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6含答案
2021年高考历史9月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21年高考历史9月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一、选择题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重大意义是①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④标志着中国科技已领先于世界水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学者认为,遵义会议开始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正确历程,其理由是()。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3.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4.(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23题)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是()A.武装夺取政权B.联合地方实力派C.建立责任内阁D.实行新三民主义5.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这一主张表明()。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质疑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6.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
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
”xx 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
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
”这反映了A.《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7.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1届高考一轮温习通史版历史第16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课时作业(五十)1.A [解析] 由“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若是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作出的贡献吗”可见,他主张保留各国主权,故A项正确;由“因此除‘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可见,他反对过度一体化的欧洲,故B项错误;“因此除‘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这里强调在西欧一体化的进程中,不能完全丧失国家主权,而不单单是在文化领域,故C项错误;材料“总统戴高乐说,若是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作出的贡献吗?因此除‘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没有涉及美国,故D项错误。
2.C [解析] 精英主义在西方有必然的影响,可是该派别并无主张实行专制,故A项错误;民粹主义者反全世界化,并非代表西方社会普遍反对全世界化,故B项错误;因为全世界化加重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致使民粹主义兴起,故C项正确;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意识的觉醒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3.A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在经济全世界化的背景下,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屡遭挫折及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稳步增加,由此可以得出经济全世界化在曲折中前进,故A项正确;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屡遭挫折,不代表贸易自由化机制失灵,故B项错误;世界各国经济趋同化增强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的核心是多边贸易自由化和区域贸易的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
4.D [解析] 全世界化下的区域分工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参与全世界经济生产进程中的分工不同,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大量菲律宾妇女活着界各地做佣人、保姆不能组成移民浪潮,故B 项错误;材料中20世纪晚期大量菲律宾妇女活着界各地做佣人、保姆,表现了劳动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非科技资本的流动,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5.D [解析] 现今世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成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因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在成立进程中,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1995年时经济实力仍然比较壮大,故B项错误;世贸组织协定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表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但不能以此认定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故C 项错误;世贸组织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说明1995年时国际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故D项正确。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六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一、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特点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3.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
4.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6.经济思想: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冲击。
7.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8.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针对训练]1.据学者初步统计,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如下:田赋类漕运类水利类荒政类盐政类钱法类13种57种50种22种30种4种(注: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供中央政府支配)根据材料可以推断,明朝()A.农业税的比重大大上升B.漕运推动海外贸易发展C.政府主导经济趋向明显D.白银外流引起货币改革解析:选C。
从表格中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来看,田赋、漕运、水利、荒政、盐政、钱法都是政府主导的,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税的比重,排除A项;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供给中央政府支配,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白银外流,排除D项。
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7)(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课时作业(77)(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对美国经济危机的理解。
从材料看,当时美国的生产猛增,而工人的工资却增加很少,故选C项。
答案:C2.《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情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解析: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材料反映了农产品价格大跌,罗斯福采用的措施是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答案:A3.(xx·南昌期末测试)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
”导致如此恶局的原因是( ) A.个人能力不足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C.国际环境影响D.灰心绝望情绪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面对大萧条,胡佛总统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没有克服危机,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故选B项。
答案:B4.(xx·南通模拟)1934年,美国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打破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这一现象表明( ) A.新政未取得任何进展B.新政牺牲了工人利益C.企业破产大量的增加D.新政未使工人摆脱困境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34年。
