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阅读题及答案
文学与哲学 唇亡齿寒
文学与哲学唇亡齿寒甘肃省庆阳市赵远兴【原文】“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
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
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左传·僖公五年》【大意】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哲理评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着。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
第二,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虞国国君只看到了美玉和宝马,没有看到虢国一旦灭亡,可能会殃及自己的国家,结果是贪小便宜,国灭身亡。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将相和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将相和课外阅读题及答案赵奢秉公执法(节选)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态度十分骄横,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十分气愤,大声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田税,我就按国法从事!”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与闹事的人·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避?”他主动到平原君家,劝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缴纳田税,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缴租纳税,国家才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也是您所希望的呀·”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他把赵奢推荐给赵王,统管全国赋税·(选自《史记故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秉公执法”的“秉”字意思是()①拿着,握着·②掌握,主持·③姓·2.把画线句子改成反问句·3.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赵奢怎样的品质?4.平原君把赵奢推荐给赵王时,可能会怎样说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参考答案】1.②2.国家强盛,这不也是您所希望的吗?3.本文主要写了赵奢依法惩处平原君的管家和说服平原君两件事,表现了赵奢秉公执法、不畏强权的品质·4.示例:大王,赵奢忠于职守,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敢于秉公执法,不畏强权,这样的人值得重用啊!唇亡齿寒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ó)国和虞国·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然就会随着灭亡·晋国的军队不可以招致,强盗寇贼不可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號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虞公依然不肯接受这一劝谏·宫之奇眼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选自《文字上的中国成语》中国铁道出版社)1.“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常用来比喻·2.宫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是怎样比喻虢国和虞国两国的关系的?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晋国想要攻打,必须经过,于是送了作为礼物,请求借道·结果晋献公在灭掉后,又灭掉了·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5.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呢?举出几个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参考答案】1.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2.官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把虢国和虞国两国比喻成嘴唇和牙齿一样·3.虢国虞国美玉和名马虢国虞国4.示例: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险·弱小的势力应该相依为命,联合对抗外敌,否则就会被逐个击破·5.示例:荆轲刺秦王破釜沉舟纸上谈兵。
唇亡齿寒现代文阅读理解
原文: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曰:“是吾宝也。
”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
”公曰:“宫之奇存焉。
”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且少长于君,君昵之。
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不为道,入自颠柃,伐溟三门。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
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
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
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以上僖公二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
解析:唇亡齿寒的典故流传至今,所揭示的意义非凡。
的确,小国要生存,除了找一个靠的住的大哥之外,联合周边的兄弟也实非必须,如若一个不够,那就组个群,团结力量大,大国即便觊觎,也不敢轻举妄动。
如东盟,如欧盟,皆如此。
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就有形成联盟的内在动力,他们或许没听过唇亡齿寒的故事,但是他们必定懂得唇齿相依的道理。
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答案
原文:唇亡齿寒,言其相依者也。
唇,口之边也;齿,口中之物也。
唇亡,则齿寒。
盖唇与齿相依,唇存则齿固,唇去则齿孤。
故人曰:“唇亡齿寒,其义自见。
”翻译:唇亡齿寒,说的是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
唇,指的是嘴巴的边缘;齿,指的是口腔中的牙齿。
唇亡,则齿寒。
这是因为唇与齿相互依存,唇在则齿稳固,唇去则齿孤单。
因此人们说:“唇亡齿寒,其义自然显现。
”解析:此句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为:“唇亡齿寒,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是比喻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文言文中,“唇亡齿寒”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唇与齿的关系,就像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样,一方的危机往往会导致另一方的危险。
这句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利害攸关的关系。
具体解析如下:1. 唇亡齿寒:唇亡,指嘴唇不存在;齿寒,指牙齿感到寒冷。
这里用嘴唇的消失来比喻一方的困境,牙齿的寒冷则比喻另一方的困境。
2. 相依:指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靠。
3. 唇与齿相依:比喻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
4. 唇存则齿固:意思是说,如果嘴唇还在,牙齿就会稳固。
5. 唇去则齿孤:意思是说,如果嘴唇不存在,牙齿就会孤单无依。
6. 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这个道理自然显现出来。
