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现状及对策一、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32°31′~42°57′N、92°13′~108°46′E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
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
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
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甘肃水资源总体概况甘肃省河流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603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甘肃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135亿立方米,长江106亿立方米,内陆河57.9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量1500立方米,居全国22位。
人境河川径流量304亿立方米,自产加入境的总水量为603亿立方米。
总的来看,全省地表水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平衡。
长江流域为丰水区;黄河流域为缺水区;黄土高原北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人畜饮水困难,是严重缺水区。
2.地下水资源:全省地下水资源149.8亿立方米/年。
在地下水资源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资源量有10.5亿立方米/年,其中北山及走廊山脉2.06亿立方米/年,走廊平原4.94亿立方米/年,黄土高原3.51亿立方米/年。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系包括河流、渠系、田间灌溉、大气降水入渗及凝结水,全省总量为149.2亿立方米/年,其中走廊平原地下水站给量44.17亿立方米/年,黄河、长江流域山间盆地和河谷潜水17.24亿立方米/年。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省水资源概况一、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在东经92°20′~108°46′、北纬32°31′~42°50′之间。
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南与四川毗连。
总面积45.4403万平方公里,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1.2河流及水系我省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流区河流为河西内陆河流域,全省包括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分布有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黑河、石羊河三个水系;黄河流域位于我省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主要有黄河(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我省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除汉江水系八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
(甘肃省水系图见附页)。
二、水资源数量2.1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1956-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为276.9毫米,降水总量为 1258.306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毫米,降水总量为35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毫米,降水总量为675.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毫米,降水总量为230.664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
2.2地表水资源量2.2.1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82.139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57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20.1%,黄河流域为125.1586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44.3%,长江流域为100.364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5.6%。
甘肃庆阳西峰区地下水水源分析及保护
第17卷第2期2017年6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Vol. 17 No.2Jun. , 2017文章编号:1671 -4067(2017)02 -0073 -03甘肃庆阳西峰区地下水水源分析及保护本莲芳1马淑静2王红玉1贾少超1(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学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60;.北京洁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2200)摘要:分析了庆阳西峰区地下水水源地的概况及潜在污染,并根据水源水质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庆阳西峰区地下水水源现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甘肃庆阳;地下水;水源;保护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导致地下水污 染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迫在眉睫[1]。
甘肃庆阳西峰区饮用水水源面临的问题与 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类似,生活污水随意泼洒,无统 一管道收集,也无处理设施;农村乡镇企业存在偷排 不达标废水的现象;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无固定填 埋处理点,有些甚至就堆放在取水口附近;取水井位 于耕地区,农田化肥和农药残留随雨水下渗[2]。
这 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下水水质,为地下水长 期开发利用带来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西峰区地 下水水源状况及潜在污染源、污染物,确保饮水安 全,并协调好工农业发展与水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下水水源地概况西峰区主要有董志镇、肖金镇、显胜乡、后官寨 乡、温泉、什社乡、彭原乡七个乡镇,位于甘肃东部,地 形呈一扇状,南北长约48km,东西宽约35km,总面积 996km2。
西峰区黄土塬面地势高于河谷约300m,塬 区内无河流径流,塬面东侧有马莲河流过,西测为蒲 河,北面两条沟切割,泾河从塬南面穿过。
研究区域 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兼具季风气候及黄土高原气候 特色。
甘肃省环县地下水水质的多元统计分析
1 概 述
本 次研究 根据 地理 位 置 不 同 , 集 了甘肃 省 环 采 县境 内 2 1个 乡 镇 ( 图 1 的井 水 水 样 , 析 了 浊 见 ) 分 度、 色度 、 电导率 、 度 、 盐 溶解 性 总 固体 ( D ) 溶解 T S、 氧 ( O) 氟 化 物 ( 一 、 价铬 、 氮 和化 学 需 氧量 D 、 F )六 氨 ( OD 1 C c) 0项水 质指标 , 分析结果 见表 1 。
文 首先运 用 多元统 计分 析 中的 因子分 析口 对环 县 地 下水 质 的多个 指标 进 行 处 理 , 到 能最 大 反 映 水 质 找 状况 且正 交 的 因子 , 然后 再 根 据 这 些 正交 的 因子依 据各 乡镇 地理 位置 不 同 , 水 质 数 据进 行 系 统 聚类 对 分析 , 后 得 到 了地 下 水 水 质 的 聚类 评 价 结 果 。 ]最 笔者 选 用 统 计 软 件 S S ( tt t a a k g o P S S ai i lP c a efr sc teS c l c n e) 所得 数据 进行处 理 . h o i i cs对 aS e
Hale Waihona Puke 溶解 氧 、 浊度三 项指 标组 成 。其 主 要是 由于人 类活
