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污染天气形成原因与危害专题讲座
霾害已成大问题,如何有效认识和预防——2023年防霾主题班会教案
霾害已成为大问题,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威胁。
现在,人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有效认识和预防霾害。
在我们2024年的防霾主题班会教案中,我们将会讨论以下几个方面:霾害的成因和危害、有效认识霾害、如何预防霾害。
一、霾害的成因和危害霾害主要由人类活动和天然气象因素引起。
人类活动包括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等,这些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气溶胶,进而形成霾的主要成分之一——PM2.5。
天然气象因素包括静稳天气和沙尘暴等,这些气象因素会引起PM2.5的进一步沉积。
霾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霾对呼吸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引起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发生。
霾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二、有效认识霾害为了能够有效预防霾害,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霾害的严重性。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霾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生命的威胁。
2. 霾会影响全社会的运转,包括交通、生产和社交等。
3. 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
三、如何预防霾害为了有效预防霾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增加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不乱扔垃圾、尽量使用环保产品等。
2. 减少汽车的使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骑车出行等。
3. 室内加强通风换气,减少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时间走出户外。
4. 政府加强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强化监管力度等。
2024年防霾主题班会教案结束了,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到霾害的严重性,并想办法有效预防霾害的发生。
未来,我们希望大家都能为保护环境、预防霾害贡献自己的力量。
雾霾成因、危害和预防PPT课件
雾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雾霾中的污染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 响生态平衡。
雾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雾霾天气会导致交通拥堵、航班延误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活动。
政府、企业和个人在防治雾霾中的作用
清洁能源技术创新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清洁能源的转换效率 和稳定性。
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
建立环境监测网络
在重点区域和城市设立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状 况。
预警预报系统
根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防护措 施。
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雾霾天气应急响应机制,采取限产、限行等措施,减轻雾霾影 响。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运 行效率等手段,减少能用
对余热、余能进行回收利用,提 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能源结构调整
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发 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发展清洁能源
推广清洁能源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 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优化能源配置
根据地区和行业特点,合理配置能源结构,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宣传教育
01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途径,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雾霾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倡导绿色出行
02
鼓励公众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
动车排放。
参与环保活动
03
组织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雾霾治理和环境保
护。
05
结论
雾霾防治的紧迫性
雾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实用资料】雾霾形成原因及危害PPT
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由于生殖泌尿系统是人体代谢最快的组织,当由外界吸入的颗粒进入人体血液循环时首先要受影响的就是生殖泌尿系统,会引起一系列生殖泌尿系统病变。
1952年英国伦敦雾霾事件 仅仅四天时间,死亡的人数就达4000多人。
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出现车量追尾相撞,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对大家出行造成不变,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
雾霾的治理
雾霾的治理
1.加强及完善雾霾天气预告标准系统。
2.投入专项资金,针对雾霾天气,成立专项防治研 究科研机构。
3.各级医院应建立并针对雾霾天气而引起的疾病, 进行专题研究与专项防治。
4.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渐次进行技术改造及迁 移,对重点污染企业强行关停。
5.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鼓励清洁能源项目研发。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雾霾事件 加强及完善雾霾天气预告标准系统。
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一个星期内就有60
仅仅四天时间,死亡的人数就达4000多人。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有个结论,空气中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的脑功能就会衰老3年。
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接触面积较大。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雾霾事件
在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内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
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
最新雾霾知识培训防霾知识学习讲解
最新雾霾知识培训防霾知识学习讲解雾霾是指由大气中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组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雾霾知识,掌握有效的防霾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最新的雾霾知识培训,讲解防霾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雾霾问题。
