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析——拙政园共33页PPT

中国古典园林析——拙政园共33页PPT
中国古典园林析——拙政园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拙政园留园》课件

《拙政园留园》课件

2
水、石、植物相互映衬
拙政园的设计融合了江南水乡和汉唐园林的特色,凸显石、水、植物三者之间的 关系。
3
环境、气氛统一设计
拙政园设计的重点是创造一种园林环境,包括声、色、味、触等气氛营造。
园林的建筑特色
无锡坊
无锡坊是拙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仿江 南设建的商业街,集文化、娱乐、饮食、购物 于一体。
园林历史与背景
明朝建造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时期,由著名 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苏震 西所建。
荣庆主持修建
清代荣庆园主持修建并重建拙政 园,其概念设计和园林布局得到 升华和丰富。
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拙政园被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园林的设计与布局
1
三分天下设计法
拙政园根据“三分天下”的设计法来布局。天、地、人三者的平衡是拙政园的核心 理念。
3
古建艺术的杰出代表
作为中国的古建艺术的杰出代表,拙政园对于后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拙政园留园的世界遗产地位
登上“世界遗产”榜单
在2000年世界遗产大会上,拙政 园随着其他苏州园林一同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拙政园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成为一项被全世界公认的宝 贵遗产和文化精华。
园林设施与修缮
1
白虎池
白虎池是拙政园中的重要景点之一,池水绵延且风光大美,经年不衰。
2
园林修缮与补充
1996年开始实施的大规模修复,拯救了这座园林的生命,也是当前专业知识和工艺的又一次 突破。
3
立言斋
立言斋是拙政园中独具一格的文化场所,由苏州园林博物馆管理,内设有丰富多彩的图书、 文物和展览。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简析ppt课件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简析ppt课件
3
史沿革
明正德四年(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 《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 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 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 《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 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 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 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 的天然野趣。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 时,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自适行合添盖加相标当题多建筑
中部与东部用一条复廊隔开, 透过每一个窗户看去有“移步换 景”的效果。
中区水面积平面图
见山楼景区

一池三山景区


区 平 面 图
小飞虹景区
远 区枇


堂 景
园 景

1/6/2020
13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 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 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 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 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 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 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 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 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 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 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 三字,是明代文征明 所写。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中的“香远益清”之意。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爽借清风 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 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 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 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 成趣。

拙政园ppt

拙政园ppt

总体布 局特点
雪香云蔚亭
主轴:远香堂
和雪香云蔚亭.
次轴:别有洞
天和梧竹幽居.
别有洞天
梧竹幽居
远香堂
1、主轴:
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构成拙政园中部园区的南北轴线。 两侧见山楼与绿漪亭相对,分别位于空间的东北、西北边角 处;小飞虹景区与枇杷园景区相对,同为复杂的院落分列于 中部园区东南、西南边角;荷风四面亭与北山亭相对,分别 位于湖心岛、别有洞天半亭与梧竹幽居位于中园的边缘,有 明确的对景关系。这三组对称关系使得远香堂两侧形成稳定 的三角形,加强空间感受的平衡感;倚玉轩与绣绮亭相对, 一个体量较大,一个位置较第五章拙政园的空间特征分析高, 构成远香堂景区的东西边界。
(1)枇杷园景区 位于中部园区东南角,以植物造景意境为主。主要由海棠春坞、听雨 轩围绕玲珑馆组成的品字形和嘉宝亭组成一个景区空间。 (2)远香堂景区 包括黄石假山、远香堂和倚玉亭,空间边界由山石和游廊围合。景区 东、南两面围合,西、北两面开敞。 (3)小飞虹景区 空间边界由香洲、倚玉轩和游廊组成,内有三重院落,一水相带,各 具特色。第一重香洲的水面半开半合,外与东西视觉轴线相接,内接小 飞虹水院为第二重水院;小飞虹水院,廊桥似隔非隔,视线通透;第三 重为小沧浪水院,封闭内向。三重水院加强了整个景区的空间深度。 (4)见山楼景区 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由游廊、郁闭的树林和临 水建筑组成边界;三条爬山廊竖向上错综变化。 (5)一池三山景区 景区主要以水体和三个岛屿组成,四面临水,空间通透,是中部园 区的中心地标景区。
4、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 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 植物题材,如桃花片、竹涧、瑶圃百本等。至今,拙政园 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 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 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倚 玉轩、玲珑馆的竹;待霜亭的桔;听雨轩的竹、荷、芭蕉; 玉兰堂的玉兰;雪香云蔚亭的梅;听松风处的松,以及海 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 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拙政园介绍ppt课件

