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中的陌生化手法

合集下载

探析《尘埃落定》中“呆傻语”的隐喻性

探析《尘埃落定》中“呆傻语”的隐喻性

探析《尘埃落定》中“呆傻语”的隐喻性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呆傻语”具有一种隐喻性,隐喻性是它的内在本质属性。

中国当代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里的“傻子少爷”就是典型的呆傻人,他的言语就是“呆傻语”。

本文以“傻子少爷”的言语为语料,从隐喻认知、实现隐喻修辞的手段以及隐喻功能三个方面来看“呆傻语”的隐喻性,以便更好地探寻作品的旨意和主题。

标签:《尘埃落定》呆傻语傻子少爷隐喻性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一类文学形象——呆傻人,他们大多在智力方面存在缺陷,导致思维、行动、言语方面的障碍和异常。

傻子的非理性、悖于社会规范的乖张举动及无所顾忌的超脱让作家们找到了一种绝好的面具,借助这一合法化的面具,作家进行着更为深刻的主旨言说。

中国当代小说中有一大批鲜活灵动、形态各异的“傻子”形象,《尘埃落定》中的“土司二少爷”就是这类呆傻人的典型。

这些呆傻人的言语我们称为“呆傻语”。

这种呆傻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正常语言规范的偏离和打破。

究其性质而言,“呆傻语”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一种病态言语,具有病理性;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文学变异,具有隐喻性。

其中,隐喻性是它内在的本质属性。

一、“呆傻语”与隐喻认知“呆傻语”具有隐喻认知能力,所谓“隐喻认知”是指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而借助的手段。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除了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

在现代隐喻理论中,有一种被动使用隐喻的情况:“当人类认识事物时,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或者由于语言缺乏现成的词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其结果就是隐喻。

”[1]在言语中,仅仅用另一物来代称一物,这还不足以构成隐喻认知。

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是“两个不同语域的互动”。

[2]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

[3]我们习惯上会把“出发点”称为“源领域”,“目的地”称为“目标领域”,在这两个不同的语义领域之间,存在一种说明和被说明的互动关系,隐喻意义的理解“将源领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领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领域的目的。

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出于幻域顿入人间——《爸爸爸》和《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比较研究摘要:傻子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迥异于常人的眼睛和心理世界,因而,把他们作为审美对象将获得独特的意义。

近几年来,有不少作家选择傻子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韩少功的《爸爸爸》和阿来的《尘埃落定》。

作家们借助于傻子的非理性、悖于社会规范的乖张举动及无所顾忌的超脱来进行着更为深刻的主旨言说。

关键词:丙崽土司二少爷傻子视角悲剧性Out of Magic Domain Suddenly Fall into the Human World—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fool’s image in “Dad Dad”and “Dust has Settled”Abstract:: Fool is a special group in human society and they have quiet different eyes and mental world with ordinary people.So there will be unique significance if we put fool as the aesthetic targe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any writers choose fool as their own performance object and the more typical works are Han Shaogong’s “Dad Dad”and A Lai’s “Dust has Settled”. The writers with the aid in fool's non-rationality、disobey in the social norm eccentric and unreasonableaction and stop at nothing are aloof carry on a more profound primary intention to speak.Key words: Bing Zai ;Tusi Er Shaoye ;Fool Perspective ;Tragic引言在人类社会,傻子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

_尘埃落定_中的_陌生化_表现手法

_尘埃落定_中的_陌生化_表现手法

定》描写的是位于四川西部的一个藏族土司家族,这就构成 一切顺从天性,所以我才能疏离于尘世、超然旁观、世事洞明, 了小说题材选择的独特的空间。川西是藏族与汉族的结合 从而进入大智若愚的境界。”[5]小说借助异样的人物视角,将
部,与西藏腹地不同,这里既保留了土司制度,人们可以按照 正常视角无法表述的东西深刻地揭示出来,读者在面对这样
把地震的原因与人事联系起来,赋予其神秘的色彩,将人们
熟知的自然现象用陌生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当活佛准备将
参考文献:
从神灵那得来的消息告诉给土司时,“大地就开始摇晃起来 了。大地像一只大鼓,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擂响了。在这巨 大的隆隆响声里,大地就像牛皮鼓面一样跳动起来”。第二 次地震更显得突然,当老土司因即将让位而发泄内心压抑的 情欲、新 土 司 与 自 己 的 弟 媳 乱 伦 时,地 震 突 如 其 来,小 说 将 “傻子”内心的痛苦与天然的震动结合来写,“两对男女,在大 白天,互相撕扯着对方,使官寨摇晃起来。我闭着眼睛,身子 随着这摇晃而摇晃。雷声轰隆隆地从远远的地方传来。官寨 更剧烈地摇晃起来。我坐在那里,先是像风中的树一样左右 摇摆,后来,又像筛子里的麦粒一样,上下跳动起来。”小说不 把人们熟知事物的名称告诉给读者,而是让读者去观察、感
视角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尘埃落定》采用非常规的、异样
的人物视角,将叙述者的重任交给了土司家族中的“傻子”,
四 小说语言的陌生化
以第一人称的限制性视角为主,并与全知全能视角相糅合, “实用语言倾向于简练经济,由于习惯的原因,语言活动
呈现出明显的陌生化倾向,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异样”的艺 变得自动化了; 而文学语言的特征却是拒绝简化,通过陌生化
想象,从而揣度作者的真实用意。比如当“傻子”看到哥哥朝 吹在河上,河是温暖的。风把水花从温暖的母体里刮起来,水

陌生化

陌生化

三一文库()〔陌生化〕*篇一:《尘埃落定》中的陌生化手法《尘埃落定》中的陌生化手法摘要《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二十世纪40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的土司制度兴衰为主线,以麦其家的二少爷“傻子”为视角,讲述了西藏土司制度令人惊愕的野蛮、疯狂以及最终消亡的全过程,这期间又夹杂着仇恨、斗争,而最终又都在解放军的步伐中灰飞烟灭、尘埃落定的故事,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神秘而又浪漫的藏族风情画。

