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概述.docx

质性研究概述.docx
质性研究概述.docx

第四次课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题质性研究概述

一、质性研究的概念

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① Denzin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②StraUSS认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验证或推论,而是在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研究过程重视被研究者的参与及观点之融入;同时对于研究结果,质性研究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强调借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③陈向明将质性研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是一个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的过程,属于探索性和叙述性的研究。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本质的区别是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观和专业范式的基础上的。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的专业范式的基础上,遵循客观、有效、实用的原则;而质性研究则建立在诠释主义的专业范式或批判主义的专业范式基础上,该类范式认为理解一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

二、质性研究的基础理论

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论或者一种研究传统,它受到多种不同社会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在质性研究中也存在很多其他不同的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者个人所受训练的流派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研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一种不同的对待和处理理论的方式。目前主要还是从以下几种理论取向来剖析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所谓“事实”是多元的,是社会的建构。建构过程必然受到主体的影响,隐含着个体的价值观念。文化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等都会对建构过程产生影响。因此,用这种方式建构起来的“事实”不存在“真实”与否,而只存在“合适”与否的问题。

建构主义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建构主义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② 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主张交往互动;③在方法论上的阐释与辩证取向。

建构主义的经典例子:当我们看见在一个房间里有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一排排坐在桌子后面,手里拿着书,眼睛望着前面正在说话的成年人,我们马上会将这一场景解释为“上课”。而我们对这一事物的理解是基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之上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个星球上居住过,或者从来没有上过学或者目睹过此类场面,我们有可能将其解释为“一些孩子坐在一个屋子里,前面有一个大人在

讲话”。或者更有甚者,我们对“孩子”、“坐”、“屋子”、“大人”、“讲

话”这些概念都会有不同的解释。(摘自: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二)后实证主义

19 世纪初叶,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创立了实证主义哲学,提出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世界。

后实证主义(POSt-POSitiViSm)是一种“批判的现实主义”。它与19世纪初叶,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哲学有区别。

与实证主义不同之处包括:①在本体论上,后实证主义者认为客观实体是存在的,但是其真实性不可能被完全描述,即客观真理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能被人们完全证实;②在认识论上,后实证主义者认为我们所了解的“事实”只是客观实体的一个部分或者一种表象。研究就是通过一系列细致、严谨的手段和方法对表象进行“真伪”辨识,而逐步接近客观真实;③在方法论上,后实证主义采取的是自然主义的做法,强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资料。

(三)批判主义

批判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兰克福学派、黑格尔、马克思和弗洛依德。本体论上,批判主义(CritiCiSm)认为,现实中存在矛盾,矛盾使事物变化,形成否定之否定。实体是一种实现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现实状态。

批判主义所持的是一种“历史的现实主义”,认为真实的现实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种族和性别等价值观念塑造而成的。在认识论上,批判主义提倡交往的、主观的认识论,研究结果受到价值观念的过滤。研究的目的是唤醒人们的真实意识,去除虚假意识。在方法论上,批判主义提倡平等对话,批判反思, 解脱潜意识所造成的情绪困扰。它批评科学的自我误解,反对科技专家统治,并认为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是一个直接的关系,必须通过意识的启蒙。

批判主义主要特征包括:①批判理论高举批判的旗帜,把批判视为社会理论的宗旨,认为社会理论的主要任务就是否定,而否定的主要手段就是批判;②反对实证主义,认为知识不只是对于“外在”于那里的“世界”的被动反映,而是一种积极的建构;③通常运用将日常生活与更大的社会结构相联系起来的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批判理论指导下的研究重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对话,通过研究者与研究对

象间的平等交流,逐步去除研究者的“虚假意识”,达到意识上的真实,也同时试图通过对话和交流来消除研究对象对“现实”的无知和误解,唤醒他们在历史过程中被压抑的真实意识,逐步解除那些给他们带来痛苦和挣扎的偏见,提出新的问题和看问题的角度。

三、质性研究的目的

质性研究关注特定的现象和社会情境,对其目的的不同阐述有:①深入了解事物或现象的的本质和真实状况,即对研究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但不对此做预测和改变;②引出经历和行为的脉络化的本质,并试图对其进行精细的、深度的、综合的分析。质性研究注重于对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和深入的理解,这与护理的整体观念相一致。质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并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③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④质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认识少数个案生活的本质,而达到认识大多数人生活中深层次体验的目的

四、质性研究的意义

质性研究在进一步深入理解人类的体验如疼痛、关怀、无力感、舒适等方面非常有意义,其作用表现为①可以是研究者产生新思想;②能为量性研究打下基础;

