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知识教程教案

合集下载

中药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中药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中药学基础二、课程目标1. 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掌握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3. 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组方。

4.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对象中医专业学生四、教学时间4课时五、教学内容1. 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3. 中药组方原则及临床应用。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药基本概念与分类1. 导入:介绍中药的起源、发展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2. 讲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按药性、归经、功效等)。

3. 讨论:分组讨论常见中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中药在治疗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1. 讲解: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2.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配伍药物,尝试组方。

3. 讨论:分析不同药物在组方中的协同作用。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讲解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中药组方原则及临床应用1. 讲解: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2.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组方,并分析其合理性。

3. 讨论:分析不同组方在临床治疗中的优缺点。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讲解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中药文化与传承1. 讲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传承与发展。

2. 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及事迹。

3. 讨论: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4. 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强调中药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及实践操作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组方、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中药学》2. 多媒体课件:中药基本概念、分类、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等。

中草药基础认识教案设计

中草药基础认识教案设计

中草药基础认识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中草药基础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草药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常见中草药的名称、性味归经等基本信息;3. 能够初步理解中草药的功效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中草药的概念、特点和常见药材信息;2. 难点,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中草药的概念和特点。

中草药是指从植物体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药材,是我国传统的药物资源之一。

中草药具有天然、温和、综合等特点,对人体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 常见中草药的名称、性味归经。

常见中草药包括人参、黄芪、当归、川芎、桂枝等,每种药材都有其特定的名称、性味、归经等基本信息。

例如,人参的性味为甘温,归经为归脾、肺经;黄芪的性味为甘微苦,归经为归脾、肺经等。

3. 中草药的功效和应用。

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如益气补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

不同的药材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药效,被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调理人体健康。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中草药的概念、特点和常见药材信息,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中草药的功效和应用;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地采集、鉴别中草药,加深对中草药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中草药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中草药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2. 讲解中草药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草药的基本概念;3. 分组讨论常见中草药的名称、性味归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中草药的基本信息;4.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疾病为例,讲解中草药的功效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实际应用;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地采集、鉴别中草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中草药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中草药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对常见中草药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中草药功效和应用的理解情况;2. 学生的实践操作,包括学生在实地采集、鉴别中草药的能力,以及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是否得到提高。

教案模板范文中药

教案模板范文中药

课程名称:中药学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特点。

- 熟悉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 了解中药的采集、加工、炮制及贮藏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常见中药,并能正确使用。

- 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能够运用中药知识进行简单的配方设计。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药学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认识到中药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一、中药的基本概念- 中药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中药的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二、中药的性能特点-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用法用量三、常见中药介绍- 根据功效分类介绍常见中药,如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 - 详细介绍几种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四、中药的采集、加工、炮制及贮藏- 采集季节与方法- 加工与炮制技术- 贮藏条件与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药了解多少?-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中药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讲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特点。

- 结合图片和实例,介绍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 讲解中药的采集、加工、炮制及贮藏方法。

三、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学生进行中药配方设计,分享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 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图片展示- 实物药材展示- 学生互动讨论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至少5种常见中药的详细用法及功效。

2. 设计一个中药配方,并说明其适用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药知识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中药知识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 掌握常见中药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 熟悉中药的采集、炮制和储存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中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药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常见中药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 中药的采集、炮制和储存方法。

2. 教学难点:- 中药药理作用的机制。

-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中药标本、相关视频资料等。

- 教学活动设计、课堂评价表等。

2. 学生准备:- 预习中药相关知识,了解常见中药的基本特征。

- 准备相关学习资料,如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中药的兴趣。

2. 课堂讲授- 讲解中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 介绍常见中药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 分析中药的采集、炮制和储存方法。

3.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观察中药标本,了解中药的外形特征。

- 进行中药炮制实践,让学生体验中药制作过程。

- 举办中药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中药知识,关注健康。

5.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复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中药,了解其功效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价:- 评估学生在中药炮制实践中的操作技巧和态度。

3. 课后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了解他们对中药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医药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

中医药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
学的信念和责任感。
对未来中医药学发展的展望
01
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医药 学宝库,推动中医药学 的创新和发展。
02
加强中医药学与现代医 学的交流与融合,促进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
03
推动中医药学的国际化 进程,让更多的人了解 和认可中医药学。
04
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 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 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中药配伍
在理论指导下,让学生亲手进行中药的配伍实践,如根据病情和药方要求,将 不同中药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搭配,培养学生的药物配伍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
针灸推拿技能操作演示
针灸技能操作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针 灸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进针、行针、留针等,同时培养学生 对穴位的准确认知和操作能力。