本文将从陌生化手法运用的角度来解读作品,探究其在题材的选取、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叙述视角三个方面的应用以及所带来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尘埃落定》;陌生化;题材;语言;人物引言阿来的《尘埃落定》以其独特的视角、巧妙的陌生化手法演绎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没落直至消亡的历史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称赞。

“它注定是一部可以从不同角度评说的长篇小说,史学家可以看到历史;文学家可以看到诗;文化人类学者可以看到异族文化;批评家可以看到拉美和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1]小说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北大严家炎教授为其起草的获奖评语是:“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

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

[2]小说通过对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傻子”这一人物的刻画,把四川阿坝地区土司制度衰亡的全过程以及土司制度下的野蛮、疯狂的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独特的叙事角度令人称奇,陌生化的语言让人陶醉,新鲜陌生的题材让人耳目一新,给读者带来异样的享受。

一、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俄国形式主义流行于20世纪初,是俄国文艺界的重要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

它主张从文学的自身出发,对文学作品中的结构、风格、语言、作用等形式上的功能与特点进行研究,极力反对从文学的外部因素如作者的生平、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历史、心理等方面去研究文学作品。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托尔斯泰、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等。

陌生化策略在学生词语盘点中的应用

陌生化策略在学生词语盘点中的应用
陌生化策 略在 学生词语盘点 中的应 用
河 北省邯 郸 市邯 山 区农 林路 小学 卜 俊羽
【 摘 要 】陌生化给 词语盘 点教 学带来 运 用过程 中出现 的错 误之处 ,并采用 引导式 教 师往往事先对课文进行讲解 ,之的安排辅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 ,要求教 师
常从 下述几个方面倾 听学生 心声,把握学 生 可打破这一传统的词语盘点方式 ,将词语盘 真实起 点 : ① 学生善于用什么样 的方式进行 点 作为教学重点 内容并入课文讲解 中,即一 学 习;② 哪些 词语是学生易掌握 的,哪些词 边讲 解一边盘点 ,以实现陌生化 的积 累,具 语是学 生不易掌握的 ;③哪些词语是讲解重 体表 现在 :在课 文讲解 前,由教师结合 自身 点 ,哪些词语是讲解难点等 。 的认识确 定词语盘点 中的重点 、难点词语 , 二 、陌生化 的积 累在学生词语盘 点中的 并要求学 生 自主了解这些词语 的音形义 ,让 应 用 学生 提出疑问,之后整合归纳这些疑 问;在 如上所述 ,语文教材 中涉及到较大的词 课文讲解中 ,可将重 、 难点词语 引入课文中, 汇量,以五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调查发 着重讲解重 、难点词语 ,同时还 需详细讲解 现 ,每篇课文 “ 词语盘点”中所包含 的词语均 整合归纳 的学生疑问 ;在课文讲解后 ,要求 在6 0个左右。尽管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均已接 学生结合 自身的理解复述课文。 触这些词语 ,但作为一个发展初期 的小学生而 三、陌生化的活动—— “ 化词入心 ” 言, 若想要其尽数消化这些词语 , 无疑是一项 《 语文课程标准 》指 出: “ 语文是实践 巨大的工程 ,而且还极有可能使小学生产生厌 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 的语 文实践 学心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 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 的主要途径也 应是语 状况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 既不能够给 文实践。”笔者认为 ,在词语 盘点教学 中, 予小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压力 ,又能够使小学 我们 也完全可 以一改往 日的模式 ,多加 强语 生尽可能多的掌握课文中的词语。以下将着重 文实践活动 , 给教学活动抹点色彩 , 加点调料, 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 还词语盘点一张崭新而本真 的脸。 1 . 分 类盘 点 1词 语 大变 身— — 变“ 抽 象 的认 识 ” 为“ 具 在语文教材 中,每篇课文通常 围绕一个 体 的视 像 ” 主题 予以阐述 , 所 以课文中所包含 的词语也 游戏 中学 习是孩子喜 闻乐见 的一种学 习 往往 体现为同一特征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 方式 。词语大变身 就是 让学生在游戏 中理解 程 中可依 据构词特点对课文 中的词语予 以分 词语 、 内化词语的。 针对某个主题的词语盘点 . 类 ,如描写植物 的词语分为一类 ,描写动物 可 以是一个学生用几句 话或一段话描述一个 的词语分 为一类 ,同时结构相似的词语还可 情境 ,其余 同学猜一猜所 描述 的可以用哪些 归纳整合于同一组词语盘点 中, 如A B A C 式、 词语概括 。还可 以是一个 同学 比划动作其他 A B B式等。这样 以来 ,教师便可要求学生首 同学猜和根 据画面猜词语。通 过游戏把词语 先学 习掌握 结构相似的词语 ,然后根据结构 与关联 的视像建 立联系,把词 语转化为肢体 的复杂性逐一 向外 延伸讲 解 ,如此便 可获得 表现 , 使词语在学生头脑 中的形象 日益丰满。 较好 的教学效果 。 2 . 故事 大本营—— 变 “ 意料之 中”为 “ 意 2 . 新 旧盘 点 料之外” 学生学习过程实质上为信息加工过程 , 创编故事是小学生 的特长。词语盘点中 只有通过让学生 反复接触、阅读、书写 ,才 的一个个独立的词语 ,经过学生神奇的大脑 , 能够促使学生脑子原有 的知识重 新获得生命 会建立千丝万缕 的关系, 会创造出无数个离奇 力 。尽 管我 国存在千千万 万个 词语 ,结合小 曲折 、 妙趣横生 的故事 。我们在教学词语盘点 学 生的学习特点与 身体 发育状况,教 育部门 时可布置学生 自由选择其 中的几个词语 展开 要求 语文教材编者设置适 量的词语,所 以小 想象,创 编故事。交 流时 ,先说说 自己选用 学 阶段所 涉及到 的词语极 为有 限。因此 教师 的词 语,再讲 讲 自己编的故事 ,然后大家一 在教 学过程 中,既要保证小学生不断接触学 起评一评 ,谁用的词语恰当,编的故事巧妙? 习新 词语 ,又要 巩 固好学生脑子里原有 的词 同一个词语 , 不同的学生分别想到什么不同的 语 ,只有这样才 能够确保小学生真正意义上 情景?在创编故事中学会了运用,在讲述故事 学 习到知识 ,对其 构筑脑 中的词语结构起着 中历练了表达 ,在评议故事 中精确了用词 。 积极作用 。即教 师讲解完每篇课文后 ,可要 参考文献: 求学生从词语 盘点中找出课文 中重点词语 的 [ 1 ] 朱赫 . 考场作 文语言表达的创新 [ J ] . 反义词 、近义词及 结构相似的词语 ,这样不 当代 教 育论 坛 2 0 0 6( 6) 仅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有助于 [ 2 ] 陈美 兰 . 《 尘埃 落定 》: 在 陌生化场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 从 而使学习事半功倍 。 景中诠释历史 [ J ] .语文教 学与研究 2 0 0 8 ( 3 0) 3 . 动 态 盘点 [ 3 ] 方斌 . 运用 “ 陌生 化” 理 论 提 高 政 治 截止 当前 ,国内几乎每所小学在开展语 复习有效性 [ J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 0 0 8( 3 ) 文教学时均要求学生进行 “ 词语盘点 ”, 然后 [ 4 ] 徐琦瑶 . 走 出阅读教 学 “ 陌生化”的 多数小学生在 “ 词语盘点”后仍不能够了解词 路子 [ J ] . 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 2 0 0 7 (1) 语的含义,更无从谈词语有效运用 , 如此既大 [ 5 ]尹瑞文 . 小议 “ 陌生化语言”[ J ] .现 大挫伤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给予学生带来较 代语文 ( 教学研 究版 )2 0 0 7(1 1) 大的学习压力 , 叉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与精力 , [ 6 ] 冯齐林 . 浅论 陌生化 阅读 [ J ] . 中学 所以如何让学生高效率进行 “ 词语盘点”一直 语 文 2 0 0 8( 2 8) 是国内教育学界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 7 ] 杨坤道 . 宋代诗歌的陌生化美学特征 针对 于上述问题 , 笔者指出, 长期以来 , [ J ] .语文教 学与研究 2 0 0 7(1 4)