一、雾霾的成因和危害1. 成因雾霾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烧污染、沙尘天气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中,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2. 危害雾霾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方面。
长期接触雾霾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此外,雾霾还对植被和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二、雾霾防护知识培训1. 雾霾认知了解什么是雾霾、雾霾的成因和危害,可以通过官方媒体、科普书籍、互联网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要提高公众对雾霾问题的认知,加强对雾霾防护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升大家应对雾霾的能力。
2. 室内防护雾霾天气,可以通过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佩戴口罩等措施,减少室内外空气的交流。
同时,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也很重要,可以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3. 室外防护在雾霾高发期,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避免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
如果需要外出,可以佩戴防尘口罩、戴上帽子和墨镜,减少吸入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脸,可以减少传播病菌的风险。
4. 健康饮食饮食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雾霾的作用至关重要。
应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类食品。
同时,合理搭配膳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保持营养均衡。
5. 政府行动政府在应对雾霾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部门应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对污染企业和车辆的监管,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于雾霾天气,政府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灰色雾霾的认识与防护教育PPT
若素素材
02 雾形成的条件 若素素材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 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 能 容 纳 的 水 汽 量 是 6.36 克 ; 而 气 温 是 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 水汽量是17.30克。
什么是雾霾
1、霾的定义:
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天
雾:雾是由小水滴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的 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此雾呈乳白色,青白色。
霾:霾是由各种化合物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 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黄色,橙灰色。
雾与霾的区别
三、含水量的区别
雾:相对湿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气悬浮物。 霾:相对湿度(含水量)小于80%的空气悬浮物。
相对湿度介于80%-90%的为雾霾混合物。
3.雾霾的危害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雾霾的危害
历史事 件1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若素素材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 若素素材
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 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这种 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 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霾:霾在空气中均匀分布,颗粒较小,密度较低, 对光线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没有雾大,能见度较低, 一般在十公里之内。
雾:由于小水滴质量较大,受重力作用,云会 贴近地面,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到二百米。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一、引言近年来,灰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环境问题中的关键挑战之一。
灰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以及控制治理措施,以期提高公众对灰霾问题的认识,并为灰霾治理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二、灰霾天气成因灰霾天气主要由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气候条件共同作用形成。
主要的污染物源包括工业废气、机动车辆排放、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并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聚集,从而形成灰霾天气。
三、灰霾天气的危害1. 健康影响:灰霾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尤其对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更为严重。
长期接触灰霾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以及免疫系统的损害。
2. 生态系统破坏:灰霾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灰霾中的污染物会渗入土壤、湖泊和河流,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植物和动物无法正常生存。
3. 经济损失:灰霾天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灰霾天气会影响能见度,妨碍交通运输,造成航班延误和车祸事故增加。
同时,灰霾天气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四、灰霾天气的控制治理1.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实施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同时,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和其他高污染物能源的依赖。
2. 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治理,推广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减少机动车的污染排放。
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能源节约和清洁生产的力度,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4. 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建立健全的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了解大气污染的变化和趋势,为灰霾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灰霾天气的成因复杂,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雾霾危害及应对措施PPT课件