总之,“唇亡齿寒”这一成语生动地表达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利害攸关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种关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中考语文试题课外文言文完整版附带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课外文言文完整版附带答案201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1.(2010·武汉市,9-11,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全品中考网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斥逐之追赶B.富人病且死将要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多么D.不复有故态原来的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A.何以战B.不以物喜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全品中考网D.以塞忠谏之路11.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答案】9.A 10.C 11. A2.(2010·江苏省南京市,9—12,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类文阅读二(4篇,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类文阅读二母亲架设的桥(节选)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chéng)上,自己浸没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
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3小时光景。
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
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
谷里也有旱地,母亲种上了甘薯、萝卜之类。
上那儿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
上面架着桥,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会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
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
到时候,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必定从哪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
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一座坚固的红土桥了。
约莫过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一排排露出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
而且,桥在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
母亲把这些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吃。
母亲在她的一生中,把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不知修过多少回!不论哪天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
因此,那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童年——()田埂——()依赖——()2.“性命攸关”是指。
作者说这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是因为。
3.用“”画出文中表现母亲种地环境恶劣的语句。
4.文中的桥建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修建成的?5.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唇亡齿寒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ó)国和虞国。
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
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
【经典诗句】《宫之奇谏假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宫之奇谏假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
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
1、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假:借)B、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从:跟随)C、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浓郁的香气)D、虞不腊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 是寡人之过也②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① 以其无礼于晋② 宫之奇以其族行C、① 桓庄之族何罪② 虢,虞之表也D、① 师还,馆于虞②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3、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
唇亡齿寒阅读题及答案
唇亡齿寒阅读题及答案《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唇亡齿寒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唇亡齿寒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唇亡齿寒》阅读原文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曰:“是吾宝也。
”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
”公曰:“官之奇存焉。
”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转,伐鄍三门。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
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
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犯丰絮,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紧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
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唇亡齿寒》阅读题目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府: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B.晋不可启,寇不可玩——玩:把玩C.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保:通“堡”,作动词用,据守D.师还,馆于虞——馆:作动词用,住宿用膳,此处指驻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萄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太医以王命聚之B.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桓侯遂死C.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D.乃使苟息假道于虞/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虞公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一组是( )①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②官之奇谏,不听,遂起师③君昵之,虽谏,将不听④晋,吾宗也,岂害我哉⑤弗听。
唇亡齿寒文言文阅读答案
唇亡齿寒文言文阅读答案唇亡齿寒文言文选自《韩非子》,唇亡齿寒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唇亡齿寒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唇亡齿寒》文言文阅读材料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
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
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
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
⑤德,恩德。
⑥取,攻占。
