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对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每学期作文评改课不得少于6次,其中包括学生互评与自评。
三、课程各章建议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建议学时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6
第三章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5
第四章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5
第五章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10
第六章写作过程(上)14
第七章写作过程(下)15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观察、调查。
2.理解回忆、体验。
3.掌握想象、整合。
第一节采撷、积累
一、观察
二、调查
三、阅读
第二节回忆、体验
一、回忆
二、体验wk.baidu.com
第三节想象、整合
一、想象
二、整合
第七章写作过程(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2.理解立意、选材、反馈、吸收;掌握构思、赋形、表达、修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文章体式的含义
2.理解文章体式的特点、文章体式的意义和作用及修辞与语体
3.掌握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章体式
一、文章体式的含义
二、文章体式的特点
三、文章体式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表达方式
一、叙述
二、描写
三、说明
四、议论
五、抒情
第三节修辞与语体
一、修辞
二、语体
三、写作训练
第六章写作过程(上)
(三)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讲授时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受体”、“受体意识”的含义。
2.理解“受体意识”表现,受体的心理特征。
3.掌握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4.学习重点是受体的心理特征,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写作主体的“受体意识”
一、“受体”的含义及“受体意识”的作用
二、“受体意识”表现之一:传输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
总学时数92
周学时数第1学期2,第2学期4
开课学期1、2学分6
先修课程
基本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1.《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强调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4.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奖励。
第八章散文15
第九章科普文10
第十章评论文
合计1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写作的含义。
2.理解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3.掌握写作活动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写作内涵辨析
一、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
二、写作与工具的关系
三、写作与说话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意、选材
一、立意
二、选材
第二节构思、赋形
一、构思
二、赋形
第三节表达、修改
一、表达
二、修改
第四节反馈、吸收
一、反馈
二、吸收
第五节“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一、“三个链环”的不同内涵
二、写作活动中的“三环互动”
四、“写”与“思”的关系
五、写作的完整过程
第二节写作活动的特点
一、人文性
二、综合性
三、个体性
四、创造性
五、实践性
第三节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
一、“电脑写作”辨析
二、写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
第四节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一、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积极影响
二、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负面干扰及对策
第二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写作主体。
2.理解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3.掌握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第一节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
二、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
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一、思想理论要求
二、知识结构要求
三、思维能力要求
四、表达能力要求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
二、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
三、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一、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二、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三、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第三节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一、“虚拟实在”与网上取材
二、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
第四章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
五、审美能力要求
第三节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一、情感与情绪
二、责任与道义
三、素质与人格
四、经验与体验
第三章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写作客体的含义。
2.理解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3.掌握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4.学习重点是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2.《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受体意识”表现之二:向受体发出指令,施加影响
四、“受体意识”表现之三:以高尚的写作陶冶受体情操
第二节受体的心理特征
一、求知受益心理
二、猎奇探秘心理
三、平等对话心理
四、介入互动心理
第三节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一、媒介传播方式改变着受体与写作活动的关系
二、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
第五章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
三、课程各章建议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建议学时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6
第三章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5
第四章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5
第五章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10
第六章写作过程(上)14
第七章写作过程(下)15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观察、调查。
2.理解回忆、体验。
3.掌握想象、整合。
第一节采撷、积累
一、观察
二、调查
三、阅读
第二节回忆、体验
一、回忆
二、体验wk.baidu.com
第三节想象、整合
一、想象
二、整合
第七章写作过程(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2.理解立意、选材、反馈、吸收;掌握构思、赋形、表达、修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文章体式的含义
2.理解文章体式的特点、文章体式的意义和作用及修辞与语体
3.掌握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章体式
一、文章体式的含义
二、文章体式的特点
三、文章体式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表达方式
一、叙述
二、描写
三、说明
四、议论
五、抒情
第三节修辞与语体
一、修辞
二、语体
三、写作训练
第六章写作过程(上)
(三)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讲授时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受体”、“受体意识”的含义。
2.理解“受体意识”表现,受体的心理特征。
3.掌握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4.学习重点是受体的心理特征,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写作主体的“受体意识”
一、“受体”的含义及“受体意识”的作用
二、“受体意识”表现之一:传输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
总学时数92
周学时数第1学期2,第2学期4
开课学期1、2学分6
先修课程
基本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1.《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强调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4.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奖励。
第八章散文15
第九章科普文10
第十章评论文
合计1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写作的含义。
2.理解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3.掌握写作活动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写作内涵辨析
一、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
二、写作与工具的关系
三、写作与说话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意、选材
一、立意
二、选材
第二节构思、赋形
一、构思
二、赋形
第三节表达、修改
一、表达
二、修改
第四节反馈、吸收
一、反馈
二、吸收
第五节“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一、“三个链环”的不同内涵
二、写作活动中的“三环互动”
四、“写”与“思”的关系
五、写作的完整过程
第二节写作活动的特点
一、人文性
二、综合性
三、个体性
四、创造性
五、实践性
第三节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
一、“电脑写作”辨析
二、写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
第四节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一、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积极影响
二、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负面干扰及对策
第二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写作主体。
2.理解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3.掌握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第一节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
二、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
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一、思想理论要求
二、知识结构要求
三、思维能力要求
四、表达能力要求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
二、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
三、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一、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二、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三、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第三节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一、“虚拟实在”与网上取材
二、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
第四章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
五、审美能力要求
第三节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一、情感与情绪
二、责任与道义
三、素质与人格
四、经验与体验
第三章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写作客体的含义。
2.理解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3.掌握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4.学习重点是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2.《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受体意识”表现之二:向受体发出指令,施加影响
四、“受体意识”表现之三:以高尚的写作陶冶受体情操
第二节受体的心理特征
一、求知受益心理
二、猎奇探秘心理
三、平等对话心理
四、介入互动心理
第三节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一、媒介传播方式改变着受体与写作活动的关系
二、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
第五章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