动 引起_ 1 。因此色 度 、 解 氧 、 度 三项 指 标 可 由 溶 浊 人类 活动 因素 代替 。
表 3为地 下水 各 项 分 析 指 标 的描 述 统 计 量结
果, 将其 与《 活饮用水 标准 》 生 比较 , 以发现主成 分 可
21年6 00 月
科 研报 告 ( ~8 4 }
环 境 研 究 与 监 测
第2卷 3
甘肃 省环 县 地 下水 水质 的 多元统计 分 析
甘肃省定西市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分析评价
变化 规 律 进 行 了分 析 。 分 析 表 明 : 下 水 位 历 年 呈 持 续 下 降 趋 势 , 期 7~9 月 降 水 补 给 地 下 水 资 源 量 增 加 , 下 水 地 汛 地 位 持 续 回升 : 月 、 5 6月 农 业 灌 溉 用 水 量 加 大 , 下 水 位 下 降 速 率 加 大 。 通 过 地 下 水 资 源 均 衡 计 算 , 地 地 下 水 处 于 地 盆 负均 衡 状 态 。 并 对 引 洮 供 水 工 程 引 水 灌 溉 后 的 地 下 水 动 态作 了趋 势 预 测 。
Ca c a e hr g he ba a c fg o dwae e o c s, g o dwae s a ne ai e eq lbrum . l ult d t ou h t l n e o r un tr r s ur e r un tri g tv uii i
c a g ,g o n wa e v l c n i u o rs .I y,J n h r e r u d t rl es o tn e t ie n Ma e u e,t n r a e i ria i n wae ,t ewa e be d o ae i c e s . o i c e s n ir t t r h t rt l r p r t n r a e g o a
a dw tr e o re ,L n h u7 3 0 n ae s uc s a z o 4 0 0,G n u r as)
A bs t t:The a tc e i as d on a lss o d og oo c lc n to o h a n wae r ac ril s b e nay i n hy r e lgia o diin ft e m i tr— s pp y s ur e fom i u o u l o c r Ne g an t Xi n qua sn i n x iy a nay e hepa tr fg ou wa e h ng s o e he y a s i he Ba i ag n Ba i n Di g ict nd a l z st te n o r nd t rc a e v rt e r n t sn.The r s ts w e ul ho a
200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分区为了适应分级管理的要求,各项成果以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作为统计单元,行政分区按省、地区(州、地级市)二级划分,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分段)、河流三级划分。
保持全国、流域、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一致。
流域分区成果列于表一和附图1。
甘肃省流域分区表一二社会经济指标2001年全省耕地面积7413.13万亩,总灌溉面积1906.74万亩,实灌面积1676.52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1499.52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177.00万亩;人口2575.2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44.05万人,城镇人口631.19万人;工业产值(当年价,下同)1129.7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957.9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45.00亿元,火电工业产值26.80亿元;粮食总产量753.22万吨,比上年增产5.4%;国内生产总值1066.64亿元,工业增加值369.12亿元。
(见附表1、附表2)。
2001年内陆河流域耕地面积1249.99万亩,总灌溉面积1034.31万亩,实灌面积979.86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862.66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117.20万亩;人口466.2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1.24万人,城镇人口165.04万人;工业产值289.7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250.6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35.91亿元,火电工业产值3.19亿元;粮食总产量195.82万吨,比上年减产15.7%;国内生产总值285.91亿元,工业增加值98.94亿元。
2001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5237.59万亩,总灌溉面积788.70万亩,实灌面积632.96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576.01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56.95万亩;人口1804.4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62.21万人,城镇人口442.23万人;工业产值815.99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689.52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02.86亿元,火电工业产值23.61亿元;粮食总产量469.04万吨,比上年增产 16.6%;国内生产总值729.03亿元,工业增加值252.28亿元。
甘肃省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分析
甘肃省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分析摘要:结合全国水资源规划的水资源调查评价阶段工作,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成果,并对相关方面的历史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按三大流域,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想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1供水设施与供水能力截至2000年,全省已初步形成以蓄、引、提、机电井为主的供水体系,供水能力达到139.73亿m3,其中地表水103.60亿m3。
各流域地表水供水能力占全省比例分别为黄河流域40.50%,内陆河流域56.70%,长江流域 2.80%。
地表水供水工程,黄河流域以提水工程为主,占全省提水量的90%以上,内陆河流域以蓄、引工程为主,长江流域以小型蓄、引、提工程为主;地下水年供水能力28.98亿m3,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中下游盆地,机井约占全省总数的2/3,尤以石羊河流域较多,机井占内陆河流域的60%;集雨工程年利用雨水量4 182万m3,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占全省的92.80%。
2供水量全省2000年实际供水量122.52亿m3,其中地表水占76%,地下水占23.70%,其它水源占0.30%。
按流域分内陆河流域为75.97亿m3,黄河流域为43.32亿m3,长江流域为3.23亿m3。
分析全省20年来供水结构的变化,实际供水量增加了14.14亿m3,其中地下水增加了10.20亿m3,内陆河流域增长最为突出,占全省地下水增长量的80%。
内陆河流域地表供水呈下降趋势,地下供水从1990年开始大幅上升,年开采增长率达10.20%,总供水量1980~1985年有所减少,1985年以后呈又逐年上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均呈缓慢增长趋势。
究其原因,一是80年代以来,全省地表径流处于偏枯水期;二是供水设施供水能力下降,新增工程较少,地表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三是由于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供水大幅减少,致使地下水开采量剧增。
3用水量及用水消耗量3.1用水量2000年用水总量为122.52亿m3,其中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农业用水分别为3.52亿m3、3.93亿m3、17.25亿m3、97.82亿m3(其中林牧渔7.46亿m3),农业用水占80%,是第一大用水户,其次是工业,占14%。
民勤县第二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资源评价
