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糖、烧炭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解释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3. 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类型和原因。

4. 总结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燃烧反应、还原反应等。

2. 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原理,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3. 介绍新能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如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七、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2. 不同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特点。

3. 能量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和方法。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如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 收集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3. 准备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模板。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4.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 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本质。

2. 采用分类讨论法,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采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3.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学试剂。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的兴趣。

2. 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3. 讲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特点。

4.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5.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分类讨论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并说明其特点。

3. 学生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学生对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有一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的最新研究动态。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热量与能量的关系4. 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5. 实验操作和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2.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能量变化。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阐述化学反应的定义、特点及类型。

3.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介绍热量、能量的概念,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因。

4.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燃烧、中和等反应。

5. 分析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能量转化的规律。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燃料燃烧、太阳能电池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10.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估标准:能准确描述化学反应的特点,理解能量变化的原因,能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高二化学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化学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化学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 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重、难点】: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 的“+”与“-”。

【教学方法】: 视频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包含的信息[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

[分析]给出反应热的定义[质疑]Q是什么?H又是什么?△H又是什么?[分析]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分析反应热之前,先弄清楚两个概念:环境和体系[举例]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板书]放热反应:体系环境H△H < 0 为“-” Q > 0 [结论]△H 和Q的角度不同,△H从体系的角度Q从环境的角度[提问]看看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反应,这一段差值表示什么?A B[提问]考考大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预测生成2molHF 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评价]非常好,同学知道从物质活泼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非常好。

[提问]如何验证你们的预测呢?这里老师提供键能的数据。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和要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燃料的充分利用。

学习水平分别是B、C、B。

在《基本要求》中合格考和等级考学生内容相同,但难度要求不同。

在高一新授课时,学生已具有原子结构、化学键、物质结构等化学知识和热量、物质变化、分子热运动等物理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化学键的有关知识引导,从而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进而为后期的能源利用、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平衡、化工生产等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作为高二选修学生的复习课来说,学生已掌握了上述所有知识版块的基础内容,但是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这些知识板块(化学键、能量、平衡、化工生产等)还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希望通过复习课将学生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相互关联的系统;同时尝试将图式法、化学用语表达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化学方法进行模拟训练,促进科学方法的养成,将对立统一、宏观与微观转化等化学辩证思想进行渗透;体验绿色化学节能环保的理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如今高考改革,3+3的模式下,选修化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但由于课时大幅度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训练度减少,再加上学生学习精力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因而要求在有限课堂中做到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上课前,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没有掌握什么,还有哪些知识点存在困惑和干扰,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排摸,除去他们已经掌握的部分,在课堂上主要解决学生还存在的困难点。

如“列举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形式”,这个知识点学生已经可以说出“除了热能,还有光能,电能等”。

但在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解释还存在不能完全理解和表达正确,能量变化图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综合上述情况,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技能1.复述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概念2.解释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相对高低之间的关系3.辨析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异同,解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4.在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以及反应热5.辨析有无催化剂对能量变化的影响6.说出能源充分利用的意义,说出热交换法是一种常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符号的解读加强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认识2.通过作图,提高图像的解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矛盾问题时体会能源充分利用的重要性,进一步达成节能环保的共识。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掌握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3.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3.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四、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展示法;3. 实验法;4. 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引出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理论讲解(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因此化学反应与能量密切相关。

反应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放热反应,吸收的能量称为吸热反应。

(2)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通过实验中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温度、颜色等状态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明了热量无法从低温物体自发地流向高温物体。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判断一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4. 总结讨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讨论,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和热力学基本原理。

七、教学建议1. 师生可以一起参与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2. 在讲解时尽量使用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八、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操作的结果和讨论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理解情况。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及试剂;2. 讲义及课件;3. 图书资料。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定义。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能量变化的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能量变化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能量变化的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明能量变化的重要性。

第二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能量变化的基本原理。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能量变化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进行能量变化的计算练习。

第三章:能量变化与反应热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反应热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反应热的测量方法。

