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旗人,一个特殊的群体

合集下载

知识点·满族|教你如何鉴别满族人,涨姿势了!

知识点·满族|教你如何鉴别满族人,涨姿势了!

知识点·满族|教你如何鉴别满族⼈,涨姿势了!⼀,“旗⼈”特征与“民⼈”的区别这⾥说的“旗⼈”,包括满洲旗⼈,蒙古“旗⼈”,汉军“旗⼈”和清代⼊旗的锡伯“旗⼈”。

区别的办法有15种,并且只要有15种之⼀种,即可认定为“旗⼈”。

1,最准确的办法是查询谱书,清代中叶,直⾄民国年间,满族修谱,续谱的习俗⼀直沿袭不断;⼀部谱书就是⼀部家族简史。

查阅谱书,⾃然会找到最准确的依据。

有些家族的谱书已经遗失,不得不求助于以下办法:2,听其对⽗母的称谓:满族对⽗母的标准称谓为“阿玛”。

“额娘”,民间称“玛玛”。

“讷讷”汉族称⽗母为“爹”。

“娘”。

或“爸”。

“妈”新中国成⽴后出⽣的满族⼈。

也有称“爸”,“妈”的。

但是在建国前,满族称“爸”“妈”的民间绝对没有。

3,问其祖籍:凡满族⼈皆称祖籍在长⽩⼭。

因为长⽩⼭是满族的发祥地。

包括蒙古“旗⼈”,锡伯“旗⼈”也如此回答。

凡汉族皆称祖籍⼭东,河北。

因为当今东北的汉⼈,其祖先⼤多是从关内迁移⽽来的。

4问其旗籍:⼋旗是满族⼈的兵民合⼀的社会组织,每⼀个满族⼈都编⼊⼋旗组织之中。

因此,⾄今许多满族⼈(包括汉军旗⼈),都回答⾃⼰的旗籍。

未⼊旗的汉⼈,没有旗籍。

5问其祖先姓⽒:满族虽然都以冠以汉字姓,但是⼤多数不忘祖先姓⽒。

或者靠 ⼝传,或者写于谱书。

如关姓为⽠尔佳⽒,唐姓为他塔拉⽒,赫姓为赫舍⾥⽒;傅姓为富塔喇⽒;曹姓为索绰罗⽒;蔡姓为萨嘛喇⽒;杨姓为易穆查⽒;齐姓为喜塔喇⽒;⽯姓为⽯马拉⽒,⾦,肇,洪为爱新觉罗⽒;那姓为那拉⽒。

等等。

⽽汉族姓皆为百家姓。

(满族有姓赵的,汉族也有姓赵的。

但是满族姓赵的有⽼姓为伊尔根觉罗的,也有⽼姓为爱新觉罗的,汉族姓赵的则没有满族⽼姓。

满族有姓王或者姓汪的,汉族也有,但是满族有⽼姓为完颜⽒,汉族则没有满族⽼姓。

6问其祖先名字:满族从其先民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直到⼥真,⼀直相沿;⽆论官⽅⽂书或者民间称谓,都有只称名⽽概不道姓的习俗。

所以满族⼈很重视祖先的名字,或者写在谱书⾥或者记在脑海⾥,并且代代郑重相传。

旗人是什么意思

旗人是什么意思

旗人是什么意思
旗人一般指八旗子弟(八旗旗人及其后代)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

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八旗军人数最多时有27万人。

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又称旗人,八旗子弟并非贵族,只是兵丁,八旗中官员子弟多为纨绔子弟。

“八旗子弟”,是指八旗旗人,八旗制度终结后,多指八旗旗人的后人。

清末许多“旗下人”都非常会享乐,十分怕劳动。

男的打茶围,蓄画眉,玩票〔非职业演员从事戏曲表演),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坐茶馆,一天到晚尽有大量吃喝玩乐的事情可以忙的。

女的也各有各的闲混过日的法门。

文化北京:民初北京旗人作家群文化身份考述

文化北京:民初北京旗人作家群文化身份考述
征, 中华多 元文 化才 能得 到更好 的保 护 和发展 。 对 近 现代北 京旗 人族群 的文化考 量 , 对 以写 作 为生 的北 京旗 人 作 家 群体 的研 究 , 可 有 效 揭示 满族 文化路 径 的走 向 、 思维 范式 的形 成与 社 会 组织 的发 展 , 并更 好 地 解 释 中华 民族 多族 群 融 合 发展 及 族 群
收 稿 日期 : 2 0 1 6—1 0— 0 6
作者简介 : 高 云球 ( 1 9 7 3一) , 女( 满族 ) , 辽宁沈 阳人 , 教授 , 主要从 事 民族 文学研 究 ; 王 巨川 ( 1 9 7 3一) , 男, 黑龙 江哈 尔滨 人 , 副研究员 , 主要从 事中国现代 文学研究 。
的研 究 , 能有 效揭 示满族的文化路 径、 思维 范式 的形 成与社会 组 织的发展 , 并 能更好 的解释 中华 民族 多族群
的 融 合 发展 和 族 群 间的 共 性 与 个 性 。
关键 词 : 文化 北京 ; 旗人 作 家; 文化 身份 中图分类号 : I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7 8 7 3 ( 2 0 1 6 ) 0 2—0 0 9 5— 0 9
间 的共 性 与个性