民勤县第二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资源评价【摘要】本文针对民勤县第二供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
通过对水源地的概况进行分析,探讨了地下水资源的定量评价和质量评价,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水源地保护对策。
研究表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一定的供水压力和水质问题。
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供水水源地保护建议,包括加强监管和保护措施,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为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民勤县、第二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资源潜力、供水水源地保护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勤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祁连山南麓,气候干旱严重,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成为民勤县主要的水资源补充来源。
为了更好地保障民勤县广大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民勤县政府决定利用民勤县第二供水水源地,提高地下水利用效率,保障供水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利用和有效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民勤县第二供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将有助于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水源地环境,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本文旨在通过对民勤县第二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民勤县第二供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和质量评价,从而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也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思路,探索更加有效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
甘肃张掖甘浚镇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及地下水水质评价
nk
i
ngwa
t
e
ra
f
t
e
ra
r
op
r
i
a
t
et
r
e
a
tme
n
t
qu
yi
ypo
pp
Ke
r
d
s pump
i
ngt
e
s
tp
e
rme
a
b
i
l
i
t
o
e
f
f
i
c
i
e
n
ti
n
f
l
u
e
n
c
er
a
d
i
u
s hyd
r
og
e
o
l
og
i
c
a
lp
a
r
ame
t
e
r
sg
r
oundwa
t
e
rqu
a
l
i
t
v
a
l
u
a
yc
ye
ywo
际测量值与相应的评估标准值进行比较。依据各组
分含量高低,将地下水水质分为五类:Ⅰ、Ⅱ、Ⅲ、Ⅳ、
Ⅴ类,具体见表2,然后在所有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
中选择最高的类别作为水质类别[9]。按《地下水水
质标准》(
DZ/T0290—2015)评价,该井地下水水质
本井水化学类型为 C
l·SO4-Na型水,按矿化
度分类属于微咸水,按酸碱度分类属碱性水,按硬度
et
h
ek
e
张掖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张掖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作者:郭小燕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本文对张掖市城区地下水多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论述了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关键词:张掖市城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水质水体水污染张掖盆地地下水丰富、水质良好。
主要靠祁连山、龙首山区的沟谷潜流及河道出山后的河道渗漏、渠系渗漏、雨洪渗漏补给。
盆地内地下水位东南高,西北低,地下水由东南向西北流动。
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层。
潜水矿化度<1g/L,承压水矿化度<0.5g/L。
黑河切穿隔水层(壤土、粘土),承压水溢出形成泉沟。
从山前到盆地中心,由补给区、径流区到排泄区,构成完整的山前自流斜坡。
张掖市城区地下水随着地质构造等条件的不同,其分布呈现出其独特的规律性:即从南向北其地下水的含水层由粗变细,由深变浅,由南部的潜水分布区逐步过渡到北部多层次的承压水分布区,共分为五个分布区,即平原南部厚层潜水分布区,平原中部厚层潜水分布区,平原北部浅层承压水分布区,北山山前坡积、洪积扇潜水分布区,北山山间平原、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分布区。
1 地下水监测概况1.1监测点位的设置根据张掖市城区地下水的走向,设第二自来水厂、甘州区人民医院、农友化工公司、三强化工公司4个点作为城区地下水水质动态观察点,另设市农业科学院为对照点。
1.2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监测项目张掖市城区地下水每年单月监测,每次一天。
根据《甘肃省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实施细则》要求,张掖市城区地下水主要监测项目有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硝氮、亚硝氮、砷、汞、硒、铜、铅、锌、镉、铁、锰、六价铬、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总大肠菌群共23项,其中,1、7月份监测23项,其他单月监测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共8项。
2地下水环境现状与评价2.1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因子2.1.1评价标准张掖市城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中Ⅲ类标准。
2011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201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甘肃省水利厅2012年6月《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编辑部主办单位:甘肃省水利厅编制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主任:杨成有副主任:张世华牛最荣审定:刘宗平陈文主编:常继青赵清副主编:张正强分项负责人降水:霍正文地表水:冯小燕孙超地下水:王启优郭西峰水资源利用:王学良水质:丁再盛制图:刘岩峰资料:张新民聂晶参加人员:(按姓氏笔划为序)王东伟任博文刘红兵张百祖张静淑宋爱英陈凯岳斌贾翠霞崔亮景宏雒太真前言《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反映甘肃省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是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甘肃省水利厅负责《公报》的发布工作,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编制任务。
《公报》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蓄水动态、社会经济指标、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用水指标、水质及水资源保护、重要水事等。
《公报》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编制,涉及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等多年平均值,均统一采用1956~2000年平均值。
《公报》中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规定的方法分析计算。