大气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干湿沉降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 生生物的生存。
气候变化加剧
01
温室效应增强
雾霾中的某些成分如黑碳等具有吸热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并重新辐射
红外线,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加剧温室效应。
02 03
大气稳定性增加
雾霾天气通常伴随着逆温现象,即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上空,使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 物扩散。
心脏负担重
长期吸入雾霾可使心脏负 担加重,容易出现心悸、 胸闷等症状。
血栓形成
雾霾中的颗粒物可促进血 液凝固,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进而引发心脑血管 事件。
其他健康问题
免疫力下降
生育和发育问题
长期吸入雾霾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易感染疾病。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雾霾环境可能 对生殖系统和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系统。
大气能见度降低
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导 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交通和日
常生活带来不便。
生态环境破坏
植物生长受阻
雾霾中的有害物质会对植物叶片造成损伤,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产量减少。
动物生存环境恶化
雾霾天气使得动物呼吸的空气质量下降,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同 时,雾霾还会对动物的觅食和繁殖等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强化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和公正性。
3
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合作
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共同应对 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 向转型升级。
《2024年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范文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篇一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灰霾天气现象在我国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灰霾天气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将就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进行探讨,以期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灰霾天气的成因1. 气象因素: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静风、低湿、逆温等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在空气中积聚,形成灰霾。
2. 排放源: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产生的污染物是灰霾天气的主要来源。
其中,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扬尘等都是形成灰霾的重要污染源。
3. 地理环境:一些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如山脉、河谷等地形,容易造成污染物在该地区积聚,从而形成灰霾天气。
三、灰霾天气的危害1. 健康危害:灰霾天气中的颗粒物(PM2.5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可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长期暴露于灰霾环境中,还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2. 环境影响:灰霾天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动植物生长等。
此外,灰霾还会对建筑物的外墙造成腐蚀,影响城市景观。
3. 经济损失:灰霾天气导致的空气污染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经济损失。
如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增加等。
四、灰霾天气的控制治理1. 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控制灰霾天气的根本途径。
政府应加强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监管,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区域协同治理:灰霾天气往往具有跨区域性,需要各地政府加强协同治理。
通过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协同,共同应对灰霾天气。
3. 绿色出行:鼓励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污染。
4.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灰霾天气的形成和危害。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市民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共同参与灰霾天气的防治工作。
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化石燃料的消耗量随之猛增,汽车尾气、燃油、燃煤、废弃物燃烧直接排放的气溶胶粒子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气溶胶污染物与日俱增,使得霾现象日趋严重,城市大气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灰霾天气,这種以大气能见度降低为特征的现象,已引起我国民众和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1.霾的定义霾是由天然气溶胶(沙尘)与人为气溶胶(污染物)相互作用后,以细颗粒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溶胶。
中国气象局定义灰霾为:“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
2.霾的主要化学成分霾的主要成分是气溶胶(aerosol),气溶胶的主要成分是细颗粒,细颗粒中含有多種化学元素和化合物,除砷(As)、镉(Cd)、氟(F)、钴(Co)、镍(Ni)、铅(Pb)、硫(S)、氯(Cl)、溴(Br)、铯(Cs)、铡(La)、汞(Hg)、铬(cr)等无机元素及一些水溶性无机离子外,主要还有元素碳(EC)、有机碳(OC)、挥发性有机物(VOC)、多环芳烃(PAH)等有机化合物及生物物质细菌、病毒、霉菌等。
3.霾的成因灰霾是以细颗粒物(主要是PM2.5)为载体,与气象条件和污染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種危害型天气现象,是环境污染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的体现。
灰霾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但其实质是环境污染问题,霾的形成是污染因素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1霾形成的污染因素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是灰霾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类活动排放。
自然源主要包括灰尘、矿物、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物质;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植物秸秆、动物尸体和生活垃圾等)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以及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和生活中排放的有毒、有害颗粒物。