切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象、按压腹 部等手法,了解病情。
辨证论治思想
辨证
根据四诊所得信息,分析病因、 病位、病性、病势,确定证型。
论治
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 原则和方法,包括选方用药、针 灸、推拿等。
常见病症治疗方法
感冒
分为风寒、风热等类型,治疗方法包 括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等。
02
咳嗽
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治疗方法 包括宣肺止咳、滋阴润肺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推拿流派及特色
介绍不同流派的推拿手法 及其特点。
针灸推拿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 进行辨证分析,制定相 应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案

因人制宜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 体质等个体差异,调整 针灸推拿治疗方法及强
度。
治病求本原则
针对疾病根本原因进行 治疗,同时关注患者整 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教案教学设计

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教案教学设计
常见疾病的拔罐刮痧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介绍拔罐刮痧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效果,如感冒、咳嗽、哮喘等。通过实例 分析,增强学生对拔罐刮痧治疗方法的感性认识。
06
中医养生与保健
饮食养生与保健
食物性味与归经
了解食物的四性五味及归经,根据体质选择 适宜食物。
季节饮食调养
饮食搭配与禁忌
掌握食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避免不当搭配 影响健康。
针对感冒、咳嗽、胃痛等常见病症, 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养生与保健
介绍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如饮食调 养、情志调摄、运动保健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程学习,我对中医中药基 础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常见病症的中
医辨证与治疗。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我提高 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B
C
气血津液失常与脏腑功能失调
阐述气血津液失常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疾病 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正气与邪气的关系
探讨正气与邪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 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D
03
中药基础理论
中药的性能与分类
中药的性能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方面,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 特征的高度概括。
顺应四季变化,调整饮食结构,以养生保健 。
02
01
特殊人群饮食
针对孕妇、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个 性化饮食建议。
04
03
运动养生与保健
运动养生的原则
阐述动静结合、形神共 养等运动养生原则。
传统运动养生方法
介绍太极拳、八段锦、 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方式 。
现代运动养生方式

中药科普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中药科普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中药科普课堂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定义、分类、来源等。

2. 培养学生对中药的兴趣,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简单的中药识别和泡制。

教学重点:1. 中药的基本知识2. 中药的识别和泡制教学难点:1. 中药功效和药性的理解2. 中药的应用和配伍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药标本、中药图谱、教学课件、泡制工具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中药?中药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中药的定义、分类、来源等基本知识。

2. 学生通过观察中药标本,了解中药的外形和颜色。

3. 教师展示中药图谱,讲解中药的功效和药性。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中药泡制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2. 学生尝试泡制一杯中药茶,观察中药的颜色、味道和泡制过程。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中药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中药的功效和药性,重点介绍常见中药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药功效和药性的理解。

三、实践操作1. 教师讲解中药配伍的原则,学生尝试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中药配伍。

2. 学生分组进行中药配伍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的功效、药性和配伍原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实践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对课程的满意度、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科普课堂教案设计模板

中药科普课堂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中药知识普及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认识几种常见的中药材及其功效。

3.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4. 提高学生运用中药知识进行日常保健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 40分钟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中药材的图片、功效介绍等。

2. 中药材实物或模型:如人参、枸杞、菊花等。

3. 小组活动材料:如标签纸、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中药吗?中药有哪些种类?第二部分: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1. 中药的定义:介绍中药的概念,强调其来源于天然草药。

2. 中药的分类:讲解中药的四大分类(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温里药)。

3. 中药的性味归经:解释中药的性、味、归经等基本概念。

4. 展示中药材图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中药材。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1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中药材。

2. 任务:每个小组用标签纸贴上所选中药材的名称、功效、性味归经等信息。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四部分:互动交流(10分钟)1.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介绍所选中药材。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介绍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补充遗漏信息。

3.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加深对中药知识的理解。

第五部分: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了解身边的中药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中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检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操作技能。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教案模板范文中药

教案模板范文中药

课程名称:中药学授课对象:高级护理专业学生课时安排: 4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采集、炮制等基础知识。

