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对时间序列数据的不同阶段的划分带有较大的 随意性,不能很好地 分 析 某 些 特 殊 阶 段 的 特 定 发 展 模式; 再者,在因素 分 解 的 基 础 上,对 碳 排 放 脱 钩 效 应进行分解还未有涉及。所以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 行拓展,通过改进的 拉 氏 因 素 分 解 法 对 1995 - 2007 年我国制造业的碳 排 放 进 行 分 解,并 且 在 分 解 模 型 的基础上对制造业 碳 排 放 脱 钩 效 应 进 行 测 度,旨 在 回答如下问题: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我国制造业碳排 放量的快速上升? 如何从政策层面控制这类因素从 而减缓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增长? 如何通过衡量经
第 28 卷第 7 期 2011 年 7 月
统计研究 Statistical Research
Vol. 28 ,No. 7 Jul. 2011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
*
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
徐盈之 徐康宁 胡永舜
内容 提 要: 本 文 运 用 改 进 的 拉 氏 因 素 分 解 法 ,对 中 国 制 造 业 1995 - 2007 年 碳 排 放 的 驱 动 因 素 进 行 了 研 究 ,并
ຫໍສະໝຸດ Baidu从目 前 国 内 的 研 究 现 状 来 看,从 产 业 层 面 对 碳 排放以及低碳经济 的 研 究 鲜 有 涉 及,大 多 数 文 献 都 局限于研究一个国 家 或 地 区 的 碳 排 放,不 利 于 产 业 减排政策的制定; 其 次,对 碳 排 放 进 行 分 解 时,采 用 简单的分解方法造成因素不能完全分解; 同时现有
基于 DPSIR 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 表 明 我 国 制 造 业
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 产出效应 为 主 要 的 正 向 驱 动 因 素,能 源 强 度 效 应 为 主 要 的 负 向 驱 动 因
素; 制造业部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但强脱 钩 年 份 较 少; 在 强 脱 钩 向 弱 脱 钩 的 转 变 过 程 中,经 济 结 构 效 应
济增长与碳排放不同步的脱钩指标来研究发展低碳 经济的同时实现制造业发展与减排的双赢? 在脱钩 效应的实现中什么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二、实证模型介绍
( 一) 分解模型
本文所要测度的是制造业消耗能源所导致的碳 排放,如式( 1) 所示:
∑ C t = E t · sjt fjt
( 1)
j
其中 sjt 为 t 时期制 造 业 的 j 种 能 源 在 总 能 源 消
Xu Yingzhi Xu Kangning Hu Yongshun
Abstract: Using the refined Laspeyres model,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of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China during 1995 to 2007,and constructed the carbon emissions decoupling index under the driver-pressure-state-influence-response frame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have the phasic characteristics,and the main positive driving factor is output effect while the main negative factor is energy intensity effect. Meanwhile,there is a certain decoupling effect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but strong decoupling effect appears only in few year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effect played a key role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weak to strong decoupling effect. At last,we give some feasibl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Sector; Carbon Emissions; Driving Factors; Factor Decomposition; Decoupling Effect
一、引言
随着 我 国 经 济 的 不 断 增 长,能 源 消 耗 导 致 的 温 室气体排放量不断 增 加,气 候 变 化 对 人 类 的 生 存 环 境 、社 会 和 经 济 的 发 展 构 成 了 严 重 的 威 胁 ,已 成 为 当 前国内及国际上最 为 关 注 的 焦 点,因 此 如 何 有 效 实 现碳减排是当前乃至今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 务,对我国而言 既 是 挑 战 也 是 机 遇。 哥 本 哈 根 世 界 气候大会上我国提出了“到 2020 年,在 2005 年水平 上消减碳密 度 40% - 45% ”的 减 排 目 标,如 何 将 减 排政策措施落实到产业层面将是实现上述行动目标 的关键所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处在以制造业 增长为主的阶段,制 造 业 的 发 展 不 仅 主 导 着 我 国 的 经济增长,同时通过 对 能 源 的 大 量 消 耗 而 产 生 了 相