雾霾成因、危害和预防ppt课件
16
-
17
-
13
雾霾天气 的自我防护
-
14
雾霾天气的自我防护
1、雾霾天气少开窗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 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2、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
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 罩最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 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外 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
9
空气质量排行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五级,相对应空气质量 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 况越严重,
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0~50 Ⅰ 优 可正常活动 51~100 Ⅱ 良 101~150 Ⅲ1 轻微污染 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 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
雾霾成因、危害及预防
刘意帆 范峥 赖杨 黄安琪
-
1
中国气象局的数 据显示,今年以来, 全国平均雾霾天数 为 52 年 来 之 最 , 安 徽、湖南、湖北、 浙 江 、 江 苏 等 13 地 均创下“历史纪 录”。
-
2
雾霾中的西安
-
3
雾霾中的天安门
-
4
城市建筑物被雾霾笼罩
-
5
雾霾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影响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
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
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
大型运输 卡车等。使用汽油的小型车碰上
雾天,也很容易加重雾霾。工业生产排放
的废气。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
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
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
灰霾的成因、污染特征及健康危害
灰霾的成因、污染特征及健康危害灰霾的成因、污染特征及健康危害一、引言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导致的能见度下降和空气浑浊的现象,也被称为“雾霾”或“霾”。
近年来,灰霾问题愈发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灰霾的成因、污染特征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二、灰霾的成因1.大气污染物排放灰霾的主要成分是悬浮颗粒物,其中包括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焚烧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灰霾形成的重要原因。
2.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灰霾的形成和传输起到重要作用。
低温、高湿度和弱风等气象条件有利于颗粒物的积聚和滞留,使灰霾更易发生。
三、灰霾的污染特征1.能见度下降灰霾直接影响空气中的光线传播,使得能见度急剧下降。
在严重的灰霾天气下,能见度可能低至几十米,严重影响交通和户外活动。
2.空气浑浊灰霾使得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含量增加,严重时使空气呈现灰蒙蒙的状态,给人一种沉闷、不透气的感觉。
3.健康危害灰霾中的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特别是PM2.5颗粒物更易进入呼吸道,并附着在肺泡表面,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等。
长期暴露于灰霾中还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
四、灰霾对健康的危害1.呼吸系统影响灰霾中的颗粒物能够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长期暴露于灰霾中的人,尤其是老人、小孩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气促症状。
2.心血管系统影响灰霾中的颗粒物通过肺部吸入后,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灰霾环境中的人群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明显增加。
3.免疫系统影响灰霾中的颗粒物还可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长期处于灰霾环境中的人群容易患上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五、应对灰霾的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的使用等是减少灰霾污染的重要措施。
浅谈灰霾的形成和危害 20页PPT文档
灰霾的分布区域:
目前我国主要有四个地区灰 霾比较严重,分别是:京津 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 角地区与四川盆地。黄淮海 平原灰霾区和长江河谷灰霾 区,呈现融合之趋势,而两 个区域一旦融合,灰霾面积 将更广大,空气污染治理也 就更为困难。
灰霾的形成
灰霾的形成
灰霾的形成
全球空气质量地图
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接近每立方米 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在不同天气状况下拍摄的杭州 市区同一地点的对比照片
灰霾对人体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 支气管炎 哮喘 过敏性鼻炎 咽痛、鼻塞、酸痛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不思饮食等所谓“肠胃型感冒”
国际、国内的研究现状
大气棕色云和灰霾天气是继沙尘暴之后的又一跨境大气科学问 题,与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紧密相联,是生态环境 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灰霾的预防:
出现雾霾天气时, 尽量不要外出。特别是 老人和小孩,必须外出 时要戴口罩,不主张早 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 阳出来再开窗通风。饮 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 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 水果。
减少污染源,消减大气污染物。 是解决灰霾的根本之道。
让我们努力 还一个纯净天空
浅谈灰霾的形成和危害
南苑小学 陈昊铭
什么是灰霾?
灰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量极细微的干 尘粒等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 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被冷却达到饱和后, 凝结成无数小水滴而生成的,而霾的形成没 有水汽凝结核,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 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
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 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雾霾天气成因、对人的影响及预防ppt课件
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防止佩戴,由 于其为专业抗病毒气溶胶口罩,密闭性好, 戴上后容易呼吸困难,缺氧而感到头昏。