论《尘埃落定》的叙事艺术

论《尘埃落定》的叙事艺术

Studies on Narrative Arts in Dust Settled Down 作者: 于兴雷
作者机构: 甘肃中医学院社会科学部,甘肃兰州730000
出版物刊名: 商洛学院学报
页码: 58-6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尘埃落定》 叙事窗口 递归式隐喻
摘要:�尘埃落定》是以”傻子”为叙述者的第一人称叙事,但它同时又超越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形成了一个作为叙事主角的”傻子”及其叙事补充”翁波意西”这一显一隐的叙事窗口。

傻子以表面上的失聪状态和翁波意西在主体意识中话语权力被剥夺的情况。

二者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的一显一隐叙事主体串联于作品的叙事情节之中,形成了一种串联式叙事,从而使《尘埃落定》的叙事结构错落有致,有条不紊。

递归式隐喻的运用,更使作品语言极富张力。

论新时期文学中的“弱智化叙事”——以《尘埃落定》为例

论新时期文学中的“弱智化叙事”——以《尘埃落定》为例
为日不落帝国是永远为白天的国家 , 等等。这样一个充满 了异于常人的思维与想法 、 被所有人嘲笑或同情的傻瓜 ,
无疑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
弱智化叙事的典型特征是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者 指的是“ 叙事文中的‘ 陈述行为主体 ’ , 或称 ‘ 声音或讲话 者’ , 它与视角一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成了叙述” _ 2 ] , 通俗来说 , 就是文本 中的故事讲述者。叙述者的身份、 眼光、 阅历等的差异 , 就 会导致故事的不同叙述方式。在弱智化叙事作品中, 叙述
靠近 , 从而最终获得一种认同。
中人们的嘲讽, 另一方面, 他们对 自身所处世界的正常人
的行为也极为不理解。在弱智化叙事中, “ 被看” 的是正常
理想的读者在不断“ 阻滞” 或者“ 快进” 之后 , 从不可
靠的叙述者讲述的片段中, 透过表层的距离, 将这些打破
的人, 而“ 看” 这一动作的发出者却是弱智者。他们以自己
叙述者的可靠性与权威性 , 我们称之 为“ 不可靠的叙述
8 0年代 中期之后, 作家们 自觉探讨文学创作多种可 能性的意识更为明显。在一系列作品中, 不约而同地出现 了以弱智者为主人为叙述者的现象 , 这种人物身份的转
换, 不仅带来了叙事技巧的革新, 也标志着文学观念的变
者” 。这些不可靠 的叙述者, 多为精神病患者、 智力低下
山 东广播 电视 大 学 学报
2 0 1 4年 第 3期
论 新 时期 文 学 中 的“ 弱 智化 叙 事 ’ ’
— —
以《 尘埃 落定》 为例
李骁晋
( 兰州 大 学 文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要: “ 弱 智化叙 事” 是新 时期 小说 的一 个典 型特征 。所谓 “ 弱智化叙 事”, 是指叙 述者 身份 的异 常 , 他

穿透落不定的“尘埃”——阿来《尘埃落定》解读

穿透落不定的“尘埃”——阿来《尘埃落定》解读

穿透落不定的“尘埃”——阿来《尘埃落定》解读责任者:管运虹 2010春汉语言文学103401406014001 指导教师:陈博学校:滁州电大目录: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1)二、正文…………………………………(1---8)三、参考文献 (9)穿透落不定的“尘埃”——阿来《尘埃落定》解读摘要:《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2000年获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把对现实的深刻哲思掩映于精巧的构思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之中——以寓言性的文体、荒诞性的风格以及现代性的写法,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表现力。

