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居一颗印PPT精选文档共73页

合集下载

云南民居之合院建筑PPT课件

云南民居之合院建筑PPT课件

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
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
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
层次间作居室;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或畜廊,楼层作
居室。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
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3、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三
六合同春建筑园了白族榆商马蹄下百年讫 盼与梦想,大型白族民居“六合同春”是 大理人民的风花雪月之梦,是白族人民对 民居从感性、理性、悟性的认识和灵性生 活的结果。
-
21
大理白族民居——一进两院
-
22
无论是“ 三坊一照壁” , 或是“ 四合五天 井” , 正房与厢房沿中间天井与前墙面之间, 均有不小于1.2米宽的走道,以便行走或做家务,在一至二
“一颗印”民居主房屋顶稍高,呈双坡硬山式。 厢房屋顶则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向 内院,在外墙外作一个小转折,成短坡向墙外。屋 顶用很厚的筒板瓦,这个瓦形状有点像切开的竹筒, 拱形,比北方的瓦厚重。因为云南地区风大,筒板 瓦利于通风,防风性能比较好。
-
6
3.四种形式
“一颗印”建筑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 从整体上来说,一般形式是“三间挂两 耳”的楼房,就是三间正屋,左右各有 耳房,正面以门墙封为四方形的平面, 从上俯视,整个建筑像一颗古代官员使 用的大印,因此得名。而省去左右任何
昆明人几百年来靠它庇护风雨、繁衍子孙的 “一颗印”,就在近十年间离我们远去,变得面目 模糊,渐渐看不清楚了。
5-.1昆明市郊的西山区团结镇乐居村 10
昆明市郊的西山区团结镇 “乐居村”
乐居村里依山而建
的这一大片“一颗印”
建筑群,在当代来说

(完整PPT)云南民居一颗印

(完整PPT)云南民居一颗印
• 云南的“一颗印”总体特点是:住房 方正匀称,平稳朴实,厢房屋面分长 短坡。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加强立 面的向心感,突出大门入口。住房空 间有高低主次之分。
• 汉族的“一颗印”民居集中在昆明地 区。
• 昆明地区的回族、蒙古族和彝族也借
“一颗印”和云南民居
• “一颗印”民居的典型特征是方正, 在方正之平面上布置正房三间,两层, 前设抱厦,两边设耳房,在正房对面 的围墙正中设一扇进出户内的大门, 有的还设有倒座和屏风,一般倒座进 深八尺,这便是“一颗印”系列中比 较典型的“三间四耳倒八尺”。三面 外墙封闭,只在二楼设个别小窗以供 有限的通风、采光之需。前面的围墙 较高,可以达到厢房上层檐口。这样, 整座“一颗印”的外观造型显得方正、 严谨而封闭,所谓“方方如印”也, 由此而得了“一颗印”这一雅号。
石灰、桐油、瓷粉混合 筑就的“三合泥”,这 样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 滑,凉爽而不潮湿。
模型展示
昆明的环境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
1.自然环境
• 昆明位于滇中地区,东经 102°10′~103°40′,北纬 24°23′~26°22′之间.属北亚热 带山地季风气候,温、湿度适 宜,日照时间长,霜期短, 年平均气温为15°C,年平均 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相 对湿度74%,无上去为230天 ,平均海拔在1900米左右。 地势北高南低,素有“春城 ”的美誉。
云南
• 云南地区环境特点:
• 低纬度、高海拔,地 势崎岖,风力大、地 震多、太阳高度角大, 雨水充沛
云南位于高原地区,土地崎岖,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 ,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加上云南纬 度较低 故朝向要求不高,很多都是依山势而建,趋于自然。
何为“一颗印”?
• “一颗印”民居建筑。所谓“一颗印 ”,即由正房和厢房组成,瓦顶土墙 ,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

