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精品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典型人物:林则徐)(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章详细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矛盾十分尖锐.(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贪污成风,巧取豪夺。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地租剥削等加重。
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825年,英国经历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割香港(1842年)给英国。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58年《天津条约》、60年《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95年《马关条约》,赔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赔4.5亿两。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派袁世凯镇压。
经济掠夺: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为通商口岸。
1862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845年,丽如银行(东方银行)是英国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银行。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
2013 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要点总结
2013 年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精讲汇总
2013 年自考英语(二)各题型应试技巧汇总
2013 年自考“大学语文”考试技巧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 在。
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单选、多选](3)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除了原有的地主阶级同农民 阶级外,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新兴阶级。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
[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从 1840 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 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单选](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工业 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单选](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 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 鸦片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演变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章: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 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第四章: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第五章: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第六章: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 五四运动的发展和演变
-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一笔记一、综述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等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鸦片战争的经过- 1840 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军队虽进行了抵抗,但最终失败。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农民起义。
-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4.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提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和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洋务运动1.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建立近代海军,如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等。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3.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但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最终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分节知识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经济: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仁政,三纲五常)4.社会: 社会结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二)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晚清的危机:①政治: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
②经济: 大肆实行土地兼并。
③文化: 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暗。
④军事: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⑤社会: 对外—闭关锁国,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经济: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替代了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2.政治: 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3.殖民: 帝国主义瞅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国外公使常驻北京。
外国公使可以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3.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1860年《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
5.1884年中法战争,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社会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政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这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通过庞大的官僚体系对全国进行统治。
- 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 文化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强调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英国在17世纪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后,英国又开展了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成为世界工厂。
- 法国在18世纪末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也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强盛转向衰落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打醒文字狱;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
四,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1840,一鸦,与英国《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望厦条约》与法国《黄埔条约》与俄国《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6,二鸦,与英法美俄1858《天津条约》与英法1860《北京条约》与俄国《瑷军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1884,中法战争,《中法新约》1894,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900,八国联军,《辛丑条约》通过条约,侵占中国领土,1849,葡萄牙占澳门《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口岸通过条约,勒索赔款,一鸦,英国2100万屠杀中国人民,1894,旅顺大屠杀,2万人1900,(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二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2.操纵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把持中国海关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最早在二鸦,大规模进行是在《马关条约》后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英国丽如银行(东方银行)是第一家(四)文化渗透1.宗教渗透和侵略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中国丛报》《北华捷报》《万国公报》3.大事宣扬“种族优略论”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3.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近代中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分析)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乾隆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对外关系上分析)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商品生产无限增长-开辟新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中英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广厦福宁上),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和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
1894年,日本甲午战争,1895中日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1894日本旅顺惨案,1900俄国江东六十四屯惨案)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控制内政、操纵外交、领事裁判权、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和扶植收买代理人)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轮”)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侵略势力控制政治经济、封建势力勾结外患、封建经济保持、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人民无权利和极端贫困)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资本入侵刺激下产生。
受到压迫可反抗或中立,而力量薄弱)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深受压迫革命性最强;人数少但集中;与农民有密切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个封建王朝的由盛转衰(历史周期律)、危机四伏。
同时,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逐步确立,并逐步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结论:中国落后,西方列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原因:①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②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为扭转局面,走私和贩卖鸦片);③英国发生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④中国开始禁烟(虎门销烟)。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一些列不平等条约。
攫取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以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2)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①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原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什么是半殖民地(成为半殖民地的原因):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最终没能成功。
但是,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②虽然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2)逐步成为半封建社会的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打破,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章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鸦⽚战争前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业结合的⾃给⾃主的⾃然经济;地主、商⼈、⾼得贷者相勾结)2.在政治上,实⾏⾼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是宗族家长制,君权、⽗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盾。
在这⼀⽭盾上建⽴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化、社会结构,具有两⽅⾯的特性:⼀⽅⾯,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盾⽇益显现出来,造成⾃⾝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其主要表现是: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巧取豪夺,⽆所不⽤其极2.经济上,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农民⽣活⽇渐困苦。
3.思想⽂化上,厉⾏专制主义,⼤兴⽂字狱。
4.军事上,军⼒衰败,军备废驰5.对外关系上,实⾏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鸦⽚战争前的世界(⼀)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业⾰命的发⽣上。
(⼆)西⽅列强的殖民扩张商品⽣产的⽆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盾的需要,促使西⽅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标瞄向中国。