《公报》中的国土面积以国家公布的行政区划面积为准;人口、产值、产量采用省统计局的数据;水利工程、农田灌溉面积、林牧渔用水面积采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数据;来水、蓄水、用水、水质统计分析所需资料以水行政主管部门调查统计的为主,并收集其他有关部门调查的资料进行补充。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及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水文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一、水资源综述 (1)二、社会经济指标 (3)三、来水分析计算 (4)(一)降水 (4)(二)地表水资源量 (7)(三)地下水资源量 (12)(四)水资源总量 (14)四、蓄水动态分析 (15)(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15)(二)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16)(三)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17)五、水资源开发利用 (18)(一)供、用、耗、排水量 (18)(二)综合分析 (21)六、水质调查评价 (26)(一)地表水水质状况评价 (26)(二)输沙量 (30)七、重要水事 (31)(一)旱情及灾情 (31)(二)汛情及灾情 (31)(三)省政府批准实施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32)(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重大项目启动 (33)(五)我省水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33)(六)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33)(七)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34)(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两大约束性目标如期实现 (34)(九)我省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34)(十)甘肃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启动 (35)附表:表1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社会经济指标 (36)表2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社会经济指标 (38)表3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年降水量 (40)表4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年降水量 (41)表52011年甘肃省代表站月、年降水量 (42)表6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43)表7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44)表82011年甘肃省主要水文站月、年径流量 (45)表9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47)表10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49)表11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 (51)表12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 (52)表132011年甘肃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53)表142011年甘肃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54)表152011年甘肃省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55)表16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供水量 (56)表17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供水量 (57)表18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用水量 (58)表19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用水量 (60)表202011年甘肃省地级城市建成区供用水量 (62)表21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耗水量 (63)表22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耗水量 (65)表23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废污水排放量 (67)表242011年甘肃省入河污水量及入河主要污染物 (68)表252011年甘肃省河流水质状况 (69)表262011年甘肃省水库水质及营养状况 (71)表272011年甘肃省省界水体水质状况 (72)表282011年甘肃省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73)表292011年甘肃省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达标状况 (74)表302011年甘肃省主要站实测月、年输沙量 (77)表312011年甘肃省自然灾害统计表 (78)表32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节水灌溉面积 (80)表33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节水灌溉面积 (81)附图:图1甘肃省流域分区图图22011年甘肃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图32011年甘肃省年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图42011年甘肃省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图52011年甘肃省主要江河水质污染分类图201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综述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水资源公报的分析计算以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作为统计单元,行政分区按省、市(州)二级划分,全省共划分14个行政分区,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分段)、河流三级划分,全省共划分16个流域三级区。
甘肃金昌市清河灌区地下水资源管理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1年6月刊45水 土 工 程万亩以上,但每年征收的水费只有几万元,水资源管理工作无抓手成为制约整个清河灌区水利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
2、基本控制时期(1)基本硬件设备叶轮式脉冲水表、智能IC 卡控制模块、断路器(加装励磁感应线圈的空气开关)。
(2)设备工作原理用户通过IC 卡购水后,将IC 卡中的水量通过接触刷卡上传到智能IC 卡控制模块中,手动闭合断路器开始用水;用水时叶轮水表计量用水量,并通过脉冲信号将用水信息传送至控制模块,冲减模块中的剩余水量;用户停止用水时通过刷卡向模块发送停井信号,模块收到指令后向断路器发送信号,通过励磁线圈自动断开空气开关完成停井。
若控制模块中的剩余水量在抽水时耗尽,则控制模块会自动发出停井指令,空气开关自动断开,机井停止抽水,此时用户无法自行闭合开关,只有通过购买水量刷卡至模块中才能再次启动机井抽水[2]。
(3)管理模式清河水管处在朱王堡镇、水源镇水管所设立专门的缴费充水室,用户携带IC 卡到水管所进行交费充水,之后再返回刷卡取水。
(4)管理优点该套设备的使用使清河灌区水资源管理迈入全新时期,实现了对地下水取水的基本控制,基本水费和水资源费得到了基本保障。
(5)管理缺点设备采用的水表为叶轮式机械水表,由于清河灌区地下水含沙量较大,叶轮水表极易由于泥沙堵塞发生停止计量故障,进而导致水表传输数据不稳定,设备跳闸频繁,极大地影响了生产生活用水。
设备房为砖混结构,清河灌区每年约有5%~10%机井需要更新,更新后需要重新修建,浪费较大,而且新建房成本较高。
设备管理房设计在井口旁,水泵电缆从设备管理房断路器引出后接入机井水泵,地面部分电缆掩埋。
管理房仅能保护断路器,管理房到井口的电缆可以轻易挖出,不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易发生偷水事件。
露在管理房外的电缆剪断后直接与电源连接就会直接绕过计量设备进行取水,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机井计量设备无远程传输、监控装置,只有水管员在检查机井时才会发现计量设备存在的问题,工作强度大大提高。
