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的围合与通透 围合与通透是互相穿 插和贯通的。
园林中有大量的闭合 空间和长廊,为了防 止人们视觉审美疲劳, 在设计手法上,利用 镂空造型表现借景等 艺术形式,让整个空 间动静结合,富有生 气。
三、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的处 理手法
苏州盛产石料,苏州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 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 气势,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埠。
二、空间序列关系
(
(一)、滞留空间与流动空间 (二) 、空间组织关系 (三)、空间组wk.baidu.com形式 (四)、空间各要素限定
静态空间一般为亭台楼阁,比较封闭,功能明确, 空间表现清晰明确,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
动态一般为走廊等。
空间具有开敞性和视觉的导 向性
界面组织有连续性和节奏性
空间构成富有变化性和多样 性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拙政园
姓名:陶梦凡 指导老师:彭颖 班级:14景观设计
区位分析:中国.江苏.苏州
拙政园印象
目录:
一、背景
二、空间序列关系
三 、 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的处理手 法
一、背景
(一)、建造背景 (二)、文化背景
王献臣
明代正德四年(1509), 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 王献臣建造此园,取晋代 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 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 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 拙政园"。
空间组织关系 拙政园内各个空间之间属于并列关系,有大的划分:东园、中园、西园; 有小的划分:兰雪堂、涵青亭、天泉亭、芙蓉榭、玉兰堂、见山楼、小 飞虹、远香堂的等。
空间组合形式:拙政园内空间组合多为组团式,各个空间之间有联系也有区 分
空间垂直要素限定 由墙、柱、屏风、栏杆等围合形成空间。例: 宜两亭
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古代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优秀典范,其空间布局不仅 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内涵,还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无限的 思维遐想,有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充分理解和解析其空间特征为现代园 林的设计、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THANKS!
拙政园里的远香堂南部黄山是湖石与黄石混搭,不过值得称赞的是洞内用湖 石衬里,这样就可以避免混杂。
每个区域有不同的铺装形式,巧妙的运用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拼 出各样图纹
拙政园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曲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 三分之一。
以水见长,突出主题。水是拙政园的灵魂和纽带,是拙政园的主体和主题。 故拙政园中一切造园景物都以与池水相调和、相映衬为原则。
化整为零,分散用水。用化整为零的 方法把水面分割成相互连通的 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 去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 穷尽的幻觉。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都以自然式为主,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同一种类植物的群植,如沧浪亭山边的箬竹满坡,苍翠欲滴。 留园西部的漫山枫林,入秋时有万山红遍的奇景。怡园中锄月轩前的 牡丹,可赏“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色彩纷呈。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 半伸向水面,灵空架 于水波上,伫立水边、 秀美倩巧。
空间各要素的综合限定 园林内大多数景观以综合限定为主。例:见山楼
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 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 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第二类是计划总不同的植物丛植,与山石配合,以白色景墙为底,就像在宣 纸上绘画一般,有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之感。
分析有感: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皇家园林来说较小,但在园林建 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多数古典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 、观景、引景、对景等诸多作用。
总结:
拙政园创造性的富于人们归属感。在园中,不仅有山水等物质因素,也 有统一全园主题或情趣的精神因素 , 不仅是视觉,园林中还唤醒了人 的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对时间的感知,从而打破了人与环境的隔离 与对视,反而建立了人与环境的联系和融合。
建造背景:拙政园修建于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归隐后买地修建。园林分为东园、中院 、西园,曾邀请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参与设计蓝图,前后修建16年。
文化背景:拙政园是我国 “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 院颁布的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拙政园曾为许 多在历史舞台上叱 咤风云的人物提供 了活动场所。其中 有:钱牧斋和柳如 是,明末御史、刑 部侍郎王心一,太 平天国忠王李秀成, 江苏巡抚李鸿章和 张之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