- 熟悉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 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禁忌及用药安全。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中药学知识进行常见疾病的辨证施治。

- 能够识别常见中药及其药材。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一、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中药的定义和特点2. 中药的分类:按药性分类、按来源分类、按部位分类二、中药的采集与炮制1. 中药的采集时间与方法2. 中药的炮制目的和方法3. 常见中药炮制实例三、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1. 性味归经的基本概念2. 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3. 常见中药的功效主治四、中药的配伍原则与禁忌1. 中药配伍的原则2. 常见中药的配伍禁忌3. 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介绍中药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内容- 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PPT展示中药的分类方法,并结合实例讲解。

3.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不同分类的中药实例。

4. 总结与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1. 讲授内容- 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药的采集和炮制过程。

2. 课堂讨论- 学生讨论中药炮制的重要性,分享常见中药炮制实例。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中药炮制实践,如切片、炒制等。

4. 总结与反馈- 教师点评学生实践操作,总结炮制要点。

第三课时1. 讲授内容- 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通过PPT展示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主治。

2. 课堂案例分析- 教师给出病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辨证施治。

3.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药配伍原则在实际病例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中药学基础知识与应用教学设计

中药学基础知识与应用教学设计

方剂组成原理及变化规律
组成原理
方剂由君、臣、佐、使四部分组成,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臣 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佐药协助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使药引导诸 药直达病所或调和药性。
变化规律
随着病情的变化和药物性能的不同,方剂组成可相应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的 治疗需求。
经典方剂介绍与解读
解表药类中草药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 水消肿,适用于风寒感冒 、咳嗽气喘等症。
桂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 阳化气,适用于风寒感冒 、寒凝血滞诸痛症等。
柴胡
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 阳举陷,退热截疟,适用 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胸胁胀痛等症。
清热药类中草药
石膏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适用于
03
中药分类
中药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药 、动物药、矿物药等;按 功效可分为解表药、清热 药、祛湿药、补益药等。
命名原则
中药的命名多根据其形态 、气味、功效等特点进行 ,如人参、黄芪等,具有 形象、生动的特点。
药材辨识
了解中药的分类和命名原 则,有助于更好地辨识和 记忆各种中药材。
中药性能特点及配伍禁忌
中药学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 慢性病、康复和保健领域。
随着全球对传统医学的关注和 认可,中药学在国际上的地位 也在逐渐提升。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 和知识,包括中药的分 类、性能、功效及用法 等。
02
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 不良反应及质量控制等 方面的知识。
中药学基础知识与应用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2-06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中药学基础知识概述 • 常用中草药介绍与功效分析 • 中药制剂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 • 中药配伍应用及方剂组成原理 •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中药应用前景展望

中药学优秀教案

中药学优秀教案

中药学优秀教案教案名称:中药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中医药知识普及教材》第四章“常见中药简介”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金银花、菊花、连翘、薄荷、甘草、黄芪、当归、川芎、丹参、田七等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基本知识,包括名称、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2.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中医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基本知识。

难点: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中药材标本、中药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中医药实例,如板蓝根预防感冒,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中药材:展示中药材标本和图片,讲解金银花、菊花、连翘等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中药材进行调查,了解其生长环境、采集加工方法等,并制作PPT进行汇报。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中药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健茶、食疗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套中药保健方案,包括药材选择、用法用量等。

2. 答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符合个人或家人体质的中药保健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药,探索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中医药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加工厂等,增强他们对中医药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中医药知识普及教材》第四章“常见中药简介”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金银花、菊花、连翘、薄荷、甘草、黄芪、当归、川芎、丹参、田七等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中药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中药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特点以及常用中药的功效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中药资料、分析中药功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中药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药文化的兴趣,树立热爱中医药事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常用中药的性能特点3. 常用中药的功效和作用4. 中药的使用原则及禁忌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

2. 讲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讲解中药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介绍中药的分类方法,如按药性、归经、功效等进行分类。

3. 讲解常用中药的性能特点(1)讲解中药的性能特点,如寒、热、温、凉、平、甘、辛、酸、苦、咸等。

(2)举例说明不同性能特点的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4. 讲解常用中药的功效和作用(1)讲解常用中药的功效,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湿利尿等。

(2)举例说明不同功效的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5. 讲解中药的使用原则及禁忌(1)讲解中药的使用原则,如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合理配伍等。