旗 人 作 家蔡 友梅 、 徐 剑胆 与 文 实权 文化 身 份 考 述
清末 民初 , 有 三位 身份 多元 的旗人 知识 分子 : 蔡友 梅 、 徐剑 胆 与文 实权 , 他们 热 衷 于办 报 , 又忙 于京 城 的 民间社会 活动 , 用笔启 蒙 民智 , 也描 绘着 北京 的人 文风 土情 。
摘要 : 北京旗人是 在 中国近现代 历史 中生长 的有 别 于汉 民族 的特殊 文化群体 。对旗人 族群 文化 身份 与

浅析清代汉军旗人的满语使用情况

浅析清代汉军旗人的满语使用情况

浅析清代汉军旗人的满语使用情况作者:姜少峰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1期摘要:在清代,满语不仅是满族的民族语言,更是清朝政治上的“官方语言”,在清中前期的外交和条约签订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清朝设立的八旗义学中就专门开设清文课(满文)教习汉军子弟,故满语使用者除了满族人外,最大的群体之一就是汉军旗人。

汉军旗人是清代一个特殊的群体,兼具满汉特点,本文将对这个“本系汉人”的群体在语言的使用上究竟受到了满语的哪些影响而展开分析。

关键词:陈汉军;新汉军;满语;融合绪论清代汉军旗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使用满语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对于汉军旗人的满语使用情况却历来争议很大,一种看法认为汉军旗人满语水平不高,甚至基本通用汉语,“汉军与汉人不仅有民族心理上的相通之处,且与汉人语言、风俗方面更是完全一致。

”而一些精通满语的汉军旗人也绝不是满化了,只是“取悦于统治者。

”①而另一种看法是认为汉军旗人的满语使用是很普遍的,汉军旗人精勤满语、与满人无异,很多汉军旗大量使用满语姓名,“称名不称姓”等特点。

②这两种观点都有详实的资料支撑自己的观点,更突显了汉军旗人在其语言使用上的一种复杂性,事实上,之所以不同的文献里对于汉军旗人的满语使用情况有不同描述,是因为清代汉军八旗的来源非常复杂(例如陈汉军和新汉军之别),不同来源情况的汉军旗人对于满语的使用情况和态度都是不同的,甚至相同来源但是不同时期或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汉军旗人的满语使用都有很大区别,所以对于汉军旗人的满语使用情况并不可以一概而论。

本文准备从来源、时期、地域等多个角度去试述汉军旗人的满语情况,清代汉军旗人的满语使用情况对于我们认识清代满汉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对于汉军旗人的民族认同等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侧例。

一、陈新汉军旗人的区别将八旗汉军分为陈汉军和新汉军并非是一种制度,而是资历的不同,即加入八旗的先后有所不同。

陈汉军的主要来源是在满族入关前征服的辽东汉人和明朝降军,在清朝国家肇建的过程中获得了旗人身份,迨及清军入关,他们皆以“陈汉军”自命,并邀从龙入关之功,而又有别于新入汉军旗者③。

清初八旗子弟的传统教育体系

清初八旗子弟的传统教育体系

清初八旗子弟的传统教育体系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王朝,它从Manchu族的入侵开始,到1644年明朝的灭亡,清朝的逐渐崛起,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

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清朝的八旗子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他们是清朝的精锐力量,是统治阶级的核心成员。

那么,他们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聊聊清初八旗子弟的传统教育体系。

一、家庭教育在八旗子弟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旗人家庭非常注重子女的早期教育,父母亲往往会直接指导孩子们的学习。

这种家庭教育有三个特点:首先,它是一种口口相传的传统,很多旗人家族的父辈都曾经是高官显贵,他们对学习非常重视;其次,家庭教育注重品德修养,对孩子的品格教育非常重视;最后,家庭教育不只是一种知识传授,更是一种行为示范。

父母亲往往亲自示范孩子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旗人。

二、师傅教育在旗人教育体系中,师傅教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部分。

一般来说,旗人父亲会选择一位素质高、经验丰富且学识渊博的人作为自己儿子的师傅,由师傅亲自指导儿子的成长。

师傅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功的训练,如学习文化知识、刀枪棍棒等技能;二是思想意识的培养。

师傅教育是一种非常严格的教育,孩子们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如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穿着、受礼等方面。

师傅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礼仪,成为一个正直、勇敢、忠诚的旗人。

三、关学教育关学是一种传统的儒家学派,它主要强调礼仪、伦理和人文教育。

它的出现与八旗子弟的教育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期的关帝之祖庙曾经是八旗子弟上学的主要场所,而后成为国子监。

关学的兴起,让清初八旗子弟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关学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修养,如学习《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著作;二是价值观培养,如培养忠诚、礼仪、品德等方面的教育。

关学教育是一种严格、规范、传统的教育体系,针对的是八旗子弟的特殊身份背景,旨在培养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官员、士兵和公民。