(新高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联考试题(二)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联考试题(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王不仅拥有辅佐他的尹和庶尹,管理宗教事务的神职官员巫、史、卜,还有管理军事和生产等方面的官员,而且有了成套的暴力机器和精神统治武器,同时掌握了发展到相当水平的文字。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商代文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商代国家机器已经实现制度化C.商代的王权位于神权之上D.商代已经具备奴隶制文明特征2.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
但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
这一措施A.不利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B.是先秦分封制的延续C.说明岭南地区政局不稳D.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3.刘邦认为“天下同姓一家”,大封刘氏子弟以共享富贵,同时以“孝”为宗族纽带告诫诸侯安守本分。
诸侯们认为,既然和皇帝为一家,中央和诸侯只是特殊的国家关系,所以中央无权干涉诸侯国内政,更无权削藩。
这种分歧A.汉景帝时得以解决B.严格区分大宗和小宗C.体现“家国同构”思想D.导致中央集权削弱4.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下诏称“趣末者众浮冗尚多’、永隆二年(681年),唐高宗说“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
唐中宗神龙初,宋务光认为当时“稼穑之人少,商旅之人众”。
这表明唐代A.土地经营利润大幅提高B.人口流动逐渐减弱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D.弃农经商之风颇盛5.元朝,行省区划打破了秦汉以来自然地理界线的地方行政区划传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这种做法A.增强了社会关系的不稳定性B.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C.根除了地方势力割据的隐患D.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模式6.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补偿了鸦片被销毁的英国商人,并开放五个中国港口以进行国际贸易。
另外,作为此协议的一部分,这些港口中的每一个,均由不从属于中国法律的英国顾问管理。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一、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认识1.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近代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获取特权《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奴(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2021年高考历史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一、选择题1.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2.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3.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获得“解放”的时候可获得一块份地C.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控制4.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5.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突出反映了()。
A.礼乐制度始终具有绝对的权威 B.旧的宗法统治秩序趋于瓦解C.各诸侯国的变法取得巨大成效 D.各诸侯国间的竞争日益激烈6.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7.北魏实施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B.平均分配国家的土地C.恢复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 D.推动民众向农耕定居方向发展8.(xx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6题)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五单元Word版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五单元Word版含答案单元综合提升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规律1.演变(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苏合作转向两大阵营对峙,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两大阵营分化;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2.规律(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而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
(3)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安全利益。
(4)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与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针对训练]1.(2020·广东百校联考)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
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
”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A.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B.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D.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可知,布列津斯基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故选A项。
2021年高考历史12月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2021年高考历史12月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商鞅只得黯然离去。
这则故事说明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人心2.公元前631年雅典发生了基伦暴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反映了雅典社会政局动荡不安B.说明人们对贵族政治彻底失望C.遭到平民和贵族的联合抵制D.暴动最终遭到失败3.(2011年5月肇庆市二模19题)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
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
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克里木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4.最终使日本彻底结束锁国状态的标志是A.“黑船来航”事件发生后 B.1854年佩里再次率舰队来到日本后C.日美亲善条约签订后 D.英、俄、法、荷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后5.(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20题)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A.青苗法 B.均输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6.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
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
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7.下列关于十二月党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批受到西欧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 B.主张建立共和国C.发动了起义但是被镇压 D.失败后转变为革命民主主义者8.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9.当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时,他们寻求的主要对应之策是()。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通关检测历史试题(山东新高考卷2)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通关检测历史试题(山东新高考卷2)一、单选题1. 西周时期的何尊、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看到:贵族们受到王的赏赐,然后为亡祖亡父做器祭祀,赞扬先祖的品德;最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家天下”观念开始形成B. 贵族主要据德行获得权位C. 祖先崇拜具有鲜明功利性D. 王权借神权强化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从青铜器铭文的记载可知,贵族在接受赏赐后制作青铜器来颂扬和祭祀先祖,目的是给后代祈福,以求“永宝用享”,体现了鲜明的功利性,故C项正确;夏朝时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家天下”观念就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贵族获得权位的方式和依据,结合所学可知,贵族主要依据血缘关系继承权位,故B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此时中央集权尚未建立,故D项错误。