甘肃省庆城北部干旱缺水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对策探析
围绕解决庆阳北部干 旱 缺 水 区 人 畜 饮 用 水 这 个 问 题,利 用钻探、抽水试验 等 方 法 展 开 勘 查 工 作,最 终 在 百 步 寺 村 成 功施工探采 结 合 孔 1 眼。ZK1 位 于 庆 城 县 三 十 铺 镇 百 步 寺 村,取水 目 的 层 为 下 白 垩 系 华 池 组 承 压 水。 ZK1 设 计 孔 深 700 . 0 m,实际成井深度 700 . 1 m。选用 SPS - 1000 型钻机钻 进而成。钻孔口径 0 ~ 420 . 0 m 为 φ450 mm,下 入 φ273 mm 的钢管; 420 . 0 ~ 700 . 0 m 口径为 220 mm,裸眼成井。
通过调查,勘查区一带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造成其没有其 他可利用的水源来解决人畜饮用水缺乏的问题,因此需通过实 施农村改水工程 来提 高 饮 用 水 质 量,使 钻 孔 水 质 达 到《生 活 饮 用水卫生规范》中的要 求。采用 目 前 比 较 成 熟 的“反 渗 透 膜 技 术”,同时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要注重饮水安全和农村长远自 来水发展相结合,提 高 农 村 改 水 工 程 建 设 质 量 和 标 准,保 证 工 程长久发挥效益,为当地村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2. 1 地下水质量评价 2. 1. 1 水质适宜性评价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勘查区内第四系 河( 沟) 谷潜水水质 较差,超标项为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氯化物、氨 氮 和 氟 化 物,地下水属Ⅳ 类。黄 土 潜 水 溶 解 性 总 固 体 和 硫 酸 盐 超 标,
整体上水质较差。ZK1 号 探 采 结 合 孔 肉 眼 可 见 物、溶 解 性 总 固体、硫酸盐、氯化物、亚 硝 酸 盐、总 ɑ、细 菌 总 数 的 含 量 超 过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 T14848 - 93 ) 中规定。
甘州区地下水水位调查报告
甘州区地下水水位调查报告作者:文龙于骁魏雅雯赵紫涵彭子瑞来源:《地理教育》2017年第10期一、调查背景与目的张掖市甘州区是位于绿洲之上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地下水是该区域的主要利用水源,区域内水资源的利用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安全。
研究小组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在地下水水位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区内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甘州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变化趋势。
然后结合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地下水资源现状评价,并根据本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征给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意见。
二、水位时间变化趋势根据实际调查和所收集到的资料,截至2015年,调查区内共有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孔40眼。
甘州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潜水和承压水,分别对其水位进行多年动态分析。
1.潜水水位时间变化甘州区内有监测数据的潜水水位监测点12个,主要分布于盈科、乌江、西干和大满四个灌区。
根据目前尚保持观测的监测点多年累积数据,潜水水位历史变幅1.86~24.10m。
位于乌江汪家庄86号点多年水位变幅为1.05m,观测数据标准差0.33,水位变化较小;三水厂附近的电5号监测点水位最大变幅达15.33m,其最高水位为2009年10月观测的1 478.49m,最低水位是2001年8月观测的1 463.16m,2015年观测数据均在多年平均值以上。
调查小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黑河流域监测点、张掖湿地监测点和城区内部监测点,根据监测数据变化(1999—2011年),绘制了监测点的年际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变化图(如图1、图2和图3)。
通过数据监测和数据分析可知,监测范围内各个测点的地下水位变化总体呈现这样的规律:水位曲线基本都在多年平均线上下小范围波动,多年变化较小。
在2001年7月以前,潜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2001年7月以后潜水位持续上升趋势。
通过调查分析和专家交流,在2001年以后,甘州区潜水位上升的原因主要有:①近年来张掖市的年降水总量呈上升趋势,对潜水进行补充。
平凉市崆峒区韩家沟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资源评价
平凉市崆峒区韩家沟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资源评价作者:尚菲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2期摘要:工作区位于贺兰褶皱带南北向構造带与六盘山推覆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区域上主体构造表现为一系列的北西向压性断裂和褶皱区内地层比较简单,分布有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地下水可供水量的匮缺现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
本文对勘查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地下水开采利用方案,为水源地初步设计提供地下水资源依据,为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资源;评价;平凉市;韩家沟水源地1.勘查区水文地质特征1.1水文地质概况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埋藏特征及富水性等,将区内地下水分为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指赋存于工作区内二叠系、三叠系砾岩,白垩系以及新近系砂岩、砂砾岩、泥质砂岩中的地下水。
按其埋藏条件进一步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根据已有水文地质勘查资料,二叠系、三叠系和新近系含水层富水性弱,具有一定供水意义的为白垩系地下水。
(3)松散岩类孔隙水。
根据含水层岩性、分布和埋藏特征,将松散岩类孔隙水划分为河(沟)谷潜水及黄土潜水。
河谷潜水在区内分布最广,含水层具有埋藏浅、水量丰富、水质良好、补给充裕的特点,地下水资源潜力大,具备大规模集中开采和利用价值,是目前平凉城区主要供水水源。
1.2河谷潜水含水层埋藏、分布及富水性河谷松散岩类孔隙水均为潜水,主要分布于泾河河谷中部的河漫滩和Ⅰ、Ⅱ级阶地中,Ⅲ级及以上阶地含水层较薄或泥质含量高,富水性弱,其中北岸Ⅲ级阶地局部因基底隆起,基本不含地下水。
(1)含水层埋藏、分布及介质特征。
根据勘探资料,河谷潜水含水层主要由圆砾和卵石组成,其中卵石含量一般为10%~40%,圆砾含量一般在20%~50%,砂含量介于15%~30%,其余为粘性土。
甘肃省及矿产资源情况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躲高原交汇处,跨长江、黄河和内陆河三大流域。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全省土地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6.25万人,辖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
境内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比立丰富。
矿产资源一、矿产资源概况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下同),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
全省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数有98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6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