八旗贵胄的没落——清代旗人经济状况研究

八旗贵胄的没落——清代旗人经济状况研究

部义务。同时发给口粮赡养家属: 七岁以上就给予全粮, 六
田。乾隆四年, 议许壮丁具呈领买, 其价银以五年钱粮分限
岁以下为半 口, 减半给粮。因为他们不劳而食, 坐享其成, 如 扣交。壮丁领买者, 限以五饷, 计三十亩。其五饷之价, 上地 “ 待哺之鸟” @ 。 顺治二年 , 清廷又制定了赈济八旗的条例, 从 银四十八两, 二等三十八两, 三等二十八两, 等地十八两, 四 各方面对旗人给予优待。由于八旗兵丁离开了东北故土, 荒地十二两。 @ 加 ” 按照规定 , 当时, 每壮 丁分给五饷, “ 饷六
的差徭。清太宗皇太极曾对汉官说:满洲差徭之多, “ 实逾尔 太监等, 凡殁于寇乱者 , 无主田地甚多, 尔部概行清查……三
等( 汉官) 三十余项也。 旗人的负担如此之重, ” 生活之艰辛 年三月, 议定此项钱粮照数永免。今据乾隆六十年田数 , 内
就可想而知了。
府三旗庄田一百二十七万八千八百亩。宗室庄屯田一百三 十三万三千八百二十七亩。八旗各军也分得了大量的份地, ”
但人关后, 清廷对旗人在生活上给予多种优待。“ 国朝
列圣之厚八旗者至矣”② , 顺治元年清廷下令:凡八旗壮丁、 “ “ 八旗满洲、 、 蒙古 汉军给地一千四百零六万六千八百六十二 差徭、 粮草、 布匹, 永停输纳。 ④ ” 免去了他们除兵役之外的全 亩, 初以圈 地卖与民人者。 雍正七年, 官为取赎, 其官赎之
[ 作者简介 ] 陈力, 湖北武汉人 , 男, 中国人 民大学清 史研 究所博士生。
清朝入关之前, 由于“ 地土未广, 民力维艰”满族八旗除 ,
除八旗贵族占有的皇庄、 王庄以外,顺治元年十月户部 “
凡近京各州县民人 , 无主荒田及明朝皇亲驸马公侯伯 了“ 三丁抽一” 当兵打仗外, 、 还要负担极为繁重的、 目 名 众多 奉谕 :

清朝旗人社会保障研究

清朝旗人社会保障研究

清朝旗人社会保障研究陈力*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10872摘要:在清朝,旗人超越了民族的界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清初朝廷为了保证旗人的生计,从各方面给予特殊的政策,分拔大量的土地,发放丰厚的兵饷和各种福利,以维持其独尊地位。

关键词:清初;旗人;社会保障旗地入关后,清廷对旗人在经济生活上给予种种特权,这正如晚清思想家魏源所评论的一样:“国朝列圣之厚八旗者,至矣!”嗍以保障他们能够专心于弓马骑射。

顺治元年,清廷下令免去了八旗除兵役之外的全部义务:“凡八旗壮丁差徭、粮草、布匹,永停输纳。

"问改变了以前“出则为兵,入则为农”的政策,使得八旗成为职业的军人。

同时给全体旗人发放口粮:七岁以上就给予全粮,六岁以下为半口,减半给粮。

旗人,不分男女老少,均有稳定的口粮,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铁杆庄稼”了。

但是,因为他们不劳而食,坐享其成,如“待哺之乌”。

一失去谋生能力,束缚了旗人才能的发展,这也是后来八旗生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顺治二年,赈济八旗的条例出台,清廷从各方面对旗人给予优待,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给旗人“计丁授田”。

由于大部分八旗官兵“从龙入关”,离开了故土东北。

清廷为了使八旗兵丁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而无后顾之忧,以加强八旗的军事职能。

一方面,清廷给所有的八旗官兵,“分给地租”。

[固】另一方面,清统治者大肆“圈地”。

将这些圈来之地分给旗人,实行“计丁授田”的政策。

对于圈地政策的出台,清廷冠冕堂皇地解释道:“非利其土地,良以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无处安置,故不得己而取之。

”P】从顺治元年到康熙五年二十几年的时间内,清廷在北京地区的几十个州、县,如“顺天、永平、保定、河间”等地,【@】方圆五百里的范围,一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共有166838顷民人的良田被强占。

仅顺治四年正月,这一次就有多达99.3707万顷良田沃土被圈占,其范围涉及到畿辅周围四十一县。

闸这种祸国殃民的圈地活动,一直延续到康熙八年。

试析清初汉军旗人的特点——兼论清初重用汉军旗人的原因

试析清初汉军旗人的特点——兼论清初重用汉军旗人的原因

试析清初汉军旗人的特点——兼论清初重用汉军旗人的原因刘咏梅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28)004
【摘要】以清初的汉军旗人为研究对象,从民族融合的角度,剖析汉军旗人“大明骨,大清肉”的性格特点,阐明清初统治者重用汉军旗人的原因所在.同时,指出了汉军旗人-满汉融合的“混血儿”,在清初成功地充当了满汉民族融合的”粘合剂”.
【总页数】5页(P537-541)
【作者】刘咏梅
【作者单位】北京海淀走读大学传统文化学院,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
【相关文献】
1.论清初汉军旗人督抚的历史作用
2.清末汉军旗人陈良玉词风探源
3.八旗汉军研究的几点认识--兼评《汉军旗人官员与清代政治研究》一书
4.清代旗人政治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汉军旗人官员与清代政治研究》
5.人神共娱的狂欢——汉军旗人烧香习俗“放五道”仪式音乐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初东北八旗汉军官员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清初东北八旗汉军官员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清初,八旗汉军官员较早纳入国家体制之中,是官僚体制中特殊的群体,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旗人,同时又是汉人。