2. 汉武帝时期,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被推崇,儒家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由此可知( )A. 道家思想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B. 儒家思想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C. 儒学思想与道家思想分道扬镳D. 汉代首先实现了封建国家“大一统”【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推崇“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儒家思想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西汉时期“道家”思想退出了历史舞台,A项错误;汉代新儒学融入了道家等学派的观点,C项错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封建大一统的政权是秦,不是汉,D项错误。
3. 宋代城市出现很多新兴文化行业,尤以“卖酸文” 最具特点。
所售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要求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则为更佳。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 )A. 消费者权益得到了维护B.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C. 社会风气日趋腐化堕落D. 文人社会政治地位低下【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城市中的“卖酸文”体现了文学的商品化,消费者指定,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等是商品经济发展加快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消费者权益”得到了维护,A项错误;社会风气日趋“腐化堕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宋代的文人社会“政治地位”低下,D项错误。
2021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A.王权专制 B.中央集权 C.权力制衡 D.地方分权3.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4.“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
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A.“仁”是天理的核心 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者“爱人” 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6.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A.草市B.交子C.夜市D.商帮7.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末民初时期,昌明、东兴、民生等多家火柴厂设计印制的火花摒弃了昔日“洋火”的帝国标志和王妃头像,以“中国”、“中华”、“舞龙”、“昌明”等醒目的汉字为内容。
中国近代“火花”内容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民族经济已经走向了独立B.列强侵华加剧了中外对抗C.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D.中国近代国家政权的变更8.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历史性变革时代”的证据是A. 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并走向高潮B. 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相继展开C. 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D. 民主共和制在各国普遍建立9.从下图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A.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B.直到19世纪20年代,中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世界经济中心C.自明清以来,中国是一个穷国,是贫穷、落后、停滞、悲惨的代称.D..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超过中印,且美国超越了英国10.古代雅典民主实践尽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二者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A.民主的实现方式 B.有限制的选举权利C.民主的基本原则 D.权力的监督形式11.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12.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中国古代史过关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商朝认为天命永固不可剥夺,___灭商并宣扬“德”是获取天命的依据。
这反映了___对于天命的重视和对于德治的推崇。
选项A、B、C都不准确,正确答案为D。
2.___和___都反对贫富悬殊,这反映了儒家对于社会正义的诉求。
选项A、C、D都不准确,正确答案为B。
3.金骆驼是秦时期的器物,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
它的历史研究价值在于它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选项B、C、D都不准确,正确答案为A。
4.《汉书》记载了秦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
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___。
这说明秦朝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
选项B、C、D都不准确,正确答案为A。
5.古代中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___。
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
选项A、C、D都不准确,正确答案为B。
6.东汉时期某农书记载了一些农事活动,如命女红趣织布、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彻夜为袷、清明节,治蚕室。
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命女红织缣缚。
这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产生活规律。
凉风吹拂,寒意袭来,人们喜欢练织布,染色,剥绵治絮,制作新的布料,同时也修建垣墙。
这些活动在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中兴盛,但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的发展。
民间纺织业规模逐渐扩大,而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7.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了“坞堡”。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3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3一、单项选择题1.(xx·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试题)“(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 ) A.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 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C.将立法权赋予执政官D.以财产多寡分享政治权力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演变的程序是由君主政体到寡头政治,再到民主政治。
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以财产多寡分享政治权力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
故选A项。
2.(xx·云南省玉溪一中期中试题)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和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 ( )A.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C.前者对所有公民开放,后者基于等级选出D.前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后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是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的,而克利斯提尼则重新划分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从十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
故选D项。
3.(xx·惠州市调研试题)“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某一位影响其制度的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立刻更换执政团队”。
下面的描述与此相符合的是( )A.罗马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B.真正的民主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C.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色D.欧美代议制度确保了公民广泛的权利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信息是对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描述。