《尘埃落定》整部作品是一个严密的象征体系——从整体到局部,作者用一个个生动的意象,阐释了内心完整的精神理念,传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诗性追求,以及理想破碎后幻灭感、痛楚感。

关键词:尘埃、寓言性、阿来、解读《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2000年获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为我们展现了浓郁的边疆民族风情和壮阔的土司历史时空,充满了浪漫神秘和诗情画意,传达了作者对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中国、整个世界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等诸方面价值观念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同时,作者把对现实的深刻哲思掩映于精巧的构思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之中——以寓言性的文体、荒诞性的风格以及现代性的写法,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表现力,扩大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作品的题旨犹如落不定的“尘埃”,悬浮于读者无际的遐想中,悬浮于寓言般的空灵和诗一般的蕴藉中,从而造就了该书历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一寓言性,是《尘埃落定》主旨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形成的首要原因。

作品自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其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原因就是作品本身的寓言性造成了读者的多角度的解读。

阿来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意图时说:“小说是具有超越性的。

它应该使人想到更多、更深远的东西。

我写土司制度的消亡, 实际是要写社会文化的转型, 和转型造成的心理震荡。

最新-陌生化 精品

最新-陌生化 精品

陌生化篇一:《尘埃落定》中的陌生化手法《尘埃落定》中的陌生化手法摘要《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二十世纪40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的土司制度兴衰为主线,以麦其家的二少爷“傻子”为视角,讲述了西藏土司制度令人惊愕的野蛮、疯狂以及最终消亡的全过程,这期间又夹杂着仇恨、斗争,而最终又都在解放军的步伐中灰飞烟灭、尘埃落定的故事,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神秘而又浪漫的藏族风情画。

本文将从陌生化手法运用的角度来解读作品,探究其在题材的选取、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叙述视角三个方面的应用以及所带来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尘埃落定》;陌生化;题材;语言;人物引言阿来的《尘埃落定》以其独特的视角、巧妙的陌生化手法演绎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没落直至消亡的历史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称赞。

“它注定是一部可以从不同角度评说的长篇小说,史学家可以看到历史;文学家可以看到诗;文化人类学者可以看到异族文化;批评家可以看到拉美和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1]小说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北大严家炎教授为其起草的获奖评语是:“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

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

[2]小说通过对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傻子”这一人物的刻画,把四川阿坝地区土司制度衰亡的全过程以及土司制度下的野蛮、疯狂的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独特的叙事角度令人称奇,陌生化的语言让人陶醉,新鲜陌生的题材让人耳目一新,给读者带来异样的享受。

一、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俄国形式主义流行于20世纪初,是俄国文艺界的重要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

它主张从文学的自身出发,对文学作品中的结构、风格、语言、作用等形式上的功能与特点进行研究,极力反对从文学的外部因素如作者的生平、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历史、心理等方面去研究文学作品。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托尔斯泰、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等。

《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研究

《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研究

《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研究作者:洪丽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21期摘要: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极具特色,本文试从傻子视角和独特的第一人称视角两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小说运用多重视角.既体现了作者的创新之处,又更好地表达了小说有关尘埃的主旨。

关键词:《尘埃落定》叙述视角傻子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任何一部小说文本都有一定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指一部作品看待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也即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具体来说,叙述视角包括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指作家在选择自己的叙述替身时,赋予叙述者的权力和能力范围。

比如,叙述者是个具有什么身份的人,他的智力水平、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性别角色等具有何种特征。

其二,指叙述者在讲故事时所选择的角度,他以谁的眼光观察世界,以谁的口吻来说话,以及向谁说和说谁。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严家炎点评《尘埃落定》说:“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富的藏族文化意蕴,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

”(0本文试对其中“小说视角独特”进行探讨。

一、非常态视角——傻子视角从叙述者的权力和能力范围来划分,叙述视角可分为常态视角和非常态视角。

非常态视角中又包括儿童视角和傻子视角等。

《尘埃落定》即是选用非常态视角中的傻子视角。

小说的叙述者兼主人公是麦其土司家人人皆知的傻子二少爷。

作者选择如此视角的用意何在?傻子视角又收到了怎样的美学效果?第一,选用傻子视角体现了作者受藏民族民间文化影响。

作者在接受采访时说:“《尘埃落定》里我用土司傻儿子的眼光作为小说叙述的角度,并且拿他来作为观照世界的一个标尺。

这也许就是受像阿古登巴这样智慧的‘笨方法’的影响。

”傻子审视事物的角度,是一个看待世界的智慧的“笨方法”,尽管这种“笨方法”显得相当可爱可笑、可怜可悲乃至有些荒诞不经,殊不知“以笨制巧”。

作者正是在藏民间文化基础上对阿古顿巴的形象加以发挥,创造性地选用傻子视角,并在故事中塑造了傻子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

尘埃落定》中的

尘埃落定》中的

一、作品题材的陌生化 小说通过一个家族故事,展现了藏族土司 时代的结束,一种没落制度的土崩瓦解,这 段遗世独立的社会生活,对于大多数读者来 说无疑是新鲜的、陌生的。 题材的陌生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1、小说的时间设定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 的时代,翻天覆地的变革即将到来。 尽管中国当代小说多有集中描写类似的对 象,但大多是对时代的政治图解,对于川西 藏族的这段历史,少有触及。 《尘埃落定》从川西藏族人的角度出发,观 照的是土司制度的最后时刻,对这一时代变 革做出陌生化的表达,对多数读者来说很具 有吸引力。
《尘埃落定》中的“陌 生化”表现手法
关于“陌生化”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什克
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最先 提出“陌生化”这一理论术语,他认为“艺 术之所以存在为的是恢复人对生活的感觉, 为的是使人感觉事物,使石头更像石头。艺 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 事物。艺术程序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 更复杂,从而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然设法 强化。”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可以引导读者对其话语 进行真实性判断,而且可以让读者参与其中, 用心灵去感受。 所以,通过限知与全知的相互杂糅,小说 既完成了对土司世界的真实再现,又完成了 对土司世界的深刻反思,更深刻地传达出小 说的主旨。
3、小说的结局告诉我们,作为叙述者的“傻 子”死在了复仇者的刀下。实际上,整个故 事是通过一个亡灵来进行叙事,这种安排在 文学史上无疑是少见的、陌生的。 叙述者既身处其中,又仿佛置身局外,自 由地穿梭于现实与梦幻之间,不受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读者如痴如醉于这种神秘的叙述 方式,最后又如梦初醒,原来整个作品正是 对那个时代与制度的一曲挽歌,这是正常的 视角所无法表述的,只有通过这种超常规的 方式才得以实现。

