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现状研究论文-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对比研究

目录

一、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问题综述 (3)

(一)制造业的科学界定 (3)

(二)制造业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3)

二、中国制造业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4)

(一)、新的世界制造业集散中心 (5)

(二)、中国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呈现的局部突出局面 (5)

(三)、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制约其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5)

(四)、产权形式的差异诱发产品竞争力的良莠不齐 (6)

三、国外制造业产品竞争力之优势 (6)

(一)自主创造力是制造业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6)

(二)科学的发展战略制定和有效施事 (7)

(三)有效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跨国公司建设 (7)

(四)具有高瞻远瞩的人才发展战略 (7)

(五)制造企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其价值利润的最大化 (8)

四、中国制造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出路 (8)

(一)、加大科学研发投入力度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8)

(二)、OEM生产模式的科学升级 (9)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9)

(四)、人才资源的合理重视及结构优化 (10)

(五)、综合利用本土资源,形成不同区位条件下规模效应生产 (10)

(六)、建设中国特色的制造业模式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传统意义上,制造产品的过程是人类不断取得物质生活、生产资料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基于此,制造行业理所应当是国家经济中承担主要是经济命脉和担任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制造业的水平,一方面客观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的制造水平和生产容量,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对应所处的国际经济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也带来了其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国际称之为“中国速度”,也越来越多的被世界公认,而“中国制造”的印记也深深的打入了世界制造业的历史。但在其背后,经历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升级等多层次、多维度的经济内部变革,中国制造业也面临众多的问题和困境,本文仅从中国与国外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试图从这种比较视角中,总结我国制造业及其产品竞争力的优势、劣势、困境等,最后提出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中国制造业产品竞争力比较

一、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问题综述

(一)制造业的科学界定

制造业,指集中地具有规模意义地对可制造的资源,规范地遵守市场体系的运行规律,进行一定的生产、制造、加工过程,把资源的有用价值转换成可供人生活、生产使用、利用及消费的行业,其生产的产品结果包括生产消费品与生活消费品。其行业包括了众多的领域和生产部门,如加工行业、机械生产、开采行业等等。一般地说,按照划分标准的不同,制造业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轻工业和重型制造业、民品制造业和军品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简而言之,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而言,制造业的基础性地位在其国民经济体系中是不可替代的,这也表示其承担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前进的重要性角色和不可更改的经济地位。

(二)制造业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从新中国的成立时中国的制造业体系的建立,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国制造业的逐步从新生的“婴儿”,走向了“成熟”。“中国速度”的跨越式推动,也进一步促成了中国制造业不断的在不同经济发展背景下快速发展。其它的发展从经济的

“量”变,逐步开始转向“质”变的发展轨迹,所以这种良性的发展模式,对于我国制造业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究其重要地位,是研究中外制造业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基础,简言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制造业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综合国力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话语权的最高衡量标准。而综合国力的核心在于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能力。制造业的高度发展必然对综合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决定性意义。

2、制造业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制造业的生产结果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不断地满足了人类生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这种最大限度地适应人类生存发展的自我发展模式,是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产品不断完善的内在动力。并且,制造业的强大的生产能力不断地丰富了人类生活的不同领域,推动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人类生活心理需求的转变等等,基于诸多方面,制造业的发达和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是促成人类实现自我需要的客观物质保障。

3、制造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现代化的数控生产是制造业的一个集中化生产的具体表现,表明随着高新技术的深入发展对制造业的深远影响也是巨大而有效的。尤其是电子、通信、材料制造等方面,它们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已经完全参与了现代化国际分工和一体化生产,这种强大的促进作用,表明了制造业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其自身对科技的吸收和改造都面临了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为高新技术领域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多重的、强大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并且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扩展和纵向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动力。

4、制造业对产业结构及经济的巨大推动。简言之,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强有效的制造业体系就可能对国民经济的有效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原材料消耗行业、大宗型化工产业等等领域,都表现出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这种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对第二产业的强大促进,也意味优化制造业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具有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制造业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开始崛起,这种崛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和行业的深化改革。三十余年,中国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制造”,改变了原来英国是“世界工厂”的称号。而就中国现在制造的总体面貌而言,已经具有了一百余种商品生

产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加工、生产和销售。相关的数据表示,世界制造业份额调查中,中国制造业总值早已经排名世界第四,但是我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连续第四年高速增长,总额达14221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排名第三位。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①从上述数据来看,中国的“世界工厂”同世界同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仍然是巨大的,这使得应更加冷静的对待中国的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产品竞争力的现状:

(一)、新的世界制造业集散中心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集散中心——中国。由于中国本土的优势资源、劳动力水平和国家外资引进政策的帮扶,世界各大制造业纷纷把投机的目光转向了中国。中国在这种优势资源不断整合的过程中,也逐步成为了全球性的共享性制造业集散中心。尤其是电子制造业、汽车产业、玩具等轻工业加工产业、钢铁生产、石油化工制造等,都成为了诸多制造业大国转移到中国市场的重要领域。一方面,中国以世界新的制造业集散中心的身份,积极参与了世界制造业的共同进步,在这种层面上,促进了我国的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客观的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发达的生产设备及其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更快的达到国际水平,增强竞争力。

(二)、中国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呈现的局部突出局面

中国是地大物博、广袤宽广的国家,这也表明不同地区之间的区位特征及其优势是具有不一致的。一方面,区位条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生产政策、外资引进条件等等相关的差异性影响了不同地区的制造业的发展,这意味着不同地区的产品竞争力也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区位优势较明显的地区,例如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南沿海、华北地区等五大区域,表现出比其他地区表现出更具有优势。基于此,这就导致了五大地区的制造业基础力量雄厚,其产品竞争力相比之于其他地区呈现出局部突出的特征。

(三)、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制约其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中国现在的制造业生产方式,主要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它是不同于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和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的相对“低级”的生产模式。OEM是受托上游厂商的吩咐和生产要求,并且按其需

①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6).北京:国家统计局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