③能深化量性研究结果的认识;④是收集情感资料的重要途径。因此质性研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

(一)临床护理质性研究主要以护理实践为基础,采取多学科融合,发挥质性研究的作用,揭示护理实践活动中现象后面的本质和内涵,研究的课题涉及:护士行为的伦理性;护士解决问题的过程;护士经理工作压力的体验和应对方式;关于ICU 护士的伦理两难研究;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重组研究;急性患者在ICU 的体验研究;自尊死亡内涵的研究;护士与患者关于药物治疗的交流功能与结果研究;ICU病人生理功能限制经历的过程研究等。

(二)质性研究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为管理者提供了在医院护理管理领域内确认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借鉴。质性研究也可用于收集来自下属关于如何做好工作和哪些需要改变的信息。已经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新聘护士生活经验的现象学研究;护士离职现象研究;新护士在实践环境中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学习过程研究;对新护士进行团队精神训练经验的研究;护士工作疲溃经历研究,护士的伦理困境;护士精神支持的体验研究;护理管理者与服务对象冲突的研究两个不同的世界;综合医院护士长角色适应过程研究;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等。

(三)护理教育方面的质性研究主要是了解学生思想及学习经历,并通过研

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或揭示和区别教学的有效性等。开展的研究案例如:护士学生实习准备性评价;本科护士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男性护士学生的临床体验研究;中专护士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经历;本科生课程整合的学习体验研究;护士学生社区实践经历研究,实习护士学生的临床决策模式等。

(五)另外,人际沟通模式也是质性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与会专家从研究

的角度对人际沟通模式进行了深层面的分析,提出人际沟通模式分为表面结构和深层结构,沟通的表面结构包括人的表情、动作、单词等,深层结构包括人的理念、情绪、价值观等。通过专家层层分析和阐述,使与会代表对人际沟通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护理专业与人打交道,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而质性研究就是通过不同研究方法解释人群感受及体验,揭示简单现象背后的本质因素,启发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内涵的深刻反思过程,对护理学科的内涵建设具有实用意义。质性研究的方法学知识及质性和量性方法综合研究理论框架能够为护理人员开展护理专业领域研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护理专业人员更好地解释说明护理专业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提供方法学理论框架,是护理专业开展综合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指南。同时,质性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护理依据提供基础,培养护理人员的

专业性思维,丰富护理研究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可以启发护理人员用专业思维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帮助护理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护理现象,多层面、多角度地理解现象。

五、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研究设计

质性研究设计主要包括:①研究的现象与问题;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研究的背景知识;④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⑤研究的评估和检测手段。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人,即被研究者,而且包括被研究的时间、地点、事件等。

质性研究因其特性,使用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目的性抽样”,即抽取

那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

“目的性抽样”有很多具体的策略:强度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同质性抽样,关键个案抽样等等。

例如:强度抽样:指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目的是了解在这样一个具有密集,丰富信息的案例中,所研究的问题会呈现什么状况。比如:对

“电大成人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 的调查,就可以选择一个课业相对繁重的专业中的在职学员人群作为个案调查的基地。那么我们便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目前电大的在职学员课业负担可能重到什么程度,这么重的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ObSerVatiOns)、访谈(Interviews)、实物收集(DOCuments)等主要方法手段。

(四)资料的整理分析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资料的分析,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就需

要对资料进行归档、分类、编码、归纳分析。

(五)成果表达

质性研究成果也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加以表达,同量化研究报告所不同的是,质性研究报告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研究者的位置(与被研究者、研究问题的关系)等。

质性研究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作详细的叙述,并对关涉主题的各种现象作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这些都有助于读者判别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

(六)研究的质量检测

量化研究的评估指标一般是以信度和效度来加以衡量的。早期的质性研究工作者回避使用信度、效度这样的概念,以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学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概念及指标体系如“信任度(TrUSt WOrthi ness) ”

“真实度(AUthenticity) ”等。

七、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观基础上,遵循客观的原则去认识和验证事物。研究过程中,强调科研设计的严谨,极力排除干扰因素及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质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或者批判主义的观点,认为认识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事物或者过程。质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并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

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各有其优势和弱点。前者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对研究变量进行控制、干预来验证已有的理论和假设,找出必然规律;而质性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擅长于对特殊现象进行探讨,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

“目的性抽样”有很多具体的策略:强度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同质性抽样,关键个案抽样等等。