(2)介绍中药的禁忌,如孕妇禁用、过敏体质禁用等。

6.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查阅中药资料,了解一种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和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药的使用原则和禁忌。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8.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至少10种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和作用。

(2)要求学生课后思考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中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中药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中药实践操作,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科普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中药科普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中药科普课程目标:1. 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掌握常见中药的名称、性味、功效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提高健康意识。

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中药标本3. 中药图谱4. 小组活动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医药文化宣传片,激发学生对中药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中药吗?中药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解1. 讲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 中药的定义:中药是采用天然草药及其加工品为原料,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类药物。

- 中药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中药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 中药的作用:中药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治疗疾病等多种作用。

2. 讲解常见中药的名称、性味、功效和应用。

- 以常见中药为例,如黄芪、当归、甘草等,讲解其性味、功效和应用。

- 通过图片展示中药的实物,让学生直观了解中药的外观特征。

三、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中药进行研究和讨论。

2. 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该中药的来源、功效、应用等。

3.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所研究的中药。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健康,合理使用中药。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中药知识,提问学生关于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针对上节课的小组活动,提问学生所研究的中药的相关信息。

二、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中药泡茶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中药茶。

2. 教师讲解泡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中药茶的使用方法。

3. 学生分组制作中药茶,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药茶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制作和饮用中药茶,提高健康意识。

中药基础理论教案教学设计

中药基础理论教案教学设计
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相互配合使用的药物,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药 物配伍禁忌。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用量、用法、使用时间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出 现不良反应或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合 理选择和使用中药。
04
中药功效与临床应用
解表药功效及临床应用
发散风寒药
04
水试法
将药材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膨胀 、溶解等现象。
真伪辨别实例分析
01
人参与西洋参
人参表面黄白色,芦头短,断面有菊花心;西洋参表面黄褐色,芦头长
,断面无菊花心。
02 03
川贝母与浙贝母
川贝母呈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 未抱部分呈新月形;浙贝母呈扁球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 抱合。
中药基本概念及分类
中药定义及特点
中药定义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 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 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特点
具有天然性、多成分性、多靶点 性、整体调节性等特点。
中药分类方法及体系
按药物性质分类
分为寒、热、温、凉四性,以及辛、甘、酸 、苦、咸五味。
按药物归经分类
根据药物对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进行分 类,如入心经、入肝经等。
鹿茸与马鹿茸
鹿茸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皮茸紧贴,锯口面黄白色,外围 无骨质;马鹿茸表面茸毛灰黑色或灰棕色,皮茸较松,锯口面外围有骨 质。
提高鉴定能力途径
加强理论学习
系统学习中药鉴定学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各种药材的性状特征和鉴别要点 。
多实践多总结
通过大量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归 纳各种药材的鉴定方法和技巧。

中药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中药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常用药材及其功效。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中药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药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用中药的名称、功效和适用范围。

三、教学难点1. 中药的功效与药性的关系。

2. 常用中药的辨别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中药材标本、中药书籍、中药模型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中药知识,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医药学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中药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解1. 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具有防治疾病、保健养生功能的药品。

2. 中药的分类:a. 按来源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b. 按药性分类:寒凉药、温热药、平性药。

3. 常用中药介绍:a. 植物药: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b. 动物药:如鹿茸、阿胶、龟板等。

c. 矿物药:如石膏、雄黄、磁石等。

4. 中药的功效与药性:a. 中药的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气养血等。

b. 中药的药性:寒、凉、温、热、平。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中药材的辨别方法,如外观、气味、味道等。

2. 学生分组进行中药材的辨别和鉴别,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常用药材及其功效。

2. 强调中药的辨别和使用方法,提醒学生在使用中药时要遵医嘱。

六、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中药材的来源、功效、药性等。

2. 收集身边的中药应用案例,分析中药在生活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生动形象,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中药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中药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中药学基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医药相关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及作用。

2. 掌握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用量等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对中药的兴趣,提高中药素养。

教学重点:1. 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及作用。

2. 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用量等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的关系。

2. 中药的用法用量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中药学基础》2. 教学视频:《中药基础知识》3. 中药样品:菊花、枸杞、胖大海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中药?中药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药物。

2. 中药的分类:根据药用部位,中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根据来源,中药可分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3. 中药的来源: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

