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现状分析
作者:张帅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面对近些年来大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社会各界都已经广泛关注,我们应该正视问题,积极解决,让大学生们正确的进行心理求助,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让学生们健康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求助现状分析心理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我们实际调查,现在的大学生都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其中不乏自闭、焦虑、抑郁等。

人一生中的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是青少年时期,对于心理健康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大学阶段是心理问题出现较多并且自己缺乏独立解决能力的阶段,如果不在这个阶段及时解决,对人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

面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积极解决,但有的大学生却置之不理,回避求助,最终导致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大多数都会选择逃避,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帮助和解决。

所以提高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是现在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心理求助概况
1.心理求助的概念。

心理求助指的是个体对其自身有良好认知,并且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自觉寻求外界的帮助,以此来解决自身心理困扰、促进自我心理成长的行为。

夏勉认为,心理求助是指客观上存在的心理困扰者以解决问题或痛苦为目的向个人之外的力量寻求帮助的过程。

换句话说就是,当碰到心理问题的时候,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帮助,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

2.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特点。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大学生日益增多,他们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这时,他们首先会选择向朋友倾诉,其次才是母亲、同学、恋人,但选择心理医生的却是少之又少。

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更喜欢选择与自身较为亲密的人倾诉。

对于喜欢言辞的人来说他们喜欢倾诉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并不喜欢说话,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更倾向于自己解决,比如疯狂购物,听音乐缓解,参加文体活动等。

性别不同的大学生,面对心理问题时处理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同,相比于男生,女生更倾向于求助,男生则更加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不同出身的大学生对待心理求助的理解也不同,相比于农村大学生,城市大学生对心理求助行为则表现的比较积极。

3.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现状。

据民调显示,我国在心理咨询的问题上,有66.8%的受访者坦言找不到方便、快捷心理咨询,有53.8%的受访者表示有人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医生有偏见。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们的心理咨询行业起步晚,进步慢,目前还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但在青年人群和知识分子中已经开始逐步被认可,总的来说,心理辅导行业在我国仍算是新生事物,所有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目前各高校都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咨询老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如若出现离心力问题,理应积极的去寻求专业的老师帮助。

但是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一般出现心理问题之后,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仅仅占5%不到。

《中国青年报》2005年8月3日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选择向朋友倾诉的占79.8%,其次是母亲45.5%、同学38.6%、恋人
30.9%、父亲22.5%、同龄亲属15.8,而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

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无非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非专业方式即向朋友、家人倾诉,另一种是专业方式即心理咨询。

从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都普遍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在碰到心理难题时,大学生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处理,自己解决不了才会进行求助,几乎没有人在刚碰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就要求求助。

二、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大学生心理求助行為研究的必要性。

健康的心理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甚至是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想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必须正确的进行心理求助,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更好的投入学习、生活。

在紧张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当中,只有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早早摆脱依赖,增强自理自立能力,积极融入新的校园生活,才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的类型,可是话说回来,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尽早的通过心理求助进行解决,心理问题解决的越早,大学生活也就过的越健康。

2.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

国家政策不完善导致心理行业不规范。

首先,我国重视心理行业发展的时间晚,而且心理行业的职业规范化程度不够,没有正规的管理机构和扶植政策,民间的咨询机构门可罗雀;其次,大家一些守旧思想影响人们的观念,人们不认为在生活学习中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现象,大家都普遍有排斥心理求助和心理咨询,而且对心理医生十分不信任,怀疑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治疗效果,只重视躯体疾病,不重视心理问题,因为饱受这种思想禁锢,心理求助才不会被人们认可,才导致心理行业举步维艰,如过这样恶性循环,长期以往,国人的心理问题将会愈加严重。

中外文化的不同,导致对待心理健康的看法不尽相同。

国人在处理心理问题的时候,总是先力求自己解决,不行才会求助别人,并且在寻求外界帮助的时候,也总是倾向于求助朋友、
亲人,这些自身碍于“脸面”“隐私”等问题是阻碍进行求助的重要原因。

总体来说心理咨询体系是建立在西方注重个人主义的基础上的,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利益,而东方文化相比来说更偏重于集体文化。

比如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到影响自己的个人前途和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地位,还会顾及到班级的荣誉,父母脸面等,这往往也是影响大学生回避心理求助一大因素。