A项明显错误;B项错在“广泛”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符合题意;D项说法明显错在“确保了”,这种说法与所学不符。
4.(xx·长春外国语学校诊断试题)古希腊时期,雅典的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2021年高三“一练”考试历史试题
2021年高三“一练”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
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3.《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ǜ,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A.自然经济解体B.家庭手工业发展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4.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
据此可知()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A.“民富财足“B.“减损浮冗”C.“重敛于民”D.“重农抑商”6.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泰安2021年高三一轮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泰安市高三一轮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2021年3月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必备知识涉及秦代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通过两幅图片切入,考查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题干中长城与城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战国时期各国边界上所修的防御设施在秦朝时基本被拆除,同时秦朝北部边防线上长城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可知此为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故C正确。
图1到图2反映了由从分裂到统一,并不能推知秦朝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排除A项;秦统一后加强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范,不能推知秦朝边疆危机日益严峻,排除B项;秦长城的建造反映的是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加强君主专制,排除D项。
2.【解析】本题以汉代皇帝敕令的效力切入,主要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
由“未经立法程序制定的敕令,通常没有法律效力,只是单纯的行政命令,适用一次即宣告失效”,可知汉代皇帝的敕令受到制度、立法程序等因素的制约,故选C项;中国古代政治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排除A项;材料提到未经立法秩序制定的敕令缺乏法律效率,但也有成为法律的可能,排除B项;仅通过敕令就认为汉代法律已完备,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
3.【解析】本题以新颖的图画形式设置情景,综合考查考生对古代历史各时期发展概况的理解。
图中①的时间所在的位置是唐朝统治的盛世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当时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社会文化开放包容,思想发展,故选A项;②所在的时间位置是北宋时期,此时还有辽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并立,所以疆域不算辽阔,宋朝经济繁荣尤其是商业,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臻于完善,科技十分发达,排除B项;③所在的位置是南宋与金对峙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思想达到成熟时期,所以思想发展,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科技发达,排除C项;④是清王朝统治繁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实行“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导致思想僵化,排除D项。
4.【解析】本题涉及的必备知识为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及评价,主要考查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十六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1.世界性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
(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
(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
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
(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
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
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
从至今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来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发展,并成功地抑制了二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
今天,以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思想,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人类在付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之后,开始学会了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妥协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
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
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
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
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
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谈判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谈判对手的合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希望得到的目标之间实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8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8一、单项选择题1.(xx·河南省洛阳市模拟题)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
”其主要观点是(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B.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C.“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答案 B解析“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反映了殖民扩张这一历史现象,而其与“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的联系是“没有”与“或许根本就不会有”,说明其观点是殖民扩张对工业化革命起了推动作用,B项正确;A项“开始于美洲”的说法与史实不符;题干要说明的是欧洲工业化革命的原因,故排除C、D两项。
2.(xx·哈三中第一次测试)1773年詹姆斯·瓦特遭遇了失业和丧妻的人生变故,但他仍拒绝出国另谋生路,在他看来,自己的国家绝不会让一个将带来无限商机的发明家流失海外,因为它早已准备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机制。
与这一机制的形成最直接相关的是( )A.英国较早的形成专利制度B.英国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英国率先展开了工业革命答案 A解析从时间信息“1773年”可分析出此时的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展注重科技的发明创造。
“在他看来,自己的国家绝不会让一个将带来无限商机的发明家流失海外,因为它早已准备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机制”,可以分析出当时的英国对科技发明实行了保护政策。
故选A项。
3.(xx·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期中考试)读下图,从1750年到1865年,这是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获取了大量殖民地,掌握了广阔的海外市场B.持续的社会政治运动推动了上层建筑的渐进变革C.最早开始并完成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D.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答案 C解析材料所给的时间大体上相当于英国工业革命这段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6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xx·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试题)《秦律·金布律》规定“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挂上价格标签);小物不能各一钱者(每件不值一个钱的),勿婴”,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缶后(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人,不从令者赀(罚)一甲”。