3.2 教学内容反应热的定义。

反应热的测量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反应热的测量方法。

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反应热的概念。

让学生参与反应热的测量实验。

第四章:能量变化与化学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能量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的定义。

能量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能量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化学平衡的概念。

让学生分析能量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五章: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能量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反应速率的定义。

能量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能量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71212239.doc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71212239.doc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过程。

3.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化学方程式等。

(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事例,如燃烧、生锈等。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如燃烧、电池放电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1)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实例,如火箭发射、水力发电等,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2)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

(2)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些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环保、能源等,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设计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

2.请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掌握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

3. 能够分析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

2. 热量、能量、热值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热量、能量、热值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变化的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计算方法的讲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特点。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题和分析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问答等环节的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进行化学实验所需的烧杯、试管、量筒等。

3. 课件:制作涵盖热量、能量、热值等概念的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讲解相关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概念。

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3.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煮饭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概念,解释能量守恒定律。

3. 讲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如反应热、焓变等。

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题目,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等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 课件:能量变化图、能量守恒定律实例3.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热量计等4. 网络资源:相关能量变化的视频、案例分析等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八、教学准备1. 备课:研究教材、梳理知识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性。

3. 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实例、图表等整合到课件中。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能量变化实例,进行交流分享。

3. 推荐阅读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作为高中必修阶段的化学课程,本章内容的编写力图在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了解,初步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中的热能。

对于化学反应中的热能,教材除引出化学反应中的吸热、放热反应等热量变化现象和概念外,主要是借助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揭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并探讨其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熟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2.微观探析: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在本质上认识化学能量与化学变化的本质。

重点: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实验仪器。

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教师设问:生活中哪些事实说明了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实验6-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2mol/L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再向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观察现象,并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6-2】将20gBa(OH)2·8H2O品体研细后与10gNH4CI品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

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骑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模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根据【实验6-1】【实验6-2】这两个实验总结一下生活中哪些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哪些反应属于吸热反应?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面。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1.焓变①概念: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即焓变(ΔH)决定。

②常用单位:。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因此,我们常用表示反应热。

2.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243 kJ的能量,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862 kJ的能量,则H2(g)+Cl2(g)===2HCl(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3.Δ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1)放热反应:ΔH 0(填“<”或“>”),即ΔH为 (填“+”或“-”)。

(2)吸热反应:ΔH 0(填“<”或“>”),即ΔH为 (填“+”或“-”)。

4.△H计算的表达式:合作探究一、探究:1、对于放热反应: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2、由课本P2 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3、△H<0时反应热△H > 0时反应热4、如何理解课本P3中△H =-184.6kJ/mol中的“/mol5、由课本P3 中图1-2 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二、反思总结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2、△H<0时反应热△H > 0时反应热3、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小结】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单位:kJ·mol-1,符号:H。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说课稿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说课稿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说课稿一、说教材《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承接了初中化学关于反应基本类型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内容打下基础。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守恒与转化规律,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2. 实践应用:本文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变化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学素养:本文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形成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主要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反应热的概念等。

2. 能量守恒与转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的方向和效率等。

3. 反应热与焓变:反应热的计算、标准焓变的定义和计算等。

4. 实践应用: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反应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2)理解反应热的概念,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3)了解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能够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反应热的计算。

(3)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

2. 教学难点:(1)反应热的计算。

(2)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突破重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突显以下亮点:1. 启发法:在课堂上,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精选5篇)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精选5篇)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学生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多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因此将化学反应分为:(1)放热反应(2)吸热反应 2: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单位:kJ/mol 或kJ•mol-1 ∆H为“-” 为放热反应,∆H为“+” 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1)从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角度解释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吸热反应)(2)从化学反应的实质角度去解释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大于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小于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4、课堂练习(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kJ/mol。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本课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化学与能量的关系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信息搜索”,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密切关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密切关系。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学习,明白各种物质都具有能量,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变化关系。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有关本课知识的学习很少。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要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案1(章节1-1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高考要求分析]这部分内容中有许多考点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点: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判断。

