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笔记

《环境管理》笔记

一、环境问题1、广义——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变化都称为环境问题。

2、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1)远古:渔渚、采集、人口少、无环境问题。

(2)农业时代:劳动工具、人口增多、零散的环境问题。

(玛雅文化的覆灭)(3)工业时代:科技进步、人口膨胀、恶化。

(4)20世纪:全球性。

3、表现(1)环境质量下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局部质量下降。

)①水②大气③生态环境(367×10000平方千米)1/3(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

①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引起极端天气。

(3)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扩散。

(5)自然资源短缺、耗尽。

(6)生态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7)固体废弃物的堆积。

4、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性质①环境污染问题②二次污染问题③生态破坏问题④资源衰竭问题⑤固体废弃物问题(2)从介质①大气环境问题②水的环境问题③土壤环境问题④生物生态环境问题(3)按生产原因:农业、工业、生活问题(4)按空间不同:局地、区域、全球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生产技术←改善技术生产者←经济、法律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根源: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以自己为主题,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进行强统治随意操纵,最终使自然界走向了退化和毁灭。

反过来,人类则应破坏和毁灭自然导致了资源的短缺,能量的枯竭,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等自己的生存危机。

二、科学管理工程环境管理: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生活等的活动,达到预防环境问题的目标。

三、目的任务(1)、目的1、改变环境观念发展观:GDP→绿色GDP,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观:分析单一→综合整体,消费观:恶性→节约环保,价值观:免费→有价。

2、调整环境行为政府:投入不足→投入充足,轻视公共责任→重视公共责任,轻视可持续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排污→清洁生产,资源高耗→循环经济,只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环境污染→关注企业形象。

环境管理讲义(5,6)

环境管理讲义(5,6)
硫浓度平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比上年度下降近8
个百分点。人口集中、机动车较多的大型城市氮氧化物污
染相对较重。
与上年相比,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由 33.1%上升到36.5%,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由40.6%下降到 33.1%。 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 27 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 家二级标准,7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13个城市空气质量 超过三级标准。 酸雨出现的区域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变化,基本维持了近
的城市属中度污染,53.3%的城市属轻度污染,15.4%的城市 声环境质量较好。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基本处理轻度污染。 2000年,监测176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 在 47.2~65.8% 分贝( A)之间。 6.2% 的城市污染较重,
49.4%的城市属中度污染,33.0%的城市属轻度污染,11.4%
中山市市域环境卫生控制性规划三角镇东风镇小榄镇古镇镇东升镇港口镇沙溪镇横栏镇五桂山镇板芙镇三乡镇至广州至江门南头镇中山市环境卫生科技研究所镇区界垃圾填埋场现状垃圾填埋场规划垃圾焚烧厂规划垃圾堆肥厂规划中山市中心城区中山港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环境工程系垃圾焚烧厂现状老虎坑流水坑33系统管理从社会系统工程角度出发解决垃圾问题首先抓源头管理制定了2010年源头减量化30的目标及相应政策措施
一、农村环境及城镇环境
狭义的农村环境只指乡居和田园、山林、荒野,广 义的则还包括小城镇 。它们与城市环境有很大差异。农村不
会产生城市中那样的交通紊乱、废物堆积、污染严重等问题。 但是农村环境,特别是小城镇环境,与纯自然环境也有很大 的不同。以农田环境为主体的狭义农村环境,因大量农业生产新 技术(比如农药的使用)的不断引入,使其与纯自然环境的差异
几年形成的格局。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Reg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5.1 城市环境管理
§5.2 农村环境管理
§5.3 流域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按物质流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
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
其中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的交流、汇
通、融合、转换的场所。
化发展的的特点体现在四方面:政府主导;“摊大饼”式
扩张;发展速度快;环境问题突出。
(二)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环境压力
最大的地方。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 市、呵护地球家园”,表明城市环境保护对于全球可持 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呈加剧蔓延的趋势,已由过 去的单个城市污染发展为区域性城市污染,污染物也由 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我在二、三十多年内集中爆发了 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这种问
水大量排放到大批河道,导致流经城市的河道90%受到污染,
75%的湖泊富营养化。 在46个重点城市中,仅有28.3%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 好,26.1%的城市水质较好,45.6%的城市水质较差。目前黄 河干流近70%的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已不能满足水质标准, 中上游的石嘴山市、包头市、三门峡市饮水功能区更成为水
质达标 “零分区”,2004年全年无一天达标。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地面沉降的问题日益 突出,在东部地区的大城市更是如此。据调查透露,我 国有5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 害,沉降面积扩展到9.4万平方公里,出现地下水降落 漏斗180多个,发生岩溶塌陷1400多起,海水入侵面积 逐年扩大。 以上海为例,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高 楼数量迅速增加,地表不堪负荷,加之长期存在的地下 水超采,导致陆地沉降现象日益严重,平均每年下沉l 厘米,已经影响到了地铁和高层建筑的安全。除此,长 三角、环渤海地区的整体情况情况也基本相当。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全球环境展望是一份反映全球环境状况的系列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 .P22.《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平流层臭氧层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3.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并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P74.人类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

