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科学探究的过程

合集下载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师版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师版

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课时)设计教师:周志兴 审核教师:祝海峰 本节课标为: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物理实验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本节课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2.了解安排科学探究一般步骤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巩固性作业:1.自然中的神奇完全来自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知识点 目标要求出题形式 题目数量 难易程度(易、适中、难)认识奇妙物理现象了解初步观察的科学方法选择、填空 3易、适中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了解各种测量的工具 选择、填空 2易、适中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选择、填空 7易、适中、难建立家庭实验室提供实验机会培养创新精神选择题 1 易、适中的。

如图1 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的是( )图1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刻度尺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停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在以下的测量仪器中,属于电学测量仪器的是()图34.学习物理要学会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______、评估及交流与合作。

这几个环节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5.如图2所示现象中,不属于物理现象的是()图2A.甲: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七色光带B.乙:没有被击打的音叉也会振动起来C.丙:用两个平面镜和几只小彩灯做一个“无尽”的长廊D.丁:北京香山上的枫叶在秋天会变红6.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家庭实验室”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体现了同学们的个性,更适合于“做中学”,边学边实验B.“家庭实验室”的实验用品可以是收集的生活物品,也可以是自制的教具和玩具,还可以是家庭里的冰箱、杆秤、体温表等C.“家庭实验室”是一个开放、广义的“实验室”,但与“学校实验室”相比,实验器材不够标准、齐全,也无严格、规范的操作规则,故没有必要存在D.“家庭实验室”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能有效地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拓展性作业:7.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这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光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1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果

1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果

1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白剑平
1.1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科学探究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并知道它是多种多样的。

能识别常用的两种探究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并分析孟德尔发现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
指出是哪种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及科学探究应具备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它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两种。

难点:两种探究活动的识别。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教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挂图。

教学资源:孟德尔豌豆杂交动画演示PPT
四.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图:
科学探究
的含义活动1
阅读教材
科学探究的
过程
活动2
观看PPT并
指出各探究
活动各阶段
活动3
两种探究阅读教材
过程的特征
教学内容与说明:
五.训练与评价
就已经学过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他的遗传知识,设计探究两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传递规律的活动。

(要求:说明探究过程各阶段的活动内容)
2005-9-20。

福建专版中考生物 课堂讲本 1.1 科学探究

福建专版中考生物 课堂讲本  1.1 科学探究
【答案】B
03 福建4年中考聚焦
1
2
3
1.【2020·福建·6分】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 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 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 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 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 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 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 果如下:
项目
组别
人工饲液
实 验
平均取食频率
结 果 平均取食时间
丙组 一定量10% 蔗糖溶液
物质A
1次/小时
0.2分钟/次
丁组 ?
不加物质A 18次/小时 1.5分钟/次
组别
甲 乙 丙
孑孓数 (只)
20 20 20
光线
光照 光照 黑暗
细密 铁丝网
竖放 横放 竖放
实验结果
上浮数 死亡数
(只)
(只)
(不统计) (不统计)
(注:细密铁丝网竖放水中时孑孓能浮上水面,横放水 中时阻碍孑孓浮上水面) A.细密铁丝网摆放方式可控制空气这一变量 B.甲、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空气对孑孓的影响 C.甲、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光照对孑孓的影响 D.增加每组实验的孑孓数可以避免实验误差
A选项中,由题干信息可知变量一是温度,变量二为药物的 处理方式(单独或联合处理),因此空白组的处理方法应该是 没有药物处理的细菌。B选项中,通过对比空白组,可以发 现不同温度下单独使用抗生素B的处理方式内毒素的浓度均 高于空白组,可见抗生素B处理不能有效抑制细菌释放内毒 素,选项B正确。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通过系统、严谨的研究过程来获取新的知识。

一般来说,科学探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问题提出、背景知识调研、假设设立、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总结和沟通交流。

首先,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问题提出。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观察到的现象或已知的问题,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被具体化和量化,从而使得后续的研究能够有明确的方向。

接下来,科学探究的第二步是背景知识调研。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对已有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调研,寻找与他们提出的问题相关的知识。