我国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心理问题凸显。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存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也不会去主动关注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一旦遇到心理问题就会用传统的健康观念去对待,不断的改变外在环境或者选择适应这种情况来承受一切外在压力,这样无异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慢慢的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根据人口变量学因素,我们了解到女生相对男生来说,更倾向于心理求助。

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心理求租是因为女性天生比男性更容易敏感,产生抑郁等问题,女生比男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更积极,比男生学习更加勤奋、努力,所以在受挫之后更容易产生厌恶、嫉妒等心理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女生天生就比较脆弱,一旦失恋受到的打击肯定要比男生大的多。

许多研究都证明,男生进行心理求助的情况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男生相比女生更加独立、非情绪化。

各高校没有将心理学的宣传落到实处。

各大高校对心理学的宣传不够重视,即使有的高校积极宣传,但是实际效果与理想还是差距很大。

经不完全统计,在所调查的5所高校里,近70%的大学生不知道学校是否有正规心理咨询室和负责心理咨询的老师,几乎80%的学生不晓得心理咨询室的地址和电话。

学校负责咨询的老师很多不是专职做咨询的。

高校的心理咨询师除了担任咨询师外,一般都兼职辅导员或者代课老师,在我国这种情况十分普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不相对等的,这难免影响学生心理求助的需求,老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就代表着权威,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不会有所保留,师生之间并不能够坦诚的交流。

有调查显示,有90.1%的学生认可咨询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这就说明学生已经认可了这种不平等关系,所以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很少在学校机构进行心理咨询的原因。

三、对提高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建议
阻碍大学生进行心理求助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已经证实的,但有的却还是处在研究阶段。

总体来说,现在的人们还是很渴求进行心理求助的,但碍于种种原因,才导致心理求助不被认可,为了避免“马加爵事件”、江西女大学生“割喉案”、复旦“投毒案”等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我将给出以下建议:
1.加强国家政策扶持。

鉴于我国心理学起步晚,发展慢的特点,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扶持心理学行业的发展,规范心理学的发展,加强心理机构管理机制,完善心理咨询师资质证书的评级标准,以确保咨询师团队的高专业素养和高职业道德。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

高校应该将重点放在那些有心理问题,但是却不愿进行心理咨询的人群上,例如男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也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比如大一新生应该注重环境适应等问题,大二、大三学生注重人际交往和恋爱等问题,大四学生注重就业和压力的辅导等。

3.心理咨询师要加强自身职业操守。

咨询师团队一定要具备专业素质,避免兼职,让学生与咨询师之间能流畅的交流,增强彼此信任感,一定要有耐心,能够积极与来访者沟通,咨询室要确保正常时间有人上班,并且排除一切无关人员与学生参与,保守来访者的秘密,将保密制度落到实处。

4.老师对学生需积极关注。

许多大学生觉得器质性病变才是生病,一旦生病便会主动求医,也没必要隐瞒家长朋友,病好了就可以继续学习,但是殊不知心理疾病才是最可怕的,在心里有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觉得是自己思想有问题,就算治疗日后也没办法痊愈,所以一般不愿主动心理求助。

现在大学生都不怎么关注自己的心理,所以也容易忽略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主动关注,及时关注那些人格有障碍的学生,尽可能的给予他们关怀,时刻关注他们,并且引导其正确认识,争取早日解决。

5.改变自身认知,加强情绪管理。

歸根究底,大学生求助现状堪忧与大学生自身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将心理问题正常化;改变自身对于心理咨询的错误认知,心理求助只是他人对自己思想上的一种帮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还要加强自己的情绪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6.通过新媒体进行普及。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鉴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现代人都喜欢“宅”的现实情况,加之大家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手机,我们可以尝试推出一些心理学方面的APP 软件,让心理学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求助需要。

再通过视频、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咨询,了解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姜海燕.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求助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夏勉,江光荣.个人责任归因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217-219.
[3]杜园春.一半受访者称心理压力大时会咨询[N].中国青年报,2017-6-29(07).
[4]江光荣,王铭.大学生求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3):180-184.
[5]彭艳飞,李春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5):156+158.
[6]朱建荣.心理咨询技巧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23(02):42-43.
[7]熊淑萍.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效果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08):88-92+111.
[8]张廷朝.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J].纺织教育,2010,(03):64-67.
作者简介:张帅(1994.05—)男。

民族:汉。

陕西咸阳。

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