列进?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992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规模79个、中型203个、小型710个。
据?2006年全国要紧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在已查明的资源矿产中我省名列全国第1的矿产有10种,居前五名的有30种,居前十名的有58种。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全国排位表截至2006年底,我省固体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1种,与上年相比,新增一个钛矿种;有39个矿种的资源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资源储量增加的有16种,减少的有23种,无变化的52种。
变化幅度在-16.79%~+98.46%之间。
2006年度甘肃省保有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表二、地质矿产勘查2007年,在全省境内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单位有35家,投进地勘资金33656万元。
其中,国家6625万元,省补2850万元,大调查2134万元,地勘单位自筹7029万元,社会资金14190万元,外资828万元。
全省开展重点地质矿产勘查工程271个,完成钻探223111米,坑探33400米,槽探171636米。
2007年,全省在地质矿产勘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1、宁县中部煤炭资源普查完成钻探53孔,总进尺,见煤层厚度0.70~,平均,新增煤炭资源量30亿吨以上,为特大型煤矿。
2、环县沙井子中部煤矿2006年完成普查,2007年开展详查工作完成钻探31个孔,工程量,获得煤炭资源量17亿吨以上,为特大型煤矿。
甘肃省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An lsso r b e sa d Co n e m e s r so a e s u c si n u P o i c ay i n P o lm n u tr a u e fW t rReo r e n Ga s r vn e
HU ANG e — o g ,NI u .o g , W i n d U Z ir n
,
Th trrsu csd v lp n e reo na d wae ai stehs et e wae e o re e eo me t ge filn trb sn i h ih s,whc e c e 8 6 ,ep cal rwae o s mpin o hy n d ih rah d9 . % s e il f trc n u t fS ia g yo o i rb n e ce e v i eteb i n f f e a i x e d d aal l h uligo trrsuc s v s b a d wae e o re ,whc a eutd i e ee eoo ia rb e .T e O Sp be xse n ih h d rs l ns v r e lgc p lms heSr U r lmse itd i e l o i o
( . y rl ya dWae R sucsSre u a fG nuP ̄i e L nh u7 00 C ia 1H doo n t e r uv B r uo as r n , azo 30 0, hn ; g r o e y c c
2 C l n r ein ni n etl n n ier gR s rhIstt,C iee cdm Si cs L nh u70 0 C ia ) . oda dAi R gosE vr m na d E gne n e ac ntue hns Aa e yo c ne, azo 30 0, hn d o a i e i f e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1、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分析甘肃省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包含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九大水系。
水资源不足,人均和平均耕地占有量少,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286.21亿m3,人均占有量1119m3, 居全国第22位。
西部河西走廊属内陆河流域,干旱多风,年降水量稀少,以灌溉农业为主,水地面积占全省水地面积的75%,人丁绿洲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中东部地区属黄河流域,年降水量250-550mm 左右,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稀少,区内多为山区早地,农业生产完全依靠天然降雨,旱地面积占全省早地面积的80%。
受特定自然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 土流失进一少加剧。
在部分河谷沟道、黄河及其支流沟谷有一定量的地下水存在,但由于开采有一定难度,或由于资金原因,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长江流域多为山地(陇南山区),但降水量相对较大,水多地少,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2、模型应用应用任务1中所建模型,对甘肃省承载能力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
基本资料见表3,结合甘肃地区水资源的有关资料确定矩阵A 的权重,()2.0,1.0,1.0,2.0,2.0,2.0=A 。
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等级水资源承载能力情况,对1V 、2V 、3V 进行0~1之间的评分,取得,05.0,5.0,95.0321===a a a 计算出水资源指标特征值见表4,推求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分值见表5Partition Population(Million ) Land area(2km )Irrigate d area (2km )Water supply(4310m ) Use of water(4310m )Waterrequirement(4310m )Total water resources (4310m )Inland River in HexiCorridor 478.22270024901.447308180 6989300 7955000 6591500Longyangxia above 3.57101800.056990 2890 3200 2686400 Longyangxia to Lanzhou 528.8045631210.87648880 1567680 299000 4909400 LanzhoutoHekou Town 387.40 30985 217.44 1050550 1589450 542000 1602800 800Longmen TGP1842.95 59099 607.67 438110 3181110 428000 9458000 Yangtze River region314.253848480.253133103073303770008364100Evaluation FactorsInland River inHexi CorridorLongyangxia aboveLongyangxia to LanzhouLanzhou to HekouLongmen TGPYangtze River regionPer capita water supply/3m1528.05 1957.983 1227.08 2711.797 2377.227 996.8818Utilization ofwater resources/% 30.60 1.76 31.93 36.70 33.63 36.74Water supply modulus/432110()m km -⋅ 27.06 6.46 11.42 33.90 74.13 8.14Farmland irrigation rate/% 33.89 49.11 46.21 70.17 52.82 54.23 Water demandmodulus/432110()m km -⋅29.5031.4250.4217.4937.2429.79Ecological water rate/%0.89 0.90 5.24 2.93 7.43 0.81The evaluationfactorsThe hexi corridor continental riverLongyangxia aboveLongyangxia to LanzhouLanzhou to Hekou TownLongmen TGPYangtze River regio n1V 0.228 0.001 0.070 0.068 0.109 0.137 2V0.269 0.167 0.183 0.118 0.259 0.101 3V0.503 0.835 0.847 0.814 0.623 0.762 Score values 0.2200.1300.0800.0700.1900.170由表4、表5可以看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成果对3V 隶属度普遍已经很大,说明水资源状况较差,进一步开发利用困难,且开发潜力较小,不足以满足当地生产发展及人民生活需求,属于严重干旱地区。
