作面目前状况,提出的施工技术方案如下:1、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在工作面煤壁上方打眼,采取注波雷因材料加固煤壁,增强顶板的稳定性。

2212回采工作面安全评价报告

2212回采工作面安全评价报告

2212综采工作面安全评价报告阳煤集团南岭煤业有限公司报告完成日期:二零一四年七月评价人员评价组组长:李素兵评价组成员:韩中伟薛关军明俊智李玉春李宝平韩玉林张永忠王强张永生孟祥杰高建生刘雄辉报告编制人员:靳文王忠吴军邢利鹏刘强武文斌潘建峰陈瑞龙编制说明按照集团公司《关于晋北公司特厚煤层浅埋深开采地表沉陷问题综合治理的会议纪要》文件要求,及晋北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回采工作面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回采工作面安全评价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为有利于加强2212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切实达到安全预评价的目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该工作面本质安全程度,特对2212工作面的回采情况进行了安全预评价,并编写此《2212综采工作面回采安全评价报告》。

《2212综采工作面回采安全评价报告》的评价依据为《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并结合集团公司、晋北公司和南岭矿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2212综采工作面回采安全评价报告》主要针对2212工作面及其外围300米范围内生产过程中,井上、下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为了全面、细致、准确的完成评价工作,特成立安全评价小组,具体组织机构如下:组长:李素兵成员:韩中伟薛关军明俊智李玉春李宝平韩玉林张永忠王强张永生孟祥杰高建生刘雄辉编制人员:靳文王忠吴军邢利鹏刘强武文斌潘建峰陈瑞龙职责分工:组长全面负责安全评价工作,组织召开安全评价会议,最终组织各成员汇总分析、判断,制定具体可行的防范措施。

各成员主要针对各自分管专业,结合相关规定及本矿实际情况,对各环节进行安全评价,提出防范措施及建议。

南岭煤业有限公司二零一四年七月第一章工作面开采条件第一节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羊圈村以北350m左右,米家庄以西950m左右。

该工作面北部和西部距离矿界约45m和156m。

2、工作面参数2212工作面走向长度为858米,采长150米。

111202地质说明书

111202地质说明书

111202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C12水平名称一水平采区名称一采区工作面名称111202采煤工地面标高(m) +1386 工作面标高(m)+1070地面位置该工作面地面位置距矿办公楼约500m处。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位于1采区东翼,东为地面露头,西为一采区西翼111201掘进工作面,北为井田中部,南为采空区。

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地面无建筑物及构筑物。

111202采煤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影响分析经过日常的水文观测和巷道揭露情况及其实际钻探情况,111202采煤工作面不存在大的水害威胁,主要出水为地表渗透为主的充水。

在回采过程中按时开展水文观测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因上覆c8煤层未进行开采且为突出煤层,故在回采过程中加强邻近层瓦斯治理工作。

采面走向长度700米,倾斜长度115米,可采面积80500米2,比重1.4,可采储量157780吨。

长(m) 700 宽(m) 3.8 高(m) 2.8 断面(m2) 10.64煤层情况煤层平均厚(m)1.4煤层结构(m)单一结构煤层倾角(度)35-4238可采指数 1变异系数(%)稳定程度稳定C12煤:煤层颜色为黑色、条痕灰褐色,半金属光泽为主,具宽条带及少量条带结构,裂隙面多为方解石脉充填。

阶梯状断口为主,性较脆,为半亮型至光亮型煤,单一结构,厚度稳定。

煤质情况M A V Q S 2.64%15.93%7.64%29.56 0.52%煤层顶底板情况顶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顶板泥质粉砂岩、粘土岩1.4 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状,泥质结构。