1825年,英国经历第⼀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西⽅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开拓国外市场和摆脱国内危机的冲动,严重威胁着中国这个东⽅古国,⼀场战争在所难免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起始于何时,史学界没有任何争议:那就是发生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因此而签订的《南京条约》,包括香港的割让。
中国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是中国无力保卫自己免于侵略;其二是中国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条约。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程,力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统治,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到第四章总结)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军事侵略1840年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境内”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定议定书共割去7万平方公里领土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后由中国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向英国索赔2100万元,广州赎城费600万元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1895年中国向日本赔偿23150万两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款总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共计9.82亿两,还有各地赔款2000万两。
经济掠夺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又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改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为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开放伊犁和尔为商。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纲要》1-7章复习要点(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7章复习要点第一章(含综述)1、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影响。
鸦片战争的原因:①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
为了对外扩张、掠夺殖民地、扩大商品市场,英国下一个侵略目标就是中国。
②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
③英国发生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实现,英国政府迫不及待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④清政府实行禁鸦片措施,虎门硝烟行动。
(直接原因)经过:①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1840)②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
③英军的扩大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战争结束)影响: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
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
④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⑤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2)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历史主线
公元5世纪(战国)~鸦片战争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国内阶级
矛盾严重
西方: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
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开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生产结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生产结构,特点: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族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作用: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排斥新的生产方式,束缚生产力发展。
2)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具体表现: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维护统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同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并与道教、佛教
及其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统治阶级服务。
4)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
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矛盾的特性:一方
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社会日益由盛转衰, 阶级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无可挽救。
2、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清朝后期,由盛转衰,主要表现:
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官吏地主兼并土地,无地少地农民增多,流民不断增加。
荷捐杂税加重,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外贸限制,直至鸦片走私,收支平衡被破坏,导致民众事实上必须缴纳更多地租、赋税。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1、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776年 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789年 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主要国家建立资
产阶级政权后,利用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其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资本原始积累期 掠夺、欺诈土地财物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 对一些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
使之成为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及原料供应市场和自由投资市场。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 军事侵略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
条约》;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与俄国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 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与俄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4年 中法战争爆发,签订《中法新约》 1894年 甲午战争,1895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
总结:1)资本—帝国主义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巨额赔款。
2)资本—帝国主义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1894年 旅顺大屠杀,4天屠杀约2万人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杀害义和团团民及平民1700多人 江东六十屯惨案,屠杀,淹死数千居民
3)资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公开抢劫中国财富,破坏掠夺古迹 2、 政治控制
1) 控制中国内政。
允许负有侵略使命的外国公使常驻京。
2) 操纵中国外交。
3) 享有领事裁判权。
外国人在华一切民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 4) 把持中国海关。
海关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
5) 勾结清政府。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6) 扶植、收买代理人。
3、 经济掠夺
1)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制中国开放多处通商口岸。
2)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协定关税。
3) 对华倾销商品。
4) 对华资本输出,在华设立工厂,获取超额利润。
5)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 、形成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
B 、迫使清政府
举借外债,偿还巨额赔款。
C 、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
D 、控制中国近代交通运输。
4、 文化渗透
1) 宗教渗透和侵略
2)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报、宣扬殖民奴化思想 3) 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中国近代史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 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
力量。
2) 封建势力勾结侵略势力,成为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
治支柱
3) 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 中国资本主义在帝国和封建主义压制下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5) 近代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6) 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
3、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 地主阶级:晚清太平天国官僚及民国大小军阀继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
另一部分地主开始投资新式工商业,成为资本家
2) 农民阶级:土地兼并严重,破产或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
军
3) 资产阶级:由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的新主阶
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 工人阶级:深受压迫,革命性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
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由农民和手工业者转化而来,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 两对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的关系
1) 当列强侵略中国时,除汉奸外,中国内部各阶级都能暂时团结,此时,民
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 当侵略者勾结封建政权,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 国内战争发展到严重威胁帝国主义及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时,帝国主义和
国内封建主义公开统一战线。
2、 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前者是要改变民族遭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状况,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个任务才能为第二个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1是前提条件,2是目标。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联络103个乡的群众,设下埋伏,与外国侵略者
激战
1862年5月 太平军在江苏奉贤击毙法海军司令卜罗德 6月 青浦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 9月 浙江慈溪击伤“常胜军”统领华尔 1863年1月 绍兴击毙“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 1867年 美军入侵台湾,副舰长在琅桥被击毙 1874年 日军入侵琅峤,被击退
1884年 中法战争,香港船工码头工罢工,商人罢市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台湾闻知割台消息,人民与黑旗军共同抗击
日军
1900年 义和团、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殊死搏斗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2月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842年6月 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炮台以身殉国 7月 副都统海龄战死镇江
1859年6月 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军应战,提督荣椿、乐善战死 1884年8月 法舰攻基隆,10月犯淡水,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军击退 1885年初 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击返 3月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扭转中法战局
甲午战争 左宝贵、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为国捐躯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隐入严重的边疆危机,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
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1、 1840~1919年,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2、民族意识的觉醒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抵御外敌,同时,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
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
家富强,来抵御侵略
1839翻译英慕瑞《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
1843编纂《海国
图志》
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还只限于少数人中,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救亡“口号,他用“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激发人们的民族和危机意识1894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
“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时
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