例如:强度抽样:指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目的是了解在这样一个具有密集,丰富信息的案例中,所研究的问题会呈现什么状况。比如:对“电大成人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 的调查,就可以选择一个课业相对繁重的专业中的在职学员人群作为个案调查的基地。那么我们便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目前电大的在职学员课业负担可能重到什么程度,这么重的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Observations) 、访谈(Interviews) 、实物收集(Documents) 等主要方法手段。

(四)资料的整理分析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资料的分析,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归档、分类、编码、归纳分析。

(五)成果表达

质性研究成果也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加以表达,同量化研究报告所不同的是,质性研究报告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研究者的位置(与被研究者、研究问题的关系)等。

质性研究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作详细的叙述,并对关涉主题的各种现象作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这些都有助于读者判别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

(六)研究的质量检测量化研究的评估指标一般是以信度和效度来加以衡量的。早期的质性研究工作者回避使用信度、效度这样的概念,以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学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概念及指标体系如“信任度(Trust worthiness) ” “真实度(Authenticity) ”等。

七、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观基础上, 遵循客观的原则去认识和验证事物。研究过程中, 强调科研设计的严谨, 极力排除干扰因素及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质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或者批判主义的观点, 认为认识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事物或者过程。质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 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 并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

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各有其优势和弱点。前者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 对研究变量进行控制、干预来验证已有的理论和假设, 找出必然规律;而质性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擅长于对特殊现象进行探讨,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

“目的性抽样”有很多具体的策略:强度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同质性抽样,关键个案抽样等等。

例如:强度抽样:指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目的是了解在这样一个具有密集,丰富信息的案例中,所研究的问题会呈现什么状况。比如:对“电大成人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 的调查,就可以选择一个课业相对繁重的专业中的在职学员人群作为个案调查的基地。那么我们便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目前电大的在职学员课业负担可能重到什么程度,这么重的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Observations) 、访谈(Interviews) 、实物收集(Documents) 等主要方法手段。

(四)资料的整理分析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资料的分析,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归档、分类、编码、归纳分析。

(五)成果表达

质性研究成果也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加以表达,同量化研究报告所不同的是,质性研究报告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研究者的位置(与被研究者、研究问题的关系)等。

质性研究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作详细的叙述,并对关涉主题的各种现象作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这些都有助于读者判别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

(六)研究的质量检测量化研究的评估指标一般是以信度和效度来加以衡量的。早期的质性研究工作者回避使用信度、效度这样的概念,以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学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概念及指标体系如“信任度(Trust worthiness) ” “真实度(Authenticity) ”等。

七、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观基础上, 遵循客观的原则去认识和验证事物。研究过程中, 强调科研设计的严谨, 极力排除干扰因素及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质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或者批判主义的观点, 认为认识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事物或者过程。质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 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 并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

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各有其优势和弱点。前者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 对研究变量进行控制、干预来验证已有的理论和假设, 找出必然规律;而质性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擅长于对特殊现象进行探讨,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

“目的性抽样”有很多具体的策略:强度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同质性抽样,关键个案抽样等等。

例如:强度抽样:指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目的是了解在这样一个具有密集,丰富信息的案例中,所研究的问题会呈现什么状况。比如:对“电大成人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 的调查,就可以选择一个课业相对繁重的专业中的在职学员人群作为个案调查的基地。那么我们便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目前电大的在职学员课业负担可能重到什么程度,这么重的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Observations) 、访谈(Interviews) 、实物收集(Documents) 等主要方法手段。

(四)资料的整理分析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资料的分析,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归档、分类、编码、归纳分析。

(五)成果表达

质性研究成果也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加以表达,同量化研究报告所不同的是,质性研究报告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研究者的位置(与被研究者、研究问题的关系)等。

质性研究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作详细的叙述,并对关涉主题的各种现象作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这些都有助于读者判别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

(六)研究的质量检测量化研究的评估指标一般是以信度和效度来加以衡量的。早期的质性研究工作者回避使用信度、效度这样的概念,以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学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概念及指标体系如“信任度(Trust worthiness) ” “真实度(Authenticity) ”等。

七、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观基础上, 遵循客观的原则去认识和验证事物。研究过程中, 强调科研设计的严谨, 极力排除干扰因素及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质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或者批判主义的观点, 认为认识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事物或者过程。质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 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 并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

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各有其优势和弱点。前者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 对研究变量进行控制、干预来验证已有的理论和假设, 找出必然规律;而质性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擅长于对特殊现象进行探讨,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

“目的性抽样”有很多具体的策略:强度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同质性抽样,关键个案抽样等等。