2007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2007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综述根据全国水资源规划成果,水资源公报的分析计算以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作为统计单元,行政分区按省、市(州)二级划分,全省共划分14个行政分区,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分段)、河流三级划分,全省共划分16个流域三级区。
全省水资源分区见表一、附图1。
表一甘肃省水资源分区全省降水量310.6毫米,折合水量1411.466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59.23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6.941亿立方米,扣除二者重复计算量127.28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68.889亿立方米,全省入境水资源量292.457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413.718亿立方米;省内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8.626亿立方米;河西走廊盆地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升幅为0.052米。
全省供水总量123.10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123.102亿立方米,耗水总量81.270亿立方米,耗水率66%,废污水排放总量8.943亿吨。
全年水质类型评价总河长5372公里,其中Ⅰ至Ⅲ类的河长占60%,Ⅳ至超Ⅴ类的河长占40%;以供水为主的水库15座,其中Ⅰ至Ⅲ类水库13座,Ⅳ类水库2座。
全省水资源概况见表二。
表二2007年甘肃省水资源概况二社会经济指标全省耕地面积5104.11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69.7万亩,农田实灌面积1556.37万亩,林牧渔用水面积219.97万亩。
人口2617.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90.40万人,城镇人口826.76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2676.1亿元,工业增加值1076.63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增加值950.35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11.65亿元,火电工业增加值14.63亿元。
粮食总产量849.1万吨,比上年减产2.7%。
内陆河流域耕地面积1007.5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97.09万亩,农田实灌面积939.68万亩,林牧渔用水面积166.66万亩;人口476.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9.86万人,城镇人口176.43万人;工业增加值423.37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增加值384.96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6.85亿元,火电工业增加值1.56亿元;粮食总产量262.34万吨,比上年增产2.2%;国内生产总值857.08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目录前言 1第一章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31.1社会经济概况 31.2自然地理概况 3第二章水文地质概况 92.1地下水资源分区划分 92.2水文地质概况 102.3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 132.4人为因素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 20第三章水资源评价 243.1地表水资源数量及变化 243.2 地下水天然资源评价 273.3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及分布 933.4深层承压水可开采储存量评价 1113.5全省水资源总量概述 1193.6主要城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概况 119第四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234.1 地下水开采量 1234.2 地下水开采程度 1234.3 地下水利用情况及缺水分析 133第五章地下水资源的变化及潜力分析 1355.1 地下水资源的变化 1355.2 地下水开采潜力分析 1405.3 地下水开采前景预测 141第六章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1486.1 地下水质量特征及变化规律 1486.2 地下水污染状况及变化 1506.3 典型地下水环境问题研究 1526.4 地下水脆弱性概述 157第七章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1607.1 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607.2 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61结论 164前言甘肃省是我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随着全省经济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及开采的便利性,已成为我省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
近十年来,地下水资源在满足各种需求的同时,其数量、质量、时空分布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原全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已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优化我省水资源配置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的子项目之一。
目的是重新对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评价,进一步查明资源大帐,为今后10—30年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依据。
其主要任务包括:1.重新评价地下水天然资源、开采资源、深层承压水可开采储存量;2.评价地下水的环境质量;3.调查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存在问题;4.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今后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意见。
根据《关于下达2001年〈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任务书的通知》(中地环发〔2001〕54号)和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任务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1〕18号),该项目由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
我站于3月成立了项目组,按《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大纲与技术要求》展开资料准备和整理工作,于3月底提交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甘肃部分)工作计划》。
随着工作的进展,6月份编写了《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设计》,6—9月对全省水利化现状、地下水开采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收集了各地(市)国民经济及水利发展“十五”规划,全省典型水文站系列流量资料,为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和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月份进入了室内资料整理、文字报告编写和图件编制,12月份开始数据库建设,基本按技术要求完成了工作。
