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律情感培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法律情感培养研究
[摘要] 本文从培养大学生法律情感的重要性出发,剖析法律情感的概念及特征,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索性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情感培养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法治社会法律情感大学生法律情感
[abstact] the paper is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ents ’legal emotion,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study to explore the concept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students’ legal emotion.
[key words] the rule of law legal emotion students’legal emotional
前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其正式载入宪法。

学校是我国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阵地,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主体,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很大影响。

因此重视大学生法律情感的培育,让他们形成依法行事的习惯,崇尚法律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1.当代大学生法律情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1.1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基础
我国在对大学生进行各种法制教育时总是处于启蒙阶段就停止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未能从根本上提高。

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我国在逐年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在未来社会处于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在大学生中也发生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大学生不懂法或者法制观念淡薄。

例如,有的大学生用刀扎伤了人,明明是犯了罪,公安机关传讯他时,他还质问公安人员:“为什么传讯我?我又没有犯罪。

”又如,有的大学生交朋友、谈恋爱,当对方不愿意并提出中断恋爱关系时,他就不择手段地威吓甚至用暴力伤害对方,这明明是违法犯罪行为,他反而认为是在谈恋爱。

这些例子都说明由于他们不懂法律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1.2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而且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明确地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提出来。

市场经济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它必
然是法治经济和诚信经济。

市场经济关系、经济秩序运行机制要靠法律和道德来加以规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逐步加强,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尽快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和道德手段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本领,这对于在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社会稳定是至关重要的1。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也是未来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来源,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就不可能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广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用法律思维来思考和解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所以,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充分利用大学课堂的有利条件,认真学习“法律基础”课,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情感,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争取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因此,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法律基础”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科学内涵及其关系,自觉地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加深对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当代大学生法律情感研究的理论探索
2.1法律情感的概念分析
在心理学理论中,情感是指“人类所特有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关系的一种高级的心理体验,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形式。

”它既可以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关切、喜爱、信赖、依恋和尊敬,也可以表现为对客观事物对象的冷漠、厌恶、鄙视等。

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认知心理方面能发挥一系列积极地作用,它能激发认知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并长时间保持、迁移和深化这种兴趣,还能提高认知加工的水平和效率,促进知识内化水平的发展。

在法学理论中,法律情感是指人们对法律及法律现象所持有的情绪体验,诸如对法的认同或否定、支持或抵制、热爱或冷漠、信仰或敌视等情感2。

与一般的情感不同,法律情感具有自己的特征:第一,法律情感要素具有特殊性。

情感有主体、客体和介体(即环境)三大要素。

法律情感要素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客体要素方面,
他是人们对法律及法律现象而非其它事物所产生的情感;第二,法律情感表现形式具有特殊性。

一般的情感通常表现为喜怒哀乐等,而法律情感表现为对法律的认同或反对、热爱或冷漠、信仰或敌视等形式;第三,法律情感形成的时间具有特殊性。

一般情感早在婴儿时期便开始形成3,而法律情感的形成主要在人的心智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后才会形成的。

2.2大学生法律情感的含义。

在正确认识法律情感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我认为大学生法律情感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法的特殊内心感受和直接精神体验,外在表现为对法的信任感、依赖感、正义感和责任感。

信任源于法律的神圣至上,依赖源于法律的实用,正义源于法律的公正,责任源于法律的秩序。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大学生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法律情感,即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感、依赖感、正义感和责任感,这样的法律情感不仅对我国法律的高效益实现是一笔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为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厘清了心理滞阻因素。

2.3当代大学生法律情感培养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力军,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要在保持前沿性和开拓性的同时,又能够做到立场坚定的守法、用法、护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法治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我们也不乏看到种种令我们匪夷所思的现象。

经过多年大学教育的“社会精英”和“天之骄子”在法律面前不再显得那么的意气风发,昂
首挺胸,更有甚者沦为了法律的背叛者,成了影响极其恶劣的“阶下囚”。

所以本文提出了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情感时应着重注意培养的四个基本法律情感内容:(一)对法律的信任感。

法律信任感是指相信法律的规定并勇于将自己的切身事情托付给法律来解决的
法律情感。

“法律至上”作为一项现代法治的原则,要在制度上得到保证,要使民众形成对法律的信任感,需要通过一定得法律机制来得到实现,它既体现在立法中“良法”的制定和法律体系的完备,确立法律在社会上的至上地位,还需要通过司法活动、公正的实现法律来得到彻底的贯彻。

正如孟子所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

”中国古代尚法的秦朝贯以酷烈、严苛治国而闻名于世,结果二世即亡,汉代统治者将伦理道德融入法律,“外儒内法”使其延续了多年统治,由此可见,法律得到人们的信任至关重要,因此这也是作为国家栋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法律情感内容;(二)对法律的依赖感,法律依赖感是指依靠法律的方法来处理日常问题,除非万不得已不私力救济的法律情感。

现代法治的一个基本内涵和要求是实现法律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实现法律的统治,要求法律的权威高于任何个人的权威,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要求法律使用上一律平等,坚决排斥法律之外的任何特权;要求通过法律机制促进公民权利,并且要创造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条件,使个人的合法愿望和尊严能够在这些条件下得以实现。

因此法治社会的首要标志就是必须确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确信法律是社会主义主体行为的最
为重要的和根本的评价标准,才能以法律为依归,对法律产生依赖感,相信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范,从而自觉守法、用法、护法。

(三)对法律的责任感,法律的责任感是指具有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社会法律规定,并为维护社会法治秩序二勇于承担责任的法律情感。

它要求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宪法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至上的地位,并确信法律是社会主体行为的最为重要的和根本的评价标准,并能以法律为归依,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四)对法律的正义感,法律的正义感是指人认可现行法律的公正性和利民性。

现代法治社会并不意味着只要有法律的权威就可以,相反,它还有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底蕴。

要确立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感和依赖感,首先要使其接触良好的法律,使大学生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都能充分认识到和体验到国家法律制度在配置社会资源和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正的,是符合社会正义要求的,对法律的服从就是对正义的追求;法律的实现,就是正义的实现,就是自身权利的实现。

进而,从内心深处产生积极的法律认同感,产生对法律的全面拜从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7.
[2]田宏伟. 法律意识及其内容结构[j]山东社会科学 , 2005,(10) .
[3] 张彦. 《法律基础》课程性质解读[j]思想教育研究 ,
2004,(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