云南合院民居ppt课件

云南合院民居ppt课件
有学者在分析其形成的由来时, 指出了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说昆明 地区风大,为有利避风而发展了此种 形式;另一个原因是见其外墙封闭而 坚固,说是有利于防盗。
除有典型的“一颗印”式民居之 外,官渡还有一种“两间两耳”的 “半颗印”民居,其规模较“一颗印” 为小,供人口较少或经济较困难的家 庭使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规模及建筑布局
团山民居总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 16158平方米。整个民居建筑群以其形制规整,布局灵 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的各式民居建筑凸显出滇南民 居建筑的典型特征。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4.建水的“三间六耳下花厅”
花厅是建水合院的点睛之笔, 加上双进路线的设置,使各部分相 对独立的使用空间联系方便、自然, 互不干扰,既充分体现“礼”制宗 法观念在家庭生活空间上的影响, 又巧与精神空间的开拓。花厅的设 置一般供读书人使用。

【地理】素材地域文化《中国十大特色民居建筑》课件 23-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地理】素材地域文化《中国十大特色民居建筑》课件 23-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闽南古厝的建筑风格
大厝的厅堂为中轴线 围绕厅堂组织空间 体现中国传统民居布局特点
第八章
土家族吊脚楼
吊脚楼的特点
吊脚楼的建筑 风格
虎坐形状和三合院结构 注重朝向和规模 吊脚楼和楼板下方的储物空间
第九章
云南民居“一颗印”
“一颗印”的特点
昆明地区汉族、彝族 采用的住屋形式
外观方方整整如印章
广东镬耳屋
镬耳屋的特点
青砖、石柱和石板砌筑
01
外墙绘有花鸟图案
02
象征官帽和富有地位
03
镬耳屋的建筑风格
三间两廊的典型广东民居结构
廊檐相间的布局和通风散热效果
廊庑的连接作用和房间数量
第七章
闽南古厝
闽南古厝的特点
合院式结构和三合院、四合院形式
红砖厝和闽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之一
主次分明、对称严谨、封闭性强的中国传 统民居布局特点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建筑

北 京




客 家


目录

皖 南



居伍川ຫໍສະໝຸດ 南民居叁江 南



广 东



目录
柒闽
南 古 厝
捌土
家 族 吊 脚 楼
“ ”
玖 印云
南 民 居 一 颗
拾西
北 窑 洞
第一章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的特点
封闭、私密的家庭 生活
对称美学和传统习 俗
四合院的布局 和建筑风格
长方形的院落 南北朝向的对称布局 青瓦和白墙的显著特征
第二章
皖南徽派民居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l 木楞房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壁体围合的空间具有 良好的保暖性;二是简单的构造适用不同坡度地 段的建盖;三是井干壁体坚固,可以防兽;四是 结构整体性能好,可以防震。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l 2木楞房——井干式木结构建筑。在滇西北地区, 居住井干式住屋的民族主要有普米族、纳西族和 部分怒族、藏族、彝族、白族等民族,其中尤以 普米族和纳西族的井干式建筑最具代表性。
l 元明以后,汉式建筑在云南地区的影响更大,并 成为很多地方建筑的主体形式。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l 1架空干栏式建筑。 l 从汉魏至明清,干栏式建筑大致分为全楼居、半
楼居和地居三种类型。 l 一般认为,干栏式建筑由古越人及其先民所创建,
是古越人的传统建筑。 l 干栏式建筑在云南分布很广,现主要流行于居住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 文化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7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一、云南民族建筑的历史演进
l 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云南地区远古先民曾经历了 穴居半穴居、地面起建粘土木结构住屋、干栏式 住屋等建筑形式。
l 青铜时代,云南地区出现了干栏式住屋形式 。 l 东汉时期,砖瓦、石灰等材料开始被运用于建筑
l “三坊一照壁”的特点:一是具有独特的平面布局;二 是具有牢固的房屋结构,抗震(木锁)防风防火(带封 火檐外墙工艺);三是具有精美的外观装饰;四是体现 合理的房屋设计,入口曲折变化,厅廊的设置,院内各 房房屋既独立又联系,便于分期修建。
l 是大理白族合院式住房的典型代表。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l 傣族的竹楼是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因所处地 区的不同又可分为一下几种:西双版纳型;孟连 型;瑞丽型;金平型。