拙政园介绍ppt课件

别有洞天平面图 别有洞天剖面图
别有洞天横剖面
玉兰堂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 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 玉兰堂曾 名“笔花堂”,与文徵明故居中的“笔花堂” 同名。 “梦笔生花”也是古时文人对创作 灵感的一种追寻。
香洲
为“舫”式结构,有两层
楼舱,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
与情操。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 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 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 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 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 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
海棠春坞平面图
连廊与墙 体形成小院, 延廊看过去直 到小院底部, 是空间产生一 种延伸感。
梧竹幽居
框景1
梧竹幽居亭四面均为 园洞门,透过门洞可以看 到拙政园中部园景,空间 层次极富变化。
框景2
框景3
在别有洞天远望梧竹幽居
对景3 东西次轴线
绿漪亭
绿漪亭平面图
绿漪亭又名“劝耕亭”,是 分割中部与东部的端头。亭子突 出水中,点染端头,静影沉璧, 颇费心机,是园中的死角起死回 生,情趣盎然。
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 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 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 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 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 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

拙政园苏杭园林调研分析PPT课件

拙政园苏杭园林调研分析PPT课件

04
苏杭园林比较分析
布局与结构比较
拙政园
杭州园林
采用自然式布局,山水相映,建筑错 落有致,空间层次丰富。园内以水景 为主导,湖面宽阔,岛屿和桥梁等元 素点缀其间。
布局较为自由,注重自然与建筑的和 谐统一。以山石、水池、植物等自然 元素为主导,建筑多采用白墙、灰瓦、 木构架等传统形式。
苏州园林
多采用庭院式布局,建筑与园林融为 一体,空间紧凑。以建筑为主导,通 过建筑的不同组合和空间变化,创造 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文化传承
在园林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和 历史元素,体现独特的地域特 色和时代印记。
空间布局
学习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手法, 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层次感, 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创新发展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 术和审美观念,创新发展现代园林
设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06
调研结论与展望
调研结论
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实地考 察和文献资料分析,我们发现拙政园在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建筑布局等方面均体现了“天 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03
拙政园实地调研分析
布局与结构分析
总结词
拙政园的布局与结构体现了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以水景为核心,建筑、山石、花木等元素围绕水景布置,形成 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景观。
详细描述
拙政园的布局以水景为主线,通过石桥、亭台、假山等元素将水景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区域,形成多个景点。园内 的建筑风格以江南传统建筑为主,采用白墙黛、瓦、木结构等材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园内的山石、花木等 元素也经过精心设计,与水景相互呼应,形成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景观。

拙政园分析完整版 ppt课件

拙政园分析完整版 ppt课件

空间序列
空间分隔
利用廊道作为辩解的处理 可以虚化边界,同时扩大空间 感。
利用廊道作为分隔空间的手段, 有人行走其中时能同时观赏两边的景 色,这时被分割的两个空间似乎交融 在一起。
空间序列
墙体前面的叠石和半亭弱化 了边界,同时在墙体上采用漏景 手法,墙外景色融入其中,式庭 院显得典雅大方,景色宜人。
花木为胜
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 (“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
花木为胜
倚玉轩、玲珑馆的竹 “倚楹碧玉万竿长” “月光穿竹翠玲珑”
花木为胜
待霜亭的桔 (洞庭须待满林霜” )
花木为胜
听雨轩的竹、荷、芭蕉(“ 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 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
花木为胜
玉兰堂的玉兰 “此生当如玉兰洁”
空间布局
西花园
住宅区
东花园 中花园
兰雪堂: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
雕拙政园全景图,北向饰翠竹图。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园东部 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 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 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 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 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 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待霜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 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西部主要 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 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 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西部另一 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与谁同坐”取自苏 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西部其它建 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拙政园ppt