《尘埃落定》语言特色探析

《尘埃落定》语言特色探析

《尘埃落定》语言特色探析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魅力,这不仅源于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熏陶,更深深地带有阿来的母语文化、母语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印记。

这部作品因此具有了藏族文化影响下的一些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从修辞学的视角来看,《尘埃落定》在语音特色、词语选用、修辞格使用和句式安排上都有独到之处。

例如,明快灵动之美、含蓄厚重之美以及民族风情之美共同构成了作品丰富多元的整体语言美感。

此外,作品中的“呆傻语”也具有隐喻性,如傻子少爷的朋友尔依喜欢收藏被砍头的死囚临刑时所穿的衣服,这里的“紫色的衣服”是源领域,而“死亡”则是目标领域,通过这种隐喻,使得文章更为生动且富有深度。

总的来说,《尘埃落定》中的语言表现手法不仅具有诗韵,还融入了一定的藏文化底蕴,使得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为强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信息类阅读专题四:分析论证特点(学生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信息类阅读专题四:分析论证特点(学生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信息类阅读专题四:分析论证特点·学生版复习目标1.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辨析理据关系,大致把握论证特点。

2.掌握分析理据关系题、论证方法题和综合分析论证特点题的答题要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22年新高考Ⅰ卷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分析理据关系①分析论证特点是一个综合性考点,可以单独考,如近三年专考论述思路或理据关系;可以综合考,对论证方法、论点论据特点、论证语言等综合考查,目前高考尚未涉及。

②分析论证特点考查有两种题型,主观题考论证思路或结构,选择题考理据关系等。

③今后考查趋势是题型相对灵活,考查论证特点越来越深入。

2021年新高考Ⅰ卷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分析理据关系2021年新高考Ⅱ卷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概括中心论点2020年新高考Ⅱ卷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

对论证观点、方法与结构综合考查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分析理据关系知识图要前备知识——论述文要素分析一、论述文三要素论述类文本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理、表明主张的文章,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三强”特点。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其三要素。

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表述为一句话。

它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有的放在结尾,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

一个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就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从陌生化看《尘埃落定》中的“呆傻语”

从陌生化看《尘埃落定》中的“呆傻语”

从陌生化看《尘埃落定》中的“呆傻语”摘要:“呆傻语”是“呆傻人”的言语,它是一种病理性的语言,是由于“呆傻人”智力水平低下,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所造成的。

本文以《尘埃落定》中“傻子少爷”的言语为语料,对“呆傻语”陌生化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研究,进而从语言的陌生化、叙述视角的陌生化、主题意蕴的陌生化三个方面来论述本文中“呆傻语”陌生化的表现。

关键词:《尘埃落定》;呆傻语;陌生化一、“呆傻语”陌生化的内涵在中外文学作品中由于创作需要,作者依照“傻子”的模型刻画的一种人物形象,即“呆傻人”。

“呆傻人”运用词语的总汇,就是“呆傻语”。

这些言语具有人们公认的“傻”的特点,但它们又是超出常人智慧的言语,使“呆傻人”留给读者一种大智若愚印象。

“呆傻语”词汇在总体上会基本遵循着语言规范,但由于“呆傻人”智力水平限制,在用词过程中,就往往会出现与语言规范不相符之处,从而使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在“呆傻语”中变成一种新奇陌生,充满朦胧感的事物,使“呆傻语”词汇呈现出一种陌生化。

(一)陌生化理论及内涵陌生化理论源自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什克洛夫斯基于1914年出版的一本在当时并不引人注目的小册子《词语的复活》,这本册子标志着对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形式主义思潮的开始。

什克洛夫斯基曾断言:“几乎有形象的地方就有奇特化。

”[3]陌生化通过词语的特别选择和配置,拉开读者期待视野和作品的距离,使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学特性。

陌生化最明显的特点体现在语言上,陌生化手段的实质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的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叙事视角的翻新或是对传统主题的颠覆等手段,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呆傻语”陌生化的内涵“呆傻语”是一种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是通过对艺术世界的建构来实现审美目的。

为了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呆傻语”的操纵者会对语言进行独创性的运用如有意变换词序,调整语序,自由切分语链等等,从而使言语表达变得新颖奇特,因其陌生而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注意力。

尘埃落定语言赏析

尘埃落定语言赏析

语言的魅力————《尘埃落定》语言赏析阿来的语言似乎具有超凡的魅力,不难看出,在他的小说中还具有曾为诗人的影子。

而便是这如诗般的语言,才使他的文章别具风味,更使文章的艺术效果更为生动,且独具匠心。

轻灵的抒情性此片小说中语言上最明显的诗歌体现,便是具有抒情性了,文章中出现了大量的具有抒情性的语言如小说最后傻子去世时所描写的一段话:“上天啊,如果灵魂真有轮回,叫我下一生再回到这个地方,我爱这个美丽的地方!神灵啊我的灵魂终于挣脱了流血的躯体,飞升起来了,直到阳光一晃,灵魂也飘散,一片白光,就什么都没有了。