《唇亡齿寒》文言文阅读题目2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假道于虞而伐虢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①②2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唇亡齿寒》文言文阅读答案23.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采分点为“假”“伐”“反”,译为“借”“攻打”“返回”,各1分;其它文从字顺得1分)24.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1分)示例一唇亡齿寒。
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示例三假途灭虢。
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唇亡齿寒》参考译文晋献公用垂棘出产的上等美玉,借道虞国去讨伐虢国,虞国士大夫宫之奇劝谏国君说:“大王不能答应(晋献公)啊。
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而保不住。
虞虢两国是近邻,相互救援是为了各自的生存,并不是互施恩惠。
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
”虞国君不听宫之奇的意见,接受了美玉让晋军畅通无阻地通过虞国,前去攻击虢国。
晋国夺取了虢国之后,又反过来灭掉了虞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1.(3分)根据拼音写词语。
qīng tíng chàn dǒu nān kān fàng sì2.(3分)请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A燕(yān)京B停泊(bó)C供(gòng)给D威吓(hè)(2)A爱憎(zēng)B胚(pī)胎C丞(chéng)相D造诣(yì)(3)A桅杆榜文B签字策划C呐喊吆喝D手揽胸膛(4)A船舱苍库B小艇挺脱C鼻涕剃刀D监狱兼职3.(3分)在“遨游汉字王国”学习活动中,小睿和曼曼互相帮助,共同提高:(1)小睿搜集了一些由意思相同的汉字组成的词语,可是曼曼却告诉他其中有一组加点字意思与词语意思并不同,你能帮他找出来吗?A.吾盾之坚坚固B.溺而不返返回C.冀复得兔重复D.守株待兔保守(2)小睿也帮曼曼找出了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毛主席在决定是否出兵帮助朝鲜时说:唇亡齿寒,不能见死不救。
B.别再模仿那些歌星了,小心有人取笑你东施效颦,那就得不偿失了。
C.这部作品烂得不能再烂,大家纷纷吐槽,真是有口皆碑。
D.他面带微笑,如坐春风,琴音中自有一股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的味道。
4.(3分)先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再用上其中一种方法描写你记忆中的月夜。
(1)“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运用了动态描写,突出了小艇的快。
(2)“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运用静态描写,表现荷兰牧场静谧祥和。
5.(8分)请根据课内积累内容填空。
(1)“诗言志,歌永言,,律和声”。
王昌龄《从军行》中,表现边塞将士誓死杀敌气概的诗句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则表达了诗人的心情,王维用“月出惊山鸟,”刻画了静中有动的美,杨万里“敲成玉磬穿林响,”则充满着一种音乐的美感,“牧童归去横牛背,”当音乐与诗成为一个整体,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阅读附答案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5分)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①。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③,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④于宝与马,而欲许之。
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
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⑤也。
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
’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
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
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
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⑥亦薄长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
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
③庭实:把贡献、赠送的东西陈列在庭中。
④滥:贪求。
⑤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
⑥马齿:马的年龄。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分)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4分)(1)而求假道焉()(2)不可许也()(3)夫虢之不亡也,恃虞()(4)荀息伐虢,克之()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译文:小题4: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1分)小题5: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
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
(5分)【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参考答案:小题1:(共2分)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小题2:(共4分)(1)借(2)答应(3)灭亡(4)战胜小题3:(共3分)车依靠两旁夹车的木(才能前行),两旁夹车的木也依靠车(才有存在的意义),虞和虢两国的形势就是这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拓展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唇亡齿寒(节选)》,按要求作答。
唇亡齿寒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ó)国和虞国。
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
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
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然就会随着灭亡。
晋国的军队不可以招致,强盗寇贼不可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號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虞公依然不肯接受这一劝谏。
宫之奇眼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
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
(选自《文字上的中国成语》中国铁道出版社)1.“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
常用来比喻。
2.宫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是怎样比喻虢国和虞国两国的关系的?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晋国想要攻打,必须经过,于是送了作为礼物,请求借道。
结果晋献公在灭掉后,又灭掉了。
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5.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呢?举出几个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1.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2.官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把虢国和虞国两国比喻成嘴唇和牙齿一样。
3.虢国虞国美玉和名马虢国虞国4.示例: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险。
弱小的势力应该相依为命,联合对抗外敌,否则就会被逐个击破。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案例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案例一、单选题。