拙政园ppt

2、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 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 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 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 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 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 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 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1)枇杷园景区 位于中部园区东南角,以植物造景意境为主。主要由海棠春坞、听雨 轩围绕玲珑馆组成的品字形和嘉宝亭组成一个景区空间。 (2)远香堂景区 包括黄石假山、远香堂和倚玉亭,空间边界由山石和游廊围合。景区 东、南两面围合,西、北两面开敞。 (3)小飞虹景区 空间边界由香洲、倚玉轩和游廊组成,内有三重院落,一水相带,各 具特色。第一重香洲的水面半开半合,外与东西视觉轴线相接,内接小 飞虹水院为第二重水院;小飞虹水院,廊桥似隔非隔,视线通透;第三 重为小沧浪水院,封闭内向。三重水院加强了整个景区的空间深度。 (4)见山楼景区 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由游廊、郁闭的树林和临 水建筑组成边界;三条爬山廊竖向上错综变化。 (5)一池三山景区 景区主要以水体和三个岛屿组成,四面临水,空间通透,是中部园 区的中心地标景区。
该图用分层的方 式显示了拙政园空 间结构的形成过程。 通过山水体系的布 局基本形成了园林 的整体性空间结构; 建筑位置的经营进 一步划定和完善了 空间的细部结构; 园林植物依附于山 水和建筑的布局之 上,使山水和建筑 庭院空间中增添了 许多变化的因素。
远香堂为拙政园中部主景区的主体建筑,周围环 境开阔。从形制上看为一座明代结构的单檐歇山的四 面厅,庭柱为“抹角梁”,并巧妙地分设在四周廊下, 因而室内没有一根阻挡视线的柱子,毎面装置玻璃长 窗,坐在厅内可环顾四面景色。

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ppt课件ppt

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ppt课件ppt

现代园林建筑的融合
现代化改造
拙政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改建和扩建,逐渐形成了 现在的规模。
现代园林建筑的特点
现代园林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空间 开放性和艺术性。
融合的挑战
现代化改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传统园林建筑和现代园林建筑的 融合,以及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荷花、菊花、梅花等。
植被丰富
03
园内植被丰富多样,布置有各种不同的植物群落,如竹林、松
柏林、杜鹃花丛等,形成了优美的园林景观。
04
拙政园的文化内涵
诗词题名文化
诗词题名文化
拙政园的景观命名大多源自古代诗词,如“荷风四面亭”、“留听阁”、“远香堂”等, 既赋予了园林深厚的人文内涵,又让游客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魅力。
建筑与山水的融合
园内的建筑与山水相互融合,形成“山水有情” 的氛围。
景观走廊
园内布置有多条景观走廊,将各个景点有机地联 系在一起,使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游览全园。
园林植物
古树名木
01
园内保存着许多古树名木,如明代古松、清代古槐等,增加了
园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花卉植物
02
园内花卉植物繁多,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的花卉盛开,如牡丹、
各异的奇石,有些甚至有着历史典故。这些石头的巧妙布局和形态各
异,为园林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景致。
02
寓意深刻
在拙政园中,石景并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一种寓意深刻的文化符号
。如“石舫”、“石塔”等石景,寓意着长寿、吉祥和安宁,给游客
带来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03
文化内涵
石景艺术在拙政园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

苏州拙政园课件PPT

苏州拙政园课件PPT
园内石桥、石舫等建筑小品别具一格,既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也丰富了游人 的观赏体验。
03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
拙政园的山水布局
01
02
03
山水布局
拙政园的山水布局巧妙, 运用假山、水池、溪流等 元素,创造出自然、和谐 的景观。
空间层次
通过山石、树木、建筑等 元素的组合,形成多层次 、多角度的景观空间,给 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
拙政园的地理环境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布,园内布局以水景为主。
拙政园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 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拙政园的文化意义
拙政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宝库,展现了明清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美学思想,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游览时间安排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路线,一般来说,游览整个园区需要大约2-3小时。在游览过程中, 游客可以根据指示牌和导游图了解各个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
拙政园的旅游活动
园林讲座
拙政园定期举办园林讲座,邀请 专家学者为游客讲解园林的历史 、文化和艺术价值,帮助游客更
深入地了解园林的文化内涵。
苏州拙政园课件
目录
• 拙政园简介 • 拙政园的建筑特色 •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 • 拙政园的旅游体验 • 拙政园的未来发展
01
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的历史背景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 初年,已有约500年 的历史。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 园之一,也是江南古 典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在历史上曾多 次易主,历经多次修 缮和改建。
盆景展示
在东线游览路线中,游客可以看 到许多精美的盆景,这些盆景都 是园主精心挑选和培育的,展现