”还如小说前段的:“啊,当一个吐司,一块小小土地上的王者是有多好啊。

要不是我只是父亲酒后的儿子,那一刻,准会起弑父的念头。

”此类语句使用的是典型的抒情性的语言,并且使用此类抒情性的语言可使傻子的情感流露更为强烈、真实,增添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如诗歌般具有感染力,可使读者读罢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使小说更加完美。

同时,隐喻性是诗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这在《尘埃落定》的语言中也作出了一定的体现。

隐喻性的体现诗歌中的隐喻性,是使原本熟悉的语言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变得具有一定的陌生化,而此类的语句却更富有艺术效果的渲染,表现力更为强烈,并有更丰富的内涵,而《尘埃落定》中也具有很多此类的语句,如描写翁波意西被割断的舌头:“看来凡是血肉的东西都难于灵魂一样高扬。

”此文是描写舌头被割断时的场景,此句话看似只是描写了舌头开始掉落,但更深层的意思便是形容出舌头的“厚重”,着厚重不是舌头本身的重量,而是舌头所带便的语言权是如此之重。

而把舌头与代表一切都结束的灵魂对比,则是意味着舌头的身不由己。

翁波意西失去舌头也是因为得罪了吐司,他希望直言不讳,而却因此付出了自己的舌头,所以他的舌头便意味着翁波意西的身不由己,是不如灵魂般随意的,所以便是无法像灵魂般飞翔的。

更为明显的隐喻性的体现是傻子的梦,似飞翔又似坠落的梦。

不难看出,飞翔的梦具有一定的崇尚自由的意味,而又似坠落的梦则是一种尘埃落定的体现。

论《尘埃落定》的想象诗学

论《尘埃落定》的想象诗学

回; 它还是土司制度乃至人类的“ 命运原型” 潜在地生产 , 与叙述着《 尘埃落定》 的所有意义及可能性 , 自由地拓展着
想象的边 界与深度 。 在神话之 后, 民间传 说成为 人们想 象的主 要体现 , 照 按
才 使想象得 以实现 , “ 用 象通 , 变所 孕 ; 以貌 求 , 如 神 情 物 心 以理 应 ” 。与 这种 理论 思 辨 不 同的是 , 尘埃 落 定 》 《 则从 实
对象 “ 变形” 或者“ 陌生化 ” 使 之符 合 “ ” , 我 的情 感需 要 ; 也 以 “ 实” 真 作底子 , 调动 “ ” 各种 储 备 , “ ” 充分 人 的 在 人 的理
解力之 内“ 思异 想 ” 创 造 出一 个 反常 又 似 曾相 识 、 情 奇 , 合
程 中, 它起着 “ 识总 汇 ” 知 的作 用 , 不 断 地吸 附 与集 纳 着 既 原始社 会的文化遗 存 , 又持续地扩 展着普通 民众 的“ 活内 生 容 ” 李渔在 《 。 闲情 偶 寄 ・ 虚 实 》 审 更进 一步 概 括 说 : 传 “ 奇 无实 , 大半 皆寓 言耳 。 它们 几乎 继 承 了神话 所 有 的思 维 ” 方式 , 是在想 象的灵动 、 只 活泼与 丰富之 中较之 神话 渗入 了
j确 实有 书说 , 们黑 头 藏 民是 顺 着一根 羊毛 绳 、 我
子从 天而降 , 这 片 高洁 峻 奇的 土地 上 来 的 ;i 传 说 到 i 、
广漠 的太 空和未 知之域 “ 造 ” 完美 的生 存境 界 。因此 , 构 着 在神话的 形 式 里 , 储 藏 着 最 为 丰 富 的 “ 象 ” 就 想 因素 。 同
时, 由于这类 神话 都 联 系着 人类 的 起源 , “ 在 文学 是 人学 ”

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多重叙事视角及其叙事效果

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多重叙事视角及其叙事效果

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多重叙事视角及其叙事效果摘要:《尘埃落定》是一部极其重视叙事策略及其叙事效果的作品。

作品采用了傻子视角、翁波意西视角、作者的视角等多重视角为观察点,为读者再现了一个陌生而神秘的有关藏族土司制度兴衰的艺术世界。

作品中运用了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将“既傻又不傻”的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的所见、所思、所想叙述出来。

作品对于人性中热衷于权力的追逐,过分注重身份的等级,无情的践踏人类的平等观念进行了抨击,也因其设定在我们所熟知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杂糅的叙事方法,既能从微观角度再现傻子二少爷“我”的家族的生存状况,又能从宏观角度纵观土司制度存在前后的历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的自由,同时传达出作者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思考。

关键词:《尘埃落定》;叙事视角;叙事效果作者简介:孙红方(1991.6-),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大学本科,辽宁省凤城市赛马中学语文教师。

引言:小说是一种想象、虚构的叙事艺术,包括叙述内容、叙述方式以及叙事技巧等。

相对于传统小说的重视叙述内容,讲究情节,注重语言的雕琢,现代小说则吸纳了结构主义“事物的意义并不存在于自身之中,其形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涌现出了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新写实小说等一大批新小说,同时也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

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就是这样一部对传统小说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的拥有独特叙事手法的当代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是阿来的处女作,1997年刊登于《小说选刊·增刊》的第2辑,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20________0年10月获得了中国最有权威的文学大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其曲折见世的经历,读者和评论家们的一致好评以及小说本身所固有的藏文化背景,都激起了广大读者的阅读欲望。

李运抟评论说:“《尘埃落定》的看好,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本身不错,艺术底蕴很足;二是它是一个色彩斑斓、内涵繁复的文本,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解读空间。