4. 中药的作用: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治疗疾病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中药,并说明其功效。

2. 教师展示中药样品,请同学们辨认并说出其名称和功效。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及作用。

2. 鼓励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学习中药知识,提高中药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请同学们复述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及作用。

二、新课讲授1. 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等性质;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作用部位。

2. 中药的功效:中药具有解表、清热、解毒、补益、活血、祛湿、利水等功效。

3. 中药的用法用量: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合理使用中药。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问: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有何关系?2.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中药的用法用量。

小学中药知识科普教案模板

小学中药知识科普教案模板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认识几种常见的中药材及其功效。

3.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4.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简单的中药识别方法。

教学重点:1. 中药材的基本分类。

2. 常见中药材的名称、功效及识别方法。

教学难点:1. 中药材的识别和功效的理解。

2. 中医药文化背景知识的普及。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

2. 常见中药材样品。

3. 中药知识手册或科普书籍。

4. 互动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医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中药吗?中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中药的基本概念:- 介绍中药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 讲解中药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2. 中药材的分类:- 介绍中药材的基本分类方法,如按药用部位、功效等。

- 展示不同分类的药材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常见中药材的认识:- 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如人参、枸杞、当归等。

- 讲解每种药材的名称、功效、外观特征等。

4. 中药材的识别方法:- 教授学生简单的中药材识别方法,如观察外观、闻气味、品尝等。

- 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尝试识别中药材。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分发中药材样品,让学生进行观察、闻味、品尝等活动。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中药材,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药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中药材知识。

3.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学习中药知识有什么意义?五、课后作业1. 收集家中或周边的中药材,进行观察和记录。

2. 制作一份关于中药的小报,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操作、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药知识。

中药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中药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 一、课程名称中药学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和功效。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药的识别能力、配伍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 三、教学对象中医专业学生#### 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教学重点1. 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中药的功效和应用。

#### 六、教学难点1. 中药的功效与配伍。

2. 中药的应用实践。

####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中药实物或标本。

3. 实验室或教学场所。

####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药基本概念与分类1.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中药?中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讲解中药基本概念- 中药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 中药的分类:按来源分类、按作用分类等。

3. 实物展示- 展示常见中药实物或标本,如人参、黄芪、当归等。

- 学生观察并说出中药的名称、外形和基本功效。

4.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中药的分类依据,总结不同分类的特点。

第二课时:中药的功效与应用1. 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中药的功效- 中药的功效分类:解表、清热、解毒、活血等。

- 每种功效的典型中药及其应用。

3. 中药配伍原则- 介绍中药配伍的原则:君臣佐使等。

-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中药配伍的技巧。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药方,进行中药配伍实践。

第三课时:中药的识别与鉴别1. 导入新课- 提问:如何识别和鉴别中药?2. 讲解中药识别方法- 中药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

- 介绍常见中药的鉴别方法。

3. 实物鉴别- 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药材,进行中药鉴别。

4. 讨论交流- 分享鉴别经验,总结中药识别的技巧。

第四课时:中药应用实践1. 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中药的识别与鉴别。

2. 中药应用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课程教案

《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课程教案

《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课程教案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课程旨在介绍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以及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中医药理论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通过系统讲授中医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分类、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熟悉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4.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对中医药学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1 中医药学的定义和范围1.2 中医药学的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1.3 中医药学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2. 中医药学的基本分类和基本理论2.1 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基本分类2.2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2.3 中药学的基本理论:药性理论、药物归经学说等3. 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3.1 临床观察法和临床实验法3.2 实验室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4. 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4.1 中医诊断学: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2 中药学:中药的基本性质、品质要求和药物制剂4.3 方剂学:方剂的基本分类、处方规律和辨证施治原则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授课形式系统讲解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实例分析:结合典型病例和临床实践,分析并讨论中医药学的应用;3. 小组讨论:利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彼此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测验:通过闭卷考试方式,测试学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3.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4. 期末考试:结合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综合测试学生对中医药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药基础理论教案教学设计