拙政园赏析ppt课件

拙政园赏析ppt课件
从平面图上看,拙政园 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 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 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 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 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 间进入腰门。 5
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 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 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 展开的。往东可看到假山之上的绣绮亭, 透过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形 成对景。往北是广阔的湖水。与北山上 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对景,又能隐约见到 北山上的另外一亭待霜亭的一角,一藏 一露。
手欲

扬 先分别植桂和 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 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 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 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 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 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 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 主体建筑——远香堂。
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 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 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 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 感。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 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 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手 法对

与谁同坐轩
7
宜雨亭
手 法借

在拙政园的借景中,远借北寺塔最为著名。站在园中, 见有塔影,以为塔在园中,想去一攀。谁知此塔在几里 之外,大感意外,这就是拙政园的精妙,在此处不建遮 挡视线的建筑,而是留空,如此一来,远处的塔景就 “引”了进来,为己所用。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 远景。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拙政园中 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 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 影响园的规模。

借动 清观 风流 明水 借静 月观

中 国 古 典 拙园 政林 园 赏 薛罗 析 鹏雨
程晨
1
目 录
平面布局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简析 ppt课件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简析  ppt课件

沿革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自四川壁山迁苏州,借 奉直会馆为校舍,又以原归田园居废址为教职员工宿舍,并购得原归田 园居以外一处菜地(今拙政园东部天泉亭一带),改为操场。 1948年 (民国三十七年),社会教自育行学添院加以标校题舍不足,向张氏后人租借补园。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中共解放军克苏州。社教学院迁无锡。原 校舍即拙政园改为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张氏后人向新朝献补园。
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自李行鸿添章加、标张题之万,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 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 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 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1945 年(民国二十八年),日伪政p府pt课垮件台。补园仍归张氏,奉直会馆仍归5 奉 直同乡会。
ppt课件
3
史沿革
明正德四年(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 《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 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 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 《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 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 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 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 的天然野趣。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 时,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自适行合添盖加相标当题多建筑 拙政园 ,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 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自个行景添点加,标并题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 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 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 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 者分析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拙政园全面介绍 ppt课件

拙政园全面介绍 ppt课件
2021/2/5
1
简介 园林三区 造园艺术
2021/2/5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之一。松风水
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有风拂过,
松枝摇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是别有风味的一
处景观。
16
西 区 概 况
2021/2/5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现有布局形成于 张履谦接手时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 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 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 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 修精致奢丽。
24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
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
“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
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
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1/2/5
4
简 介
2021/2/5
5
• 典雅、淡秀的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街 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这是一座 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具有浓 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 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 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山水明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PPT课件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PPT课件
———— 格非《沧浪记屑 》
苏州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 美誉。苏州园林源远流长,全盛时200 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 好的尚存数十处,代表了中国江南私 家园林风格。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 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 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 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 十余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环 秀山庄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入口与厅堂轴线障景,下洞上台,6条通道,日涉成趣
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 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
宅园——世外桃源“隐”
理水
水面以聚为主,追求小中间大,追求 小中见大的效果,景点沿水系周围布 置,还将游人的主要视线引向园中心, 进而达到隐藏园边界、扩大空间感的 效果。
孙筱祥教授将其划分 为三个意境:生境— —画境——意境(民 族特色)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
拙政园为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之一,1961年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位于苏州城东北角,始建于明德 四年(1509年),至今有500年历史。
全园随着历史变迁几度分合,现状分为住宅区、东园、中园和西园 四个部分。东园为明崇祯四年所建“归园田居”,面积10余亩。中 园为拙政园的主体与精华,面积18.5亩。西园原为清末张氏补园, 面积12.5亩。