双重身份的定位促进汉军官员成为清廷统治中原重要的依靠力量,具有缓和民族矛盾的作用,汉军官员了解中原地区的生活、生产方式,能够实行切合实际的政令,对地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汉军官员在地方为官,对地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清入关前后的八旗汉军和汉军官员皇太极在位期间,建立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解决了大量内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的组织形式问题。

以“满汉之人,均属一体”为号召,将部分汉民从庄园拨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择汉官之清正者辖之。

”天聪五年初,皇太极即命将“汉人军民一切事务,悉命额驸佟养性总理”。

天聪八年五月,改旧汉兵为汉军[1],天聪八年五月庚寅。

崇德七年,清军取得松锦大捷,俘获明朝降兵十余万。

当年七月壬申,皇太极“命编汉军为八旗”[1],正式组建八旗汉军。

关于八旗汉军的地位,清初之人曾言:“爰立八旗,曰: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每旗析三部:以从龙部落及傍小国臣顺者子孙臣民为‘满洲’;诸漠北引弓之民,景化内徒者,别为‘蒙古’;而以辽人故明指挥使子孙,他中朝将众来降及所掠得,别隶为‘汉军’。

”[2]至此,汉军与满洲、蒙古成为同属于八旗的三大集团。

崇德七年组建八旗汉军时,任命祖泽润、刘之源等八人为八旗固山额真,祖可法、孟乔芳等十六人为梅勒章京,同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奏请“所部随汉军旗下行走”,八旗汉军官僚集团初具规模。

入关之前,汉军官员以满洲官员为主,具有主仆关系。

崇德八年八月,镶红旗汉军章京范文程家人康六获银一千两,为镶红旗旗主罗洛宏包衣牛录章京都伦所夺。

“康六于梅勒章京孟乔芳处控告三次,乔芳庇其本贝勒,匿不举发。

”[1]孟乔芳为镶红旗汉军梅勒章京,其旗主仍为镶红旗贝勒罗洛宏。

汉军官员的地位低于满洲官员,受到后者的管辖和节制。

天聪九年,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妻前夫所生女,寄养别旗之外母家。

清朝旗人的法律特权及其影响

清朝旗人的法律特权及其影响

护。 旗人 贵族受到朝廷 “ 封爵授 地” “ 、计丁给地” 建设 了私家 , 庄园 , 眷养大量家丁 , 聚敛 了巨额财富 。 同时 , 在民事方面 , 旗 地、 旗房 、 人财产继承权等均受到大清律例的特殊保 护。 旗 如 规定作为 “ 旗地 ” “ 、旗产 ”法律 规定 中有 “ , 禁旗 民交产 ” 的法
3法律特权统一于全 国的司法制度中。清朝虽然赋予旗 . 位 的 同时 , 牢牢把握 一个尺度 : 即旗人 特权不至于影 响 国家 的法制完整和 统一 ,使旗人 的特权统一 于全国的 司法 制度 中。当旗人 的犯罪活动威胁到皇权 的威信或者控制力量 、 扰 乱社会 秩序的时候 , 皇权往往不是选择 宽免 。 而是选择 捍卫 自身法律体 系的权威 。 乾隆十九年(7 4年 ) “ 15 定例 旗人 殴死
处 。 大清律例 ・ 《 户律 ・ 田宅》 中还规定私 自盗卖 家主 田地 至五 人 尤其是 贵族旗人大 量的特权 , 但是在确立旗 人特权法律地
罪 ”而 “ , 盗卖房屋亦照盗卖官宅律科断” 。
再次 , 旗人在 司法管辖 、 司法 程序和刑 罚执行上 都享有

此外 ,为了避免旗人尤其是贵族旗人的利益受到侵犯 ,
清政府通过立法 . 用法律的形式对贵族 旗人 的地 位和权益予
以确 认 和 保 护 。
种军事 、 民事不分 的特殊制度 。 旗 人由八旗满洲 、 八旗蒙古 、 八旗汉军组成 , 以八旗满洲
首先, 在政权组织方 面 , 法律规定其享有封 爵权 , 保证其
也赋予 了旗人相应的法律特权 。 二 、 人的法律特权 与特点 旗
旗人与民人 是清朝社会最基本 的两大法律主体 , 有不 具 同的法律地位 。旗人按照血统和 出身分为贵族旗人 、 普通 旗 律地位 。 普通旗人 即正身旗人 。 包衣旗人 的身份地位较前两 者低 . 由于是皇 亲贵族的家奴并受 其重视 , 以包衣旗 人 但 所

旗人为何抛房

旗人为何抛房

旗人为何抛房在上期专栏当中,我说过民国时代买旗人的房子可以分期付款,而且付款的期限和条件都很宽松,如果是买汉人的房子,就享受不到这种优惠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三点:第一,旗人(也包括一部分汉军旗人)当初置业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分期付款;第二,民国建立后,旗人丢了靠山,成了弱势群体;第三,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党北伐那二十多年里,大多数旗人都在抛售房产。

咱们先说第一点。

理论上讲,旗人在清朝是不用劳动的,他们是征服者,同时也是统治者,清廷从全国百姓身上榨取血汗,为旗人分房子、分田地,为旗人发饷银、发粮食,旗人高高在上、混吃等死,什么工作都不用做,只需要时不时地操练一下,以便随时镇压汉人起义即可。