例如:强度抽样:指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目的是了解在这样一个具有密集,丰富信息的案例中,所研究的问题会呈现什么状况。比如:对“电大成人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 的调查,就可以选择一个课业相对繁重的专业中的在职学员人群作为个案调查的基地。那么我们便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目前电大的在职学员课业负担可能重到什么程度,这么重的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Observations) 、访谈(Interviews) 、实物收集(Documents) 等主要方法手段。

(四)资料的整理分析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资料的分析,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归档、分类、编码、归纳分析。

(五)成果表达

质性研究成果也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加以表达,同量化研究报告所不同的是,质性研究报告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研究者的位置(与被研究者、研究问题的关系)等。

质性研究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作详细的叙述,并对关涉主题的各种现象作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这些都有助于读者判别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

(六)研究的质量检测量化研究的评估指标一般是以信度和效度来加以衡量的。早期的质性研究工作者回避使用信度、效度这样的概念,以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学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概念及指标体系如“信任度(Trust worthiness) ” “真实度(Authenticity) ”等。

七、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观基础上, 遵循客观的原则去认识和验证事物。研究过程中, 强调科研设计的严谨, 极力排除干扰因素及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质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或者批判主义的观点, 认为认识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事物或者过程。质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 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 并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

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各有其优势和弱点。前者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 对研究变量进行控制、干预来验证已有的理论和假设, 找出必然规律;而质性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擅长于对特殊现象进行探讨,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

“目的性抽样”有很多具体的策略:强度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同质性抽样,关键个案抽样等等。

例如:强度抽样:指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目的是了解在这样一个具有密集,丰富信息的案例中,所研究的问题会呈现什么状况。比如:对“电大成人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 的调查,就可以选择一个课业相对繁重的专业中的在职学员人群作为个案调查的基地。那么我们便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目前电大的在职学员课业负担可能重到什么程度,这么重的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Observations) 、访谈(Interviews) 、实物收集(Documents) 等主要方法手段。

(四)资料的整理分析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资料的分析,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归档、分类、编码、归纳分析。

(五)成果表达

质性研究成果也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加以表达,同量化研究报告所不同的是,质性研究报告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研究者的位置(与被研究者、研究问题的关系)等。

质性研究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作详细的叙述,并对关涉主题的各种现象作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这些都有助于读者判别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

(六)研究的质量检测量化研究的评估指标一般是以信度和效度来加以衡量的。早期的质性研究工作者回避使用信度、效度这样的概念,以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学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概念及指标体系如“信任度(Trust worthiness) ” “真实度(Authenticity) ”等。

七、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观基础上, 遵循客观的原则去认识和验证事物。研究过程中, 强调科研设计的严谨, 极力排除干扰因素及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质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或者批判主义的观点, 认为认识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事物或者过程。质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 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 并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

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各有其优势和弱点。前者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 对研究变量进行控制、干预来验证已有的理论和假设, 找出必然规律;而质性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擅长于对特殊现象进行探讨,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

“目的性抽样”有很多具体的策略:强度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同质性抽样,关键个案抽样等等。

例如:强度抽样:指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目的是了解在这样一个具有密集,丰富信息的案例中,所研究的问题会呈现什么状况。比如:对“电大成人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 的调查,就可以选择一个课业相对繁重的专业中的在职学员人群作为个案调查的基地。那么我们便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目前电大的在职学员课业负担可能重到什么程度,这么重的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Observations) 、访谈(Interviews) 、实物收集(Documents) 等主要方法手段。

(四)资料的整理分析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资料的分析,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归档、分类、编码、归纳分析。

(五)成果表达

质性研究成果也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加以表达,同量化研究报告所不同的是,质性研究报告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研究者的位置(与被研究者、研究问题的关系)等。

质性研究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作详细的叙述,并对关涉主题的各种现象作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这些都有助于读者判别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

(六)研究的质量检测量化研究的评估指标一般是以信度和效度来加以衡量的。早期的质性研究工作者回避使用信度、效度这样的概念,以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学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概念及指标体系如“信任度(Trust worthiness) ” “真实度(Authenticity) ”等。

七、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观基础上, 遵循客观的原则去认识和验证事物。研究过程中, 强调科研设计的严谨, 极力排除干扰因素及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质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或者批判主义的观点, 认为认识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事物或者过程。质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 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 并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

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各有其优势和弱点。前者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 对研究变量进行控制、干预来验证已有的理论和假设, 找出必然规律;而质性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擅长于对特殊现象进行探讨,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