本次全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在全面收集和分析以往不同时期水文地质勘查及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较系统地总结了气候变化及水利化条件的改变对地下水循环系统及资源量的影响,总结了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地下水开发潜力,为今后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在最新勘探成果基础上评价了深层承压水可开采储存量,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有关参数进行了优选和归纳,对黄河兰州段的入渗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宏观上掌握了黄河在这一地区的入渗特征及入渗量,对河西走廊水利化条件改变和水资源分布利用格局的改变引起的地下水径流系统变化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评价创造了条件。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甘肃省地勘局地质科技处对项目实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作了大量的协调工作。
甘肃省水利厅、建设厅、各地、州(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了全省1956—1997年20个典型水文站的系列水文资料,为本次水资源评价的有力保障。
在此对关心和支持该项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员有施孝、赵成、刘兴春、赵玉红、张像源、张东林、左鸣放、姜才文、张荷生、魏林森等。
赵成完成文字报告编写及东部地区水资源评价;刘兴春主要承担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分布图的编制及报告修改完善等;赵玉红主要承担数据处理、含水层天然防护性能评价;左鸣放完成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图及相关内容的资料整理;张东林完成地下水环境图的编制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张像源等完成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本次评价所采用的基础图件、计算区块划分、数据整理均按1∶100万精度完成,并根据本省地下水分布规律,增加了冻结层水、黄土孔洞—裂隙水的评价内容,使本次评价成果更符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
第一章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与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理坐标:东经92°13′—108°46′,北纬32°21′—45°53′。
全省土地面积45.4×104km2,其中:山地11.8×104km2,占25.97%;高原13.4×104km2,占29.5%;川地13.45×104km2,占29.61%;戈壁沙漠6.81×104km2,占14.99%。
1.1社会经济概况据《甘肃年鉴》[1],截至1999年,全省人口2542.58×104人,其分布很不均匀,东部河谷平原及河西走廊绿洲地带人口密度达200—500人/km2,黄土高原平均1000人/km2,沙漠、戈壁及中高山区不到1人/km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我省经济呈较快增长态势,19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931.98×108元,较上年增长8.3%,人均(GDP)0.37×104元。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191.21×108元、423.79×108元、316.98×108元。
在全省45.4×104km2(约合6.81×108亩)土地中,耕地面积5229.25×104亩,占全省土地的7.68%,其中灌溉面积1832.72×104亩,占总耕地面积35.00%,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兰州、白银的黄灌区及陇南地区。
人均耕地面积2.17亩/人。
全省草原面积2.5×108亩,占土地面积36.7%,主要分布于甘南草原、河西祁连山及荒漠草原区;森林面积6385.37×104亩,占土地面积的9.40%,主要分布于秦岭山脉、祁连山脉;荒地面积1.82×108亩,占土地面积的26.7%,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
此外尚有19.5%的土地为沙漠、戈壁、高山。
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及陇南山地。
甘肃省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
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86.207×108m3/a,仅占全国总量的1.06%,居全国第27位,人均仅1149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居全国第22位,亩均占有量为394m3,不到全国水平的1/3[2]。
水资源匮缺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全省2000年可供水量121.89×108m3,其中:内陆河流域75.68×108m3、黄河流域43.03×108m3、长江流域3.18×108m3;需水量133.34×108m3,其中:内陆河流域79.83×108m3、黄河流域50.22×108m3、长江流域3.29×108m3;年缺水量11.45×108m3,其中:内陆河流域4.15×108m3、黄河流域7.19×108m3、长江流域0.11×108m3。
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长江流域属于工程型缺水[21]。
1.2自然地理概况1.2.1地形地貌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
受鄂尔多斯台地、阿拉善—北山台地、祁连山褶皱和西秦岭褶皱的控制,全省地域狭长,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本省除陇南部分谷地和疏勒河下游谷地地势较低外,大部分海拔都在1000m以上,属山地型高原,按地势及地形全省分为6个区。
(1)祁连山—阿尔金山高山区:位于本省西南部,山地高程多为4000—5000m,祁连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808m,雪线4200—4500m,由于冰川作用,山脊高峻、狭长,并终年积雪,发育现代冰川。
海拔3500m以下,逐渐变为以剥蚀为主的中、低山区。
(2)河西走廊平原区:位于西部祁连山以北,北山山地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边界。
海拔1000—1500m。
区内走廊山脉将平原区分为南、北两列盆地平原,南部为冲洪积成因的倾斜平原,北部为冲湖积相平原。
(3)北山中山区:位于河西走廊平原以北,包括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等,呈断续的中山,海拔1500—2500m,相对高程500—1000m。
由于气候干燥,风蚀严重。
北山地区已准平原化,洪积与剥蚀平原所占面积超过了干燥剥蚀山地。
(4)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位于本省中、东部,陇南山地以北,海拔1200—2200m,相对高程500—1000m。
第四纪以来堆积了巨厚的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
六盘山将其分为陇东和陇西黄土高原。
陇西黄土高原流水纵横深切,沟壑遍布,呈梁、峁、岘等典型黄土地貌。
陇东地势大致从东、北、西三面呈“箕状”向南部缓慢倾斜,流水切割较陇西地区弱,呈黄土塬状黄土地貌。
(5)甘南高原区:位于本省南部,属青藏高原东缘部分。
区内海拔3000—4000m,地势大致西高东低,起伏不大,分布有许多坡度小于3°的平滩地。
(6)陇南中低山区:位于本省南部渭河以南的秦岭西延部分,海拔800—3500m,相对高差500—1500m。
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隆升和流水的急剧下蚀,形成高山深谷,锐峰陡坡,呈典型的流水侵蚀山地地貌。
1.2.2气候我省深居内陆,属中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垂直和水平差异明显,具显著的大陆性气候。
据水热条件,本省分为8个气候区(图1—1)。
各区特征见表1—1。
甘肃省水汽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从孟加拉湾及北部湾的西南气流将印度洋水汽输送到我省长江流域、甘南高原、渭泾流域及兰州以西的祁连山东段;东南气流将太平洋水汽输入到我省东部,另外西风气流将北冰洋水汽带入到我省河西西部,但数量极其有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