论《尘埃落定》中的拟人、对比和语义双关手法

论《尘埃落定》中的拟人、对比和语义双关手法
了感 染力 , 使读 者也 产生 了轻 松愉悦 的心情 。
举如下三例 : “ 享受 香火 的神祗在缭绕 的烟雾背 后, 金面孔上彤红的嘴唇就要张开 了, 就要欢笑或 者哭泣 , 殿前猛然一阵鼓号声轰然作响, 吓得人浑 身哆嗦 , 一眨眼间 , 神祗们又收敛 了表情 , 回复到 无忧 无乐 的庄 严境 界 中去 了。” 翻
小 说 中提 到眨 眼 的瞬 间 ,一切 又会 变成 原 来 的样 子 , 并 用祭 祀这 件事情 作 为例子 加 以说 明。 将
或深 , 形象而具体地表现着各色人物 , 各类事件 , 各 种 感 情 。本 文 重 点 梳理 小 说 中 出现 的 拟人 、 对 比和语义双关 三种修辞手法 。 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了表 情 , 回复 到无 忧 无乐 的庄 严境 界 中去 了” 。这 两个 短 句 中 , 嘴 唇 张开 欢 笑 或 哭泣 , 收 敛 表情 , 都 是 只有人 才会 有 的神 情 ,作者 把这 些人 的特 质通
通赋予了神像 , 使整个描述变得形象而生动, 读来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 “ 她( 奶娘 ) 赶紧说 : ‘ 你看 , 画眉下 山来 了。 ’
第7 卷
第5 期
清远职业技 术学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Q i n g y u a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Vo 1 . 7 . No . 5
0C T. 2 0 1 4
2 0 1 4年 1 0月
论《 尘埃落定》 中的拟人、 对 比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3 - 1 1
“ 喇嘛的泻药使我的肠子唱起歌来了。” 【 2 】 l
傻 子少 爷 喝了泻 药后 开始 闹肚 子 ,这本 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尘埃落定》中的陌生化手法摘要《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二十世纪40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的土司制度兴衰为主线,以麦其家的二少爷“傻子”为视角,讲述了西藏土司制度令人惊愕的野蛮、疯狂以及最终消亡的全过程,这期间又夹杂着仇恨、斗争,而最终又都在解放军的步伐中灰飞烟灭、尘埃落定的故事,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神秘而又浪漫的藏族风情画。

本文将从陌生化手法运用的角度来解读作品,探究其在题材的选取、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叙述视角三个方面的应用以及所带来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尘埃落定》;陌生化;题材;语言;人物引言阿来的《尘埃落定》以其独特的视角、巧妙的陌生化手法演绎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没落直至消亡的历史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称赞。

“它注定是一部可以从不同角度评说的长篇小说,史学家可以看到历史;文学家可以看到诗;文化人类学者可以看到异族文化;批评家可以看到拉美和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 [1]小说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北大严家炎教授为其起草的获奖评语是:“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

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

[2]小说通过对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傻子”这一人物的刻画,把四川阿坝地区土司制度衰亡的全过程以及土司制度下的野蛮、疯狂的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独特的叙事角度令人称奇,陌生化的语言让人陶醉,新鲜陌生的题材让人耳目一新,给读者带来异样的享受。

一、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俄国形式主义流行于20世纪初,是俄国文艺界的重要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

它主张从文学的自身出发,对文学作品中的结构、风格、语言、作用等形式上的功能与特点进行研究,极力反对从文学的外部因素如作者的生平、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历史、心理等方面去研究文学作品。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托尔斯泰、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等。

“在他们看来,‘文学作品是其中应用的整个艺术技巧的总和’,一切艺术之成为艺术,既不是对客体的摹仿,也不是主体的自我表现,而是因为有了技巧的介入”。

[3]这个技巧在这里就是指“陌生化”的手法。

最先提出“陌生化”这一理论术语的是什克洛夫斯基,他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这样写道:“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 [4]那么,何谓“陌生化”呢?所谓“陌生化”就是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是从正常的感觉领域出发,而是采用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对文学作品中所要创作的对象进行重新构造,形成一种陌生的感觉,从而扩大了读者对其认知的难度,并给予读者一种神秘与陌生感的创作方式。

“陌生化”是文学加工不可少的方法。

它的文学价值就在于让人们通过阅读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的过程中产生审美快感。

而审美感觉过程的长短又与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息息相关,即审美感觉过程越短,则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弱,反之则相反。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序言》中说:‘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所以熟知的东西往往妨碍人们的认识和感知,而陌生化恰恰有助于人们深化对事物的理解。

”[5]“陌生化的目的就是让人从习惯化、机械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人们重新对事物进行欣赏。

”[6] 因此,要通过运用陌生化的手法,不断地为作品注入新鲜的血液,营造出陌生化的感觉,这样才能给读者一种审美愉悦感。

“陌生化”主要表现在题材、语言、人物叙述视角等方面。

下面我将以阿来的《尘埃落定》为例,谈谈其在题材的选取、语言的运用、人物叙述视角的选择等方面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及其审美效果。

二、《尘埃落定》的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及其审美效果(一)题材的陌生化《尘埃落定》以藏族土司制度生活为历史背景,通过描写一系列土司与土司之间的争斗以及土司家族内部矛盾,展现了那一时代的藏族文化与土司制度的兴亡。

对藏族土司这种遗世独立生活的描绘,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新鲜与陌生的。

首先,《尘埃落定》与其他以少数民族历史变迁为题材的作品不同。

一般以少数民族历史变迁为题材的作品通常叙述的是少数民族人民在经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翻身当家作主和建设新生活的故事,其作品大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和政治色彩。

而《尘埃落定》则叙述了藏民们在土司制度下的奴隶生活,展现了藏民族充满浓郁、神秘的风土人情。

其在以少数民族历史变迁为题材创作中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即通过描写一个“傻子”以其独特而又冷静的眼光目睹了土司制度从顶峰走向没落的过程,亲历了土司制度的改革,却终究无法挽救土司制度的故事,揭示了土司制度灭亡的必然性,肯定了人的尊严。

小说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令读者耳目一新,深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打动了读者的内心。