中药基础理论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PPT与课件
教学PPT:制作 精美,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教学视频:生动 形象,讲解详细,
易于接受
课件:互动性 强,操作简便,
易于理解
教学软件:功能 强大,操作简便,
易于使用
实验器材与药材
实验器材:显微镜、烧杯、试管、 酒精灯等
药材的采集与保存:介绍药材的采 集方法、保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和难点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课相关的作业, 让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
巩固练习
复习中药的基础知识,如药性、药 效、配伍等
设计一些中药相关的案例分析题, 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巩固所学知 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完成中药方剂的配伍练习,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 中的经验和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 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中药基础理论教案 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方 法 05 教 学 步 骤 06 教 学 评 价 与 反 馈
1
添加章节标题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的基础 知识,如中药的 种类、性质、功 效等
理解中药的药理 作用,如中药的 药效、药性、药 味等
例分析等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药 基础理论的兴趣 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怀,认识 到中药是中华民 族的瑰宝
引导学生尊重自 然,关爱生命, 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精神,共同 探讨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用药禁忌】
1. 禁用:大多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及堕胎 作用较强的药物。
2. 慎用: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药物,以 及辛热滑利之品等。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腥腐 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食物。
2. 根据病情及用药特点,忌食与病情和病性 不相宜的食物。
用法
【汤剂煎煮方法】
相使二药配伍,其疗效增强,仅是较单味 应用时有所增强,不存在特殊的协同作用。
【相畏】【相杀】 相畏指二药合用,一药的毒害效应被另一药
减轻或消除的配伍关系。
相杀指二药合用,一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 的毒害效应的配伍关系。
“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相恶】
“相恶者,夺我之能也”
指两药合用后,一药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 降低(甚至丧失)的配伍关系。
红(西红花)
黄 绿 色 ( 荆 芥 穗 )
黄白色(川贝母)
➢在描述复合色的药材 时,应以后一种为主
红棕色(何首乌)
No Image毛茸(辛夷) No Image
环纹(防风)
钩刺(苍耳子) 光滑(相思子)
质地:指药材的质感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坚硬 坚硬结实,以手掰不能破碎。如川芎等。 (2)坚韧 不但坚实,而且手折或拉时有一定弹韧性, 如桑白皮等。 (3)柔软 手捏可变形,有软质舒适感,如熟地黄、桂 圆肉等。 (4)松泡 组织结构疏松,体质轻泡,如南沙参、大腹皮 等。 (5)粉性 富含淀粉,折断时常有粉尘飞扬,断面常显 白色粉粒,如粉防己、山药等。 (6)油润 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当归等。 (7)角质 内部结构紧密,并显示动物骨角样的光泽,如 郁金、天麻等。
配伍
【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 相杀、相恶、相反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
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 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 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 者;不尔,勿合用也。” ——《本经》
【单行】 “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 单味药治疗疾病。又称单方。
【相须】【相使】
相须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两味药合用,起协 同作用,常相互需求以增进疗效的配伍关系。
相使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治疗 目的一致的两味药合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 药为辅,可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关系。
相同点:都是指二药配伍后治疗效应增强。
不同点:相须二药之间存在特殊的协同增效关系, 彼此相需而不可离。
道地药材:即某一地区所产的某种药材,产量高、 质量好、疗效佳,素有盛名。
十大广药:广藿香、化橘红、阳春砂、巴戟天、 高良姜、金钱白花蛇、广地龙、佛手、沉香、 广陈皮。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 浙八味:白术、菊花、芍药、玄参、玄胡、浙贝、 温郁金、麦冬。
四川:黄连、川芎、川贝等。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等。 山东:阿胶、金银花 宁夏:枸杞 云南:三七
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 )
三、祛暑药: 藿香、广霍香
四、祛风湿药: 虎杖、秦艽、苍术、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
槲寄生、马钱子、天仙藤、木瓜、金钱白花蛇 五、祛寒药:
川乌、附子、姜、肉桂、吴茱 、丁香、小茴香
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 )
六、泻下药: 1. 攻下药: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 2. 峻下逐水药:巴豆 3. 润下药:蜂蜜
【影响因素】
2.质地 质地轻——升浮; 质地重——沉降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诸子皆降,蔓荆独升”
【影响因素】 3. 炮制 酒—升;盐—降;姜—散;醋—敛 4. 配伍
【影响因素】
1. 性味 2. 质地 3. 炮制 4. 配伍
自身因素 人为因素
“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李时珍
归经
【概念】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 用。
朱砂 :镇心安神 — 心经 杏仁 :肺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大肠经
毒性
【古代认识】 1.“毒”是指药物的偏性。 2.“毒药”即是药物的总称。
【现代认识】 “毒”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毒原因】
1. 服用过量或长期服用; 2. 炮制或配伍不当; 3. 药不对证; 4. 体质因素。
No 何