P7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大类,政府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P156.人的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另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行为。

P167.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指“谁来管理?”和“管理谁?”的问题,是指环境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或相关方,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公众主体。

P178. 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

管理的具体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物质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等.P299. 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经营,一般应包括制定环境目标、规划,绿色设计,绿色营销,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多个方面。

P2110.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

P2311.环境管理学的形成p26(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12.环境管理也可以根据“环境社会系”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从物质流的角度,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交流、汇通,融合和转换的场所.P3113.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学第05章

环境管理学第05章
天津,2010,单春艳摄
No Image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生活垃圾存在的主要问题
– 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 – 垃圾处理设施技术水平落后 – 垃圾处理和堆放过程中占用土地和二
次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 垃圾分类和分选率低
城市环境污染边缘化问题日益显现 机动车污染问题严峻 城市生态失衡问题加重,
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环境容量
环境所能接受的污染物限量
或忍耐力极限,单元环境中 某种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容
排污申报
纳量。
总量审核

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 定量考核制度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 和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多功能、多 目标、多层次的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规划、 管理和控制,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中国
以管促治 管治结合
城市社会 环境系统
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
中国一贯将城市环境保护作为环境保 护工作的重点,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
中国就开始从城市污染源调查和城市环 境质量评价入手进行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
2000年以后 1984-2000 1979-1983 1973-1978
生态文明建设阶段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阶段 污染综合防治阶段 工业污染点源治理阶段
– 流经城市的河段近90%受到污染 – 城市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
总氮 – 污水处理的总体水平低 – 仍有205个水量不足或水质尚未达标的城市
(十一五指标)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声环境状况 城市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
素。在各类环境污染投诉中,城市噪声污 染投诉所占的比例最高,并且有逐年增加 的趋势。

《环境管理学》课件

《环境管理学》课件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二
某内陆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计划,重点讲述城市在限制机 动车、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绿地等方面的努力。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三
某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项目,探讨如何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环境管理案例
总结词
农村环境管理案例主要关注农村地区 的环境保护问题,包括农业污染防治 、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
详细描述
循环经济理念强调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 生,同时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生和利用,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生态平衡理念
总结词
生态平衡理念是环境管理学的基石,它主张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以确保自然环 境的健康与安全。
详细描述
生态平衡理念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 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防止生态失衡。同时,要加强对 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修复 受损的生态系统,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与 稳定。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在发展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以实现长期的、健康的、稳 定的发展。它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公正,以确保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
循环经济理念
总结词
循环经济理念是环境管理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主张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梯级 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某矿业企业的环境修复与治理项目,讲述 企业在关闭矿井后对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和 环境整治的经验。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
总结词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主要涉及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污 染治理等方面,展示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和挑战。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一

第一章_环境管理学_绪论

第一章_环境管理学_绪论
• 政府、企业、群众,利益博奕?
企业已建成投产,化工园区未建成污水处理 厂
• 2010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抽调了环境监察 和环境监测人员,组成6个现场检查组,重 点对全省化工园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上游的化工企业治污设施运行、废水排放 等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
• 从这次检查汇总的情况看,多数化工园区的环境 基础设施都比较齐备,工业园区内的绝大多数排 污企业管理规范,接管率高,预处理的接管污水 水质稳定,均达到了接管标准,园区污水集中处 理设施的各项监管措施也能落实到位。特别是从 现场检查的监测监控数据看,一直处于稳定达标 排放的状态。
• 但是,江苏省环保厅通过这次专项执法检 查也发现了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有的化 工园区配套治污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环境 基础设施薄弱;有少数企业治污设施不正 常运行,导致废水超标排放;还有个别企 业存在偷排、直排等严重违法行为,所产 生的污泥处置不规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江苏省环保厅环境监察人员在睢(sui)宁 县经济开发区化工集聚区现场检查时看到, 这家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化工 污水集中处理厂至今仍未建成,但是园区 内的两家化工企业却已经建成投产。其中, 徐州广盛化工有限公司由于缺少治污设施, 化工污水直排外环境。
高新技术示范园环境设施存在漏洞

