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摘要:文章主要以双重世界遗产泰山为例,讲述了中国世界遗产地内违章建筑和新增建筑日益增多的现状,以及对遗产地历史环境风貌的破坏。立足于当前实际,文章就如何加强世界遗产的保护,有效合理地处理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旅游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如何推进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世界遗产应该在保护中取得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保护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世界遗产泰山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保护可持续发展
前言
世界遗产,从广义上说,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是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世界遗产具有突出的意义和深刻的价值,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替代的财产。世界遗产作为一种理念被传播和接受,也作为一种观念被改善与提升。
在中国世界遗产多年的发展中,我国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申报、保护和管理理念,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内涵,促进了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相关理念、准则、方法的全面发展,整体带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中国世界遗产地就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作为一种珍贵的自然和历史遗留,遗产资源在开发旅游时应当更加注重保护。我国该如何在保护遗产资源的前提下发展遗产旅游一直是个热点问题,本文以泰山名胜风景区为例,试图就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
正文
一、中国世界遗产特色
自长城、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至2010年8月,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40项,这些遗产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及科学价值。作为世界遗产大国,中国的世界遗产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难以相比的。
(2)体系多样化。我国的世界遗产体系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
森林公园等。
(3)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结合度高。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寓意着人类从改造自然、运用自然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的巨大变化,是大自然造化和人类历史上传统与精神成就的载体和见证。如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寺、武夷山等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正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特色。
二、中国世界遗产地遗产旅游开发的问题
(1)旅游景区开发盲目,人工化现象严重
一些新的旅游景点的开发事与愿违,新建宾馆、索道等旅游设施与保护区的整体氛围严重不协调,破坏其原始文化形态。其原因在于一些开发商受到利益的驱动,而一些权力部门又未形成保护遗产的强烈责任感,致使建设性破坏屡禁不绝,触目惊心。使得遗产的保护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泰山中天门至岱顶主索道于1983年建成运行。结果,著名的月观峰被炸掉1/3的峰面,崩落的碎石形成一条长500米寸草不生的乱石带,主景区出现大面积的生石面和乱石堆,数十米高的塔架凌架于天门景观之上,喧宾夺主,与环境极不协调,大有“压倒泰山”之势。更甚者,这一在泰山中轴线上下往复的索道,直接插入泰山心脏,严重破坏了从岱庙、中天门到南天门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逐步升天的意境,这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对泰山机体的破坏,而是对泰山灵魂的亵渎。尽管众多专家学者多次呼吁拆除、阻建索道,然而,利益的冲击还是加大了相关部门对索道开发的力度,续建了多条索道,致使泰山陷入尴尬甚至痛苦的境地。在强化全民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今天,有人甚至认为泰山古迹是古代人不断开发的产物,并非自然产物,而索道一类项目是当代人新开发的泰山“景点”。问题之严重,可见一斑。
(2)遗产地商业化、城市化趋势严峻
自然文化是国家的遗产资源,不是经济资源。绝大部分国土都可以搞经济开发,而只占国土面积1%的自然风景遗产地我们应尽可能保持其原生的面貌,以满足人对大自然的精神文化活动需求。然而,一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地方政府部门和个人,却借着开发的名义破坏自然文化遗产。在开发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些遗产自身的价值,将本属保护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变成了商业开发,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一些地方将遗产地当成了商品基地,甚至提出将“风景山”打造成“经济山”。而商业化的进程必然导致城市化的趋势,使得将遗产地按照城市标准来建设,这无疑是对遗产地的摧残、蹂躏,最终致使遗产地自然度下降,美感度下降,灵感度下降,严重破坏了遗产地的完整性。
然而,总有一些荼毒遗产地的利益“狂徒”在绞尽脑汁地打造闹市,泰山也不例外。一些经营部门总希望将泰山作为一个“大商品”,“推向市场,推向世界”,建设“山上都市”;希望对于泰山这一类自然文化遗产的管理有公益型转
向经营型;甚至希望对泰山旅游资源的利用有更多的发言权。着实令人汗颜!
(3)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效应,破坏程度加大
利益冲击致使相关部门漠视旅游景区合理容量问题,人为地加速了遗产地的破坏程度。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泰山的旅游人次从30万人次左右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万人次,泰山索道的扩建使其运量由原来的每小时300人增加到1650人,在旅游高峰期,泰山岱顶区在同一时段内竟多达6万多人,而泰山岱顶的生态非常脆弱,同时最多只能容纳1万人。毋庸置疑,激增的游人对泰山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堪重负,若后果严重的话,岱顶的生态将无法恢复。这不得不发人深省。
(4)群体保护意识薄弱,参保行为甚少
在许多发达国家,在对自然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之前都要广泛地征集社会各界和民众的意见,老百姓广泛地参与决策与实际行动,形成了牢固的群体保护意识。而在中国,群体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大部分民众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甚至有时候以破坏遗产为筹码换取自身利益,而参保行为就更是少之甚少。
泰山生物丰富多彩,动植物种类繁多。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些泰山动植物种类正逐年减少甚至面临濒危或灭绝。这种威胁除火灾、自然灾害、病虫害的扩散等自然因素以外,更多的来自于人为的活动。例如,饮食服务业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游客随手扔弃的垃圾等污染源,随时都在污染着泰山生物多样性的生命之源——水。
三、中国世界遗产的管理须谨慎、制度须完善
目前,我国遗产管理体系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缺乏协调,管理层次偏低等,在这种管理体制的条件下,各部门各自为政,有利益则一拥而上,一旦出现问题,则相互推卸责任。形成管理部门林立、互相牵制的局面。我国应抓紧研究遗产地管理体制的改革,理顺遗产管理体制,由政府部门建立一个统一的、高效的、权威的管理机构,权威的指导世界遗产地开展工作,并对各类遗产进行评估和监测,对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最终决策;过去的多元管理体制已经表现出它的弊端,我们应尝试建立一元化的管理体制,设立管理机构,加强遗产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把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到管理实体,逐步实现切实有效的管理。要明确管理主体,谨慎管理。制定遗产保护法,完善体制。
四、以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为依据加强世界遗产的保护
顺应着“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申报世界遗产,悖逆着“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糟践世界遗产,这就是中国世界遗产单位所创造的“丰功伟绩”。面对“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相比于遗产申报过程,遗产本身的保护事业应更显得任重而道远,怎能以世界遗产申报成功与否这一标志性事件为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