但是清朝的财政并不宽裕,至少从乾隆年间开始,旗房就已经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免费发放了,而是先把房子分下去,再从旗人的饷银里分期扣除房款。

比方说北京某旗人成家立户,需要住房,清廷在正阳门外分给他一套房子,作价一百两,此后十年内,内务府每年都会从其饷银中扣除十两。

太平天国起义时,南京旗营被烧,后来起义被镇压下去,返回南京的旗人没有房住,清廷给他们拨付地皮,让他们自己盖房,他们没钱,清廷遂发放无息贷款,待房屋建成,再从各人饷银中扣还贷款,分六年还清。

所以对旗人来讲,为了房子分期付款(实际上是分期扣工资)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他们当初分房和盖房的时候可以分期,别人从他们手中买房的时候当然也可以分期。

再说第二点。

清朝没灭亡那会儿,旗人的势力大了去了,且不说入关之时的大屠杀,就是在所谓的定鼎以后,也经常发生满臣欺压汉臣、旗兵欺压汉兵、旗人老百姓欺压汉人老百姓之类的故事。

到了清朝末年,北京的汉人房东出租空房,其租房广告上还不忘写上四个字:“贵旗免问。

”只要您是旗人,哪怕是把祖产都卖光了的破落户旗人,也休想租我的房子,为啥?怕你欺负我!鲁迅青年时去南京上学,骑着马经过旗人聚居区,旗人小孩拿石头扔他,因为在旗人小孩的心目中,汉人只是为旗人服务的奴隶,根本不配骑马。

历史上八旗和汉八旗旗下人的简史

历史上八旗和汉八旗旗下人的简史

历史上八旗和汉八旗旗下人的简史努尔哈赤初时全是属下的部民按旗编制组成,每旗大约七千五百人。

先是四旗:即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和正蓝旗;当人数不断增加之后又增设四旗:即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合为八旗。

其中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称为上三旗,是满洲贵族嫡系军队。

八旗不仅是军队,同时是一个政权组织,它具有管理旗下人民的户籍,田土,赋役,教养,诉讼,婚姻等广泛职能。

其成员平时从事生产,战时从军打仗。

有人认为,八旗是努尔哈赤独创的一种“军民合一”,“寓兵于民”的组织。

当时,女真族都隶属于八旗,也就是满洲八旗。

之后,又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其成员分别是被征服的蒙古人和汉人。

汉军八旗的设立,要追溯到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之后,大量汉人被掠为奴。

同时,为了扩大兵源,努尔哈赤从为奴的汉人中抽出一些壮丁(规定每二十人抽一人出兵)编入满洲八旗。

其所需马匹器械由二十名汉人共同出钱购买。

其壮丁家为汉军户。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在山海关宁远城战役遭明将袁崇焕炮石击伤,忧愤而死。

八子皇太极即位后,改变其父对汉人的政策,减少了满汉矛盾。

于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皇太极决定建立汉军。

下令从所属满洲八旗的汉人壮丁中,每十名抽出一名组成一旗汉军。

后又将汉军一旗分为两旗。

公元1642年,皇太极再将汉军扩为八旗。

至此,汉军八旗正式出现,成为清朝三军,其编制与满洲八旗无异,所使用的旗帜和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相一致。

由于汉军编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员都称旗人,也称汉军旗人,或称旗下人。

清初,汉军八旗已有二十六万之众,是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之和的三倍。

公元1643年,皇太极驾崩,其子顺治六岁接位,由皇太极之弟多尔衮摄政。

公元1644年,多尔衮在明将吴三桂的邀迎之下,带着庄妃(皇太极之妃),少帝顺治和八旗军队越过万里长城,打败李自成,直奔北京,一举拿下紫禁城。

从此,明王朝被清王朝所取代,即历史上称为“八旗入关”。

顺治为清朝的开国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顺治元年,摄政王多尔衮实行“以汉治汉”的政策,宣称“满汉一家”。

近代以来清代汉军旗人研究的回溯与反思

近代以来清代汉军旗人研究的回溯与反思

近代以来清代汉军旗人研究的回溯与反思孙守朋【摘要】The studies on the Hans in the Manchu Army in Qing Dynasty began in 1930s and got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since 1980s with the study by Meng Sen. These studi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studies on individ⁃ual Han soldiers and Hans in the Manchu Army as a group. The latter revealed more about Hans collectiv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ir organization,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historical roles, their culture and ethnic identity and so on. In summary, studies on Hans in the Manchu Army have expanded to in-depth ones since modern times, but studies of them as a group or a social bracket are far from adequate,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other groups have al⁃ways been confused.%清代汉军旗人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自孟森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迄今,汉军旗人研究成果可观。

此方面研究大体分为汉军个体与群体研究,后者比前者更体现汉军群体特征,主要集中在汉军旗人组织、地位与历史作用、文化与民族认同等方面。

汉八旗——精选推荐

汉八旗——精选推荐

汉⼋旗折叠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在⼈们的⼝语中,谈到清朝⼋旗制,常常会听到汉军、汉⼋旗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活在东北地区的⼥真族⼈,在明朝时期,由⼥真民汉⼋旗族⾸领努尔哈⾚统率,逐渐强⼤,于1616年建⽴了后⾦国。