底板粘土岩、粉砂质泥岩2.7 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缓薄状层理。

地质构造情况从目前掌握的地质资料来看,111202区域范围内无大断层,预计小断层和褶曲构造发育。

构造名称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落差(m)影响程度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水措施 1、该工作面距地表较近,回采过程中加强地表检查,及时处理地表影响。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1.五灰突水系数计算:五灰厚9.0~11.1 m,平均厚9.9m,上距102煤层底板17.3~26.3m,平均厚21.7m,取近五年北风井84-水1五灰钻孔水位+35 m,计算五灰突水系数为:
根据公式:
T———突水系数,MPa/m
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取0.67~0.77
M———底板隔水层厚度,m,取最小隔水层厚度17.3 m、最大隔水层厚度26.3m
三、底板注改情况
1.钻探情况
隔水层厚度:该面隔水层厚度为17.3~26.7m,平均厚21.7m,自上而下分别为粘土岩、粉砂岩、中砂岩,其中粘土岩厚2.0~4.9m,平均3.2m,遇水易膨胀,粉砂岩9.1~25m平均14.6m,间夹11煤0.3 m,中砂岩2.0~5.2m平均3.9m。
五灰含水层厚度:五灰厚9.0~11.1 m,平均9.9m,是威胁工作面的主要含水层。
3、煤管科开采前要充实和加强铁路维修力量,并将充填材料堆放在铁路两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对铁路及铁路桥涵的维修工作。
4、工作面回采前要提前通知农事部门,农事办应提前查看工作面上方建筑物、农耕及地铁路等回采前的状况。在回采期间要随时观察损坏变化情况,协调因下沉可能造成的农事纠纷。


1、XX中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1:200)
3. 过f1断层前要编制专门措施,断层上下两盘各10m铺垫板梁。
4. 现场要备有150块木垛料(规格:1.5*0.2*0.15),并实行挂牌管理。
5.
瓦斯
XXXXX有限公司历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2012年鉴定结果:矿井瓦斯最大相对涌出量为2.36m3/t,二氧化碳最大相对涌出量为6.10m3/t。矿井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为3.61m3/min,二氧化碳最大绝对涌出量为9.35m3/min。预计本采煤工作面中,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为0.01m3/min,二氧化碳最大绝对涌出量为0.9m3/min。

22120回采地质说明书

22120回采地质说明书
稳定程度
较稳定
该工作面主采2+3号煤层,煤岩总厚度3.48米,2号煤厚度平均为2.15米,2号、3号间距0.20m~0.50m,3号煤平均厚度1.00米。工作面沿2号煤顶板和3号煤底板回采。
煤质情况
灰份
Ag(%)
挥发份Vdaf
(%)
发热量QrDT
(MJ/kg)
硫份St.d
(%)
胶质层厚度Y(mm)
工业牌号
1.2m
正断层
影响较大
陷落柱情况
编号
位置
长轴
短轴
面积
备注
E
403m2
影响较大
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水措施
工作面底板标高870-904米,奥灰水静水位标高870米,工作面不带压。主要出水水源为2#煤层上部砂岩裂隙水,局部地段,顶板会有淋滴水现象,回采中遇到陷落柱时,必须先探后采,以防构造导水。
m
倾向长
m
面积
m2
厚度
m
容重
t/m3
基础储量
(万吨)
回采率
(%)
可采储量
万吨
1
455
229
104446
3.15
1.36
44.74
95
42.50
物探情况
工作面进行过一次坑透,经坑透在切眼向外0—200米为EⅠ坑透异常区,290—350米范围内为EⅡ坑透异常区。
钻探情况
已在22120轨道顺槽、皮带顺槽向工作面70米范围对EⅠ坑透异常区进行了钻探验证,根据钻探分析预计没有构造影响,现正在对EⅠ坑透异常区中部进行钻探验证,EⅠ坑透异常区钻探结束后将对EⅡ坑透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
18.65
25.59

2110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2110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邯矿集团聚隆公司2110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编制单位:防突区编制日期:2012年3月2110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编制:年月日防突区:年月日审批钻机队:年月日通风区: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地测副总:年月日通风副总:年月日回采副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总经理:年月日第一章2110工作面概述1.1地质概况2110工作面为一单斜构造,煤岩走向为N10° w至N10°E,倾角0。

〜10°倾向E。

南部倾角较大北部倾角较小。

根据2108运巷和2112风巷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地质构造以正断层为主,工作面走向长280m,倾斜长150m,面积47400 m2 ,开采标高-166〜-199 ,开采垂深328〜383m。

煤岩走向为N10° w至N10° E,倾角0°〜10°倾向E。

本面2#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下石盒子组底界60m左右,下距山西组底界14m,煤层厚度0.8〜5.0 , 一般煤厚4.1m。

煤质为无烟煤,具玻璃光泽,沥青光泽,参差状断口,半坚硬,为块状和粉状,外生裂隙发育,性脆,煤岩组分多为亮煤组成,镜煤和暗煤次之,属半亮型,条带状结构,容重1.71t/m 3。