在这次专项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一些所谓高
新技术示范园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明显漏洞。
在东台市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内,执法人员对园区污水
处理厂总排口废水取样检测发现,COD超标7.2倍。厂区 内西侧的一个汪塘内还存有大量工业废水,经检测,pH 值超标,COD、氨氮、挥发酚等污染物也超标,直接影响 地下水安全。
环保工作的特点:
• (1) 综合性: • 环境管理涉及面很广,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 从空间范围来谈, 下至地球岩层的顶端,上至大气层的

区域环境管理-课件

区域环境管理-课件
境管理。
5.1.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 城市环境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来调节 城市中人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改善城市 生态结构,并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教育 等手段,限制和禁止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
• 5.1.2.1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 5.1.2.2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 5.1.2.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 具体做法首先是推行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理论基础-环境容量。
– 环境所能接受的污染物限量或忍耐力极限,一般称为环境 容量,即单元环境中某种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容纳量 。
•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包 括如下内容:
– 排污申报制度 – 总量审核 – 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5.2.2农村环境管理的目的
• 农业环境管理是依据国家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政 策和规划进行监督管理的,它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 要方面。
• 目的: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 系,处理农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 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通过全面规划和合理利用自 然资源,从而达到既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 不断增长的需求,又要保护和建设好农业劳动者的 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促进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农业和乡镇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 前苏联在70年代设立了城市建设研究所和城市环境保护研究 室,就城市环境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将 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纳入各类城市的规划设计中。
• 日本在1974年制定了国土利用计划法和全国的国土利用规 划,并把城市环境规划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中。
• 中国的城市环境管理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城市 污染源调查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开始起步,在 1979年成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以管促治,管治 结合”的方针之后,城市环境管理走上了综合防 治的轨道。由于城市环境中的各要素存在着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城市生态系统又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城市环境 管理也逐渐由单纯环境污染控制转向城市生态环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

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

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2.调整环境行为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一、政府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二、企业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三、公众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915环境管理学

915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本《环境管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要求考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理解区域环境、工业企业、自然保护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内容、特点和要求,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环境管理的概念、内容以及手段1.环境管理的概念2.环境管理的原则3.环境管理的内容4.环境管理的手段(二)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基本理论1.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2.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基本理论(三)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1.环境监测2.环境预测3.环境标准4.环境审计5.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9.案例分析(五)区域环境管理1. 城市环境管理2. 农村环境管理3. 流域环境管理4.开发区环境管理(六)工业企业环境管理1.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内容2. 作为管理主体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3. 作为管理对象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七)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管理1. 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特点2. 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问题(八)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1.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概述2.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九)全球环境问题以及管理1.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类型与特点2. 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 我国关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立场与态度二、考试要求(一)环境管理的概念、内容以及手段1.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掌握环境管理的概念。

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2.熟悉并掌握不同环境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理解和掌握生态管理的系统性和主要内容。

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讲义)

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讲义)

选修6第五章环境管理环境管理(讲义)技术的局限性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公产与资源环境的退化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环境管理的目的和概念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耐受极限。

因此,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对象影响环境行为约束方向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同时需要对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政府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是被管理的对象。