努尔哈⾚把⾃⼰属下的部民,按旗编制组成军队,先是四旗,即四种颜⾊的旗⼦。

后来,⼈数增多,变为⼋旗,这便是⼋旗的由来。

满族⼈都编⼊旗内,都称为旗民,也称为在旗的。

由于满族全部编⼊旗下,所以,便出现了凡满⼈都是旗⼈之说。

但旗⼈并不都是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努尔哈⾚、皇太极势⼒增⼤后,把征服的蒙古族⼈也编⼊旗内,统归⼋旗管辖,被称为蒙古⼋旗。

后⾦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尔哈⾚把征服的蒙古族⼈编成五个"⽜录",⾪属于满洲⼋旗。

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把蒙古五⽜录扩编成两个蒙古旗。

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把两旗扩编成⼋旗,⾄此,蒙古⼋旗出现了。

努尔哈⾚进⼊辽沈地区,⼤量汉⼈被掠为奴,编⼊满洲⼋旗之内,成为家内奴或拖克索(农庄)内从事⽣产的奴仆。

同时,为扩⼤兵源,从为奴的汉⼈中抽出⼀些壮丁(规定每20⼈抽⼀⼈当兵),其所需马匹器械由20名汉⼈共同出钱购买。

其壮丁家为汉军户,对汉军户有优厚待遇,⽐如,可以全家迁⼊努尔哈⾚所在的城中居住,以⽰信任。

皇太极即汗位后,改变努尔哈⾚对汉⼈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区的汉⼈编⼊满洲⼋旗⼈家为奴,编庄别居,减少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盾。

对这些汉⼈,由投降过来的原明朝官员或后⾦提拔的汉⼈官员来管理。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明朝辽东总兵⽑⽂龙被袁崇焕处死后(袁崇焕于崇祯⼆年公元1628年处死⽑⽂龙),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率军从⼭东登州前来辽东投奔后⾦。

皇太极对他们来投⾮常重视。

当他们来到沈阳城郊时,皇太极在浑河岸边亲⾃迎接,⾏满族特有的抱见礼,可以说是⾮常之举。

为与满洲⼋旗有别,命孔、耿所部使⽤⽩镶皂旗帜,即⽩旗镶⿊边,受皇太极直接统辖。

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的差异

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的差异

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的差异展开全文“满洲、蒙古、汉军俱隶八旗。

每旗自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逮领催、闲散之人,体统则尊卑相承,形势则臂指相使。

”旗人隶属于八旗,他们“隐然以一旗为一省,一参领为一府,一佐领为一县矣”。

清政府以八旗组织为界构筑起“旗民分治”的社会控制与管理方式,旗人与民人保持着居则分城,官则分缺,业则例有分限,刑则固有等差的社会界限。

在八旗内部,满洲统治者在满、汉关系问题上持有的暧昧态度与调整措施,很难使旗人之外的广大“民人”分清八旗内各部分人的身份。

加之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满族身份的确定以是否具有旗籍为依据,故八旗内部的各种身份差异就更容易被“旗人-民人”这一对立社会范畴所掩盖。

通过梳理八旗汉军与满洲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差异,我们发现存在于他们之间的种种差异不过是“首崇满洲”这一满洲本位政策使然。

一汉军是八旗中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清朝入关前,汉军完成了八旗建制。

如后人指出的,“我国龙兴河漠,基王业于辽阳,其时部落之故人为满洲,汉人先附者为汉军。

汉军云者,以别于汉人未附者也”。

汉军在汉人归附的基础上组建起来,在清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中他们取得了旗人身份。

但在八旗组织中,八旗满洲始终是清朝统治者依恃的核心力量。

“前清开国时,汉军旗与满洲八旗界限甚严,饮食坐卧俱不得同在一处,出军,则备充前敌,驻扎,则别为一营,官级只能就汉军中升擢,不能与满蒙八旗相掺”。

国初规定:“满洲、蒙古壮丁,每二名披甲一副。

汉军壮丁,每五名披甲一副。

”不仅汉军旗人披甲的机会少于满、蒙兵丁,而且在八旗编制方面,前锋营、健锐营、内外火器营等重要部门,都由满洲、蒙古组成,而无汉军名额;较为次要的藤牌营、(长)枪营都由汉军组成,而无满洲、蒙古。

清朝兴起及入关初期,满洲统治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是, “汉人有所顾忌而不敢尽忠于朝廷,满人又有所凭藉而无以取信于天下矣”。

而汉军旗人以其特殊的身份在满洲和汉人集团之间保持了某种利害上的平衡。

八旗制度_规章制度_

八旗制度_规章制度_

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中华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

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

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

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

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

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

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

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

八旗制度建立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

旗帜除四整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

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

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

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

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

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城内八旗分布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

清代旗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清代旗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清代旗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满族人建立的朝代。

在这个时期,旗人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们不仅继承了汉族文化,还保留了自己的语言、习俗和文化传统,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旗人的文化特色清代旗人有其独特的文化风貌。

他们的语言是满语,音韵特别,语法也与汉语有所不同。

满族还有自己的文字——满文,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

旗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如所谓“氈骑”、“锦衣卫”等,都富有民族特色。

旗人还有许多传统习俗,如“五个太监”、“胡朝初六”、“学士进馔”等,都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此外,旗人还善于武艺、马术和射箭等,这也是他们的文化特色之一。