2110工作面西以2108采空区为邻,东以2112采空区为界。

1.2瓦斯地质表-1 瓦斯地质情况1.3工作面简述2110工作面总长约280m 2110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回采,走向长280m 斜向长150m 采高4.5m,可采量34万吨。

1.4通风系统2110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系统,瓦斯涌出量预计为5m/min左右,工作面计划供风量为1000n3/min。

(附通风系统图)。

通风路线:副井(混合井)T运输大巷T轨道上山T 240车场T北翼集中运巷—2110运巷T 2110工作面T 2110风巷T北翼集中风巷T回风上山T总回风巷T风井T地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1 2-1煤顶板侏罗系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
3.2沉积研究成果分析
根据《葫芦素矿井沉积相与富水规律研究报告》中沉积研究分析,按照钻孔揭露地层的砂地比数据,进一步对21102工作面顶板85m范围内的直罗组下段、延安组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分区,见图3-2、图3-3。

由图3-2可以看出,21102工作面整体延安组三段含水层富水性属于中等,只有在运输顺槽附近,HK23号钻孔以北300m范围富水性属于强富水性,其影响范围较小。

图3-2基于沉积地质研究的延安组三段富水性分区图
由图3-3可以看出,21102工作面整体直罗组下段含水层富水性属于中等~强,其中H07钻孔和H17钻孔之间的范围富水性属于强富水性,总体上位于工作面中部偏北的位置,在运输顺槽一侧,该富水区位于距离切眼1790m~3800m的范围内,在回风顺槽一侧,该富水区位于距离切眼2290~3900m的范围内,富水区长度为1800m左右。

工作面其他范围富水性中等。

图3-3基于沉积地质研究的延安组三段富水性分区图
3.3顶板放水孔成果分析
根据钻孔施工以及疏放水情况分析,在试验钻孔中,H5、H6和H8终孔涌水量较大,为45-60 m³/h,水压较高,为4.2-4.6MPa,主要原因可能是2B16富水异常区的影响,有可能沟通上部含水层,导致水量和水压均较大;H7、Y5、Y7、Y8、Y9、Y10这6个钻孔的水量在10~30m³/h之间,水压均在1~3Mpa之间;H4和Y6两个钻孔,由于终孔垂深小于80m,终孔时水量小于5m³/h。

根据钻孔涌水量随垂高的变化情况,绘制钻孔涌水量随垂高的变化曲线图,见图3-4。

由图可知,垂高小于80m时,钻孔涌水量绝大多数小于20 m³/h,最大为28 m³/h(Y9钻孔);垂高大于80m时,钻孔涌水量较大,为45-60 m³/h(H5和H6钻孔)。

图3-4钻孔涌水量随垂高的变化曲线图
根据试验钻孔的钻探资料可初步推断,2-1煤层顶板以上0-92.5m范围内分布有2-3个含水层,第1个含水层位于直罗组与延安组界面附近,单个钻孔揭露出水量大部分均在1 m³/h以内,个别钻孔水量相对较大,Y9孔垂高33m时出水量8m3/h。

第2层含水层位于2-1煤层顶板以上40-80m段,所有钻孔水量均在20 m ³/h以内。

第3层含水层位于2-1煤层顶板以上80m-94m段,富水性较强,水压较大。

H5孔终孔水量60 m³/h,终孔压力4.6MPa;H6孔终孔水量45 m³/h,终孔压
力4.2MPa。

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表3-1顶板疏放水钻孔分析含水层情况表
含水层编号距离煤层顶板高度富水性
第1层含水层12-33m 弱
第2层含水层40-80m 较弱
第3层含水层80m-94m 较强
3.4顶板放水孔实验成果综合分析
为了研究21102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葫芦素煤矿于2015年10月29日至11月10日开展了首采工作面放水试验。

此次放水试验为群孔叠加放水试验,顶板延安组、直罗组砂岩含水层混合放水。

整个过程历时11天22小时。

试验过程中,设置放水钻孔三个,H5、H6、H8。

观测钻孔(含地面孔)6个。

试验放水总量6026.3m³。

试验结果表明,21102工作面运输巷一侧与回风巷一侧地层渗透性差异较大,连通性弱,煤层顶板含水富水性极不均一,富水性分区条带性明显。

地质测量工作委托书
中天合创煤炭分公司葫芦素矿2110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
审核:
地测站: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编制单位:
接到委托书时间:
提交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