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形式及建构特点

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形式及建构特点
2.1 诺邓村88号,127号民居平面布局 诺邓村村脚海拔1 9 0 0 m,村中最高
点玉皇阁海拔2 30 0 m,整个村落依山而 建,具有千年历史。村中建 筑也 适 应山地 地 形建 造,其中8 8号和12 7号民居都属于 “一 颗印”民居类型,但 所处 地域 不同, 它们与昆明地区传统“一 颗印”建筑也有 不同之处。
使 用 需 要 与 适 应山 地 地 形,在 传 统“一 颗 印”的基 础 上,一层加建 耳房,耳房 数 从四 间变为六间,正房抬高,屋顶为悬山,采用 中国古建 筑“升 起”做 法(图4)。正 房明间 为 堂 屋,宽 敞 明亮,不设中 柱,作为整 个 建 筑的 核心 空间,放 置 牌位,八仙 桌,一 般 用 于正 式 场 合 祭祀 或会客。堂 屋暗 间是为 家 中长者卧室,因其抬高的缘故,用以尊重长 者 的身 份 地位 。耳房在 一层 靠 近 入口处 为 厨房,另一侧则为书房或子女卧室,二层用 以储物,当家中人口较多时,也会用以做卧 室,但数量不多。
个稳定的整体(图6d),甚至还有通过各种 梁 柱 关 系,相 互 之 间以榫卯 结 构 卡扣 连 接 的更为复杂的混合结构(图6e)。
2.3 木作之魂:榫卯结构的运用 榫卯 结 构,是 中国 古代 木 构 建 筑 的 精
华,是 凝聚着木作技艺之大成的结晶。在 诺邓的“一 颗印”中,榫卯结 构的使 用也 是随处可见,而且诺邓民居对于榫卯结 构 的使 用,可以说 是 独具匠心。诺邓民居榫 卯结构在柱上的使用主要表现为柱头的 四 分 槽 和 二 进 孔,四 分 槽 一 般 为木 材尖 部,柱子上的二 进孔其长度为方料长度, 连 接二 进 孔 的上面一 条 木 材 为 梁,下 面一 条为方料,在 立柱的时候,先 把梁卡到二
普通屋檐结构示意

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

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

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形式及建构特点“Yikeyin ” Under the Daqingshu Tree—An Analysis of the Plane 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Yikeyin ” Residence in Nuodeng Village, Dali, Yunnan郭 峥 翟 辉 GUO Zheng, ZHAI Hui摘 要 “一颗印”是云南滇中地区的典型民居,以昆明及其周边地区为代表,整个云南省均有分布。