二、融合与交流旗人在清朝统治下,作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参与了许多政治事件,对于汉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旗人与汉族之间进行了广泛的文化融合和交流。

首先,旗人经常派遣人员到中原地区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知识,尤其是在清朝后期,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一些著名的满文学者和历史学家,如赵翼、李之藻等,都是对汉语和汉文化感兴趣的学者。

其次,旗人也善于将他们的文化融入到汉族文化中。

如清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就融入了大量的旗人文化元素,如“费宝钗”、“平儿”等,反映了旗人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文化传承与贡献旗人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巨大。

首先,旗人成为了汉族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如清代满洲将领赵士林所著的《民族志略》,就是一部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著作,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旗人的文化也对于中国的各个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旗人善于马术和射箭,这对于民族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旗人的文学作品和著名的《四库全书》等都对于中国文学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文化传承的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旗人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旗人礼数大

旗人礼数大

旗人礼数大满人作为关外的游猎民族,原本在关外的时候,是不讲什么礼数的。

礼数这个玩意,原本是汉人的讲究,八旗中人,无论干什么,一副混不吝的样子。

然而,入关之后,满人的头儿出于合法性的考虑,必须证明他们入主中原,是天然合法的,所以,旗人倒反变成了原本出于东夷周文王一系的礼仪民族。

所以,旗人的礼数,就越来越讲究,越讲究,就越是觉得自家原本就高贵,理所当然,该做汉人的统治者。

讲究礼数的自觉,皇帝有,宗室贵胄有,上层旗人有,连底层的旗人也有。

旗人和非旗人,原本在民族特征上,差异不大,进关之后,跟汉人混久了,自家的满文也丢了,语言上除了个别地方,差异也不大。

闹到最后,真正差异大的地方,竟然就是礼数。

旗人在进关之后两百多年中,把学来的汉人礼数,加以发扬光大,自己无端地弄出来好些的名堂。

越讲究,就越是想讲究,贵胄之家,是富讲究,底层旗人是穷讲究。

穷讲究无所谓,讲究不到,礼数不周,就骂一顿,打一架也就完了,然而,富讲究,就很麻烦,尤其是娶媳妇嫁女儿,但凡沾亲带故,都得顾到,一点顾不到,就惹了麻烦,让人家嚼舌根子嚼个没完。

但凡有喜庆事,主家得到所有的亲戚家挨个请,得亲自去,让仆人代劳是不行的。

请来了人,份子倒是没多少,但你的事情但凡有一点差池,人家就跟你没完。

喜庆日子,这么多人相见,礼仪之繁琐,讲究的名堂之多,汉人是没法比的。

但凡主家有一点不妥之处,这个祸可就大了。

所以,办一次事情,不累死个人,就算没完,真要累死人了,还得办丧事,又是一大麻烦。

最大的消耗,还是钱财,即便是你富人,儿女一多,都打发了,家底就空了。

因为事情的消耗再加上搭上的家产,数目巨大。

由富转贫,旗人又不会当家理财,那个日子,可是不好过。

后来,有些人家实在应付不了了,就采取一种非常极端的办法:断亲。

凡是感觉不怎么样的亲戚,就断了它。

怎么断呢?上门去骂,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上门去,堵着门,就是一通骂。

骂完了,不管里面怎么反应,反正这门亲戚算是断了,不来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旗人,一个特殊的群体
汉族旗人,一个特殊的群体自满清的老祖宗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以来,“旗人”就成了满人的代名词,满人统一被编在八旗里,清兵入关后,这种制度依然没有改变,旗人另立户籍,与普通汉人分开管理,旗民只受各旗旗主管辖,地方官员一般不能对他们发号施令。

旗人主要以给朝廷当兵为职业,一人当兵,其俸禄可以养活全家,入伍后,升职也很快,所以在大清军队(八旗军和绿营军)里,军官多为旗籍人员(八旗军的官兵皆为旗人,绿营军虽然也有不少汉族军官,但是在汉人庞大的总人口中占的比例,还是较少的,相反,旗人却以很少的人口总数,占据了绿营军很多军官职位)。

旗人若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一般可以低分录取。

以此,足见在清代时,旗人简直是国家的特等公民,尽享国家优惠,地位远在汉人之上。

用现在的话讲,他们都是高富帅,其他人则是屌丝。

不过,大家也许不知道,旗人并不都是满人,还有一些蒙古人,甚至还有汉人,这就是鲜为人知的“汉八旗军”。

汉八旗军是在满清入关前,由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原因是满人男丁不够,为补充兵源,皇太极将辽东一带的汉人编为八旗,为其征战。

汉八旗军的军旗区分跟满八旗一样,也是“正黄,正蓝,正红,正白,镶黄,镶蓝,镶红,镶白”。

不过,当时,汉八旗军的旗主却多为满人。

另外,在满人八旗里,也有不少旗籍汉人,这些旗籍汉人主要是在入关前,在战争中被掳掠的辽东百姓,旗主将这些被掳汉人分配给各级军官或有战功的士兵当奴仆,也就是包衣。

当年曹雪芹的先祖就是被满八旗军掳掠,后成为了多尔衮旗下的包衣。

汉八旗军也好,汉人包衣也好,他们都跟满洲旗人一样,另立户籍,不与普通汉人同户籍,也都只受各自的旗主管理,连他们的家眷子女也如此。

其后代一般也在旗籍。

旗籍汉人由于长期接受满族的生活方式(强制的),因此他们就不自觉的被满族同化了,饮食,服饰等都近似于真正的满人了,旗籍汉族妇女也穿旗袍,并且不裹脚,这跟普通汉族妇女有着明显的不同。