其次,小说对独特的藏族土司制度进行描述与刻画,给读者营造一种神秘与陌生感。

阿来出生于四川西北部藏区马尔康县,从小就深受藏族文化的熏陶,对藏族文化有着深刻的感知,这些为阿来的写作提供了丰厚而又独特的资源。

土司的统治在阿来笔下是千疮百孔、残酷无比、腐朽不堪的。

如土司可以随心所欲地对自己统治的百姓进行处罚,施行私刑,把自由民贬为奴隶。

但是在描写土司制度的黑暗与残酷的同时,作家又通过麦其家的二少爷“傻子”的独特的视角进行了陌生化的描写,使原本既残酷又黑暗的土司制度涂抹了人性的色彩,这无疑让读者耳目一新,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感。

在土司制度的统治下,藏民们形成了独特的群体性格。

一方面,他们认同土司的世袭制,从未想过反抗,而是逆来顺受地接受土司的统治与管理。

另一方面,他们有着刚烈的血性和侠义的精神,面对着自己的仇人,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土司,他们也敢于把那些无法解决饥荒的头人杀掉,但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又归于另一个土司的统治。

这些既写出他们的逆来顺受同时又写出了他们的叛逆,给读者一种新奇感。

此外,小说还展现了土司制度下大量的神秘现实,描绘了祖国西部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这些独特的地域风情的描写使读者体验到了陌生的审美感,如百姓对神的顶礼膜拜、复仇者的规矩、千里迢迢地朝拜,富有宗教哲理的对白等等。

最后,小说以一种现实与虚幻交错的方式将藏族民俗、巫术、怪诞等展开,满足读者的新奇感。

如“罂粟花战争”这部分神奇地展现出当地巫术的奇妙,汪波土司聚集了许多神巫,让他们施展法术用冰雹将麦其土司家生长旺盛的罂粟花毁灭掉,而麦其土司则让门巴喇叭带领一批巫师进行反击,巫师们坐在高坛上念着咒语,天空时而晴朗,时而乌云密布,时而电闪雷鸣,时而冰雹飞落,最终麦其土司家获胜,冰雹化成雨水浇灌了麦其家的罂粟花。

汪波土司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了,则又采用咒术诅咒麦其土司家的人,要不是门巴喇叭解救及时,咒术差一点就要了“傻子”二少爷的命,但是三太太央宗肚子里的孩子却未能幸免于难。

又如对“神奇的好药”这一部分描绘时,好药是采用湖上的风与神山上的光芒练成的五颜六色的药丸,可以治好身上所有的病痛。

再如对“尘埃的落定”这部分描绘时,这样写道“我看见麦其家的精灵,已变成一股旋风飞到了天上,剩下的落下来,融入大地,我的时候就要到了……”、“我看到土司官寨倾倒腾起了大片尘埃,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

是的,什么都没有了。

尘土上连个鸟兽的足迹我都没有看到。

”阿来正是以一种神奇的笔触,用一种虚幻与现实交错的手法把一个个人物的个性展现出来,把他们在面临生死离别的哀愁、金钱与权力的争夺、鲜血与泪水的挥洒中尽情的演绎出来。

作者把他们比作世间的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最终徐徐地消散、陨落、最终重归于安静、祥和。

这些描写无不满足了读者求奇求新的审美感觉,使读者体验到一种陌生的审美感觉。

(二)语言的陌生化“陌生化”主要是指语言的陌生化,是指在语言的运用中不入俗套,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

语言的陌生化可以使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拉大,表面上这对阅读造成了暂时性的障碍,而文学创作主体正是以语言的陌生化这种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突破“语言的牢笼”,进而深层次的探究作家写作的用意,从而促进对审美对象的认知与理解。

“实用语言倾向于简练经济,由于习惯的原因,语言活动变得自动化了;而文学语言的特征却是拒绝简化,通过陌生化手段创造诗性的语言,来消除阅读的习惯性,延长和加强感知的过程。

”[7]陌生化的语言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更易于形成新的聚集点,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中更好的发挥想象,对陌生化的变体思考,从而达到熟悉它的目的。

《尘埃落定》就是以其诗一般意境的语言而被誉为“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的作品。

阿来他注重感觉描写,而复杂的感觉很难用现成的语言表达出来,必须寻找语言的创新,从而导致了语言的陌生化。

《尘埃落定》的创新就突出表现在陌生化手法在语言上的运用,综合运用通感、排比、反复、设问、新奇的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

小说通过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使句子变习见为新异,化腐朽为神奇,读者从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美感体验。

1.句式陌生化句式陌生化就是指句式的偏离,是指词语、短语或分句等句子成分有意识地偏离句法常规的结构。

《尘埃落定》中运用了许多让读者感到陌生的句式,从而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增加了作品含蓄的韵味。

(1)奇异的搭配为追求新鲜的语言,阿来常常故意打破词汇常规,对原词句进行革新和创造,给人以新鲜之感。

例如:①“但我最终什么也想不出来,却听见画眉想在我肚子里展开翅膀。

”(11页);②“活佛什么平静地说:‘管家看见他是怎么对我的,不过,大祸将临,我也不跟他计较,’带着一脸忍辱负重的神色上楼去了。

(63页);③“回信又来了,言辞有点痛心疾首。

”(246页)①中的“画眉想在我肚子里展开翅膀”、②中的“忍辱负重”与③中的“痛心疾首”这些都把人们现实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肚子、神色、言辞)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从而对那些常规常识偏离,形成了对句意理解的陌生感。

(2)句式的交错①于是,我又一次大叫:“告诉他们,只有这一顿,只有这一顿,吃了,他们就有上路的精神了,叫他们回到自己的地方!”(233-234页)②我说:“你不要说了,就把看到的记下来,不也是历史吗?”书记官涨红了脸,冲着我大叫:“你知道什么是历史?历史就要告诉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这就是历史!”(286页)①中由于整句较多,所以几乎都用了短句,使作品的语言不因整句连用而变得凝重、滞涩,给读者一种新鲜的审美享受;②中开头与结尾的整句全部是短句,可见阿来协调地运用短句和整句,避免了语气的过分急促,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