Image乌
大黄
商No I陆mage
槟榔
嗅气尝味
No Image No Image
*口尝时咀 嚼1分钟
*有刺激性 和剧毒的药 材,口尝小 心,以免中 毒
水试:
秦皮-浸水中水浸液显蓝色荧光 西红花—黄色 葶苈子、车前子加水体积膨胀、种子粘滑
火试:
海金沙-爆鸣声且有闪光 青黛——燃烧有紫色烟雾
炮制
一、修制
纯净处理 粉碎处理 切制处理
炮制
二、水制
洗 泡 润 漂
水飞 将药物与水同研,以制取药 物的微细粉末的方法。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三、火制
酒炙

醋炙

盐炙
姜炙

蜜炙

炮制


四、水火共制


炮制
五、其它制法
制霜 发酵 发芽
第四章 中药商品鉴定
一、鉴定依据
1、药品标准
①中国药典:
1953 、 1963 、 1977 、 1985 、 1990 、 1995 、 2000、2005版
中药学
Materia Medica
【中药】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 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
第一章 中药的性能
概说
中药的性能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用中医药理 论对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七、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茯苓、防已、广防已、薏苡仁、
车前子、车前草、猪苓
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 )
2. 利尿通淋药:关木通(备注链接:含“关木通” 的药物被禁止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关 木通药用标准)、海金沙、滑石
•植物鉴定的步骤 1.观察植物形态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二、性状鉴定
(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性状鉴定:是指用眼看、手摸、 鼻嗅、口尝等方式了解药材性 状,判断药材品种和质量的鉴 定方法。 性状:指药材的形状、大小、 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 特征和气味等属性。
【作用及适应证】
1. 寒凉药性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适用于阳热证。
2. 温热药性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等作用,适用于阴寒证。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五味
【概念】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又包括
淡、涩两种药味。 【确立依据】
1. 经健康人的味觉器官感受而得---感觉之味 2. 经临证实践而得(治疗病证)---功能之味
【相反】
“相反者,两不相合也”
相反指合用后,原有毒害效应增强,或产 生新的毒害效应的两味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配伍
增强疗效—相须、相使 降低疗效—相恶 消除毒副作用—相畏、相杀 产生毒副作用—相反
麻黄 大黄 生姜
人参
相须 桂枝 相使 槟榔
相杀 半夏
相畏
相恶 莱菔子
禁忌
【配伍禁忌】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性状鉴定的内容
1.看形状 2. 量大小 3.看表面
(颜色、特征)
4.验质地 5.看断面 6.嗅气尝味 7.水火试法
黄芪
(圆柱形)
三棱
(扁卵状圆锥形
纺 锤 形
桃 扁仁
长 卵 形
半夏
类球形
熟地 不 规 则 块 状
厚朴 卷筒状
黄柏 板片状
蓝(胆矾) 白(僵蚕)
黄(蒲黄) 黑 ( 熟 地 )
【配伍禁忌】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妊娠用药禁忌】
《便产须知》: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苡仁与蜈蚣; 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蟹甲爪, 硇砂干漆兼桃仁,地胆茅根莫用好。
有泻下大便、清热泻火、降泄肺胃上逆之 气和燥湿的作用。适用于积滞便秘,实火上炎 证,喘咳,呕呃及湿证。
【作用及适应证】
5. 咸:能软能下 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用治瘰疬、瘿瘤、
癥瘕及便秘等。
6. 淡:能渗能利 有利水渗湿作用。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等证。
升降浮沉
【概念】 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趋向,是
炮制
【炮制的目的】
1. 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2. 提高药物疗效 3. 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使之更符合病情的需要 4. 矫嗅矫味,便于服用 5. 使药材纯净,利于准确称量和服用 6.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或制剂
炮制
【炮制的方法】
一、修制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它制法
•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如:
▪器官较齐全或具花、果的药材,一般应配合 基源鉴定 进行;
▪单一器官而体形完整的药材,宜先进行性状 鉴定 ,必要时再作显微和理化鉴定 ;
▪粉末药材,主要采用显微和理化鉴定。
第五章 中药的产地
产地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 的动、植物和矿物。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 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