清代皇室为了维持其血统纯正(一说为了不扰民间),一般不在汉人中选拨秀女,宫女。

一般只在八旗中选秀,而汉八旗女子是可以成为选秀的对象的,看来,大清皇帝已经把汉旗人看做自己的同胞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原则上,汉旗人可以跟皇上攀亲,但有清一代,能够做上妃子的汉旗女子并不多,见于史书的只有大将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绝大部分后妃仍然是满族女子。

现在讲几个著名的汉族旗人。

[先说年羹尧,年羹尧原籍安徽怀远,清初其祖父迁居到辽东,
入汉军镶黄旗,哈哈,很奇怪啊,他们家竟然是在满清入关后才加入八旗军的。

这时,满清已经基本平定天下了。

不过,年家还是很争气的,还是抓住机会为朝廷立了不少战功,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后来竟做到了工部侍郎、湖北巡抚,可谓官高显赫。

年羹尧本人更是十分了得,他文武兼备,年少时就中了进士,30岁不到就成为了内阁学士,不久又做到四川巡抚,成了堂堂一品大员。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年羹尧是官二代的原因,其实,年羹尧很有真才实干,他在四川时,就励精图治,将偌大一个四川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后来,他又为朝廷领兵出征,在平定西藏,****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表现出了他的卓越才干,以致于官做到了四川总督,抚远大将军之职,远胜于其父辈。

康熙驾崩后,后即位的雍正皇帝也很赏识年羹尧,之前,就已经主动向他攀亲,娶了他妹妹做福晋(当时雍正还是王爷,所以年羹尧妹妹还只能称福晋,后来就成为贵妃了),即皇帝位后,更是对年羹尧宠幸有加,把他和隆科多并称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年羹尧也不负重望,为朝廷平定了一些新的叛乱,再立战功。

但是,随着地位和声望的不断提高,年羹尧的骄横之气也开始增长了,他开始目无群臣,甚至目无君上,他要群臣像面见皇上一样向他行叩拜礼,自己见了皇上却不行礼,深深触怒了雍正,后来,雍正又发现年羹尧还结党营私,贪污敛财,可谓十恶不赦。

于是终于决定对年羹尧实行严惩了,先是将他调职,然后又降职,最后干脆命令他自杀了事。

曾经如日中天的年羹尧就落了这么个下场。

年羹尧死后不久,她妹妹年贵妃也因郁闷忧伤而死在宫中了。

年羹尧[再就是前面提到的红楼梦的作者,大文豪曹雪芹,曹家祖上在满清入关前即遭掳掠,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

其曾祖父曹玺曾服侍过年幼的康熙皇帝,后被康熙委任为江宁织造(一种专门负责为朝廷生产纺织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央企老总,是个肥缺),后其子曹寅,其孙曹頫三代都为江宁织造一职。

一个汉族血统的包衣奴才家族,竟然混得如此显赫,真是不可思议啊。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曹家也像年羹尧一样,爬的高也跌得重,到了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这一代,灾难就降临了,曹頫不知是被人陷害,还是确实有不轨行为,竟被扣上了“亏空”的罪名,被革职下狱,抄没家产。

年少的曹雪芹只能迁回北京,后来一直落魄,家徒四壁,贫寒交加,虽然在晚年写出了红楼梦这部巨著,但却别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任何转机。

曹雪芹最后贫病而死。

曹雪芹再说说高鹗,他是红楼梦的续写者,大家知道,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就悲惨的去世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但大家不知道,这位高鹗竟然也是汉族旗人,他是汉军镶黄旗人,也
许正是因为与曹雪芹有着相同的身份,他才能写成红楼梦的后部吧。

可不要小看了这位高鹗先生,他的文采学识也是十分了得,不仅能写小说、诗词、而且还会戏曲,绘画,还曾高中进士,做过官员。

与曹雪芹相比,文采虽差了点,但个人事业却还不错,并不落魄。

高鹗满族八旗子弟在清代一直白白享受朝廷奉养,很少有自食其力者,靠自己本事干出成就来的就更少了,基本都是平庸之辈。

而相比之下,汉族八旗子弟待遇要差一点,朝廷对他们关心不够,但却有不少苦学奋进之人,如年羹尧,曹雪芹,高鹗等人,年羹尧虽说也出自官宦之家,但后面的成就却主要是靠自己在马背上打出来的,曹雪芹的祖上虽也受过朝廷厚待,但后面却很潦倒,曹雪芹在食不果腹的环境下还能坚持写出红楼梦这样的不朽著作,确实很了不起,换了满人,早就四处求人以谋生计了,哪里还会去搞什么文学创作。

高鹗则原本就出身低微,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而跻身仕途,并成功补写了红楼梦。

由此,我们明白了旗人中原来也是有精英的,不要再一提到旗人,就认为他们都是堕落腐化,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