A.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D. 坐井观天。
答案:B。
解析:选项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一种孤立的观点,只看到局部而忽视整体,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选项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城门与池鱼之间存在着联系,失火这个事件通过一定的联系影响到了池鱼,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选项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一种孤立地看待病症的方式,没有从身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是联系的观点。
选项D“坐井观天”体现的是一种眼界狭窄,孤立地看待自己所处的小环境,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更广阔的天地。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强调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这一发展理念体现了()A.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答案:C。
解析:选项A:京津冀协同发展强调的是要注重区域之间的联系来实现发展,题干重点不是强调联系的客观性,而是强调利用联系去实现更好的发展,所以A不符合题意。
选项B: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不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可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B说法错误。
选项C: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各自为政的思维,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实现系统优化,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等效果,C正确。
选项D: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但不是起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D说法错误。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唇亡齿寒”所体现的联系的观点。
答案:“唇亡齿寒”体现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嘴唇和牙齿是相邻的两个部分,它们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当嘴唇不存在了(“唇亡”),牙齿就会因为失去了保护而受冻(“齿寒”)。
唇亡齿寒阅读理解
唇亡齿寒阅读理解
唇亡齿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它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这个成语源自《左传》中的一则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两个强大的国家,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有一次,晋国的大夫荀息到楚国访问,他与楚国的大夫伍奢交谈时说:“我听说‘唇亡齿寒’,如果晋国灭亡了,你们楚国也会跟着灭亡。
”伍奢听了很不以为然,认为晋国和楚国各自独立,互不相干。
荀息解释说:“两国之间的关系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紧密相连,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同样地,如果晋国灭亡了,楚国也会受到威胁。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孤立看待。
只有通过合作和互助,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推荐下载】唇亡齿寒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2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唇亡齿寒阅读答案篇一:201X语文西城二模试题及答案201X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二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22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0分)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精髓,它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历代华夏.儿女千百年来形成的处世哲学。
成语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也有些源自民间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它言简意赅,以简驭繁,以极少的文字传达丰富的内涵,成为汉语言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人们讲话、写文章都喜欢运用成语,是由于成语除了(甲),还(乙)。
而最能体现后者的,莫过于比喻的运用。
成语的比喻用法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明显的比喻。
例如?如虎添翼??门庭若市??归心似箭??味同嚼蜡?等,特点是带有?如??若??似??同?这类比喻词。
因此不管放在什么语言环境里,一眼就能看出是比喻。
这类成语生动形象,表达效果值得__①__。
更多的一种情况是运用成语的比喻意义。
什么叫?成语的比喻意义?呢?那就是一个成语由于它的比喻用法而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意义。
如?完(bì)归赵 ?出自蔺相如设法把国宝从秦国送回赵国的历史故事,后用来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这一比喻义用得多了,得到社会认可,就作为这个成语的固定意义确定下来了。
运用这类成语不仅能收到比喻的表达效果,还能提升语言的文化__②__。
1.文中加点字“髓”的注音和“完(bì)归赵”注音处应填入的汉字正确的一项是A.髓(sǔi)壁(声旁为“辟”,形旁为“土”)B.髓(suǐ)璧(声旁为“辟”,形旁为“玉”)C.髓(suǐ)壁(声旁为“辟”,形旁为“土”)D.髓(sǔi)璧(声旁为“辟”,形旁为“玉”)2.根据句意,依次填入①②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品位②品味B.①品味②品味C.①品位②品位D.①品味②品位3.对文中画线句标点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成语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也有些源自民间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B.成语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
阅读训练——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晋国和虢国的中间,隔着一个虞国。
有一次,晋国要去攻打虢国,向虞国去借路。
晋国的国王怕虞国不肯答应。
晋国的臣子荀息向国王献计说:“你如果肯把那块垂棘的玉石和那匹屈产的马,送给虞王,向他借路,他一定会答应的。
”国王说:“垂棘的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的那匹马,是我最好的一匹马。
如果虞国收了这两件东西,又不肯借路给我们,那时候怎么办?”荀息说:“他如果不答应借路,一定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收了,就一定会答应借路给我们的。
他收下了那也不打紧。
那块玉石,那匹骏马,只是暂时属于他们罢了,最后还是会归还我们的。
把玉石放在虞国,只不过是把它从内室移到外室,把马送给虞国,也只不过把马从内马圈关到外马圈里去罢了。
要把玉石、骏马拿回来,还是很容易的!”国王听了荀息的话,把礼物送去给虞国,然后问虞国借路。
虞王得了宝石和骏马,立刻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虞王身边的一位臣子宫之奇提出抗议说:“这样做是不对的!虢国是我们的邻邦,和我们的关系,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关连着。
如果借路给晋国去攻打虢国,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还能够保全吗?万万不能允许!”虞王并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
荀息带了兵马,立刻打下了虢国。
过了三年,晋国果然又兴兵去灭了虞国。
荀息把从前送给虞王的宝石、骏马都拿了回去,还给国王。