从中可以获悉秦朝( )①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②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③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 C解析从材料看《秦律·金布律》是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①正确。
“各婴其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反映了要求商品要明码标价,但并非所有商品,②错误。
“受钱必辄入其钱缶后”等反映出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③正确。
④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表述太绝对,材料无法体现。
故选C项。
2.(xx·福建省南安一中期中考试)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
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
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答案 A解析依据题干的解释可以得出城邦为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城市大多首先是以政治或者军事中心的职能为主,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加。
所以选A项。
3.(xx·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试题)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
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B.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答案 B解析材料中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再结合教材关于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即可得出B项。
4.(xx·辽宁省沈阳二中期中试题)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答案 C解析据图片文字信息,可以看出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辐射周围的城乡分工,说明秦汉至唐初的城市仍以政治功能为主,商业功能从属于政治功能,故选C项。
5.(xx·湖北省武汉三中模拟题)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
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 01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 871个。
这表明宋代( )A.城市化不断发展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沟通城乡商品经济的纽带。
材料信息反映出“镇”作为连接农村和大城市经济的纽带发展较快,“草市”符合这一特征。
故选C项。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6.(xx·黑龙江省哈三中第一次测试)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据此可知清初(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天下有四聚”可分析出A项“统一”说法有误;“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说明当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D项材料中无体现。
故选B项。
7.(xx·黑龙江省哈三中第一次测试)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说北京城“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远方异域之人不避间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蓄积为天下饶”。
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城是( )A.边塞城市B.工商城市C.消费城市D.军事城市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的“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以故蓄积为天下饶”可以分析出,四方的货物都聚集在北京,是以北京城因积聚了大量财富而富饶,反映了明后期开始,商品经济开始空前活跃。
故选C项。
8.(xx·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试题)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答案 D解析从材料“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可知,民间的土地买卖得到了政府的承认,政府维护土地买卖。
A、B、C三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来。
所以选D项。
9.(xx·山西省康杰中学调研试题)最早提出均田制的李安世在上疏中提到,行均田制是要使“雄擅长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其名义上是为了无地的农民,但实质上是( )A.化解阶级矛盾维护小农经济B.为了重农抑商的有效实施C.为了学习汉族的经济管理制度D.为了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 A解析从“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可知,这项措施实行的初衷便是想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以缓解阶级矛盾。
故选A项。
10.(xx·黑龙江省哈三中第一次测试)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答案 A解析本题引文大概意思是:“那些商人们,大的囤积货物,获取加倍的利息;小的开设店铺,贩卖货物,用特殊手段获取利益。
他们每日都去集市游逛,趁政府急需货物的机会,所卖物品的价格就成倍抬高。
所以商人家中男的不必耕地耘田,女的不用养蚕织布,穿的必定是华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没有农夫的劳苦,却占有非常丰厚的利润。
依仗自己富厚的钱财,与王侯结交,势力超过官吏,凭借资产相互倾轧……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土地,农民流亡在外的原因。
”从题意中可以分析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业立国,势必推行抑商政策。
故选A项。
11.(xx·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期中考试)“私通外夷,已有禁例。
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
”(《明宣宗实录》)。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明朝前期私人海外贸易已有一定规模②海禁政策根源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③明朝前期严格禁止所有的对外贸易④海外贸易的丰厚回报使官民铤而走险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明代实行的“海禁”政策。
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源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官民出海贸易,但对外贸易可以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并非禁绝。
故②、③不正确;①、④符合材料,故选B项。
12.(xx·湖南师大附中期中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精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
”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答案 B解析A项所述是中国人转向内部的表现,材料不能体现C项;明朝时期受到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还比较小,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13.(xx·山西省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以诗证史”“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陆游在《饭罢戏作》中写道:“南市沽浊醪,浮蚁甘不坏。
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
轮囷犀浦芋,磊落新都菜。
”太和楼是北宋仁宗年间临安的著名酒楼,无名氏在《题大放送和楼壁》中写道:“太和楼三百年间……千夫承糟万夫瓮……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
一座行觞歌一曲,楼东声断楼西续。
就中茜袖拥红牙,春葱不露人如玉。
”——《宋诗纪事》卷96 请回答:根据以上诗歌材料,提炼诗歌所反映出的南宋社会经济状况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证。
(12分)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
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
“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
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人民版教材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黄遵宪《番客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