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结合反应热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规律。

4.反应热跟化学键的综合联系。

最近又出现反应热与能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有关能源的试题也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预计考查反应热的内容将不断拓宽,难度有所提高,题型也会有新的变化。

[知识综合脉络][基础知识梳理]一、概念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下列形式:由能量守恒可得:能量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4.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5.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有三点不同:(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
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反应热的涵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反应热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反应热
【复习引入】高一时曾做过铝片与盐酸、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实验。

在这两个实验当中,能量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还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化学反应必定伴有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当时放出能量,当
时吸收能量。

2、从能量的角度看,断裂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讲解】通过以上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常伴有能量的变化,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或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2、符合:用表示。

3、单位:一般采用。

4、可直接测量,测量的仪器叫量热计。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板书)
【思考】例如:H2(g)+Cl2(g)2HCl(g)实验测的1mol H2与1mol Cl2反应生成2molHCl时放出184.6KJ的热量,从微观的角度如何解释?
【阅读】教材第2页图
【分析】(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KJ
(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KJ
(3)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
【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的差就是此发应的反应热。

【思考】1、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如何理解△H的“+”与“—”?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3页及图1—2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放出能量,这就是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就是吸热反应。

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决定因素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而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所以规定放热反应的△H为“—”;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吸收了能量,而使反应本身的能力升高,所以规定吸热反应的△H为“+”。

所以上述反应H2(g)+Cl2(g)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是184.6KJ/mol,与计算的数据183KJ/mol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所以△H= —184.6KJ/mol。

【板书】6、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放热反应:△H为“—”或△H<0
吸热反应:△H为“+”或△H>0
【投影】
例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需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例2、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1mol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小结】若反应放热,说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H<0 反应物的稳定性<生成物的稳定性
若反应吸热,说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H>0
反应物的稳定性>生成物的稳定性
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

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复习引入】什么是化学反应热?如何表示?如何准确地描述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今天我们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板书】二、热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有何意义?书写步骤?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状态?
3、化学计量数与△H的关系?
(让学生回答,并归纳小结)
【板书】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书写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3)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中学阶段可不特别注明);
(4)写出△H的值并标明“+”与“—”;
(5)检查化学计量数和△H值是否对应。

【讲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因为物质呈现哪一种聚集状态(气、液、固)与他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例如:水蒸气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与液态或固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

化学计量数与△H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

例如:
H2(g)+Cl2(g)=2HCl(g);△H= —184.6KJ/mol
1/2 H2(g)+1/2Cl2(g)=HCl(g);△H= —92.3KJ/mol
2 H2(g)+O2(g)=2H2O(g);△H= —483.6KJ/mol
H2(g)+1/2O2(g)=H2O(g);△H= —241.8KJ/mol
【学生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总结规律】
1、△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2、无论化学计量数怎么变,△H的单位都规定为KJ/mol。

【课堂练习】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课后习题第3题(集体练习,典型板演)
【过度】我们研究热化学方程式,那么热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含义?有何应用呢?
【讲解】例如:H2(g)+1/2O2(g)=H2O(g);△H= —241.8KJ/mol,表示1mol气态H2和1/2molO2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

(在101Kpa,25℃时)
【板书】4、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描述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某状态下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5、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例1、已知C(s)+O2(g)=CO2(g);△H= —393.5KJ/mol
H2(g)+1/2O2(g)=H2O(g);△H= —241.5KJ/mol
欲得到相同热量,需充分燃烧C和H2的质量比约为( A )
A、12:3.25
B、3.25:12
C、1:1
D、6:1
例2、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 H2(g)+O2(g)=2H2O(l);△H= —571.6KJ/mol
C3H8(g)+5O2(g)=3CO2+4H2O;△H= —2220KJ/mol
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A、1:3
B、3:1
C、1:4
D、1:1
教学设计说明:
尽可能利用每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从阅读问题开始,通过自学、研究得出结论,使其学会学习,并学会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