他们会查阅相关的文献、论文和实验结果,了解已有的认识和研究进展,并从中获取有关自己问题的相关信息。

第三步是假设设立。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自己的观察,提出一种假设来解释或预测实验结果。

这个假设应该能够被明确地验证或推翻,并且应该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保持一致。

第四步是实验设计。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或推翻这个假设。

他们会确定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仪器和设备,并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

在实验设计中,科学家们需要考虑控制变量、随机抽样和实验重复等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五步是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依据实验设计,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他们会使用各种仪器和测量方法,将实验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些数据有时需要进行图表化展示,以便于对比和解释。

第六步是结论总结。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实验的假设进行验证或推翻。

他们会总结实验的结果,并解释实验数据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的关系。

如果实验结果能够支持假设,那么科学家们会对假设进行修正或创新,并提出新的问题。

如果实验结果无法支持假设,那么科学家们会对假设进行重新考虑,并提出新的解释。

最后一步是沟通交流。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将他们的研究结果以论文、报告、演讲等形式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有关光的考虑》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

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展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

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引发学生对光的考虑,又将问题聚焦到光上。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考虑方式:假如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引发学生考虑光的作用。

最后的拓展局部,教材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表达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学生分析^p 】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历,比方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月亮不发光,不是光,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可以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

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场,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

【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目的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

科学探究目的1. 能识别来自光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 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 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的1.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络的,也是有规律的。

2.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意识到光对人类消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

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1.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基地。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 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及规律。 2.视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任务二 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活动:阅读课本第7页,认识常见的一些测量仪器,回尝试答以下问题:
问题1:给下面的仪器填上名称。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实验4:覆杯实验,取一个玻璃杯,往杯中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 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 纸片将玻璃杯缓慢颠倒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视察现象。 问题:(1)请描述所做实验的实验现象。 (2)我们为什么要做科学探究
要找到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就要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液体 管子直径/mm 3
泡泡产生的情况 容易
肥皂液
5
10 20 50
较易 较难 难 不产生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请你根据小洪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其他条件相同时,管子直径越大越难吹出气泡。
(2)请你另外提出两种猜想,说明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
① 泡泡的产生可能与肥皂的浓度有关
小红:下列我们就对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数据进行一下 分析,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_分__析_论__证____。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小明:实验的结论得出来了,下列我们再来 看一下我们的实验过程及结论是否严紧。 小红:好, __评__估__。 小明:好了,我们拿着我们的探究方案和结 论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交__流__与__合_作___ 。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 (4)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 (4)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2、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出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

3、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出蒸发要吸热的科学原理。

三、教师准备:温水、小烧杯、酒精、温度计、抹布、实验报告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上新课以前,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我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

请大家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水不见了,“水干了”……师:魔术表演完了,你有什么想法?生:水到哪里去了、水为什么不见了、其它液体也有这种现象吗?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出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

师: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可能变成了什么?生:渗到黑板里去了。

生:蒸发到空中去了。

(2)、讲授新知师:请你们自己给蒸发下个定义,也就是说什么是蒸发? (板书:蒸发)生: 其实蒸发就是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的现象。

师:在我们的周围,你还知道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请举例说一说。

生:夏天,人们经常往地面上洒水,水一会就干了就是蒸发。

生:湿衣服会干了。

师:其它的液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呢?生:有。

不盖盖的酒精会蒸发掉。

师:在蒸发的过程中有没有温度限制呢?生:没有。

师:可以说蒸发在平常温度下进行。

师:在蒸发的过程当中,还有没有其它的现象呢?师:我们现在看书29页,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水干后是否还有这种感觉?请把你的感觉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面。

生: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先感觉很凉,等水干了就不凉了。

师:大家讨论分析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先感觉很凉,等水干了就不凉了的原因。

生:蒸发过程中还会吸热。

师:是不是所有的蒸发都需要吸收热量呢?我们在通过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指导学生利用温度计做实验,体验蒸发需吸热的科学原理。