本文以云南大理诺邓村中88号和127号民居为代表,分析该地区的“一颗印”民居的平面形式,建构技术做法及特色与常见的“一颗印”民居有何异同,以期对云南“一颗印”民居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对地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建筑创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 诺邓村;一颗印;建构;地方传统做法Abstract: ‘Yikeyin’ is a kind of typical dwelling in central Yunnan that is distributed in the entire Yunnan province but mainly represented by Kunmi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on “Yikeyin” dwelling and “Yikeyin” from Nuodeng village in Dali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No. 88 and No. 127 dwellings, to analyze their plan forms an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ractic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study of ‘Yikeyin’ dwelling in Yunnan, and to be helpful for the protection and architectural creation of local traditional dwellings.Keywords: Nuodeng Village; Yikeyin; Construction; Local Traditional PracticeDOI: 10.13791/ki.hsfwest.20170218郭峥, 翟辉. 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形式及建构特点[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 32(02): 108-112.中图分类号 TU251.5文献标识码 B文 章 编 号 2095-6304(2017)02-0108-05作者简介郭 峥: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675435982@翟 辉: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68018;51578270)0 引 言“一颗印”是云南地区最为常见的传统民居形式,整个云南均有分布,以昆明地区的“一颗印”为典型代表[1]。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pt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pt
精品课件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6、佤族和拉祜族的"木掌楼"
拉祜族“木掌房”是采用粗实的木料搭建框架,再用木板或圆木栅围四周,屋顶用 草遮盖。 “木掌房”取材容易,建造方便,正是低热山区居民游动居住的适宜形式。
精品课件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7、壮族的"吊脚楼"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 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 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 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 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精品或课用件 来堆放杂物。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 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
精品课件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精品课件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5、德昂族的"刚底雄"
德昂族传统的住房为正方形"干栏"式建筑。德宏地区的德昂族 一家一院,房屋分两层,由木屋架、竹墙壁、竹楼、草顶构成, 楼上住人、煮饭、贮藏粮食、放置用具,楼下圈养牲畜。德昂 族的建筑水平和工艺相对较高。房屋同样为竹木结构,中间为 走道,两边为各个家族的卧室,每户之间用篱笆隔开,并在每 户的卧室旁设有招待客人的客室。
和““尺“ 外倒耳”一 观八房,颗 都尺”即印 方”两房” 方。间屋的 如各共有典 印间为三型 ,都四间平 所有耳正面 以楼,房布 叫房倒、局 做。座正为 “这房房“ 一种其左三 颗住深右间 印宅八两四 ”的尺侧耳 。平故各倒
面名有八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1、滇中及昆明地区的合院民居

云南的传统建筑ppt课件

云南的传统建筑ppt课件

半颗印与并联方式
6
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三坊”, 即三合院。“照壁”,即三合 的三边,由正面的主房与两侧 的厢房构成,它的第四边是一 个照壁,照壁正面对主房。整 座民居的平面为方形,三边房 及照壁都面向其所圈合而成的 庭院天井。汉族三合院的第四 个边为院墙或不设院墙,白族 的这种民居模式与之相似而又 具有创造性,即以照壁为主房 正面的对应之“屏障”,显示 出其民族特色。
合院式住宅的普遍采用,与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儒家礼制秩序的哲学理念思想有着 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北方的北京四合院、山西合院到南方的闽南、福建民居或到远离 中央且地处偏僻地区的四川、云南等地的民居,都现存有大量合院民居的实例可考。
13
合院建筑在云南的传播
中国的合院类建筑历史最早 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后来在中原地区逐渐成型。云南的 合院式民居是汉文化传播发展的产 物。从汉民族建筑文化与少数民族 建筑相互接触及彼此渗透的客观史 实来看,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主要通 过移民迁徙、文化交流、商贸往来 及宗教传播等渠道来实现建筑文化 的互通互鉴。
另外,在云南民居中照壁尤其受到重视。在传统合院中照壁主要是 起遮挡视线的作用,而在云南照壁往往是庭院装饰中的重点。照壁在 使用功能上有遮挡穿堂风和反射阳光的作用,因云南风大,因此照壁 可有效的遮挡对正屋的穿堂风。
7
三坊一照壁 平面与透视
独脚 照壁
三叠水 照壁
8
“四合五天井”是白族合院民居中另一
种典型合院类型。其建筑模式与三坊一照 壁不同点在于去掉了正房面对的照壁而代 之以三间下房的一坊,同时在下房两侧又 增加了两个漏角小天井,在一座四合院的 平面内安置了五个天井。即由四“坊”之 房舍构成四方围合的空间布局,除在平面 中心设一个大庭院外,其四角又设置了四 个小院,故名为“四合五天井”。四坊房 屋多为三间二层(厢房、下房也有一层的), 这种四合院的空间具有封闭向心的倾向, 其庭院是一个“气口”,具有采光、通风、 交通、聚会、绿化与组织、统领整座四合 院空间因素的作用。其院门一般设于东北 角,常常采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 在此厢房山墙上开设二门通抵宽阔的厢廊, 供人由二门进入中央的大天井,缺少北方 四合院那种曲致的行进路线,所以空间序 列不如汉族四合院那样幽深。大天井前也 不设垂花门,而其天井多至五个,非常精 彩地体现了白族民居的空间通透性。在造 型上,不如汉族四合院那般封闭,这既符 合白族民居地处西南温湿之域,需要散热、 祛湿的生理功能要求,又在审美心理上显 得不如汉族那般内向、含蓄。