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三、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手段定义具体内容行政手段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管理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制定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经济手段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项目税收和收费制度财政补贴、信贷优惠市场交易押金制度举例环境税、资补助金制度、税收市场干预、责任款等间接管理环境源使用税减免保险宣传教育手段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思想动员通过宣传环境教育,培养环境保护的专门人才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实行科学管理,提倡社会监督的环境管理技术手段借助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例题1 (福建高考)下图为2019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问题(严格)环境科学中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1、农业文明以前的远古时代---不存在2、农业文明时代---局部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3、工业文明时代——环境灾难具体: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自然资源耗竭、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有害废气物分类:1、按性质分: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水等),二次污染问题(酸雨、全球变暖),生态破坏问题(土地荒漠化),矿藏资源衰竭问题(煤炭、石油)2、介质:大气、水体、土壤3:、产生原因:农业、工业、生活环境4、地理空间:局地、区域、全球产生的原因:单个的生产厂商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结果——环境外部性,环境资源为可自由取用的公共物品根源:人类将自己异化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尺度和意志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人类社会物质流动:索取资源——加工——流通——消费——弃置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最后背)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1、探索自然环境演化规律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3、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4、揭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物的影响5、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6、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三、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根本目的: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已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一、环境管理的主体——由谁来管政府:环境管理中的主导性力量企业:既与政府、公众的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推动作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环境管理的最终推动着与直接受益者二、环境管理的对象——管什么管理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三、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管理领域划分:1、要素环境管理---水、气、声等自然环境要素2、产业环境管理---人类社会的产业活动,工农业等3区域环境管理---城市、农村等4、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落到环境管理的主体上按环境物质流分:1、自然资源环境管理2、产业环境管理3、废弃物环境管理4、区域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重点中心(国家环境管理、全球环境管理)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外部性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最后背)生命周期评价(LCA)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内涵、特点1、概念和内涵——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2、特点:首先,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科学其次,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科学再次,环境管理学是正在发展的科学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一节:中国环境管理简介一、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1、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3、国务院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机构……. 4、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5、地方环境管理机构二、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基本政策、基本方针、基本政策:1、环境保护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2、基本方针:i、三十二字方针ii、三同步、三统一方针3、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1、“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三同时”:建建设项目中防止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新五项制度: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3、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三、中国环境管理中的环境投资(最后背)环境投资:是指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资金和各种补偿资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与其相关联的经济活动。

《环境管理学》课件

《环境管理学》课件
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环境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保 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恢复受损生态系统。
详细描述
生态保护与修复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 、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通过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 政策、加强生态监管、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 修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
要点一
总结词
排污收费制度是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 制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排污收费制度是通过向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来 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制度。该制度基于"谁污染、谁 付费"的原则,通过对不同污染物和排放量进行科学核算, 确定相应的收费标准。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 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 重要的环保资金来源。
土壤污染防治
总结词
土壤污染防治旨在保护土壤资源免受污染和 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详细描述
土壤污染防治包括农用土壤污染防治、建设 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通过实施严格的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评 估、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等措施,降低土壤 污染风险,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保护与修复
总结词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政策交流与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保项目参与
参与全球环保项目,共同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进程。
跨国企业环境管理
推动跨国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加强国际环境 监管合作。
国际环境条约遵守与执行
遵守并执行国际环境条约,推动全球环境保 护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企业环境管理实践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环境管理学章重点

环境管理学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与自然环境有限的资源供应和废弃物容纳能力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环境问题产生根源的寻找第一阶段:由于局部的工业污染影响了人的生存环境,人们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生产技术的原因,因此将技术治理作为主要环保工作,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人们发现环境问题是由于生产者将环境资本转嫁给社会,因此对生产者采用经济手段意图控制环境污染,但无法解决环境问题第三阶段:找到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自身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人类目前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

环境管理的概念:通过一定的手段(法律、政策、经济、技术、教育等),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对从事开发活动的集团或个人的行为进行监督控制,以防止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它的目的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并使自然资源千秋万代地为人类永续利用。

环境管理的含义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①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②运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③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④环境保护作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管理需要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指环境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或者相关方,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公众主体。

政府:(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①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②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③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④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⑤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①作为投资者为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②作为投资者为社会提供一般的商品和服务③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及相应的经营和管理权④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对市场进行政策干预。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环境管理5.1和5.2