(出示课件)生:实验(师:指导学生用温度计先测教室温度,再测酒精温度,然后取出温度计看温度的变化。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记录 幼儿园科学教学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记录 幼儿园科学教学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记录一、实验标题:色彩大作战1.1 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和相互作用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1.2 实验过程:(1)准备5种颜色的水彩颜料和5个透明的小杯子;(2)让幼儿将5种颜色的水彩颜料分别倒入5个小杯子中;(3)让幼儿用棉签或小勺子在白色纸张上任意调配颜色,观察不同颜色的组合效果。

1.3 效果展示:实验结束后,幼儿园在墙上悬挂了幼儿们调配的色彩大作战作品,让家长和其他幼儿都能欣赏到。

1.4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学会了如何混合颜色,了解到不同颜色混合后可能产生的新颜色。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二、实验标题:小手动起来2.1 目的:让幼儿了解远、近、上、下等空间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

2.2 实验过程:(1)准备一些盒子、椅子、球等多种多样的材料;(2)让幼儿按照指示将不同的材料放置在远、近、上、下等不同的位置;(3)让幼儿动手操作,搭建出自己设计的立体图形。

2.3 效果展示:在实验结束后,幼儿园将幼儿们的作品摆放在展示柜中,供家长和其他幼儿观赏。

2.4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对空间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通过搭建立体图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三、实验标题:小小科学家3.1 目的: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3.2 实验过程:(1)利用小瓶子、小碟子、醋、小苏打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2)让幼儿参与操作,亲自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3.3 效果展示:在实验结束后,幼儿园将幼儿们的小小科学家实验成果进行了展示,让家长和其他幼儿都能亲眼看到幼儿们的成果。

3.4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学会了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法,体验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时,我以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设计思路,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 让孩子们认识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实验器材。

2. 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实验器材。

难点: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室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带领孩子们参观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验室的环境,观察实验室中的各种设施和实验器材,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讲解:向孩子们介绍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实验器材,通过讲解,让他们了解实验室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实验器材。

难点: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依据,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我将引导孩子们进行拓展延伸,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说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说课稿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背后的科学原理。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互动教学:设计课堂提问、讨论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疑问。
应对策略: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实验设计原则的理解。
2.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示范正确操作方法,确保学生安全。
3.利用课后时间,个别辅导学生,解答他们的疑问。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包括:
1.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2.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参与度。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规范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数据和结论等。
2.研究性学习:布置一个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验主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3.预习新课: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实验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这是怎么发生的?”“我们能通过实验来解释这个现象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学习状态。
3.个人经验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科学现象,通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同感。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并能够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比较法- 文献法- 假设法1.2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和结论- 反思和评价- 表达和交流第二章物质及其变化2.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元素- 化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有机物- 无机物2.2 原子和分子- 原子- 分子- 离子- 元素符号- 化学式2.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催化剂- 反应速率第三章能量与生活3.1 能量的种类和转化- 机械能- 热能- 光能- 电能- 核能- 生物能3.2 生活中的能量转化- 摩擦生热- 燃烧- 太阳能电池- 风力发电- 食物链第四章生物与环境4.1 生物的特征- 生命活动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出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由细胞构成4.2 生物的分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4.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五章地球与宇宙5.1 地球的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5.2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5.3 宇宙的探索- 恒星- 行星- 星系- 宇宙大爆炸- 黑洞第六章技术与发明6.1 技术的种类和作用- 机械技术- 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材料技术6.2 重要的发明和发现- 轮子的发明- 火的发现和利用- 电灯的发明- 计算机的发明- 互联网的发明- 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份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涵盖了主要的学科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
,分析论证、、交流合作,七个基本步骤.
2.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于是他们想从实验室借磁铁“吸一下”,来进行验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D.分析论证
3.请在括号中写出下面的科学探究过程每个步骤的名称:
【提出问题】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小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为了完成他的探究,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双面胶将一个200g的钩码固定在1m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缓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继续抬高右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根据实验过程,小明收集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中钩码重200g
【】小明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分析得出:在钩码重不变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小,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越大.。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教学要求1、观摩物理现象,初步了解、掌握观察的科学方法2、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求知欲望,掌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4、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难点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四、教学过程㈠、引入新课通过阅读《认识物理学》,我们已经知道了物理的博大,研究范围之广,大到漫无边际的宇宙,小到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大自然的秘密能够被科学家一个一个揭示出来,离不开他们不懈的努力。