【VIP专享】云南民居 建筑分析共25页文档

【VIP专享】云南民居 建筑分析共25页文档
【VIP专享】云南民居 建筑分析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浮Leabharlann 烟。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云南民居建筑—“一颗印”的材料与环境探究

云南民居建筑—“一颗印”的材料与环境探究

云南民居建筑—“一颗印”的材料与环境探究摘要:在云南,民居建筑类型众多,其中的“一颗印”民居,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有着良好适应性的体现,也是当地居民的文化体现,都通过“一颗印”民居得到充分的表达,是民居建筑中的宝贵财富。

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云南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一颗印”民居越来越少见,希望在未来可以加以保护。

关键词:一颗印;云南传统民居;建筑构造与材料一、云南“一颗印”民居的室内结构“一颗印”民居的室内结构上,由四种房屋的类型所构成,分别是正房、厢房、耳房和倒座,以及院落中的天井,其中2间是厢房,二至四间耳房。

不难看出,“一颗印”民居的室内结构上展现出了中国经典的的四合院形式,四合院中央是主要的功能片区,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正房,在正房迎面是“倒座”,侧面地两间屋子是厢房,在厢房中间的交界处,分布着耳房。

通常情况下,院落布局为四方的形状,这种房屋的构造,也能充分体现出这家人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

二、“一颗印”民居模式和周边的联系刘致平,他是中国乡土建筑中的研究者,也是很早之前便对云南“一颗印”民居就进行探求的人。

在刘致平研究者的后面,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关注到了传统民居—“一颗印”,他是云南传统民居中的代表,深入当地很多的建筑形式当中,人与自然协调相处,所以诞生了这种建筑的形式。

在中国传统的民居当中,每一个地方当地居民设计的居住房屋,无处不体现了居民模式和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相互适应的形态。

并且一代一代相互传承,形成了一整套不同地区,产生不同民居形式的特点,无一不体现了与环境对融合。

本章节就先从“一颗印”民居模式和周边的联系说起。

(一)“三间四耳”“一颗印”民居的首要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的居住的场所,所以无论是他的内部空间划分,还是建筑结构构成,都是以居住者的生活起居来建造的,“一颗印”民居的经典内部构成就是“三间四耳”,“三间四耳”这个词非常完美的描述了“一颗印”民居的建造主体。

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空间研究--以昆明乌龙浦村民居为例

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空间研究--以昆明乌龙浦村民居为例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82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空间研究——以昆明乌龙浦村民居为例毛海芳,王冬(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本文以昆明乌龙浦“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旨在研究云南地区典型民居建筑形式背后的建造逻辑与人文背景。

通过剖析乌龙浦“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建筑内部空间,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及地域文化精神,总结传统建筑形式的衍生机制。

将传统建筑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建筑,给迷失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以新的启示。

关键词:民居建筑;云南民居;一颗印;形态空间[中图分类号] TU241[文献标识码] AStudy on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of “Yi Keyin”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Yunnan—— A Case of Wulongpu Village in KunmingMao Haifang, Wang Do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Architectur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000, China)Abstract: T his paper takes “Yi Keyin” traditional dwelling house in Wulongpu Village, Kunming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logic and humanistic background behind the typ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 form in Yunnan. By analyzing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ulongpu’s “Yi Keyin” building, analyz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building, excavating the basic rules behind the architectural form, the internal order and the regional cultural spirit, the derivative mechanism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 is summarized.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pirit is integrated into the desig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creating a modern architecture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iving new inspiration to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at lost i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Yunnan folk house; Yi Keyin; form space中国传统民居暗藏的丰富的建造智慧是古人留给后人非常珍贵的财富,“向民居学习”——不断在先人的“经验”上挖掘并创新出新的可能性。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PT文档50页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PT文档50页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Nhomakorabea•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