环境管理5.1和5.2
• • • • • (一)排污收费标准 (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1.治理要求: 治理要求: 治理要求 2.制定依据: 制定依据: 制定依据 3.治理类型: 治理类型: 治理类型
三、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 (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 A.提高技术 B.实施环境管理 . . C.发展经济 D.控制人口 . . 2、环境管理的对象有( 、环境管理的对象有( ) A.个人 B.国家 . . C.企业 D.政府 . . 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 A.经济手段 B. 行政手段 . . C.法律手段 D.技术手段 . .
探究结果
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奶牛数量,三个农民的收益都 、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奶牛数量, 会减少。 会减少。 2、3、由于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 河流、地下水、 、 、由于大气、 没有明确的产权, 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 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 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势必 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而草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而草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无限制地增加, 如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无限制地增加,最终会 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再也无法在此放牧。 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再也无法在此放牧。 4、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 、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 5、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 、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自觉执行; 传,自觉执行;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 手段强制执行。 手段强制执行。——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学-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学-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编制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 ➢环境规划实施主体必须兼具行政职能
和经济职能 ➢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 ➢以发展高新技术项目为主,实行清洁
生产的原则 ➢将环境管理手段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
的原则
开发区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 确定规划区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
➢ 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划分 环境功能区
➢特点:直接占用并具有一定空间品种繁多, 数量巨大包括了有固体外形的危险液体及 气体废物
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和主要组成物
分类
来源
主要组成物
矿业废物
矿山、选冶
废矿石、尾矿、金属、废木砖瓦、石灰等
工 业 废 物
城 市 垃 圾
农业 废弃物 放射性 废物
冶金、交通、机械金属 金属、矿渣、砂石、模型、陶瓷、边角料、涂料、管道绝热材料、
➢ 概念:如果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
足够的时间,达到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 材料、大气特征或环境美学产生可以测量的影 响的大气状况
➢ 类型:煤烟型污染、酸沉降、光化学烟雾
➢ 对人体危害的途径
① 通过人的呼吸直接进入体内 ② 附着在食物或溶于水中,随饮食进入体内 ③ 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人体
➢ 狭义:只指乡居和田园、山林、荒野。 ➢ 广义:还包括小城镇 ➢ 特征:
① 人口稀疏 ② 生产者充分 ③ 除太阳能外,基本上不需要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
量即可维持自身物质循环的平衡
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水土流失 ➢沙漠化 ➢盐碱化 ➢潜育化 ➢潴育化
乡镇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 废气污染 ➢ 废水污染 ➢ 废渣污染
得以有效实施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设计与审 批程序

《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

《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

2011级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特点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选取不当。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及任务(一)环境管理的概念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

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就是实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管理的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指导和培育环境文化,使人与自然和谐——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第二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见作业题的点评)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基本原则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及设法将环境的成本内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

1987年至今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二、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1.内涵: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也可以称为是人类行为的组织学。

2.特点:(1)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2)复杂性、综合性的科学(3)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本章重点➢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理解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掌握环境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了解,考试不要求)第三章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第一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一、环境管理的主体:广义地说是指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和相关方。

环境问题的形成源自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政府、企业、公众,因此环境管理的主体也是这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综合整治目标
制定综合整治方案
改革环境管理体制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而制定。该制 度以城市为单位,以城市政府为主要考核对象, 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情况,按环境质量、污 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4大类共20项指标 进行考核并评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及标准




( 一 )
管 理 的 发





农 村
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缺失

境 财政渠道的污染治理资金来源不够
管 理
落 后
政策扶持措施不利

原 因
污染治理模式与技术不适


)农
社与 村
会农 环
主村 义环 新境

管 理需
农管 要
村理 建
注 意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重要内容 应充分认识农村环境的价值
应把城市对农村的补偿落到实处
(二)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环境社会
冲突 协同 原则
原则
系统发展
(三)流域环境管理与生态需水
生态需水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
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 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可持续
三、流域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区域开发引发环境行为问 题及其特征
(一)区域开发行为
社 会 经 济 系 统
(二)城市问题及 其产生原因
城 市 环 境





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

(三)城市环境问题的特征
城市环境 问题的尺

主要基础 设施和服 务
特征 环境问题
家庭/办公室 社区
围墙 储水 室内卫生设计 垃圾储藏 烟气管道
自来水 污水 垃圾收集 排水 街道、车 道
低水准住房条 件 缺水 缺乏卫生设施 病菌污染 室内污染
一个较大区域范围内开展的资源开发、 大型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生态 环境建设等重大发展行为和活动。
乡镇企业 大跃进 大跃进
围湖造田
开发北大荒
三线 建设
开发区建设
(二)区域开发行为引发的环境问题
(三)区域开发行为可能引发的主要 环境问题的特征
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广、强度大 时间长 一定程度的不可逆转 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大禹
专门的流域管理
中国 7个水系的流域管理机构
广义流域环境管理
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 对流域环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进行统一安排,对 状态进行及时监测并依据目标和现状的差异进行 系统管理。
狭义流域环境管理
人们为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流域 水资源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在流域环境管 理中,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的各种人类行为是流 域环境管理与协调的主要对象,流域水资源循环 (包括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是流域环境管 理所要控制的环境物质流动。
中国
以管促治 管治结合
城市社会 环境系统(二)Fra bibliotek态型城市与环境管理
Register: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 力。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 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生态
城市社会 环境系统
城市
阅读材料:
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
生态产业 代谢
2002年8月23日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
环境所能接受的污染物限量
或忍耐力极限,单元环境中 某种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容
排污申报
纳量。
总量审核
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 定量考核制度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 和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多功能、多 目标、多层次的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规划、 管理和控制,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 环境污染问题
城镇 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 垃圾处理问题
对本地环境的看法 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
私家车增加对环境 的污染 对居住和办公区域 最不满意的方面
比较严重 乱丢垃圾对水和 土地的污染、由 汽车尾气排放引 起的空气异味、 人们对水和土地 资源的浪费问题
影响很大
噪声震动扰民
比较严重
乱丢垃圾对水和土地 的污染、人们对水和 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
三、农村环境管理的 基本途径与内容