国内 外 许 多 学 者 在 研 究 碳 排 放 驱 动 因 素 时,主 要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等因素进行考查。如 Wang 等( 2005) [4]对中国 1957 - 2000 年 的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进行了分解,结果表 明 能 源 强 度 是 减 少 碳 排 放 的 最 重要的因素,经济增 长 则 带 来 了 碳 排 放 的 增 加。 D. Diakoulaki 等 ( 2007 ) [5] 对 14 个 欧 盟 国 家 1990 - 2003 年间每年 的碳排放增长 量 分 解 后 发 现 产 出 效 应 及 能 源 强 度 是 影 响 碳 排 放 增 长 的 主 要 因 素。 Clara Inés Pardo Martínez( 2009 ) [6] 以 德 国 和 哥 伦 比 亚为例进行研究后发现虽然两国的制造业部门能耗 总量增加,但能 源 强 度 却 呈 下 降 的 趋 势。 在 国 内 的 现有研究中,徐国泉( 2005 ) [7] 等 采 用 简 单 平 均 迪 氏 分解法对我国 1995 - 2004 年人均碳排放进行了分 解。宋 德 勇 等 ( 2009 ) [8] 将 能 源 消 费 产 生 的 CO2 排 放影响因素分解为 产 出 效 应、能 源 结 构 和 排 放 强 度 等,认为我国能源消 费 产 生 的 CO2 排 放 主 要 受 产 出 效应和能 源 强 度 的 影 响。 王 锋 等 ( 2010 ) [9] 运 用 对 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把 1995 - 2007 年间我国能 源消费的 CO2 排放增 长 率 进 行 了 分 解,发 现 我 国 人
* 本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09AZD047) ; 国家社会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11BJY066 ) ; 国 家 重 大 科 技 专 项 子 课 题 ( 2009ZX07101-009 -01 -03 ) ;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一 般 项 目 ( 10YJA790212 ) ; 江 苏 省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重 大 项 目 ( 2010ZDAXM0029) ; 江苏省社科研 究 基 地 重 点 项 目 ( 10JD011 ) 的 资 助。
·56·
统计研究
2011 年 7 月
门 的 产 出 比 例 、能 源 结 构 以 及 能 源 效 率 等 方 面 ,所 以 本文采取因素分解法对其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进 行研究,以期不仅对 制 造 业 碳 排 放 有 一 个 直 观 全 面 的 了 解 ,还 能 从 产 出 、能 源 结 构 以 及 能 源 效 率 等 方 面 来反映制造业碳排 放 的 具 体 情 况,从 而 打 开 制 造 业 碳排放的“黑 盒 子 ”。 因 素 分 解 法 较 多 地 应 用 于 考 察能源消费的影响 机 制,近 年 来 由 于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的严峻形势,该方法 在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的 研 究 中 开 始 流行起来,其特点在 于 通 过 不 同 的 分 解 方 法 将 碳 排 放分解成不同的部 分,进 而 清 晰 而 直 接 地 找 出 碳 排 放的驱动因素以及变化趋势。不同的分解方法特征 各异,为此 B. W. Ang ( 2004 ) [1] 对 各 种 分 解 分 析 方 法进行了比较,指出 虽 然 迪 氏 因 素 分 解 法 的 理 论 基 础较强,但拉氏因素 分 解 法 更 加 有 利 于 根 据 研 究 目 的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Greening 等( 1997) [2]也通 过研究发现传统的拉氏分解模型存在着很大的未分 解余量,可能会有一些重要的 信 息 被 遗 漏,所 以 Sun ( 1998 ) [3] 基 于 “共 同 创 造 与 平 均 分 配 ( Jointly Created and Equally Distributed) ”原则对传统的拉氏 分 解 模 型 进 行 了 改 进 ,以 消 除 较 大 的 未 分 解 余 量 ,使 得该方法更加准确。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 以 及 数 据 的 可 得 性 ,对 该 方 法 进 行 了 扩 展 ,将 采 用 改 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进行相关研究。
当大比例 的 碳 排 放 量。 面 对《京 都 议 定 书 》和 哥 本 哈根气候大会的减 排 呼 吁,对 制 造 业 碳 排 放 进 行 深 入的研究并给出相 应 的 产 业 低 碳 发 展 建 议,是 我 国 实现低碳经济转型 的 突 破 口,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和理论价值。
制造 业 对 能 源 价 格 的 市 场 变 动、能 源 政 策 以 及 减排政策的变动较 为 敏 感,直 接 表 现 为 制 造 业 各 部
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据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因素分解; 脱钩效应
中图分类号: C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4565( 2011) 07 - 0055 - 07
Driving Factors and Decoupling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s: Evidence from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耗中所占的 比 例,fjt 为 t 时 期 j 种 能 源 的 碳 排 放 因
均 GDP 增长是 CO2 排放量增长的最大正向驱动因 素,而生产部门能源 强 度 下 降 是 抑 制 CO2 排 放 增 长 的最重要因素。在 有 关 脱 钩 效 应 的 研 究 中,赵 一 平 等( 2006 ) [10] 利 用 脱 钩 指 标,对 我 国 GDP 与 能 源 消 费总量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陈百强等 ( 2006) [11]对如何构建 GDP 增长 与 耕 地 占 用 的 脱 钩 指标体系及其运用进行了说明。但在国内现有文献 中 ,有 关 碳 排 放 的 脱 钩 效 应 的 研 究 较 少 ,仅 有 庄 贵 阳 ( 2007) [12]运用脱钩指标对 包 括 中 国 在 内 的 全 球 20 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不同时期的脱钩特征进行了 分析。李忠民 等 ( 2010 ) [13] 利 用 脱 钩 指 标 对 山 西 省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