对于目前的这种天气,一些重点防犯对象可 以思索佩戴,如血液病患者等,普通人不需 求运用,做好尽量减少外出、减少活动量等 本身性防护就够了,假设要戴这种口罩,也 不宜佩戴时间过长,当觉得不适时就要及时 取下来。
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熄灭的情况下会产生很 多微小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有害物质就附着 在这些细颗粒物上。这是烟草烟雾的主要成分。这 些颗粒绝大部分直径只需1微米左右,属于PM2.5的 范畴。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 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
四:进入室内必做三件事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雾霾天气空气中污 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 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的 高,假设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话,人体 的汗就不容易排出,呵斥人们胸闷、血压升 高。
3.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 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加强,传染病 增多
二:减少户外锻炼。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要少 出门
雾霾天气气压低,能见度低,空气中悬浮大量尘埃等有毒 颗粒,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防止户外锻 炼,以免诱发慢性病得发作或加重。同样大雾天气压较低, 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做户外锻炼,以防止诱发 心绞痛、心衰。中等和重度霾天气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呵 斥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
认识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 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 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 时间长、保送间隔远,因此对人体安康和大 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中国灰霾的特征、成因及其控制对策讲义
1.2 0.8 0.4 0.0 0:00 6-11
散射消光所占 总体消光的比例
消光系数, km-1
2、形成灰霾的原因
450 400 350 PM2.5(μg/m3)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PM2.5 积聚模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0-16 积聚模N(/cm3) 12000
水平能见度低于1km
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雾滴尺度范围比较大,从几微米到 0.1-10微米 100微米,平均直径10-20微米左右。
雾滴对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具有 几乎相同强度的散射效率,因此, 雾呈现乳白色或者清白色。 当霾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0.2微米 左右)时,迎着太阳望去呈现黄或者红 色,当相对湿度较高时候,霾的粒径较 大(达到微米级),霾呈现白色。通俗 称“灰霾”。 除水外,还有矿物质、硫酸铵、硝酸铵、 有机物和碳黑等成分
Û ¾ ´ å ¤ Î È Ô Ç µ Ê Ï Ö ö û í ×Á ·Î Õ À
受体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正矩阵分解模型 主因子分析模型
Û ¾ ´ å ¤ Î È Ô Ç µ © ¢ £ Í À É Ä Ð ø ó Ê Ï Æ Ï ×Á
´ É Ö × Ô ³ ·Æ
光化学扩散模型
CMAQ CAMx WRF-CHEM
Chemical Species
secondary nitrate
secondary sulfate
OC EC NO3 SO4 NH4 Na Al Si Cl K Ca Ti V Cr Mn Fe Ni Cu Zn As Se Br Pb Mg
灰霭天气
消除: 干沉降 湿沉降
Company Logo
颗粒物的分类
1、总悬浮颗粒物:粒径多在100纳米以下,以 10纳米以下为主。 2、飘尘: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称为飘 尘。 3、降尘:能用采样罐采集的大气颗粒物,一般 直径大于10纳米,可自身沉降。 4、可吸入粒子: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 道的粒子,一般定义直径小于等于10纳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积极发展新型产业 —科技含量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合理的城市规划
研究城区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离→ 重污染的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 避免工厂排出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
充分考虑大气的扩散条件,预留空气通道
实施绿化造林,增加城市绿地。
理想的城市规划图
LOGO
城市灰霾天气成因分析与 防治措施
主讲人:卢亚骏、王万峰
分工情况
查阅资料: 段西嘉、排合日丁· 图拉江 PPT制作: 李争、艾合米丁· 外力 主讲人: 卢亚骏、王万峰
Company Logo
灰霾天气
建立完整、快速、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 实现区域监测信息共享
提高信息处理 自动化程度 从区域尺度 优化检测位点的分布
客观准确地观测 和评估空气质量
开发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
传统 做法 现状 趋势
单一污染物的控制策略 经历了消烟除尘、二氧化硫控制等过程
氮氧化物污染的日趋严重 兼顾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其他污染物
排放总量
及其二次污染
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气象 +PM2.5、臭氧、二次污染物
臭氧及其二次污染
臭氧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霾”专题讲座报道
1月10日,苏州市环境科学学会在华侨饭店举办了新一年的第一次学术讲座,出席这次讲座的有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近50人,由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自动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邹强主讲。
邹主任先从何为灰霾开始: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粒子形成的大气混浊现象,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灰霾形成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
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
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
灰霾造成以下几点危害:一是影响身体健康。
二是影响心理健康。
三是影响交通安全。
四是影响区域气候。
应对措施:首先,应建立灰霾指数预报和灰霾天气的预警机制;其次,应采取严厉措施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气体排放,以消除或减轻灰霾对城市的危害;同时城市群之间应统筹考虑灰霾的防治工作;最后,还应注意城市规划。
对于大众来说,灰霾天气时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树多草多的地方是较好的选择。
接着,邹主任介绍了苏州市的城市灰霾监测体系的建设情况:苏州实际上早在2007年就列入国家灰霾监测试点单位,市环保局也高度重视,目前灰霾监测体系已初具规模,对公众关注的PM2.5等大气污染情况均能监测。
2012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