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



合理安排乡镇工业的布局
工环 业境
管 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止污染转嫁

阅读材料:
一、流域环境问题及其特征
(一)流域的概念
流域一般以某一水体为主,包括此水 体邻近的陆域,它往往分属于多个同一级 别和层次的行政单元管辖,如省、市、县 直到村。
自然资源 环境管理
产业 环境管理
废弃物
环境管理 物
质 流 方 向
区域环境管理
一、城市环境问题及其特征
这里的城市不是行政意义上的, 而是指建成区,最多指规划区。它不 包括市级政府所辖的农村区域。
(一)城市与城市环境
不独立 不完全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地 球 物 理 系 统
城市社会 环境系统
决定性的作用
二、区域开发环境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开发区的环境管理 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的发展
方向
三、区域开发行为 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 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
各 级 人 民 政 府 环 境 保 护 局
(二)制定城市环境规划
城 制定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环境现状调查和预测

规 划
城市环境功能区划


制订环境规划方案

制订方案实施的各项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
(三)城市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农村环境问题的几个明显特点 农村环境问题受到城市污染转移的压力
农村的环境保护 长期受到忽视, 环保政策、环保 机构、环保人员 以及环保基础设 施均严重不足
农村
落后的教育、落后的医疗 卫生、落后的社会保障、 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
排放主体的 分散性和 隐蔽性
随 机性 不确定性
不易监测性
问题 最关注的环境问题
多了 流域水量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等问题
少了
黄河断流,黄牌警告
流域水量过少导致干旱和生态缺水等问题
流域自 然单元
省市区 地市区 县乡镇 水利部门
上游 中游 下游 干流 支流 水库
饮农城工景环生 用业市业观境态
环保部门
流域行 政单元
(三)流域环境问题的特征
水体 功能
二、流域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流域环境管理的发展
序 号
指标名称
1
2
环3 境4

量5 6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 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 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单位
mg/m3 mg/m3 mg/m3
% % dB(A)
限值 上限 下限
0.15 0.04 0.10 0.02 0.08 0.04 100 80 100 60 62 56
出现“城市热岛”、“城市荒漠”等问题
我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城市环境问题
二、城市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环境管理 通过调整城市中的
物质流和能量流,使城市生态系统得到良 性运行。
(一)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
美国
城市环境 管理
苏联 日本
城城市市研建环究设境室研保究护所全国 利计国土 用划的利 规法国用 划土
7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
dB(A) 74
68
(六)创建国家环境保护 模范城市活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从1997年起在全国开展创 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活动,其目的是为推进城市 可持续发展,树立一批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质量良好,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的示 范城市。
一、农村环境问题及其特征
排泄物 水/油 垃圾倾倒 洪水 噪声 自然灾害
城区
工业区 道路 集中处理 厂 排水 填埋
交通拥挤 意外事件 空气污染 有毒废物
地区
高速公路 水源地 发电厂
水污染 生态损失
全球
酸雨 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 升 气候变化
城市环境污染边缘化问题日益显现 机动车污染问题严峻 城市生态失衡问题加重,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 排


综合指标

一般包括污
单项指标

染物的产生量、 一般有多种。由于任何 度
产生频率等。 一种物质如果在环境中的总
量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导致环
境质量的恶化,因此就可以
把它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单项
指标。
(四)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环境容量
不太严重
乱丢垃圾对水 和土地的污染 、人们对水和 土地资源的浪 费问题
有一定的影响
有一定的影响
空气污染
街区卫生条件 不好
最关注的空间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
私密空间
二、农村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农村环境管理的发展及其问题
20世纪70年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管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农村环境
• 狭义:只指乡村和田园、山 林、荒野; • 广义:还包括小城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