问:大家知道吗?科学家大多数时间在哪里工作?(实验室)这学期我们也要学习物理,经后有许多课都要在实验室进行,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㈡、新课教学1、观察几个奇妙的物理现象把乒乓放在漏斗里,乒乓不掉下来怎么做?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再看窗外的树木取一枝削尖的铅笔,用两个手指分别按一端,两个手指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用两张纸,向中间吹气,两张纸会分开吗?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师: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有它们的原因,而我们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

在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就免不了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今天,我们走进实验室首先了解这些测量工具出示测量工具强调:实验室中有一些仪器,如天平,制作精密,在没有学习使用规则之前,尽量不要去碰它,在实验室里也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仪器的使用规则问:大家看看这些实验仪器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刻度、数字、分度值、测量范围等等)3、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师:今天我们走进实验室就开始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就要用物理的眼光去看,用物理的头脑去想。

就像牛顿一样,他从苹果落地,就发现了大自然的万有引力。

所以我们要学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自然界和实验中的每一个奇妙现象,深入思考和不懈探究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中,他们从提出问题开始猜想与假设:对提出的问题凭生活经验进行猜想,猜想是否有意义决定我们整个探究过程的成败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当我们提出自己的猜想,我们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所想出的办法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想到怎么做了,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猜想不正确,并没有白费,这样我们就收集了一些失败的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科学的猜想,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科学探究。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加强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团队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实验结果中提炼出科学规律。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3.教师总结学生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目标:“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和结论等。
2.结合实验室常用仪器,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讲解仪器的用途和基本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实验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合作交流、数据分析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b.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
c.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d.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图片,如冰融化、热水沸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原理呢?”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趣味导读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 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 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以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 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 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 吹动,摆得高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子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 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 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 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 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得等时 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多年以后,荷兰物 理学家惠更斯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 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知识要点:
测量同一物理量可能有不同的 规学家一样探究
一、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摩擦起电实验
四、进行实验 五、收集证据、分析论证 六、合作交流、评估
实验室:科学探究的基地
1.观察到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 2.认识物理学家精心设计的仪器
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 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 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 重复出现.
知识要点: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是科学 探究的重要环节.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
课前感悟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 象? 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了什么猜想? 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第一节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实验室:科学探究的基地

科学探究六大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学探究六大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学探究六大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科学探究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实验来解决问题、探索事物规律和发展科学知识的过程。

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成功的成果。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明确问题或目标。

科学家通常会从观察到的现象或问题出发,提出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或目标,并设定实验的目的和范围。

通过明确问题或目标,研究者可以更好地制定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从而达到科学研究的目的。

本文将分别介绍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成果。

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事物规律、解决问题,并拓展科学知识的边界。

愿本文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让科学探究的道路更加明晰和成功。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概述在本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主题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背景。

同时,概述部分还可以包括对科学探究和六大步骤的简单定义和解释,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按照六大步骤逐一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

每个步骤都将详细介绍其定义、作用、步骤和实施方法,以及实例和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步骤讲解和实践案例,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3. 结论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的核心内容和重点观点,强调六大步骤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展望未来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读者提供对未来科学探究的思考和展望。

文章结构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读者理清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脉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六大步骤的精髓和实践方法。

1.3 目的目的部分主要旨在强调科学探究六大步骤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这六大步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力小火车》学案
编制人:遵义市第四中学张元玉课时:1
一、学习须知
1.认真填写学案并提交;
2. 学习积分兑换材料规则:5分兑换电池一节、10分兑换磁铁一对、20分兑换铜线圈一个
二、学习过程
(一)小组任务一:磁力小火车动起来
1.磁铁的磁极与电池的正负极如何连接?小车才可以动起来?(示意图+文字)
2.电池小车如果能动,这股神秘力量从何而来?(示意图+文字)
3.电池小车如果不动,原因何在??为什么?(示意图+文字)
(二)小组任务二:设计并制作酷炫的磁力小火车
(三)拓展
(四)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