国王摸摸宝石,拍拍马背,很得意地说:“玉石倒还是这一块;不过,这一匹马,老了些了,多长了几颗牙齿啦!”虞国的灭亡,就是为了贪眼前的小利,不考虑长远利益的缘故。
(选自《吕氏春秋》)读读想想l.晋国国王为什么要送玉石和宝马给虞国?2.宫之奇提出了什么样的抗议?练练写写二、写出近义词。
允许——立刻——容易——三、加标点。
1.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的那匹马是我最好的一匹马2.国正得意地说玉石倒还是这一块不过这一匹马老了些了多长了几颗牙齿啦词语仓库庆贺惋惜丁零零大举入侵映落清晰落下来得意洋洋参考答案:一、d1 y@ng z( chu2n su0 bi4n y(n x( l0n b1ng y2 ch!二、答应马上简单三、1.;,。
【2018-2019】阅读答案唇亡齿寒-word范文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阅读答案唇亡齿寒篇一:201X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荀巨伯探病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与,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值胡贼攻郡( ) (2)贼既至( )(3)一郡并获全()2、用现代汉语将下列句子译出。
(4分)(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请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巨伯的行为。
(3分)(二)王冕传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1)父命牧牛陇上()(2)琅琅达旦()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3、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4分)(1)第一件事(2)第二件事(3)启发(三)师旷问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加点的字。
(2分)(1)问于师旷()(2)如日出之阳()2、晋平公想学习,但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为何他有这样的担心?(2分)3、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为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2分)4、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2分)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3分)(四)草书大王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初中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唇亡齿寒”比较阅读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唇亡齿寒”比较阅读及答案(丹东市)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
【甲】十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丹东市)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问题19-21。
【[a] 十年春天,奇石袭击了我。
总战争,曹贵。
村民们说:“肉食者找它有什么问题?”桂说:“肉食者是卑鄙的,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而且公爵说:“虽然这个大大小小的监狱不能被观察到,但它必须充满感情。
”。
回答:“忠诚也属于你。
”。
你可以战斗。
如果你打架,请跟着。
"【乙】秦朝进攻,赵昌平,齐、楚救之。
秦冀说:“如果齐和楚救了赵,如果他们接吻①, 他们会撤退;如果他们不接吻,他们就会攻击。
“赵家没什么吃的,请在齐国小米,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说:“还是听秦兵的话为好。
如果你不听,秦兵就不听。
这是秦朝的计划。
此外,赵在齐国的存在是隐藏的,他的牙齿有嘴唇。
如果他的嘴唇死了,他的牙齿就会变冷。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
②却:退。
③隐蔽:指屏障。
十九.解释课文中下列附加单词的含义。
(4分)⑴肉食者鄙(2)天佑也(3)及齐不听(4)苏钦伟齐王曰二十.以下是所选文本中带下划线的句子。
请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写在答题纸上。
(4分)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秦国攻击赵昌平,齐国和楚国救了他。
21.阅读[a]【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一)文言文(共10分)19.(1)谦逊。
这指的是近视。
⑵赐福,保佑。
(3)但是,但是。
⑷对……说,告诉。
(每词1分,共4分)二十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分)(2)秦国攻打赵国昌平,齐国和楚国(联军)拯救了赵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唇亡齿寒阅读题及答案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唇亡齿寒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唇亡齿寒》阅读原文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曰:“是吾宝也。
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
公曰:“官之奇存焉。
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转,伐鄍三门。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
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
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
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犯丰絮,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紧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
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
许晋使⑥虞不腊矣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⑥D.②③④⑤4.下列是对原
文内容的理解概括和推论,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写晋国两次假道于虞,前略后详,十分得当。
B.晋国的大夫苟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骏马和垂棘出产的宝玉作礼物,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虞公欣然接受,爽快答应,可见自占以来,华夏民族就“礼尚往来。
C.虞公利令智昏,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引狼入室,导致国灭身辱,真是咎由自取。
他是一个既贪且愚、可鄙可笑的国君。
D.晋献公虚伪狡诈,以宝物为诱饵,引诱虞公上当,对外扩张,灭掉虢、虞,是一个贪得无厌值得抨击的国君。
E.宫之奇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精心设譬,巧妙劝谏,但虞公始终不听。
尽管无力回天,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位善于料事、见识高超的忠诚能干之臣。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呢之,虽谏,将不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唇亡齿寒》阅读答案 1.B2.A3.D4.BD5.(1)官之奇这个人,性格懦弱,不能坚决进谏劝阻,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只是对他亲昵,即使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的。
(2)虢国是虞国的邻国,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
晋国的贪婪的野心不能让他打开,外敌入侵不能忽视。
干一次错事已经够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所说的“牙床和颊骨相互依存,嘴唇缺了,牙齿就会寒冷,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
猜你喜欢:1.素颜如雪阅读题答案2.从你的唇膏形状看出你的性格测试题及答案3.最暖心的事阅读题答案4.《唇亡齿寒》阅读答案5.《梁尝有疑狱》的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