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ppt

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ppt
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
2021/2/8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 诗画的情趣 • 意境的涵蕴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 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2021/2/8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 ,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 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 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 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 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 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 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 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 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 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 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 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 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
2021/2/8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 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 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 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 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 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 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 的消极面。
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由于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 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 然,在古代先民眼中,建筑也 如同其他日用品一般,需要不 断更新,进行新陈代谢,要与 自然保持和谐。
2021/2/8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历史
•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 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街178号。
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
2021/2/8
•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气候、文化、取材 等的地方性
差异,逐渐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 格,其中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造背景:拙政园修建于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归隐后买地修建。园林分为东园、中院 、西园,曾邀请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参与设计蓝图,前后修建16年。
文化背景:拙政园是我国 “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 院颁布的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拙政园曾为许 多在历史舞台上叱 咤风云的人物提供 了活动场所。其中 有:钱牧斋和柳如 是,明末御史、刑 部侍郎王心一,太 平天国忠王李秀成, 江苏巡抚李鸿章和 张之洞等
第二类是计划总不同的植物丛植,与山石配合,以白色景墙为底,就像在宣 纸上绘画一般,有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之感。
分析有感: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皇家园林来说较小,但在园林建 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多数古典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 、观景、引景、对景等诸多作用。
总结:
拙政园创造性的富于人们归属感。在园中,不仅有山水等物质因素,也 有统一全园主题或情趣的精神因素 , 不仅是视觉,园林中还唤醒了人 的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对时间的感知,从而打破了人与环境的隔离 与对视,反而建立了人与环境的联系和融合。
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古代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优秀典范,其空间布局不仅 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内涵,还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无限的 思维遐想,有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充分理解和解析其空间特征为现代园 林的设计、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THANKS!
拙政园里的远香堂南部黄山是湖石与黄石混搭,不过值得称赞的是洞内用湖 石衬里,这样就可以避免混杂。
每个区域有不同的铺装形式,巧妙的运用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拼 出各样图纹
拙政园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曲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 三分之一。
以水见长,突出主题。水是拙政园的灵魂和纽带,是拙政园的主体和主题。 故拙政园中一切造园景物都以与池水相调和、相映衬为原则。
二、空间序列关系

(一)、滞留空间与流动空间 (二) 、空间组织关系 (三)、空间组合形式 (四)、空间各要素限定
静态空间一般为亭台楼阁,比较封闭,功能明确, 空间表现清晰明确,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
动态一般为走廊等。
空间具有开敞性和视觉的导 向性
界面组织有连续性和节奏性
空间构成富有变化性和多样 性
化整为零,分散用水。用化整为零的 方法把水面分割成相互连通的 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 去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 穷尽的幻觉。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都以自然式为主,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同一种类植物的群植,如沧浪亭山边的箬竹满坡,苍翠欲滴。 留园西部的漫山枫林,入秋时有万山红遍的奇景。怡园中锄月轩前的 牡丹,可赏“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色彩纷呈。
空间的围合与通透 围合与通透是互相穿 插和贯通的。
园林中有大量的闭合 空间和长廊,为了防 止人们视觉审美疲劳, 在设计手法上,利用 镂空造型表现借景等 艺术形式,让整个空 间动静结合,富有生 气。
三、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的处 理手法
苏州盛产石料,苏州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 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 气势,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埠。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拙政园
姓名:陶梦凡 指导老师:彭颖 班级:14景观设计
区位分析:中国.江苏.苏州
拙政园印象
目录:
一、背景
二、空间序列关系
三 、 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的处理手 法
一、背景
(一)、建造背景 (二)、文化背景
王献臣
明代正德四年(1509), 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 王献臣建造此园,取晋代 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 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 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 拙政园"。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 半伸向水面,灵空架 于水波上,伫立水边、 秀美倩巧。
空间各要素的综合限定 园林内大多数景观以综合限定为主。例:见山楼
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 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 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空间组织关系 拙政园内各个空间之间属于并列关系,有大的划分:东园、中园、西园; 有小的划分:兰雪堂、涵青亭、天泉亭、芙蓉榭、玉兰堂、见山楼、小 飞虹、远香堂的等。
空间组合形式:拙政园内空间组合多为组团式,各个空间之间有联系也பைடு நூலகம்区 分
空间垂直要素限定 由墙、柱、屏风、栏杆等围合形成空间。例: 宜两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